电工学简明教学教程全部答案解析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在学习电工学的过程中,课后习题的答案往往是我们检验自己知识掌握程度、巩固所学内容的重要参考。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呈现《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的课后答案,并对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电路部分的习题。
在第一章中,关于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的题目,答案的重点在于对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理解和运用。
例如,在计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时,我们需要熟练运用欧姆定律,即 I = U / R 。
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根据给定的电路参数求出未知量。
在第二章,我们学习了电路的分析方法。
对于复杂电路的分析,节点电压法和回路电流法是常用的工具。
在习题答案中,我们会看到如何正确地选择节点和回路,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出各支路的电流和电压。
这需要我们对电路的结构有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数学方法进行求解。
接下来是第三章的暂态电路分析。
这部分的课后习题主要涉及到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答案中会详细展示如何利用初始值和时间常数来计算电路在不同时刻的电压和电流。
理解暂态过程的特点和规律对于解决这部分的习题至关重要。
在电机和变压器部分,第四章的习题答案围绕着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性能参数展开。
我们需要了解电机的电磁关系、转矩方程和调速方法等内容。
例如,在计算电机的转速、转矩和功率时,要准确运用相应的公式。
第五章的变压器部分,课后答案重点解释了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比关系和等效电路。
通过习题的练习,我们可以掌握如何计算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变换,以及如何分析变压器的运行特性。
在电气控制部分,第六章的习题答案涵盖了各种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我们需要学会读懂电路图,理解各种电器元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例如接触器、继电器等。
同时,能够根据控制要求设计出合理的电气控制电路。
第七章的电工测量部分,课后答案主要涉及到各种电工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分析。
习题1
I
+ 6V 2 4
I
6 I 1A 42
《电工学简明教程》部分习题解答
习题1.9.7
解:图(a)中理想电压源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压Uab为: E E R1 R1 + + a R2 R3
电流源除去
I R2 R3
a
b I
R4
b
R4
U
' ab
R3 1 E 12 3V R1 R2 R3 R4 4
《电工学简明教程》部分习题解答 部分选择题讲解: 1.4.1 在图1.01中,负载增加是指( 2 ) + E (1)负载电阻R增大 (2)负载电流I增大 R0 (3)电源电压U增高
+ U
-
I R
1.4.2 在图1.01中,电源开路电压U0为230V,电源短路电流 IS为1150A,当负载电流I为50A时,负载电阻R为( 3 ) (1)4.6Ω (2)0.2 Ω (3)4.4 ΩI R来自- E+
-
U
+
《电工学简明教程》部分习题解答 1.6.2 在图1.05中,当a、b间因故障断开后,用电压表测得 Uab为( 3 )。 (1)0V (2)9V (3)36V
3Ω 1Ω 2Ω
3Ω
b
a
3Ω
3 U ab 36 9V 33 6
6Ω 36V -
+
《电工学简明教程》部分习题解答 1.9.1 在图1.06中,三个电阻共消耗的功率为( 2 )。 (1)15W (2)9W (3)无法计算 2A R2
3 U 3 -
-
P3 U 3 I 3 60 10 600W
元件3吸收600W的功率。(负载)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问案之阳早格格创做A 采用题1.4.1(A) 1.4.2(C)1.4.3(C)1.4.4(B)1.5.1(B)1.5.2(B) 1.6.1(B)1.6.2(B) 1.8.1(B)1.9.1(B)1.9.2(B)1.9.3 (B)1.11.1(A) 1.12.1(B)1.12.3 (B) 1.12.4 (B) 1.12.5 (B)B 基原题1.4.5 (1)略(2)元件1战2为电源,元件3,4战5为背载(3)(-560-540+600+320+180)*w=0 仄稳1.4.6 380/(,W=(8/110)×3.7K≈20W1.4.7 电阻R=U/I=6/50*=120,应选者(a)图.1.4.8 解:220/(R1+315)=0.35A,得R1≈314.220/(R2+315)=0.7A,得R2≈0.1.4.9(1)并联R2前,I1=E/( +2R+)=220/(0.2+0.2+10)≈21.2A.并联R2后,I2=E/( +2R+∥??≈?? A??并联R 前,U ??R ??I ??VU ??R????I ????V并联R 后,U ??∥????I ??VU ??R∥??V????并联R 前,P??????????KW并联R 后,P????????KW??????I????I I ?? ??uA,I????I??I???????? ????????uA,I????I I????????uA??????果为电桥仄稳,所以没有管S断启仍旧关合=∥(+)∥(+)=200.??1.6.4 解:==16V,=<[(45+5) ≈5.5]+45>×16/<[(45+5) ∥5.5] ∥5.5+45>≈1.6. =(45+5)∥5.5×/≈/10=0.16V,共理≈/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R1+RP)/(R1+RP+R2)≈8.41V.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R2*/(R1+RP+R2)≈5.64V.所以输出范畴为5.64-8.14.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圆程:IL=I1+I2E2-RO2*I2+RO1*I1-E1=0RL*IL+RO2*I2-E2=0戴进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估计R1上的电流分成二个分电路①U1单独效率:解②IS单独效率:分流所以,1.9.4解:根据KCL得则1A电流源吸支的功率:2A电流源吸支的功率:R1电阻吸支功率:R2电阻吸支功率:1.9.5解:将电流源变更成电压源,如下图则 ,A1.9.6解:将二个电压源变更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9.7解:设E单独效率uab’ = E/4 = 1/4 ×12 = 3V则二个电流源效率时uab’’ = u ab- uab’=10-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Uoc=4×10-10 = 30VReq=4ΩI=30/(4+1)= 6A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更得下图: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解:先用网孔法供出1.10.41.10.5 解:设有二个二端心搜集等效为则(a)图等效为有U1=E1=4V(b)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BV A V AVCVB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搁=RC=10ms Uc(t)=10exp(-100t)V(0<=t<= )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 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 i(t)=9/5-8/5exp(-5/9t)A1.11.2 解:1.11.3 解:利用叠加定理估计1.12.6解:(a)i(0+)=i(0-)=0,i()=3A(b)i(0+)= i(0-)=0,i((c)i(0+)= i(0-)=6A,i()=0(d)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Uc()=0=RC=[(R2//R3)+R1]C=10mS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 1.12.8 解: uc(0+)=uc(0-)=54VUc()=18v=RC=4mS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供IU1单独效率:I’=U1/(R1+R)=5AIS单独效率:I’’=R1/(R1+R) IS=1A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3) PU1=60W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 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十章课后答案
判断图中各个电路能不能放大交流信号解:a )PNP 型,有偏置电阻,电容极性正确,电压极性正确,可以放大B )NPN 型,电压极性正确,电容极性正确,但无集电极电阻,无法将集电极的电流变化转化为电压变化,无法实现电压放大C )能,但无发射极电阻,无法稳定静态工作点D )输入信号被短路,集电结正偏,无法实现放大如图,V U CC 12=,Ω=k R C 2,Ω=k R E 2,Ω=k R B 300,晶体管的50=β。
电路有两个输出端。
试求1)电压放大倍数i o u U U A &&11=和io u U U A &&11= 2)输出电阻1o r 和2o r解:先求静态值mA I A RR U I U I R I R U I R I R V U E BE CC B BE B E B B BE E E B B CC 53.130)1()1(12=⇒=++≈⇒+++=++==μββ Ω=++=k I r B be 07.126)1(200β画出等效微变电路1)197.0)1(-11-≈-=++==EB be BC B i o u R I r I R I U U A &&&&&ββ 1)1()1(22≈+++==EB be B E B i o u R I r I R I U U A &&&&&ββ 2)Ω==k R rC o 21 Ω==4.212βbe o r r如图所示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已知V U CC 24=,Ω=k R C 3.3,Ω=k R E 1.5,Ω=k R B 331,Ω=k R B 102,Ω=k R 5.1L ,晶体管的66=β,并设0S ≈R 。
1)试求静态值CE B C U I I ,,;2)画出微变等效电路;3)计算晶体管的输入电阻;4)计算电压放大倍数;5)计算放大电路输出端开路时的电压放大倍数,并说明负载电阻对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6)估算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解1)直流通路如下V UR R R V CC B B B B 58.5212=+= VR I R I U mA I A I mA R U V I I C C E E CC C B E BE B B E 34.6U 66.3,5572.3)1(CE =--===⇒=-=+=μβ 2)微变等效电路3)Ω=++=k I r B be 70.626)1(200β4)197)//(--===beB LC B i o u r I R R I U U A &&&&β 5)输出端开路时325--=='='be B C B i o u r I R I U U A &&&&β 接入负载后,放大倍数下降 6)Ω=≈=k r r R R r be be B B i 67.0////21 Ω==k R r C o 3.3。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第九章课后答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9.2.4 如图所示各电路图中,V E 5=,tV u i ωsin 10=,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试分别画出输出电压0u 的波形解:首先分析二极管的两个状态:正向导通,反向截止;根据状态,正向导通时二极管两端电压为其正向压降,反向截止时相当于开路;最后分析输出电压a ) 二极管正极接正弦电压,负极接直流5V ,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导通,V u 5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截止,i u u =0b ) 二极管正极接5V 直流电压,负极接正弦电压,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导通,i u u =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截止,V E u 50==c ) 二极管正极接5V 直流电压,负极接正弦电压,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导通,V u 5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截止,i u u =0d ) 二极管正极接正弦电压,负极接直流5V ,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大于5V 时,二极管导通,i u u =0;当正弦电压瞬时值小于5V 时,二极管截止, V u 50=9.3.4 有两个稳压管其稳压电压分别为5.5V和8.5V,正向压降都是0.5V,如果要得到0.5V,3V,6V,9V和14V几种稳定电压,这两个稳压管(还有限流电阻)应该如何连接?画出各个电路解:理解稳压二极管的三个状态,正向导通时两端电压为正向压降;若反向电压小于稳压电压,则处于反向截止状态,相当于开路;反向电压大于稳压电压,则处于稳压状态,两端电压为稳压电压。
设DZ1稳压电压为5.5V,DZ2稳压电压为8.5V。
9.4.10 如图所示各个电路,试问晶体管处于何种工作状态解:首先看清楚晶体管类型,NPN 还是PNP ,CBE 极各在哪一端,电阻分别是什么电阻方法一:定性判断,a 中B C E E >,0>B E ,放大状态;b 中B C E E =,0>B E ,非放大非截止,可能是饱和;c 中0<BE U ,截止但是定性判断并不能百分百确定,有不确定性,因此最好采用定量判断a )mA R U I O CC C 12=≈,饱和时基极电流mA I I C B 24.0=='β,此时基极电流'<=-=B BBE B B I mA R U U I 11.0,放大状态 b )mA R U I O CC C 8=≈,饱和时基极电流mA I I C B 2.0=='β,此时基极电流'>=-=B BBE B B I mA R U U I 24.0,饱和状态 c )mA R U I O CC C 12=≈,饱和时基极电流mA I I C B 3.0=='β,此时基极电流mA R U U I B BE B B 33.0-=-=,为负数,截止状态。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习题答案(第十一章)
I1=5mA I2=0.5mA I3=0.1mA I4=50A I5=10A
于是Rf1=U0/-Ix
故RF1=5V/5mA=1k
RF2=5V/0.5mA-KF1=9k
RF4=5V/0.1mA-RF1-RF2=50k
RF3=5V/50*10-6mA-RF1-RF2-RF3=40k
RF5=5V/10*10-6mA-RF1-RF2-RF3-RF4=400K
Uox=-Rf/RixU; (x=1.2.3.4.5)
即:R1x=-Ui/UoxRf
每个量程上输入最大时,输出均为5V。
故R11=50/5*1M=10M
R12=10/5*1M=2M
R13=5/5*1M=1M
R14=1/5*1M=200K
R15=0.5/5*1M=100K
11.3.18
解:输出电压U=-i*RF
即有
R1=100k,Cf=1uF或者R1=10k,Cf=10uF
11.3.13
解:由“虚断”可知
U-=U+=R3/(R2+R3)Ui2
由“虚短”可知
(Ui1—U-)/R1=(U—Uo1)/Rf
所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Uo1=-Rf/R1*Ui1+R3/(R2+R3)*(1+Rf/R1)Ui2
=-20/10x1.1+20/(10+20)x(1+20/10)x1
R2=R1//Rf=10*500/(10+500)=9.8KΩ
当Ui=10mV时,输出电压Uo=Auf*Ui=-50*10=-500mV
1.3.6
解:UO1=-(Rf/R1)*Ui
UO2=-(R/R)*UO1=-(-R/R)*((Rf/R1)*Ui)=Rf/R1*Ui
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习题答案.docx
电工电子技术简明教程习题答案【篇一:电工电子技术练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将唯一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括号内1、把图 1 所示的电路改为图 2 的电路,其负载电流 i1 和i2 将( )。
(a) 增大 (b) 不变(c) 减小2、当三相交流发电机的三个绕组接成星形时,若线电压 ubc = 380sinwt v,则相电压 ub = ( )。
(a) (b) (c)3、在图示电路中,开关 s 在 t = 0 瞬间闭合,若(a) 0.6 a (b) 0.4 a (c) 0.8a ,则( )。
4、两个铁心线圈除了匝数不同 (n1 n2) 外,其他参数都相同,若将这两个线圈接在同一交流电源上,它们的磁通 f1 和f2 的关系为()。
(a) f1 f2 (b) f1 f2(c) f1 = f25、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决定于( ) 。
(a) 电源电压大小(b) 电源频率高低 (c) 定子电流的相序6、在电动机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中,零压保护的功能是( )。
(a) 防止电源电压降低烧坏电动机(b) 防止停电后再恢复供电时电动机自行起动(c) 实现短路保护7、在中点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系统中,为了防止触电事故,对电气设备应采取( ) 措施。
(a) 保护接中( 接零 ) 线(b) 保护接地 (c) 保护接中线或保护接地8、图 1 与图 2 为两个正弦交流等效电路,已知 r = 9 w,r¢= 10 w,c = f,c¢ = f,需施加的正弦信号的角频率 w为 ( )。
(a) 0.32 rad / s (b) 0.11 rad / s(c) 2 rda/s9、图示正弦交流电路中,r = xl = 10 w,欲使电路的功率因数 l = 0.707,则 xc为 ( )。
(a) 20 w(b) 10 w(c) 5 w10、在 r,l,c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电流i = 10sin(wt+) a,w=1 000 rad / s,l = 1 h,则 r,c 分别为 ( )。
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电工学是一门研究电流、电压、电场等电学现象的学科。
它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家庭用电、工业生产还是通信技术,都离不开电工学的知识。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本文提供了一些电工学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帮助读者加深对电工学的理解。
第一题:如何计算电流?电流是电荷通过导体单位时间内的流动量,通常用安培(A)来表示。
计算电流的公式为:I = Q/t,其中I表示电流,Q表示通过导体的电荷量,t表示通过导体的时间。
例如,如果通过一个导体的电荷量为10库仑(C),通过导体的时间为5秒(s),则电流为2安培(A)。
第二题:如何计算电阻?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通常用欧姆(Ω)来表示。
计算电阻的公式为:R = V/I,其中R表示电阻,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例如,如果电压为10伏特(V),电流为2安培(A),则电阻为5欧姆(Ω)。
第三题:如何计算电压?电压是电场力对电荷施加的作用力单位电荷量,通常用伏特(V)来表示。
计算电压的公式为:V = W/Q,其中V表示电压,W表示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Q表示电荷量。
例如,如果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为20焦耳(J),电荷量为5库仑(C),则电压为4伏特(V)。
第四题:如何计算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通常用瓦特(W)来表示。
计算功率的公式为:P= W/t,其中P表示功率,W表示做的功,t表示时间。
例如,如果做的功为100焦耳(J),时间为5秒(s),则功率为20瓦特(W)。
第五题:如何计算电能?电能是电流通过导体所做的功,通常用焦耳(J)来表示。
计算电能的公式为:E = P*t,其中E表示电能,P表示功率,t表示时间。
例如,如果功率为10瓦特(W),时间为2小时(h),则电能为20千焦耳(kJ)。
通过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工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电流、电压、电阻、功率和电能是电工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_第三版_课后答案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在学习电工学这门课程时,课后答案对于我们巩固知识、检验学习成果以及解决疑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三版)》作为一本广泛使用的教材,其课后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学习者来说更是意义重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在这一部分的课后答案中,我们会遇到关于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物理量的计算和理解。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已知各个电阻的阻值和电源电压,通过欧姆定律就能计算出电路中的电流。
课后答案会给出详细的计算步骤和结果,帮助我们验证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
同时,对于一些概念性的问题,如短路和断路的区别,答案也会给出清晰的解释,加深我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电路分析方法方面,课后答案能够帮助我们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等。
以基尔霍夫定律为例,通过课后习题的练习和答案的参考,我们可以更加熟练地运用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来求解复杂电路中的未知量。
答案中会展示如何建立方程组、如何求解方程,以及如何对结果进行合理性的检验。
接下来是交流电路的部分。
在这一章节,我们会接触到正弦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如幅值、频率、初相位等。
课后答案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通过已知的电压或电流表达式计算其有效值、平均值等。
对于交流电路中的阻抗、功率等问题,答案会给出详细的推导和计算过程,让我们明白如何进行功率因数的提高以及无功功率的计算。
在电机与电器部分,课后答案对于我们理解电动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十分有帮助。
比如,对于一台异步电动机,通过课后习题的计算和答案的对照,我们可以了解到如何根据给定的参数计算其转速、转矩等重要性能指标。
对于变压器,我们可以通过答案掌握其变比、效率等的计算方法。
在电子技术基础部分,涉及到二极管、三极管、集成运放等元器件的特性和应用。
课后答案会帮助我们分析各种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例如,在放大电路中,答案会指导我们计算放大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等参数,让我们能够准确判断电路的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电工学简明教程习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1理想电流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它的端电压( )。
(a)越高(b)越低(c)不能确定2理想电压源的外接电阻越大,则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 )。
(a)越大(b) 越小(c)不能确定3图示电路中,当R1 增加时,电压U2 将( )。
(a) 变大(b)变小(c) 不变4图示电路中,当R1 增加时,电流I2 将( )。
(a)变大(b)变小(c) 不变5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 2 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 和I2 将( )。
(a) 增大(b)不变(c)减小6把图1所示的电路改为图2的电路,其负载电流I1 和I2 将( )。
(a)增大(b)不变(c)减小7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间( )。
(a)有等效变换关系(b)没有等效变换关系(c)有条件下的等效变换关系8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
(a)2 A 的理想电流源(b) 2 V 的理想电压源(c)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9图示电路中,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应该是一个( )。
(a)2 A的理想电流源(b)2 V的理想电压源(c)不能代替,仍为原电路10图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 L 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
(a)理想电压源(b)理想电流源(c)不能确定11图示电路中,已知I1= 11 mA ,I4= 12 mA,I5= 6 mA。
求I2 ,I3和I6。
12图示电路中,已知:I S =2 A,U S=12 V,R1=R2=4 Ω,R3=16 Ω。
求:(1) S 断开后A点电位V A ;(2) S 闭合后A点电位V A 。
13在图示电路中,已知:U S=24 V,R1 = 20 Ω,R2 = 30 Ω,R3 = 15 Ω,R4 = 100 Ω,R5 = 25 Ω,R6 = 8 Ω。
求U S 的输出功率P。
14求图示电路中,电压源和电流源发出或吸收的功率值,并说明哪个是电源,哪个是负载?15用电源等效变换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2 。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答案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8-3习题解答A选择题.1.1有一准确度为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8程为50V,如用来测量实疼值为25V的电压时,则相对测量误差为()。
(1) 士0. 5⑵士2% (3) 士0. 5%【解1⑵8.1.2有一电流表,其最大量程为30 A。
今用来测量20A的电流时,相对衡量误差为±1.5%,则该电流表的准确度为()。
(1)1级(2)级(3)级【解】⑴8.1.3有一准确度为 2.5级的电压表,其最大量程为100 V,则其最大基本误差为()。
(1) ±2. 5 V (2) ±2.5(3)±2. 5%【解】⑴8.1.4使用电压表或电流表时,要正确选择量程,应使被测值()。
小于满标的-"半左右⑵超过满标值的一半以上(3)不超过满标值即可【解】⑵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交流电压的()。
(1)平均值(2)有效值(3)最大值【解】(2)*2-2测量交流电压时,应用()。
_(1)磁电式仪表或电磁式仪表8.在多量程的电压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倍压器面值()oo(2) 电磁式仪表或电动式仪表(3) 电动式仪表或磁电式仪表L 董程的电流表中’量程愈大,则其分流器的阻值((1)愈大(2)愈小【解】⑵8.4.1(1)愈大(2)愈小(3)不变 【解】⑴8.6.1在三相三线制电路中,通常采用()来测量三相功率。
(1)两功率表法(2)三功率表法(3) 一功率表法【解】⑴基本题8.1. 5电源电压的实际值为220 V ,今用准确度为 1. 5级、满标值为250 V 和准确度为级、满标值为500 V 的两个电压表去测量,试问哪个读数比较准确【解】用级、25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1. 5% X 250 75 V相对测量误差r =^^X 100% = 士 %用级、500 V 电压表测量:最大基本误差 A U m = 士 %X 500 V= 士5 V相对测量误差r =_|x i 00% = ±%显然,前者较为准确。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一二章习题答案
(a)
(b)
b
I s1
U s1 R1
10 1
10A
Is2
Us2 R2
6 3
2A
网络简化如图(c)所示。 对图(c)电路, 可按分流关系求得R的电流I为
a
I
Is1 R1 Is2 R2 R
Is
a I
R12 R b
(b)
b
(c)
3
I
R12 R12
R
I
s
4 12 3 6
4 3
1.333A
4
注意:用电源变换法分析电路时,待求支路保持不变。
1.375e100t
A
波形图
例:电路如图,t=0时合上开关S,合S前电路已处于
稳态。试求电容电压 uc和电流 i2、iC。
t=0 S
9mA
R 6k
uC+-
iC
C 2F
i2
3k 9mA
R 6k
+
uC (0-)
t=0-等效电路
解: 用三要素法求解
t
uC uC () uC (0 ) uC () e
w 2pf 2p ´ 50 100prad / s U1 10V , q1 60° U2 20 2V , q2 30°
所以 u1 2U1 sin(wt q1) 10sin(100pt 60°)V u2 2U2 sin(wt q2 ) 40sin(100pt 30°)V
例10、如图(a)、(b)所示电路中, 已知电流表A1、A2、A3都是
S闭合后, 各支路电流的初始值和电感上电压的初始值。
解 (1) 由已知条件可得
uC (0 ) 0 , iL(0 ) 0 (2) 求t=0+时, uC(0+)和iL(0+)的值。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答案(第二章)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 主编)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2.1(B)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 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220/(R2+315)=0.7A , 得R2≈0Ω. 1.4.9(1)并联R2前,I1=E/( 0R +2R e +1R )=220/(0.2+0.2+10)≈21.2A.并联R2后,I2=E/( 0R +2R e +1R ∥2R )≈50A. (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Ω.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c U /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 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单独作用:解A 5212111R )//R (R R U I 43211'1=++=++=② I S 单独作用: 分流A R 545.0112*1稩)//(R R R R I S32144''1=++=++= 所以A 56I I I ''1'11=+=, A53I *0.5I 13==1.9.4解:根据KCL 得 则1A 1-2I -I I 123===40V2*1020I R U U 20V,1*20I R U 2212311=+=+====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0W 1*20I U P 111=== 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80W2*-40I -U P 222===R 1电阻吸收功率:20W 1*20I R P 2231R1===R 2电阻吸收功率:40W 2*10I R P 2222R 2===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则(1//1)1121I 1+++=,53I 3=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A21122-8I =+++=1.9.7解:设E 单独作用u ab ’ = E/4 = 1/4 ×12 = 3V 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 = u ab - u ab ’=10-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 (从上到下) U oc =4×10-10 = 30V R eq =4ΩI=30/(4+1)= 6A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R U I R V U OCOC 124682eq eq =+=Ω==+-=则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21,I IAR U I R V I I U A I AI I I I I OCOC 510050410205512014101501020eq eq 21212121-=+=∴=-=--=∴⎩⎨⎧-==⇒⎩⎨⎧-=+-=-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I1142281*********)43(212221I R R R I R U U I I A I A I I U I R I R R EQOC 的电流从下到上为该Ω===-=-=⇒⎩⎨⎧=-=⇒⎩⎨⎧===-+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 )图等效为有U 1=E 1=4V(b )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 B VAV AV C V 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 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 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 利用叠加法得: i(t)=9/5-8/5exp(-5/9t)A1.11.2 解:VXUASVXUA212209.23128.51220209.3324S=+-=-=+++-=闭合时,断开时,1.11.3 解:利用叠加定理计算7/100'''7200)3//2(2)50(3//2''v50.27100)3//2(1503//2'v50.1-=+=∴-=+-=-=+=VAVAVARRRXRRVARRRXRRVA单独作用单独作用1.12.6 解:(a)i(0+)=i(0-)=0,i(∞)=3A(b)i(0+)= i(0-)=0,i(∞)=1.5A(c)i(0+)= i(0-)=6A,i(∞)=0(d)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Uc(∞)=0τ=RC=[(R2//R3)+R1]C=10mS∴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mA1.12.8 解: uc(0+)=uc(0-)=54VUc(∞)=18vτ=RC=4mS∴ 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U1单独作用:I’=U1/(R1+R)=5A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 (3) PU1=60W 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习题 A 选择题2.1.1 (2) 2.2.1 (2) 2.2.2 (1) 2.3.1 (1) 2.3.2 (3) 2.4.1 (2) 2.4.2 (3) 2.4.3 (2) 2.4.4 (1) 2.5.1 (2)(4) 2.5.2 (1) 2.7.1 (1) 2.8.1 (3) 2.8.2 (2) 2.8.3 (3) 2.8.4 (3) B 基本题 2.2.3 U=220V,,U=220V=V2.2.4V2.4.5 (1)220V 交流电压(2)U=220v2.4.6==L=40(H)2.4.72.4.8I===27.7(mA)λ=2.4.9 W=wL=314*1.65=518.1I===0.367(A)2.4.10Z=wλ=P= Q= w2.4.11*=0.588(v)2.5.3 (a)(b)(C)(d)(e)2.5.4 (1)(2)为电阻时,(3)为电容时,2.5.5 令,I2= =11< Aj2∏fLU=380V,I=30mA第2.2.2题I=I1+I2=11P=UIcos2.5.6i1=22i2=A2表的读数I2=159uA A1表的读数 I1=11U 比I 超前 所以R=10(L=31.8mHI=I1+I2=11 A 读数为112.5.7 (a) Zab=(b)Zab=2.5.8 (a) I==1+j1 (b)I=2.5.9 (A)Us=(-j5)*I=5-j*5 (b) Us=5*Is+(3+4j)*I=130+j*752.5.10 解:==0.707<U=(2+j2)*I+Uc=j2+12.5.11 令Ubc=10<则==UR=RI=5j =5<Zab=R+ j2.6.1f===480Khz<535KHz==1.84Mhz<1605KHz频率可调范围为480至1840KHZ ,能满足中波段535至1605KHZ 的要求 2.6.2 (1)R=2.6.3 设Z=R+jX=10|Z|*I=UzX= Z=10。
电工学简明教程答案定稿版
电工学简明教程答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12.3 (B) 1.12.4 (B) 1.12.5 (B)B 基本题1.4.5 (1)略(2)元件1和2为电源,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1.4.6 380/(2110/8+R)=8/110,所以R≈3.7KΩ,WR=(8/110)2×3.7K≈20W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图.1.4.8 解:220/(R1+315)=0.35A,得R1≈314Ω.220/(R2+315)=0.7A,得R2≈0Ω.R+2R e+1R)=220/(0.2+0.2+10)≈21.2A.并联R2后,I2=E/(R+2R e+1R∥2R)≈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e +1R)*I1=216V.并联R2后,U2=(1R∥2R)*I1=200V,U1=2R e+1R∥2R=210V.(3)并联R2前,P=212*21.2=4.5KW.并联R2后,P=200*50=10KW.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 ab R =5R ∥(1R +3R )∥(2R +4R )=200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 c U =(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c U /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E2-RO2*I2+RO1*I1-E1=0RL*IL+RO2*I2-E2=0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上的电流分成两个分电路① U 1单独作用:解A 5212111R )//R (R R U I 43211'1=++=++=② I S 单独作用:分流所以A 56I I I ''1'11=+=, 则1A 1-2I -I I 123===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0W 1*20I U P 111===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80W2*-40I -U P 222===R 1电阻吸收功率:20W 1*20I R P 2231R1===R 2电阻吸收功率:40W 2*10I R P 2222R 2===则(1//1)1121I 1+++=,53I 3=Au ab ’ = E/4 = 1/4 ×12 =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 = u ab - u ab ’=10-3=7VΩ电阻中的电流为I (从上到下)U o c =4×10-10 = 30VR eq =4ΩI=30/(4+1)= 6A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21,I I 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I 1.10.5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 )图等效为有U 1=E 1=4V(b )图等效为有I 1=2E 1/2R 1=4/R 1=1A =>R 1=4ΩI=4/4+1=4/5A1.11.4 解: V AV B VAV AVC V 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 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 3.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解: 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 i(t)=9/5-8/5exp(-5/9t)A1.11.2 解:VX UA S VX UA 212209.23128.51220209.3324S =+-=-=+++-=闭合时,断开时, 1.11.3 解: 利用叠加定理计算1.12.6 解:(a )i(0+)=i(0-)=0,i(∞)=3A(b )i(0+)= i(0-)=0,i(∞)=1.5A(c )i(0+)= i(0-)=6A,i(∞)=0(d )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Uc(∞)=0τ=RC=[(R2//R3)+R1]C=10mS∴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Uc(∞)=18vτ=RC=4mS∴ 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U1单独作用:I’=U1/(R1+R)=5A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 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3) PU1=60W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 A选择题2.1.1(2) 2.2.1(2) 2.2.2 (1)2.3.1(1) 2.3.2(3) 2.4.1(2)2.4.2(3) 2.4.3(2) 2.4.4(1)2.5.1(2)(4)2.5.2(1) 2.7.1(1)2.8.1(3) 2.8.2(2) 2.8.3(3)2.8.4(3)B基本题2.2.3 U=220V,,U=220V =V2.2.4V2.4.5 (1)220V交流电压(2)U=220v2.4.6== L=40(H)2.4.72.4.8 I===27.7(mA)λ=2.4.9 W= wL=314*1.65=518.1 I===0.367(A)Z=wλ= P= Q= w*=0.588(v)2.5.3 (a) (b) (C) (d)(e)2.5.4 (1) (2) 为电阻时,(3)为电容时,2.5.5令, I2= =11< AI=I1+I2=11 P=UIcos2.5.6 i1=22 i2= A2表的读数 I2=159uA A1表的读数 I1=11U比I超前所以R=10(L=31.8mHI=I1+I2=11 A读数为112.5.7 (a) Zab=(b) Zab=2.5.8 (a) I==1+j1 (b) I=2.5.9 (A)Us=(-j5)*I=5-j*5 (b) Us=5*Is+(3+4j)*I=130+j*75解:==0.707<U=(2+j2)*I+Uc=j2+1令Ubc=10<则==UR=RI=5 j=5< Zab=R+ j2.6.1 f===480Khz<535KHz==1.84Mhz<1605KHz 频率可调范围为480至1840KHZ,能满足中波段535至1605KHZ的要求2.6.2(1)R=2.6.3设Z=R+jX =10|Z|*I=Uz X= Z=10A、选择题9.1.1 (3) 9.2.1 (2) 9.2.2 (2) 9.3.1 (1)9.3.2 (1) 9.4.1 (1) 9.4.2 (2) 9.4.3 (3)9.4.4 (2) 9.4.5 (1) 9.4.6 (3) 9.4.7 (2)B、基本题9.2.3当 Ui ≥ 5 时,D导通,则 Uo = Ui ;当 Ui < 5 时,D截止,则 Uo = 5 v.9.2.4(a)图:当Ui ≥ E时,D导通,则Uo = E = 5 v。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习题答案A 选择题1.4.1(A ) 1.4.2(C ) 1.4.3(C ) 1.4.4(B ) 1.5.1(B ) 1.5.2(B ) 1.6.1(B )1.6.2(B ) 1.8.1(B ) 1.9.1(B ) 1.9.2(B )1.9.3 (B ) 1.11.1(A) 1.12.1(B) 1.12.3 (B) 1.12.4 (B) 1.12.5 (B) B 基本题1.4.5 (1)略 (2)元件1和2为电源 ,元件3,4和5为负载(3)(-560-540+600+320+180)*w=0 平衡1.4.6 380/(2110/8+R)=8/110,所以R ≈3.7K Ω,W R =(8/110)2×3.7K ≈20W1.4.7 电阻R=U/I=6/50*310-=120Ω,应选者(a )图. 1.4.8 解:220/(R1+315)=0.35A ,得R1≈314Ω.220/(R2+315)=0.7A , 得R2≈0Ω.1.4.9(1)并联R2前,I1=E/(0R +2R e +1R )=220/(0.2+0.2+10)≈21.2A.并联R2后,I2=E/(0R +2R e +1R ∥2R )≈50A.(2)并联R2前,U2=R1*I1=212V,U1=(2R e +1R )*I1=216V. 并联R2后,U2=(1R ∥2R )*I1=200V,U1=2R e +1R ∥2R =210V. (3)并联R2前,P=212*21.2=4.5KW. 并联R2后,P=200*50=10KW.1.5.3 I3=I1+I2=0.31uA ,I4=I5-I3=9.61-0.31=9.3uA ,I6=I2+I4=9.6uA. 1.6.3 因为电桥平衡,所以不管S 断开还是闭合abR =5R ∥(1R +3R )∥(2R +4R )=200 .1.6.4 解: a U =1U =16V,b U =<[(45+5) ≈5.5]+45>×16/<[(45+5) ∥5.5] ∥5.5+45>≈1.6.cU=(45+5)∥5.5×b U /总R ≈b U /10=0.16V ,同理d R ≈cU/10=0.016V.1.6.5 解:当滑动端位于上端时,2U =(R1+RP )1U /(R1+RP+R2)≈8.41V. 当滑动端位于下端时,2U =R2*1U /(R1+RP+R2)≈5.64V. 所以输出范围为5.64-8.14. 1.6.61.7.1 解:等效电路支路电流方程:IL=I1+I2E2-RO2*I2+RO1*I1-E1=0 RL*IL+RO2*I2-E2=0 带入数据得I1=I2=20A,IL=40A1.8.2解:先利用叠加定理计算R 1上的电流 分成两个分电路 ① U 1单独作用:解A 5212111R )//R (R R U I 43211'1=++=++=② I S 单独作用: 分流A R 545.0112*1稩)//(R R R R I S32144''1=++=++=所以A 56I I I ''1'11=+=, A53I *0.5I 13==1.9.4解:根据KCL 得 则1A 1-2I -I I 123===40V2*1020I R U U 20V,1*20I R U 2212311=+=+====1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20W 1*20I U P 111=== 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80W2*-40I -U P 222===R 1电阻吸收功率:20W 1*20I R P 2231R1===R 2电阻吸收功率:40W 2*10I R P 2222R 2===1.9.5解:将电流源转换成电压源,如下图 则(1//1)1121I 1+++=,53I 3=A1.9.6解:将两个电压源转换成电流源再合并为一个1A 21122-8I =+++=1.9.7解:设E 单独作用u ab’= E/4 = 1/4 ×12 = 3V则两个电流源作用时u ab’’= u ab - u ab’=10-3=7V1.10.1解:设1Ω电阻中的电流为I(从上到下)U o c=4×10-10 = 30VR eq=4ΩI=30/(4+1)= 6A 1.10.2解:先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得下图:AR U I R V U OCOC 124682eq eq =+=Ω==+-=则1.10.3解:先利用网孔电流法解出21,I IAR U I R V I I U A I AI I I I I OCOC 510050410205512014101501020eq eq 21212121-=+=∴=-=--=∴⎩⎨⎧-==⇒⎩⎨⎧-=+-=-1.10.4 解:先用网孔法求出1I114228102471028224)43(1212221I R R R I R U U A I I I A I A I I U I R I R R EQOC 的电流从下到上为该Ω===-=-==⇒⎩⎨⎧=-=⇒⎩⎨⎧===-+1.10.5 解:设有两个二端口网络等效为则(a )图等效为有U 1=E 1=4V(b )图等效为有I1=2E1/2R1=4/R1=1A =>R1=4ΩI=4/4+1=4/5A1.11.4 解:V AV B VAV AV C V B1.12.9 解:1.开关第一次动作uc(0+)=uc(0-)=10v从1-72后, uc(--)=0, t放=RC=10msUc(t)=10exp(-100t)V(0<=t<= )Uc(t)=10exp(-1)v=3.68v2.开关第二次动作Uc(t+)=uc(t-)=3.68vUc(--)=10, t充=10/3msUc(t)=10-6.32exp(-300(t-0.01))vUc(2*10E-2s)=10-6.32exp(-3)v=9.68v3.开关第三次动作Uc(0.02+)=uc(0.02-)=9.68vuc(--)=0 t=10msuc(t)=9.68exp(-100(t-0.02))1.12.10 解:i(0+)=i(0-)=-6/5AI(--)=6/5AT=i/R=9/5sI(t)=6/5-12/5exp(-5/9t)A利用叠加法得:i(t)=9/5-8/5exp(-5/9t)A.1.11.2 解:VX UA S VX UA 212209.23128.51220209.3324S =+-=-=+++-=闭合时,断开时, 1.11.3 解: 利用叠加定理计算7/100'''7200)3//2(2)50(3//2''v 50.27100)3//2(1503//2'v 50.1-=+=∴-=+-=-=+=VA VA VA R R R X R R VA R R R X R R VA 单独作用单独作用1.12.6 解:(a )i(0+)=i(0-)=0,i(∞)=3A(b )i(0+)= i(0-)=0,i(∞)=1.5A (c )i(0+)= i(0-)=6A,i(∞)=0 (d )i(0+)= i(0-)=1.5A,i(∞)=1A1.12.7 解: uc(0+)=uc(0-)=R3I=60V Uc(∞)=0τ=RC=[(R2//R3)+R1]C=10mS ∴ Uc(t)=60e-100ti1(t)=Uc(t)/(R1+(R2//R3))=12e-100t mA1.12.8 解: uc(0+)=uc(0-)=54V Uc(∞)=18v τ=RC=4mS.Uc(t)=36e-250t+181.9.9 解: (1) 利用叠加定理求IU1单独作用:I’=U1/(R1+R)=5AIS单独作用:I’’=R1/(R1+R) IS=1AI=6A(2) KCL: IR1=IS-I=-4AIR3=U1/R3=2AIU1=IR3-IR1=6AUIS=RI+R2IS=10V(3) PU1=60WPIS=20WPR3=20W PR1=16W PR2=8W PR=36PU1+PIS=PR1+PR2+PR3+PR=80W 功率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秦曾煌主编)习题A选择题2.1.1(2) 2.2.1(2) 2.2.2 (1)2.3.1(1) 2.3.2(3) 2.4.1(2)第2.2.2题2.4.2(3) 2.4.3(2) 2.4.4(1)2.5.1(2)(4)2.5.2(1) 2.7.1(1)2.8.1(3) 2.8.2(2) 2.8.3(3)2.8.4 (3) B基本题2.2.3 U=220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U=2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V2.2.4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V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5 (1)220V 交流电压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U=2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v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L=40(H) 2.4.7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8 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7.7(mA)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9 W=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wL=314*1.65=518.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367(A)j2∏fLU=380V ,I=30m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10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Z=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w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λ=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P=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Q= w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4.1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0.588(v)2.5.3(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4(1)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电阻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为电容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5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I2=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I=I1+I2=1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P=UIco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5.6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