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爱伦坡 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
annabel lee诗歌
《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创作的一首诗歌,以下是关于该诗的一些分析:1. 写作风格:埃德加·爱伦·坡作为美国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风格独特,语言优美且富有音乐性。
《安娜贝尔·李》这首诗完美地体现了他的这一特点。
该诗音韵优美,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种优美的旋律和强烈的节奏感是爱伦·坡诗歌的一大特色。
2. 主题与意义:《安娜贝尔·李》是一首悼念早逝爱人的挽歌。
诗歌中描绘了苍白的月亮、凄凉的夜色和萧萧的寒风,以及古老的王国和海边的一丘孤坟,烘托出诗人那颗为爱情忠贞不渝的心。
诗人用这些象征性的元素表达了他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这种深情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使得该诗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远的意义。
3. 文学手法:爱伦·坡在《安娜贝尔·李》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例如,通过描写苍白的月亮、凄凉的夜色等元素,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同时,通过将月亮、夜色拟人化,诗人使它们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情感色彩。
4. 个人特色:《安娜贝尔·李》充分展现了爱伦·坡的个人特色。
他的诗歌常常以爱情为主题,表现出他对爱情的独特理解和深刻思考。
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苍白的月亮、凄凉的夜色等元素,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种个人特色的表现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安娜贝尔·李》是一首极具感染力和深远意义的诗歌,充分体现了埃德加·爱伦·坡的写作风格、主题和意义、文学手法以及个人特色。
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对人们思考爱情和人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以其浓重的唯美主义风格而著称,唯美主义在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将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剖析小说中唯美主义的表现,以及唯美主义对整个故事的影响。
情节方面,《安娜贝尔·李》以其独特的情节设计展现了唯美主义的核心思想。
整个故事围绕着主人公安娜贝尔·李的死亡展开,以死亡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对安娜贝尔的描绘和对她死后的恐怖事件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朦胧、幽暗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体现了唯美主义对美和死亡的追求。
小说中对于安娜贝尔的描写也以唯美主义为中心,将她塑造成一个神秘、美丽的形象,体现了唯美主义对于美的追求和崇拜。
在语言方面,《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语言更是令人着迷。
爱伦·坡以其精湛的文笔和深邃的词藻刻画了整个故事的语言风格,使得小说充满了唯美主义的浪漫和神秘氛围。
通过对色彩、气味、声音等细节的描述,表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对死亡的神秘热爱,唯美主义的风格深深吸引着读者,使他们无法自拔。
唯美主义的渲染也为故事蒙上了一层轻纱,使得读者往往难以捉摸故事的真相和结局。
在唯美主义的烘托下,安娜贝尔的死亡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和价值,而故事中的种种离奇事件也常常让人感到迷惑和神秘。
这也是唯美主义对于故事的深刻影响,使得读者在瑰丽的表象下无法看清故事的本质,无法从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通过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塑造,表现了对于美和死亡的追求,为整个故事赋予了一种浪漫、神秘的色彩。
唯美主义的渲染使得故事更加迷人,更加具有感染力,然而也让人感到故事的复杂和深邃。
这种矛盾的美感正是“安娜贝尔·李”的魅力所在,也是唯美主义的魅力所在。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一部由英国作家塞西尔·斯科特·福瑞斯特编写的小说,讲述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小说以其唯美主义的风格而闻名,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热爱与追求。
本文将通过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来解读小说中的意义和美学。
唯美主义强调对自然的热爱与尊重。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自然元素,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敬。
作者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等,展现了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这种唯美主义的表达方式,使读者不仅欣赏到了小说中自然的美丽,也感受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情眷恋和沉思。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小说呈现了一种唯美主义的审美情感,唤起了读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唯美主义强调对人性的温柔与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塑造角色性格,来表达对人性的理解和尊重。
作者塑造了主人公安娜贝尔·李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善良、纯真和坚韧,以及她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这种唯美主义的人物刻画,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理解,也让读者深入思考了人性的美好和可贵之处。
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描绘,小说呈现了一种唯美主义的人文情怀,使读者对人性产生了共鸣和感悟。
《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体现在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独特表达和追求之中,展现了作者对于万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通过对小说中唯美主义的探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意义和美学,也可以深入思考人类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唯美主义使作品更加生动与美好,也使读者产生了对美好和纯洁之情的感悟与追求。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析,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唯美主义的意义和价值,并从中感受到对自然、人性和爱情的独特理解和向往。
annabel lee诗歌鉴赏
annabel lee诗歌鉴赏
《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诗人爱伦·坡所写的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描绘了主人公与他心爱的女子安娜贝尔·李相遇、相恋、分离和死亡的故事。
本诗的整个氛围营造得非常梦幻、幽静而优美。
首先,在诗歌中,爱伦·坡通过使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修辞手法来传达出主人公对安娜贝尔·李的深深爱意。
例如,“她的眼睛就像是闪动的星光”,“她的头发就像是一朵迷人的花朵”,以及“她的脚步声就像是天上的天使轻轻飞翔”等等。
这些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柔软和温暖。
其次,在诗歌中,爱伦·坡还巧妙地运用了对偶和反复,使得整首诗歌更加流畅和易于记忆。
例如,“在一个王国的海滨,那里有一个女孩,名字叫作安娜贝尔·李”,这两句话就表现了一种对偶的结构,很容易让读者朗诵和记忆。
最后,在诗歌的结尾处,爱伦·坡通过强烈的情感表达表现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对安娜贝尔·李的思念和不舍。
例如,“海洋里有无数天使在唱着,但他们唯独唱着安娜贝尔·李的名字”,这句话充满了哀伤和怀念之情,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逝去爱情的无限留恋。
总而言之,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是一首表现浪漫主义情感的经典之作,通过生动的形象描写、巧妙的对偶和反复以及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主人公对安娜贝尔·李深深的爱意和思念之情。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篇短篇小说,描写了一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一种唯美主义的方式去面对死亡。
唯美主义是一个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流派,其主要表现形式是情感的美化、象征的运用以及主观感受的强调,这种流派的作品通常具有神秘、幻想、超自然的元素。
一、意象的运用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各种象征性的意象来渲染安娜贝尔·李心中的情感和内心的矛盾。
比如,安娜贝尔·李的名字本身就像一种歌声,使读者联想到美好的事物。
又比如,安娜贝尔·李的庭院里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卉,这些色彩斑斓的花朵象征她内心的情感,使读者更能深入地洞察她的心灵。
二、对死亡的描述在小说中,作者将死亡描绘成一种美丽而又幻想的事物。
比如,在安娜贝尔·李死前的那一刻,她看到了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感受到了它们给她带来的声音和颜色。
这种描写方式既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又将死亡从一种痛苦而恐惧的经历变成了一种美好而温馨的仪式。
三、内心的矛盾冲突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安娜贝尔·李的内心矛盾来表现唯美主义的思想。
安娜贝尔·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但她却拥有着一颗痛苦的灵魂。
她既害怕自己的死亡,又向往死亡的美好和温馨。
她对死亡的感慨和自己死后会如何被人们记住的疑虑,都反映出她内心的矛盾冲突。
综上所述,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是一篇充满唯美主义色彩的文学作品,在艺术表现和内在思想上都有较高的水平。
通过对象征意象的运用、对死亡的描述和内心矛盾冲突的表现,作者深入地洞察了人类内心的情感和矛盾,使读者在感性上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1. 引言1.1 《安娜贝尔·李》简介《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创作的小说,首次出版于1930年。
这部小说以南方小镇杰斐逊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安娜贝尔·李(Anabell Lee)的故事。
安娜贝尔·李是一个富有、美丽、聪慧的女子,却陷入了一段不幸的婚姻,并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作为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安娜贝尔·李》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对唯美主义的追求和表现,展现了作者对人性、情感和美的独特见解。
唯美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追求对美的纯粹追求和呈现,注重感觉、意象和情感的描绘,强调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在接下来的探析中,将更加深入地分析《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的表现,从小说中的描写、人物、环境、情感、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展开讨论,探究唯美主义在作品中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1.2 唯美主义概念唯美主义是一种追求美感、审美情趣的文学艺术风格,注重对美的表现和追求。
它强调情感和感受的体验,通过审美的表达来传达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在文学作品中,唯美主义常常通过精细的描写、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来营造一种纯净、优美、理想化的意境。
唯美主义在文学界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对现实主义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又是一种对抽象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反思和批判。
在《安娜贝尔·李》这部小说中,唯美主义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和体现。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优美的叙事和独特的情感表达,将作品打造成了一部充满唯美主义色彩的经典之作。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描写,包括人物形象的唯美主义塑造、环境描写中的唯美主义、情感表达的唯美主义以及意象和象征的唯美主义运用。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分析,我们将更加深入地理解《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的特点和魅力,以及它对读者产生的深远影响。
《安娜贝尔·李》的文体学分析
年月第卷第期武警学院学报’ 《安娜贝尔??李》的文体学分析●王昀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摘要爱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坛极具影响力的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他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安娜贝尔??李》是诗人坡年去世后才发表的最后一篇诗作代表其唯美主义风格的顶峰。
从文体学的角度对该诗的分析为该诗的理解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关键词爱德加??爱伦??坡文体学安娜贝尔??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引言如此《安娜贝尔??李》仍不失为一首是美国著名诗人、节奏感鲜明的抒情诗。
爱德加??爱伦??坡小说家、文学评论家。
他的一生短暂而困顿却给后人留下丰富的文学遗产。
坡的小说开创了后世推理侦探小说的形式。
作为批评家他力争做到旗帜鲜明绝不因人而奖。
他的诗歌以词藻华丽含义神秘富于韵律感而著称深得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及马拉美的喜爱启发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
《安娜贝尔??李》是诗人坡年去世后才发表的最后一篇诗作代表其唯美主义风格的顶峰。
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首诗是坡为悼念亡妻而作。
全诗浓墨渲染了海边亦真亦幻的浪漫情境既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永恒的爱情又委婉感人地抒发了诗人缠绵悲伤的心情因此可谓是美国抒情诗中的上乘佳作。
本文从文体学角度对该诗进行分析。
二、节奏与韵律诗歌与小说、散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极强的音乐性。
音乐性使读者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不仅获得美的享受还能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坡在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的诗充分展现了英语诗歌的音乐美。
节奏与韵律是实现诗歌音乐美的重要因素。
尽管节奏与韵律密不可分但有节奏并不一定要求韵律鲜明、整齐。
《安娜贝尔??李》全诗共行分为节每节主要由长短行交替构成长行诗通常由—个音节组成短行一般为—个音节。
错落有致的诗行不禁使人联想起波涛起伏的大海在诵读中仿佛置身于海边亦真亦幻的浪漫情境。
除最后一节是以抑抑扬格三音步、四音步的诗句构成总的来说该诗并没有固定的韵律。
它突破了传统的五步抑扬格在形式上显得更加自由洒脱。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爱德华·艾伦·波特的小说,被誉为19世纪的美国唯美主义文学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对安娜贝尔·李这个女主角的描写,展现了唯美主义的核心思想和特征。
小说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安娜贝尔·李被描绘成一个具有浪漫特质的女性形象,她拥有细腻敏感的情感和强烈的内心世界。
小说中描述了安娜贝尔·李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她喜欢独自漫步于花园中,欣赏美丽的花草和蝴蝶。
她对音乐也情有独钟,经常弹奏钢琴和弦乐器。
这种对自然和艺术的热爱体现了唯美主义追求心灵自由和审美快乐的精神。
小说中融入了超脱世俗的思想。
安娜贝尔·李并不满足于现实的生活,她渴望超越凡俗的尘世,追求属于内心的自由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小说中描述了安娜贝尔·李希望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远离社交束缚和道德禁锢。
她认为只有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这种对超脱世俗的追求是唯美主义文学的重要特征。
小说中描绘了爱与死的主题。
爱是唯美主义文学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小说中通过安娜贝尔·李与她的情人埃瑞科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爱的纯粹与崇高。
他们的爱情超越了社会和道德的束缚,无论生死都无法阻挡他们对彼此的深情厚爱。
死亡在小说中也成为一种美丽的象征,安娜贝尔·李选择自杀来逃避现实的束缚,她相信死亡会给予她真正的自由和快乐。
这种对爱与死的描绘展现了唯美主义文学中对于情感和存在的深刻探索。
《安娜贝尔·李》中充满了唯美主义的精神和特征。
通过对安娜贝尔·李的描写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小说呈现出浪漫主义、超脱世俗和对爱与死的独特见解。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小说中唯美主义的思想内核,使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爱的咏叹调――爱伦.坡《安娜贝尔.李》赏析-精选文档
爱的咏叹调――爱伦.坡《安娜贝尔.李》赏析-精选文档爱的咏叹调――爱伦.坡《安娜贝尔.李》赏析爱伦?坡(Edgar Allen Poe,1809-1849),美国著名诗人、小说家、文艺评论家。
坡的一生贫困潦倒,1849年,年仅40岁的他因酒醉不幸去世。
他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在19世纪的美国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对西欧特别是法国象征主义和现代派文学影响很大。
[1]虽然饱受争议,但他的作品在美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坡的文学创作生涯始于诗歌。
其代表作首推《乌鸦》,其缠绵的哀思以及字斟句酌的雕刻,使得该诗备受推崇。
而另一首《安娜贝尔?李》也因其细腻与优美,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安娜贝尔?李》写于1894年,全诗一共六节,是一首经典的爱情诗。
而诗中的安娜贝尔?李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坡的妻子弗吉尼亚的写照。
分析该诗,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坡的诗歌创作理念以及其内心深处对爱情的咏叹。
一、童话般的开篇“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滨海的国度里,住着一位少女你或许认得,她的芳名叫安娜贝尔?李”。
此般的开头,很容易让人掉进童话的漩涡,勾起无限的遐想。
读者们不禁会联想起王子与公主的美好爱情与幸福生活。
在前两节中,诗人着力渲染着一段甜蜜的爱情,甚至连天上的六翼天使都嫉妒他们之间的真情。
作者并未描述任何壮丽的誓言,而是用平实、质朴的诗句,流淌出一对恋人间的深情。
然而,如此唯美的童话却孕育着一丝感伤,似乎在昭示着“不久以后”一段刻骨铭心的伤痛。
此般梦幻的开场,也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朦胧、虚幻,却又隐匿着悲伤与平静。
“坡主张诗歌脱离现实,使读者在诗歌中领略到西方古典文化之美,在纯粹的梦幻和怪诞的想象世界中寻求心灵的宁静”[2],这首诗正是这一观点的切实体现。
二、哥特式的忧郁美哥特式元素是坡的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坡认为“诗歌的基调应该忧郁和凄凉,主题应表现年轻美人之死。
他认为,美为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同时,忧郁是所有诗的情调中最正宗的。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作者:刘思君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1期摘要:作为象征主义倡导的先驱,埃德加·爱伦·坡以他标新立异的诗歌创作理论为欧洲文坛兴起的唯美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运动提供了理論指导和创作摹本。
他认为诗歌必须触动人们的心灵,并以美为终极目标。
这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充分表现出唯美主义的色彩,彰显了永恒不朽的神圣美。
本文以其著名诗作《安娜贝尔·李》为切入点,对爱伦·坡诗歌中的唯美主义思想进行探析。
引言埃德加·爱伦·坡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小说家和评论家,然而他的一生都是在贫苦和疾病的噩梦中度过的。
三岁沦为孤儿,被收养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表妹成为他挚爱的妻子却又因病早逝,使得他常年沉溺于酗酒不能自拔,年仅四十便郁郁而终。
为了逃避现实中的种种悲苦,他将诗歌作为避世的一种手段,在纯粹“美的形式”中寻觅自己“独特的浪漫主义"灵感及其表达方式。
坡无论是在诗歌的理论主张还是在实际的诗歌创作中都刻意地追求神圣美,并把神圣美视为诗歌审美的最高境界。
他所不懈探索的神圣美主要有人体之美,同时还包括音乐美和忧郁美。
一、人体美坡认为,诗歌毫无目的,而诗人应该做的即在诗歌中创造和展现美。
这些观点与唯美主义的“为了艺术而艺术”、纯粹追求美感的宗旨如出一辙。
坡认为,一个楚楚动人的女性的死亡是整个世界上最富有诗意的话题。
《安娜贝尔·李》是坡1849年去世后才发表的最后一篇诗作,代表其唯美主义风格的顶峰。
评论界普遍认为这是他为悼念亡妻弗吉尼亚而作。
弗吉尼亚因患肺结核而早逝,她的死冲破了坡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根防线。
全诗以大海为背景,描写了超越世俗、让天使嫉妒的绝美爱情,在亦真亦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塑造了安娜贝尔这一唯美的形象。
坡对于神圣美的追求决定了他诗中的女性人物美得都超凡脱俗,她们或是已经与世长辞,或是处于死亡边缘,或是根本不属于这个尘世。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著名作家爱伦·坡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誉为世界恐怖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其浪漫主义情调、精致的描写手法和惊悚的情节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唯美主义被认为是这部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本文将对《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进行探析。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唯美主义的基本特征。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运动的一部分,它强调对自然和美的追求,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和升华。
在文学作品中,唯美主义体现为对美的描绘和追求,强调情感、理想和想象力的表达,以及对死亡和毁灭的思考。
在《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可以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小说中对自然的描写非常细腻和精致。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比如在描述安娜贝尔的家乡风景时,作者写道:“天空很蓝,稻田轻轻摇曳,阳光透过稻茬洒落在地面上,和风也很温柔。
”这样细腻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感受到了自然之美。
这种对自然的赞美和追求与唯美主义的精神是一致的。
唯美主义还体现在小说中对美的追求和歌颂上。
安娜贝尔被描绘成一个美丽、善良的少女,她的美貌以及内心的纯洁和高尚都是作者进行赞美的对象。
在小说中,安娜贝尔的美丽常常被与“天使”和“精灵”相提并论,充满了对美的赞颂和追求。
在小说的情节中,安娜贝尔的死亡也被描绘得极为美丽和悲壮,充满了唯美主义对死亡的浪漫主义诠释。
小说中对情感、理想和想象力的表达也是唯美主义的体现。
安娜贝尔和主人公的感情被描绘得十分细腻和纯美,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赋予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神圣的意义,这种纯真的爱情符合唯美主义对情感的理想化追求。
在小说中,对于死亡和毁灭的思考也体现了唯美主义对超脱的追求,作者通过对安娜贝尔的死亡及其引发的恐怖情节的描写,试图表达对死亡和毁灭的一种美化和理想化的看法,这也是唯美主义对超脱和升华的一种体现。
需要指出的是,《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并非完全积极美好。
埃德加。爱伦坡 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安娜贝尔·李》的唯美性赏析摘要:爱伦坡作为19世纪美国唯美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名的抒情诗《安娜贝尔李》堪称其巅峰之作。
爱伦坡认为诗歌的宗旨就是为了创造美,这首诗歌将作者对美的认知表现的淋漓尽致,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本文将本诗歌的音韵美,主题美,意象美,语言美几个方面对作品所体现的唯美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唯美主义;音韵;意象;语言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在整个世界文学界享有盛名。
他在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的介绍下成为欧洲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和奥斯卡瓦尔德一样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宗旨,独树一帜的倡导诗歌应书写美而摒弃道德因素。
爱伦坡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他的诗歌韵律优美,形式简练,用词华丽优美,很好的体现了唯美主义诗歌创作的原则。
他追求诗歌的“整体效果”, 并从诗意的“完整性”和诗的效果的统一性出发, 把诗的长度同诗的美学效应联系起来, 并认为诗歌的题材、意象、节奏、谴词、韵律等都应围绕着诗歌的“整体效果”来服务。
因此,他的许多抒情短诗形式优美,节奏性强,迄今仍为世人所传诵。
《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死后才得以发表的一首诗,也被认为是悼念其亡妻弗尼吉亚的巅峰之作。
爱伦坡一生可谓命途多舛,贫困凄惨。
爱伦坡少年时便失去父母,中年丧妻。
坡的妻子佛吉尼亚·克莱门是坡的表妹,13岁时便和坡结婚。
婚后, 两人生活穷困潦倒, 颠沛流离。
克莱门一八四六年患病, 无钱医治, 一八四七年一月三十日离开人世。
这让坡肝肠寸断,精神备受打击。
此诗便是作者在极度痛苦中对亡妻的一份思念与哀婉。
这首诗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很多评论家都曾对其大加赞赏。
辜鸿铭认为美国无诗, 只有坡的这首《安娜贝尔·李》称得上是诗, 余者皆不足道。
他的观点可能会略显偏颇,但这足以展现出了这首的美学价值。
一、行文的音韵美爱伦坡一直提倡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唯美主义和效果论-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
论爱伦·坡小说中的唯美主义和效果论-外国文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在美国文学史上,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 ~ 1849)是游离于美国主流文化之外但却拥有特殊地位的天才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
尤其是他一生所着的超过70 篇的短篇小说因其在任何时代下都独一无二的风格,被后世奉为侦探推理小说的鼻祖和恐怖小说的大师。
近年来,针对其恐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出版于1842 年的《红死病的假面》(The Masque of the Red Death),众多专家学者分别从象征主义、哥特风格、梦幻性主题等单一角度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和研究。
一、爱伦坡及其小说概述作为最能代表爱伦坡风格的短篇恐怖小说,《红死病的假面》继承了18 世纪欧洲哥特风格小说的传统,并从中吸收了中世纪颇为流行的恐怖艺术概念。
诸如,充满了没落和惊悚气氛的幽灵城堡,被遗弃的萧条的村落还有古怪反常的人们。
并独辟蹊径,在欧洲传统恐怖小说理念中加入心理惊悚因素。
如小说发生的地点是一座非常偏远的城堡式宅院,里面有颇具中古特色的黑色大钟,并且虽然宅院富丽堂皇,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一种低沉压抑的气氛。
而舞会上的人有人装扮成肢体与面具不相成的怪物。
有人穿戴着精神病患者才能想出的怪装。
有许多人装扮得漂亮,许多人装扮得荒唐,许多人装扮得怪诞,有一些人装扮得可怕,还有不少人装备得令人恶心.二、唯美主义爱伦坡竭尽所能描绘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近乎奢靡的生活。
《红死病的假面》中,人们的面具怪诞乖张,火光点亮了暗黑的帷幔,气氛阴郁而诡异。
跳舞的男人女人,面色惨白,在中疯狂舞蹈。
人群中,一个轮廓带着红死病的面具,裹着尸布,忽然之间又消失,只剩下面具和尸布。
这种充盈于整个故事的基调给人一种颤抖悸动的恐怖感受。
在这种恐怖惊悚的极致感官下,作品又丝丝密密如月光透过树叶般的渗出些许唯美的画面触感。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埃德加·爱伦·坡的一部著名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位叫安娜贝尔·李的女孩被丈夫囚禁在地下室并且用墙壁禁锢起来至死,还有他们一家的一桩悲惨的故事。
这个故事展现了坡先生极致的恐怖和浪漫的特点,同时也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土人情。
在《安娜贝尔·李》中,我们可以看到唯美主义的影子,本文将从唯美主义的视角来探析这个著名的短篇小说。
唯美主义的文学特点在《安娜贝尔·李》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唯美主义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的一种风格,以其对幻想世界的迷恋和对美好事物的推崇和赞美而闻名。
在《安娜贝尔·李》中,坡先生通过对主人公安娜贝尔·李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唯美主义的追求。
在小说开头,作者对安娜贝尔·李的美貌和天真的性格进行了生动的刻画,使得人们对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故事的场景也是充满了唯美的元素,比如描述墓地的景色、庄园的布置等等,都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这些都是唯美主义在小说中的典型体现。
唯美主义在《安娜贝尔·李》中还表现在对爱情的追求上。
唯美主义强调对爱情的理想化和浪漫化,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唯美主义作品中的常见主题。
在小说中,安娜贝尔·李对于自己的丈夫霍华德充满了深深的爱意,甚至愿意为他牺牲一切。
她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对于爱情的追求体现了唯美主义对爱情的理想化。
尤其是在安娜贝尔·李被囚于地下室时,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正是唯美主义的一种体现。
唯美主义在《安娜贝尔·李》中还表现在对灵魂的追求上。
唯美主义强调对内心灵魂的追求,对信念和精神世界的探索。
在小说中,安娜贝尔·李被囚禁在地下室的情节是小说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个地下室中,她几乎与外界隔绝了联系,但她的内心世界却在不断地追求着幸福和自由。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爱德加·爱伦·坡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取材于历史事实,以一个唯美主义的视角探讨了人性中的罪恶和恐惧。
本文从小说的情节、人物和结构三个方面探析小说中唯美主义的体现。
首先,小说的情节中体现了唯美主义的观点。
小说主人公安娜贝尔·李在自我的诉说中表达了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命的热爱。
小说情节中的悬念和疑云交织,并配合着独特的景色和音效,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
例如,安娜贝尔·李每夜在墓穴中哀嚎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一种幽美的氛围;而小说中所谓的“不能安息的心”,则反映了唯美主义视角下的人性罪恶和恐惧。
其次,小说的人物形象也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特点。
小说中的主人公安娜贝尔·李和她的丈夫是一对才子佳人,他们有着无法言说的深情,但却又陷入了现实的困境中。
在小说中,安娜贝尔·李成为了一个自满和自我封闭的人,直到丈夫的身亡才逐渐觉醒。
在小说的结尾,安娜贝尔·李宁愿与爱人在墓地里共度人生,也不愿面对无尽的孤独,反映了唯美主义视角下对于爱情的追求、执着和敏感。
最后,小说的结构也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特点。
小说采用了循序渐进的叙事结构,通过描写安娜贝尔·李从开始到死亡的经历,将其对生命、死亡和爱的态度逐渐诉说出来。
同时,小说在情节上也有着内外交错、表里不一的特点,这种复杂的结构使得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更能体现唯美主义的审美情感。
综上所述,《安娜贝尔·李》之所以被认为是唯美主义的杰出代表,是因为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和结构都体现了唯美主义的特点。
通过其对于人性罪恶、恐惧和爱情的深刻探索,这篇小说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了唯美主义的艺术特点和精神内涵。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一部以恐怖和悬疑为主题的小说,其中描绘了一个典型的唯美主义世界。
唯美主义是一种文学流派,注重描绘美的事物,丰富的感性描述和浪漫主义情感。
本文将从描写、语言、情感等方面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首先,小说的描写充满着唯美主义的气息。
小说中描写的场景多半是美丽而幽静的,例如波林家的花园、小径和湖泊等。
作者巧妙的运用细腻的笔触,描写细致、准确。
例如,“那湖水在阳光下,绿得好像珊瑚草一般明丽,笼罩着一层蒲公英汁一样柔软的金色光辉。
”让读者感觉到眼前的美景。
其次,小说的语言也充满了唯美主义的意味。
小说中采用了华丽的句式和优美的词汇来描写情节和人物。
例如,“红色花瓣,褐色叶子,红棕色的树干,各种颜色交替着展现出来,好像一个大的、鲜活的秋日。
”华丽的语言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让读者享受到了美丽的感觉。
此外,小说中情感的描写也符合唯美主义的特点。
小说中塑造了一个幸福、美好、纯洁的世界,人物的感情也是如此。
例如,从主人公安娜贝尔·李对自己位于波林庄园的家的感情可以看出。
她非常喜欢这个地方,而且热爱它的一切,她的心灵随着花园、树林和湖泊一起升腾,喜悦的充盈了她的心灵。
这种包容、理解与人性的情感,在唯美主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小说中的角色也符合唯美主义的特点。
主人公安娜贝尔·李的灵魂是一个纯洁、美好和理想化的人,波林家庭的人物、朋友和哥哥都是英俊潇洒、高贵气度、差不多无可挑剔的人物。
卡里夫来自最认真和美好的季节,这些特点让读者在小说中看到了唯美主义之美,也突出了唯美主义文学主题的重要性。
总之,《安娜贝尔·李》中充满了唯美主义特点的描写、语言、情感和角色,这反映了作者所追求的理念和意愿。
这种唯美主义的风格和精神向读者传递了一种呈现美好的世界和挑战世俗的信念,而正是这种特点使得小说成为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唯美主义文学作品。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经典恐怖小说,小说中融合了唯美主义的元素,使作品在恐怖的氛围中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本文将从《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角度进行探析,深入解读小说中唯美主义的表现和意义。
从小说的情节和叙事角度看,《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得以体现。
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拉尔斯以及他的妻子安娜贝尔的故事。
安娜贝尔患有一种奇怪的疾病,她的面色苍白,眼神呆滞,整日沉浸在一种梦幻般的状态中,对世界和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这种神秘的疾病使得安娜贝尔看起来如同一位沉睡的美人,散发着一种神秘的唯美气息。
小说中,拉尔斯对安娜贝尔的病情感到无比痛苦,他对安娜贝尔的美感到无比着迷,并尽力挽救安娜贝尔。
在小说中,作者将安娜贝尔塑造成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性形象,她的唯美之美深深地吸引着拉尔斯,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唯美情感。
从意象和语言的角度来看,《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得以进一步展现。
爱伦·坡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唯美意象和唯美语言,通过对景物、事件等细致入微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诗意而唯美的氛围。
在小说中,作者对安娜贝尔的描写充满了唯美意象,她的面色苍白如雪,眼神呆滞如同湖水一般清澈,有着一种超脱凡俗的气质。
这些唯美意象使得安娜贝尔成为了一个绝美而神秘的形象,也使得整个故事散发出一种强烈的唯美气息。
《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语言也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
爱伦·坡运用了丰富而生动的语言,将唯美意象和唯美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对安娜贝尔的描述充满了情感和美感,使得她成为了小说中的视觉焦点,也让安娜贝尔的形象更加迷人和神秘。
从文学意义的角度来看,《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有着深刻的文学意义。
小说中的唯美主义并非仅仅是一种表现手法,更是对于人性、美感和悲剧的一种探索和表达。
安娜贝尔的形象所具有的唯美之美,反映了人类对于美的追求和渴望,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神秘和超脱的向往。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探析《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
《安娜贝尔·李》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其独特的恐怖氛围和狡猾的叙事手法,吸引了无数读者。
而在《安娜贝尔·李》中,唯美主义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
小说中的描写方式以及用词都具有强烈的唯美主义色彩。
小说的开头,作者选择用一张美丽的画像来描绘主人公安娜贝尔·李,并配以动人的词语,营造出一种美的氛围。
在小说中,作者还多次运用了描述性的描写,如描写主人公的美丽、气质以及她住的庄园,都用了许多形容词,使整个情节更加生动,更能够让人产生共鸣。
小说中的意象以及符号的运用也能体现出唯美主义的特点。
小说中的庄园有着许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华丽的房间、飘扬的窗帘、丰盛的晚餐等等。
这些元素都是作者用来表达主人公内心的美和欲望的。
而主人公安娜贝尔·李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她被描述得充满美丽和神秘,是一位具有吸引力的女性形象,象征着美和诱惑。
小说中的情节以及主题也是唯美主义的表现形式。
整个小说围绕着主人公安娜贝尔·李展开,她是一个美丽的女子,但却患有一种奇怪的疾病,逐渐失去了生命力。
小说通过描写安娜贝尔·李的绝美身躯与她日益脆弱的生命做对比,表达了坡对于人生的悲观态度。
他通过安娜贝尔·李的不幸命运,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以及美的短暂。
《安娜贝尔·李》中的唯美主义体现在描写方式的唯美、意象符号的运用和情节主题的塑造上。
这些唯美主义的元素使得整个小说更加动人、深入人心,也折射出作者对于美与死亡、人生的无奈感受。
annabelle_lee的解析
这是首关于爱情和死亡的诗,故事优美而又忧伤。
作者Edgar Allan Poe,生于1809年1月19日,他以诗歌,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见长,还因开创了侦探小说的先河而备受赞誉,而且他的心理惊悚小说影响了全球范围内的很多作者。
他身世凄凉,3岁不到就成了孤儿,后来便寄住在他姑母和她大表妹Virginia的家里,1835年,他和Virginia成婚,当时Virginia只有13岁。
然而,1847年,Virginia 就夭折了,Edgar为此非常难过,但他还是坚持写作直到他死于1849年10月7日毫无疑问,这首Annabel Lee是他最后的诗作,这首诗最先发表于1949年10月9日的纽约日报上,也就是作者死后两天。
尽管至少有四位Edgar的女性朋友说是自己启发了Edgar写作这首Annabel Lee的创作灵感,但我们还是认为这首诗是Edgar为了悼念他两年前死去的妻子Virginia而创作的。
个人觉得这首诗诗句优美,既浪漫又忧伤,节奏流畅,韵律有致,尤其适合反复吟咏。
失去一生的至爱无疑是令人悲伤的,因此希望大家珍惜手边的幸福。
It was many and many a year ago, 很久很久以前,In a kingdom by the sea, 在大海边一个王国里,That a maiden there lived whom you may know 住着一位少女你或许认得,By the name of Annabel Lee;-- 她名叫安娜贝李;And this maiden she lived with no other thought 这少女活着没有别的愿望;Than to love and be loved by me. 只为了与我相爱。
She was a child and I was a child 她是孩子,我也是孩子,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 在大海边的王国里;But we loved with a love that was more than love-- 可我们相爱,爱超越了爱—— I and my Annabel Lee-- 我和我的安娜贝李;With a love that the winged seraphs of Heaven 我们的爱连天上的六翼天使Coveted her and me. 也把我和她妒嫉。
温柔的思念: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
作者: 李向梅
作者机构: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包头014010
出版物刊名: 前沿
页码: 220-221页
主题词: 唯美 主题 音韵 意象
摘要:爱伦·坡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
他认为诗歌的宗旨是创造美,因为唯有超凡绝尘的美才可唤起人们的兴趣。
而诗歌中最美的是美人之死,凄美而伤感,这正是作者要传达给人们对美的理解。
作者一生著作颇丰,我们选取其非常有代表性的诗歌《安娜贝尔·李》为例,通过主题的忧郁美、语言的音韵美和意象的古典美三个角度分析其作品中的唯美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德加·爱伦坡诗歌《安娜贝尔·李》的唯美性赏析
摘要:爱伦坡作为19世纪美国唯美主义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著名的抒情诗《安娜贝尔李》堪称其巅峰之作。
爱伦坡认为诗歌的宗旨就是为了创造美,这首诗歌将作者对美的认知表现的淋漓尽致,实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
本文将本诗歌的音韵美,主题美,意象美,语言美几个方面对作品所体现的唯美思想进行分析。
关键词:唯美主义;音韵;意象;语言
埃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诗人、短篇小说家、文学评论家,在整个世界文学界享有盛名。
他在波德莱尔和马拉美的介绍下成为欧洲唯美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和奥斯卡瓦尔德一样提倡“为艺术而艺术“的宗旨,独树一帜的倡导诗歌应书写美而摒弃道德因素。
爱伦坡的诗歌创作非常注重外在的表现形式,他的诗歌韵律优美,形式简练,用词华丽优美,很好的体现了唯美主义诗歌创作的原则。
他追求诗歌的“整体效果”, 并从诗意的“完整性”和诗的效果的统一性出发, 把诗的长度同诗的美学效应联系起来, 并认为诗歌的题材、意象、节奏、谴词、韵律等都应围绕着诗歌的“整体效果”来服务。
因此,他的许多抒情短诗形式优美,节奏性强,迄今仍为世人所传诵。
《安娜贝尔李》是爱伦坡死后才得以发表的一首诗,也被认为是悼念其亡妻弗尼吉亚的巅峰之作。
爱伦坡一生可谓命途多舛,贫困凄惨。
爱伦坡少年时便失去父母,中年丧妻。
坡的妻子佛吉尼亚·克莱门是坡的表妹,13岁时便和坡结婚。
婚后, 两人生活穷困潦倒, 颠沛流离。
克莱门一八四六年患病, 无钱医治, 一八四七年一月三十日离开人世。
这让坡肝肠寸断,精神备受打击。
此诗便是作者在极度痛苦中对亡妻的一份思念与哀婉。
这首诗歌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很多评论家都曾对其大加赞赏。
辜鸿铭认为美国无诗, 只有坡的这首《安娜贝尔·李》称得上是诗, 余者皆不足道。
他的观点可能会略显偏颇,但这足以展现出了这首的美学价值。
一、行文的音韵美
爱伦坡一直提倡诗歌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形式美的体现之一便是行文的韵律美感,这首诗音韵优美,悦耳动听,节奏感强。
首先主人公名字的选择, 可谓颇具匠心。
诗人妻子的名字本是佛吉尼亚·克莱门, 为了追求美的艺术效果 , 用了安娜贝尔·李,她如同悦耳的铃声回荡在耳边 , 这正是作者要达到的铃音袅绕(bell - ringing) 的效果。
坡在诗里采用了音韵优美的女子名“Annabel Lee”的美妙音节,不仅使人联想到一位婀娜多姿,风韵优雅的年轻女子,更被诗人巧妙地融入到诗歌的韵律中。
诗中的“Annabel Lee”共出现七次,它悠扬如歌的音律“sea”“we”,“me”等单音节词相呼应,构成本诗惟一的韵脚。
此外,此诗冲破了抑扬格五音部的束缚,自由洒脱。
诗中大量使用头韵,尾韵和半谐音韵。
首先头韵的使用,头韵不简单是一个或两三个单词的重复,它同样表达着诗人丰富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如在第四节第一行“The angels,not half so happy in heaven”中
“half happy,heaven”三词结伴而出,表明热恋中的诗人和安娜贝尔·李是如此的幸福,就连天上的天使也还没有他们一半快乐。
[h]为声门摩擦音,听起来有叱喝(he)之意,三个[h]组合起来相继发音,节奏感和音韵感更强。
同时,尾韵的使用更加渲染了诗歌的气氛。
纵览全诗,长元音/I:/为本诗最主要的尾韵。
每一诗节中几乎所有偶数诗行的末尾词都是以长元音/i:/ 结尾, /i:/ 这一韵脚音韵悠长、缠绵,确定了整首诗缓慢而忧伤的基调。
如第一诗节出现的“Lee, Lee, sea, sea”。
半谐音的运用为诗歌增添了音乐美: “rise”,“eyes”,和“wind”,“cloud”。
此外,诗中出现的几处尾韵“chilling”,“killing”,“tide”描绘了寒风的残忍和作者的忧伤。
二、主题的忧郁美
爱伦·坡在他的著作《创作的哲学》中提出了“美人之死”这一主题, 指出:“美是诗的唯一正统的领域”, 同时“忧郁是所有诗的情调中最正宗的”,而“死亡”则是所有忧郁的题材中”最为忧郁的”, 因此,“当死亡与美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最具苍郁之美。
因此“美丽女性”之死无疑是最富有诗意的主题——而这主题如由悼念亡者的恋人口中说出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诗中的女主角是诗人的年轻亡妻弗吉尼亚的化身,悲凄的爱情故事本身也加深了诗的忧郁美。
全诗塑造了一种凄美、哀婉的动人意境,恰如其分地烘托出诗人那颗为爱情忠贞不渝的心。
此诗虽然是一首爱情诗,却不曾表现出阳光下恋人相互追逐嬉戏的欢乐场面,也没有月光下感情笃深的恋人间窃窃耳语,没有灿烂的笑容,没有甜美的拥抱,展现在读者眼前的只是“苍白月亮辉映下的凄凉的夜色”和萧萧的寒风,古老的王国和海边的一丘孤坟,以及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间爱情的破碎。
三、意向的古典美
本诗主要在讲述自己和妻子弗尼吉亚的爱情悲剧,但却没有直接用其妻子的名字,而是借用了安娜贝尔李这个典雅的名字,让他们的爱情再生在久远的海滨王国,使得本诗极具童话色彩和古典美。
全诗以一句“那是很多,很多年以前”开始,两个“很多”寓意了时间之悠远, 爱意之绵长,勾起人遥远的回忆和无限的遐想,更让人品味到一缕莫名的忧伤。
接着诗人又诉说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在临海的一个国度,居住着一位少女,她的名字叫安娜贝尔·李。
遥远的海边,神秘的国度,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
四、语言的简单美
爱伦坡在《诗歌的原则》中,他这样写道“我认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长诗,长诗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它能够激动人心,使灵魂升华。
而人们激动的短暂乃是心理的必然。
他认为诗歌的长度应该适度,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安娜贝尔·李》整首诗长达四十一行,分为六节。
刚好一口气就能读完全诗多采用一些浅显易懂,简洁明朗的普通词汇,如从而也更使诗歌具有可读性词和短语的重复,在整首诗中既确定了诗的节奏与基调,又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情感讲故事的人对安娜贝尔李的怀念和对她被迫致死的义愤如“Of my darling, my darling, my life and my bride”重复四次。
“darling”重
复两次。
纵观全诗, “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 ”在第一至四个诗节中被重复了五次。
在后两个诗节中,诗行“Of the beautiful Annabel Lee”被重复了三次,使得诗歌简练而精美。
五、结语
总之, 在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中, 我们体会到了诗歌作为一种文学题材独有的艺术魅力。
本诗具有行文的韵律美,忧郁的主题美,古典的意象美,语言的简单美。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爱伦坡对唯美主义的完美阐释。
缠绵悱恻的爱情主题, 音乐般的语言, 古老的故事背景, 典雅的主人公形象都跃然纸上。
死者长已矣, 存者永怀悲。
最为重要的是作者用语言抒发了自己悲痛的怀念之情, 通过文字让爱得到见证, 并永存世间。
读者也受到极大的熏陶和感染。
而这也许就是诗之魅力, 唯美之魅力。
参考书目:
[1] 常耀信.美国文学史上册[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2] 辜正坤. 英文名篇鉴赏金库·诗歌卷 [M].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
[3] 刘守兰.英美名诗解读[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李向梅.温柔的思念:爱伦·坡的《安娜贝尔·李》唯美性分析[J]. 前沿. 2007,220-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