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点巩固填空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不同地区所学的课本版本不一样。

那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都有哪些?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人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进展, 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

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

★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等国。

(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 便于机械化生产)。

(3)形成条件:★自然条件:地势平坦, 耕地广阔, 地广人稀。

★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发达, 技术水平高★技术条件:机械化程度高。

(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分布: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典型地域:亚洲区位条件气候: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适合水稻生长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 地势平坦, 土层深厚, 利于耕作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 劳动力丰富, 利于精耕细作历史:种植历史悠久, 传统阅历丰富形成原因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 人均耕地少单产高, 商品率低精耕细作, 但农村人多, 自给为主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 体力劳动为主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科技水平低历史悠久, 传统阅历丰富3、混合农业(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

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

(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等。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总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导语:期中考试将至,给大家汇总了必修二的知识点,请大家抽空读读背背,再配合作业本上的两套综合练习做做!1.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增长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人口增长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原始社会时期,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的极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数国家属此类型〕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这种模式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低”的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属此类型。

补充: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发达国家处在“低-低-低”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区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区;中国人口增长状况:由于计划生育的实施,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有大幅下降,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1.2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提纲(填空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提纲(填空版)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复习提纲(填空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复习提纲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人口自然增长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决定。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为一条“_________”形曲线(2)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分别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欧洲北美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属于________,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属于______,世界人口属于 ________,但我国、印度、古巴等属于________。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_________的下降开始的。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大洲是_________,人口增长过快带来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问题。

解决人口过快增长的措施有_________ _________等。

目前世界上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有意大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这些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有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解决措施_________,_________。

2(1)人口变动的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二是_________,即迁入人口的增加值。

人口迁移按照其迁移范围可分为_________,3环境人口容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_________,它们跟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人口容量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生产力水平低,死亡率高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增多,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条件改善,寿命提高工业革命开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兴旺国家和开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拟:〔理解记忆〕自然增长率水平人口增长特点原因分析今后变化趋势典型国家举例兴旺国家保持较低水平增长缓慢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生育观念的转变等比拟稳定,一些国家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渐减少俄罗斯、德国、日本开展中国家水平较高人口增长很快,世界新增人口中,开展中国家占到80%以上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开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很多国家实施人口控制措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措施:兴旺国家鼓励生育,引进外来移民开展中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人口增长模式“高上下〞模式过渡模式“三低〞模式特点出生率高高高低死亡率高高低低自然增长率极低较低高低人口增长极为缓慢快速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生产力水平−−−→−不断增长分布热带原始森林等地区的落后民族较落后的开展中国家或地区亚、非、拉等洲的开展中国家或地区主要分布在兴旺国家〔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和局部开展中国家〔如国、新加坡等〕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湘教版 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战争,政治中心变更,社会:教育、家庭婚姻、宗教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三低(发达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

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形平原,高原,山谷气候:中低纬(温度)。

沿海(降水)河流,供水,运输,军事人文:矿产。

交通。

旅游。

政治。

宗教。

科技。

迁移原因特点迁移方向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1.计划经济体制2.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1.国家从东部城市抽调各种人员支援西部、内地和边疆地区的建设2.大量农村人口从东部人口稠密区迁往西北和东北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改革开放政策自发迁移1.内地到沿海2.山区到平原3.贫困地区到发达地区、“民工潮”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城市等级越大,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巩固填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巩固填空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人口与环境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呈型曲线(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与相减的得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

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基本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因分析以采集狩猎为主,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形成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和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知识的进步,生活文化水平提升,生育观和行为变化主要分布地区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二.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和的大小。

2.人口容量在一定的和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①临界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和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②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在,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③警戒性: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

人口容量大小与、、、受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呈正相关,与呈负相关3.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三.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2.分类:国际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等;国内迁移:的人口迁移是主要类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城市一.城市空间结构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①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和;山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或开阔地带;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②气候:中低纬的地区城市密集:降水适中,气温适宜;、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稀疏。

③河流:,如宜宾、重庆、武汉;,如赣州;,如纽约、上海、广州;,如兰州、伦敦。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综合复习+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综合复习+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人口与城市问题的解决策略
总结词
掌握人口与城市问题的基本理论,了解解决人口与城市问题 的策略。
详细描述
针对人口增长过快、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等问题,应采取控制 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优化城市规划等措施。同时,应 关注人口老龄化、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 解决。
产业区位选择与优化方案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应综合考虑经济 、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采用定性和 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同时, 应关注区域发展的公平性和持续性,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04
综合练习与模拟试题
综合练习题
巩固所学 •·
针对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设计涵盖各个章节的 练习题,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通过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 深对地理必修二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题目应涉及 各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难度适中,适合学生自 我检测和复习。
03
知识运用与解题技巧
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应用
总结词
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与差异性的概念,掌握 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地理环境整体性强调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 系和制约,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综合考虑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差异性则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地 理特征差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充分考 虑不同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 宜地制定方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 综合复习 地 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汇报人:
202X-01-07
• 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回顾 • 重点难点解析 • 知识运用与解题技巧 • 综合练习与模拟试题 • 复习建议与展望
01
地理必修二基础知识回顾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 (1)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10)第三节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15)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一、城乡土地利用1.城镇和乡村(1)城镇土地利用①含义: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②作用: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2)乡村土地利用①作用: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②特点: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二、城乡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区(1)形成: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

(2)类型: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

(3)主要类型及作用——城市核心区域特征⎩⎪⎨⎪⎧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商贸服务业发达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人流汇集,交通繁忙2.城市空间结构(1)形成:不同性质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

(2)表现⎩⎪⎨⎪⎧较小城市:同心圆状、扇状和条带状较大城市:多核心状、棋盘格状等(3)影响因素⎩⎪⎨⎪⎧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政策3.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类型⎩⎪⎨⎪⎧密集型:街道式、团块式和棋盘格式等分散型半聚集型4.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1)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2)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3)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三、城乡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指某一事物的地理位置,又指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2.城镇(1)特点: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高度集聚的聚落。

(2)地位: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中心。

(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①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汇编

高中地理湘教版(新教材)必修二知识点汇编

必修二自然地理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七讲人口与地理环境课标要求节次考点考试内容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2.1.1人口分布考点43.世界人口分布①人口分布的概念;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考点4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①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因素;2.1.2人口迁移考点45.人口迁移的概念及类型①人口迁移的类型;考点4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考点47.国际人口迁移①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考点48.我国人口迁移①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2.1.3人口容量考点49.人口增长①人口增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考点50.资源环境的限制性①资源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考点51.人口合理容量①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②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的含义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人口分布的特点总特点:分布极不平衡(1)从全球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者世界90%的人口。

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西欧、北美五大湖及大西洋沿岸等人口稀少区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湿热的热带雨林等(2)从大洲看:亚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60%左右,南极洲目前尚无定居居民。

(3)从国家看: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东亚中国、日本人口总数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2.47%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欧洲俄罗斯北美美国、墨西哥南美巴西非洲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4)从城乡分布看: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拓展提升:我国的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很不平衡(2)分布规律: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胡焕庸人口分布线”,以东以南人口稠密,以西以北人口稀疏。

②沿海、沿江和沿湖平原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山和高原地区人口少。

知识点汇总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一地理(2019)必修二

知识点汇总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一地理(2019)必修二

高一必修二知识点清单(湘教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一、世界人口分布1.分布特征:极不平衡表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集中于在沿海、沿河分布集中分布于海拔较低的平原地区2.世界人口稠密区:东亚、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古老的文化中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经济发达)、欧洲西部(资本主义发展早,工商业贸易繁荣)、北美东部(工业、金融业繁荣,经济发达)稀疏区:高纬度、高山寒冷区、干旱沙漠、戈壁地区、雨林(自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多西少4.人口分布答题技巧:(重点)(1)分布是否均匀(2)分布趋势(例:**多,**少;从**向**递减/增)(3)集中分布区(例:集中分布于**)(4)分布规律(与其他地理事物的关联)(例:沿**分布;分布于**)补充:人口分界线——胡焕庸线(黑河--腾冲线)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重点)自然因素:地形:首选平原;热带选高原、山地;高原、高山(高寒地区)选河谷(谷地)气候:气温适中、降水适宜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优质充足河流:供水、航运、水力、渔业;军事防卫、旅游;带来深厚肥沃土壤(冲积土)矿产:多样丰富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历史、交通、文化、科技、政治、政策、军事、宗教做题例如:影响爪哇岛人口分布因素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优越:纬度低,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岛上火山活动多,广泛分布着肥沃的火山灰;岛上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

从人文因素看,该岛位于印尼的主要岛屿之间,位置优越,港口多,交通便利;岛上城市众多,经济发达,产业活动活跃。

所以该岛人口密度特别大。

三、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概念: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判断标准:改变居住地;跨越行政界线;达一年以上2.人口流动:人口短期离开原定居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3.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永久性移民、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复习资料

新课标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记忆]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特点.从旧大陆到新大.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5、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23456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3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5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9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集聚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空间集聚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第二阶段:辐射功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1)联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必背知识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必背知识点1.1 人口增加模式1、人口自然增加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加率的要素:生物学规律、社会要素(经济发达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奉、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然灾祸等。

但人口增加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人口增加模式:①“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为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加模式,奴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人口增加模式。

它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加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加率,它与原始社会期间,以收集、打猎经济为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2)传统人口增加模式:基本特色是高出生率、的自然增加率,它与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适应。

(非洲少量国②“高低高”模式(过渡型):表现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加率。

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属于此种人口增加模式。

从20世纪遍存在于大部发散展中国家,以致大部发散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③“低低低”模式(现代型):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加率“人口增加模式。

发达国家和少量发展中国家属此种类。

4、世界和我国人口增加状况及图示:世界人口增加状况:大部发散展中国家处在“高低高”的过渡模式,的现代模式;人口自然增加率较高的地域是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会合分布区;中国人口增加状况:因为计划生育的实行,20世纪70年月以来人口出有大幅降落,人口增加模式正逐渐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2.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指数增加的含义:人口指数增加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加,这类人口增加现象被称为是这类增加在开始时数目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行能长期间连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耗费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加对资源的需求日异月新地、矿产、水、丛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拥有限制作用。

3、环境承载力:一准期间内,在保持相对稳固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编(全一册)

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编(全一册)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编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人口分布: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

2.特点:分布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2)世界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1.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一般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

(4)土壤:土壤的自然肥力、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也不同,影响人口分布。

(5)矿产: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1)经济: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①人口分布与经济活动密不可分。

②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

(2)社会、历史:①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②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3)科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

突飞猛进的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

第二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

②空间属性: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

(3)分类二、国际人口迁移1.意义:反映出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2.特点(1)20世纪以前:目的地主要是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全册各章节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认识区域.................................................................................................................... - 1 - 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 - 1 - 第二节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 - 5 - 第三节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8 - 第二章区域发展.................................................................................................................. - 11 -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14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16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20 - 第三章区域合作.................................................................................................................. - 24 -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4 - 第二节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28 - 第三节长江流域协作开发与环境保护.................................................................... - 34 - 第四节“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 ........................................................................ - 40 -第一章认识区域第一节区域及其类型一、区域的特征1.含义:是地球表面一定的空间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模式
1.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呈型曲线
(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与相减的得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取决于。

增长模式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
原始型传统型过渡型现代型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极低的自然增长
率高出生率
高死亡率
较低的自然增长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
低死亡率
低自然增长率
成因分析以采集狩猎为
主,生产力水平
极为低下形成以手工劳动
为基础的自然经
济和
现代科学知识的
普及,医疗卫生
知识的进步,生
活文化水平提
升,生育观和行
为变化
主要分布地区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

二.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和的大小。

2.人口容量
在一定的和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

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①临界性:如果某地的人口数量和相当,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②相对性:相同面积的土地在、和科学技术水平下,人口容量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在,其人口容量也是不同的;③警戒性: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低于。

人口容量大小
与、、、受教育水平、科技水平呈正相关,与呈负相关
3.人口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的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三.人口迁移
1.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流动的一种形式,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

2.分类:国际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等;国内迁移:
的人口迁移是主要类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城市
一.城市空间结构
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关系。

①地形: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和;山区城市主要分布在
或开阔地带;热带地区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高,气候凉爽,适合人类居住。

②气候:中低纬的地区城市密集:降水适中,气温适宜;、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地区城市稀疏。

③河流:,如宜宾、重庆、武汉;,如赣州;,如纽约、上海、广州;,如兰州、伦敦。

④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生新兴城市,如大庆、东营:;大同、焦作:煤炭;
鞍山、攀枝花: 。

⑤交通:沿海、沿江、沿铁路线、高速公路往往容易形成大城市。

如邯郸、石家庄、郑州由于 兴起,扬州、济宁因 兴起。

⑥社会因素:政治,新建城市首都,如华盛顿,巴西利亚。

宗教促使城市兴起,如麦加、麦地那和 。

3.城市土地利用
①我国土地利用分类中耕地可分为 、水浇地和 。

②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 、居住区、市政和公共服务区、工业区、 、风景旅游区与城市绿地等。

类型 商业区 工业区 住宅区
形态 占地面积 呈 状或条状
集聚呈 状
占地面积 ,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出现分化现象
特征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达密集,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中心商务区简称为 不断向城市 移动,并趋向沿 分布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

位置上高级与低级背向发展 位置
、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高级 低级 城市 ,与高坡、文化区相联系
内城、 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③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
影响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 、 、 等。

是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其中 在经济中占主导作用,而其主要受到 和交通通达度两方面影响。

特征:离市中心越远,地租 ;付租能力由高到低分别为商业区、 、 。

OA 为 AB 为 BC 为 ④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是向周围提供 和 的地方;服务范围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须的 和 。

城市等级越高,城市的职能越 ,服务范围越 ,城市数目越 ,彼此间的距离越 。

位置 对地价的影响
市中心
通达度高,地价最 市中心至郊外干道与环行道路交汇处 土地价格高于周围地区 远离道路与城市边缘
土地价格较低
二.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
1.概念:指在空间上集聚、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标志: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转移;城市不断扩大。

3.意义:;;;
;;
4.城市化的动力:。

一般而言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越。

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等。

产生原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长期的高强度工业生产,不合理的,城市管理落后。

解决措施:;;
;;
4.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逐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强调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加速发展,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有更多的农业人口进入城市或当地小城镇;运用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控制和,治理各种城市病。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区域产业活动
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1.产业活动
二.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1.农业区位因素
①按产品用途:和商品化农业;②按投入状况:和集约型农业
③按生产对象:和畜牧业、混合型农业
3.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
三.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1.三大工业区位因素
①经济效益: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
②社会效益
a.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
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

b.国防的需要: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
和军事工业。

c.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

d.【工业惯性】的影响:可能由于工厂搬迁的费用太高,政府的影响,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
虑等,常常可以看到,某个工厂的区位不合理,但仍然留在那里,这称为
工业惯性。

③环境效益: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单位产量污染控制费用与废弃物的排放量呈相关关系。

环境质量是投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厂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率,因而成为区位因素之一
3.工业联系和工业区域
①工业联系: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由、生产生活和三部分构成;具有投入联系的部门成为,具有产出联系的部门称为。

②工业转移
原因:各地的资源供给、、工资水平、、环境容量不同且变化不同。

表现:世界制造业重心的转移轨迹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方向:
③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
开发区成就:我国开发区在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强国际经贸交流方面成就显著。

专业化产业区的好处:同一个工业部门的企业相对,分享了、专业商场营销网络、社会化服务等好处。

四.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概念: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的路线实现的过程。

4.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布局
①交通运输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主要通过和物流来体现;商业中心的繁荣会促进
的发展
②商业中心:是地区和城市的中心和中心,通常位于区域的核心位置,交通便捷,既有利于商品的,又有利于人流的扩散。

商业网点多散布于
或广大乡村。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概念:由于或者使得环境条件发生改变,并对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环境问题的分类:,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
,酸雨、、臭氧层破坏
,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等
,森林、矿产、草原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资源短缺:指人类对于资源的索取速度超过了,主要表现:、水资源减少、、森林蓄积量降低。

②生态破坏:指人类不合理的的开发利用造成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

主要表现:、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环境污染:指人类排放废弃物超过了环境的,主要表现:、、、海洋污染、臭氧层破坏。

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19世纪:;20世纪初:;二战后:;20世纪80年代:;
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1.可持续发展系统包括可持续,可持续,可持续。

2.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人口规模过大带来的问题:更加缺乏,更为严重,生态系统更不稳定。

解决措施:,减轻人口对于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具体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