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开车会成为穷人的标志吗在狄更斯的《匹克威克外传》风行英伦之时,如果说将来富人多是瘦子,穷人多是胖子,谁都会觉得是异想天开。
如今呢,在发达国家,穷人的肥胖症最为严重。
走进富人区,则苗条的人明显多起来。
可见,未来往往在我们的想象之外。
那么,在现今这个开法拉利炫富的时代,如果说日后开车的多是穷人,富人反而很少开车出行——这种预言,是否会像贫富的胖瘦一样兑现呢?《经济学人》曾提纲挈领地展望了汽车的前程:目前地球上有十亿多辆汽车。
仅xx一年,就增加了6000余万辆新车。
预计到xx,世界汽车拥有量可能翻一番。
毫无疑问,汽车,是世界经济的命脉。
不过,未来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将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的汽车拥有量已经到顶,甚至有可能下降。
从总体上看,发达国家的汽车旅行里程在xx年触顶,自xx年经济危机前开始下降。
根据对人口社会学的初步分析,我们能够推断出这些现象是一个长期的趋势,而非一时经济波动所造成的短期失常。
在发达国家,婴儿潮一代的前锋,即1945年出生的人,大部分都开车的。
如今开车的退休老人比任何时代都多。
六十几岁的英国人中,79%有驾照。
美国60—64岁这个年龄层的人中,90%以上开车。
这比任何年龄段的比例都高,这代人是最痴迷汽车的一代。
他们年轻时,汽车象征着自由、财富、美国梦,汽车难以和他们的生命分开。
然而,他们恰恰是正在退场的一代。
新一代的年轻人考驾照的年龄普遍偏晚。
驾照拿得晚的人,一般开车比较少。
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快三十岁时领到驾照的,比起年轻十岁就开始开车的人来,开车要少30%。
在德国,年轻的有车家庭在增加,但开车的却少了。
大家买了车,但越来越多的时间是放在那里,偶然才用。
xx年间,美国18—34岁年龄段年收入7万美元以上的阶层,公交使用增长了100%。
当然,网络的流行,也使许多开车出行成为不必要。
在英国,六分之一的零售是在网上进行,美国也达到了二十分之一。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职掌卜筮,是先秦史官与《周易》关系之最突出的纽带。
在先秦,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史官们对这一职责的履行可谓是不遗余力。
阅读先秦文献,人们有时会为史官们据《易》占筮的准确而感到惊讶。
例如,周史运用《周易》为陈国占筮,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陈侯的后代将在齐国昌盛并执掌大权,二是陈国将在那时衰败。
后来历史的发展果如其言。
如何来解释史官们的这一类“神奇的”预测呢?其关键,是先秦史官对《周易》变化观精髓的理解和运用。
《周易》是一部谈事物变化的书。
前人称“易”有三义,即变易、简易、不易等。
不少先哲认为:“易”之精义实为“变易”。
《说文解字》引《秘书》:“易”原为象形字,上日下月,日为阳,月为阴,阴阳交合变化成宇宙间万事万物,阴阳者,变化也。
《周易》之基本要素“爻”的意蕴、“卦”的构成方式、八卦及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以及“十翼”对《周易》义理的阐述等等,无不突出地表现出一种变化观。
从表面上看,周史所得出的两个结论是占筮的结果,其实,周史在为陈国占筮之前,已对陈、齐等国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定的了解,即“先人事而后说卦”,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周易》的变化观去分析、推测其前景,就得出了这些结论。
知道了这个例子所蕴含的道理,就明白了先秦史官的《易》筮有时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历史发展变化结局的奥秘。
先秦史官以《易》占筮,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
首先,以《易》占筮,凭蓍草这类植物去推断活生生的、千变万化的人事,从根本来说是难以成功的。
尽管有时占筮者在推断中也会结合对历史和现实的了解,但这类占筮法总体上笼罩在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气氛之中,并非科学的方法。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V)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V)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意境是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足以使读者沉浸其中的想象世界。
诗、赋、词、曲、小说、散文、骈文等各种文学体裁,以及绘画、音乐等艺术种类都可以创造出意境。
注重意境的创造,是中国文学艺术共同的特点。
意境的形成,有赖于作家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二者的交融。
或情随境生;或移情入境;或体贴物情,物我情融。
有时意境很快就达到鲜明清晰的地步,有时需要在初始之境的基础上深化、开拓。
《漫叟诗话》说:杜甫的《曲江对酒》中的两句诗,原作“桃花欲共杨花语,黄鸟时兼白鸟飞”,后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
此诗是杜甫乾元元年在长安任拾遗时所作,他对肃宗既怀有幻想,又感到失望。
久坐江畔,寂寞无聊之感袭上心来。
“桃花欲共杨花语”,偏于想象,意境活泼,与此时心情不合。
“桃花细逐杨花落”偏于写实,意境清寂,正好表现久坐无聊的心情。
诗词中鲜明的富于启示性的意境不胜枚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些诗句,我们反复体味,即可进入那意境之中,获得美的享受。
有些抒情写景的散文和骈文,也有诗的意境。
王勃的《滕王阁序》、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自不待言。
即使是先秦诸子散文,也有诗一样的片段。
如《侍坐》章,孔子让他们各言其志,其他人都直截了当地说,而曾皙是借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戏曲中的曲词尤其注重意境的表现。
有些曲词善于描摹景物,烘托气氛,抒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如王实甫《长亭送别》的曲子:“【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感受并进入意境。
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基础考察:(3×9=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且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浡.(bó)然兴之举一返三暴虎冯.(pínɡ)河祸起萧墙B.屏.(pínɡ)气凝神发奋忘食箪食.(sì)瓢饮循循善诱C.畏葸.(xǐ)不前礼崩乐坏斐.(fěi)然成章文质彬彬D.色厉内荏.(rěn)耰而不辍曲肱.(hónɡ)而枕杀身成仁2、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且而从辟人之士也B、鼓瑟希,铿尔无欲速,无见小利C、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生而知.之者,上也好知.不好学,其弊也荡B.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C.见.其二子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D.吾与.点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鲤趋而.过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子路行以.告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D.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天下之无道.也久矣5、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欲洁.其身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D、足.食,足兵6、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A、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B、子路宿于石门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D、有是哉,子之迀也!7、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连贯的一组是()面对大灾大难,大悲大哀,心中的情绪、情感要流淌,思想信念要表达。
①于是,呐喊成诗,我们要团结,要坚强,民族凝聚的呼声化作祖国坚韧的形象,变为诗人们的亢吟雄唱。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无答案)(I)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满分为 150 分。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I卷(共 39 分)一、基础题(39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蹩.进(bi 刽.子( ku ài )撮.着(cuō)肩胛.骨ji ǎ)B .拗.开(ǎo)搭讪.(shàn)剥.花生(bāo)一叶扁(bi ān)舟C .瘐.毙(y ǔ)纸锭.(dìng)踌.躇(chóu)踉.跄(liàng)D .颤.抖(chàn)竦.然(sǒng)挫.身(zuò)窸.窣.(xīsū)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水中坻石事必躬亲哲思睿语幽邃浅狭B .虚无缥渺别出心裁怨天忧人皇天厚土C .升斗之禄擢发难数怙恶不悛气息奄奄D休戚与共结草衔环并行不悖声名鹊起3下列句中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别的事情,都已了。
②谢、徐二美人各出所有,⋯⋯把杜十娘得焕然一新。
③根据观察的结果,凡是吝啬鬼,野心家,所有执著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总特别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④她梦想那些宽敞的客厅,那里张挂着古式的壁衣,着精巧的木器,珍奇的古玩。
A.置若罔闻妆扮贯注陈设B .置若罔闻妆扮关注陈列C.置之度外装扮关注陈列D .置之度外装扮贯注陈设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关于知识产权问题,双方经过长达20 个月的平等磋商之后,终于缔结了城下.之.盟..。
B.在这块巴掌大的端砚上,雕刻着水泊梁山的108 将,个个栩栩如生,真可谓鬼.斧.神.工.。
C.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的新产品,真可谓是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D.龙财富截住了张贵强,不依不饶地强拉张贵强到派出所,结果使这桩不可.理.喻..的“卖子奇案”浮出了水面。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考古学家在清理墓穴时,收集到大理石制工具,其中有砍刀器、石核等是用石英砂岩打制而成的。
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形式为在线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
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
因此,瓷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
瓷器的演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8).doc
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38)温馨提示:(1)本场语文科目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本试题共8页,25 题,150分。
(2)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的答案规范填涂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3)请用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工整写在答题卡相应区域内。
(4)交卷时,只收答题卡;考完后,保留好试卷。
一、基础知识反馈(1—6题,每题2分,共12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长沮(jù)、耦(ǒu)而耕皋陶(yáo) 荷蓧(diào) 曲肱(gōng)B.箪(dān)食近取譬(bì)执舆(pèi) 谄(chǎn)也弑(shì)君C.哭恸(tòng)臧(zāng)武仲令尹(yǐn ) 愠(yùn)色切磋(chuō)D.无適(dí) 莞(wǎn)尔喟(wèi)然诲(huì)人舞雩(yú)2.下列句子中,全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 道之斯行夫子矢之曰植其杖而芸。
B. 好知不好学如或知尔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C.唯求则非邦也与?人而无信其人也而有斯疾也D.丘不与易也出则弟于吾言无所不说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空口食盐,食已口爽爽:败坏B.泽使人谓田生曰:“弗与矣。
”与:交往C.愿无伐善,无施劳伐:攻打D.由汉初定,天下未集集:一统,统一4.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绥.之斯来(安抚) 问津.(渡口) 往者不可谏.(匡正,挽回) 奚.自(疑问代词,为什么)B.卓.尔(卓越,突出) 天厌.之(厌弃) 小人之过也必文.(掩饰)不堪.其忧(可以) C.樊迟未达.(通达) 济.众(帮助) 饭.疏食饮水(动化,吃)在家.无怨(古代大夫的家族)D.闻义不徙.(改变) 恶.乎成名(厌恶) 见危授.命(付出)犹病.诸(担忧,忧虑) 5.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博.我以文(使…广博)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造.次.必于是(随便、乱来)B.子哭之恸.(极度哀痛)求也退.,故进之(做事退缩)杀鸡为黍而食.之(给…吃)C.士不可以不弘.毅(扩大)举直错.诸枉(安排,安置)天下归.仁焉(归附)D.能近取譬.(打比方)夫子怃然..曰(高兴的样子)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告诉)6. 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纪传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B.《论语》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D. 五经指《尚书》《周易》《礼记》《诗经》《春秋》.二、现代文阅读(7—12题,共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学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11
A.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B.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C.泊湓浦/水亦甚清/不与江水乱/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C.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D.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7.下列对相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项脊轩是归有光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屋,伴随作者经历了成长中的一些人和事,见证了归家这个封建大家庭分崩离析的苍凉悲切,表现了作者的沉重慨叹。
B.所有江中的独山,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都是名闻天下的,作者认为,从峭拔秀丽上看,小孤山不能和它们相比。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0.下列各句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C.田父绐曰欺骗迨诸父异爨等到
D.早实以蕃多臣之所好者道也道义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A.既然已,勿动勿虑
B.宗庙之事,如会同
C.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D.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6.下列各项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秦人不暇自哀
安徽省滁州市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已纠错)
安徽省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唐代文学高峰的启示之三:唐代诗人善于提炼具有普遍性的人情,表现人生共同感受,使之达到接近生活哲理的高度,因而在百代之下犹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②人类的社会生活、阶级属性、时代环境虽然千变万化,但是总有一些共通的至少是本民族共有的情感体验,例如乡情、亲情和节物之感等等。
中国古诗为大众接受度最高的多数是盛唐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盛唐诗人既能在日常生活中捕捉人所共有而未经前人道过的感受,又能以透彻明快的语言将其概括为人类生活中普遍的体验:“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乡太久以致儿童不识的情景寄寓着人生易老的深刻感触,这正是多少人老来还乡的共同体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也是因为诗中望月思乡的情景是天下游子都经历过的时刻;“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去春来、花开花落的无限启示,是人们在节物变换时常有的感慨;“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既是王维的心情,又超出了时空地域的局限,为后人所共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勉励友人的高唱,又成为后代留别题赠的格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日落归山、黄河入海的壮伟景象,激起诗人再上一层、放眼千里的万丈豪情,又蕴含着登高才能望远的人生哲理;“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乱之中亲人的平安消息比什么都珍贵,这个道理高度提炼了人们在同类境遇中共同的体会,因而成为后世常用的诗句。
③这类诗歌多数是绝句,富有乐府民歌的新鲜风格。
民歌本来大多就是人民的集体创作,表现的是当时个人还没有脱离民族生活及其旨趣的思想情感,因而“能代表一种民族情感”。
盛唐绝句取法于民歌的这一创作原理,同时又比民歌更自觉地在人民生活中提炼出共同的民族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