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逆反心理成因及其纠正

合集下载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愿意接受成人的指导和约束,表现出一种叛逆的心态。

逆反心理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常见的,但是如果逆反心理过于严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就需要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并适时采取措施。

一、逆反心理成因分析1. 独立意识加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开始逐渐独立,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

当他们感到受到过多的限制和约束时,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2.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有些家长可能会过于溺爱孩子,放任孩子的任性行为,导致孩子产生了不受制约的心态。

而有些家长则过于严厉,严苛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3. 学校环境的影响。

有些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师生关系可能不够融洽,甚至存在一些不合理的规定和制度,导致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良信息和影响,有些小学生受到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了逆反心理。

二、对策1.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家长和老师首先要与小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孩子的诉求,不要轻易否定孩子的想法,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权利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2. 学会尊重孩子。

家长和老师在对待小学生的时候,要学会尊重孩子,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权威,而是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3. 适度的约束和教育。

适度的约束和教育是必须的,但是要避免过于严苛的方式,要善于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从中获得正能量。

4. 提供正面榜样。

家长和老师要做好自己的榜样,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言行一致,做一个积极向上的正面榜样。

5. 指导孩子正确处理情绪。

人的情绪是复杂的,孩子在处理情绪上尤为脆弱,家长和老师应该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处理情绪,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发泄情绪。

6. 营造良好的家庭和学校环境。

家庭和学校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家长和老师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它不仅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困扰,也会让家长和老师感到很棘手。

那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是什么呢?该如何应对呢?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自我认同不足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地了解自己和接受周围的环境,这时候自我认同感不足会造成自卑感,从而表现出逆反心理。

2.情感交流不良家长或老师对小学生的情感交流,如果过分苛刻、冷漠无情,甚至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产生孤独感和不信任感,进而引发逆反心理。

3.环境不适应小学生的环境不一定适应他们的成长,可能存在环境压力、家庭关系纷争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产生逆反心理。

4.教育方式不当教育方式不当,可能是由于老师给予的压力过大,或是给予的关注不够,也有可能是毒打、口出恶言等导致的,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应对逆反心理的策略1.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家长和老师要主动了解和关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肯定孩子的价值,让他们感受到存在感,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并减少逆反心理产生的概率。

2.教育方式与孩子相适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意教育方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了解小学生的性格和兴趣爱好,因情制宜地对待孩子,使孩子在教育中感受到温暖和认可。

3.培养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启发和引导,培养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约束能力,帮助他们学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减少孩子的逆反情绪。

4.理解和宽容孩子的情绪表达在家庭和学校中,家长和老师需要理解和宽容孩子的情绪表达方式,不可一味斥责或批评,要给予孩子情感的支持和理解,以便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总之,小学生逆反心理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它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长或老师的过错,而是孩子与周围环境产生矛盾所引起的。

家长和老师要以人为本,不能用严厉的手段来压制孩子的逆反行为,而是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引导孩子走向正确的方向。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牟定县安乐中心小学彭兴华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老师、学校不准做的事,学生偏要去做,这在心理学上叫“逆反”现象。

“逆反”在传统的发展心理学领域,是儿童对家长或教师的教育与劝告所持的反抗、反对心理的倾向。

(一)具有逆反心理学生的特点: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除具有同龄学生的一般心理特点外,由于他们不同的思想基础、性格特征、生活环境等因素,又具有下列特殊的心理特点:1、有较强的自卑感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由于他们已养成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且学习成绩一般也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们的歧视,因而其自尊心受到挫伤,久而久之便产生了较严重的自卑感。

而越自卑就越容易犯错误,就会因此受到更多的批评和指责,这样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于是,这些学生便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

2、言行的不一致和心理的极度矛盾具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其所想、所说、所做的往往是不一致的,其心理活动常出于矛盾状态。

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无所谓、不在乎或傲慢无理的样子,但他们的内心却非常痛苦,因为他们不是不想进步,而是得不到师生们的信任。

(二)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1、家庭方面的原因这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直接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中,孩子最听父母的话,最信任父母,喜欢模仿父母的言行,因而父母的教育力量是强大的。

但是,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孩子、欺骗孩子或由于家庭内部不团结,家庭内部对孩子的教育要求(意见)不统一等因素,进而不能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正面教育,那么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产生消沉和抵触情绪。

2、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了一些学生的心理活动,从而发生变态,进而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

3、学校方面的原因这是学生,特别是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教师的方法不当,如教师的训斥、威吓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这是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

孩子逆反心理严重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逆反心理是一个让许多家长感到头疼的问题。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或者某些特定阶段,他们可能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对家长的教导和要求产生抵触,甚至故意做出与家长期望相反的行为。

面对孩子逆反心理严重的情况,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呢?首先,家长要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他们渴望独立、自主,希望能够自己做决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当家长过度干涉、限制他们的自由时,孩子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家庭环境、学校压力、社会影响等也可能是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因素。

家长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教育方式。

当发现孩子逆反时,不要急于批评指责,而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

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比如,孩子不愿意按照家长的安排参加课外辅导班,家长不要一味地强迫,而是要倾听孩子的想法,也许孩子觉得自己已经在学校里学得很辛苦了,需要一些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要创造一个宽松、平等的交流氛围,让孩子愿意与自己分享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在与孩子交流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或者否定。

比如,孩子对某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家长不同意,也可以先表示理解,然后再慢慢引导。

同时,家长也要学会倾听孩子的烦恼和困惑,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也是引导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

家长可以在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上,让孩子自己做决定,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发型等。

这样可以满足孩子对独立和自主的需求,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当然,在给予自主权的同时,家长也要设定明确的界限和规则,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家长还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

孩子很多时候是通过观察家长的行为来学习和成长的。

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做到言行一致,那么孩子也很难听从家长的教导。

比如,家长要求孩子不要沉迷手机,自己却整天抱着手机玩,这样就没有说服力。

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及有效引导策略

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及有效引导策略
1.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2. 自我意识增强: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个性,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3. 情绪波动: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波动,如焦虑、愤怒、失望等,这些情绪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理解。
4. 行为反常: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行为,如故意和父母对着干、破坏物品等,这是他们试图表达不满和反抗的表现。
儿童在叛逆期时会经历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身高、体重、骨骼和肌肉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孩子在行动、感知和思考方面都变得更加活跃和灵活。同时,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生活。
2.儿童叛逆期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变化:关注情绪与卫生,助力成长儿童在叛逆期时,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性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这可能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关。因此,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2.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及有效引导策略
2.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有效引导策略二:鼓励独立思考
Effective Guidance Strategy 2: Encourage Independent Thinking
03
了解叛逆期特点,理解是关键,耐心引导成长
自主权
独立性
情绪波动
社交需求
叛逆心理的原因
儿童叛逆期: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人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阶段
身体变化是健康生活的晴雨表
困惑和不安,人生路途的阴影
自主权,人生之舵手
独立性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孩子逆叛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孩子逆叛教育心得体会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教育问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逆叛行为往往是家长们最为头疼的问题之一。

作为一位经历过孩子逆叛期的家长,我在这段时间里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以下是我对孩子逆叛教育的一些心得体会总结。

一、逆叛行为的成因1.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长过于严厉或溺爱,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 环境压力: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同伴关系、亲子关系等问题,使他们感到压抑,从而产生逆叛行为。

3. 自我认知: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产生冲突。

4. 心理需求:孩子渴望独立、尊重和关注,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便会产生逆叛行为。

二、应对逆叛行为的方法1. 改变教育方式:家长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从权威型转变为引导型,尊重孩子的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

2. 沟通与理解: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解决问题。

3. 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4. 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5.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明白逆叛行为带来的危害。

三、教育心得体会1. 爱与尊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尊重,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 沟通与倾听: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解决问题。

3. 引导而非命令: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味地命令他们,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和承担责任。

4. 榜样作用:家长要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5. 理解与包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难免会犯错,家长要学会理解与包容,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

四、总结孩子的逆叛行为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大挑战,但只要家长用心去关注、引导和关爱,就能帮助孩子度过逆叛期,健康成长。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摘要:“逆反心理”是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高峰时射期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特殊心态反应;其突出表现为抵触性、求异性、矛盾性等。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的原因及解决途径做必要的调查和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逆反心理;对策;探究;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儿童个性心理品质形成的重要阶段,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较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学生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甚至给家庭、学校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认真研究小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寻找好的解决方法,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而且对学生的健全人格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原因分析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体针对他人提出的对自己的要求、愿望,采取一种负向的,与他人所期望的截然相反的态度或行动的心理。

对于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有众多的原因:1.主观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大,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增强,情绪敏感,易激动,到了不服从“命令”的阶段,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

他们也需要尊重和理解,尤其需要与他们密切相关的老师的理解。

此时,如果教育工作者不能正确地理解这种心理,不能在尊重青少年独立的前提下采取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而是过多地干预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并处处以不放心、不信任、不尊重的态度出现,过多地下“行政命令”,就会使学生把这种不自觉的斯壹对抗转变为有意识的对立情绪,即产生逆反心理。

2.客观方面。

随着社会进步,青少年的眼界骤然开阔,通过书籍、影视歌曲等各种途径不断获取信息。

随着思想的活跃,他们喜欢推崇、猎奇,越是认为新鲜、神秘的东西越要知晓,而经常的事与愿违又使他们产生悲观厌世的情绪。

再加上许多青少年的家庭环境较为优越,与学校紧张的生活,严格的纪律不相适应,面对新的教育方式、方法与要求,很多学生会产生一种“怀旧”情绪,他们常以沉默或公开对立发泄自己的情感要求;此时,老师如不采取有效措施给予相应的关怀和照顾,必然会导致逆反心理的形成。

孩子逆反心理的年龄是多大呀?

孩子逆反心理的年龄是多大呀?

孩子逆反心理的年龄是多大呀?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这个时期的宝宝叛逆的表现是打人,他们会通过这个行为表达自己反对的意见,这段时期是孩子与家长最早的意识分离。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大人了,一方面孩子变得任性不讲道理,凡事和父母对着干;另一方面又十分依赖父母,爱哭、娇气。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最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这个阶段是孩子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个性和创造性都恣意升腾,侍机张扬;同时,由于孩子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们形成的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确引导孩子。

孩子逆反心理的解决方法?1、沟通的时候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之所以会叛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长管的过严,什么都管,什么都要过问,时间长了,心里厌烦,就开始叛逆了。

家长这个时候要试着跟孩子沟通,沟通的时候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问题。

这样初中生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和劝解。

2、不在原则性问题上迁就孩子叛逆期的孩子容易犯错,但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家长不应持迁就的态度。

大家要让孩子明白错在哪里,危害是什么,即使是不大的问题,家长也不能姑息,因为小事累积也可铸成大错。

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是否要答应要谨慎考虑,因为答应一次,后续孩子的无理要求就可能会接二连三的提出。

因此,用强硬的态度应对一些原则性问题是家长必须做到的。

3、平等地对待孩子孩子在青春期的时候,由于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渴望独立自主,所以在想法和意见上跟父母会出现分歧。

这段时期父母需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这样才能够理解孩子的想法,孩子也会变得更信任父母,愿意与父母敞开心扉。

如果父母只是单方面地去指责孩子,只会让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走越远,导致亲子关系之间出现裂痕。

孩子有逆反心理的原因:1、讽刺挖苦孩子孩子准备参加聚会,特意换上衣服征求你的意见,你却说:”成绩这么差穿什么衣服都没有用,没有人愿意和差生在一起。

幼儿园逆反心理与行为引导的策略

幼儿园逆反心理与行为引导的策略

幼儿园逆反心理与行为引导的策略引言:逆反心理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特别是在幼儿园阶段。

面对逆反行为,幼儿园教师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进行引导。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逆反心理与行为引导的策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了解逆反心理的原因:1. 幼儿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幼儿园阶段,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希望被关注和认可。

2. 正常发展阶段:逆反行为是儿童在追求独立性的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帮助他们建立自我意识和个人边界。

二、策略1:保持积极的互动和沟通1. 建立亲近关系:与幼儿建立信任和亲近的关系,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

2. 倾听和理解:耐心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感受,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需求背后的动机。

3. 有效沟通: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肢体语言,确保幼儿理解和接受你的指导。

三、策略2:提供选择和参与机会1. 提供选择权: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决策的权力,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主动权和控制力。

2. 创造参与机会:为幼儿创造多样的参与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和重视,并减少逆反心理的发生。

四、策略3:设立明确的规则和边界1. 明确的规则:建立简单明了的规则,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可以接受的行为,什么是不可以接受的行为。

2. 合理的边界: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度,但也要设立合理的边界,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

五、策略4:鼓励和赞赏积极行为1. 积极鼓励:及时给予幼儿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2. 赞赏积极行为:注重发现和表扬幼儿的积极行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策略5:提供解决问题的技巧1. 帮助冷静思考:教导幼儿冷静思考问题的解决办法,避免冲动的反应。

2. 引导合理表达:教导幼儿学会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避免消极行为的产生。

结论:对于幼儿园阶段出现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幼儿园教师应该了解其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引导策略。

积极互动和沟通、提供选择和参与机会、设立明确的规则和边界、鼓励和赞赏积极行为,以及提供解决问题的技巧,这些策略可以帮助幼儿园教师有效引导幼儿的逆反心理和行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引言逆反心理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心理反应之一。

幼儿园老师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庭,需要了解逆反心理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来应对孩子的逆反行为。

本文将详细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的原因逆反心理是幼儿个体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自我意识的觉醒:幼儿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表现出自主意识和倔强的行为。

2.自我主张的需求:幼儿园阶段是幼儿开始与他人交往并构建自己个性的重要时期,对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和表达自己的意见,幼儿会采取逆反的方式来表达。

3.探索和建立独立性需求:幼儿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对身体和物体的探索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会导致他们不听从成人的指导和要求。

应对策略1. 建立积极的沟通方式积极的沟通是应对幼儿逆反心理的重要策略之一。

幼儿园老师应该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

在处理冲突的过程中,老师需要用平和而理性的语气与幼儿交流,避免情绪化的反应,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2. 建立积极的行为引导通过积极的行为引导,幼儿园老师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老师可以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行为,并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引导孩子。

当孩子表现出逆反心理时,老师需要冷静地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并给予适当的处罚或后果。

3. 培养自主能力和责任感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是减少逆反心理的关键。

老师可以给孩子提供一定程度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决策,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同时,老师还应该设置适当的规则和纪律,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约束和责任感。

4. 注意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逆反行为往往与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密切相关。

幼儿园老师应该敏锐地观察孩子,及时捕捉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帮助他们排解负面情绪,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5.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机制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校合作对于应对幼儿逆反心理至关重要。

防止和消除孩子逆反心理[论文]

防止和消除孩子逆反心理[论文]

防止和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一个人从儿童到成人过渡的过程中会有一个“逆反期”,在这个阶段,孩子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孩子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病态心理转化。

目前,少年儿童存在逆反心理现象比较突出,防止和消除逆反心理,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选取几个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防止和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成功案例,阐述了防止和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有效方法、注意问题等,对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成长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逆反心理成因防止消除有效方法注意问题逆反心理是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与该事物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是孩子知识经验增长、个性和独立性发展的在成长过程中的必然表现,每个孩子都会不同程度、不同方式地表现出来。

一、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原因1.家长或教师的要求经常不符合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表现出不肯接受的情绪。

2.教师或家长过多采取强制措施,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产生了对立情绪。

3.教师对学生中发生的问题处理不当,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4.孩子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少,对教师和家长的严格要求不理解,产生误解。

二、防止和消除孩子逆反心理的有效做法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内心总被一种“反抗”的情绪笼罩,平时表现为沉默、回避或粗暴无礼,这种内因是无法接受教育的。

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真心实意地关心孩子,善于洞察他们的心理,在教育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当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应持冷静、民主的态度,设法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

实践证明,针对学生产生的逆反心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干预策略具有一定的效果。

案例一:善待学生的过失,避免产生逆反心理担任班主任工作,我必须随时面对学生所犯的大大小小的过失和错误,但无论所犯的过失是大还是小,我都努力以心平气和的心境来对待,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不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

逆反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原因

逆反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原因

逆反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原因逆反孩子是指那些经常表现出违背规则、抗拒权威、反叛激进的行为的孩子。

他们可能会经常违抗父母的要求,挑战教师的权威,甚至会采取激进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这种行为特点常常令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感到困惑和无奈。

逆反孩子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抗权威:逆反孩子对权威和规则的抵触情绪很强,他们会常常挑战父母、教师等成人的权威,不服从指令和规定。

2. 激进行为:逆反孩子可能会采取激进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大声抗议、辱骂他人、破坏物品等。

3. 挑战性:他们有较强的挑战性,喜欢挑战规则和常规,常常会采取违背规定的行为来突显自己的存在感。

4. 固执己见:逆反孩子往往有自己固执的观点和看法,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自己的立场。

逆反孩子的这些行为特点往往源于他们的心理原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原因:1. 自主性需求:逆反孩子往往渴望获得自主权,他们对被他人控制和限制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

2. 自我肯定不足:逆反孩子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缺乏足够的信心,通过反抗和挑战来获取他人的注意和肯定。

3. 不良角色模型:逆反孩子可能受到了不良角色模型的影响,他们模仿并学习了这些角色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了逆反的行为模式。

4. 沟通困难:逆反孩子可能缺乏良好的沟通方式,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只能通过逆反的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

针对逆反孩子的行为特点和心理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理解和尊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需要理解逆反孩子的情感需求,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观点,避免过度限制和指责。

2. 提供积极引导:给逆反孩子提供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情绪和需求,并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肯定。

3. 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逆反孩子学会良好的沟通方式,让他们能够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而不是通过逆反的行为来表达。

4. 建立积极的角色模型: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给逆反孩子,让他们看到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给予他们正面的激励和肯定。

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

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分析幼儿逆反心理是指在家庭、学校或社会环境中,幼儿因受到某种压力或限制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和行为反抗的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家庭教育问题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方法,很容易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例如,一些父母过于严格或过于溺爱,不顾孩子的需求和情感,以权力为本位,把孩子看做是自己的延伸,对孩子的积极行为不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反而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强制干预、批评和惩罚,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儿童产生逆反心理。

学校环境问题学校是孩子的另一个重要成长环境。

一些老师采用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强行要求幼儿遵循自己的规则和想法,忽略了幼儿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这种方式也容易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同时,学校中同伴的影响也是较为复杂的,如果身处在一个学习环境不良的班级或读书困难的环境之中,也会让幼儿产生逆反心理。

人格发展问题幼儿的人格特质发展与逆反心理有着密切关系。

如果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心、缺乏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和决策能力等,都会让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

同时,如果孩子过度依赖他人,缺乏独立的思考和行为能力,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针对幼儿逆反心理,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义务,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

学校应该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关注幼儿的个性和心理健康的发展,采用符合幼儿生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培养幼儿的自信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让幼儿学会自我分析、思考和决策的能力,从而具备更强的自主性,避免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认识和处理逆反心理行为,采取恰当的心理以及行为干预方式,及时疏导幼儿的逆反情绪,避免情绪最终积累转化为消极的社会情绪事件。

综上所述,了解幼儿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与幼儿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幼儿成长的潜能,从而培养出更为独立与自信的人格。

儿童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儿童叛逆心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关于孩子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孩子与父母之间在生活态度,价值观念和兴趣爱好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而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这不完全是坏事。

最起码说明孩子已经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了,主体意识增强了。

然而,很多家长面对这种情况,却变得非常的着急和不知所措。

的确,这些矛盾的存在,不仅困扰着孩子自己,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少的烦恼。

我们每个人都总在矛盾中生活,谁也摆脱不掉矛盾。

我们只能正视它,解决它。

我今天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或许对需要帮助的家长有所帮助和启示。

一.叛逆心理的成因分析叛逆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逆反心理。

它是孩子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所提要求产生反抗的心理。

也就是与父母唱反调,对着干。

你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个好,我偏说那个好;你让我信这,我偏信那;叛逆心理的显著标志就是对所有的问题回答都是否定回答,其本质就是要摆脱一切干扰甚至帮助,来寻求人格的自我独立,是强烈要求成熟的心理能量的增长,是一件好的事情,无须恐慌,正确的引导会造就一个人才,错误的压迫会毁灭一个人。

那么叛逆心理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叛逆心理在儿童时期就已存在。

只是我们父母没有发现并及时进行引导罢了。

直到孩子发展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方感事情的严重,弄得家长们是措手不及。

如果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自尊,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有了他们自己不同于父母的兴趣和追求。

如果从家长的角度来看逆反心理的形成,与青春期家长与学校教育方式的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如好奇心、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某些事物被禁止,轻则行动被限制,重则受到训斥、处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教师在施教过程中,不尊重、不顾及他们的心理感受与体验,讽刺、挖苦、体罚等,都会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当青少年找不到良策去排解这种不断积蓄的压力时便产生逆反心理。

由于他们正处于性格形成和自我的独立意识增强的时期,常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求得自我肯定。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小学生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是指在与他人的互动中,表现出不服从、反抗或挑战他人权威的行为。

这种心理状态常见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成因复杂多样,需要采取正确的对策进行干预。

家庭环境是小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成因之一。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都容易使小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应注意在教育孩子时切忌纵容孩子的一切需求,要建立适当的家庭规矩和家法,让孩子明白有哪些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家长应当尽量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范围内有权做出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以培养其独立性和责任感。

学校环境也可能导致小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如果学校教育过于严格或者存在过多的不公平现象,会引发学生的不满和反抗情绪。

学校应当关注学生的感受,采取公正公平的教育措施,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老师们应当尊重学生,给予他们适当的话语权,尽量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并积极解决问题。

社交环境与小学生逆反心理有关。

如果孩子在同伴中遭受排斥或受到欺凌,会导致他们产生愤怒和逆反心理。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和自尊心。

家长和老师要在孩子面临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们应当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良好的交往技巧,增强适应能力。

为了处理小学生逆反心理,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

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与小学生进行坦诚而理性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和困惑,并尽量给予帮助和指导。

要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给予他们一定的自主权,让他们在某些事情上做出决定,并为错误承担后果,逐渐提高他们的责任感。

要进行适当的情绪管理教育。

教育孩子正确表达和调控情绪的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合适的方式发泄情绪,而不是通过逆反行为来表达。

要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需求,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就感。

解决小学生逆反心理需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和社交环境等多个因素。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幼儿园老师是孩子们的启蒙导师,他们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幼儿园老师面对的挑战也是不小的,其中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这篇文章将着重探讨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

什么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中更加常见。

逆反心理指的是人们反其道而行之的一种倾向,孩子们会因为不满意或不想要的事情而表达出抵触情绪,以达到自我意愿的目的。

逆反心理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幼儿的天性部分孩子出生后就具有比较倔强的性格,这种性格是遗传的,需要家庭和社会环境的熏陶和教育来改善。

2. 家庭环境现在的一些父母往往对孩子溺爱,不善于引导和纠正孩子,往往会让孩子养成逆反的心理。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形成逆反心理。

4. 幼儿园教育环境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也是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也会对孩子的反感情绪产生影响。

幼儿园老师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心理?1. 鉴别逆反心理并采取对应措施对于孩子的逆反心理,幼儿园老师首先要能够鉴别,特别是要区分哪些情况下的逆反是需要关注和纠正的。

如果对孩子的不合理逆反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不但无法改变孩子的情绪,还会使孩子的情绪更加激烈。

鉴别逆反心理的方法有:(1)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行为举止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是直观的,幼儿园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表情和行为举止,发现孩子是否存在逆反的表现。

(2)和孩子进行沟通幼儿园老师能够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也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孩子的逆反心理。

(3)辨认出孩子的需求幼儿园老师需要辨认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的特殊情况和需求,在出现逆反情况时,把握处理时机,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2. 改变幼儿园课堂气氛幼儿园老师可以改变课堂气氛,从而达到缓解孩子逆反情绪的目的。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

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合集5篇]第一篇: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小学生逆反心理案例分析及对策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来一些逆反行为。

那么,当孩子发生逆反行为之后,我们做家长的该怎样来应对呢?一、保持冷静,制定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

有一些孩子喜欢就每一个事情与家长争论、顶嘴,当这样的行为发生过一两次之后,便会成为一种行为习惯,并且越来越恶劣。

在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控制情绪,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也不要与孩子陷入无休止的争论当中去。

而要制定一些规则,用简单而明确的语言冷静而有威严地告诉他,什么是可以争论的,什么时候争论,以什么样的方式争论,什么样的问题是不可以争论的,如果违反规则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案例】:6岁的亮亮玩过了积木之后没有收拾好东西就去看电视,积木扔了满地——“马上把积木捡起来。

”妈妈说。

“等一会儿再捡。

”“你知道,我们的规矩是先收拾玩具,后看电视。

”“你怎么那么多规矩阿,我就不想捡,你管得着吗?”“看来你很喜欢说‘你管得着吗?’这句话,现在给你5分钟的时间,你可以一遍遍地这么说。

以后我再也不想听到这句话。

如果你下次还这么不礼貌地跟我说话,那一天你将不能够使用电话;第二次你将一个晚上不能够看电视;第三次……”【点评】:我们要尊重孩子,但不是迁就孩子,我们要对他们宽松一些,但不是放任他们。

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可能会碰到一些反抗。

这个时候,家长不要动怒,那样于事无补,反而会使矛盾激化。

但家长一定要坚定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制定相关的规则,说出自己的期望,然后要严格地执行规则。

当孩子再犯时,他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一般的孩子都懂得趋利避害,不愿意去冒这个风险。

二、提供选择。

当孩子不按家长的要求去做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而不是采用强制的命令。

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一定的权力控制自己,自己作出的行为是出于自愿的,而不是家长强迫的结果。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逆反⼼理产⽣的原因及处理⽅法 孩⼦出现逆反⼼理是成长过程中的标志之⼀,这表⽰孩⼦已经开始有了⾃⼰独⾃的意识和看法。

孩⼦逆反是什么原因呢?下⾯是⼩编精⼼为你准备的逆反⼼理产⽣的原因及处理⽅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逆反⼼理产⽣的四个原因 1、不切实际地期望 许多的⽗母为了将来⾃⼰的孩⼦能够出⼈头地,往往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学这学那,硬让他们去做他们⼀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

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因为忽视了孩⼦们⾃⾝的素质和能⼒,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并且很容易引起孩⼦的对⽴情绪。

作为家长来说,不要提出过⾼的要求,应提⼀些⽐孩⼦的实际能⼒略⾼⼀点,让他们经过努⼒能完成任务的要求。

这样,孩⼦成功后不仅能享受到喜悦还能增强⾃信⼼。

2、对孩⼦过于严厉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许在有些⽗母的脑⼦⾥还依旧存在,他们时不时地讽刺、挖苦孩⼦,甚⾄动武打孩⼦的做法,⽆不伤害着孩⼦的⾃尊⼼,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其实家长应该更多的理解、尊重孩⼦,把他们当成⼀个开始有独⽴意识的⼩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以情动⼈。

千万不可以势压服。

3、压抑孩⼦的好奇⼼ 世界对于正处在⽣长发育阶段的孩⼦来说,是充满神奇的。

但许多⼤⼈们不理解孩⼦们的好奇、探索⼼理,认为这个是在瞎闹,有的还打骂孩⼦,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孩⼦的不满情绪。

聪明的⽗母可以告诉孩⼦: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答问题的。

这样,既满⾜了孩⼦的好奇⼼,⼜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4、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长唯恐孩⼦不听他们的话,就会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

试想让孩⼦们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能不产⽣逆反⼼理吗?即使孩⼦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也不乐意听了。

因此⽗母在教育孩⼦时,必须要⾔不烦,并且尊重他们,留给他们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的意见。

对于逆反的孩⼦,⽗母该怎么做 研究发现,5%到15%的学龄⼉童都有逆反、叛逆⾏为的征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逆反心理成因及其纠正
万家富
儿童逆反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两代人之间某些不同观念碰撞的心理过程。

这种逆反现象在孩子的社会化过程中有其重要的积极意义,它是孩子摆脱对父母的孩子式依恋,走上精神的成熟与独立的重要阶段。

作为家长有必要了解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掌握帮助孩子平稳渡过成长过程中的逆反期的方法。

一、孩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一般地,孩子成长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个逆反期是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此时由于儿童自我意识、说话、运动及认知能力的发展,非常想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情,可父母却不放心,限制孩子的这种愿望,故而孩子产生逆反;第二个逆反期是在青春期前后,此时孩子的逆反心理比第一逆反期更为强烈。

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大人的要求和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等。

孩子出现逆反心理,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一)生理发育导致的自我意识增强
随着孩子的生理发育,尤其青春期到来时,第二性征性别特征的出现,以及社会活动的增多和知识面的扩大,孩子的心理活动开始复杂起来,这时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还不能足以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问题。

他们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有所发展,但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常常犯错误;他们喜欢怀疑别人,其实毫无根据;他们喜欢批评别人,又很容易走极端;喜欢发表意见,却又条理不清;喜欢与人争论,却常常论据不足;他们对于自尊的理解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把它们看作成人。

如果这时家长、老师仍然还把他们当作孩子,他们就觉得家长老师不够尊重他们,就会产生厌烦和反抗心理,做出对立行为。

(二)父母教育行为的失当
父母教育行为和方法的失当,是导致和加重孩子逆反心理的重要外因。

1、对孩子过于严厉。

社会发展到今天,许多父母仍然推崇“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教育思想,讽刺、挖苦孩子的言语常挂嘴边,甚至为了一点所谓家长尊严,对孩子的一点言语顶撞或过失,给与与过失行为程度不相适应的惩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

导致的结果是,要么是孩子变得怯懦,要么变得十分叛逆。

2、过高的期望。

许多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未来能够出人头地,往往不考虑孩子的喜好与能力,强迫孩子去做一些以他们的能力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制订一些与孩子现实不相适应的目标,结果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使其正常的潜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严重的甚至彻底放弃,沉溺于另外的虚拟世界。

3、教训孩子喋喋不休。

有些家长,为了一点小事,教训起孩子来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唯恐孩子听不见他们的话。

结果家长无休止地唠叨,促成孩子的逆反,即使是孩子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也会由于无休止地唠叨而极不愿意听,甚至偏偏反着做。

4、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世界充满了神奇。

但有的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好奇心理,认为孩子在胡闹,甚至通过打骂来压制孩子。

孩子的逆反情绪就会逐渐高涨起来。

不管是第一期还是第二期的逆反,家长应首先了解孩子,真正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和帮助他么解决问题。

一味地打压、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是不明智的,可能产生两种不良后果:遇事唯唯诺诺,或执拗任性、胡作非为。

二、避免和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
1、确定合理的、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限制,并坚持下去。

古语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

孩子作为一个成长中有思想、有意识的生命体,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间接经验的指导,也需要规范的约束,对于孩子的行为,家长必须给于必要的指导,并把生活中的规则循序渐进地告诉孩子,该做的,鼓励其积极地去做,不该做的,要果断地制止。

但在方法上要多理解、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由独立意识的小伙伴,遇事商量着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2、期望与要求与孩子的现实一致。

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理解,但是不可盲目。

有些家长总希望把自己这一代未能实现的愿望,通过孩子这一代来实现,恨不能孩子拥有天下全部的爱好和特长,并能按照家长设计的阶梯实现所有的辉煌。

结果适得其反,引起孩子强烈的逆反,连正常的能力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常常让家长们始料不及。

对待孩子正确的期望是:目标与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

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感到有心理负担,减少引起逆反心理的不当外力,还能让孩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3、教育方式与孩子的年龄阶段和理解能力相符合。

家长要尽量减少和避免
与孩子的正面冲突,更不要无休止地纠缠冲突的内容。

建立正确的沟通方式,当与孩子冲突时要冷静,及时妥善地转移话题,不要使冲突加剧。

由于年龄与经验的关系,孩子在理解问题时不可能像成人那样周全而理智。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年轻气盛,冲动妄为,不计后果,当自己的意见与父母相左时,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孩子的一意孤行,严重的可能酿成大祸。

因此,当孩子出现错误行为时,家长的教育行为、语言应该与孩子的年龄阶段和理解能力相适应,应该简单明了、要言不烦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和不当之处,留给他理解和调整情绪的时间,这样他们就相对容易接受大人们的意见。

但是家长不能一味地迁就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和不良行为,以防止孩子养成总是用反抗的方式来要挟父母。

4、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

成长中孩子对外界的一切保持着好奇心理,是孩子智力发展、意识觉醒、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父母要认真对待孩子的问题,鼓励他们自我探索。

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及时地安慰并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克服困难和渡过挫折的方法;当孩子有了成绩,应给予及时地鼓励;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逆反,还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来聪明。

5、尊重和信任孩子。

许多家长视孩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以自己的情绪好恶对待孩子,高兴时“心肝宝贝”,不顺心时行为粗暴,言语尖酸刻薄,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感受,造成孩子人格受损。

正确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积极利用孩子“小大人”的意识,在一些家庭事务中,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主动征求、听取孩子的意见;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于他们的行为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明辨是非,尽可能地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力量,去处理他们遇到的问题。

5、鼓励孩子参加有益的集体活动。

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可以通过与他人交往,发展正确的“自我”意识,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从而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真诚待人的品德,克服冲动、逆反、自我中心的的不良品质。

总之,作为父母,要正确地认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逆反现象,在这一阶段,要把对孩子的关心和与孩子交流的重点放在帮助他完成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上。

在这一时期,家长只满足于表面上了解孩子是不够的,必须掌握一些必要的心理知识,了解孩子逆反的实质,帮助给孩子顺利度过逆反期。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