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上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https://img.taocdn.com/s3/m/a3db2cb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16.png)
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段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地位、财富和文化的象征。
从商周时期的原始贵金属块,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雏形,再到唐宋元明清的璀璨辉煌,贵金属首饰在中国古代的发展历程中,展现了独特的审美观念、精湛的工艺技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商周时期:原始贵金属首饰的兴起商周时期,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骨笄、骨梳等发饰为主。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多采用骨、石、竹等自然材料制作,形式简单,工艺粗糙。
然而,这已经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和审美追求。
二、春秋战国时期:首饰的雏形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贵金属首饰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多。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主要以金银为主,形式多样,有笄、钗、环等。
此时的贵金属首饰,已经开始体现出现代首饰的雏形,工艺技术也相对成熟。
三、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与发展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丰富,有金、银、铜、玉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多样化,有簪、钗、环、钏等。
秦汉时期贵金属首饰的普及,反映了当时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手工业的繁荣。
四、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的繁荣与创新唐宋时期,贵金属首饰进入了繁荣与创新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不仅在材质上更加丰富,而且在设计、制作和装饰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代贵金属首饰,以金为主,工艺精湛,装饰华丽,体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气象。
宋代贵金属首饰,则以银为主,风格细腻,造型简约,反映了宋代文人雅士的审美趣味。
五、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这一时期的贵金属首饰,材质更加多样,有金、银、铜、玉、珍珠等。
同时,贵金属首饰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有簪、钗、环、钏、手镯等。
元明清时期贵金属首饰的传承与创新,体现了我国古代首饰工艺的成熟与繁荣。
总结,中国古代贵金属首饰史,是一部充满辉煌与沉淀的历史。
珠宝发展史(3篇)
![珠宝发展史(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7028b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83.png)
第1篇自古以来,珠宝就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信仰和情感。
从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到现代的多元化市场,珠宝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
本文将带您回顾珠宝的发展史,探寻那些璀璨夺目的珠宝背后的故事。
一、远古时期的珠宝1. 石器时代在人类历史的早期,珠宝起源于对自然界的崇拜和美化自身的需求。
石器时代的人们用贝壳、石头等天然材料制作装饰品,这些装饰品既是实用的工具,也是对美的追求的体现。
2. 青铜时代青铜时代,人类掌握了铜和锡的合金技术,珠宝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人们开始使用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制作饰品,如黄金面具、青铜酒器等,这些饰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古代文明时期的珠宝1. 古埃及古埃及是珠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珠宝在古埃及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
古埃及人将珠宝视为神圣的象征,用于祭祀和陪葬。
著名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和法老王冠都是古埃及珠宝的杰作。
2. 古希腊古希腊珠宝注重形式和线条美,流行使用金银、宝石和象牙等材料制作饰品。
古希腊珠宝代表作品有雅典娜神庙的雕塑和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等。
3. 古罗马古罗马珠宝继承了古希腊的工艺,同时融入了罗马帝国的奢华风格。
古罗马珠宝以金、银、宝石和珍珠为主要材料,代表作品有罗马皇帝的冠冕和权杖等。
三、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珠宝1. 中世纪中世纪欧洲珠宝受到宗教和封建社会的影响,珠宝制作工艺逐渐趋于成熟。
这一时期的珠宝以宗教题材为主,如十字架、圣像等。
同时,金银细工和宝石镶嵌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2.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珠宝制作工艺得到了极大的创新。
艺术家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和现实主义,珠宝设计更加注重写实和细节。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和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等。
四、近现代珠宝发展1. 18世纪至19世纪18世纪至19世纪,欧洲珠宝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时期的珠宝以奢华和浪漫为主题,流行使用彩色宝石和珍珠。
中国古代首饰工艺
![中国古代首饰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efd56d22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4.png)
中国古代首饰工艺中国古代首饰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中国古代,首饰是身份、地位、财富和美丽的象征,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早期的原始社会到后来的封建社会,中国的首饰工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艺。
一、原始社会的首饰工艺在中国古代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力和文化水平都比较低,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
然而,人们对于美的追求是永恒的,因此他们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来制作首饰。
最早的首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玉石、贝壳、骨头等材料来制作首饰。
这些首饰大多数都是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如龙、虎、鱼等,代表着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敬畏和崇拜。
二、商周时期的首饰工艺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期,也是中国首饰工艺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玉石成为了制作首饰的主要材料,人们开始用玉石制作各种形状的首饰,如玉佩、玉璧、玉环等。
这些首饰不仅具有美丽的外观,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例如,玉佩在古代被认为是有神力的,可以保佑人们平安健康,所以它被视为吉祥物。
三、秦汉时期的首饰工艺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中国首饰工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用金、银等贵重金属来制作首饰,这些首饰更加华丽、高贵。
秦汉时期的首饰工艺也更加精湛,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制作工艺,如镶嵌、雕刻、铸造等。
这些工艺使得首饰更加精美、细腻。
四、唐宋时期的首饰工艺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又一个高峰期,也是中国首饰工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制作首饰,如珍珠、宝石、琥珀等。
同时,人们还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制作工艺,如丝绸编织、绣花、金银丝织等。
这些工艺使得首饰更加细腻、华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五、明清时期的首饰工艺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最后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国首饰工艺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加高级的材料来制作首饰,如珍珠、象牙、玛瑙等。
中国古代首饰简史
![中国古代首饰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1f17c595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f1.png)
中国古代首饰简史中国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制作各种首饰装饰身体。
至新石器时代,首饰的品种更为增加,首饰的原始器材、纹路等也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而日益发生着变化。
直到现在,首饰依然是人们日常装扮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在绘画、古装影视剧影视作品中,各色各类的首饰琳琅满目。
了解一些中国古代首饰也许更方便我们去感受那些时代的文化气息……发饰、耳饰、颈饰、臂饰、手饰等装饰品统称首饰。
汉代曾将冠冕、镜梳、脂粉等都算作首饰,宋代又将首饰局限在“头面”的范围内;其定义或宽泛,或狭窄,均与现代习惯上所说的首饰不同。
简单的文字叙述难以详述首饰文化,我们就简单的了解一些具有鲜明时代代表性的首饰吧!商周时期笄(Jī)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的饰物,是簪、钗的鼻祖。
从周代起,女子年满十五岁便算成人,可以许嫁,谓之笄。
如果没有许嫁,到二十岁时也要举行笄礼,由一个妇人给及龄女子梳一个发髻,插上一支笄,礼后再取下。
商代各种形状的骨笄玉笄钗发钗出现晚于发笄,也是插发的饰物。
发笄用于插发的一端只有一股,发钗则分叉为两股。
骨钗梳商代的梳子外形基本上是竖直形,梳把较高而窄。
梳子的材料有骨、玉、象牙和铜。
骨梳玉梳铜梳春秋战国时期玉玦[jué]玉玦IJUÉ]是我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为环形形状,有一缺口。
在古代主要是被用作耳饰和佩饰。
据说古人饰玉有两个含义:一是表示有决断性;二是用玉玦表示断绝之意。
青铜镯手串和玉镯仍是中原及长江以南地区的主要手上饰物。
当时的玉镯仍多为扁圆环形。
而金属手镯则是少数民族戴的较多,主要以铜为主。
云南的古滇人极喜爱戴镯,云南古代盛产铜,丰富的铜矿资源使古滇国的居民有在手臂上戴筒形铜镯的习俗。
玉佩饰品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仍然崇尚玉,玉成了“天下莫不贵者”。
“佩玉将将”身上挂着佩玉,走起路来腰身婀娜而使佩玉发出有节奏的声响。
制作精美的玉佩还可以作为贵重的礼物互相交换或送给亲朋好友。
在“风”诗中,凡男女定情之后,男子也多以佩玉赠送女子。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https://img.taocdn.com/s3/m/9bc7780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3.png)
中国金银器文明进化史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原始时期】原始时期的首饰已具备巫术、模仿与图腾崇拜及审美的意识。
这一时期的首饰以红山文化为代表。
如已出土的勾云玉器、马蹄式箍形器、玉猪龙等,都显示着祭祀祖先、崇拜神灵的宗教习俗和制玉装扮的传统。
(红山文化玉龙)【商周时期】商周时期。
随着阶级的分化,首饰配饰除赋予宗教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内涵。
奴隶主阶级对首饰配饰极为重视,设立了专门的手工作坊来生产。
当时的首饰配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玉制品最为突出,品种多为装饰品,如头饰的笄、脚饰的钏、衣上的坠饰、佩戴的串珠等。
(商代玉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金属工艺加工已经掌握了焊接榫卯、刻划、镶嵌、鎏金、镂空、失蜡浇铸、金银错嵌等技术,制作各种精美的器物。
金属工艺加工技艺不仅在华夏地区发展,在北方匈奴族地区,金属工艺也很先进。
春秋战国时期的首饰继承了商周社会的传统,除形式的精美和材质的珍贵之外,也带有礼教表征德操和社会等级地位的内涵,工艺技巧则更加繁复。
(战国龙纹玉佩)【秦汉时期】秦汉时期,金银首饰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品种、数量和质量都普遍提高,工艺也趋于成熟。
秦朝的金银器制作已综合使用了铸造、焊接、掐丝、多种机械链接及胶粘等工艺技术。
汉代的金银器制造已具有相当规模,除继续使用包、镶、镀、错等方法用于装饰铜器和铁器外,还将金银支撑金箔或泥屑,用于漆器和丝织物上,以增强富丽感。
汉代金饰工艺本身逐渐发展成熟,最终脱离青铜工艺的传统技术,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
(汉代兽形金饰)【隋唐时期】隋唐妇女的发髻式样非常丰富,因此在妇髻上配有众多的首饰,常见的有梳、蓖、簪、钗、步摇、翠翘、珠翠金银宝锢、搔头等。
插载的钗梳多至十数种,除了金银廿玉的瞥钗外,名贵的象牙也被用于制翩钗之用。
当时,金粒镶嵌工艺从黑海沿岸的希腊地区传到中国:用细小的金颗粒镶嵌在光滑或浮雕金属的表面,以形成各种图案的装饰艺术,这种工艺被广泛地应用在唐代的首饰制作中。
珠宝工艺发展历程
![珠宝工艺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7ad01ef2f705cc175527090b.png)
珠宝工艺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开始,原始社会以石器制造作为最原始的的首饰设计技术,人们用石器将石头砸成石器,然后进行打磨最后穿孔。
到了夏商周时期:工艺发展到青铜工艺,主要的首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制品;其中玉制品最为突出,玉制品工艺以雕刻为主。
秦汉时期首饰设计特征:玉器装饰品大大增加除了玉和黄金材质外,木质饰品也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首饰的特征以金银器数量较多,这个时期,掐丝,焊缀金珠等工艺盛行。
唐朝金银器纹样丰盛,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工艺技术繁杂,精细;宋辽金元时期主要饰品以玉为主,此时工艺非常成熟,有头饰,耳饰,腕饰,等等;
明朝时期的首饰特征以宫廷首饰种类为主,民间首饰为辅;民间首饰设计更多的体现出健康精神的生活气息,宫廷首饰细巧严谨;清朝时期金银首饰盛行,更多的趋向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以龙凤为主,体现出富贵气息;。
秦汉首饰发展史
![秦汉首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a6f7c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9.png)
秦汉首饰发展史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在当代中国的
许多方面仍然有影响。
在艺术方面,秦汉人以制作精美的首饰而著称,这项手工艺术表达
了他们对美和奢华的追求。
秦汉时期首饰的主要原材料是金、银、铜、玉、石等,在设计上特别注重造型、纹饰
和色彩的搭配。
这样的首饰不仅体现了贵族阶层的身份象征,也是社会富裕阶层的奢侈享受。
秦汉时期的金饰品制作以镶嵌工艺为主,用金、银、铜等材料精心打造,饰有各种贵
重石材或宝珠,常常被用作贵族阶层的身份象征。
金饰品的设计受到民间艺术的影响,常
常是动植物和抽象图形的组合,这种设计带有丰富的神话和传说色彩。
银饰品在秦汉时期也非常流行,尤其是用于制造餐具以及器皿的银器更是充满了艺术
气息。
银饰品制作技术精湛,在造型和色彩上比较繁琐,也更具有实用性,尤其是那些由
贵族男女佩戴的形制精美的银戒指、项链以及耳饰等。
玉饰品是秦汉时期的一大亮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之一,也是古代中国几千年
来的传统文化信仰之一。
秦汉时期的玉饰品多由留下的文物证明,最著名的玉饰品是传世
鼎饰,以及出土哥士刻田齐玉璧等。
这些玉饰品在造型和雕刻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艺术价值,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瑰宝。
总之,秦汉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底蕴,也体
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和艺术的追求。
在秦汉时期的首饰中,人们不仅看到了手工艺术的精湛,更看到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这无疑是我们走向未来的一种宝贵财富。
简述中国首饰发展史
![简述中国首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76245cb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b3.png)
简述中国首饰发展史
中国是世界上首饰文化悠久的国家之一,其首饰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中国,首饰一直被视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因此在历史上,首饰一直是流行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的中国首饰通常用贝壳、玉石、珊瑚、牛骨、兽骨等天然材料制成,而在商周时期,首饰材料开始多样化,出现了金、银、铜等金属首饰。
随着工艺和技术的发展,金属首饰逐渐成为主流,尤其是唐宋时期,金银首饰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以金银丝织成的细致工艺和精美的图案纹饰成为了一种新的流行趋势。
到了明清时期,首饰的风格开始更加多样化,珠宝首饰、玉石首饰、银饰等各种不同的首饰类别相继兴起。
此时期的首饰注重装饰性和艺术性,同时也更加强调贵族身份和社会地位。
此外,著名的“鸦片战争”也为中国的首饰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变革,西式珠宝和饰品开始在中国普及。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中国的首饰设计风格也在不断变化,从传统的手工打造到现代化的制造方式,从以装饰为主到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从简约风格到复杂多变的时尚风格,中国首饰文化不断迎来新的变革和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的首饰文化历史悠久,多样化,不断变革,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未来,中国的首饰文化将继续创新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历史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9d5bc5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b.png)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历史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珠宝首饰设计也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自古以来,“玉为贵”一直是中国人民重视的文化传统,而珠宝首饰则是这一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设计和制作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是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社交和仪式活动中的重要装饰品。
本文将从设计历史和代表作品两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珠宝首饰的演变和发展。
一、设计历史1、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2100年)新石器时代是中国珠宝首饰设计历史上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天然石头、贝壳、骨头等材料进行雕刻、打磨和串联,制作出了各种首饰和装饰品。
这些首饰多以简单的线圈和几何形状为主,例如吊坠、耳饰、手镯等,风格简约实用,却透着原始而迷人的气息。
商周时期是中国珠宝首饰设计的一个关键时期。
人们开始大量采用玉石、铜、银、琥珀等贵重材料进行设计,并且增加了许多图案和花纹。
商周时期的珠宝首饰风格以饱满、厚重、有纹理的线条为特点,如厚重的勾线式耳环、精美的鸟纹玉器等。
秦汉时期珠宝首饰的设计和制作技艺飞速发展。
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许多代表性的首饰作品,如:“黄金蟠龙璧”、“翡翠凤鸟玉佩”等。
这些首饰大量采用黄金、银、铜和玉石等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古代金属文明的水平。
在设计上,秦汉时期的珠宝首饰通常以动植物为主题,纹饰生动、逼真,形象鲜明。
4、唐宋时期(618年-1279年)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珠宝首饰设计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经典的珠宝首饰作品,如“两个彩云金饰件”、“翡翠鸟兽玉带坠”等。
唐宋时期珠宝首饰的主要特点是精美、华丽,花纹和宝石的运用更加熟练和灵活。
例如,唐朝的珠宝首饰多采用金和珐琅为主要材料,艳丽、浓重的色彩,寓意吉祥如意。
明清时期的珠宝首饰设计与唐宋时期相比,更加注重工艺和品质的提高。
珠宝首饰的款式大多以民族文化和传统花卉为主题,如“黄金文房四宝”、“珐琅耳坠”等。
在明清时期的珠宝首饰设计中,金的使用逐渐增多,纹饰更加工整精细。
中国古代首饰的演变
![中国古代首饰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12d1a8be551810a6f4248631.png)
中国古代首饰的演变-宝鑫珠宝从发掘出土的文物小看,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已出现了陶笄、骨笄以及骨簪等束发器。
显然,新石器时期首饰的种类比旧石器时期“山顶洞人”洞穴中发掘的原始项链扩大了许多倍,也进步了很多,不仅有发饰、颈饰,还有许多装饰用的玉佩及梳头用的骨梳。
到了殷商时期,社会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首饰的种类及造型更为丰富,除了大量的木制、骨制首饰外,玉石及铜器也广泛应用在首饰制作中,首饰的造型精美,以雕刻、铸造的工艺方法制作为多。
周代的首饰在此基础广进一步发展了,由于分封制的确立,首饰的佩戴法也有了一定之规,在各种礼仪活动中人们所佩首饰都有一定的要求,在首饰的造型上,比前代更为生动细致。
多以现实生活中所见的动物及人们幻想中的动物形象结合起来”春秋战国时期战事频繁,服饰较前代有所变化。
各国已经不完全遵守周太子的制度,首饰都是以简为主,多以腰间系带佩玉,发上佩以簪钗作为装饰。
秦汉时期服饰变化发展较快,西汉除年服饰以金铁串结而成的项链,显示出汉代金属工艺。
前期的金首饰中,有金铁串成的项链数串,其中一串有小全珠193颗,小间的珠粒较大,并以小管压成15粒不等的珠联管,饰有100余颗模制的八方形珠,下垂一个花穗饰。
整串项链均以金铁串成,造型别致,技艺高超。
魏晋南北朝时期妇女的首饰以假鬓、步摇为多,俗称珠松。
这个时期的步摇、钿、钗、镊等头饰发展得更加完善。
另外,手镯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并已有许多有关手镯的记载。
手镯有条脱、跳脱、腕阑、臂钗、钏镯等多种名称,造型也很丰富。
隋唐时期,按照《车服志》中所说,后妃及命妇的服饰中必佩首饰。
如皇家服饰中有白玉双佩,十二钿、大小花十二枝等。
皇太子妃的首饰中钿钗缁衣,首饰花减为九枝九钿;按照身份的不同,花钗树钿的多少也就不同。
隋唐妇女的发髻式样非常丰富,因此在妇髻上配有众多的首饰,常见的有梳、蓖、簪、钗、步摇、翠翘、搔头等。
插载的钗梳多至十数种,除了金银骨玉的簪钗外,名贵的象牙也披用于制钿钗之用。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发展史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1a60bdc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92.png)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发展史
中国古代珠宝首饰发展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
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珠宝首饰是由石头、骨头、贝壳和动物牙齿制成的简单装饰品,主要用于表示身份和权力。
随着青铜器的出现,铜、金、银等金属材料开始被用于制作珠宝首饰。
在商周时期,中国珠宝首饰的工艺和设计开始呈现出高度的成熟和独特性。
商代玉器和铜器中的纹饰、图案和形制,为后世的珠宝首饰设计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春秋战国时期,珠宝首饰的种类和款式更加丰富多样,玉器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材料之一,象征着尊贵和美好的寓意。
随着汉朝的兴起,珠宝首饰的工艺和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
汉代珠宝首饰风格以简约、精致和对称为主,经典作品如汉代金饰中的“蝴蝶钮”、“双龙寿”等,至今仍被人们所倾慕和传颂。
唐代是中国珠宝首饰史上的一个高峰期,从贵族到平民百姓都喜欢佩戴珠宝首饰,同时还涌现出了许多珠宝首饰品牌,如永昌、永宝、永寿、永利等。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珠宝首饰的风格和特点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演变。
从明清时期的“宝石镶嵌”、到民国时期的“玉器刻制”,再到现代化的“珠宝首饰设计”,中国珠宝首饰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今天,中国珠宝首饰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代表着中国的高端制造和设计能力。
在未来,中国珠宝首饰行业将
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的珠宝首饰市场注入更多的创新和活力。
从古到今饰品的发展趋势
![从古到今饰品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257b8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9.png)
从古到今饰品的发展趋势饰品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之一,从古至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饰品的发展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趋势。
本文将从古代饰品的起源说起,重点介绍饰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
古代饰品起源于原始社会,最早的饰品是由自然界的动植物制成,比如用长毛兽牙齿、骨骸、贝壳等制作的项链、臂环、耳环等。
这些饰品不仅用于装饰,还具备一定的宗教和神秘意义,认为可以保护人们免受恶灵和邪恶力量的侵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制作饰品,如锡、铜、银、金等。
这些金属饰品在古代尤为常见,如古埃及的黄玉戒指、古希腊的金戒指和项链、古罗马的黄金饰品等。
这些金属饰品多数由贵族和富人佩戴,它不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财富的积累。
同样,金属饰品在古代也有宗教和神秘意义,人们认为佩戴金属饰品可以获得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的影响,饰品的制作和佩戴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
十字架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受欢迎的饰品之一,人们将其视为对基督教的忠诚和信仰的象征。
此外,宝石和珍贵金属也被广泛用于饰品制作,如蓝宝石、红宝石、钻石等。
这些贵重的饰品主要由皇室成员和贵族佩戴,用以展示自己的地位和财富。
进入现代社会,饰品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以个性化、多样化和时尚化为主导的阶段。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饰品的制作材料越来越多样化,如塑料、合金、陶瓷等,使得饰品的价格和种类更加丰富。
此外,现代人们对于饰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装饰功能,更多地希望饰品能够表达自己的个性和情感。
因此,个性化和定制化的饰品不断兴起,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另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独立意识的增强,饰品也成为女性展示自己魅力和个性的重要手段。
女性们越来越注重饰品的选择,追求简约、时尚、精致的设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华丽和奢华。
此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兴起,也推动了饰品行业向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不少饰品品牌开始使用可再生材料以及采用环保的生产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首饰史
![首饰史](https://img.taocdn.com/s3/m/a0e7f9a34afe04a1b071deff.png)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
1、社会背景分析:魏晋南北朝在历史上是处在分分合合,既有冲突又有融合的时期。在继 承秦汉的传统工艺文化的同时,由于少数民族以武力征服了中国北方,反之他们又被先进 的中原本土文化征服。因此这种相互征服中的相互影响同样表现在艺术的交融中。这是魏 晋南北朝的时代特色之一。其时代特色之二,是佛教在这一时期得到最广泛的传播,宗教 性质的工艺美术在这个时期得到发展。其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全面自 觉的时期。在此前,工艺美术大多反映神秘不可知的神鬼世界,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 们以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现实世界。在首饰作品中也出现了许多清新之处。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220年)
1、社会背景分析:到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玉文化也蒸蒸日上。汉代玉器 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玉礼器(所谓瑞玉)较前减少,已不再 是玉器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种作为装饰用的玉佩饰大大增加,用于丧葬的玉冥器亦 显著增加,玉用具也有较大的发展。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 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 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
2、首饰形式特点:该时期首饰佩饰除富于宗教性的内涵之外,更赋予了阶级内涵。当 时的首饰佩饰,有骨、角、玉、蚌、金、铜等各种制品,玉制品最为突出。首饰的发展 仍以玉石雕刻为主。商周时期的玉器,从材质来看有青玉,白玉,墨玉,黄玉以及绿松 石,孔雀石和玛瑙等,从品种上看主要有礼器,日用品,配饰品,兵器和工具等。
中国金银器的发展过程
![中国金银器的发展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a7a4659158fafab068dc02bc.png)
2018-0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中国金银器的发展过程张震港(震港雕刻工作室,浙江杭州310014)摘要: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需要保护发展传承下去,让中华3千年的金银技艺历史再显辉煌。
关键词:金银器;发展中图分类号:K87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5-0120-01世界上最早发现的黄金制品出现于公元前五千年的古埃及文化,最早的银器则出现在公元前四千年左右的美索不达米亚。
然后,希腊、罗马、波斯、萨珊朝等国家开始了对金银器的广泛运用。
中国的金银器文化发展历程也随着历史的发展成熟而辉煌。
根据考古学家的发现,距今大概三千余年前的商周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了金制品。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银制品才开始使用。
人类在新石器时代就在河流的水砂中发现了自然金:沙金、麸金,矿洞中取的金就叫金或瓜子金。
已经对黄金有了认识,中国在奴隶社会从早期的夏代,青铜采冶中矿洞中取的金就叫瓜子金、狗头金。
”商代中期(公元前14~13世纪)已掌握了制造金器的延伸性,锻打成金箔片,拉成金丝,大部分制作些简单的首饰和其他器物上的装饰品,例如锻打成金片金箔,然后裁剪环形、成鱼形、喇叭形等等需要的形状制作成耳环,项圈。
在金片上用翻制好的青铜模具压印花纹和简单的器型,和镶嵌在青铜器上,到了西周晚期而且也掌握了黄金的铸造工艺。
自然银大部分暴露在空气下容易氧化,发展比较慢。
春秋战国时期,因为黄金的稀有性,结构稳定、挥发性很小不容易氧化易于铸造又可以锻打有着很好的延展性,色彩的华丽美观。
贵族对金器宠爱不亚于青铜器和玉器,所以大量开采制作,数量也随着慢慢的增多,小型的金银装饰物件不胜枚举。
这些金银器物多是铸造而成。
金质装饰件更流行,车、马、兵器也用黄金制作或装饰,开始出现金银制作的钱币和容器。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金银器已由装饰性转为实用性、带钩、带扪、带怖、环件等配件,器皿餐具类也大量出现,器物种类繁多,制作技艺和造型艺术的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最新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上
![最新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上](https://img.taocdn.com/s3/m/1b7bdc3ae53a580217fcfe27.png)
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上《首饰简史》娥皇女英那么,在上古神话时期,娥皇女英,甚至精卫、嫦娥、女娲们到底戴什么首饰呢?唯有兽骨、木和碎陶片。
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同嫁舜帝为妻。
后来舜死于南巡途中,二女哭着去找,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潇湘竹、湘妃竹,也就是南方的斑竹,原来是她们二位哭出来的物种);伤心欲绝,跳了湘江,化为神,人称湘君、湘妃或湘夫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潇湘神》描述了上古第一幕伤情: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为上古传奇悲情姐妹花,老爸和老公都是最高领导人,娥皇女英的出身和归宿尊荣无比,世无其俩。
她们的衣饰,自然也代表了时代潮流。
但毕竟那是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之后,骨头用来做饰品。
一般女子披头散发,唯有殷实人家才能将头发束起来。
束发品普遍有三种:笄、巾帻和冠帽。
其中能称为首饰的,只有笄。
那时制作笄,材料主要是骨、木、石、蚌、竹、玉等,从式样来说,有棒形、柳叶形、长方形、椭圆形等,笄首装饰不同的图案、花纹,甚至兽首,但总体以简单质朴为主。
无关审美,只因工艺所限。
笄后来演变为簪和钗,进而发展出步摇与华胜。
及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出嫁了。
随着时代发展,头饰渐渐弱化,即便结婚这等隆重之事,也几乎只盘发、绾髻,不再花钿满头了,这多少令人惋惜。
但也不意味着发簪在今天就一定会消亡,如下图这支,古朴而又时尚,难保不会开启新的潮流。
西施身姿绰约、容貌姣好、素手纤纤......多美好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这样一个如水的女子,她的美,或许只有她的名字可以概括——西施。
是的,图中这个溪边浣纱的女子就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那时她还只是一名乡村浣纱女,唯一特别处就是有沉鱼之貌。
这样一个纤细柔弱的女子,你能想像得出她日后为越国复国立下了旷世之功吗?吴、越江山已成旧事,而西施的容颜却一直美在世人心底。
真正的美能超脱时空岁月,恰如女人的首饰。
且看西施头上的梳篦,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精巧、美观。
中国古代饰品的种类及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饰品的种类及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acaf5c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8.png)
中国古代饰品的种类及发展历程人类最原始的首饰,大概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
从收集世界各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的资料和现代原始部落的资料中,人们可以发现,早期原始体饰形式主要为:项饰、腰饰、臂饰、腕饰、头饰等几种,而这些形式中尤以项饰和腰饰为主。
它们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人体生殖区而装饰的,究其原因,除了这些部位有支持佩戴物的能力之外,大量研究表明这种选择还另有目的。
动物身上的色彩和图案也是一种体饰,自然体饰,雄鸟的头饰、项饰、胸饰、尾饰等等往往在繁育季节呈规律性的变化和显示,而且这些装饰对吸引异性颇有功效。
大量生物学材料证实动物的漂亮装饰在性选择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人体纹身是一种类似的体饰形式,人体装饰则正是动物自然装饰的延伸的质变。
世界各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最早的人体饰物无论是动物牙齿、羽毛、还是石珠等它们均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光滑、规则、小巧、美观。
而这一特点进一步说明了体饰产生的妆点妆扮、自我炫示、吸引异性的重要心理动因。
因此将体饰起源心理源于生理本能的美感是十分科学的。
而由这种起源动因衍变而来的“人体美化”功能是首饰最原始最根本的功能。
古代饰品分类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
簪:由笄开发而来,是古人用来挽定发簪或冠的长针,可用金属、骨头、玉石等制成。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挽住头发,也可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
华胜:即花胜。
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鬓上或缀于额前。
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
钿花:用金、银、玉、贝等做成的花朵状装饰品。
扁方: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特殊大簪,形制与作用与汉人妇女髻上的扁簪类似。
凤冠:是最为华贵精美的古代女子头饰,以龙凤为主。
原始社会,人们也开始懂得美,知道要装饰自己,用贝壳,花朵,鸟骨等,商周时期,以鸟头,兽头图案为主的骨笄,玉笄,铜笄!汉代时期,出现的大量的金银,玉石,珍珠,人们的饰品更在丰富!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发出现。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f829ee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7d.png)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中国的珠宝首饰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
从最早的玉器、金器,到后来的珍珠、宝石等,中国的珠宝首饰发展经历了独特的演变过程。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中国珠宝首饰的发展史吧。
古代中国的珠宝首饰主要以玉器为主。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有了使用玉石制作的装饰品。
这些玉器多以玉龙、玉玦等为主题,寓意着祈求祥瑞和长寿。
而到了商代,玉器逐渐成为统治阶级权力象征的重要标志,如商纣王的「玉帝杖」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随着历史的进程,金器也逐渐成为珠宝首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周时期,金器制作达到了巅峰,晋文王墓的金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些金器多以动物和鸟兽纹饰为主题,形态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珠宝首饰开始多样化发展。
在东周时期,玛瑙、玉石、珍珠等也开始在珠宝首饰中大量使用。
并且,在这个时期,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玻璃器皿也开始被加工成珠宝饰品。
随着秦汉时期的统一,中国珠宝首饰进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汉代的珠宝首饰的造型独特,技术精湛。
国内出土的大量汉墓里,都能够发现各种形状独特而华丽的珠宝首饰,如玺玉、金佩等。
这些珠宝首饰不仅代表着贵族的地位,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工艺水平的高度发展。
到了唐宋时期,中国珠宝首饰的造型开始趋向于简约大方。
玉石的使用更加普遍化,一些以琢玉为主题的笔墨用具也成为独特的珠宝饰品。
这些珠宝首饰在形式上更加注重简洁,但在工艺上依然精湛。
元明清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珠宝首饰开始融合了西方的元素,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风格。
元代的珠宝首饰造型多样,金器、玉器之外,还出现了大量以珍珠、宝石为主的装饰品。
明代将珠宝首饰制作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峰,清代则继承了明代的传统,并将其发扬光大。
近代以来,中国珠宝首饰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不仅继续保留传统工艺,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设计理念,并加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
现代的中国珠宝首饰在造型上更加多样化,材质上也更加丰富多样。
珠宝首饰不再仅仅是贵族的专属,而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缀与搭配。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c3651385c1c708a1284a4450.png)
中国珠宝首饰发展史中国金银器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
每一时期的金银器都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内涵。
让我们追溯那古老的岁月,去大致了解一下它的发展轨迹吧。
商周金银器:小巧简约中国迄今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的黄金制品是商代的,距今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
商代金器的分布范围主要是以商文化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以及商王朝北部、西北部和偏西南的少数民族地区。
在今天的河南、河北、山东、内蒙古、甘肃、青海及四川等地,都曾发现过这一时期的金器。
一般地讲,这个时期的金器,形制工艺比较简单,器形小巧,纹饰少见,大多为装饰品。
如果将商王朝统治区与周边地区出土的金器进行对照,就会发现,它们似乎是分别在几条互不干扰的并行线上发展起来的。
在形制和偶有发现的纹饰上,地区文化的特点十分鲜明。
商王朝统治区的黄金制品,大多为金箔、金叶和金片,主要用于器物装饰。
在商王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金饰品,主要是人身佩戴的黄金首饰。
这个时期所发现的金器中,最令人瞩目的是四川广汉三星堆早期蜀文化遗址出土的一批金器。
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制别具一格。
其中颇为独特的金面罩、金杖和各种金饰件,也都是商文化及其它地区文化所未见的。
金银器早期的发展情况,也反映出中国早期文明发展的多元性和不平衡性。
这是由于中国幅员广大和自然条件复杂所决定的。
商周时期青铜工艺的繁荣和发展,为金银器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青铜、玉雕、漆器等工艺的发展,也促进了金银工艺的发展;并使金银器得以在更广阔的领域中,以更多样的形式发挥其审美功能。
早期的金银制品大多为装饰品,而最常见的金箔,多是用于其它器物上的饰件,或者说,是以和其它器物相结合的形式来增强器物的美感。
最迟在西周时期,金银平脱工艺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金银器:清新活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带来了生产、生活领域中的重大变化。
大量错金银器的出现,几乎成为这个时期工艺水平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从出土地点看,这一时期的金银器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在南、北方都有发现。
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上
![中国首饰发展简史上](https://img.taocdn.com/s3/m/8aed12b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d.png)
《首饰简史》娥皇女英那么,在上古神话时期,娥皇女英,甚至精卫、嫦娥、女娲们到底戴什么首饰呢?唯有兽骨、木和碎陶片。
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同嫁舜帝为妻。
后来舜死于南巡途中,二女哭着去找,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潇湘竹、湘妃竹,也就是南方的斑竹,原来是她们二位哭出来的物种);伤心欲绝,跳了湘江,化为神,人称湘君、湘妃或湘夫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潇湘神》描述了上古第一幕伤情: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为上古传奇悲情姐妹花,老爸和老公都是最高领导人,娥皇女英的出身和归宿尊荣无比,世无其俩。
她们的衣饰,自然也代表了时代潮流。
但毕竟那是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之后,骨头用来做饰品。
一般女子披头散发,唯有殷实人家才能将头发束起来。
束发品普遍有三种:笄、巾帻和冠帽。
其中能称为首饰的,只有笄。
那时制作笄,材料主要是骨、木、石、蚌、竹、玉等,从式样来说,有棒形、柳叶形、长方形、椭圆形等,笄首装饰不同的图案、花纹,甚至兽首,但总体以简单质朴为主。
无关审美,只因工艺所限。
笄后来演变为簪和钗,进而发展出步摇与华胜。
及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出嫁了。
随着时代发展,头饰渐渐弱化,即便结婚这等隆重之事,也几乎只盘发、绾髻,不再花钿满头了,这多少令人惋惜。
但也不意味着发簪在今天就一定会消亡,如下图这支,古朴而又时尚,难保不会开启新的潮流。
西施身姿绰约、容貌姣好、素手纤纤 ...... 多美好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这样一 个如水的女子,她的美,或许只有她的名字可以概括一一西施。
是的,图 中这个溪边浣纱的女子就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那时她还只是一名乡村浣 纱a N 古 爰1-靛施的伟引词话势即声词之藤1£假检,岗蛾人集/ 世戚悔娃W 者同步曝女,唯一特别处就是有沉鱼之貌。
这样一个纤细柔弱的女子,你能想象得出她日后为越国复国立下了旷世之功吗?吴、越江山已成旧事,而西施的容颜却一直美在世人心底。
东方首饰设计发展史1
![东方首饰设计发展史1](https://img.taocdn.com/s3/m/96b88e787375a417866f8fe6.png)
唐朝时期的首饰特征:唐代金银器纹样丰富多彩。
包括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
植物纹饰是唐代金银器中表现得
最多的题材,有写实性的,有图案化的,品种繁多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技术也极其复杂、精细
六.宋辽金元时期
宋代首饰主要有头饰、耳饰、颈饰、腕饰、腰饰、带饰等。
可见,宋人有佩戴坠饰的风气,且作品多以玉为主。
辽、金、元时期,存在着相当成熟的制玉业,存在着崇拜及使用玉器的时俗,制玉工艺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辽、金、西夏、元时期多有鎏金银冠和金步摇钗头饰、耳饰、银项圈、项饰、臂饰、革带、佩饰等
七.明朝时期
明朝时期的的首饰特征:首饰上不仅继承和发展宫廷首饰的种类和造型特点,与世俗民众生活紧密相连的民间首饰也大大发展。
区别于宫廷工艺的细巧严谨,民间首饰表现出自由健康的精神面貌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追求求善,求真,求美和迎祥祈福的心理
八.清朝时期
清朝时期的的首饰特征:金银首饰一改唐宋以来或丰满富丽、生机勃勃,或清秀典雅、一曲恬淡的风格,而越来越多地趋于华丽、浓艳,宫廷气息也越来越浓厚。
那造型的雍容华贵,宝石镶嵌的色彩斑斓,特别是那满眼皆是的龙凤图案,象征着不可企及的皇权。
这一切都和明清两代整个宫廷装饰艺术的总体风格和谐一致,但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饰简史》娥皇女英那么,在上古神话时期,娥皇女英,甚至精卫、嫦娥、女娲们到底戴什么首饰呢?唯有兽骨、木和碎陶片。
尧帝的两个女儿,一个叫娥皇,一个叫女英,同嫁舜帝为妻。
后来舜死于南巡途中,二女哭着去找,泪染青竹,竹上生斑(潇湘竹、湘妃竹,也就是南方的斑竹,原来是她们二位哭出来的物种);伤心欲绝,跳了湘江,化为神,人称湘君、湘妃或湘夫人。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潇湘神》描述了上古第一幕伤情: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作为上古传奇悲情姐妹花,老爸和老公都是最高领导人,娥皇女英的出身和归宿尊荣无比,世无其俩。
她们的衣饰,自然也代表了时代潮流。
但毕竟那是原始社会,茹毛饮血之后,骨头用来做饰品。
一般女子披头散发,唯有殷实人家才能将头发束起来。
束发品普遍有三种:笄、巾帻和冠帽。
其中能称为首饰的,只有笄。
那时制作笄,材料主要是骨、木、石、蚌、竹、玉等,从式样来说,有棒形、柳叶形、长方形、椭圆形等,笄首装饰不同的图案、花纹,甚至兽首,但总体以简单质朴为主。
无关审美,只因工艺所限。
笄后来演变为簪和钗,进而发展出步摇与华胜。
及笄表示女子成年,可以出嫁了。
随着时代发展,头饰渐渐弱化,即便结婚这等隆重之事,也几乎只盘发、绾髻,不再花钿满头了,这多少令人惋惜。
但也不意味着发簪在今天就一定会消亡,如下图这支,古朴而又时尚,难保不会开启新的潮流。
西施身姿绰约、容貌姣好、素手纤纤......多美好的词语都不足以形容这样一个如水的女子,她的美,或许只有她的名字可以概括——西施。
是的,图中这个溪边浣纱的女子就是四大美女之首西施,那时她还只是一名乡村浣纱女,唯一特别处就是有沉鱼之貌。
这样一个纤细柔弱的女子,你能想像得出她日后为越国复国立下了旷世之功吗?吴、越江山已成旧事,而西施的容颜却一直美在世人心底。
真正的美能超脱时空岁月,恰如女人的首饰。
且看西施头上的梳篦,在今天看来也是那么精巧、美观。
梳篦是梳理头发的用具,也可插在头发上作装饰。
春秋战国时期,梳篦以竖长方形造型为主,但梳背雕镂日趋精美,梳齿也日益细密。
这只造型别致的骨质梳篦,由梳背与梳齿两部分组成,梳背雕刻头相背、身相连的动物形象,梳背下端与梳齿上端均有钻孔,可能由榫卯方式连接,梳齿雕刻细密,工艺精湛。
动物形象历来是中国首饰设计常用的元素,但植物形象就更加普遍,如下图中的这把用作头饰的梳子,背上可不分明是一朵“花”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究竟是何等人间尤物,能让西楚霸王项羽唱出如此一曲《垓下歌》。
虞姬,一个愿意在动荡乱世随军出征的姬妾,一个可以为爱情自刎的忠烈女子,一个美到倾国倾城至今却只知其姓不知其名的红尘佳人。
虞姬作为项羽最宠爱的姬妾,金银珠宝、异珍奇玩自然不计其数。
而当时最时髦的东西莫过于琉璃了,这种刚刚被汉民族的顶级能工巧匠掌握的新材料,一定会被拿来佩戴在虞姬的身上。
这种色彩无比鲜艳的时髦玩意儿,好像划过上古美学天空的一道闪电,激发出秦汉那种细腻、含蓄中蕴藏的热烈、奔放情感。
琉璃,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
比较稀有的属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
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作为一种中国古法材料,它的使用已有2467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一直是皇室专用,对使用者有及其严格的等级要求,所以民间很少见。
古法琉璃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世上没有两款一模一样的古法琉璃。
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看得比玉器还要珍贵。
与琉璃并称为“佛教七宝”,具有辟邪,消除压力、疲劳、浊气等负性能量的还有玛瑙。
好的玛瑙功能甚多,如此图中,做成玲珑的首饰挂件,不失一番风味。
卓文君纵观历史,美女很多,才女不少,然而敢爱敢恨的或许就说不上几个了吧?这里,有一个奇女子,美丽聪慧,精诗文,善弹琴,家中富贵,只可叹年纪轻轻,便守寡娘家。
某日席间,一穷书生在其家饮酒奏一曲《凤求凰》,琴声中透出书生横溢的才华,曲中暗含热情而大胆的表白,终于打动该富家女的芳心,使其不顾礼教束缚与现实利害,与穷书生连夜隐遁。
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浪漫爱情故事——文君夜奔相如。
两情相悦之后,卓文君与司马相如开了间小酒家,放下富家小姐身段,与穷书生开始了艰难而快乐的新生活,上图为证。
后相如终于成名于天下,入朝为官,这是后话。
这里我要说的是,卓文君作为封建时代的富家女,敢于将终身托付穷书生实在难能可贵。
且看图中淡妆素抹,荆钗布裙,当垆沽酒的文君怎能不让人心生佩服?要不是耳上还戴着从娘家带出的明月珰,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个勤劳贤惠的女子会是一个富家千金。
要知道,在西汉初年,能“耳著明月珰”的可绝对是个有钱人家的夫人或小姐。
明月珰即琉璃耳珰,色深蓝,做工精致,大约有两厘米长,两头为圆形,中部很细,犹如缩小的腰鼓。
两头有小孔,丝线从中穿过,就能挂在耳垂上。
汉代的琉璃类似于现代的玻璃制品,但不够透明,看起来有些像有机玻璃,并且特别轻。
这种材质的耳珰素雅、有品味,很适合卓文君这样的美女兼才女佩戴。
在现代首饰中,或许很少琉璃制品,多的是玛瑙宝石,个人觉得那都过于华贵,所幸,首饰的材质总是多元的,诸位看看这个小瓷锁骨项链中运用的青花瓷是不是也很素雅、有品味,有汉代琉璃耳珰的风格吧?现代首饰中对青花瓷片的结合运用,赋予了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素雅品味表露无遗。
昭君出塞,上图正是此情此境。
一身裘袍,手抱胡琴,神情哀婉,长城就在其身后。
下马,停驻,或许想多留一会,却又不忍回首,瑟瑟秋风中,马嘶雁鸣,撕裂心肠。
告别故土,登程北去,离愁别绪在心头、在眉梢,甚至在那紫金钗头。
什么家国,什么和平,或许都太沉重,抛开这一切,她只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女子,就算郁郁愁容,反倒更惹人生怜。
你看她那金钗横斜,摇摇欲坠、温婉可怜,实在是柔媚万千。
钗,在她那高髻头上熠熠生辉。
大家或许有所不知,钗在这里极合时宜,钗既是一种饰物,也是一种寄情的表物。
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日后重逢再合一起,这有点像耳环,一对同用,只不过耳环没有分别寄情的用途。
只是,昭君的另一半钗在谁的手里?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们是否能够理解那种痛切的别离?今人不大使用钗与簪,但这种略为落寞的处境反倒让钗、簪显出一种低调的优雅与奢华,如下图(是不是有一种钗、簪合体的感觉?)谢道韫谢道韫,东晋著名才女,王羲之的二儿媳。
她不但满腹文采,书法也了得,但却很少有人知晓这个人,可见“王谢堂前燕”,不一定会“飞入寻常百姓家”。
叔父谢安曾问谢道韫:“《毛诗》何句最佳?”道韫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
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大雪骤下,谢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大悦。
因为这两个典故,时人、后人评谢道韫,都说她“雅人深致”、有“咏絮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据说就是以谢道韫为原型的。
最近在鄂州考古中发现东晋时期的墓穴,从规模上来看应该是名门望族,这让人不禁想起了王家与谢家,而其中栩栩如生的金质武昌鱼饰品引起了专家的注意,这会不会是这位东晋才女遗落的饰品呢?两晋“道法自然”,以动物形制入饰,可谓深得晋人精髓。
现代人更是把这种动物情态做得惟妙惟肖,下图便是以鹤为主题的戒指。
值得一提的是,鹤也是两晋时期非常受文人雅士欢迎的动物,因其灵致,与道家法统颇有渊源,难保不是谢道韫的修行良伴呢。
苏若兰,名苏蕙,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的集大成者。
苏若兰的丈夫名叫窦滔,是魏晋时期前秦君主符坚手下大将,因得罪权臣被判流放新疆,离别前苏若兰一再表白对丈夫的忠贞之情,期待团圆。
但窦滔到新疆后另觅新欢,苏若兰得知消息后,强忍悲愤写了841字的回文诗,并一针一针绣在织锦上,史称《璇玑图》,寄给负心郎。
窦滔收悉,顿感惭愧,从此夫妻情好如初。
宋代黄庭坚有诗云:千诗织就回文锦,如此阳台暮雨何?只有英灵苏蕙子,更无悔过窦连波。
这首841字的璇玑图,纵横回璇反复逆顺读皆成章句,可组成三、四、五、六、七言诗,共得7958首。
每首诗语句节奏明快,对仗工整,韵律和谐,如诉如怨,情真意切。
读之,伤感处催人泪下,愉快处使人破涕而笑,真可谓妙手天成。
这幅璇玑图,曾从苏若兰生活的陕西步步流落江南,南宋才女朱淑真曾得观真迹,大为赞叹。
像苏若兰这种天纵才女,该佩戴什么样的首饰呢?对,戒指。
她用情如此之深,不佩戴戒指怎么行!戒指,又名指环、约指、手记。
新时期时代用以装饰,汉魏以后,成为寄情定信的物件,用以表达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魏晋时期,据已出土戒指形制,江南多为金玉打底,托嵌宝石,西北多为金银打底,托嵌兽首。
而金刚指环,则多为天竺贡品。
如今,戒指已成为婚恋所必须物件,寄情定信功能犹在,只是不知可有古人那般浓烈。
而下图戒指中的刺绣工艺,是否会令你想起苏若兰的织锦?苏小小苏小小,生活于金粉六朝的南齐,因身形娇小,父母便取名小小。
本姑苏人,后流落西湖湖畔。
父母早亡,与乳母靠家中积蓄过活。
苏小小是难得的自由主义者,她宁愿在青楼为妓,也不愿委身豪门:“人之相知,贵乎知心,岂在财貌!更何况我爱的是西湖山水,假如身入金屋,岂不从此坐井观天;宁以歌妓谋生,身自由,心干净,也不愿闷死在侯门内。
”千年之前,有此识见,可谓女中豪杰。
此种不愿受拘束的女子,当以耳环为饰。
发饰在古代可谓花样百出,因为发式本身花样百出;现代不再追求那种舞凤飞鸟般的高髻造型,发饰也相应零落了。
但耳饰,则越来越花样繁多。
耳饰的流行开端,也在新石器时代,因为大地湾出土的人头形器口陶瓶,两耳都有穿挂耳饰的穿孔。
因儒家主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对耳垂钻孔一事相当反对,因此耳饰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
新石器时代耳饰主要是玦,商周时期则丰富为玦(有缺口)、瑱(玉耳塞,类似无线耳机)、珰(有响儿,类似铃铛)、环(类似今天的耳环)及坠饰(耳坠)等。
六朝时期的耳环、耳坠,大致沿袭两汉形制,古朴中酝酿着一丝繁复。
今天的耳饰,早已是头饰的重心,形制百出,广纳材质,如下面这款。
其神韵可似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