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摘要]鲁迅在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知识分子形象,他们的命运大都是多灾多难。

本文分析了作者对这些知识分子命运的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接露,主要论证了这些知识分子悲剧命运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鲁讯知识分子形象鲁讯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也是现代中国最具有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

他在小说集《呐喊》,《彷徨》中塑造了一系列命途多灾,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形象。

通过描写他们的悲剧命运,鲁讯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努力与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虽有同情,但同时也有批评。

通过他们,揭示了近代文学史中,知识分子在作为弱国子民的悲哀几对东西方文化的反省与选择的双重重负下,觉醒、挣扎、辗转、不屈不挠地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给我们探索知识分子道路以有益的启示。

二、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鲁迅在谈到他怎么做起小说来时,曾说他是“抱者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

出于此,他小说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示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这是说,他小说的主人公多选取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痛苦,生活十分不幸;鲁迅希望唤醒人们起来改革这痛苦的人生。

虽然有批评,但更多的是同情。

即便是对待孔乙己这样一类思想毛病较严重的知识分子,鲁迅在深刻批评他们的同时,也不掩饰自己对他们的遭遇的同情,愤怒地控诉毒害和葬送他们的黑暗制度,替他们大声地喊出了“封建礼教吃人!”“狂人”的形象是一个“迫害狂”的真实形象,是鲁迅着意创造出来的一个“精神界之战士”的真实形象。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这个艺术形象的出现标志着鲁迅对中国革命问题的第一个重要的探索。

鲁迅《狂人日记》中,紧紧抓住“迫害狂”这一特点来写。

狂人,诚然是鲁迅作为“精神界之战士”的艺术形象来塑造的。

他希望在“风雨如晦”的这个时候,在“决无窗户”的铁屋子开要闷死人的这块地方,出现精神战士,能够大喊起来,惊起昏睡着的人,是他们从麻木、昏暗中奋醒起来,“出于荒寒”而进“于善美则健”,以“毁坏这铁屋”,以掀掉着大小无数的人肉筵席,毁坏安排这人肉筵席的厨房。

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先生真实的描述了旧中国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旧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他们的命运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很多,孔乙己、陈士成、吕纬甫、魏连殳、子君和涓生是代表人物。

这些人物虽然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揭露,特别是对当时的科举制度的强烈抨击。

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这个年轻一代知识分子形象也受到了黑暗社会的摧残和迫害。

这些形象憎恶黑暗的社会,他们有极强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

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知识分子在任何历史阶段,都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层,而任何一个反动统治阶级总要造就和网罗一批知识分子,作为剥削和统治人民的工具。

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利用科举制度,诱使知识分子走上追逐功名富贵的道路,充当他们统治人民的鹰犬。

但是,大多数考不中的人们,却被他们造就成一无所有的废料,如果出身贫穷或家境破落,那就要潦倒终身,落魄而死。

孔乙己和陈士成都是在后一条路走向终点的。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这二人都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下面具体分析这两知识分子:孔乙己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受到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孔乙己虽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却不同于其他的下层社会的劳动者。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浅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提要:“五四”前夕至1926年间,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一是受科举制度毒害的,一心求功名的封建文人,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牺牲者;二是灵魂完全腐朽的,表面上道貌岸然,满肚子男盗女娼的文人渣滓,他们是封建制度的追随者;三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们是封建制度的反叛者,也是鲁迅笔下最重要的知识分子形象。

另外,鲁迅在他的叙事性散文中,同样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知识分子形象。

我们从中可以发现作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成长的轨迹。

关键词:知识分子觉醒深思思想性个性解放反叛鲁迅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最杰出的继承者,也是现代现实主义的创造者。

他把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作用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引进文学创作领域中。

在他的笔下一尊尊典型的人物塑像,展现在读者面前,丰富了中国文学的人物殿堂,构成了一道不朽的壮丽景观。

鲁迅的小说中一大重要题材就是知识分子生活。

他的笔下塑造了以下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在科举制度下,一心求功名的旧文人。

如孔乙己(《孔乙己》),陈士诚(《白光》)等,这些落后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受到鲁迅的非常关注。

鲁迅在鞭挞他们的灵魂时,也对他们怀有一定的同情心,因为他们也是受了毒害的被侮辱被损害者,是被封建制度吃掉的一类。

孔乙己是清末一个下层知识分子。

他曾热衷科举,一心想上爬,在《四书》《五经》中耗尽了年华,落到了即将求乞的地步。

他不肯脱下那件象征读书人身份的又脏又破的长衫,说起话来满口之乎者也,时刻不忘显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读书人。

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

只有当人们触到他灵魂深处的伤疤——“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时,才立刻颓唐不安。

在长期的封建教育熏陶中,他和一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士大夫一样,鄙视体力劳动,养成好吃懒做的恶习,不会营生。

他以“君子固穷”为戒律,却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最后落到打折腿的惨境。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分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的形象分析

今年的三月,学校要我在组内上一次研究性学习课。

由于刚刚学完小说《祝福》,加之我一向很喜爱鲁迅的作品,于是我就想让学生对鲁迅的作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在学《祝福》时,我对祥林嫂的形象分析比较透彻,学生对祥林嫂这一人物的悲惨命运里了解透彻,并对她寄予了深刻的同情,认识到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课后,我让学生把他们学过的鲁迅作品加以汇总,如《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呐喊〉自序》等。

经过讨论,学生们一致得出结论:认为作者通过闰土、祥林嫂等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以艺术的方式替他们喊出了内心的痛苦,批判了封建制度吃人的本质。

虽然尚未学习《阿Q正传》,但学生对阿Q的精神胜利法早有耳闻,也能意识到鲁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在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为了揭示国民的劣根性。

我感觉学生对鲁迅笔下的农民形象把握较准,鲁迅共有两部小说集子:《呐喊》、《彷徨》。

《呐喊》中的很多作品学生都已接触过了,而《彷徨》中的知识分子他们则知之甚少。

于是我产生一种设想:让学生以“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特点”为研究对象,自己动手,在课外查阅多种资料,以小组为研究单位写出研究报告来。

在鲁迅的小说中,真正以表现知识分子生活为主题的作品有《孔乙己》、《白光》、《幸福的家庭》、《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

在这些作品中,鲁迅塑造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虽由于所受教育和自身经历各不相同,生活和结局很不一样,但他们的命运大致相同,几乎都十分凄苦,在贫病和屈辱中悲惨死去的亦有其人。

学生在读过《白光》后,认识到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是同一类型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辈子受“八股取士”的毒害,完全是旧式知识分子。

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最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在人们的笑声中悄然地离开了人生的舞台。

陈士成这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孤独者的悲剧人生一、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类型鲁迅是一个世纪以来的一座文学丰碑,他以其思想的冷静深邃和艺术的独创和成熟,为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扛起一面大旗,站在世纪之交,肩负黑暗的闸门,用力揭出国人灵魂及传统的一角,“揭出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的《南腔北调·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达到用文艺来教育人的思想作用,进一步改造国民劣根性的目的。

在他的小说中,史无前例地把生活于恣睢麻木之中的平凡的农民甚至是破落形象的农民搬上历史舞台,为中国现代文学阵廊增添了一组卑琐、丑劣又可以当作镜子观照国人灵魂的丰满文学形象,也把小说的地位和主题意识抬高到一个新的历史台阶,在对传统文化与道德的吸收中反思,在借鉴与消化外来文化中批判传统,从而产生一种跳跃,一种对历史、传统及外来思想的超越,所以说,在小说领域中,鲁迅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当然,鲁迅对小说从形式到内容的开拓不单是表现在其农民题材的系列小说中,而且表现在其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中,在某些方面,其艺术技巧甚至比前者更趋于成熟——表现出现代性技巧,就其知识分子形象而论,是可以和其农民形象互相辉映,双峰并峙的,无论从认识的深刻,还是解剖的犀利、准确,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大主体形象是鲁迅小说世界里的双子星座。

下面我就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中作一浅探。

“五四”时期进步的知识分子是作为启蒙的先锋出现于思想文化界的,影响所及,知识分子题材成为“五四”小说的热门。

鲁迅写农民不以滑稽和哀怜为目的,他写知识分子同样是不以感伤和顾影自怜为基点的。

他比同时代作家站得高,目光如炬,身手不凡,在有限篇章中写了知识分子的诸多类型,几乎囊括了“五四”前后新旧知识分子阶层的全部构成,于热门题材显示了主流作家的风度。

鲁迅写了三代五个类型的知识分子。

(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卷97页。

)第一类型有《孔乙己》中的丁举人,《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和《离婚》中的七大人。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摘要:鲁迅,这位二十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所以他对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责任给予了更为热切的注视和思考。

在鲁迅的小说中,他把知识分子分成三类: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他们受“八股取士”的毒害,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陈士成,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淹死在河里。

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肥皂》中的四铭和《高老夫子》中的高尔础,他们是新旧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封建怪胎,在表面上标榜道德高洁,心性纯净,骨子里却是卑劣肮脏、腐败丑陋的灵魂。

三、《在酒楼上》的吕纬甫和《伤逝》中的涓生与子君,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也曾有过为自己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他们的反抗几乎都以失败而告终。

他们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他们的悲剧既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也是他们自己缺乏“韧性”精神和斗争策略的结果。

关键词:封建礼教病态社会知识分子反抗与压迫目录一、概述 ------------------------------- 3二、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51、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42、陈士成的金榜题名梦------------------ 5三、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61、伪君子四铭---------------------------52、文化流氓高而础-----------------------6四、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91、激进青年吕维甫-----------------------72、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8浅析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一、概述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级。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前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位巨匠,鲁迅通过其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其中,观察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形象和特点。

本文将从鲁迅小说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入手,旨在探讨鲁迅如何塑造知识分子形象。

一、叶圣陶叶圣陶被认为是鲁迅描绘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

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叶圣陶被描绘成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

叶圣陶的形象描绘了鲁迅笔下的一类知识分子,他们虽然读书很多但思想浅薄,缺乏担当和责任感。

叶圣陶在小说中只注重文学创作,而对生活中的问题显得漠不关心。

这种表现方式在鲁迅笔下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暴露了知识分子的虚伪和无能。

二、鲍照在《呐喊》一书中,鲁迅描写了一个鲍照的形象,这个形象受到了小说中其他人物的逼迫,终于疯掉了。

鲍照被塑造成一个不幸的知识分子,他处于社会的底层,没有任何的尊严和尊重。

鲁迅通过塑造这个形象,告诫所有的知识分子不要无视社会的底层,同时也让底层人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权利和尊重。

三、孙少安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孙少安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形象。

在小说中,孙少安对自己的文学才能非常自信,但他的自信实际上是虚伪的,他习惯于异化自己的感情和精神生活,表面上沉浸于文学创作,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

这种现象在现今社会中也存在,在鲁迅笔下被指出并警示。

在鲁迅的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被塑造成了很多种不同的样子,但其中一个共性是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是身份高贵还是处于最底层,都没有逃脱这种问题。

在鲁迅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要发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分子要抛弃虚伪的面具,秉持对真理的坚定信念,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第一篇: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摘要: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受封建教育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以孔乙己、陈士成为代表;二是具有进步要求和变革愿望的现代知识分子,以吕纬甫、魏连殳等为代表;三是“五四”后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知识青年,以子君和涓生等为代表。

通过对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写知识分子的弱点和缺点,批评他们,和写贫苦农民一样也是出于同情,是希望他们克服这些弱点和缺点,以便更好地担当起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

Summary:The novels written by Lu Xun in the image of the intellectual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First,the intellectnals were poisoned by the feudal education system,such as Kong Yiji and Chen Shicheng;Second,the modern intellectuals who had a desire to make progress and chang the requirements,such as Lv Weifu and Wei Lianshu;Third,the young personality who pursued the bourgeois of liberation after “5.4”Movement,such as Zi Jun and Juan Sheng and so on.We can see that Mr Lu wrote the weaknesse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intellectnals that were written in Lu Xu’s novels by analysing and researching the characters.Lu Xun criticized and sympathized the intellectuals ,the same as farmers.Lu Xu wished they could overcome these weaknesses and shortcomings in order to assume their mission given by history.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Key words: Lu Xun novel intellectuals figure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目录摘要 (2)关键词................................................................................2 引言 (4)一、本文阐述的背景 (4)二、鲁迅小说中三类知识分子形象 (5)三、鲁迅对知识分子的态度 (8)四、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揭示的社会意义........................................11 结语.....................................................................................13 参考文献.. (14)浅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引言知识分子在社会结构中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阶级。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辗转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蹂躏的贫苦农民,另一类则是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

对这两类人物,鲁迅表示的同情和给予的批评尽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

长期以来,评论者对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所显示的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总的说来分析切合实际,即认为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以艺术的方式替他们喊出了内心的痛苦,博得了读者的同情。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画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努力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有同情,但主要是批评。

一、鲁迅在自己作品中描写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对他们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决非出于偶然。

他既不象有的评论家所说是为了表现自己“心灵的历程”,也非仅仅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他对知识分子问题显出很大的兴趣,对知识分子倾注巨大的热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就鲁迅进行小说创作的前前后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动。

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导致了清王朝的覆亡。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转眼间成为过去,人们被压抑的承重心情很自然地感到一时的轻松。

但是,兴奋的心情并不等于客观现实,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没有触动旧社会的根基,原有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

即如孔乙己的生活出路问题,科举制的废除,取仕的道路完全断绝,他们就丧失了仅有的一点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力量,然而孔乙己们的悲剧命运在辛亥革命之后毕竟并未成为过去,相反,还是当时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持何种态度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主要抱什么态度,是否如一些评论者所说的主要是批判或批评?形象本身最说明问题。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摘要纵观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基本可以概括为捍卫封建统治的忠诚者,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者,挑战封建制度激进者,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殉道者四种类型。

有别于当时一般作家,作者致力于以革命的态度分析问题、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同时为他们呐喊。

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种种不幸,映射出当时病态社会的某些本质,同时也间接的反映出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程碑式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巨大。

鲁迅在当时的历史下环境下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封建统治的卫士,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激进的圣斗士,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殉道者等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描述,使人为之震撼,令人为之折服。

一、捍卫封建统治的忠诚者鲁迅小说中像赵太爷、假洋鬼子、四铭和高干亭等维护封建统治的知识分子很多。

其中最有典型的四铭和高干亭,这两个人物表面看来都是热心肠之人,处事为他人着想,积极帮助别人,实则是道貌岸然的小人,都是为了竭力维护封建礼教,纯粹是“表面的正人君子,内心却满是肮脏的封建卫道士”。

在他们心中,反对封建礼教和制度,哪怕只要有一点想法,也都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二人是封建制度忠实的守护者,甚至可以誓死效忠与封建礼教。

在四铭的思想中,封建正统的一切才是根本,才是完美的典范,凡是封建礼教流传下来的,那肯定是对的,是确凿无疑理应捍卫的。

在他看来,连女学生剪发,在街上正常的行走,也会激起他的憎恨和痛斥,认为是“搅乱天下”、“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罪恶之举,认为是不成体统,乱了祖宗法度,必然不会有好的下场。

在他心目中,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女人生就是男人的玩物,什么改革,什么自由解放,简直是无稽之谈。

高干亭就是一个吃喝嫖赌的人世间的败类,社会的人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流氓。

他通过写《中国国粹义务论》和《论中国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的文章,被统治阶级认同,才小人得志,而后飞黄腾达。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

关于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与鲁迅先生的某些思想和心路历程。

我要讲的,主要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因为在这些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世界的某种认识。

鲁迅先生一生善于骂人,却极少称赞人。

而这些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正是为先生所称赞的为数不多的人。

首先,还是略微谈一下其他的两种知识分子形象: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等)。

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

对于受害者,作者对他们的描写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而对于维护者,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

而对于他们的刻画,鲁迅始终是抱着“启蒙教育”的思想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因此其小说的题材“多采至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而反讽则是鲁迅小说的重中之重,只有多揭露一些与封建有关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可叹之处时,才能够真正的惊醒世人,达到疗救世人的目的。

2.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从清末到民国中后期,大资产者和封建买办及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着中国,而鲁迅本人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

因此在鲁迅的小说里所反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有很多的一部分是描写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而在这些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又无非是写了大致的三种类型:即革命者(夏瑜《药》)、投机者(假洋鬼子《阿Q正传》)、消沉者(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N 先生《头发的故事》、方玄绰《端午节》、文学青年《幸福的家庭》、涓生和子君《伤逝》)。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分析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分析目录摘要 (1)一、鲁迅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社会背景 (1)(一)社会原因 (1)(二)个人思想原因 (3)二、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分类 (4)(一)有功名的知识分子 (4)(二)“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 (5)(三)“意志消沉”的知识分子 (5)(四)旧知识分子形象 (6)(五)下层知识分子 (6)三、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表达思想内涵 (7)(一)作者通过对知识分子形象塑造,揭露了腐朽封建势力强大(7)(二)作者通过对疯狂者形象塑造,表达了一种反抗封建精神 (8) (三)作者通过刻画假洋鬼子形象,表达对社会的思索 (10)结论 (11)主要参考文献 (1)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鲁迅先生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所表现的鲁迅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意义及人物形象类别来比较全面把握鲁迅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力争对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有一个全面理解,同时也可以全面看待鲁迅对知识分子所持的态度,了解中国旧知识分子命运,他们虽由于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经历各不相同,生活和结局不一样,但命运大致相同,几乎都十分凄苦,无论是那一类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最终的结局都值得人们去深思。

鲁迅更深刻认识了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历史地位,认识了他们在阶级社会中的处境和可能发生的作用,总观鲁迅描写知识分子作品,他对知识分子的弱点和缺点有所揭露、有所批判,其实给予更多则是同情。

鲁迅是伟大的。

他最了解知识分子,既写了他们的长处,也写了他们的短处。

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所真正从生活实际出发,用革命观点认识现实、反映现实。

关键词: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形象广义类别封建礼教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分析几十年来,学术界对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研究,显示了鲁迅研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但是研究的方法大多是对单个人物进行评价和分析。

其实鲁迅在小说中特别注意营造不同的知识分子系列形象。

本文试图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按照性格特征进行分类,从人物系列形象角度对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摘要:鲁迅是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者,因此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塑造了大量的知识分子形象,并对当事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责任给予了更为热切的注视与思考。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以“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其作品中的部分知识分子形象,并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索,希望能够为广大读者更为深刻地理解中国旧时的知识分子形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与参考。

关键词:鲁迅;知识分子;形象分析一、引言被誉为“民族灵魂”的鲁迅不仅使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最为杰出的代表之一,同时也是旧文化的批判者、新文化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事实上,鲁迅是最早把目光投向知识分子,并开始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有反叛传统型的,也有反抗—沉沦型的,更有个性解放型的。

但无论是在对哪种形象的知识分子进行塑造时,鲁迅先生都以他较为独特的写作视角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因此,对于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与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挖掘知识分子身上的弱点 ,对重塑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类型如果我们仔细研究鲁迅先生关于知识分子形象塑造与分析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种类型: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封建制度的维护者以及反抗封建制度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的知识分子。

(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提及鲁迅笔下封建制度受害者和牺牲者的知识分子形象,我们首先应当想到的就是《孔乙己》中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

1.科举制度下的多余者—孔乙己孔乙己可以说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殉葬品,在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下,他逐渐成为一个穷困潦倒、充满文人酸扁气味的人。

他几乎穷尽一生的时间去考取功名利禄,但是最后却成为一个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具备的废物。

他所承受的只有酒客们的嘲笑声和挖苦声。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关键词】知识分子殉葬者卫道士叛逆者觉醒者一、封建制度的殉葬者形象孔乙己、陈士成的悲剧性,就在于他们所追求的出路,和借以走上这条路的手段——科举制度已经失去了可靠的依附。

历史根本不可能再给他们安排什么好的命运。

他们只有潦倒一生,被打断了腿在众人的轰笑声中爬行远逝;或者身神经错乱地淹死在万流湖里。

对这样的悲剧人物,鲁迅先生对他们的描写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了科举制度所依附的封建制度本身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二、封建制度的卫道士的形象与鲁四老爷如出一辙的丁举人,他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但丁举人可以打断孔乙己的腿,酒店里掌柜和顾客也很认同:“……他家的东西,偷得的吗?”“……先是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虽然丁举人未说一言一语,一直躲在幕后,而他情感的温度,通过这两句对话,让人体察到的是透体的冰凉。

他的行动意志和维护自己的利益的蛮横,及其作为鲁镇封建宗法伦理道德“主人”的面目已狰狞地显露在台前,显现在读者面前。

他们就是这样的“品节详明德行坚定”。

由于他们既骂且打,致使祥林嫂、孔乙己精神意志摧折和思想愿望毁灭,集中表现了社会思想环境的险恶及其破坏性力量,它剥夺了人的生存权利,扼杀着人的正常物质欲求和精神欲求。

他们作为知识分子,是十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宪兵”。

《肥皂》中的四铭。

表面上他是一个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的国粹派,组建移风文社以挽颓风而存国粹为己任,整日里鼓吹专重圣经崇,祀孟母。

写什么孝女行,实际上他是一个“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的伪君子,其灵魂的淫秽无耻更甚于用言语挑逗乞丐少女的无赖光棍。

他神气十足的以有教养的正人君子自居,声言要维护伦理道德,向败坏风气的坏学生及恶社会宣战,但内心里却丑恶至极,当他听到挑逗女丐的言语后,又情不自禁的讲述了孝女的德行及光棍的秽语,最后通过他老婆的简直是不要脸的唾骂,将四铭内心的淫秽揭露的淋漓尽致。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只是分子的形象第一章绪论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杰出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以揭露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反映人类命运为主题,作品风格雄浑豪放,语言生动有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内涵,广受读者欢迎。

其中,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尤为引人注目,是他作品中一个重要的生动形象。

第二章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并不单一,既有以知识分子为主角的小说,如《故乡》、《阿Q 正传》等,也有以知识分子为背景的小说,如《孔乙己》、《药》等。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有着丰富的内在世界和复杂的性格特征。

首先,鲁迅的知识分子形象往往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知正义。

比如,《故乡》中的乡村教师高小狗,他虽然受尽了农民们的欺压和排挤,但依然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为农民们传授知识,试图改善他们的命运。

《阿Q正传》中的知识分子则更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他们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和腐败,因而加入革命队伍。

其次,鲁迅的知识分子形象也体现出一定的自卑感和挫败感。

他们常常在社会上感受到自己的无力和孤独,认为自己的学识和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回报,同时也对社会上的不公和黑暗感到愤怒和失望。

比如,《故乡》中的高小狗就曾经在内心深处感到自己的无助和挫败,这种情绪在他的形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第三章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社会意义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展现出了他对社会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

这些形象的存在,既是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的批判,也是对后人的警示。

同时,鲁迅们的知识分子形象也给人带来了一种深刻的启示,即知识分子应该有一种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应当加强自身的修养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发挥自己在社会中的作用。

第四章结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是他作品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生动形象,在形像和意义上都是丰富的。

鲁迅通过这些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与社会的矛盾与冲突,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性弱点的深刻剖析,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入的启示。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引言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五四时期,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现代文学即源于鲁迅之手,又成熟于鲁迅之手,正如严家炎先生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书中所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走向成熟。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大,也足见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展所起到的不容无视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

鲁迅小说能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与他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悲剧性是分不开的。

正是这些塑造地入木三分的鲁迅小说人物形象,承托了鲁迅小说的内涵意蕴,从而成就了鲁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承当。

二、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典型形象评议在鲁迅先生塑造的众多鲜明而鲜活的人物形象里,又尤其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灵震动,同时还伴随着几缕幽幽的伤感和儿分莫名的怨恨。

也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三、典型形象之一: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第一类是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

他们遭受了叫卖于众人之中,而人们却并无反响的可悲下场。

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他惨遭压迫,面临绝境,不但抑郁而痛苦,而且总在焦灼中思索、期待和追求着,以致于被迫而疯狂,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思想情绪的艺术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形象;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清楚确,就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患者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世俗的对抗;而狂人的“不狂”,那么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发布时间:2021-11-22T05:06:59.694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8期6月55卷作者:李正元[导读] 几十年来,学术界对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显示了鲁迅研究所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研究的方法大多是对李正元甘肃徽县第一中学几十年来,学术界对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研究显示了鲁迅研究所取得巨大成就,但是研究的方法大多是对单个人物进行评介和分析。

其实鲁迅在小说中特别注意塑造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本文试图把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依据社会发展按照性格特征进行分类,从人物系列形象角度进行分析,寻找出鲁迅通过人物系列性的描写所揭示的思想内涵,并探求鲁迅独特的创作心理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一小说中像鲁四老爷、丁举人,孔乙己和陈士成等都是致力于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他们的命运直接系于科举和当时没落的社会制度。

鲁四老爷和丁举人都是有了功名的知识分子。

作品中作者精心安排了与情节密切相连的典型背景:鲁四老爷的书房和咸亨酒店。

这是凝固为物质的思想环境,也是环境主人的社会思想色彩的外化表现。

鲁四老爷一出场便大骂新党、骂祥林嫂。

言少而尖冷,仇视辛亥革命,维护封建伦理道德,一个虚伪冷酷的封建理学虔诚信徒跃然于纸上,怎能表明他“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呢?另一位是丁举人,他和孔乙己都是读书人,他可以打断孔乙己的腿,酒店里的掌柜、顾客都很认同。

小说里丁举人根本未出场,但他情感的温度通过掌柜和顾客的言论让人体察到的是透体冰凉,他行为意志和维护利益的蛮横,作为鲁镇封建宗法伦理道德主人公的面目已狰狞地显现在读者面前。

鲁四老爷和丁举人就是如此的“品节详明德行坚定”!正是由于他们才导致了祥林嫂、孔乙己精神意志催折和思想愿望毁灭。

他们剥夺着别人的生存权利,扼杀着别人正常的物质欲求和精神欲求。

他们是险恶的社会思想环境的集中代表者。

孔乙己、陈士成这类生活在封建思想环境中的下层知识分子。

他们一方面是封建思想环境的表现着者,一方面又是这个环境压力的承受者,是被封建思想环境毁灭了的悲剧人物。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

1、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这二人都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孔乙己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受到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他的身上即有可悲的一面,又有可爱的一面。

首先,孔乙己虽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却不同于其他的下层社会的劳动者。

孔乙己虽然和那些短衣帮们同样是站着喝酒的,但是他却看不起那些短衣帮。

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是读书人,竟然一直都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同时他说起话来又是满口的之乎者也,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即使是生存成了问题,但这个孔圣人的门徒依然是整日里只想进学,对造成自己如此狼狈生活的原因没有丝毫反省。

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目标。

在这种封建思想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农工商,因而他的生活自然十分穷困潦倒。

当他不得已去干些偷书的事时,被人嘲笑,却硬要去涨红了脸的争辩,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大折腿的惨境,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外貌和语言的描写,来揭示孔乙己的可悲之处。

其次便是孔乙己的可爱之处——即他的心地善良。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第一篇: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摘要:浅析鲁迅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看看这些人的形象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鲁迅又为什么会写这些人,同时还将他们作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来写。

在他的身上是如何体现出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劣国民性的。

将他们所属的类型一一划清楚,同时还将这些所谓“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剖析,进而观察在这些人身上是怎样来体现当时社会。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划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笔者从鲁迅作品中的人物分类和作者的态度两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拙见。

关键词:鲁迅作品封建制度封建思想讽刺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浅析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巨匠,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鲁迅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民族魂”。

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

若要了解鲁迅,就得研究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小说集《呐喊》、《彷徨》代表着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体现了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两部著作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的深刻、丰富,既尖锐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又揭露了封建卫道者的虚伪,还广泛而深刻地概括和反映了当时的农民问题、知识分子、妇女问题问题以及民主革命问题和反封建反传统问题等社会现实,并热情呼唤有别于旧民主革命的新的革命的到来,流露出了新文化阵营分化时期知识分子寂寞、苦闷、彷徨和探索的心情,解剖了知识分子灵魂。

而且,在艺术形式上作者以其纯熟的艺术技巧着重塑造了大批有代表意义的典型形象,创造了全新的小说格局。

其中对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动描写占了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比重的大部分。

要对鲁迅小说的思想意蕴得以深刻领会,就不得不对这批最具说服力的艺术典型的精神所在进行认真探索和分析。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简析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夏益凡【摘要】本文联系鲁迅“五四”时期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创作的实际,论述了鲁迅笔下的五类知识分子的形象特点和思想意义,探索了鲁迅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高度成就。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是最早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家之一。

在《呐喊》和《彷徨》这两座新小说的丰碑中,命途多舛、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是他主要塑造的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

在创作中,鲁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真实而深刻地刻画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五四”前后时代的急剧变化给各类知识分子带来的思想灵魂的深刻变化。

鲁迅深入地剖析了知识分子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思想矛盾和苦闷,并以现代意识观照他们的生活,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作家对二十世纪初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的理性思考。

鲁迅对知识分子了解得十分透彻。

在作品中,他用许多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

他既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的历程”,也不仅仅是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助。

他用那匕首投枪般的钢笔,生动地刻画了几种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给世人留下深远的启示。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这么几类:一、以孔乙己、陈士成等为代表,深受封建科举“八股取士”的毒害、充满着旧社会文人酸腐气味的旧式知识分子。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倍受封建教育制度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是封建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

这个始终没有考上秀才的老童生,穷酸、迂腐的性格特点造成了他的命运悲剧。

鲁迅写孔乙己,人物出场的第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就表明了这一点。

他做过“十年寒窗,一朝成名”的美梦,结果胡子花白,却还是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

没有爬上去,不能依靠所学的知识来生活,那就必须依靠劳动来谋求生存。

可由于封建社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使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染上了“好喝懒做”、蔑视劳动的坏习气。

即使穷困潦倒,也不愿意脱下那件作为读书人标志的“又脏又破”的长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与鲁迅先生的某些思想和心路历程。

我要讲的,主要是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因为在这些人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世界的某种认识。

鲁迅先生一生善于骂人,却极少称赞人。

而这些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就正是为先生所称赞的为数不多的人。

首先,还是略微谈一下其他的两种知识分子形象:1.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孔乙己《孔乙己》、陈士成《白光》等)。

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四铭《肥皂》,高尔础《高老夫子》等)。

对于受害者,作者对他们的描写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而对于维护者,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

而对于他们的刻画,鲁迅始终是抱着“启蒙教育”的思想和改良人生的目的,因此其小说的题材“多采至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要揭出病苦,引起疗效的注意”而反讽则是鲁迅小说的重中之重,只有多揭露一些与封建有关的知识分子的可悲可叹之处时,才能够真正的惊醒世人,达到疗救世人的目的。

2.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从清末到民国中后期,大资产者和封建买办及帝国主义共同统治着中国,而鲁迅本人就生活在那样的年代。

因此在鲁迅的小说里所反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有很多的一部分是描写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而在这些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中又无非是写了大致的三种类型:即革命者(夏瑜《药》)、投机者(假洋鬼子《阿Q正传》)、消沉者(吕纬甫《在酒楼上》、魏连殳《孤独者》、N先生《头发的故事》、方玄绰《端午节》、文学青年《幸福的家庭》、涓生和子君《伤逝》)。

其中我最推荐的是《孤独者》,这本书中描写的沦落过程和沦落前后社会对于魏连殳的态度的改变颇有深意。

而对于喜欢言情小说的同学们,我建议阅读《伤逝》一书,这书要是放到现在,起码是女频霸票俩月的内涵暧昧流神作。

接下来切入正题,即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作者在表现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时,主要写出了几种类型,即已经觉醒的狂人(《狂人日记》)、疯子(《长明灯》)和正在觉醒“我”(《一件小事》)。

而在这几种类型,不论是哪一种,作者都赋予了极其深刻的意蕴。

鲁迅先生在描写这一类知识分子形象的时候,多是注重了心理描写以及主人公心理的变化过程。

而在这个过程中,鲁迅先生自己也在经历着一次心灵上的觉醒的过程。

同样的,作为读者的我们,在读到这些描写的时候,也不免会和主人公一起觉醒。

而在这个觉醒的过程中,我们会再次感受到那个年代和那个社会制度之下的人群的生活。

在感受了那个时代之后,我们便可以理解那个时代的很多思想,而那时的思想,一直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1.已经觉醒的“狂人”。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鲁迅先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医学知识和看过的外国作品构思而成的。

这是个非常怪的人,在他身上同时具有“疯”与“不疯”这两面。

如果说他是个疯子,可是他却能够从嘴里喊出“救救孩子”的伟大呼声,并且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如果说他“不疯”可是他又确实是一个非正常人,一个患了“迫害狂”的精神病人。

不过我并不知道“迫害狂”是个什么症状,鲁迅先生是学医的,想是知道了。

迫害狂?是迫害自己?还是迫害他人啊?其实,狂人并非来自生活,而是具有象征意义,他是作者对一个启蒙者,一个觉醒的知识分子在当时社会的真实处境的象征性表达。

之所以采用“狂人”这一词来定义这一觉醒的知识分子,是因为他在愚昧的群众眼里和一个真疯子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他试图进行启蒙的话。

小说的主人公“狂人”是“五四”时期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以理性的批判对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否定,揭露封建社会的吃人的本性,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

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象征形象。

除此之外,狂人在整部小说中,主要都是在与“大哥”斗争。

他一直以为以大哥为代表的乡亲要将自己烹了来吃,我们应当注意,为什么会是“大哥”和“乡亲”?很显然的,鲁迅先生这一笔是为了在已经很可怖的吃人行为上再加一条更可怖的事——吃亲人。

是的,在那个社会中,封建礼教的吃人是无论吃什么人的。

只要是肉,便要“养肥了,然后他们自然可以多吃。

”而儒教却天天说着“伦理纲常”“孝悌之义”云云,这难道不是鲁迅先生对于封建礼教的深刻讽刺么?再一点,鲁迅先生在本书中多次提到“都是他娘老子先教的”。

这句话代表着的便是鲁迅先生对下一代,对小孩子们的那丝担忧。

连孩子们都沾染到了吃人的风气,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啊!所以狂人在最后一刻,会喊出“救救孩子”的文字。

2.《长明灯》中的疯子。

在《长明灯》中,作者通过吉光屯的命名,影射长期封建社会形成的迷信习俗已经成为了人们长期尊崇的信仰,而所谓的梁武帝点燃的长明灯是封建社会的宗法的图腾象征。

疯子吹灭了长明灯,象征着反封建斗争掀起的浪潮。

在作品里,疯子尽管是孤军奋战,受到人们的敌视和禁锢,但他浩然的正气使得凡夫俗子感到胆战心惊。

《长明灯》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社会的反抗。

这本书中的疯子形象,与《狂人日记》里的狂人一样,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他们是真的疯了么?书中是把他们当作疯子来写的,但是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把他所颂赞的进步知识分子写作疯子呢?为什么不写成夏瑜那样勇敢无畏、信仰坚定的斗士形象?首先,大家都知道,《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的第一本白话小说,这时的鲁迅,写的文章仍然是重于一些隐晦的文字,当然,这两本书在我们看来已经是很露骨的描写了,但是如果拿来和鲁迅先生之后的那些文学作品比较的话,它们的确是很隐晦的。

而狂人和疯子的形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其次,鲁迅先生这么写,也正好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现象——进步的人,是要被当作疯子的。

这是社会现实。

在那个年代,两千年封建礼教的约束造就了一批甘愿吃人、并且甘愿被吃的人。

在他们看来,这种社会是正常的,是天经地义的,而作为进步人士的觉醒的知识分子,却反对封建礼教,反对那两千多年的“传统”,这在大多数群众看来,的确是疯了的。

鲁迅先生只不过是将这种现象经文学加工,扩大化地描写了出来。

再次,刚刚觉醒的鲁迅和当时的大多进步人士一样。

他们的进步只是相对于广大群众而言的。

他们本身其实也存在着许多的疑惑,所以,狂人才会无法劝说那些吃人的人放弃吃人、疯子才会孤军奋战,并遭到周遭人们的禁锢。

3.正在觉醒的“我”。

《一件小事》中的我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

小说的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坐人力车去上班时,撞倒一个老女人,没有伤,也没有人看见。

“我”以为还是一走了事,不必自找麻烦,但车夫却主动扶着老女人,走向巡警分住所。

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我对车夫由开始的不满,继而自愧,最终无比敬仰的心理变化过程。

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正在觉醒的知识分子,在鲁迅先生的小说中,本小说是最短的。

线索也极单纯,但是它所蕴含的思想却极其深刻。

本文中的这个“我”,是个值得推敲的人物。

“我”一开始并非进步的,正相反,“我”是一个希望一走了之的人,更甚者,“我”对于车夫的善行,开始时是本着一种不满的态度的,在这方面看来,“我”本不是个觉醒的人。

而觉醒了的人是“车夫”。

车夫显然不会是一个体验生活的知识分子,那他代表的是什么呢?自然是下层民众。

我们从鲁迅先生其他的诸多作品中不难看出,鲁迅先生对于中国的民众,一向是有很深的成见的。

他认为中国的老百姓大多是麻木不仁的旁观者形象,而在这里,作为知识分子的“我”表现的是劣根性,而代表群众的车夫却是一个良善之人。

这个问题,我认为可能有如下解释:1.鲁迅先生还是希望中国民众能有善良品质的;2.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民众并不是一味的麻木,或者说,不是认为知识分子是一味的进步;3.鲁迅先生认为中国民众的良心只是没有被唤醒,而车夫正是为数不多的觉醒者。

对于本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的觉醒历程,鲁迅先生写得较为细致。

我认为本文可以被作为一本教科书。

引人向善,使人觉醒的教科书。

正如我在前文中提到过的,“我”的觉醒历程,为什么不能成为“我们”的觉醒历程呢?至于鲁迅先生为何一定要选取“知识分子”这一典型形象来做描写,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知识分子从来都是一个特殊的阶级,以“知识”为本的他们,任何时代都承担两项基本义务——建设、改革。

这决定了知识分子的进步性。

如此一来,假借知识分子形象,也就可以更好的抒发鲁迅先生的思想观念。

2.知识分子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力量,另一方面,封建力量的主要掌权派也是知识分子。

在两个不同的知识分子团体中间,夹着的是广大劳动人民,而对于劳动人民的描写,鲁迅先生在其他的作品中也有很多涉及。

而现在,通过对处于社会两极的知识分子的描写,正好可以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社会的总体特征和意识形态。

3.知识分子所了解的东西多于其他任何一个阶层,这决定了他们不会如劳动群众或地主劣绅一般见识短浅、畏首畏尾、抓着一个看法就能活一辈子。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的思想(或行为)往往是有所改变的,其中,魏连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样的形象,对于文学艺术来讲,正好符合了小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的艺术特征。

纵观中国文学史,像鲁迅先生这样凭借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获得了不朽地位的,恐怕并不多,这不只是时代所决定的,更多的是由先生的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蕴和艺术成就所决定的。

先生的小说,是作为意识形态存在的中国文学的组成部分。

它的现代化起点要从五四时期算起。

而他本人就是这种从内容到形式都崭新的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小说现代化征途上迈出的第一步,先生的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及至世界文学史上划时代的意义正在这里。

而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无疑是其文学成就的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