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 第一节概述

合集下载

第一节 循环系统概述及常见症状体征

第一节 循环系统概述及常见症状体征

心 脏 内 部 解 剖
2.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传导系统包括窦房 结、结间束、房室结、 房室束、左右束支及其 分之合普肯野纤维。
3.心脏的血液供应
心脏的血液供 应来自左、右冠状 动脉。
(二)血管
• 动脉----阻力血管 •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 • 静脉----容量血管
(三)血液循环
• 体循环:动脉血由左心室搏 出,沿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 除肺泡外的全身毛细血管, 进行物质交换后,再汇入各 级静脉 ,最后经上、下腔静 脉及冠状窦流回到右心房的 循环。
2.主诉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心率、血压 正常,无明显不适。
【护理措施及依据】
气体交换受损
• 休息与体位 • 氧疗:SaO2<90%
PaO2<60mmHg • 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 • 心理护理 • 病情监测
活动无耐力 • 评估活动耐力 • 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 • 监测活动过程中反应 • 协助和指导生活自理 • 出院指导
护理教研室 王 婷
学习目标
掌握:心源性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和护理 措施。 熟悉:心源性水肿、胸痛、心悸、心源性 晕厥的知识。
了解: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的病 因及发病机制。
重点 临床表现、护理措施 难点 病因、辅助检查
正文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体征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胸痛
心悸
心源性晕厥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 述
护理教研室 王 婷
教学目标
1.熟悉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分类 3.掌握循环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 的神经体液组成。

6循环系统精品PPT课件

6循环系统精品PPT课件
浦肯野纤维网:最后与心肌纤维相连接。
第三节 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 ①身体左右对称部分的血管分布通常也具有对称性; ②血管分布与机能相适应; ③血管走行多与长轴并行,常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 包裹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一般位于关节屈侧; ④在容易受到牵引或挤压的地方(如关节周围)以及经常 变换形状的器官(胃、肠)处,血管大多吻合成网或弓。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使后微动脉和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真毛细血管关闭;
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
脉压↑

(2)心率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响 动
(3)外周阻力 ↑
收缩压↑
脉压↓

舒张压↑


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缓冲(降低)收缩压 维持(升高)舒张压
四、微循环
定义: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 血液循环。
它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一)微循环的组成
动脉和静脉又分为大、中、小和微动、静脉四级
内膜:管壁的最内层,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血 管 中膜: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 壁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1、动脉
2、静脉
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 毛细血管汇合成微静脉和小静脉。 较大的静脉具有由内膜向内折叠而形成瓣膜,防止血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动-静脉吻合支
它包括三种通路。 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 迂回通路: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

人体解剖学循环系统
皮、细胞基 膜
• 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心肌收缩能力的 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2、心率对心泵功能的调节
(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
•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 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 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或称 异长自身调节
• 中动脉:口径逐渐变细,管壁逐渐变薄,弹性纤 维逐渐减少,平滑肌纤维逐渐增多。
• 小动脉和微动脉:弹性纤维较少,弹性较小,随 心脏收缩和舒张口径变化较小,从而产生血流的 最大阻力。
肺循环动脉:
• 肺动脉干:发自右心室,经主动脉前方 行向左后上方,至主动脉弓下缘分为左 肺动脉和右肺动脉。
• 左肺动脉:较短,横行向左至左肺门, 分两支入肺。
• 等长调节:心肌不通过改变心肌细胞的初长度来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的方式称为等长调节。
第三节 血管
• 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一)动脉:由心脏发出的,到身体各部分
的血管。
结构
外膜 中膜 内膜
分类
大动脉 中动脉 小动脉 微动脉
• 大动脉:管壁厚而坚韧,含有丰富的弹性纤维, 因而富有弹性和扩张性。
心缩↑→收缩末期容量↓→射血分数↑; 静脉回心血量↑→心舒张末期容积↑
(二)心泵功能的调节 1.搏出量的调节
• 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 心肌初长增长,使心肌收缩里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舒张末期,心室 肌纤维的长度和每搏输出量之间的关系称为心脏收缩的施塔林定律, 或称异长自身调节
第六章 循环系统
Circulatory system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人体解剖生理学--循环系统全
束细胞(蒲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
心的血管
左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右冠状动脉
前室间支 旋支
右缘支 后室间支 左室后支
心的静脉 冠状窦及属支(心大、中、小静脉)
心包 包裹心及出入大血 管的锥形囊,包括 纤维性心包、浆膜 性心包 (一)纤维性心包 (二)浆膜性心包 心包腔:浆膜性心 包脏壁两层之间的 间隙
血管组成: 微动脉、中间微动脉、 真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动静脉吻合、微静脉.
(四)血管分布的规律
血 管 吻 合 及 侧 支 循 环
侧支循环
(二)血管分布及其规律 1 全身血管分布
1)动脉系
(1)肺循环的动脉 1.肺动脉干 (与主动脉弓间有动脉韧带,
即闭锁后的动脉导管) 2.左肺动脉 3.右肺动脉 (2)体循环的动脉 主动脉:3段
右缘 下缘 四沟:冠状沟 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 房间沟
心 尖 : 朝左前下方,由左心室组成. 心 底 : 朝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组成,
小部分由右心房组成. 胸 肋 面: 即前面,大部分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构成;
小部分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 膈 面 : 即下面,大部分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构成. 冠 状 沟 :为心表面心房和心室的分界线. 前室间沟: 从前面冠状沟开始斜向心尖右侧的心切迹,
心脏的传导系统主要 由起搏细胞、移行细 胞和浦肯野纤维 (Purkinje fiber/束细胞) 构成。其中浦肯野纤 维位于心内膜下层内, 是特化的心肌纤维。 有1~2个核,染色淡, 肌丝居边。闰盘丰富, 能迅速传递电冲动。
蒲肯野纤维
普通心肌纤维
心脏
内皮

心内膜 内皮下层
endocardium 心内膜下层:含心脏传导系分支

循环系统PPT课件

循环系统PPT课件
冠状窦口 上腔静脉口 下腔静脉口 右房室口 卵园窝
精选编辑ppt
10
2、右心室 室上嵴 窦部 : 肉柱 乳头肌、隔缘肉柱(节制索) 三尖
瓣复合体(纤维环、三尖瓣、腱索、乳头肌) 漏斗部: 动脉园锥 肺动脉瓣 半月瓣小结
精选编辑ppt
11
3、左心房 左心耳(二尖瓣手术入路) 左房室口
精选编辑ppt
20
右冠状动脉的分部:
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窦房结和房 室结。
精选编辑ppt
21
2、左冠状动脉
(1)前室间支 :动脉园锥支、左室间支、右室前支和 室间隔支
(2)旋支 :左缘支、左室后支、窦房结支
精选编辑ppt
22
3、冠状动脉分布类型 (1)右优势型:占65~73% (2)均衡型: 占22~29% (3)左优势型:占5% (二)静脉 1、冠状窦 :心大静脉、
精选编辑ppt
17
2、房室结:
为传导兴奋。(当窦房结发生病 变时,它可产生节 律较慢的冲动)。
临床意义:许多复杂的心律失常在此发生,该区有传 导、延缓、滤过冲动及起搏作用
精选编辑ppt
18
3、旁室束 4、左、右束支 5、薄肯野氏纤维
精选编辑ppt
19
五、心的血管 (一)动脉 1、右冠状动脉: (1)窦房结支 (2)动脉园锥支 (3)右室前支 (4)右缘支 (5)后室间支 (6)左室后支
颈动脉窦(压力感 受器)
颈动脉小体(化学感
受器)
精选编辑ppt
30
颈外动脉 (1)甲状腺上动脉 (2)舌动脉 (3)面动脉(止血) (4)颞浅动脉(止血) (5)上颌动脉
脑膜中动脉 下牙槽动脉 (6)枕动脉 (7)耳后动脉 (8)咽升动脉

第5章循环系统

第5章循环系统
结间束 1.7m/s 房室结 0.02m/s (房-室延搁约0.45 ~ 0.1s) 房室束 1.5m/s 左右束支 1.5m/s 浦肯野纤维 4m/s 心室肌 1m/s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的起搏点 ,位于右
心房壁内,上腔静脉入口处的心外膜内, 含有起搏细胞和过渡细胞。
正常人为窦性心率。机体内受交感神 经、副交感神经的支配。
心底部、第二肋
部位 中线第五肋间隙
间隙锁骨左右缘
在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的病理情况下,血液通 过瓣膜时都会产生涡流而出现杂音。
八、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心脏兴奋时,兴奋部位膜电位去极化,在兴 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这种生 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 导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 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变化,将联接心电图仪的 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的心 脏电变化曲线,称为心电图。
心电图是反映整个心脏兴奋的产生、传播和 恢复过程中的电变化,但并不反映心脏的机械 收缩活动。
心电图的导联
1.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 Ⅰ导联 右臂 左臂 Ⅱ导联 右臂 左足 Ⅲ导联 左臂 左足
2.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VR 右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左手和左足 aVL 左臂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足 aVF 左足接探查电极,无干电极接右手和左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细胞和组织 绪论 运动系统 内脏学 循环系统 特殊感官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概述 血液 心脏 血管 淋巴系统
第五章 循环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组成 二、循环系统的功能 三、血液循环的途径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六章  循环系统

☆期前收缩:额外刺激落在窦性节律的有效不应期之 后,下次节律性兴奋传来之前,使心肌产生的一次 额外的兴奋和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出现的一段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
(三)心肌的自动节律性
概念:心肌在不受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够自动产
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起源:来源于特殊传导组织中的自律细胞。 窦房结节律性最高(100次/min),它控制 着心脏的自律性。窦房结是心脏兴奋和搏动的起点, 故称为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 性节律。窦性节律通常为60-80次/分。 其它组织为潜在起搏点。
心电图各波的意义 P波:代表左、右心房的兴奋过程。 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 变化。 T波:代表心室复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兴奋到心室开始兴奋 所需的时间。 S-T段:心室全部处于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去极 化状态。
第三节 血管 一、血管的种类、结构与分布 血管系统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所组成。 (一)动脉 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毛细血管的管道。动脉 可分为大、中、小、微动脉四种。动脉管壁可分为内、 中、外三层。 内膜:内表面为单层扁平内皮,其表面光滑
(二)心壁的组织结构:心壁由内向外可分为心 内膜心肌层心外膜3层。 1.心内膜:位于心房心室腔面,心内膜突入 心腔形成瓣膜。 2.心肌层:由心肌细胞组成,分内纵、中环、 外斜三层。 3.心外膜:心包膜的脏层,被覆在心脏的外 面,于心包膜的壁层相延续。
(三)心脏特殊 传导系统 由特殊分化 的心肌纤维 组成,包括 窦房结、房 室结、房室 束、左右束 支及薄肯野 氏纤维。
3)减慢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液的 充盈,心室与心房、肺 静脉间的压力差减小 , 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 慢。 其前半期为肺静脉的 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 后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 挤血入心室。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课件

内科护理学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概述课件

4.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体液
• (1)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主要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2)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system,RAAS)、血管内皮 因子、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是调 节钠钾平衡、血容量和血压的重要因素。
• (2)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iogram,DCG):又称 Holter心电图(Holter-ECG-monitoring),能记录受检者连续 24~72小时心电信号,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及短暂心肌缺血发 作的检出率。
• 动态心电图可提供以下信息: • ①心率,包括24小时平均心率、最快和最慢心率; • ②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时间; • ③心脏停搏的持续时间、次数; • ④心电图的波形改变,如ST段抬高或下移; • ⑤心电图改变发生的时间,病人当时的活动状况及伴随症状。
1.全身状态
• ①生命体征: • ②面容与表情: • ③体位:是否能平卧,严重心力衰竭的病人常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 ④营养状态:晚期心衰病人常因长期食欲下降而消瘦,部分高血压、
冠心病病人体型肥胖。 • ⑤有无杵状指/趾。
2.皮肤、黏膜
• 皮肤、黏膜的颜色、温度和湿度,有无发绀,有无身体低垂部位水 肿。
5.生活史
• (1)个人史:评估病人的居住地在城市还是农村;居住条件是宽 敞、干燥,还是拥挤、潮湿,有无充足的阳光。
• (2)生活方式:评估病人是否经常摄入高热量、高胆固醇、高脂 肪、含盐或含咖啡因过多的食物,是否经常暴饮暴食。这些因素往 往是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二)身体评估

1循环系统概述

1循环系统概述
动节律 传导系统: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
希氏束、左右束支、普肯耶纤维。 心脏传导系统细胞均能发出冲动——即自律性。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正常人心脏的起搏点。
传导系统
循环系统的血管
动脉——主要功能是输送血液到组织器官,其管壁 有肌纤维和弹力纤维,能保持一定的张力和弹性, 并能在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下收缩和舒张,改变 外周血管的阻力,又称“阻力血管”。
周围血管扩张,血管阻力减小 血压下降
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
❖ 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
➢ 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是调节钠 钾平衡、血容量和血压的重要环节。
➢ 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也具有内分泌功能 —心钠肽、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
心肌细胞还具有受体和信号转达功能,在调节心、血管 的运动和功能方面有重要作用。
第一节 解剖生理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 的神经体液组成。
❖生理功能: ❖1 为全身组织器官运输血液。 2 通过血液将氧,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 并在内分泌腺和靶器官之间传递激素。 3 运走组织代谢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心脏的组织结构
由四个心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构成。 ➢右心房、右心室 —— 三尖瓣 ➢左心房、左心室 —— 二尖瓣 ➢右心室、肺动脉 —— 肺动脉瓣 ➢左心室、主动脉 —— 主动脉瓣 ➢右心室、左心室 —— 室间隔 ➢右心房、左心房 —— 房间隔
静脉——主要功能是汇集从毛细血管来的血液,将 血液送回心脏,其容量大,称“容量血管”。
毛细血管——是血液与组织液交换营养物质和代谢 产物的场所,又称“功能血管”。
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
❖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 ➢交感神经——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
外周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 血压升高

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
位常吻合成血管网或弓。
小肠的动脉
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 动脉(artery,A)
将血液由心室输送到全身各器官到血管; 离心行程中不断分支,愈分愈细(大、中、小、微A); 一般位于体壁深层或体腔内。
2. 静脉(vein,V)
将血液由全身各器官输送 回心房的血管; 回心行程中不断汇合,愈 汇愈粗(微、小、中、腔 V),较大的V常有V瓣; V分浅V和深V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房室束及其分支 浦肯野纤维网
三、心肌生理特性
㈠、兴奋性
活的细胞受刺激后能够兴奋的能力称为细胞的 兴奋性,心肌细胞具有兴奋性; 细胞兴奋的本质表现为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产生兴奋后可以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细胞兴奋之后的一段时间将对任何刺激都失去 兴奋性,这段时间称为不应期。心肌细胞的不 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
连接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是 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特征:
– 管壁最薄,通 透性大
– 口径最细小 – 分布最广泛
二、血压(blood pressure,BP)
㈠、概念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 对血管壁的侧压力
BP的单位:
Pa或kPa ,mmHg 1mmHg=0.133kPa
各段血管起始 段的BP
右房室口
右 心 室
右房室口
(口缘有三尖瓣)
肺动脉口
(有肺动脉瓣)
左 心 房
肺静脉口
上(腔左静右各一对)
脉口
左房室口
左 心 室
左房室口 主动脉口 (有二右尖心瓣房) (有主动脉瓣)



卵圆窝

下腔静脉口
右心室
冠状窦口
上腔静脉

主管护师 内科护理学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主管护师 内科护理学 第二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心脏(1)结构:心房、心室、瓣膜。

(2)血液循环:体循环、肺循环。

2.心脏的传导系统:心脏传导系统由负责正常冲动形成与冲动传导的特殊心肌细胞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其中窦房结具有最高的自律性。

3.心脏的血液供应心脏本身的血供主要来自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其大分支分布于心肌表面,小分支进入心肌,经毛细血管网汇集成心脏静脉,最后形成冠状静脉窦进入右心房。

二、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症状评估1.心源性呼吸困难(1)劳力性呼吸困难:指呼吸困难多在较重体力活动时出现,休息后可缓解。

(2)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病人呼吸困难在夜间熟睡后1~2小时发生,病人突然因严重胸闷、气急而憋醒,被迫坐起,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又称心源性哮喘。

(3)端坐呼吸:中、重度呼吸困难者常因卧位时呼吸困难加重而被迫采取半卧位或坐位,称为端坐呼吸。

2.心悸:指病人自觉心跳或心慌伴有心前区不适感。

3.发绀:观察部位:口唇、甲床、颊部。

4.胸痛:循环系统疾病时发生的胸痛常由心肌缺血、缺氧所致。

5.水肿:心源性水肿是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

6.晕厥:指一时性广泛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突然的可逆性意识丧失。

【例题】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疾病是A.肺栓塞B.心绞痛、心肌梗死C.急性心包炎D.心脏神经官能症E.主动脉瓣病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的疾病是心绞痛、心肌梗死。

第二节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减少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

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使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

1.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按其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按其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按其有无舒缩障碍分为舒张性和收缩性心力衰竭。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循环系统疾病》PPT课件

➢ 2.诱因
(1)感染 是最主要的诱因,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2)心律失常 特别是心房颤动
(3)生理或心理压力过大 紧张。
如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精神过于
(4)血容量增加 如钠盐摄人过多,输液或输血过快、过多。
(5)妊娠和分娩
(6)其他 药物使用不当,不恰当停用洋地黄类药物, 风湿性 心脏瓣膜病出现风湿活动,合并有甲亢、贫血等。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①劳力性呼吸困难 ②夜间阵发性呼吸 困难(心源性哮喘 )③端坐呼吸
二、水肿 三、胸痛 四、心悸 五、心源性晕厥
第三节 心 力 衰 竭
➢ 一、定义: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是由各种心脏
疾病引起,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 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很少数情况下心肌收缩力尚可使心排血量维持正常,但由 于异常增高的左心室充盈压,使肺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而导 致肺循环淤血,称之为舒张性心力衰竭。
二、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
❖ 1.病因诊断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 2.病理解剖诊断 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
膜、心肌、心包或大血管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变化。 ❖ 3.病理生理诊断 表明疾病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如心力衰竭、
周围循环功能不全(休克)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等 。
难等肺淤血症状反而减轻,左心衰的表现主要为 心排血量减少的相关症状和体征。 4.心功能分级
根据病人的自觉活动能力分为Ⅰ-Ⅳ 级 心衰又分Ⅰ-Ⅲ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 心影大小、肺淤血征象 2.超声心动图 3.心-肺 吸氧运动试验 4.有创性血流动力学检查 5.放射性核素检查 (四)诊断要点 1.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的临床表现 2.原有心脏病的体征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指标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内科护理学》教案-循环
4、理解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表现及处理原则;掌握急性左心衰的抢救配合
5、掌握急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重点及难点:1、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2、心力衰竭的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依据
复习导入
第三节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
1、心力衰竭和广义的心功能不全的概念与区别
2、病因:详细讲解
(1)最常见的基本病因是缺血性心脏病,重点讲解心脏负荷
湖州师院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 程
内科护理学
任 课 教 师
张明梅
教 学 单 元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数
2学时
授 课 日 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关系
2、掌握心血管疾病的分类(诊断)
第三章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心力衰竭(1)
授 课 班 级
授 课 时 数
2学时
授 课 日 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讨论
教学要求及重点难点
1、了解心衰的定义、分类,理解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诱因,了解发病机制
2、掌握左、右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病理生理基础和心功能分级
3、理解慢性心衰的处理原则,理解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扩血管药物的合理应用
3、护理评估:呼吸困难的急缓、时间、特点、严重程度及体征
4、常用的护理诊断:气体交换受损,并制定护理措施
(二)心源性水肿:重点讲解
1、水肿的特点、常见病因及产生机制
2、护理评估:水肿的观察要点
3、常用的护理诊断:体液过多,制定完整的护理措施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六章 循环系统

第六章循环系统(Circulation System)第一节概述(General)一、循环:各种液体在一个密闭的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和交换的过程。

循环系统:包括(彩图6)循环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和淋巴管系统(淋巴循环)两部分。

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

循环系统的主要机能是:①把机体从外界摄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部,供给组织进行新陈代谢之用,同时把全身各部组织的代谢产物,如CO2、尿素等,分别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处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②它还将为数众多的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物质(如激素)运送到相应的器官,以调制各器官的活动;③淋巴系是组织液回收的第二条渠道,既是静脉系的辅助系统,又是抗体防御系统的一环。

1、淋巴循环:营养成分(小肠液)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淋巴液淋巴管、淋巴结、脾组织液回流静脉、清除异物、生成淋巴细胞并参与免疫调控(见§5,P167-168)2、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2.1基本构件及功能●心脏:动力器官(泵作用)●血管:运输管道(动、静、毛细血管)●瓣膜:控制血流方向●血液:携带并交换物质2.2主要任务:将运输和养分进出组织器官,保证新陈代谢的进行。

●运送物质(气体、养分、代谢产物、功能因子)●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调整血流量,及血液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配比●内环境稳定、防御功能等A、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 左心室(left ventricle) 主动脉(aorta) 流经全身组织器官上、下腔静脉右心房(right atrium)出去的是a血;进入的是v血B、肺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右心室(right ventricle) 肺动脉干(pulmonary truck) pulmonary arterial 肺泡(气体交换) 左心房(left atrium)出去的是v血;进入的是a血第二节心脏(Heart,Cardiac-)一、心脏解剖*1、位置与形态:左胸前区,心尖位于左前下方本人拳头大小锥形2、基本结构:图Jin2-8,9,17,222.1心脏区域划分心腔:图Jin2-10左(心,体循环)与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连接右(心,肺循环)与肺动脉,肺静脉连接上:心房血液流入下:心室血液流出右心:图Jin2-19,20;左心:图Jin2-212.2瓣膜系统:防止血液回流房室间:二尖瓣左房室瓣(atrio-ventricular valves)三尖瓣右房室瓣(心、动脉间: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半月瓣, semilunar valves)2.3传导系统:心脏跳动的起博装置,包括:窦房结(正常起博点, pacemakar)、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purkinje) 3、心壁:三层心内膜:单层鳞状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组成,表面光滑,心的瓣膜就是由心内膜折叠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
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 肌 细 胞 普通心肌细胞
收缩功能
特殊心肌细胞
产生和传导冲动
心脏
心脏的血 液供应
来自左右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 灌注主要 在心脏舒 张期
血管
动脉----阻力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功能血管 毛细血管 静脉----容量血管 静脉
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
调节血 液循环 的神经 调节血 液循环 的体液
病情 监测
体重,出入量 有腹水者测腹围 体重 出入量,有腹水者测腹围 出入量

休息 卧床休息 伴胸水或腹水者取半卧位 卧床休息,伴胸水或腹水者取半卧位 体位 饮食 用药
低盐易消化饮食,每天 盐摄入 低盐易消化饮食 每天Na盐摄入 每天 入水量< 量<5g,入水量<1500ml 入水量 遵医嘱正确用药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改变的诊断,如心衰、休克、心绞痛、 改变的诊断,如心衰、休克、心绞痛、 心律失常等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常见 症状体征的护理
心源性呼吸困难 心源性水肿 胸痛 心悸 心源性晕厥
心源性呼吸困难
概念: 概念:是指心血管疾病引起患者 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呼吸时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 客观上出现呼吸频率、 客观上出现呼吸频率、深度与节 律异常。 律异常。 最常见的病因: 最常见的病因:左心衰竭
心源性晕厥
由于心排血量骤减、中断或严重低 由于心排血量骤减、 血压引起脑供血骤然减少或停止而 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 出现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力 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丧失而不能维持一定的体位。 反复发作的晕厥系病情严重和 危险的征兆。 危险的征兆。
心源性晕厥
常见病因: 常见病因:严重心律失常 器质性心脏病 常用护理诊断: 常用护理诊断:有受伤的危险
内科护理学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张掖医专 护理系
循环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心脏 血管 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的疾病,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的疾病, 合称心血管疾病 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 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病,成为首位的死因
心脏
心脏的组织结构
四个心腔 三层心壁 一个间隙—心包腔 一个间隙 心包腔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肾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 肾素 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管紧张素 血管内皮因子 某些激素和代谢产物
心血管病的分类
病因分类: 病因分类:先天性和后天性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心肌病心 病理解剖分类:心内膜病、
包疾病、 包疾病、大血管疾病
病理生理分类: 病理生理分类:是对疾病引起的功能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观察皮肤情况 保护皮肤
胸痛
循环系统疾病常见胸痛特点 的比较见书76页 见书76 的比较见书76页
心悸
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 常见病因:心律失常 常见病因 心律失常 心脏搏动增强 全身性疾病 心悸一般无危险性,心悸严重程度 心悸一般无危险性 心悸严重程度 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但少数由严 不一定与病情成正比 但少数由严 重心律失常所致者可发生猝死
心源性呼吸困难
临床表现
劳力性呼吸困难---左心衰最早的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 左心衰最早的症状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急性肺水肿
心源性呼吸困难
常用护理诊断
1.气体交换受损 气体交换受损 2.活动无耐力 活动无耐力 3.焦虑 焦虑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气体交换受损
休息
劳力性呼吸困难—减少活动 劳力性呼吸困难 减少活动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加强夜间巡视 加强夜间巡视,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加强夜间巡视,采取 舒适体位 端坐呼吸—加强生活护理 端坐呼吸 加强生活护理
体位 用药
抬高床头, 抬高床头,严重呼吸困难时取端坐位 遵医嘱用药, 遵医嘱用药,控制输液量 24h控制在 控制在 和速度20-30/min 1500ml和速度 和速度
氧疗
饮食 护理
心理 护理
病情 监测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活动无耐力
1.评估活动耐力 评估活动耐力 2.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 制定活动目标和计划 3.监测活动过程中反应 3.监测活动过程中反应 4.协助和指导病人生活自理 协助和指导病人生活自理 5.出院指导 出院指导
心源性水肿
水肿 是指液体在组织间隙过多积聚 最常见病因
右心衰竭
特点 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垂部位, 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垂部位,压陷性水 重者可延及全身。 肿,重者可延及全身。
心源性水肿
常用护理诊断
1.体液过多 体液过多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体液过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