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人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教案设计: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在突破重难点上,我采用小组交流合作,自主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我校的学情,班级中学生化学成绩分布不均衡,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种难度较大的探究题。为此在分组上,我事先向周老师了解了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和搭配,将一些理论学习较好的女同学和一些动手能力强的男同学组合在一起,将一些愿意表达的男同学和学习中等的女同学组合在一起。让同学们先通过小组的交流合作,制定实验方案,并强调了统筹安排,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实验,并且每个人都要动手。为了完成目标,学习好的同学先对组内的成员进行了一些培训,同时基础薄弱的同学为了不拉小组的后腿学的也很努力的学。同时中等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也有了一定的争论。在小组交流合作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就学习了很多,比老师单一的强调效果好很多。教师强调N遍不如学生主动的学一遍。小组内的交流这一环节很成功。在小组自主探究这一过程中,我特意每组多加了一些试管,就是想让完成快的同学能多几次动手的机会,很多学生理解了我这一意图,进行了多个实验。同样的药品做出的实验略有不同,让学生产生了思考。每组药品中都加入了干扰因素氯化钡溶液,学生完成实验后对此每组都进行了分析,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通过探究实验也增强了学生对一些反应现象的认识,自已动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比背出来的更深刻。关于酸碱反应后溶质成分的探究中猜想和验证的相关问题是深层次的知识,但学生也在引导下得出来,还是比较成功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看老师的要求:学生观看PPT,认识共有的实验药品一人读,学生观看,明确教师的要求:小组合作,组内交流制定一下本组的实验方案。(注意统筹,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多的实验)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教师深入学生中倾听。
小组已制定出方案,准备跃跃欲试,还有什么疑问吗?看老师的提示:学生齐读教师给出的温馨提示后,动手探究。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倾听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在学完教材内容之后进行的一项专题复习课。

学生对常见的酸碱盐、中和反应、酸碱盐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解决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相关问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思路和方法,存在着对问题理解不透、表述不清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专题复习。

二、教学目标:1.回忆复习巩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H+、OH的检验方法以及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中和反应的过程。

2.学会对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的猜想方法。

3.能根据所学的酸碱盐的相关知识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4.通过学生的一系列活动,梳理出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5.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设计实验验证猜想的方法。

五、教学准备:试管架、试管、胶头滴管、烧杯、药匙、镊子、玻璃棒、玻璃板、ph 试纸锌粒、酚酞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大理石、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多媒体辅助教学六、教学模式:知识储备-- 分析探究---分组实验---直击中考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问题1.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探究中和反应时我们的操作步骤是什么?2.提出问题2:那么正确操作实验我们可以直接将反应后的废液直接处理,但是由于有些同学的操作错误,现在得到了三种无色溶液,我们能否把他们直接倒入下水道呢?【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建立起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化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理念。

3.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学会对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猜想的方法。

(2)能根据所学酸碱盐相关知识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3)总结出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一般操作步骤。

(二)知识储备1.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复习导学案内容2.课上快速校对与交流【设计意图】将本节课所用知识点整理出来,便于学生应用,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做铺垫。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映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反映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探究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实验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科学
素养的展现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归纳猜想和设计方案的策略解决各种类型的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猜想与假设;(2)能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难点:应联想相应的化学知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选用试剂要恰当,注意排除干扰。

教学流程
复习引入
创设情境:
1.内容及方式:
2.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目标
1.能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组成做出猜想
2.能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验证猜想是否成立
3.学会合作、交流、反思与评价
教师展示、学生明确的方式方法:观察、归纳、阅读。

二、总结猜想与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街体策略
猜想类问题解决策略:
1.可溶性的生成物必须有
2.反应物剩余
设计方案问题解决策略
1.联想相应的化学知识
2.选用的试剂要恰当,注意排除干扰
三、小组合作,学生汇报
气体与液体反应:反应后的溶质一般不考虑气体剩余,设计方案时一定生成的可溶物不需检验
固体和液体反应:猜想反应后的溶质时:固体剩余物不作考虑,判断反应是否发生也很重要,是进行猜想的前提。

液体和液体反应:猜想反应后的溶质时:除了考虑生成的可溶物,还要考虑两种可溶反应物的剩余(只能剩一种)
四、知识整理
明确目标
五、体验评价
方式、内容:学生总结
六、课后作业
内容:试题中的最后一道题,课后讨论完成。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液现象。
2.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提炼出一般性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针对重点内容的设想:
(2)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教学方法:采用自主练习、互评互改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能力。
3.教学活动:
(1)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教学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对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为学生后续实验探究打下基础。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加强实验操作指导,注意个体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同时,强调实验安全意识,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3)采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教学策略:
(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2)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时,既要关注知识掌握程度,也要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情感态度。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A. NaOH B. HCl C. NaCl D.H2O
2、假如向具有酚酞旳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
溶液变为红色。那么此时所形成旳溶液中,除具有酚酞
外,还具有旳溶质是( C )
A. NaOH和HCl
B. HCl和NaCl
C. NaOH和NaCl D. NaCl和H2O
3、某学习小组旳同学在做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旳试验后,
【现⑵设 象小计产丽与生同试 ,学验据取此】少推⑴许断烧同杯学小中们敏旳取同溶少学液许旳于烧猜试杯测管中不中旳成,溶立滴液,加于理氯试由化管是钡中溶,酚中液滴酞没,加溶有有酚液氢白酞没氧色溶有化沉液变钠淀,红生无,溶成明液,显。
她据此拟定溶质还有硫酸。反应旳化学方程式为 H2SO4+BaCl2===BaSO4↓+2HCl 。 ⑶小华同学提出质疑,因为溶液中旳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也能产生白色沉淀。 为了证明溶质是否还有硫酸,请你与同学们一起进行如下探究(要求不能选用指 示剂和pH试纸)。
是正确旳。
②你以为小红旳试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旳猜测,理由
是 酚酞遇盐酸也不变色,无法拟定是否具有HCl

③假如要证明你旳猜测是正确旳,请你填写下面旳试验报告。
试验环节
试验现象
试验结论
取少许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 取少许废液于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取少许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锌粒/或其他活泼金属
锌 氧化铁
碳酸钠 氢氧化铜
有气泡产生 固体逐渐消失,
溶液变成黄色 有气泡产生
固体消失, 溶液变成蓝色
【反思与评价】⑴在探究化学反应后旳剩余物质旳成份是,除了考虑生成物,
还要考虑
反应物旳用量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想中和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溶质成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分组实验
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分别拿到三种无色溶液,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其中的溶质成分,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教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环保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每组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报,让全班学生共同讨论和总结出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教师在总结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定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判定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八、教学反思:。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
以下是一个关于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课件的例子:
Slide 1: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当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Slide 2:引入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来了解化学反应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种不同的溶液、滴定管、试管。

Slide 3:实验步骤
步骤1:在两个试管中分别取等量的不同溶液。

步骤2:将两种溶液混合。

步骤3:通过滴定管将混合溶液滴入试管中。

Slide 4:观察结果
观察结果:根据实验现象来推测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Slide 5: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记录溶液的颜色、溶液的浓度等参数,并与初始溶液进行对比。

Slide 6:实验结论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溶液中溶质成分在化学反应后会发生变化,比如颜色的改变、溶液浓度的增加或减少等。

Slide 7:实验思考
实验思考:为什么溶液中溶质成分会发生变化?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还是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哪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Slide 8:扩展实验
扩展实验:根据本实验的结果,设计一个更复杂的实验来进一步研究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Slide 9:总结
总结: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了解到化学反应会对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影响,进一步认识了化学反应的过程。

Slide 10:提问环节
提问环节: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在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
成分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科学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科学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探究 金属 活动 性的 反应 中溶 质成 分的 确定
物质 变质 的反 应中 溶质 成分 的确

应后,对反应所得溶液和固体推断正 确的是______.
A. 溶液中一定有Fe2+ B. 固体中一定有Ag和Cu C. 固体中一定有Ag D. 溶液中一定有Ag+ 【思考】 1. 可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先后顺 序如何判断? 2. 如何理解“一定量”的含义?有几 种可能情况?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讨论交流,并分析每种情况对应 的溶质和固体成分。
教学方法
启发-实验探究式,小组合作与探究,练习与讲评相结合
教学环境 与资源
多媒体教学; 化学小魔术——需要的仪器和药品: 仪器与药品: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量筒,锥形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分析酸碱 中和类型 反应总结
方法
教师活动
【实验】化学小魔术:
无色液体 A、B、C,(1)先将液
体 A 与液体 B 混合,观察是否有奇迹
发生?(2)再将无色液体 C 缓缓加
入,是否有奇迹发生?
【导课】刚才魔术表演过程中,发生
了溶液颜色的变化,溶液中溶质成分
可能也发生了变化,那么,反应后的
溶液中溶质成分如何?如何证明?这
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板书】科学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
的探究
【科学探究】1.无色液体 A、 B、 C
可能是
【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按照解答上一题的方法, 按照解答上一题的方法,划出
划出本题的解题关键字词,答题并小 本题的解题关键字词,答题并
组交流。
小组交流。
培养试 题迁移 拓展能 力和小 组合作 交流能 力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的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的探究
3、请你选择其中一种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我会总结:1、明确__________,正确写出_______________2、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出猜想。3、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方案
1、独学时要求静、专、思
3、难点预期: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思想。
自研自探
互动
策略
展示
方案




一、【探究竟】小明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发现忘记滴加指示剂,小明想探究反应后烧杯中溶液的成分,请大家和他一起探究:
1、【提出问题】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呢
2、【做出猜想】写出你的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 _;猜想二:_____________ _;猜想三:___________。
2、组内研讨:将自己的观点依次在组内交流、提升
3、大展准备:组员在组长主持下就问题的答案交换成果
展示方案一:将小组讨论的【探究竟】的“猜想”“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展示
展示方案二:个体展示,将【练一练】的独学成果进行展示
要求:展示时讲解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表述简洁而全面
二、【练一练】同学们在学习Ca(OH)2的化学性质时,对Ca(OH)2溶液和Na2CO3溶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猜想正确
反思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三、【直击中考】
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进行了化学实验,向一盛有镁和铜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烧杯中有固体剩余,对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炮台二中薛明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设计物质检验的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直观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体会实验论证、逻辑演绎等科学方法的过程中感悟物质转化观的思想。

教学重点:酸碱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有几种情况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教学过程:一、检查各小组对导学案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完成情况(1)溶质成分猜想规律酸、碱、盐之间反应表达式:A+B——C+水/气体/沉淀_ CA+C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B+C(2)设计实验1、设计实验的一般步骤:操作——现象——结论2、复习酸碱盐化学性质(注明各反应的实验现象)①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①与某些活泼金属反应有气泡②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固体消失(溶液颜色改变)与某些碱反应①与某些盐(碳酸盐)反应有气泡产生①酸碱指示剂石蕊溶液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①某些非金属氧化物①和酸反应和盐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有沉淀某些金属反应与酸反应Na2CO3+2HCl== 2NaCl+H2O+CO2↑与碱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OH与盐反应CaCl2+Na2CO3== CaCO3↓+2NaCl酸碱盐二、共同总结有明显现象的重要反应颜色变化:酸碱指示剂有明显现象的重要反应有气泡产生有沉淀产生三、教师进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演示实验[探究一]学生实验活动小组设计实验探究溶液中溶质成分【学生总结设计实验的关键】4、设计实验关键[学生自主探究向KCl、NaOH的混合溶液中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探究反应后的溶质情况①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验证【拓展探究】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Na2CO3 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组同学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NaOH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究]课堂检测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1)A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NaCl;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丁同学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查阅资料】NaCl、CaCl2溶液均呈中性.【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实验】乙、丁两位同学分别设计如下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考虑生成物之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份的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份的探究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份的探究1.小明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接着,他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红色褪去.[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提出猜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一致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溶液外〕一定有______ ,理由是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设计方案]小红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并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实验方案实验步骤预期现象结论方案1取样,滴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有硫酸方案2取样,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出现气泡有硫酸[反思评价]小组同学仔细研究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后,认为方案______ 无法验证小红猜想的正确性,理由是______.[拓展迁移]大家讨论后,按正确方案进行操作,确认了溶液中有硫酸存在,由此可知,在分析化学反应结束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到生成物外,还要考虑到反应物是否过量.若反应所得溶液的PH=7,此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粒子有______.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1〕写出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______.〔2〕写出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B、C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猜想]甲同学猜想:NaCl;乙同学猜想:NaCl、CaCl2;丙同学猜想:NaCl、CaCl2、HCl;你的猜想:______.[交流讨论]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_____.[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______猜想成立滴加______3.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CuSO4、CaCO3、NH4NO3、Cu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1〕气体E的气味是______.〔2〕在混合物A中,共含有______种物质.〔3〕固体C的化学式为______.〔4〕溶液G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为〔写离子符号〕______.〔5〕写出实验过程①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碱的化学性质后,做了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并将废液倒入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Ⅰ:甲同学在做实验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对澄清石灰水和稀盐酸能否发生反应表示怀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时应先向澄淸石灰水中滴几滴酚酞试液,再滴加适量的稀盐酸,当观察到_____时,就可以说明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探究Ⅰ:废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HCl猜想三:CaCl2、HC1、Ca 〔OH〕2你的猜想:______丙同学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设计]设计者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丁同学取少量废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猜想一正确戊同学取几粒锌粒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废液______ 猜想二正确[评价与反思]请判断以上设计的两个方案中,______同学的方案合理,请分析另一个方案不合理的理由:______.[表达与交流]若实验证明猜想二是正确的,你认为该废液来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______〔填一点〕.5.学习完"酸、碱、盐的性质"后,老师将两瓶未贴标签的饱和石灰水、饱和碳酸钠溶液摆放在实验桌上,让同学们区分.下面是"雄鹰小组"同学们的探究过程:[讨论交流]李壮<组长>:区分两种物质的原理是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一种试剂与两种物质混合,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大家据此来说一说,区分这两种溶液应选用哪种试剂,并说明理由.王志:我认为可以选择稀盐酸,理由是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泡产生,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无明显现象.马凌:我选择的是碳酸钠溶液,理由是.张云:马凌,你说的我没有听懂,你能再给我讲一遍吗?在大家的帮助下,张云不但弄明白了,还选出了另外两种溶液,如溶液和溶液,最后得到大家的赞许.[实验探究]大家按照王志的方案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同学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出甲试管中原溶液为碳酸钠溶液,乙试管中原溶液为石灰水.(2)<2>大家对乙试管中现有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探究兴趣.马凌经过认真思考后,又选择碳酸钠溶液作为检验试剂,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马凌从乙试管中取少量溶液加入到另一支新试管中,再向此新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只有白色沉淀生成.于是,他得出结论:"溶液中的溶质有氢氧化钙".但组长李壮对这个结论产生质疑,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②大家讨论完李壮的质疑后,制定出测定溶液酸碱度的方法来验证他的质疑,并查阅资料得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大家都鼓励张云来做实验.张云测出乙试管中剩余溶液的pH 7<填">""<"或"=">,证实了马凌的结论是错误的.[反思评价]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探究活动结束了,同学们充分体验到合作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6.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做如下实验:小雯探究碳酸钠固体和稀盐酸之间的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小棋探究H2SO4、NaOH、CuSO4、BaCl2四种溶液之间的反应.实验完毕,小雯和小棋将试管中的剩余物都倒入同一大烧杯中,过滤后得到了沉淀A 和无色滤液M,并接着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 2SO 4溶液呈中性,Na 2CO 3溶液呈碱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所得沉淀A 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出现白色沉淀B 和蓝色溶液,没有气泡产生 白色沉淀B 是 ______②取少量无色滤液M 于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 则滤液M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 ③取步骤②中溶液,加入适量Na 2SO 4溶液,充分反应:无明显现象 ④另取少量无色滤液M 于试管中,加入几粒锌粒; ______ 小棋分析后认为:步骤④中加入锌粒没有必要:滤液M 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成分.如果将步骤④中的锌粒换成另一种试剂,可确定该成分是否存在.请写出小棋用所选试剂鉴定可能存在成分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7. 科学离不开探究.小明同学发现水壶长时间使用会有白色固体附着.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天然水中含有Ca 2+、Mg 2+、HCO 3-等离子,在加热条件下,这些离子趋于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物质--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和碱〕.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0Ⅰ〕见下表:物质氢氧化钙 氢氧化镁 碳酸钙 碳酸镁 碳酸氢钙 碳酸氢镁 溶解度 0.165 0.00096 0.00145 0.039 16.6 17.1[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CaCO 3、Mg 〔OH 〕2,可能含有Ca 〔OH 〕2和MgCO 3.[设计方案]〔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取上层清液加入______,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无Ca 〔OH 〕2;〔2〕乙同学设计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 水垢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某酸溶液;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 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④再次称量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⑤重复③和④的操作,直至干燥管内物质质量不变.a.步骤①所加的酸溶液是______;b.装置Ⅰ的作用是______;从导管A处缓缓鼓人一定量的空气时,装置I的作用是______;c.研究性小组的同学经过简单计算,认为水垢中一定含有MgCO3,理由是___________.[反思延伸]生活中将硬水变成软水的方法有_____.。

反应后溶液溶质成分探究

反应后溶液溶质成分探究

反应后溶液溶质成分探究引言在化学实验中,溶液是一种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溶质是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而溶剂是用来溶解溶质的物质。

当两种或更多物质混合在一起时,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溶液中溶质成分发生变化。

本文将探究反应后溶液溶质成分变化的一些关键因素和影响。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的变化,理解化学反应对溶液成分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进一步探讨溶质在反应中的转化规律和反应后溶液的特性。

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收集所需实验器材和试剂。

使用标准实验室操作程序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设置: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至少进行三次重复实验以提高结果可靠性。

3.反应过程: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反应,记录反应的时间、温度和初始试剂的质量。

4.反应后处理:在反应完成后,取出溶液样品,并通过适当的方法进行过滤和离心操作以分离溶液中的固态产物。

5.溶液成分检测: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如色谱法、滴定法、电化学方法等)来测定溶液中的溶质成分。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以下关键结果:1.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

2.不同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质的浓度等)会对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产生影响。

3.不同反应类型(如酸碱中和、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会导致不同的溶质转化规律和产物生成。

讨论与分析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应类型对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影响较大。

不同反应类型导致的溶质转化规律和产物生成有所不同。

例如,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酸和碱会互相中和生成盐和水,产生的溶质总量保持不变。

而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溶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溶质。

2.反应条件也对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有影响。

例如,在高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会导致溶质的分解,生成新的溶质。

而在低温下进行的反应可能会抑制反应速率,减少溶质的转化。

3.初始试剂的浓度对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 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教学设计

《 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教学设计
如果在学习用pH表示酸碱度之后,对该实验中pH进行详细分析:
1开始滴加盐酸时,溶为红色,溶液呈碱性,pH>7
2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溶液呈碱性,pH=7
3继续滴加盐酸,溶液为无色,pH<7.
学生对该反应实质理解会更加深刻,对后面pH的学习也会更容易。
总结所学




课题2探究中和反应后溶液中的成分
1.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中和反应后的生成物
A.恰好完全——盐和水
B.碱过量——盐和水+碱
C.酸过量——盐和水+酸




本节课的难点是如何利用指示剂对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进行判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对两者反应后溶液的成分进行分析,主要利用了酸与指示剂的反应,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和反应的应用时,应该让学生自己练习写出化学方程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和反应的理解。
2.两种反应,其中一种物质过量,另一种物质量不足,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了有生成物,还有反应物的剩余。
五.时地演练
1.小组同学用已鉴别出来的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设计两个方案,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1.思考
2.讨论
3.回答
巩固所学,掌握规律
六.课堂小结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想一想,小组讨论本节课的收获……
(2)看图做实验(PPT出示)。
练习中和反应的实验操作,增强感性认识。
四.师生互动
实验探究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完成表格中的各项内容。加深对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到实验结论,完成下列表格(PPT出示)。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性质--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化学_酸和碱的性质--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酸和碱的性质—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目标】1、掌握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方法2、理解Na2CO3、BaCl2等常见盐性质的应用3、学会溶质成分的探究类题目的审题、解题方法。

【重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方法【难点】多个反应进行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确定【板书设计】学情分析该小专题为复习课,此时学生对于酸和碱的性质、构成都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对离子共存的问题也能够做出基本的判断。

此时进行该专题的探究已具备了成熟的条件。

但是此时学生对于物质之间发生反应后溶质的探究仍停留在初步的探究水平上,只能对一个反应结合过量问题进行探究,对于多种物质反应后溶质的成分的探究方法恰好是需要进行学习总结的。

效果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多种物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特别是通过两道当堂检测题的练习,使学生对该类问题的解决得到了巩固和提高,最后通过师生一起回顾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形成了公式化的记忆,有助于学生今后对此类问题的解决。

教材分析《酸和碱的性质-----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当堂检测练习1、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讲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

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练习2、图一、图二是某兴趣小组探究金属、酸的化学性质时所做的两组实验。

实验结束后,将两组实验试管中的物质分别全部倒入甲、乙两个洁净的烧杯中,据图回答:(1)在图一所示的实验中,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甲烧杯中的物质完全反应后,发现红色固体物质明显增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A.试管②反应后的固体中一定不含铁B.完全反应后,甲烧杯中的固体一定含有铁C.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可能含有Cu2+D.完全反应后,甲烧杯的溶液中一定含有Mg2+、Fe2+(3)乙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

初中化学_酸碱盐的性质之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课件设计

初中化学_酸碱盐的性质之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教学课件设计

对反应后溶液成分进行猜想:
甲: CaCl2

× 乙: CaCl2和HCl

丙:CaCl2和CaCO3 。 CaCO3不能溶于水
解题思路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OH)2+2HCl==CaCl2+2H2O 2.对反应后溶液成分进行猜想:
Ⅰ化学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可溶的生成物 ,无需判断。 Ⅱ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 注意:能反应的物质在同一溶液中不能_共__存___。
【猜想】甲:只有NaOH;乙:NaOH和Ca(OH)2; 丙: NaOH和Na2CO3 ;
【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丙同学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
管中,向其中滴加 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方案二: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 首先无现象,过了一会
管中,向其中滴加 稀盐酸 。 儿后有气泡冒出
可能性
1 2 3 4 5
滤渣中的金属
Ag Ag Ag、Cu Ag、Cu Ag、Cu 、Zn
滤液中的溶质
Zn(NO3)2、Cu(NO3)2、AgNO3 ZZZZnnnn((((NNNNOOOO3333))))2222、、CCuu((NNOO33))22
若小鹏同学实验后将滤出的滤渣洗涤后加入到稀盐酸中,
学式填空,下同)。
(2)烧杯A中沉淀的成分一定有 CaCO3 。
(3)另取少量丙废液样品,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 生成。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未发现其他明显现象。
由此推测出,丙废液溶质的成分是 Na2CO3、NaOH,丙废液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教学设计
庆阳五中 刘丽萍
内容属性: 探究为主 体验为主 知识介绍为主 复习练习为主
课型选择: 问题引探型 任务活动型 整体三学型
梳理练习型
【2013-庆阳中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酸碱盐的有关知识。

2.学会分析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创境激趣 铺垫导入
把握核心 认定目标
问题探究一:酸 + 碱 → 盐 + 水
√ 课时主题: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引学—理性探究
1.例题解析:小兰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
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
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及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猜想1: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猜想2: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猜想3:所得溶液可能呈,溶质是。

2.实验探究,引导发现(为了减少探究的盲目性,先确定探究内容)
方案一:取样,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观察到,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三: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四:取样,加入生锈的铁钉,若观察到,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教师点拨】:酸和碱是否完全中和的验证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上述内容。

(在此期间教师巡视各组,检查、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希望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学生活动】
1.例题模拟:
化学课上,老师向盛有少量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现了白色沉淀,滤出沉淀后,老师提出如下问题,请回答。

(1)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小明认为有以下四种情况,请你替他补充完整。

①NaOH;②NaOH和Na2CO3;③。

④ NaOH、Na2CO3和Ca(OH)2 小琪认为只有三种情况,其中情况不可能,理由是。

(2)为了进一步确定反应后溶液的成分,小强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完成。

(3)小强根据设计的实验方案,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因此他得出的结论是只有假设 成立,该假设成立说明老师做的实验是 (选填“恰好完全反应”“Ca(OH)2过量”或“Na2CO3过量”)。

【教师点拨】: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 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完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制取),对反应后
反应器中剩余溶液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分析推断】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可以确定剩余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钙,但其中是否含有氯化氢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

若剩余溶液显酸性(含有H+),说明含有氯化氢。

【查阅资料】碳酸钙不溶于水,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氯化钙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

现象:溶液变红色 溶液显酸性(含有H+),溶质中有氯化氢 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锌粒 现象: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丙同学 取烧杯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石灰石
现象: 。

【拓展提高】若要从剩余溶液中得到尽可能多的纯净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可以
向剩余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____________(填化学式),然后经_______、蒸发等操作后即可达到目的。

设计实验方案:
问题探究三:碳酸盐 + 酸 → 新盐 + CO 2↑+H 2O 课堂检测 达标训练
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后溶液是否呈碱性?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的理解和掌握。

小结评价点拨提升
【说一说】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酸、碱、盐之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A +
B =
C + D(D为水或沉淀或水和气体)
一般情况下,溶质的成分有以下几种可能:
1.C
2.C、A
3.C、B
做此类题时,努力做到:
1.读题中找到目的(实验目的);
2.读题后大胆假设(合理猜想);
3.做题中顺藤摸瓜(分析推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