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教案(无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 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矫正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4.4 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矫正教案《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照相机与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2.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缺陷及其矫正办法;3.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视力矫正问题,并养成自觉保护视力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p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光的折射透镜第四节内容,是在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材处理上,本节将眼睛与照相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了解两者具有共同的成像原理,然后通过一个简易的模拟实验(学生的探究活动),说明视力的缺陷并揭示视力的矫正方法(或眼镜的作用)。
【学情分析^p 】学生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
照相机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从照相机入手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将眼睛与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对比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然后学生从自身的视力问题出发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学好本节课。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重点】照相机与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
【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办法。
【教学思路】从照相机入手展开本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有关“眼睛”的教学---模拟探究近视眼的缺陷----归纳近视眼视力矫正的方法—类比近视眼的缺陷和矫正学习远视眼的缺陷及矫正方法。
【教学用具】1.教具:多媒体演示系统、自制课件、光具座、凸透镜和凹透镜(眼镜)、光、光屏、白纸2.学具:凸透镜和凹透镜(眼镜)、光、光屏、白纸【教学方法】教师视频演示与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注重信息收集与交流。
【教学过程】复习旧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物距(u)成像情况像距(v)应用u>2f倒立的缩小的实像f<v<2f照相机2f>u>f倒立的放大的实像v>2f幻灯机u<f正立的放大的虚像v >u放大镜引入新课:其实我们的眼球(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人眼看物体和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一样的。
人眼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包括远视、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 让学生了解远视、近视的成因,掌握视力矫正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远视、近视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景物,思考如何用照相机捕捉到这些画面。
2.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照相机的光学原理,如焦距、光圈、镜头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3. 眼球与照相机的相似之处:分析眼球的结构,如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并与照相机的各个部分进行对比。
4. 视力的矫正:讲解远视、近视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佩戴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视力矫正。
5. 例题讲解:给出一些关于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矫正的例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视力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7. 板书设计:将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远视、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进行板书,以便学生复习。
8. 作业设计:题目1:请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答案:照相机通过镜头将景物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题目2:请解释远视、近视的成因,并给出矫正方法。
答案:远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近视是由于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方法分别为:远视可通过佩戴凸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近视可通过佩戴凹透镜眼镜或进行激光手术等方法进行矫正。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1(新版)苏科版
2. 作业和测验: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进行小测验,我可以了解到他们在课后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复习。如果发现普遍存在某些问题,我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理解照相机和眼球中透镜的成像原理时,学生可能会对透镜成像的定量关系感到难以掌握,特别是在应用到视力矫正时,对眼镜度数的概念理解可能会有难度。此外,学生可能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时,如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会遇到一些挑战。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和视力矫正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原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透镜成像和视力矫正相关的实际问题。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透镜成像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透镜的成像原理和视力矫正的方法。
- "透镜成像:实物与像的关系"
- "眼球中的透镜:晶状体与视网膜"
- "视力矫正:眼镜的作用与原理"
- "近视/远视:凸透镜/凹透镜的矫正"
③ 艺术性与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如透镜用绿色,眼球结构用蓝色,矫正方法用红色。
- 设计简笔画,如透镜的形状、眼球结构示意图,以及戴眼镜的人物形象,增加趣味性。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案例《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为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四章第四节的授课内容,现将其教学过程展示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照相机和眼球成像的基本原理。
2.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探究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三、教具?时?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学生用:近视眼镜、远视眼镜、光具座、物体F、f=10cm 的凸透镜、光屏。
四、教法学法本节课实际是介绍“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在生活中的应用,借助比较和类比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把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珠穆朗玛峰全景图,雄伟的珠穆朗玛峰是怎样被装进小小的照相机的呢?人的眼睛就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又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呢?由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凸透镜成像实验,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体和像的大概位置;物距变大时,像距和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从而引入照相机的原理。
出示照相机的结构图,让学生结合实验对比分析得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同时画出照相机成像的简图。
再让学生分析照相机拍近景远景时,镜头如何移动,像的大小如何变化,适时播放照相机成像的动画,让学生理论结合实际,加深印象。
3.探究眼球的成像原理人的眼球也是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它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呢?生:晶状体、视网膜(师画眼球简图)引导学生回答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实验时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相当于实验时的光屏。
三组图对比,学生一目了然。
眼睛要看清楚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如何调节的呢?出示动画,介绍正常眼晶状体的形状,看近处远处的物体,观察晶状体是如何变化的。
2024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的折射透镜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新版)苏科版
(4)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生需要掌握近视、远视的成因,以及如何通过戴眼镜、隐形眼镜等方法进行矫正。
2. 教学难点:
(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推导和应用:学生难以理解物距、像距与成像性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 开展摄影项目:学生可以利用透镜进行摄影创作,学习如何通过调整光圈、焦距等参数来捕捉理想的画面。
- 探究透镜与科技的关系:研究透镜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望远镜、显微镜、摄像机等,了解透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七、重点题型整理
1. 填空题:
(1)填空题1:请填写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答案: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线聚焦于一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发散。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透镜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透镜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凸透镜和凹透镜,加深对透镜制作过程的理解。
- 透镜应用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创作以透镜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如摄影作品、绘画等,展示透镜在艺术领域的应用。
- 透镜历史介绍:了解透镜的发展历史,包括早期的透镜制作和应用,以及透镜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透镜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透镜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了解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 眼球的结构: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视力的矫正: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眼球的基本结构,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3. 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学会正确使用眼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各部分功能的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眼球、眼镜模型、照相机。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照片是如何拍摄出来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展示照相机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2)眼球的结构:讲解眼球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如角膜、瞳孔、晶状体等。
(3)视力的矫正:讲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展示眼镜的佩戴方法。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眼球结构及视力矫正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视力的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画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
本节主要介绍眼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与照相机的类比,让学生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
具体内容包括眼球的结构、视觉的形成、照相机的原理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眼球的结构,掌握眼球的成像原理。
2. 能够运用照相机原理解释视觉的形成过程。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难点:如何将照相机的原理运用到视觉形成过程的解释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眼球模型、照相机。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照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照片中的景物。
引导学生思考,照片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出照相机的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通过PPT展示眼球的成像过程,让学生理解视觉的形成。
3. 例题讲解:以一张眼球结构图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眼球的各部分结构如何协同工作,形成清晰的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眼球模型,分析眼球的成像原理。
5. 知识拓展:介绍照相机的镜头和胶片如何影响照片的成像效果,与眼球的成像原理进行对比。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板书设计:将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
七、作业设计1. 描述眼球的结构,并说明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2. 运用照相机的原理,解释视觉的形成过程。
3. 讨论:照相机和眼球在成像原理上的异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参观照相机的工作原理,进一步加深对眼球成像原理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眼球是人体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其结构复杂且精密。
为了更好地理解眼球的成像原理,我们需要逐一介绍眼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1. 角膜:角膜是眼球的前部透明层,负责保护眼睛并开始聚焦进入眼内的光线。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4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及其视物原理,以及视力矫正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原理,能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2. 掌握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能解释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原理,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物原理的关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幻灯机、凸透镜、照相机、眼球模型。
学具:凸透镜、光屏、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幻灯机投影片,引导学生思考幻灯机是如何成像的。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照相机的原理。
同时,展示眼球模型,讲解眼球的结构和视物原理。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5. 知识拓展:介绍现代眼科技术,如激光手术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眼球结构及视物原理、视力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物体在不同距离时的成像情况。
答案: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在两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 题目:简述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答案:近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角膜曲率过大,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凹透镜、激光手术等。
远视是因为眼球的前后径过短或者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矫正方法有佩戴凸透镜、激光手术等。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苏科版八上学案 第4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无答案)
第四章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二、预习检测1.眼睛就好像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上,形成物体的像。
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是的。
(填“正立”或“倒立”)。
2.近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近视眼需利用来矫正。
3.远视眼只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远视眼需要利用来矫正。
三、课堂检测1、眼睛中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眼球后部的形成物体的像,其成像原理类似于,物体在眼睛中所成的像为、、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已知一照相机镜头焦距为7cm,则该照相机的暗箱L应在______ 范围内.用它拍照时,人距镜头的距离必须大于____ __。
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_____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__ __后,成像于____ _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4、()某同学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知识后,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B.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D.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5、()图中的四幅图,分别表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过远视眼、近视眼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成像情况和对它们进行矫正的做法,其中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四、课堂作业1.眼睛是靠调节______ ____的平凸程度来改变_______ 而获得清晰的像。
2.常见的视力缺陷有和,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上引起的。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
教案: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4节。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
1. 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让学生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包括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
2. 视力的矫正:介绍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如凹透镜、凸透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
2. 掌握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理解人类视觉系统的原理,掌握视力矫正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幻灯片、投影仪、显微镜、模型眼球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同学的视力情况,发现有的同学佩戴眼镜,有的同学视力较好。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2. 探究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通过展示幻灯片和投影仪,让学生观察照相机与眼球的结构,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引导学生分析光线传播、折射、成像等原理。
3. 分析视力问题的成因:让学生观察模型眼球,了解近视、远视等视力问题的成因。
引导学生分析凹透镜、凸透镜在视力矫正中的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视力问题,如佩戴眼镜的同学应该是近视还是远视,以及应该使用何种透镜进行矫正。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视力问题的计算方法,如近视、远视的度数计算等。
6. 作业设计:(1)请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画出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
(2)请分析一位佩戴眼镜的同学的视力问题,判断是近视还是远视,并说明理由。
(3)请计算一位同学的近视度数,给出计算过程。
七、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学年:20232024学年学科: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以及视力的矫正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人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3. 近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晶状体曲度增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4. 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晶状体曲度减小,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2. 了解人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能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
2. 教学重点: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人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物体模型、眼球模型。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照片,引导学生思考照片是如何形成的,从而引入凸透镜成像规律。
2. 理论讲解:讲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3. 眼球模型展示:展示眼球模型,讲解人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
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彩笔在笔记本上绘制成像图。
5. 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讨论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6.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讲解: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视力。
六、板书设计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成像情况大于2f 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头等于2f 倒立、等大的实像小于2f 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老花镜2. 眼球结构与视觉形成过程角膜→ 瞳孔→ 晶状体→ 视网膜3. 近视眼与远视眼的成因、特点及矫正方法近视眼:晶状体曲度增大,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戴凹透镜矫正。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案
《四、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花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培养从相关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会用一定的方法探究用凸透镜、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阅读活动和探究活动为主要的学习形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阅读与探究等学习过程,体验科学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设置学习情境,加强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性学习,培养个人用眼的好习惯。
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①故意拿一台没有开盖的照相机,给学生拍照。
再让一位同学闭上眼睛找另一位同学。
②引课大家看,照相机镜头盖打开后,它能把它看到的景物成像到底片上,保存下来,这就叫拍照。
而我们的眼睛似乎也有相同的功能。
出示眼睛模型,让学生进行比较。
③大家想不想学习照相技术?虽然同样是眼睛,我们常说的近视眼和远视眼又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学习矫正视力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会对你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良好的帮助作用。
(二)开始新课1、照相机与眼球【学习与交流】1.观察:照相机成__________________像;眼睛__________________像2.如图,做一做,让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思考: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将_____凸透镜,光屏不动,应______________,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将_____凸透镜,光屏不动,应______________,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3.在甲图中画出物体AB经过凸透镜成像后的大致位置,并标定此处为视网膜的位置。
在乙图中画出物体AB经过凸透镜成像后的大致位置若使乙图中的像仍要落在甲图中所标的视网膜的位置,凸透镜不动,你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眼:看近处物体,晶状体变________(“厚”或“薄”),焦距变_________(“长”或“短”),像变________(“近”或“远”),使像落在视网膜上。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 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2. 能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3. 能够分析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光屏、蜡烛、眼球模型;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引导学生思考投影仪是如何成像的。
2. 理论知识讲解:(1)介绍眼球的结构,解释视觉形成过程;(2)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3)讲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凸透镜成像规律及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眼球结构图及视觉形成过程;2. 凸透镜成像规律;3. 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七、作业设计1. 绘制眼球结构图,并简要描述视觉形成过程;2.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生活中的实例;3. 解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查找不足,改进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研究凸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天文望远镜、显微镜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在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中,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内容不仅涉及到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还包括了如何运用这些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凸透镜镜头镜头晶状体
光屏胶片胶片视网膜
缺陷(近视眼和远视眼)
矫正
近视眼凹透镜
远视眼凸透镜
27787 6C8B 沋39311 998F 馏K31805 7C3D 簽RT25639 6427 搧36632 8F18 輘022513 57F1 埱23853 5D2D 崭35908 8C44 豄30104 7598 疘ix
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光屏,蜡烛,火柴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后记
一、自主定向
前面我们已学习了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情况。下面来做一个简单的回忆和归纳。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什么?
2、从同学生活和已学的知识给下面几个有凸透镜部件的物体找到相应的一条成像规律: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今天我们学习和探讨的内容就围绕着:U>2f的应用----照相机等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
教学目标
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知道近视眼、远视眼(老光眼)的成像特点和产生原因。
3、知道用凸透镜或凹透镜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矫正原理。
教学
要点
教学重点
知道照相机、眼睛成像原理。
教学难点
视力的矫正
教学法指导
二、合作交流
一、(原理)
出示照相机实物和眼睛的模型或图片(说明这些都是凸透镜成像的U>2f的应用)
学生阅读P88“照相机与眼睛”
请学生回答或照实物、模型指出
1、照相机中有凸透镜的部件所在位置和名称,相当于光屏的部件的位置和名称。
2、眼睛中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的组织的位置和名称,相当于胶片的组织的位置和名称。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主要涉及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眼球的相似之处;二是视力矫正的方法,包括远视和近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并能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 让学生了解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知道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照相机与眼球的相似之处,视力矫正的方法和原理。
2. 教学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近视和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表、矫正仪器(如眼镜、隐形眼镜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提问学生照片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介绍照相机的光学原理,如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引导学生理解照相机如何捕捉和呈现清晰的图像。
3.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讲解眼球的结构,如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以及视觉形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眼球如何产生清晰的视觉。
4. 视力的矫正:讲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眼球轴过长或凸度过大等,以及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如眼镜、隐形眼镜等。
5.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关于照相机和眼球的例题,如“照相机镜头的焦距是多少?”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照相机、眼球和视力矫正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2. 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过程: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等3. 视力的矫正:近视、远视的成因,矫正方法和常用矫正仪器七、作业设计1. 描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现象。
第四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江苏省常州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江苏省常州市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设计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通过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这一主题,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光学原理,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2. 使孩子们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3. 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视力矫正的方法。
2. 教学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凸透镜、尺子。
2.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美丽的风景照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照片,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张照片是怎么拍出来的吗?”让孩子们思考并讨论。
2. 探究: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凸透镜,观察凸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并尝试用凸透镜观察远处的景物,体会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3. 实践:让孩子们用凸透镜观察眼球模型,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同时思考凸透镜在眼球中的作用。
5. 拓展:讲解视力矫正的方法,如戴眼镜、做激光手术等,让孩子们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和过程。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视力矫正的方法。
2. 活动重点: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照相机和眼球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视力矫正的部分,部分孩子还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凸透镜的应用,如拍照、看电视等,并尝试发明和创新新的视力矫正方法。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四节《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案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照相机与眼睛的结构及成像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用眼镜矫正视力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教师自制照相机模型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化照相机成像原理。
(2)通过拍照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学以致用。
(3)通过对眼睛缺陷的模拟实验,找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树立眼保健意识.(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重点:(1)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难点:(1)眼睛的调节(2)视力的矫正的实验过程和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以启发式为主,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教具】调焦照相机、眼球模型、圆纸桶、半透明塑料膜、胶带、剪刀、光具座、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近视镜片、远视镜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猜谜语:黑黑一间房,没亮也没光,打开窗儿看,把你关进房。
打一物品:照相机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首先从照相机学起.二、新课教学(一)照相机的构造及基本成像原理1、用多媒体展示照相机图片,结合调焦照相机实物介绍照相机各部分名称及功能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上面涂有一层感光物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
物体的像被记录在它上面,经显影\定影为底片,冲洗底片得到相片.快门:控制曝光时间,数字越大,时间越短。
(例:百米冲刺照片暴光时间应短一些)光圈:改变进入照相机光的强弱,数字越大,进入镜头的光越少。
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使胶片上成清晰的像教:现在大家照相机的基本构造,如果我们要自制一个简易的照相机模型,需要哪些器材?镜头用什么?胶片用什么代替?(学生讨论)镜头————凸透镜胶片————半透明膜视频:自制照相机模型2、照相机成像基本原理(1)学生观察老师的自制模型过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二是眼球的结构和视力的矫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让学生掌握眼球的结构,了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球的结构及视力的矫正。
难点:照相机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眼球结构与视力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照相机、眼球模型、视力矫正仪器。
学具:笔记本、课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照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照片的拍摄原理。
2. 照相机工作原理讲解:引导学生复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讲解照相机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拍摄出清晰的照片。
3. 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展示照相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
4. 眼球结构讲解:介绍眼球的结构,让学生了解眼球各部分的功能。
5. 视力矫正讲解:讲解近视、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让学生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
6.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视力问题,如近视、远视,让学生学会判断自身视力状况。
7.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照相机模型,并尝试拍摄照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照相机工作原理、眼球结构、视力矫正方法等关键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简述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画出眼球的结构图,并标注各部分功能。
3. 举例说明照相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4. 分析自身视力状况,判断是近视还是远视,并提出矫正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讲解眼球结构和视力矫正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视力问题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4.4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4.4 照相机与眼球视力的矫正学年:20232024学年教材章节: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4节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眼球视力的矫正方法。
学生将学习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包括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接着,学生将了解眼球视力矫正的原理,包括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解释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2. 学生能够理解近视和远视的成因,掌握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眼球视力的矫正方法。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数学表达及实际应用,眼球视力矫正的原理。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照相机、眼球模型。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清晰的照片,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张照片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包括物距、像距和焦距的关系。
2. 教师讲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在照相机中的作用。
3. 教师介绍眼球视力矫正的原理,包括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三、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关于凸透镜成像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10厘米,凸透镜的焦距是5厘米,求像的性质和像距。
四、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并完成随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练习题包括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和眼球视力矫正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板书设计:1.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 u / 像距 v / 焦距 fu > 2f → 倒立、缩小的实像2f > u > f → 倒立、放大的实像u < f → 正立、放大的虚像2. 眼球视力矫正近视:眼球过长或角膜曲率过大,成像在视网膜前方,需戴凹透镜矫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眼睛能看清最近点。
距离眼睛25cm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最清楚。
(三)拓展研究
【例1】照相机拍完2寸照片后改拍1寸照片,若被照人位置不动,则照相机应该()
A.向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
B.远离人移动,同时缩小暗箱长度
C.向人移动,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D.远离移动,同时增大暗箱
长度
【例2】小明同学在学习“眼球成像”时,制作了一个眼球
模型,如图,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
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中
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该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D.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照相机的原理
(2)人的眼睛
(3)视力的缺陷及视力的矫正
课堂检测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____像的原理制成的。
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2.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眼睛的晶状体是一“变焦距”的凸透镜,它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来改变焦距的。
当
晶状体变_______,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远处物体;当晶状体变_______,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这视网膜上,眼睛看见近处的物体。
4.常见的视力缺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_______,不能使
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__________上所引起的。
5.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
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方,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镜来矫正。
6.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________,近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方,我们可以利用________镜来矫正。
7.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
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
(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
)(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课后作业
1.人眼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_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
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
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_______些(选填“强”或“弱”)。
2.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多选题)()
A.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B.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C.图①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D.图②能够说明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3.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象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下表是某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请你根据这个表格,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说明,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 _______;要成像,物体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什么条件:__ _______。
型号镜头焦距光圈快门CCD解析度
Sony-S70 34mm 8s-1/1000s 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