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简明教案
会计学原理简明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解释会计学是研究财务信息的收集、记录、分析和报告的科学。
强调会计学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的重要性。
1.2 会计学的目的和目标讨论会计学的目的,包括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帮助管理者做出明智的决策。
解释会计学的目标,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1.3 会计学的基本原则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包括会计等式、收入确认原则、费用匹配原则等。
解释这些原则在财务报告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二章:财务报表和会计要素2.1 财务报表的组成解释财务报表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强调每个报表在提供企业财务状况中的作用。
2.2 会计要素介绍会计学中的六个基本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解释这些要素在财务报告中的定义和分类。
2.3 会计方程式详细解释会计方程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展示如何使用会计方程式来分析企业的财务状况。
第三章:记账方法和会计分录3.1 记账方法介绍记账方法,包括借贷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
解释每种记账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会计分录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和作用。
展示如何记录日常业务活动,包括交易和事件的会计分录。
3.3 会计账簿介绍会计账簿的种类,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等。
解释会计账簿在记录和汇总会计分录中的作用。
第四章: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4.1 财务报表的编制解释如何根据会计记录编制财务报表。
展示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步骤。
4.2 财务报表的分析介绍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和重要性。
展示如何使用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方法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绩效。
4.3 财务比率介绍常用的财务比率,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利润比率等。
解释这些比率在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绩效中的作用。
第五章: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5.1 会计政策解释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
讨论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的因素。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功能解释会计的定义,描述会计作为一种信息系统的功能强调会计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性1.2 会计基本假设与原则介绍会计的基本假设,如会计分期、持续经营、货币计量等讲解会计的基本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原则等1.3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阐述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推导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2.1 会计科目与账户介绍会计科目的分类和设置原则解释账户的概念和结构2.2 记账方法与记账符号讲解借贷记账法的原理和规则说明记账符号“借”、“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2.3 会计分录与试算平衡演示如何编制会计分录,强调分录的规范性介绍试算平衡的概念和作用,演示试算平衡表的编制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3.1 资产负债表解释资产负债表的定义和作用,阐述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3.2 利润表介绍利润表的定义和作用,讲解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演示利润表的编制方法3.3 现金流量表阐述现金流量表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内容演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第四章:会计信息披露与分析4.1 会计信息披露讲解会计信息披露的原则和规定,强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介绍主要财务报表的披露要求4.2 财务分析方法介绍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指标,如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强调财务分析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4.3 案例分析提供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和分析方法进行实际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差错5.1 会计政策解释会计政策的含义和作用,介绍常见的会计政策选择强调会计政策的一致性和稳定性5.2 会计估计介绍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阐述会计估计的方法和程序强调会计估计的客观性和谨慎性5.3 会计差错解释会计差错的含义和类型,阐述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强调会计差错的识别和纠正的重要性第六章:存货与成本计算6.1 存货的分类与计价介绍存货的分类,包括原材料、在产品、成品等讲解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6.2 存货的核算与控制阐述存货的核算方法,包括日记账核算、存货明细账核算等介绍存货的控制方法,如存货盘点、存货周转率分析等6.3 成本计算与管理解释成本的概念和分类,如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等讲解成本计算的方法,包括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等强调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固定资产与折旧7.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解释固定资产的概念,阐述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方法讲解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年数总和法等7.2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处置介绍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包括固定资产明细账核算、折旧核算等阐述固定资产的处置方法,包括出售、报废、捐赠等7.3 固定资产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解释固定资产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作用,阐述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演示固定资产折旧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中的体现第八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8.1 负债的分类与核算介绍负债的分类,包括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等阐述负债的核算方法,包括应付账款、应付工资等科目的核算8.2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变化解释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讲解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如利润分配、增资扩股等8.3 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解释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在财务报表中的表现形式,包括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项目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强调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对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第九章:收入、费用与利润9.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解释收入的概念,阐述收入的确认条件和计量方法介绍收入的主要来源,如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等9.2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介绍费用的分类,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阐述费用的核算方法,包括费用账务处理和费用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9.3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讲解利润的计算方法,包括营业利润、净利润等介绍利润分配的原则和程序,如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向股东分配利润等第十章:会计软件与应用10.1 会计软件的功能与分类介绍会计软件的功能,包括会计核算、财务报表编制等阐述会计软件的分类,如通用会计软件、专用会计软件等10.2 会计软件的配置与使用讲解会计软件的配置方法,包括硬件配置、软件版本选择等介绍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输入、报表输出等10.3 会计信息化与会计电算化解释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的概念,阐述它们在现代会计中的作用和意义强调会计信息化和会计电算化对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性重点解析第一章至第五章重点在于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会计科目的设置、记账规则、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学的基本要素1.3 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与原则1.4 会计方法与会计科目第二章:会计记录与会计科目2.1 会计记录的方法与要求2.2 会计科目的分类与作用2.3 常见会计科目的讲解与应用2.4 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第三章:财务报表的编制3.1 财务报表的定义与作用3.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3.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3.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与要求第四章: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4.1 会计循环的步骤与意义4.2 会计核算的方法与要求4.3 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4.4 会计报表的审计与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5.1 会计政策的定义与作用5.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5.3 会计估计的定义与作用5.4 会计估计的方法与要求第六章:会计信息与会计分析6.1 会计信息的定义与作用6.2 会计信息的收集与处理6.3 会计分析的方法与步骤6.4 财务比率的计算与分析第七章:固定资产与折旧7.1 固定资产的定义与分类7.2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7.3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与计算7.4 固定资产折旧在财务报表中的体现第八章:存货与成本计算8.1 存货的定义与分类8.2 存货的采购与储存8.3 存货成本的计算方法8.4 存货在财务报表中的处理与分析第九章:应收账款与坏账处理9.1 应收账款的定义与作用9.2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9.3 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催收9.4 坏账损失的估计与处理第十章:税务会计与财务管理10.1 税务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0.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与申报10.3 增值税的计算与申报10.4 财务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0.5 财务预测与财务决策的方法与步骤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学的基本要素(重点关注)会计学的五个基本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
它们是构建会计方程式的核心,对于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具有重要作用。
二、会计分录与会计凭证(重点关注)会计分录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它记录了企业的经济业务。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篇一:《会计学原理》教案】《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总论一、教学目标教学目的:阐述、了解会计学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教学要求:1、明确会计的基本概念(会计史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定义);2、明确会计的对象和会计的任务;3、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两个重要的会计理论);4、明确会计核算方法的组成内容和相互联系。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适应社会生产的发展和加强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随着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提高的。
现代会计逐渐形成的过程。
二、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反映职能和反映职能的四个方面的特点。
会计的监督职能和监督职能的两方面的特点。
会计反映职能和监督职能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对会计职能的其他看法。
三、会计的含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旨在提供经济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会计的对象一、会计对象的一般说明会计对象是指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二、会计对象在企业的具体表现会计对象在企业中可表现为企业主要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以工业企业为例,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包括资金(即资本金与借入其他资金)的投入、生产准备、产品生产、产品销售、收益的形成与分配的全部过程。
它既是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等资产形态的变化过程,也是资金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等业务内容的发生过程。
企业经济活动的三个过程及其相互关系: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与此相对应的资金投入、资金周转和资金退出,及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企业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与会计对象的各个要素项目,亦即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含义、职能与目标一会计的含义会计是指已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系统、完整的反映和监督,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货币价值管理二会计的基本职能1.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核算是通过价值量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基本特点:1 主要从价值量反映经济活动状况货币量度(主要)、实物量度、劳动量度(辅助)2 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 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经济反映事中、事后核算的同时,分析预测未来1.会计监督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规定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的。
基本特点:1 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 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相辅相承的三会计目标指会计工作的终极目的。
即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的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满足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满足投资者进行决策的需要、满足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第二节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一会计对象任何一个单位要进行经济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如货币资金、原材料、设备、厂房等。
同样,也要消耗一定的物质。
这些物资资料总是有一定的来源的,也会有一定的去向。
因此,会计的对象是以价值量反映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资金运动过程。
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债权人——形成企业的债务一是来自于投资者——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二会计要素1 资产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有企业拥有或者可以控制的经济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包括实物资产与非实物资产。
特征:(1)能带来经济利益(2)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3)拥有或者可以控制(4)能以货币计量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不符合流动资产定义的资产。
会计学原理简明教案
会计学原理简明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1.2 会计学的基本目标1.3 会计学的基本要素1.4 会计学的基本原则1.5 会计学的历史发展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1 会计科目的分类2.2 会计科目的设置2.3 会计账户的定义与作用2.4 会计账户的设置2.5 会计账户的运用第三章:复式记账与会计分录3.1 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3.2 会计分录的定义与作用3.3 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3.4 会计分录的运用3.5 试算平衡第四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4.1 会计凭证的定义与作用4.2 会计凭证的种类与填制4.4 会计账簿的种类与设置4.5 会计账簿的登记与运用第五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5.1 财务报表的定义与作用5.2 财务报表的种类与编制5.3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5.4 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5.5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六章:账户式会计处理程序6.1 账户式会计处理程序的定义与特点6.2 会计循环的步骤6.3 会计凭证的审核与登记6.4 会计账簿的转记与调整6.5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输出第七章:汇总记账式会计处理程序7.1 汇总记账式会计处理程序的定义与特点7.2 汇总记账的步骤与方法7.3 记账凭证的汇总与编制7.4 会计账簿的汇总与编制7.5 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第八章:电子会计与会计信息化8.2 会计信息化的基本概念8.3 会计软件的种类与功能8.4 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与运行8.5 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与维护第九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9.1 会计政策的定义与分类9.2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9.3 会计估计变更的原因与处理9.4 差错更正的定义与分类9.5 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第十章: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法规10.1 会计职业道德的定义与重要性10.2 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10.3 会计法规的定义与作用10.4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10.5 会计违规行为与法律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会计学概述难点解析: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会计学的基本目标指导会计实践。
基础会计学原理教案
基础会计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熟悉会计的基本流程和核算方法。
3.掌握会计凭证的编制和会计核算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内容1.会计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会计的基本流程和核算方法。
3.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
4.会计核算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会计的概念和作用。
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几个实际的会计凭证,让学生理解会计凭证的作用和重要性。
2.讲解会计的基本原理(20分钟)教师可以讲解会计的实体和货币计量原则,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
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讲解会计的稳健原则和费用匹配原则,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原则的重要性。
3.介绍会计的基本流程和核算方法(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示或实例,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流程,包括原始凭证的录入、分析和处理等。
然后,教师可以讲解会计的核算方法,如账户分析法和总账分析法等,让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巧。
4.讲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3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和让学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编制方法。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发一些常见的交易记录,让学生自己编制会计凭证,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5.教学总结(10分钟)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或小测验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扩展1.学生可以通过参观企业的财务部门,了解实际的会计核算过程。
2.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参加会计实践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会计知识和技能。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巧和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
通过讲解、示范和实践等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会计凭证,从而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会计学原理教案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总论★本章主要内容1、会计的含义和特点,2、会计的职能和目标3、会计的对象4、会计要素5、会计的方法★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会计的含义、本质和基本特点,基本职能,工业企业,商业流通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含义及会计六要素含义,特征及其内容★讲授方法:常规方法★作业:教材P259-262 练习第一节会计的含义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会计产生和发展过程会计是为适应经济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1.人类早期——无计算。
2.原始社会——会计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处于萌芽时期,只是在生产的同时运用结绳记事、刻契记数方法记录生产活动和成果。
3.私有制出现——人们用货币计量,记录经济活动过程,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发展为独立职能。
4.西周时期——会计开始命名,官厅会计发展,有严格的会计机构,设立专职官员掌管钱粮税赋会计事务,建立“日成”、“月要”、“岁会”报告制度。
(二)会计核算方法的演进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核算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演进过程,方法日趋完备,内容日益丰富。
1.原始社会末期,建立“盘点结算法”,采用盘存财产物资的方法进行记录2.西汉时期,在“盘点结算法”的基础上发展为“三柱结算法”,结算本期财产物资增减变化及其结果。
其计算公式为:入-去= 余│││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本期结存3.唐宋时期,在“三柱结算法”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四柱结算法”,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全过程。
其计算公式为: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或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4.明末清初,在以前“三柱结算法”和“四柱结算法”的单式记账方法基础上创建了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
将日常发生的账项划分为“进”、“缴”、“存”、“该”四大类,“进”和“缴”为一线,“存”和“该”为另一线,实行双轨计算盈亏。
其计算公式为:进-缴=存-该││││收入-支出=资产债权-负债投资其结算过程:5.清朝中叶复式记账又进一步发展,建立了“四脚账”又称天地合账,将账簿每页用中线划分为天地两方,上为天(收)下为地(付),上收下付,收为来账,付为去账,天地两方相等。
《会计学原理》教(学)案
《会计学原理》课程授课教案第一章总论教学容:会计含义和特点,会计的职能和作用,会计对象,会计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会计的核算方法与任务。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会计的含义和对象;掌握会计的基本职能与特点;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熟悉会计的核算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及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讲授中应注意对会计概念和会计对象的理解、分析。
同时,应注意对会计职能、会计核算的前提和一般原则中难点问题的把握。
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通过习题练习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
本章共4学时。
案例导入王浩打算在海滨浴场租赁一个摊位,开设一家销售夏季用品的公司,主营太阳镜、泳装、防晒用品以及冷饮。
经过充分的市场调查,王浩估计每月的销售额会有8000元,所需商品的购买成本为4000元,摊位租金600元,杂费400元。
王浩决定正式启动自己的首次创业计划,但是怎么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要做好管钱、管账等工作,也需要相应的技术和头脑。
他咨询了一名从事财务工作的朋友,朋友建议他了解一些财务基础会计学方面的知识,并且告诉他,会计是一门商业语言,正如大家使用汉语、英语交流一样,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与其外部环境之间、企业部各环节之间也需要交流,通用的语言就是会计。
会计工作能够帮助他系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引入:同学们印象中的会计是什么?(要求大家畅所欲言,然后引入正题)第一节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一、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一)会计环境的意义(二)会计环境的构成及演变1.经济环境对会计的影响2.社会环境对会计的影响(1)政治法律因素对会计的影响(2)文化教育因素对会计的影响(3)科学技术因素对会计的影响3.自然环境对会计的影响二、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一)古代会计阶段一般将会计的产生到复式簿记的应用这一阶段称为古代会计阶段。
如《周礼·天官》篇中有:“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章节一:会计学概述1. 会计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的基本原则和假设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4. 会计科目和账户5. 复习题章节二:会计记录方法1. 记账方法和记账符号2. 借贷记账法3. 会计分录和会计凭证4. 会计账簿和账务处理程序5. 复习题章节三:财务报表编制1.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2. 利润表的编制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5. 复习题章节四:会计循环和会计核算1. 会计循环的步骤和流程2. 会计凭证的审核和编制3. 会计账簿的登记和核对4. 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5. 复习题章节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1. 会计政策的概念和作用2. 会计政策的制定和变更3.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作用4. 会计估计的制定和变更5. 复习题《会计学原理教案》章节六:账户式记账法1. 账户式记账法的概念和特点2. 账户的开设和分类3. 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4. 错账查找和更正方法5. 复习题章节七:财务分析1. 财务分析的目的和作用2.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3. 偿债能力分析4. 运营能力分析5. 盈利能力分析6. 复习题章节八:存货和成本计算1. 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2. 存货的采购和销售3. 存货的盘存和清查4.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5. 制造费用和产品成本计算6. 复习题章节九:固定资产和折旧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2. 固定资产的购置和处置3.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4. 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和会计处理5. 复习题章节十: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1. 无形资产的定义和分类2. 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3. 无形资产的摊销和会计处理4. 其他资产的分类和会计处理5. 复习题《会计学原理教案》章节十一:收入、费用和利润1. 收入的定义和分类2. 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 费用的定义和分类4. 费用的确认和计量5. 利润的计算和分配6. 复习题章节十二:税务会计1. 税务会计的概念和作用2. 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和申报3. 增值税的计算和申报4. 其他税种的计算和申报5. 复习题章节十三:审计和内部控制1. 审计的概念和作用2. 审计的程序和方法3. 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4. 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5. 复习题章节十四:国际会计1. 国际会计的概念和重要性2. 国际会计准则(IAS)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3. 外币会计和汇兑损益计算4. 国际贸易结算和外汇风险管理5. 复习题章节十五:会计软件和信息技术1. 会计软件的概念和作用2. 会计软件的类型和功能3.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施和管理4. 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影响5. 复习题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详细介绍了会计学原理的教案,包括会计概述、会计记录方法、财务报表编制、会计循环和核算、会计政策和估计、账户式记账法、财务分析、存货和成本计算、固定资产和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收入费用和利润、税务会计、审计和内部控制、国际会计以及会计软件和信息技术等十五个章节。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会计的定义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程序和方法,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和监督,以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第二节会计职能一、核算职能二、监督职能第三节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一、设置账户(会计科目)二、复式记账三、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四、登记账簿五、成本计算六、财产清查七、编制会计报表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第一节会计要素一、会计要素的定义会计要素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根据我国《会计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要素具体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
(一)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二)负债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负债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也称股东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四)收入收入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五)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
(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企业的利润是由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加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组成。
第二节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经济业务的四种基本类型:1、资产内部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内部此增彼减,增减金额相等;3、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增;4、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同减。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的定义与作用1.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1.3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1.4 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第二章:会计信息与会计科目2.1 会计信息的分类与处理2.2 资产类科目的设置与运用2.3 负债类科目的设置与运用2.4 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设置与运用第三章:会计记录与会计账簿3.1 会计记录的方法与要求3.2 日记账的设置与登记3.3 总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3.4 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披露4.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与分析4.3 利润表的编制与分析4.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分析第五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与会计准则5.1 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5.2 会计估计的方法与程序5.3 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5.4 会计差错与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第六章:货币资金与应收款项6.1 货币资金的分类与管理6.2 现金的核算与控制6.3 银行存款的核算与控制6.4 应收账款与应收票据的核算第七章:存货与成本计算7.1 存货的分类与管理7.2 存货的核算方法7.3 原材料的核算与控制7.4 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核算第八章:固定资产与折旧8.1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8.2 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8.3 固定资产的报废与处置8.4 租赁固定资产的核算第九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9.1 短期负债的核算9.2 长期负债的核算9.3 所有者权益的核算9.4 利润分配的核算第十章:收入、费用与利润10.1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10.2 费用的分类与核算10.3 营业外收支的核算10.4 利润的计算与分配第十一章:会计软件与信息化管理11.1 会计软件的类型与功能11.2 会计软件的选型与实施11.3 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基本要求11.4 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第十二章: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12.1 税收基本知识与税务会计概述12.2 增值税的核算与申报12.3 所得税的核算与申报12.4 税务筹划的方法与策略第十三章:审计与内部控制13.1 审计的基本概念与程序13.2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方法13.3 内部控制的基本框架与要素13.4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第十四章: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14.1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14.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14.3 跨国公司的财务报告与合并14.4 国际会计信息的披露与分析第十五章: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15.1 会计伦理的重要性与原则15.2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15.3 会计职业责任与执业风险15.4 会计职业发展与社会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会计学原理》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会计信息处理、财务报表编制、会计政策与准则、货币资金管理、存货与成本计算、固定资产与折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与利润、会计软件与信息化管理、税务会计与税务筹划、审计与内部控制、国际会计与财务报告以及会计伦理与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让学生了解会计部门和组织结构1.2 教学内容会计学的定义和作用会计的基本原则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等式会计部门和组织结构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会计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会计等式和会计部门的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会计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会计等式和会计部门的知识完成相关题目第二章:会计科目与账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让学生掌握账户的设置和管理让学生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2.2 教学内容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账户的设置和管理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作用,账户的设置和管理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会计分录的编制实践2.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会计科目和账户的理解会计分录编制练习:评估学生对会计分录编制方法的掌握程度第三章:会计凭证与会计账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会计凭证的分类和编制方法让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管理让学生了解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3.2 教学内容会计凭证的分类和编制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管理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凭证的分类和编制方法,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管理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会计账簿的设置和实践3.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理解会计账簿设置练习:评估学生对会计账簿设置和管理的掌握程度第四章:财务报表与会计分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财务报表的分类和作用让学生掌握会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财务比率的概念和应用4.2 教学内容财务报表的分类和作用会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财务比率的计算和解释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财务报表的分类和作用,会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加深学生对会计分析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财务报表和会计分析的理解财务比率计算练习:评估学生对财务比率计算和解释的掌握程度第五章:会计软件与信息化管理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会计软件的作用和分类让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信息化管理对会计学的影响和发展趋势5.2 教学内容会计软件的作用和分类会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信息化管理对会计学的影响和发展趋势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会计软件的作用和分类,信息化管理对会计学的影响和发展趋势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实践5.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会计软件和信息化管理的理解会计软件操作练习:评估学生对会计软件操作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存货与成本计算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让学生掌握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存货控制和存货周转率的概念6.2 教学内容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如标准成本法、实际成本法)存货控制和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和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存货的分类和计价方法,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存货控制和存货周转率的理解6.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存货和成本计算的理解存货计价和成本计算练习:评估学生对存货计价和成本计算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固定资产与折旧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掌握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让学生了解固定资产更新和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7.2 教学内容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如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折旧方法(如直线法、加速折旧法)及其计算固定资产更新和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特点,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和折旧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固定资产更新和折旧对财务报表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固定资产和折旧的理解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计算练习:评估学生对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应收账款与坏账管理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应收账款的产生和管理让学生掌握应收账款计价和回收方法让学生了解坏账损失的计算和坏账管理策略8.2 教学内容应收账款的产生和管理应收账款的计价和回收方法坏账损失的计算和坏账管理策略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应收账款的产生和管理,应收账款的计价和回收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坏账损失和坏账管理策略的实际案例8.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应收账款和坏账管理的理解应收账款计价和回收练习:评估学生对应收账款计价和回收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利润分配与税收筹划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政策让学生掌握利润分配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9.2 教学内容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政策利润分配的计算方法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利润分配的原则和政策,利润分配的计算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税收筹划的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税收筹划的理解9.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利润分配和税收筹划的理解税收筹划练习:评估学生对税收筹划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审计与内部控制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审计的目的和过程让学生掌握审计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了解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10.2 教学内容审计的目的和过程审计的方法和技巧内部控制的概念和重要性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审计的目的和过程,审计的方法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内部控制的理解10.4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审计和内部控制的理解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分析练习:评估学生对审计方法和内部控制的掌握程度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存货与成本计算重点环节:存货控制和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和分析。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会计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原则。
2. 掌握会计学的基本要素和会计等式。
3. 理解会计科目的分类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教学内容:1. 会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 会计基本原则3.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4. 会计科目分类5. 会计分录的编制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会计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会计基本原则。
3. 举例说明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4. 练习会计科目的分类。
5. 练习编制会计分录。
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编制会计分录的练习。
第二章:会计记录方法1. 掌握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理解会计账簿的分类和作用。
3. 学会使用会计凭证和账务处理程序。
教学内容:1. 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2. 会计账簿的分类和作用3. 会计凭证的编制和使用4. 账务处理程序教学活动:1. 讲解会计记录的基本方法。
2. 介绍会计账簿的分类和作用。
3. 演示会计凭证的编制和使用。
4. 讲解账务处理程序。
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编制会计凭证的练习。
第三章:财务报表编制教学目标:1. 理解财务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2. 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3. 学会分析和解读财务报表。
1. 财务报表的作用和种类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3. 利润表的编制方法4.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5. 分析和解读财务报表教学活动:1. 讲解财务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2. 演示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3. 演示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4. 演示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5. 分析和解读财务报表的练习。
作业与练习: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编制财务报表的练习。
第四章:账户式会计处理教学目标:1. 理解账户式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账户的开设、登记和关闭。
3. 学会运用会计科目和分录进行会计处理。
教学内容:1. 账户式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2. 账户的开设、登记和关闭3. 会计科目的运用4. 会计分录的编制教学活动:1. 讲解账户式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
会计学原理教案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的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具体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的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这种总流入表现为资产的增加或债务的清偿。
会计假设、权责发生制
难点
会计原则应用的理解特别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讲授内容:
课堂提问(5分钟):怎样理解会计对象的有关内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如何?
第三节:会计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含义,掌握基本等式和扩展等式,从深层次上理解会计等式所表达的产权关系。
二、经济业务发生对会计等式影响情况的分析,包括四种情况:
课后作业
思考:
1.会计是怎样产生并发展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2.会计有哪些基本职能?各自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如何?
3.会计核算方法有哪些?其相互关系如何?
参考资料
《基础会计习题与案例》、相关教材。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
第1、2节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
课时
3
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会计要素的涵义、内容,以及会计等式的涵义、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二、会计方法的构成:信息处理方法、数据分析方法、预测决策方法、监督方法等。
三、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记录、计算和反映而采用的方法,包括:1.设置账户;2.复式记账;3.填制和审核凭证;4.登记账簿;5.成本计算;6.财产清查;7.编制会计报表。注意此处应将每种方法予以展开。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目的和作用。
2. 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等式和会计科目。
3. 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4. 学会编制和分析财务报表。
二、教学内容1. 会计学的概念与目的会计学的定义会计学的作用会计学的目的2. 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的分类3. 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4. 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与指标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报表分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会计学原理》2. 课件:教学PPT3. 案例资料:相关企业的财务报表和会计核算案例4.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
3. 测试成绩: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一章:会计学的基本概念与目的(4课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4课时)第三章: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6课时)第四章:财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4课时)第五章:会计软件与应用(4课时)第六章: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3课时)第七章: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3课时)第八章: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3课时)第九章:财务分析与财务预测(3课时)第十章: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2课时)七、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教师讲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学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会计核算程序和财务报表分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大学老师会计学原理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3. 了解账户的设置、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4. 熟悉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区别。
教学重点:1. 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2. 账户的设置、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
教学难点:1. 会计恒等式的理解;2. 复式记账原理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会计是什么吗?会计的作用是什么?2. 引导学生回顾会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二、讲解会计要素和会计恒等式1. 讲解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会计要素的概念和特征;2. 介绍会计恒等式的含义,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3. 通过实例分析会计恒等式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三、讲解账户的设置、分类和复式记账原理1. 讲解账户的概念和作用;2. 介绍账户的分类,如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等;3. 讲解复式记账原理,即一笔经济业务至少涉及两个账户,且借贷方向相反;4. 通过实例演示复式记账的步骤和方法。
四、讲解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区别1. 讲解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概念;2. 比较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区别,如账户的设置、核算内容、作用等;3. 通过实例说明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总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建立会计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会计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原理;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3.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疑问,确保教学效果。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word版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1 会计学的定义解释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强调会计学的目的和重要性1.2 会计学的基本原则介绍会计学的基本原则和概念框架解释会计等式: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1.3 会计学的历史和发展概述会计学的历史演变讨论会计学的现代实践和趋势第二章:会计记录和账簿2.1 会计记录的基本概念解释会计记录的重要性讨论会计记录的方法和工具2.2 账簿的种类和用途介绍不同的账簿类型(如日记账、总账、明细账等)讨论账簿的使用和管理2.3 会计分录和账务处理解释会计分录的概念演示如何进行账务处理和编制试算平衡表第三章:财务报表3.1 财务报表的定义和重要性强调财务报表在决策中的作用解释财务报表的基本组成3.2 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介绍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和内容演示如何编制资产负债表3.3 利润表的编制介绍利润表的结构和内容演示如何编制利润表第四章:会计准则和会计估计4.1 会计准则的作用和重要性解释会计准则的定义和目的讨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4.2 会计估计的概念和处理介绍会计估计的基本概念讨论会计估计的方法和原则4.3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影响解释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更讨论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和潜在影响第五章:会计软件和信息技术5.1 会计软件的作用和重要性强调会计软件在现代会计中的作用介绍会计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特点5.2 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讨论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解释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3 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探讨信息技术对会计的影响讨论会计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第六章:存货与成本计算6.1 存货的分类和管理介绍存货的种类,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和成品讨论存货的管理方法和库存控制6.2 存货的计价方法解释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等计价方法演示如何选择合适的存货计价方法6.3 成本计算与产品成本介绍成本计算的基本概念讨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分配第七章:固定资产与折旧7.1 固定资产的定义和分类解释固定资产的基本概念介绍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特点7.2 固定资产的购置与处置讨论固定资产购置的会计处理解释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方法7.3 折旧方法和计算介绍直线法、工作量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等折旧方法演示如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第八章:负债与所有者权益8.1 负债的分类和管理介绍负债的种类,包括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讨论负债的管理方法和风险控制8.2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解释所有者权益的基本概念介绍所有者权益的构成要素,如股本、盈余等8.3 长短期负债的会计处理讨论长短期负债的会计处理方法解释负债偿还的会计处理和影响第九章:收入、费用与利润9.1 收入的定义和分类解释收入的基本概念介绍收入的分类,如销售收入、服务收入等9.2 费用的分类和计算介绍费用的种类,包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等演示如何计算和确认费用9.3 利润的计算与分析解释利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讨论利润的分析和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第十章:审计与内部控制10.1 审计的定义和目的解释审计的基本概念强调审计在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中的作用10.2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讨论内部控制的概念和目的解释内部控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10.3 审计过程和内部控制的评估介绍审计过程的基本步骤讨论内部控制的评估方法和改进措施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会计学的目的和重要性会计学不仅是财务记录和报告的工具,更是为企业内部管理和外部决策提供关键信息的关键环节。
《会计学原理》教案
《会计学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核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其财务管理和决策能力。
3.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正确处理会计职业中的伦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会计学概述1.会计学的概念和特点2.会计的目标和作用3.会计信息的特点和要求第二章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则1.实体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2.会计要素和基本规则第三章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1.会计等式和会计分录2.借贷记账法和现金记账法第四章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1.会计科目的分类和编码方法2.会计凭证的种类、内容和编制方法第五章账户的建立和操作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建立和使用方法2.成本、收入、费用类账户的建立和使用方法第六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1.会计准则的概念、分类和相关法规2.会计制度的内容和建立方法第七章财务报表与分析1.财务报表的种类和编制方法2.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和技巧第八章会计与成本管理1.成本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目标2.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会计案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加深对会计学原理的理解。
4.作业实践法: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工具1.录播课程:利用多媒体技术,录制相关的教学课程,便于学生反复学习和复习。
3.计算机软件: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财务报表编制的实操练习。
五、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课堂表现和讨论质量,进行评价。
2.作业完成评价:根据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和实践任务,进行评价。
3.考试评价: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第一章会计学概述第二周:第二章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基本规则第三周:第三章会计的基本核算方法第四周:第四章会计科目和会计凭证第五周:第五章账户的建立和操作第六周:第六章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第七周:第七章财务报表与分析第八周:第八章会计与成本管理七、教学参考书目1.《会计学原理》,李晓蓉,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民族大学会计学原理教案 第五章 会计凭证会计学原理精品课程组2009330第五章 会计凭证【学习目标】本章主要讲解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通过学习, 可以充分认识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的 基本技能。
【学习要求】掌握会计凭证、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概念;掌握会计凭证的分类;掌握各 种原始凭证填制要求和填制方法;掌握各种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和填制方法。
熟 悉会计凭证的审核内容;熟悉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在会计工作中,记账必须以合格的凭证为依据,不能凭空记账。
因此,在经 济业务发生时,都要填制适当的凭证,并由有关经办人员签名盖章,以资证明和 负责。
一、会计凭证的概念和作用(一)会计凭证的概念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 账簿的书面证明。
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之一,是会计核算 工作的起始环节。
(二)会计凭证作用会计凭证是会计信息的载体之一。
经济业务的内容首先记录在会计凭证上, 会计程序主要包括“凭证—账簿—报表”三个步骤,会计凭证则是其中的起点和 基础。
会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凭证,对日常大量、分散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整 理、分类、汇总,并经过会计处理,为经济管理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因此,填 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在会计工作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监督、控制经济活动。
通过会计凭证的审核,确保经济业务的合理、合 法和有效性。
2.提供记账依据。
会计凭证是记账的依据。
3.加强经济责任制。
通过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使有关责任人在其职权 范围内各负其责,并利用凭证填制、审核的手续制度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制。
二、会计凭证的分类按照会计凭证的填制程序和用途,一般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执行或完成,用以明确经济责任,作为记账依据的最初的书面证明文件,如出差乘坐的车船票、采购材料 的发票、到仓库领料的领料单等,都是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在法律上具有证明。
效力,所以也可叫做“证明凭证”原始凭证又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 可以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两 类。
(1)自制原始凭证自制原始凭证也称内部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执行或完成时,由本单 位的经办人员自行填制的、仅供本单位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产 品出、入库单、差旅费报销单等。
(2)外来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关系时,由外单位经办业 务的部门和人员在经办业务时填制的并被本单位所使用的原始凭证。
如采购 时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出差时取得的车票、船票、机票,银 行开出的收付款的结算凭证、企业向银行借款时填写的借款合同等等,都是 外来原始凭证。
2.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手续不同,又可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汇总 原始凭证和记账编制凭证四种。
(1)一次凭证一次凭证,也称一次有效凭证,是指只反映一项经济业务,或者同时反 映若干项同类性质的经济业务,填制手续是一次完成的会计凭证。
所有外来 原始凭证和大部分自制原始凭证都是一次凭证,例如,购货发票、销货发票、 收料单、领料单等。
(2)累计凭证累计凭证是指在一定期间内, 连续多次记载若干不断重复发生的同类经 济业务,直到期末,凭证填制手续才算完成,以期末累计数作为记账依据的 原始凭证,如工业企业常用的限额领料单等。
使用累计凭证,可以简化核算 手续,能对材料消耗、成本管理起事先控制作用,是企业进行计划管理的手 段之一。
(3)汇总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是指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为简化记账凭证的编制工作,将 一定时期内若干份记录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按照一定的管理要求汇总编制一张汇总凭证,用以集中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总括发生情况的会计凭证, 如发料凭证汇总表、 收料凭证汇总表、 现金收入汇总表等都是汇总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只能将同类内容的经济业务汇总填列在一张汇总凭证中。
在一张汇总凭证中,不能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经济业务汇总填列。
汇总原始 凭证在大中型企业中使用得非常广泛,因为它可以简化核算手续,提高核算工作效率;能够使核算资料更为系统化,使核算过程更为条理化;能够直接 为管理提供某些综合指标。
(4)记账编制凭证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和经济业务的需要编制的一种自制原始凭 证。
记账编制凭证是根据账簿记录,把某一项经济业务加以归类、整理而重 新编制的一种会计凭证。
例如在计算产品成本时,编制的制造费用分配表就 是根据制造费用明细账记录的数字按费用的用途填制的。
3.原始凭证按其格式的不同,可分为通用原始凭证和专用原始凭证通用原始凭证是指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 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 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通用凭证的使用范围因制作部门不同而异,可以是某一 地区、某一行业,也可以是全国通用。
专用原始凭证是指单位自行印制,仅在本单位内部使用的,有专门用途的原 始凭证。
如领料单、差旅费报销单、工资费用分配表、折旧计算表等。
4.原始凭证按其填写手段的不同, 可分为手工填制原始凭证和打印填制原始 凭证手工填制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 由业务人员或会计人员手工 填制的原始凭证。
传统的原始凭证都是手工填制原始凭证。
打印填制原始凭证是指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 业务人员或会计人员利用计 算机打印填制的原始凭证。
如火车票、飞机票等。
(二)记账凭证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 用来确 定经济业务应借、应贷的会计科目和金额而填制的,作为登记账簿直接依据 的会计凭证。
在登记账簿之前, 应按实际发生经济业务的内容编制会计分录, 然后据以登记账簿, 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分录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来完成的。
由于原始凭证来自不同的单位,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格式不一,不能 清楚地表明应记入的会计科目的名称和方向。
为了便于登记账簿,需要根据 原始凭证反映的不同经济业务,加以归类和整理,填制具有统一格式的记账 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将相关的原始凭证附在后面。
这样不仅可以简化记 账工作、减少差错,而且有利于原始凭证的保管,便于对账和查账,提高会 计工作质量。
记账凭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以下分类:1.记账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分为专用记账凭证和通用记账凭证两 类。
专用记账凭证,是用来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
专用凭证 按其所记录的经济业务是否与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收付有关系, 又分为收款凭 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1)收款凭证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款业务的凭证, 它是 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收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据以作为登记现金日记 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关明细账和总账等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员收讫 款项的依据。
一般包括现金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收款凭证两种。
(2)付款凭证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付款业务的凭证。
它是 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付款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据以作为登记现金日记 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有关明细账和总账等账簿的依据,也是出纳员支付 款项的依据。
一般包括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
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货币收付业务的凭证, 出纳人员不能依 据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原始凭证收付款项,必须根据会计主管人员或 指定人员审核批准的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收付款项, 以加强对货币资金的管 理,有效地监督货币资金的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企业发生的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互转业务,或银行存 款各账户之间的相互划转,为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 凭证。
例如,企业将现金存入银行,只需编制现金付款凭证,而不必同时编制银 行存款收款凭证;同样道理,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则只需编制银行存款付款凭 证,而不必同时编制现金收款凭证。
(3)转账凭证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 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收付款业务无关的转 账业务(即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不需要收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各项业务)的凭 证,它是根据有关转账业务的原始凭证填制的。
转账凭证是登记总分类账及 有关明细分类账的依据。
通用记账凭证,是不分收款、付款、转账业务,全部业务采用一种通用的记 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采用顺序连续编号,其格式与专用记账凭证中的转账凭证 相同,收款、付款和转账业务均使用一种凭证。
在经济业务比较简单的单位,为了简化凭证,可以使用通用记账凭证, 记录所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
2.记账凭证按其包括的会计科目是否单一,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 账凭证两类(1)复式记账凭证复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多科目记账凭证, 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全 部会计科目集中填列在一张记账凭证上。
复式记账凭证可以集中反映账户的 对应关系,因而便于了解经济业务的全貌,了解资金的来龙去脉;便于查账; 同时可以减少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量,减少记账凭证的数量。
但是不便于汇 总计算每一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不便于分工记账。
上述收款凭证、付款凭证 和转账凭证的格式都是复式记账凭证的格式。
(2)单式记账凭证单式记账凭证又叫做单科目记账凭证, 要求将某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每 个会计科目,分别填制记账凭证,每张记账凭证只填列一个会计科目,其对 方科目只供参考,不据以记账。
也就是把某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按其 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分散填制两张或两张以上的记账凭证。
填列借方科目的 称为借项记账凭证,填列贷方科目的称为贷项记账凭证。
单式记账凭证便于汇总计算每一个会计科目的发生额,便于分工记账; 但是填制记账凭证的工作量变大,而且出现差错不易查找。
3.记账凭证按其是否经过汇总,可以分为汇总记账凭证和非汇总记账凭 证。
(1)汇总记账凭证汇总记账凭证是根据非汇总记账凭证按一定的方法汇总填制的记账凭 证。
汇总记账凭证按汇总方法不同,可分为分类汇总和全部汇总两种。
①分类汇总凭证分类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按其种类分别汇总填制的, 如 根据收付款凭证汇总填制的现金汇总收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收款凭证; 以 及填制的现金汇总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汇总付款凭证; 根据转账凭证汇总填 制的汇总转账凭证都是分类汇总凭证。
②全部汇总凭证全部汇总凭证是根据一定期间的记账凭证全部汇总填制的, 如科目汇总 表就是全部汇总凭证。
(2)非汇总记账凭证非汇总记账凭证,是没有经过汇总的记账凭证,前已提及的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通用记账凭证都是非汇总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 的基础,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
在实际工作中,原始凭证附在记 账凭证后面,作为记账凭证的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