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饰简史》

娥皇女英

那么,在上古神话时期,娥皇女英,甚至精卫、嫦娥、女娲们到底戴什么

首饰呢?唯有兽骨、木和碎陶片。

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同嫁舜帝为妻。后来舜死于南巡途中,二女哭着去找,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潇湘竹、湘妃竹,也就是南方的斑竹,原来是她们二位哭出来的物种);伤心欲绝,跳了湘江,化为神,人称湘君、湘妃或湘夫人。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潇湘神》描述了上古第一幕伤情: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为上古传奇悲情姐妹花,老爸和老公都是最高领导人,娥皇女英的出身和归宿尊荣无比,世无其俩。她们的衣饰,自然也代表了时代潮流。但毕竟那是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之后,骨头用来做饰品。一般女子披头散发,唯有殷实人家才能将头发束起来。束发品普遍有三种:笄、巾帻和冠帽。其中能称为首饰的,只有笄。那时制作笄,材料主要是骨、木、石、蚌、竹、玉等,从式样来说,有棒形、柳叶形、长方形、椭圆形等,笄首装饰不同的图案、花纹,甚至兽首,但总体以简单质朴为主。无关审美,只因工艺所限。

笄后来演变为簪和钗,进而发展出步摇与华胜。及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出嫁了。随着时代发展,头饰渐渐弱化,即便结婚这等隆重之事,也几乎只盘发、绾髻,不再花钿满头了,这多少令人惋惜。但也不意味着发簪在今天就一定会消亡,如下图这支,古朴而又时尚,难保不会开启新的潮流。

西施

身姿绰约、容貌姣好、素手纤纤......多美好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这样一

个如水的女子,她的美,或许只有她的名字可以概括——西施。是的,图中这个溪边浣纱的女子就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那时她还只是一名乡村浣纱女,唯一特别处就是有沉鱼之貌。

这样一个纤细柔弱的女子,你能想像得出她日后为越国复国立下了旷世之功吗?吴、越江山已成旧事,而西施的容颜却一直美在世人心底。

真正的美能超脱时空岁月,恰如女人的首饰。且看西施头上的梳篦,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精巧、美观。

梳篦是梳理头发的用具,也可插在头发上作装饰。春秋战国时期,梳篦以竖长方形造型为主,但梳背雕镂日趋精美,梳齿也日益细密。这只造型别致的骨质梳篦,由梳背与梳齿两部分组成,梳背雕刻头相背、身相连的动物形象,梳背下端与梳齿上端均有钻孔,可能由榫卯方式连接,梳齿雕刻细密,工艺精湛。

动物形象历来是中国首饰设计常用的元素,但植物形象就更加普遍,如下图中的这把用作头饰的梳子,背上可不分明是一朵“花”么!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

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究竟是何等人间尤物,能让西楚霸王项羽唱出如此一曲《垓下歌》。

虞姬,一个愿意在动荡乱世随军出征的姬妾,一个可以为爱情自刎的忠烈女子,一个美到倾国倾城至今却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红尘佳人。虞姬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姬妾,金银珠宝、异珍奇玩自然不计其数。而当时最时髦的东西莫过于琉璃了,这种刚刚被汉民族的顶级能工巧匠掌握的新材料,一定会被拿来佩戴在虞姬的身上。这种色彩无比鲜艳的时髦玩意儿,好像划过上古美学天空的一道闪电,激发出秦汉那种细腻、含蓄中蕴藏的热烈、奔放情感。

琉璃,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比较稀有的属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其品质晶莹剔透,

光彩夺目。作为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及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世上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古法琉璃。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看得比玉器还要珍贵。

与琉璃并称为“佛教七宝”,具有辟邪,消除压力、疲劳、浊气等负性能量的还有玛瑙。好的玛瑙功能甚多,如此图中,做成玲珑的首饰挂件,不失一番风味。

卓文君

纵观历史,美女很多,才女不少,然而敢爱敢恨的或许就说不上几个了

吧?这里,有一个奇女子,美丽聪慧,精诗文,善弹琴,家中富贵,只可叹年纪轻轻,便守寡娘家。某日席间,一穷书生在其家饮酒奏一曲《凤求凰》,琴声中透出书生横溢的才华,曲中暗含热情而大胆的表白,终于打动该富家女的芳心,使其不顾礼教束缚与现实利害,与穷书生连夜隐遁。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浪漫爱情故事——文君夜奔相如。

两情相悦之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开了间小酒家,放下富家小姐身段,与穷书生开始了艰难而快乐的新生活,上图为证。后相如终于成名于天下,入朝为官,这是后话。这里我要说的是,卓文君作为封建时代的富家女,敢于将终身托付穷书生实在难能可贵。且看图中淡妆素抹,荆钗布裙,当垆沽酒的文君怎能不让人心生佩服?要不是耳上还戴着从娘家带出的明月珰,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勤劳贤惠的女子会是一个富家千金。

要知道,在西汉初年,能“耳著明月珰”的可绝对是个有钱人家的夫人或小姐。明月珰即琉璃耳珰,色深蓝,做工精致,大约有两厘米长,两头为

圆形,中部很细,犹如缩小的腰鼓。两头有小孔,丝线从中穿过,就能挂在耳垂上。汉代的琉璃类似于现代的玻璃制品,但不够透明,看起来有些像有机玻璃,并且特别轻。

这种材质的耳珰素雅、有品味,很适合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兼才女佩戴。在现代首饰中,或许很少琉璃制品,多的是玛瑙宝石,个人觉得那都过于华贵,所幸,首饰的材质总是多元的,诸位看看这个小瓷锁骨项链中运用的青花瓷是不是也很素雅、有品味,有汉代琉璃耳珰的风格吧?现代首饰中对青花瓷片的结合运用,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素雅品味表露无遗。

昭君出塞,上图正是此情此境。一身裘袍,手抱胡琴,神情哀婉,长城就

在其身后。下马,停驻,或许想多留一会,却又不忍回首,瑟瑟秋风中,马嘶雁鸣,撕裂心肠。

告别故土,登程北去,离愁别绪在心头、在眉梢,甚至在那紫金钗头。

什么家国,什么和平,或许都太沉重,抛开这一切,她只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就算郁郁愁容,反倒更惹人生怜。你看她那金钗横斜,摇摇欲坠、温婉可怜,实在是柔媚万千。钗,在她那高髻头上熠熠生辉。

大家或许有所不知,钗在这里极合时宜,钗既是一种饰物,也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日后重逢再合一起,这有点像耳环,一对同用,只不过耳环没有分别寄情的用途。只是,昭君的另一半钗在谁的手里?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是否能够理解那种痛切的别离?

今人不大使用钗与簪,但这种略为落寞的处境反倒让钗、簪显出一种低调的优雅与奢华,如下图(是不是有一种钗、簪合体的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