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厘米和米的关系》.

合集下载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年级: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米尺,了解米和厘米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米和厘米进行测量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米尺的认识。

2. 米和厘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1. 米和厘米的换算。

2. 实际操作中测量长度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1. 米尺。

2. 厘米尺。

3. 各种长度不一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米尺和厘米尺,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 学生分享他们对米尺和厘米尺的认识。

二、新课内容1. 教师讲解米尺的构成,让学生了解米尺是由100个厘米组成的。

2. 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米和厘米的关系。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米和厘米的换算练习,巩固知识。

三、实际操作1. 教师分发各种长度不一的物品,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

2. 学生用米尺和厘米尺进行测量,记录数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与拓展1.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米和厘米的关系。

2. 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用米尺和厘米尺测量家里的物品,记录数据。

2. 尝试解决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米和厘米的关系,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测量家里的物品,巩固所学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与长度测量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紧凑,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和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2、提问:“小蚂蚁给大家带来了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你能用各种工具帮它量一量这条课桌边有多长吗?”生:用手,大约有8拃长。

生:用文具盒量,大约有4个文具盒长。

生:用铅笔量,大约有5枝铅笔长………师:为什么大家测量同一样物体的长度量得的数却不同呢?你知道更好更统一的测量方法吗?生:用尺量更好些。

师:对,我们可以根据尺上的刻度来确定要量的物体有多长。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尺。

(课件出示各种各样的尺:学生尺、三角尺、米尺、卷尺……)【设计意图:将情境创设与生活经验有效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量一量、说一说中,唤醒他们头脑里的已有生活经验,为下面的探究过程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准备和认知基础。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1、认识尺。

(1)自主观察。

师:请仔细观察这些尺,你发现每把尺上都有些什么?(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生:每把尺上都有数字,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

生:尺上有很多线段,有的长,有的短,长线段还对着数字。

生:尺上有的写着“厘米”,有的写着“cm”师:谁来说说这些数字和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指名介绍,教师及时补充或指正。

教师小结:数字0对着的刻度线是0刻度线,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的意思;0刻度线到1刻度线就是1厘米的长度。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2、认识1厘米。

(1)看一看让学生先在尺上找到刻度0到刻度1之间表示的1厘米,再让学生看一看,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加强对1厘米的感受。

(2)比一比。

引导学生用手势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

(3)估一估。

给学生提供长1厘米左右的学具,让学生利用已有的1厘米表象进行估测,再量一量。

(4)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师:请你在学生尺上找一找2厘米、4厘米各有多长?指名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4、探索测量方法。

(1)学生尝试独立测量。

师:用尺怎样量出一根小棒的长度呢?学生先尝试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精品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精品课件

8米+9米=( 17米 ) 75厘米-20厘米=( 55厘米 )
40厘米+60厘米=( 1米 ) 1米-20厘米=( 80厘米 )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3.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室宽约6( 米 )。 (2)黑板长约3( 米 )。 (3)小明身高126( 厘米 )。 (4)课桌高70( 厘米 )。 (5)教室门高2( 米 )。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研讨:
说课与反思
1.上课教师说课。 2.上课教师做教学反思。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教学研讨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感谢你的参与 期待下次再见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长度单位很简单,米和厘米最常见。 之间进率是100,灵活应用是关键。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
1.先估计,再用尺子量一量。
( 25 )厘米 ( 6 )厘米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2.填空。
1米=( 100 )厘米
25厘米+10厘米=( 35厘米 )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1.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或卷尺来测 量,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 表示。 2.1米=100厘米。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课堂小结
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本课学习收获。 2.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课学习知识点,并 总结交流本课学习心得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探究新知
例 4 你知道1米有多长吗?
返回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

二年级上数学 长度单位认识米米和厘米

二年级上数学 长度单位认识米米和厘米

3、哪个单位对,在()里画“√”
(1)黄瓜的长 15米( ) 15厘米(√ ) (2)房门的高 2米 (√) 2厘米 ( ) (3)钥匙的长 5米 ( ) 5厘米 (√) (4)旗杆的高 8米 (√) 8厘米 ( )
4
(1)全长是100厘米,也是___1__米。 (2)蜗牛已经爬了_7_0__厘米,离终点还有__3_0_厘米。 (3)蚂蚁已经爬了_8_0__厘米,离终点还有_2_0__厘米。 (4)谁最有可能先到终点?
三、知识应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数学书长26米。 (2) 灯管长50厘米。 (3) 房间高3厘米。 (4) 字典厚6米。 (5) 大树高8米。
(厘米) (√) (米) (厘米) (√)
(6) 教室长10厘米。 ( 米 )
0
米和厘米的关系
1米=100厘米 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 成1cm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成1m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1m=100cm
填“厘米”还是“米”呢?
(1)衣柜高约2_米___。 (2)粉笔盒高8 _厘__米_ 。 (3)黄瓜长约20 _厘__米_ 。 (4)旗杆高约8 米____ 。 (5)房子高约3 _米___ 。 (6)小明的身高约135 厘__米__ 。
2
在○里填上“>”“<”或“=” 。 5米 < 6米 8米 > 8厘米 1米 = 100厘米 90厘米 < 1米

《认识厘米和米》课件

《认识厘米和米》课件

3
换算
厘米和米之间可以进行换算。
机遇与挑战
机遇
• 为学童提供基本物理概念。 • 鼓励学童思考度量的重要性。 • 课题简明扼要,易于理解与应用。 • 提供实际生活应用的示范。
挑战
• 学童可能会觉得太简单。 • 需要进行辨析以理解哪些物体可以使
用哪个度量单位。 • 仍需对度量单位的概念进行加深理解。
例子
厘米常用于测量小物 体,米常用于测量大 物体。
3 知识向实际转化
可以将认识厘米和米 应用于日常生活,如 在家中度量物品。
家庭厨房用品
你可以使用厘米和米度量你 厨房里的器具和食材。
量身定做衣服
衣服定制需要使用更为准确 的度量方式,使用尺子和卷 尺来测量时常常也需要转换 单位。
工程建设
建筑、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需要使用米作为度量单位。
您已了解厘米和米的基度单位。
2 不同应用场景
计量方法
用卷尺、尺子等测量工具进 行测量,或使用激光测距仪 等高科技仪器进行测量。
常见用途
测量房屋、车辆、道路等大 物体的尺寸。
3. 厘米和米的换算
1米 = 100厘米 1厘米 = 0.01米 换算方法:根据上述换算关系进行换算。
4. 总结
1
单位定义
厘米和米都是表示长度的单位。
2
用途
厘米常用于测量小物体的尺寸,米常用于测量大物体的尺寸。
《认识厘米和米》PPT课 件
欢迎参加我们的《认识厘米和米》PPT课件。本课件将详细讲解厘米与米的概 念、用途和换算。
1. 厘米
定义
厘米是测量小物体长度 的单位之一。
计量方法
用卷尺、尺子等测量工 具进行测量。
常见用途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理解和区分厘米和米的概念。

2.能够用手指或尺子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正确的单位表示。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量房间的长度等。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使用尺子测量长度并选择正确的长度单位表示的能力。

难点1.区分厘米和米的差异,特别是在书写时的不同表示方式。

2.激发学生主动测量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学过的长度单位“厘米”,并提问:你们知道除了厘米,还有哪个长度单位呢?2. 导学(10分钟)通过展示实物和图片,引入“米”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不同单位来表示这些长度。

3. 探究(15分钟)组织学生分小组,用尺子分别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然后让他们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及用哪种单位表示更合适。

4.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让他们找出至少5个物体,并列举出它们的长度,其中既包括厘米又包括米的单位表示。

5. 实践(15分钟)让学生继续测量几个物体的长度,并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于厘米和米单位的认识和运用。

四、教学手段1.实物和图片2.尺子3.黑板4.作业本五、教学反馈教师定期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班级点评,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练习测量和应用长度单位的能力,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厘米和米的概念理解较为清晰,但在实际运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未来的教学中,我计划更多地融入生活场景,让学生通过实际活动和应用来加深对于长度单位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和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厘米和米是长度的单位,并能正确使用它们进行描述和测量。

2.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长度,并用适当的单位表示。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提高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厘米和米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这两个长度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2.能够通过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灵活运用厘米和米进行表示。

三、教学内容1.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进行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动手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通过积木等教具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厘米和米表示长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根线或一本书等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它们的长度。

提问:你们知道我们测量长度时会用到哪些单位吗?第二步:新知讲解(15分钟)1.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介绍它们分别适用的场合。

2.给学生展示不同长度的物体,让他们猜测并描述使用厘米或米来表示这些长度。

第三步:实践操作(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活动,用卷尺、尺子等工具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2.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测量的结果,讨论不同学生的测量数据是否一致,帮助他们检验和纠正自己的操作。

第四步:巩固提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答,巩固掌握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帮助他们理解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增强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学生学会了厘米和米的概念及用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测量长度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测量家里的几件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或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入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这两个单位描述物体的长度。

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上册)

厘米和米的认识(二年级上册)

练一练
1、看尺填数
(1)cm (4)cm (6)cm
cm
2、1米等于多少厘米?
1米=100厘米
知识应用
(一)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
(1) (2) (3) (4) 数学书长26米。 灯管长50厘米。 房间高3厘米。 字典厚6米。 (厘米)
(√)
(米) (厘米) (√) (米)
(5)
(6)
大树高8米。
厘米和米的认识
课桌有多长?
你还能用哪些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
课桌有3个文具盒长
课桌有6支铅笔长
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不一样,该怎么办?
认识直尺
cm
0刻度
刻度
刻度线
1厘米
cm
这些都是1厘米
{ { { { { { { {
你能找出1厘 米有多长吗?
直尺的使用
6厘米
cm
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 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一、情境引入
孩子们,谁愿意来量一量黑板的长? 比一比,看谁量得快!
1米有多长?
同桌合作,用老师给的1米长的绳 子感受一下一米有多长。生活中哪些 物体的长度大约是一米。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米
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 找一找,有没有1米。
从地面到我的脖子, 长度大约是1米。 再去我们身边找一找,有没有 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 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大约是 1米。 用米尺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二)米和厘米
1米
1厘米
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 我们来看一看, 1米里 这是这是 1厘米。 1米。 之间有什么关系? 到底有多少厘米? 1米比1厘米长很多。 1米里有很多厘米。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上《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米》是人教版数学二上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学会用这两个单位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测量意识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面积等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对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观察,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厘米和米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的测量和观察,培养测量意识和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厘米和米的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能够用厘米和米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概念的理解,对厘米和米的实际长度的感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桌子、书本等,让学生估计它们的长度,引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厘米和米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等于100厘米。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如测量桌子的长度、书的长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4.总结提升: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总结测量长度的方法,巩固对厘米和米的理解。

5.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度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_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_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_数学认识厘米和米教学设计二年级的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需要认识厘米和米的知识,那么要怎么教学效果才是最好的?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小学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教案设计一课型:重点课模式:结构式教学设计思想:通过亲自观察及测量,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掌握他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分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

掌握它们之间的进率,使学生建立起1米、1厘米这些长度单位的观念。

教学媒体:尺子、课件教学意图:1、激发学生的兴趣,感悟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标准要一致。

2、让学生体验到要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3、借助课件认识尺子。

4、借助身边的物体帮助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看图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都量得的是4庹长的皮带,用到了河马身上就不行了呢?出现了什么差异?二、新课(一)量一量。

1、请同学们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可以选择铅笔、数学书、橡皮等不同的工具来测量。

2、汇报测量结果。

提问:量同一条边,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二)认识尺子。

1、讲: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常常要以厘米作单位。

2、观察你的尺子,说说尺子上有哪些数?3、比一比,每相邻的两个数中间都一样长吗?4、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

5、课件出示一幅尺子,来进行学习。

(1)从尺子“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让学生从尺子上找到0和1刻度,用两个手指捏住看看1厘米有多长?观察一下,手上的什么部分大约是1厘米。

(3)“cm”是厘米的符号。

1cm就是1厘米。

小学二年级《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米和厘米的认识》教案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和厘⽶的认识》教案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和厘⽶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9~65页的内容。

教学⽬标: 1、认识线段。

2、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体会建⽴统⼀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认识长度单位厘⽶,初步建⽴1厘⽶的长度观念。

4、会⽤计量⼯具测量较⼩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的估测意识。

5、让学⽣通过观察与操作,建⽴1⽶的实际长度概念,知道⽶与厘⽶之间的进率。

6、掌握⽤⽶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法,能正确测量⽣活中较长物体的长度。

7、培养学⽣的观察能⼒、操作能⼒和语⾔表达能⼒,进⼀步体会测量长度与现实⽣活的密切联系。

教具准备: ⽶尺、直尺、吸管、卷尺、绳⼦、学⽣尺。

教学过程: ⼀、联系⽣活,引发探究需要 1、同学们观察过吗?在桌上的线是弯曲的,不过,把线拉紧,它就直了。

那么,你知道两⼿指间的⼀段可以看成什么吗?(线段)还有什么也都可以看成是线段呢?(直尺、课本的每条边等?) 2、你知道在两点之间如何画⼀条线段吗?在两点之间画⼀条线段,能画⼏条呢? 3、设疑激趣谈话:⼩朋友们,量⼀量你们的课桌有多长。

请2~3个⼩朋友说出⾃⼰选⽤的⼯具,有的⽤拃长量、有的⽤铅笔盒量、有的⽤数学书量??按⾃⼰的想法在⼩组⾥试着量⼀量,提醒⼩朋友互相帮忙,注意记录结果。

(为什么⼤家说的测量结果的数量不相同呢?) 4、导⼊课题。

通过⼩组讨论认为只有⼯具⼀样,测量的结果才⼀样。

我们通常⽤尺⼦来量物体的长度。

谈话:除了要有统⼀的测量⼯具,还要有统⼀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不⼀样,很多东西不能得到统⼀的结果。

因此,我们的古⼈在很早就统⼀了计量单位。

⼆、合作探究,认识厘⽶ 探究⼀:认识直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米 厘米和米的关系》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设计第2课时认识米厘米和米的关系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第4题。

内容简析例4认识米尺和米。

指定一名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测量黑板的长度,让学生感受这样的测量很麻烦,体会到测量时应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自然引出米尺。

通过观察米尺,知道米尺的特点: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比画米尺,知道1米大约有一庹那么长,逐步形成1米的长度表象。

例5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

通过观察米尺,数出1米里面有多少个厘米,得出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也可能有学生直接用老师的米尺去量,一下就看出1米长的绳子是100厘米。

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都要注意对测量的方法进行指导,同时注意测量时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问题,体会测量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进而体会引入较大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米,认识表示长度单位米的符号“m”。

初步建立 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在实际测量中理解1米=100厘米。

4.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理解1米=100厘米。

教法与学法1.运用动手操作体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的重要性;通过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操作实验法等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小组研讨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会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承前启后链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比赛导入:师:同学们对厘米的知识掌握得真好,谁想和老师比赛,一起测量一下黑板的长度?找一名学生和老师同时测量黑板的长度,看谁先测量出黑板的长度。

(学生用学生尺测量黑板下沿的长度,老师用米尺测量黑板上沿的长度)师:你们认为这样的比赛公平吗?为什么老师测量的速度这么快?学生讨论得出:①老师的尺子长,方便测量;②用厘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太麻烦。

师:为了方便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米”。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作为一名资深的数学教师,我经验丰富,对于教材的把握和教学目标的设定都有一定的心得。

下面是我对于《认识米尺及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这一课的教学内容的准备和设计。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77页,主要包括了对于米尺的认识以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米尺的基本知识,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一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米尺,了解米尺的基本用途;二是让学生能够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三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认识米尺,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难点在于让学生能够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而是一种实际的测量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两把米尺,一些厘米尺,以及一些实际的测量活动所需的物品,如绳子、书本等。

同时,我还准备了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于米尺和米厘米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我将以实际的情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例如,我可以让学生观察教室的长度,然后用米尺去量一下,感受一下米尺的长度。

接着,我会让学生拿出厘米尺,量一量自己的手指长度,然后试着将厘米转换成米,让学生感受一下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会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例如,我会让学生用量尺量一下教室的长度,然后将结果转换成厘米,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随堂练习环节,我会让学生自己去找一些实际的长度,用量尺量出来,然后将结果转换成米或者厘米,以此来巩固学生对于米尺和米厘米关系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将会清晰地展示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例如,我会板书1米=100厘米,让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米和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两道题目,第一道题目是让学生用量尺量一下自己的身高,然后将结果转换成米和厘米,第二道题目是让学生找一些实际的长度,用量尺量出来,然后将结果转换成米或者厘米。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认识厘米和米(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案:认识厘米和米2023-2024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能够准确地读取数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长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长短的物理量,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厘米和米。

2. 厘米和米的关系:1米等于100厘米。

3. 直尺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确保直尺边缘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要准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2. 教学难点:正确读取测量数据,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厘米和米的关系。

2. 演示法:展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长度单位的概念,介绍厘米和米的基本知识,阐述厘米和米的关系。

3. 演示:演示直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模仿。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互相交流测量结果。

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和准确读取数据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测量家中物品的长度,用厘米和米表示,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课后思考: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房间的大小、家具的尺寸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实践环节,教师要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2)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2)

一、教学目标1.认识厘米和米的概念。

2.能够正确读写厘米和米的符号。

3.了解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重点1.厘米和米的概念。

2.厘米和米的读写和符号。

3.厘米和米的换算。

三、教学难点1.厘米和米的换算。

2.合理运用厘米和米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准备阶段•师生互动:与学生亲切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导入新课•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课堂环境中使用的长度单位,让学生认识周围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提问讨论:使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比较,了解不同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大小关系。

3. 知识讲解•现场演示:使用长度的标准计量器具,让学生感性认识厘米和米的长度。

•概念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厘米、米的概念,并教育他们认识厘米、米的符号。

•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读写厘米和米符号,并进行小组互动,比较各自的答案。

4. 深化训练•运算训练:分组进行厘米和米的换算练习。

•难题探究:有针对性地讲解一些难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5. 教学总结•回顾概念:复习并巩固厘米和米的符号及概念。

•表扬鼓励: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做出肯定,并激励他们养成学习的好习惯。

五、教学后记认识厘米和米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能够帮助孩子们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夯实掌握相关知识点。

同时,在课后,老师还要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回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并积极联系家长,共同把学生的学习推向更高水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和米说课第【2】篇〗说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二)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三)通过同学的合作,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难点: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具和学具教具:1米的直尺、折尺、卷尺,4厘米、6厘米长的纸条。

学具:1米的卷尺,1根较长的绳子。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1)量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两个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呢?(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应注意什么?指名两名学生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3)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量讲台桌的长(学生用自己的刻度尺量,很不方便,不容易得出结果)。

因此,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东边到西边有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复习了以前所学的知识,从而引出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白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认识米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观察它的刻度(是以10厘米为单位)让学生观察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和教师1米直尺的刻度是一样的。

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教师用1米的直尺,量一量从地面到讲台桌的什么地方是1米,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高。

再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一条线段,让学生观察1米有多长。

让学生用自己的卷尺,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两人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你的身高比1米高,还是不到1米。

同学们看到在公共汽车或电车的车门口有一个1米的标记,不足1米高的儿童可以不买车票,超过1米则要买票,同学们乘车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定。

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认识米及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人教版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动画
二、探究新知、动手实践
米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探究新知、动手实践
活动(一) 把1米长的绳子拉直,看看有多长?
米尺
活动(二)找身体上的米尺。
小活动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小活动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小活动3:从脚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小活动4:双臂打开,两手间的距离是否是1米?
二、探究新知、动手实践 米尺
二、探究新知、
动 手 实 践 小活动4:双臂打开,两手间的距离是否是1米?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把1米长的绳子拉直,看看有多长?
()
小活动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
1米
小活动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
()
厘米 10 小活动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第 一 单 元 : 长 度 单 1位0厘米
( )√ ( )米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小活动2:几拃的长大约是1米? 二、探究新知、动手实践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小活动4:双臂打开,两手间的距离是否是1米? 下面的长度单位对吗?把不对的改正后写在括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活动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认识米 第 一 单 元 : 长 度 单 位
() (选题源于教材P9第8题) 小活动3:从脚往上大约到什么位置是1米? 二、探究新知、动手实践 小活动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 小活动1:几个脚的长大约是1米?
单元

:长

度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二、探究新知、动手实践 第一单元:长 度 单 位

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的教学反思
厘米和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知识的基础。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经对物体的长度、测量工具和方法等,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

但是,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等,缺乏明确的认识。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我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重点帮助孩子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因为厘米的单位比较小,在测量短或小的物体时常常用到厘米,课堂上我让学生找身边的或见过的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如:橡皮的厚、拉链的宽、透明胶的宽等),再找教室里适合用厘米测量的物体,(如:课本的边长、橡皮的长、墙砖的.边长等),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这时,我再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用到厘米,总结在测量长度较短的物体时我们要用到厘米。

认识长度单位米时,让学生经历用直尺(厘米做单位)不够量的情况,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米。

然后仿厘米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同时还要理解米与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在这种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卷尺亲身体验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从而理解米的感念。

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了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感念,从而提高了对米的认识。

为了加强学生对厘米和米的充分认识,在课下我让学生回家以后
和父母一起测量家中的物体的长度,通过整合训练,多数的学生建立了厘米和米的长度单位观念,从而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拿一把米尺,量一下伸直的 两臂,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
1小格代表1厘米
0
1 米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0
20
1大格代表10厘米
1米=100厘米
这是米尺,看看 1米有多长?
这是一把直尺.长度为1米.
这把1米的尺子上有100厘米.
1米
1米=100厘米
先估计,再测量。
长( )厘米 宽( )厘米 高( )厘米 高( )厘米
长 度 单 位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实践应用
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1米有多长。体会用米作单位量较 长的物体或较远的距离时要用米作单位 的必要性。 2.认识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长度的各种尺子。 3.学习用尺子画线段。
这样太 麻烦了。
拿这把尺 子来试试看。
你还见过哪些 测量长度的工具?
量一量:
同步练习
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火柴棒的长度是5( ) (2)小名的身高130( ) (3)操场的跑道长度是400( (4)一棵杨树高12( ) (5)别针长4 ( ) (6)铅笔长20 ( ) (7)数学书长25 ( )
)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你家里的床长2米。 ( ) 2.墨水瓶的高度是6米。 ( ) 3.小红身高150厘米,实际上就是1米50厘 米。( ) 4.一座大楼高10米。 () 5. 2米=20(厘米) ( ) 6. 300厘米=1米。 () 7.一条线段长8厘米。 ( )
下面测量的对吗?







7பைடு நூலகம்










一、计算下面各题。 (1)5厘米+36厘米=( )厘米 (2)80厘米-45厘米=( )厘米 (3)27米+30 米=( )米 (4)100米-38米=( )米 (5)32厘米-9厘米=( )厘米 (6)( )厘米+8厘米=38厘米 (7)( )厘米-7厘米=40厘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