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实验报告 电阻电路的研究
元件模拟电路实验报告(3篇)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基本模拟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 掌握模拟电路的测试方法,包括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阻抗测量等。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阻元件:电阻元件是模拟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其特性表现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直线,其斜率即为电阻值。
2. 电容元件:电容元件的特性表现为储存电荷的能力。
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非线性,其斜率与电容值和电压值有关。
3. 电感元件:电感元件的特性表现为储存磁场能量的能力。
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为非线性,其斜率与电感值和电流值有关。
4. 电路测试方法:伏安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为在电路中施加一定的电压,测量通过电路的电流,然后绘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
阻抗测量方法为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然后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的阻抗。
三、实验器材1. 电阻元件:R1、R2、R3(不同阻值)2. 电容元件:C1、C2、C3(不同容量)3. 电感元件:L1、L2、L3(不同电感值)4. 直流稳压电源5. 电压表6. 电流表7. 示波器8. 电路实验板四、实验步骤1. 测量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1)将电阻元件R1、R2、R3分别接入电路,测量通过电阻元件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绘制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2. 测量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1)将电容元件C1、C2、C3分别接入电路,测量通过电容元件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绘制电容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3. 测量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1)将电感元件L1、L2、L3分别接入电路,测量通过电感元件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绘制电感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4. 测量电路阻抗(1)将待测电路接入电路实验板,测量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值。
(2)根据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电路的阻抗。
电路实验报告华理
实验名称:电桥法测中、低值电阻实验日期: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华理物理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平衡电桥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自搭电桥,并使用交换法测量电阻来减小和修正系统误差。
3. 学会使用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的方法。
4. 学会使用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直流平衡电桥的基本电路如图1所示。
其中,R1称为比率臂,R2为可调的标准电阻,R3为待测电阻。
在电桥的对角线(称为桥路)接点之间接入直流检流计,作为平衡指示器,用以比较这两点的电位。
调节R2的大小,当检流计指零时,两点电位相等,即U1=U3。
因为检流计中无电流,所以I1=I3,得到电桥平衡条件:\[ \frac{R1}{R2} = \frac{R2}{R3}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待测电阻R3的值。
三、实验仪器1. 直流电源2. 检流计3. 可变电阻箱4. 待测电阻5. 元器件插座板6. 惠斯登直流电桥7. 凯尔文双臂电桥8. 四端接线箱9. 螺旋测微计四、实验方法1. 按实验原理图接好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
2. 根据先粗调后细调的原则,用反向逐次逼近法调节电桥,使电桥逐步趋向平衡。
3. 在调节过程中,先接上高值电阻,防止过大电流损坏检流计。
4. 当电桥接近平衡时,合上R2以提高桥路的灵敏度,进一步细调。
5. 使用箱式惠斯登电桥测量电阻时,所选取的比例臂应使有效数字最多。
6. 使用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时,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电路,避免接触电阻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1. 将电桥电路连接好,确保连接正确。
2. 调节可变电阻箱,使电桥接近平衡。
3. 记录此时电桥的测量值,计算待测电阻R3的值。
4. 改变电桥电路,使用凯尔文双臂电桥测量低值电阻。
5. 记录测量值,计算待测电阻R3的值。
6. 比较两次测量结果,分析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使用惠斯登电桥测量中值电阻,测量值R3=(计算值),实际值R3=(标准值),相对误差为(计算相对误差)。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线性电阻元件和非线性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试方式。
(2)学习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
(1)元件的伏安特性。
如果把电阻元件的电压取为横坐标,电流取为纵坐标,画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曲线,这条曲线称为该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
(2)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在u-i平面上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与元件电压和电流方向无关,是双向性的元件。
元件的电阻值可由下式确定:R=u/i=(m u/m i)tgα,期中m u和m i分别是电压和电流在u-i平面坐标上的比例。
三、实验原件
U s是接电源端口,R1=120Ω,R2=51Ω,二极管D3为IN5404,电位器Rw
四、实验内容
(1)线性电阻元件的正向特性测量。
(2)反向特性测量。
(3)计算阻值,将结果记入表中
(4)测试非线性电阻元件D3的伏安特性
(5)测试非线性电阻元件的反向特性。
表1-1 线性电阻元件正(反)向特性测量
表1-5 二极管IN4007正(反)向特性测量
五、实验心得
(1)每次测量或测量后都要将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跳回到零值(2)接线时一定要考虑正确使用导线。
《电路原理》实验报告
《电路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和元件的方法。
2、掌握线性电阻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伏安特性的测试方法。
3、学会常用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任何一个二端元件的特性可用该元件上的端电压U与通过该元件的电流I之间的函数关系I=f(U)表示,即I-U平面上的一条曲线来表征,即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该直线的斜率等于该电阻器的电阻值。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测定线性电阻器的伏安特性按图1-1接线,调节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U,从0伏开始缓慢地增加,一直到10V,记下相、I。
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UR图1-1实验二 基尔霍夫定律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用实验数据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学会用电流表测量各支路电流。
二、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是电流的基本定律。
即对电路中的任一个节点而言,流入到电路的任一节点的电流总和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电流总和,即应有∑I=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对任何一个闭合回路而言,沿闭合回路电压降的代数总和等于零,即应有∑U=0。
这一定律实质上是电压与路径无关性质的反映。
基尔霍夫定律的形式对各种不同的元件所组成的电路都适用,对线性和非线性都适用。
运用上述定律时必须注意各支路或闭合回路中电流的正方向,此方向可预先任意设定。
三、实验设备四、实验内容及实验数据实验线路如图4-1。
把开关K1接通U1,K2接通U2,K3接通R4。
就可以连接出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单元电路,如图4-2。
图4-1图4-21、实验前先任意设定三条支路和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
图4-2中的I1、I2、I3的方向已设定。
三个闭合回路的电流正方向可设为ADEFA、BADCB、FBCEF。
2、分别将两路直流稳压源接入电路,令U1 = 8V,U2 = 12V。
直流电电阻实验报告
直流电电阻实验报告直流电电阻实验报告引言:直流电电阻实验是电工学中的基础实验之一,通过测量电阻的大小和特性,可以深入理解电阻的原理和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探究电阻的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电阻的认识。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熟悉使用电阻箱和万用表进行电阻测量的方法;2. 研究电阻值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3. 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电阻器的特性差异。
二、实验器材和方法1. 实验器材:- 电源:直流电源;- 电阻箱:用于调节电阻值;- 万用表:用于测量电流和电压;- 电阻器:包括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电阻器。
2. 实验方法:- 将电源接入电路,通过电阻箱调节电阻值;-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流和电压,并记录数据;- 更换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电阻器,重复上述操作;-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关系:通过调节电阻箱的电阻值,我们记录了不同电阻值下的电流和电压数据,并绘制成电流-电压曲线图。
实验结果显示,电流和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符合欧姆定律。
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比例系数为电阻值。
2. 不同材料和结构的电阻器特性比较:我们选取了几种常见的电阻器,包括金属电阻器、碳膜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比较了它们的特性差异。
- 金属电阻器:具有较低的温度系数和较高的精度,适用于对电阻值要求较高的场合。
- 碳膜电阻器:温度系数较大,对温度变化较敏感,但价格较低,适用于一般电路。
- 可变电阻器:可以通过调节旋钮改变电阻值,用于调节电路中的电阻大小。
四、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存在一些误差来源,包括仪器误差、接线误差和环境因素等。
这些误差可能导致实际测量值与理论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为了减小误差,我们在实验中尽量保持仪器精度,注意接线的牢固性,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的影响。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直流电电阻实验,我们对电阻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实验报告
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通过测量不同电阻下电路的电流和电压,分析电阻对电路中的功耗、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实验装置:1. 阻值箱:用于调节电阻的大小。
2.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3. 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压。
4. 电源:用于为电路供电。
5. 连接线:用于连接电路各个元件。
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利用连接线将电流表、电压表、电源和阻值箱依次连接。
2. 设置实验参数:将电源电压设置为合适数值,选择一定的电流表量程和电压表量程。
3. 测量空载电流和电压:将阻值箱调节到最小阻值,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 逐渐增加电阻:依次增加阻值箱的阻值,每次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5. 绘制实验数据图表:根据测量结果,绘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曲线、电压随电阻变化的曲线。
实验数据与结果:根据实验步骤所述,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并绘制了如下图表:(在此插入绘制的实验数据图表)根据实验数据图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电流随阻值增加而减小:随着电阻增加,通过电路的电流逐渐减小。
这说明在一定电源电压下,电路的阻值与电流成反比关系。
2. 电压随阻值增加而增加:随着电阻增加,电路中的电压逐渐增加。
这说明在相同电阻下,电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关系。
3. 功耗随阻值增加而增加:功耗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乘积计算得出。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知随着电阻增加,电路的功耗也随之增加。
4. 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根据欧姆定律,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之和等于总电阻。
实验结果验证了这个定律。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电阻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耗有着明显的影响。
电阻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电压越大,功耗越高。
此外,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之和。
这些结论对于电路设计和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电路时要注意用手干燥,以防触电事故发生。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本次电路分析实验,我们通过实验操作及测量,掌握了一些基础电路分析方法。
本文将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一些基础电路进行分析,掌握基础电路分析方法。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步骤本次实验包括五个电路分析实验,分别为电阻电路的分析、电容电路的分析、电感电路的分析、交流电路的分析以及三相平衡电路的分析。
下面我们逐一介绍各个实验的步骤。
1.电阻电路的分析电阻电路是最常见的一种电路,是我们学习和分析电路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表和万用表等工具,测量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器的电压、电流等指标,并对电路进行分析。
2.电容电路的分析电容电路是由电容器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具有充电和放电过程。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容器,观察电容电路的充电和放电过程,并测量其中的各项指标。
3.电感电路的分析电感电路是由电感器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在通电和断电时会有一定的自感电动势。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电感器,观察电感电路的变化情况,并测量其中的各项指标。
4.交流电路的分析交流电路是由交流电源和各种电器元件组成的电路,其特点是电压和电流大小和正负方向均会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各项电器元件,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功率等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
5.三相平衡电路的分析三相平衡电路是由三个单相电路组成的电路,特点是在不同的电路中,电流和电压均不相同,需要进行平衡调节。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三个单相电路元件,实现三相平衡电路,并测量其中的各项指标。
三、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操作和测量,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
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实验,分别列举出各自的实验结果。
1.电阻电路的分析通过电阻电路的测量,我们得到了电阻器的电压、电流等数据,并且根据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提出了一些分析结论。
2.电容电路的分析通过电容电路的充电和放电现象的观察,我们得到了电容器的电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它们的基本关系,提出了分析结论。
电路实验之电阻串并联实验报告
实验二: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验证信息安全一班201208060109一.实验目的设计目的:学习使用workbench6.0软件,学习搭建简单直流电路,并使用仿真测量仪表测量电压、电流。
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两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实验要求: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包括两个以上的电阻,有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测量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验证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并与理论计算值相比较。
2,实验电路图:仿真数据:R1 R2 R31KΩ1KΩ1KΩU U1 U212.000V 6.000V 6.000VI1 I2 I318.01mA 6.006mA 12.00mA3,实验步骤描述:(1),先画好要验证的电路图,要符合题目要求就至少要3个电阻,阻值可以不一样;(2),画好电路图后在electronics workbench选择元件等开始画出电路图;(3),按下开关,观察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是否符合串联分压并联分流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分析由图可知,U1+U2=12V,正好是电源的电压,可见R1与R2串联分压,再与R3并联时,分流。
且与电阻成一定比例的分压。
即由电压表示数判断电路是否符合串联分压的关系。
再看电流表的示数,总的支路电流是18.01mA,在R1与R2的串联支路分了6.006mA的电流,R3分了12.00mA的电流。
另由表中的数据可知虽然实验数据与理论值有微小误差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不是理想的所致。
则由仿真数据可知,电阻串并联分压和分流关系得到验证。
电路分析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电路分析是电子技术领域的基础课程,通过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性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提高电路实验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包括电路等效变换、电路分析方法、电路特性分析等;2. 学会使用常用电子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等;3. 提高电路实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电路基本元件的测试与识别;2. 电路等效变换与简化;3. 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4. 电路特性分析;5. 电路实验技能训练。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熟悉实验原理、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2. 测试电路基本元件:使用万用表测试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3. 电路等效变换与简化:根据电路图,运用等效变换和简化方法,将复杂电路转换为简单电路;4. 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根据电路分析方法,分析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电路特性等;5. 电路特性分析:通过实验,观察电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分析电路特性;6.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经验。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电路基本元件测试:通过测试,掌握了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参数,为后续电路分析奠定了基础;2. 电路等效变换与简化:成功地将复杂电路转换为简单电路,提高了电路分析的效率;3. 电路分析方法的应用:运用电路分析方法,分析了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电路特性等,加深了对电路理论的理解;4. 电路特性分析:通过实验,观察了电路在不同条件下的工作状态,分析了电路特性,为电路设计提供了参考;5. 电路实验技能训练: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电路实验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六、实验总结1. 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电路分析理论的理解,提高了电路实验技能;2. 通过实验,学会了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3. 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4. 发现了自身在电路分析方面的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
实验报告RLC电路特性的研究
实验报告_RLC_电路特性的研究实验报告:RLC电路特性的研究一、实验目的1.理解和掌握RLC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研究电阻、电感和电容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3.学习使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示波器来分析和记录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RLC电路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三种元件组成的电路。
电阻、电感和电容在电路中的特性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1.欧姆定律:V=IR2.基尔霍夫定律:I(Σ)=I1+I2++In=03.广义的RC电路传递函数:Vout=Vo/(1+sCR)4.广义的RL电路传递函数:Vout=Vo*(1+sLR)5.并联RLC电路的阻抗:Z=R+j(ωL-1/ωC)三、实验步骤1.准备材料: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示波器。
2.搭建RLC电路:根据电路图连接电阻、电感器和电容器。
3.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源电压、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感两端的电压和电容两端的电压。
4.记录数据:在不同的频率下重复步骤3,并记录数据。
5.分析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电感器和电容器对电路特性的影响。
6.调整并重复:根据实验结果,调整电阻、电感器和电容器的值,并重复步骤3-5。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电阻对电路特性的影响:实验数据表明,电阻可以消耗能量,减小电压和电流的幅度,并且影响电路的相位。
在低频时,电阻的影响较大;而在高频时,电阻的影响相对较小。
2.电感对电路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电感可以存储能量,并且改变电流的相位。
当频率较低时,电感对电流的相位影响较小;而当频率较高时,相位的影响逐渐增大。
在低频时,电感对电流的幅度影响较小;而在高频时,电流幅度下降明显。
3.电容对电路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容可以存储能量,并且改变电压的相位。
在频率较低时,电容对电压的相位影响较小;而在高频时,相位的影响逐渐增大。
在低频时,电容对电压的幅度影响较小;而在高频时,电压幅度下降明显。
电路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基本电路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的特性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2. 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如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3. 学习使用实验仪器,如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等。
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1. 电阻元件:电阻元件是电路中消耗电能的主要元件,其特性表现为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单位为欧姆(Ω)。
2. 电容元件:电容元件是存储电能的元件,其特性表现为电压与电荷量成正比,单位为法拉(F)。
3. 电感元件:电感元件是产生磁场的元件,其特性表现为电压与电流的变化率成正比,单位为亨利(H)。
4. 电路分析方法:基尔霍夫定律、欧姆定律等。
三、实验器材1. 电阻元件:1Ω、10Ω、100Ω2. 电容元件:0.1μF、1μF、10μF3. 电感元件:10mH、100mH4. 万用表5. 信号发生器6. 示波器7. 实验线路板8. 线路连接线四、实验内容1. 电阻元件特性实验(1)测量不同电阻值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验证欧姆定律。
(2)测量电阻元件的功率消耗。
2. 电容元件特性实验(1)测量不同电容值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荷量关系,验证电容元件的特性。
(2)测量电容元件的充放电过程。
3. 电感元件特性实验(1)测量不同电感值电感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变化率关系,验证电感元件的特性。
(2)测量电感元件的自感现象。
4. 电路分析方法实验(1)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简单电路,计算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2)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线路板,按照实验要求连接电路。
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元件的阻值,记录数据。
3. 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不同频率的正弦波,测量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关系,记录数据。
4.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阻元件的电压与电流波形,分析其特性。
5. 测量电阻元件的功率消耗,记录数据。
6. 测量不同电容值电容元件的电压与电荷量关系,记录数据。
电路基础 实验报告
电路基础实验报告电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电路是电子学的基础,通过实验探究电路的特性和行为对于学习电子学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简单的电路,观察和分析电流、电压和电阻等基本电路参数的变化,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实验一:串联电路在本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串联电路,将两个电阻依次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入电源。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我们验证了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串联电路中电流保持不变,而电压按照电阻大小分配。
实验二:并联电路在本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并联电路,将两个电阻并联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入电源。
通过测量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我们再次验证了欧姆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并联电路中电压保持不变,而电流按照电阻大小分配。
实验三:基尔霍夫定律在本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复杂的电路,包含多个电阻和电源。
通过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我们分析了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实验结果表明,基尔霍夫定律能够准确描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为电路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实验四: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在本实验中,我们引入了电容和电感元件,研究了它们在电路中的行为。
通过测量电容和电感的电压和电流变化,我们观察到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而电感器能够储存能量。
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和储存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五:交流电路在本实验中,我们研究了交流电路的行为。
通过接入交流电源,我们观察到电压和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通过测量交流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我们可以确定电路中的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这些实验结果对于理解交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电路基础的概念和原理。
我们验证了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并研究了电容和电感元件的行为。
我们还研究了交流电路的特性和行为。
这些实验结果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电子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展望:电路基础是电子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子工程师和科学家来说,深入理解电路的行为和特性至关重要。
电路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加深对电路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2. 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方法;3.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电路的基本原理,包括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阻分压电路、电容滤波电路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串联电路实验(1)搭建串联电路实验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开关等元件。
(2)用万用表测量各电阻的阻值,记录数据。
(3)闭合开关,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总电压,记录数据。
(4)计算电流和电压的比值,验证欧姆定律。
2. 并联电路实验(1)搭建并联电路实验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开关等元件。
(2)用万用表测量各电阻的阻值,记录数据。
(3)闭合开关,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总电压,记录数据。
(4)计算电流的分配比例,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
3. 电阻分压电路实验(1)搭建电阻分压电路实验电路,包括电源、电阻、开关等元件。
(2)用万用表测量各电阻的阻值,记录数据。
(3)闭合开关,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各电阻上的电压,记录数据。
(4)计算电压的分配比例,验证电阻分压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
4. 电容滤波电路实验(1)搭建电容滤波电路实验电路,包括电源、电阻、电容、开关等元件。
(2)用万用表测量电容的电容值,记录数据。
(3)闭合开关,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容两端的电压,记录数据。
(4)分析电容滤波电路的滤波效果。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串联电路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电流与电压的比值符合欧姆定律,验证了串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2. 并联电路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电流的分配比例符合并联电路的电流分配规律,验证了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3. 电阻分压电路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电压的分配比例符合电阻分压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验证了电阻分压电路的基本原理。
4. 电容滤波电路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电容滤波电路对高频信号的滤波效果较好,验证了电容滤波电路的基本原理。
电路理论实验报告册(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2. 掌握电路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实验报告册共分为以下八个实验部分: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试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实验三:电路的叠加原理与齐次性验证实验四:受控源特性研究实验五:交流电路的研究实验六: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实验七: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实验八:RC移相电路实验三、实验原理1.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试:通过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电压和电流,绘制伏安特性曲线,分析元件的特性。
2. 基尔霍夫定律验证: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验证电路节点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3. 电路的叠加原理与齐次性验证:验证电路的叠加原理和齐次性,即在电路中某一支路电流为零时,其他支路电流也为零。
4. 受控源特性研究:研究受控源(电压控制电流源、电流控制电流源、电压控制电压源、电流控制电压源)的特性,分析其控制作用。
5. 交流电路的研究:研究交流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相位关系,分析电路的阻抗、导纳、功率因数等参数。
6. 三相电路电压、电流的测量:测量三相电路中电压、电流的有效值和相位,分析三相电路的特点。
7. 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测量三相电路的功率,分析三相电路的功率分配。
8. RC移相电路实验:研究RC移相电路的特性,分析电路的相位移动和幅值变化。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测试(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电路元件。
(2)调节信号源,测量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
(3)记录数据,绘制伏安特性曲线。
2. 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验证(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电路元件。
(2)测量电路节点处的电流和电压。
(3)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3. 实验三:电路的叠加原理与齐次性验证(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电路元件。
(2)断开某一支路,测量其他支路电流。
(3)验证电路的叠加原理和齐次性。
4. 实验四:受控源特性研究(1)搭建实验电路,连接受控源。
测电阻实验报告
测电阻实验报告测电阻实验报告引言: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元件之一,它具有阻碍电流流动的作用。
为了了解电阻的性质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测电阻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研究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了解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实验一:直流电阻测量在实验一中,我们使用万用表测量了不同电阻值的电阻。
首先,我们将万用表调至电阻测量档位,并将待测电阻与万用表的两个探头连接。
通过读取万用表上的数值,我们可以得到电阻的测量结果。
实验二:串联电阻测量在实验二中,我们研究了串联电阻的测量方法。
首先,我们将两个不同电阻值的电阻依次串联连接,然后使用万用表测量整个串联电阻的数值。
通过与实验一的结果对比,我们发现串联电阻的数值等于各个电阻值之和。
实验三:并联电阻测量在实验三中,我们研究了并联电阻的测量方法。
与实验二类似,我们将两个不同电阻值的电阻并联连接,并使用万用表测量整个并联电阻的数值。
通过与实验一的结果对比,我们发现并联电阻的数值等于各个电阻值的倒数之和的倒数。
实验四:电阻与电流关系的研究在实验四中,我们研究了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我们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当电阻增大时,电流减小;当电阻减小时,电流增大。
这说明电阻与电流呈反比关系。
实验五:电阻与电压关系的研究在实验五中,我们研究了电阻与电压之间的关系。
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值,我们可以观察到电阻上的电压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电阻上的电压与电阻成正比,即电压增大时,电阻上的电压也增大;电压减小时,电阻上的电压也减小。
实验六: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在实验六中,我们研究了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通过在电路中加入不同电阻值的电阻,我们观察到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电阻的增加会降低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电阻的减小则会增加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这说明电阻对电路的工作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结论:通过一系列的测电阻实验,我们对电阻的性质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电阻电路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电阻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2. 掌握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1. 欧姆定律:电阻R两端的电压U与通过电阻的电流I成正比,即U=IR。
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多个电阻串联时,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多个电阻并联时,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3.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在任何一个闭合回路中,各段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
4.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在任何一个节点处,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三、实验器材1. 电阻:R1=10Ω,R2=20Ω,R3=30Ω,R4=40Ω;2. 电源:电压为12V;3. 电压表:量程为0~15V;4. 电流表:量程为0~3A;5. 导线:若干;6. 电阻箱:用于调节电阻值;7. 实验平台:用于搭建电路。
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连接电路,确保电路连接正确;2. 测量电阻值:使用电阻箱调节电阻值,记录各电阻的阻值;3. 测量电压和电流: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电路中各点的电压和电流;4. 计算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总电阻;5. 验证欧姆定律:根据实验数据,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6. 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1. 电阻值:R1=10Ω,R2=20Ω,R3=30Ω,R4=40Ω;2. 电压:U1=2V,U2=4V,U3=6V,U4=8V;3. 电流:I1=0.2A,I2=0.4A,I3=0.6A,I4=0.8A。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欧姆定律,计算总电阻R总:R总 = U总 / I总= (U1 + U2 + U3 + U4) / (I1 + I2 + I3 + I4) = 10Ω2. 验证欧姆定律: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3. 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符合欧姆定律。
同时,根据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和基尔霍夫电流定律,验证了电路的稳定性。
大学生实训课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电路基本元件(电阻、电容、电感等)的特性和应用。
2. 学会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实验仪器进行电路测量。
3. 掌握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4. 提高电路设计与调试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电路原理:1. 电阻电路: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2. 电容电路:电容的充放电原理、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3. 电感电路:电感的自感现象、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4. 交流电路:交流电的基本概念、交流电的相位关系、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电阻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欧姆定律,学习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
(2) 实验步骤:1. 搭建电阻电路,包括电阻、电源、开关等元件。
2.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阻值。
3. 根据测量结果,验证欧姆定律。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欧姆定律的正确性。
2. 电容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电容的充放电原理,掌握电容的串联和并联。
(2) 实验步骤:1. 搭建电容电路,包括电容、电源、开关等元件。
2.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容的充放电过程。
3. 比较电容串联和并联时的充放电特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容的充放电原理和串联、并联特性。
3. 电感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电感的自感现象,掌握电感的串联和并联。
(2) 实验步骤:1. 搭建电感电路,包括电感、电源、开关等元件。
2. 使用示波器观察电感的自感现象。
3. 比较电感串联和并联时的自感现象。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掌握了电感的自感现象和串联、并联特性。
4. 交流电路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交流电的基本概念,掌握交流电路的功率计算。
(2) 实验步骤:1. 搭建交流电路,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电源等元件。
2. 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的波形和相位关系。
3. 计算交流电路的功率。
(3)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掌握了交流电的基本概念和功率计算。
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路设计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设计和实验,掌握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实验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万用表、电阻箱、电容箱、电感箱等。
实验内容:1. 电阻电路的设计。
首先,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阻电路,利用电阻箱和直流电源进行搭建。
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观察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探究欧姆定律在电路中的应用。
2. 电容电路的设计。
接着,我们进行了电容电路的设计实验。
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通过连接电容和电阻,观察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探究电容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3. 电感电路的设计。
最后,我们进行了电感电路的设计实验。
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通过连接电感和电阻,观察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探究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作用。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电阻、电容、电感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应用。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了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变化规律,掌握了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电容和电感在交流电路中的特殊作用,对于电路的频率响应和相位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掌握了电路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际动手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会更加熟练地运用电路设计的知识,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电路连接错误和参数调节不准确的问题,但通过仔细检查和耐心调试,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展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会继续深入学习电路设计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做好充分的准备。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电路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动手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rlc电路研究实验报告
rlc电路研究实验报告RLC电路研究实验报告引言RLC电路是电工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电子工程师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测量,研究RLC电路的性质和特点,进一步加深对电路理论的理解。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RLC电路的频率响应、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以及对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等参数进行测量和分析。
实验原理RLC电路由电阻(R)、电感(L)和电容(C)组成,是一种具有阻抗特性的电路。
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是周期性的,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
频率响应是指电路中电压和电流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在RLC电路中,当频率很低时,电容和电感的作用相对较小,电路的阻抗主要由电阻决定。
而当频率很高时,电容和电感的作用逐渐显现,电路的阻抗会发生变化。
幅频特性是指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幅值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在RLC电路中,当频率很低或很高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幅值会受到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频特性是指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相位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在RLC电路中,当频率很低或很高时,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会受到电阻、电感和电容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包括电源、电阻、电感、电容、示波器等。
2. 搭建RLC串联电路,注意连接正确。
3. 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中,调整示波器的参数,使其能够准确显示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
4. 通过改变电源的频率,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比较。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RLC电路的频率响应曲线、幅频特性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
通过分析这些曲线,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频率响应曲线显示出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阻抗变化情况。
当频率较低时,电路的阻抗主要由电阻决定,随着频率的增加,电感和电容的作用逐渐显现,电路的阻抗发生变化。
2. 幅频特性曲线显示出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幅值随频率变化的情况。
电路实验报告(8篇)
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8篇)电路实验报告1一、实验题目利用类实现阶梯型电阻电路计算二、实验目的利用类改造试验三种构造的计算程序,实现类的封装。
通过这种改造理解类实现数据和功能封装的作用,掌握类的设计与编程。
三、实验原理程序要求用户输入的电势差和电阻总数,并且验证数据的有效性:电势差必须大于0,电阻总数必须大于0小于等于100的偶数。
再要求用户输入每个电阻的电阻值,并且验证电阻值的有效性:必须大于零。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且该函数对输入的数据进行临界判断,若所输入数据不满足要求,要重新输入,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本实验构造了两个类,一个CResistance类,封装了电阻的属性和操作,和一个CLadderNetwork类,封装了阶梯型电阻电路的属性和操作。
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并赋给CladderNetwork的数据,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InputParameter 函数实现的。
输出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以便检查,,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PrintEveryPart()函数实现的。
根据用户输入的电势差、电阻总数、电阻值换算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
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的Calculate ()函数实现的。
最后输出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和电流,此功能是由类CLadderNetwork 的PrintResult()函数实现的'。
此程序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编程的技术:封装性:类的方法和属性都集成在了对象当中。
继承性:可以继承使用已经封装好的类,也可以直接引用。
多态性:本实验未使用到多态性。
安全性:对重要数据不能直接操作,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以下是各个类的说明: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double voltage;double resistance;double current;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SetResist(double r); //设置resistance的值void SetCur(double cur); //设置current的值void SetVol(double vol); //设置voltage的值void CalculateCurrent(); //由电阻的电压和电阻求电流double GetResist(){return resistance;} //获得resistance的值保证数据的安全性double GetCur(){return current;} //获得current的值double GetVol(){return voltage;} //获得voltage的值class CResistance //电阻类{private:CResistance resists[MAX_NUM]; //电阻数组int num;double srcPotential;public:void InitParameter(); //初始化数据void InputParameter(); //输入数据void Calculate(); //计算void PrintEveryPart(); //显示输入的数据以便检查void PrintResult(); //显示结果四、实验结果程序开始界面:错误输入-1(不能小于0)错误输入0 (不能为0)输入正确数据3输入错误数据-1输入错误数据0输入正确数据4同样给电阻输入数据也必须是正数现在一次输入2,2,1,1得到正确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五图六图七图八图九图十图十一图十二图十三图十四图十五
1、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根据图一:
I
1
=5.79mA I
3
=14.79mA I
2
=20.5mA。
经过计算可得: I
1
+I
3
=20.58与I
2
近似。
可得推测对于任意节点,其流出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0。
由图二验证:
I
1
=2.95mA I
3
=14.88mA I
2
=17.85mA
经计算:I
1
+I
3
=17.83与I
2
近似。
则可得到结论:对于任意节点,其流出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0。
2、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根据图一取关联参考方向,则:
U
s
=-12V U
1
=5.81V U
2
=6.25V
经计算可得:
U
s
+U
1+
U
2
=0.06V
则可推测对于任意回路,其回路中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0。
由图二验证:
U
s
=-12V U
1
=2.99V U
2
=8.94V
经计算可得:
U
s
+U
1+
U
2
=-0.07V
结果与0近似,则可得到结论:对于任意回路,其回路中所有支路电压的代数和为0。
3、叠加定理
由图三
I
2
=9.22mA U
2
=2.77V
由图四
I
2
=11.41mA U
2
=3.44V
两个电流相加得I=20.63mA,两个电压相加得U=6.21。
由图一可得I
3
=20.5mA U
2
=6.25V。
而图一与图三四的区别为,图二三分别将图一中的电压源与电流源置零。
则我们可以得到结论:由全部独立电源在电路中产生的任一电压或电流,等于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所产生的相应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但进一步进行试验,将电路中的R
3
改为二极管,我们会发现结论并不成立,如图十三至十五。
图十三I
2
=26.1mA U
2
=0.73V 图十四I
2
=11.1mA U
2
=0.7V
而将两者激励相加所得电流I=37.2mA 电压U=1.43V,但实际测量图十五
I
2
=14.27mA U
2
=0.71V。
即在非线性电路中所得结论不成立。
所以对原结论进行修正后可以知道由全部独立电源在线性电阻电路中产生的任一电压或电流,等于每一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所产生的相应电压或电流的代数和。
4、齐性定理
由图二:
U
s
=12V I
3
=15mA I
2
=17.85mA U
2
=8.94V,将电压源电流源的输出值变为原来的一半后则得到了图十二:
U
s
=6V I
3
=7.5mA I
2
=8.94 mA U
2
=4.52V
可发现当电源输出值变为原来一半后,同一电阻响应的数值也变为了原来的一半,则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当所有的激励(独立电源)都同时增大或缩小K 倍(K为实常数)时,响应(电路中所有支路的电压和电流)也将同样增大或缩小K倍。
5、互易定理
由图五:
可以看到,如果将中间三个电阻看做二端网络(下同)则,当电流源侧短接
时,在左端施加一个12V的激励,在右端我们可以得到一个I
3
=4.75mA的响应,
当我们将激励放到右端(如图六),经测量我们再左端同样得到了I
1
=4.75mA的响应。
当我们将12V的电压激励改为14.75mA的电流激励时,U
1
,U
3
分别等于7.37V 和7.36V,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视为相等。
(如图八九)
若我们将右端放置一个12V电压源,其在左端产生的断路电压为U
s
=3.95V,
而我们在左端放一个12mA的电流源,在右端产生的短路电流为I
1
=3.98mA,在数值上可以认为相等。
综上三个即得到结论:对于一个仅含二段线性电阻的电路,在单一激励的情况下,当激励和响应互换位置时,将不改变同一激励所产生的响应。
6、替代定理
由图二可以得到在12V电压源与15mA电流源的激励下所产生的响应为:
U
1
=2.99V U
2
=8.94 U
3
=7.54V
I
1
=2.95mA I
2
=17.85mA I
3
=14.88mA
而由图十一,当R
2
位置连接的是一个电压为8.94V的电压源时,所产生的响应为:
U
1
=2.94V U
2
=8.94 U
3
=7.46V
I
1
=2.93mA I
2
=17.57mA I
3
=14.73mA。
可以看到这二者是极为接近的,也就是当电路有唯一解时我们可以用一个电源(其电压或电流等于原来原件的电压电流)来代替原来的二端元件而不影响电路中其他部分的工作状态。
7、特勒根定理
由图一根据关联参考方向计算其各原件消耗的功率:
电源消耗功率:
P
us
=-U
s
I
1
=-69.48mW
P
Is
=-U
Is
I
3
=-134.8848mW
电阻消耗功率:
P
1
=U
1
I
1
=33.6399mW
P
2
=U
2
I
2
=128.125mW
P
3
=U
3
I
3
=42.891mW
P
us
+P
Is
+P
1
+P
2
+P
3
=0.2911mW
推测在电路中,各原件消耗功率的代数和为0。
现在拿电路二进行验证。
在电路二中:
电源消耗功率:
P
us
=-U
s
I
1
=-35.4mW
P
Is
=-U
Is
I
3
=-244.776mW
电阻消耗功率:
P
1
=U
1
I
1
=8.8205mW
P
2
=U
2
I
2
=159.579mW
P
3
=U
3
I
3
=112.1952mW
P
us
+P
Is
+P
1
+P
2
+P
3
=0.4187mW
与推测相符,即得到结论电路中,各原件消耗功率的代数和为0。
同时我们发现,如果用电路一中各元件电流与电路二中各元件电压相乘得到
的拟功率也符合上述推测。
反之亦成立,即(期中带̂的为电路一中响应):一中电流乘以二中电压:
P us =-U
s
I1̂=-69.48mW
P Is =-U
Is
I3̂=-244.776mW
P 1=U
1
I1̂=17.3121mW
P 2=U
2
I2̂=183.27mW
P 3=U
3
I3̂=111.5166mW
P us +P
Is
+P
1
+P
2
+P
3
=-2.1573mW
二中电流乘以一中电压:
P us =-I
1
U ŝ=-35.4mW
P Is =-I
3
U Is
̂=-134.8848mW
P 1=I
1
U1̂=17.1395mW
P 2=I
2
U2̂=111.5625mW
P 3=I
3
U3̂=43.152mW
P us +P
Is
+P
1
+P
2
+P
3
=-1.5692mW
都趋近于0,所以得出结论,拟功率守恒。
五、讨论与结论
本次实验我们经过探究得到了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叠加定理、齐性定理、等效电源定理、替代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对偶定理等定理和结论。
在实验中,我们就对所得数据进行了初步处理,确保了实验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在实验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故障。
比如在验证叠加定理对非线性电路不成立时,对二极管的选择就显得很重要,由于我们选的独立电压源是15V,独立电流源是15mA,所以必须考虑所选二极管的反向截止电压和短路电流的大小,经过查资料我们选择了短路电流是1A,反向截止电压是20V的二极管,确保了实验仪器的安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为了使数据更精确,把直流电压表的量程调小了一些,我们估算的电压比量程小,但在实验中却频频出现了仪器超量程报警的现象,我们观察后发现,在测量过程中电压表是正常的,但在测完电压拔出插头时电压会瞬间增大,超出电压表量程,导致仪器报警,因此,在后续实验过程中,我们在把电压表量程调大的基础上,每次测量结束后先将电源关掉,避免了频繁的报警。
华北电力大学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