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秒激光与SBK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

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近视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屈光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视觉质量总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角膜厚度与对照组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角膜厚度更接近理想值。

结论: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较理想,有助于提高患者视觉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飞秒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近视现对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近视患者84例进行研究,探讨飞秒激光联合个体化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接收的近视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42例。

在观察组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6.11±3.05)岁,视力0.09~0.4度,平均视力(0.21±0.12)度,在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23~34岁,平均年龄(26.58±3.12)岁,视力0.08~0.4度,平均视力(0.23±0.10)度。

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进行治疗,手术步骤:术前冲洗结膜囊,常规消毒、铺巾,采用0.4%贝诺喜滴术眼进行麻醉,使用开睑器撑开眼睑,根据角膜大小、角膜曲率使用适宜的负压环,负压将眼球固定,使用角膜刀做蒂位于上方的角膜瓣,采用引导系统的最优个性化切削CAM程序进行准分子激光击发切削,之后用生理盐水对切削部位进行冲洗,用海绵将创面水分吸干净,将角膜瓣复位,术眼戴透明眼罩。

SBK与90-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观察

SBK与90-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观察

SBK与90-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对比观察摘要】目的比较分析SBK与90-LASIK两种方法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1月-2014.9月行准分子治疗患者150例,其中行90-LASIK手术80例,行SBK手术70例,治疗后对病人进行眼睛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结果90-LASIK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时间较SBK 组慢,90-LASIK组需要1个月才恢复,而SBK组恢复时间值需要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手术治疗1个月以后,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术后1周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SBK组高于90-LASIK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6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逐步稳定,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SBK 组只需要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即可恢复至术前水平,而90-LASIK组则需要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BK 组与90-LASIK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SBK 与90-LASIK 均可有效的治疗近视,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SBK 组在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以及最佳矫正视力,泪膜破裂时间优于90-LASIK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SBK;LASIK;近视;对比【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06-0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是临床上被临床医生广泛接受的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之一,其优点是术后恢复时间快,可靠性及预测性好,但有可能会发生严重的层间上皮植入、术后干眼和神经营养性上皮病变以及角膜瓣相关并发症[1].一般情况下,90-LASIK手术要求角膜瓣厚度介于100到120μm之间,这也导致部分角膜薄的患者无法进行该手术.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keratomileusis,SBK )是新开发的改良式LASIK手术,目前已被广泛的使用,其角膜瓣介于90到110μm之间,使其成为薄角膜患者的首选[2].我院2014.1月-2014.9月行准分子治疗患者150例,其中行SBK手术7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4.1月-2014.9月行准分子治疗患者150例,男78例,女82例. 其中行90-LASIK手术80例,男42例,女38例,年龄18岁~35岁,平均年龄(27.3±5.4)岁,角膜厚度497至574um,平均527.43±19.67um,等效球镜值范围-2.21至-10.30D,平均等效球径(-5.43±4.43)D,柱镜度0至-2.43D,平均(-0.97±0.48)D;行SBK手术70例,男36例72眼,女34例68眼.年龄18岁~35岁,平均年龄(26.8±5.6)岁,角膜厚度486至586um,平均(529.66±20.79)um,等效球镜值范围-2.42至-11.14D,平均等效球径(-5.54±4.43)D,柱镜度0至-2.44D,平均(-0.98±0.53)D.两组患者术前裸眼视力(uncorrectedvisualacuity,UCVA)为0.05~0.31,最佳矫正视力为0.9~1.3.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角膜厚度、等效球镜值范围、等效球径、柱镜度等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 1.2治疗方法SBK组:使用法国Moria90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医生对眼部进行局部麻醉后,采用椭圆环SBK刀,接上一次性不锈钢专用刀片,然后用角膜瓣直径为8.5mm 的吸引环吸住眼球,待负压达到工作状态后马上放置刀头,启动进刀马达,以平推方式完成角膜瓣切削后退刀,解除吸引,然后掀开角膜瓣并叠放在鼻侧.选择美国VISXSTARS4激光机,采用标准LASIK切削方式进行激光切削, 瓣下冲洗,复位角膜瓣并干燥1min,完成手术[4].90-LASIK组:采用自动微型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厚度约为100~120mm,掀开角膜瓣,采用飞点小光斑模式进行激光切削,切削光区直径6.0~6.5mm,切削结束后冲洗基质床,复位角膜瓣,完成手术[5].1.3统计学方法采用软件包SPSS15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2.1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90-LASIK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时间较SBK 组慢,90-LASIK组需要1个月才恢复,而SBK组恢复时间只需要1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和6月,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1.2.3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患者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术后SBK 组需要3个月泪膜破裂时间即恢复至术前水平,而90-LASIK组则需要6个月.2.5并发症SBK 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发生1例术中角膜瓣游离,1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等并发症.90-LASIK组,有1例出现一过性高眼压,1例局部轻度层间角膜炎反应,经过对症治疗后,情况均好转. 3讨论本研究表明,90-LASIK 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时间较SBK 组慢,90-LASIK组需要1个月才恢复,而SBK组在术后1周即恢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3月和6月两组比较,差异不明显.表明,SBK组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恢复较快,是SBK较90-LASIK术明显的优势.两组术后1周内最佳矫正视力比较,SBK组高于90-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 说明90-LASIK组最佳矫正视力较SBK组差,原因可能是LASIK手术后角膜上皮修复较慢、角膜Haze[13].术后1月、3月、6月,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逐步稳定,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90-LASIK与SBK组从远期效果来看,对于高度近视的治疗均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本研究中SBK 组术后泪膜破裂时间的恢复快于90-LASIK组,主要原因是SBK在角膜浅层切削以及角膜瓣较小.术后随访中,两组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SBK 治疗近视具有高度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预见性,术后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应用.参考文献[1]季鹏,王静波,毕宏生等.LASIK治疗近视术后影响角膜非球面指数变化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4,32(4):350-353. [2]龙曙光.LASIK 治疗近视合并老视的临床探讨[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10):960-962. [3]卓娅.不同准分子激光手术方式治疗近视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2):147-149. [4]罗武强,黄建忠,刘伟民等.波前像差引导SBK与LASIK治疗近视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2):3678-3680. [5]谢淑英,赖凤鸣.分析SBK 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外健康文摘,[ 2014,(22):178-178.6]唐平,王康宏,陈梨萍等.SB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视觉质量评估[J].眼科新进展,2014,34(7):669-671.。

SBK与LASIK矫正近视术后对比度视力的比较

SBK与LASIK矫正近视术后对比度视力的比较

SBK与LASIK矫正近视术后对比度视力的比较摘要】目的比较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术后对比度视力。

方法选取行SBK术104眼作为观察组,选取LASIK术104眼作为对照组,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检测裸眼视力、屈光度和100%、25%、10%、5%对比度时的视力。

结果术后6个月,SBK组术后裸眼视力均值与LASIK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719),两组术后等效球镜值也没有统计学意义(P=0.381),但SBK组在25%、10%和5%对比度时视力优于LASIK组(P<0.05)。

结论SBK较LASIK在术后低对比度视力上略有优势。

【中图分类号】R7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4-0080-01我院自2009年6月引入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Keratomileusis, SBK)手术,目前已成功开展了上千例手术。

既往研究显示,SBK继承了LASIK的诸多优点,在术稳定性、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维持以及术后角膜知觉恢复上更具优势[1,2]。

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术式的对比度视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2010年1-12月在本准分子中心手术患者244眼,其中,104眼行SBK术,另104眼行LASIK术。

两组患者在年龄、等效球镜、术前裸眼视力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2手术术前常规检查视力,裂隙灯,散瞳验光,非接触性眼压,Orbscan IIz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角膜地形图,A超等。

所有患者表面麻醉后使用分别采用OUP-SBK刀和普通130刀头行SBK术和LASIK术。

术后用药及随访均按《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执行。

1.3检查检查对比度视力采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在暗室中从右眼到左眼先后测试。

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健康对比研究

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健康对比研究

关键词:飞秒激光 LASIK;机械刀 SBK;治疗;高度近视;视觉对比
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105(2018)02-0057-03
A Comparative Study on Eye Health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Myopia by Femtosecond Laser LASIK and Mechanical Knife SBK
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整体效果上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 LASIK 治疗高度近视的临
床疗效确切,具有较低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尤其在泪膜破裂时间 (BUT) 检查和泪液分泌试验 (SIt) 检查、裸眼视
力、散光检测、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整体效果上优于机械刀 SBK 治疗,值得临床实施应用该方法治疗高度近视患者。
张永菲,陈 露,易际磐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分院,浙江 温州 325003)
摘 要:目的:研究飞秒激光 LASIK 与机械刀 SBK 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健康对比疗效。方法:采用医学研究资料
对比法,筛选贵州医科大学 2016 年 9 月-2017 年 9 月收治的 58 例高度近视患者,按照治疗仪器选用方法的不同,分为参
ZHANG Yong-fei, CHEN Lu, YI Ji-pan (Zhejiang Industry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 325003, China)
Abstrac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emtosecond laser LASIK and mechanical knife sbk in treating high myopia. Methods: 58 cases of highly myopic patients received treatment in September 2016 to September 2017 at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screen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comparison of medical materials. It was div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giving reference group mechanical knife sbk treatment, giving observation group femtosecond laser LASIK treatment,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eye health for comparison. Result: A week later, eye complica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is 10.71%(3/28), which is lower than reference group of 32.14%(6/28)obviously. The two groups of data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nd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result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reference group in the examination of lacrimal rupture time (but) and lacrimal secretion test (sit), naked eye sight, astigmatism detection, conjunctiva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which is meaningful for statistics P<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emtosecond laser LASIK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 myopia is accurate and has a low incidence of eye complications, especially during lacrimal rupture time (but) examination and lacrimal secretion test (sit) examination, naked eye vision, and astigmatism detection. The overall effect of the cy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the conjunctival imprinting i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echanical knife sbk, which is wor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to treat patients with high myopia.

两种不同LASIK手术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两种不同LASIK手术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影响的临床研究

两种不同LASIK手术对角膜后表面高度影响的临床研究王亚茹;周艳峰【摘要】目的探讨飞秒制瓣LASIK(FS-LASIK)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同期行近视及近视散光矫正患者85例(170只眼),其中飞秒制瓣LASIK组46例(92只眼),SBK组39例(78只眼),再按等效球镜分为中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对患者行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查,测量角膜顶点、角膜最薄点和以顶点为圆心2 mm(中央区)、4 ram(近周边区)及6mm(远周边区)直径上总共26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中低度及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各个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四组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角膜顶点、最薄点及中央区轻度后移,近周边区及远周边区轻度前凸.术后各时间点及各观察部位四组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制瓣LASIK和SBK术对中低度及高度近视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影响均较小,其总体趋势为中央区轻微后移,周边区轻度前凸.【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26)002【总页数】5页(P116-120)【关键词】飞秒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角膜后表面高度;眼前节分析;近视【作者】王亚茹;周艳峰【作者单位】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目前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角膜扩张的关系已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

屈光手术改变了正常角膜的形状、厚度、曲率及抗张力,使角膜生物力学发生改变,其改变可直接影响手术的远期视觉效果,甚至诱发角膜圆锥[1]。

本研究应用Oculyzer眼前节分析系统对飞秒制瓣LASIK(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及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术后,中低度及高度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以便更好了解不同屈光手术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指导临床治疗。

屈光不正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对比SBK制瓣LASIK治疗的效果评价

屈光不正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对比SBK制瓣LASIK治疗的效果评价

45No.33 Issue, Vol.6, November, 20202020年11月第6卷第33期智慧健康Smart Healthcare·健康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屈光不正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 治疗对比SBK 制瓣LASIK 治疗的效果评价魏绪革(吉林市新华明眼科医院 飞秒激光中心,吉林 吉林 132001)摘 要:目的 评价屈光不正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对比SBK制瓣LASIK治疗的效果。

方法 本研究于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纳入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110例,并根据随机平均的研究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行SBK制瓣LASIK,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

结果 对比两组制瓣成功率、制瓣厚度、剩余角膜厚度、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裸眼视力的统计学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屈光不正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SBK制瓣LASIK治疗好。

关键词:屈光不正;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微型角膜刀制瓣本文引用格式:魏绪革.屈光不正采用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对比SBK制瓣LASIK治疗的效果评价[J].智慧健康,2020,6(33):45-46.Effect Evaluation Of Femtosecond Laser Flap LASIK TreatmentVersus SBK Flap LASIK Treatment For Refractive ErrorsWEI Xu -ge( Femtosecond Laser Center, Xinhuaming Eye Hospital, Jilin, Jilin, 132001)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effect of femtosecond laser flap LASIK treatment versus SBK flap LASIK treatment for refractive errors. Methods We chose 110 cases of refractive errors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April 2019 according to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s research objects,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principle of random average research.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BK flap LASIK,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femtosecond laser flaps LASIK. Results Comparison results of success rate of valve preparation, valve thickness, remaining corneal thickness, refractive changes, total high-order aberrations, and naked vision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that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Femtosecond laser flap LASIK treatment can achieve better effect and safety for refractive errors than SBK flap LASIK treatment.KEY WORDS :Refractive error; Femtosecond laser flap; 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Microkeratome flap0 引言屈光不正在临床眼科中是最常见的疾病。

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SB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比较

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SB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比较

交通医学2012年第26卷第6期Med J of Communications,2012,Vol.26.No.6[文章编号]1006-2440(2012)06-0646-02随着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LASIK (laser in situkeratomilensis ,LASIK )手术中的薄瓣切削(sub-bowman situkeratomilensis ,SBK )越来越被屈光手术医生所采用,薄瓣切削包括飞秒激光制瓣的SBK 及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的SBK ,关于这两种制瓣方法的LASIK 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预测性国内外均有报道,但结果不尽相同。

本文对2012年3~4月在我院行LASIK 手术的129例患者258只中高度近视眼应用飞秒激光及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的SBK 的术后视力及残留屈光度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9例患者258眼,其中男69例138眼,女60例120眼,年龄18~39岁,平均(21.9±5.3)岁,所有患者的平均等效球镜屈光度在-3.0D 至-10.0D 之间,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飞秒激光SBK 组128眼,男30例60眼,女34例68眼,平均年龄21.7±2.1岁,术前平均屈光度为-6.06±2.00,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7±0.11;微型角膜板层刀SBK 组130眼,男39例78眼,女26例52眼,平均年龄23.3±2.9岁,术前平均屈光度为-6.44±1.89D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0±0.14。

两组患者在年龄、屈光度及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

1.2方法常规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包括裸眼视力、电脑验光、散瞳检影、综合验光、Pentacam 眼前节分析、裂隙灯显微镜、眼底镜、三面镜检查、干眼检查等。

飞秒激光组采用德国Carl Zeiss 公司VisuMax 飞秒激光系统,脉冲频率200kHz ,脉冲能量150nJ ,光斑大小1.5μm ,瓣直径7.9~8.3mm ,瓣厚100μm ,蒂位于上方12:00位。

分析SBK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

分析SBK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

分析SBK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发表时间:2014-08-07T15:44:46.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谢淑英赖凤鸣[导读]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视力较为安全有效的临床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远期疗效稳定的特点。

谢淑英赖凤鸣(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眼科 621000)【摘要】目的:研究SBK(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到我院接受SB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48例(96只眼),48例近视患者均为双眼近视,均行SBK手术治疗。

比较患者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的视力、眼压、柱镜度数、球镜度数及总康复率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评价SBK治疗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视力、眼压及球镜度数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患者的视力、球镜度数、眼压及柱镜度数逐渐上升后有略微下降,相邻时期波动幅度较小,最后趋向平稳。

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视力、球镜度数、眼压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周,总康复率为10.4%;术后1个月,总康复率为50%;术后3个月,总康复率为92.2%。

其中术前~术后1周共有5例患者康复,康复率为10.4%;术后1周~术后1个月够有19例患者康复,康复例数为39.6%;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共有20例患者康复,康复率为41.7%。

结论:SBK手术治疗近视有显著的疗效,安全稳定性高,有利于矫正较高度数近视患者及眼角膜较薄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SBK 近视眼压球镜度数【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78-0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9月~2013年5月到我院接受SBK手术治疗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8例(96只眼),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17岁~46对,平均年龄(22.4±6.5)岁。

SB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SB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观察

SBK治疗高度近视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3-02-21T13:23:43.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林颖袁牧之张霞贺自力[导读] 准分子激光术后继发性圆锥角膜的发生主要与角膜瓣下基质厚度有关,而与角膜瓣厚度无关林颖袁牧之张霞贺自力(广西柳州市工人医院近视治疗中心广西柳州 545001)【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0年12月之间采用SB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50例(100眼)的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结果术后1天裸眼视力有明显提高,摘镜后视力多在0.6以上。

其中有10眼术后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除6眼因角膜较薄,手术未能全矫以外,其余患者术后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视力术后第1天、第1、3、6、12个月视力分别为0.60±0.32、0.8±0.46、1.05±0.56、0.8±0.43、0.8±0.62。

SBK-LASIK术后第1d、第1mon、第3mon、第6mon屈光状态平均偏移分别为(1.07±0.63)D、(0.97±0.63)D、(0.79±0.63)D、(0.31±0.64)D。

屈光回退多发生在第12个月。

术后第12个月时屈光状态为(-0.55±0.21)D。

结论 SBK矫正高度近视是安全有效的,其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角膜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角膜薄的患者以及再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高度近视【中图分类号】R77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032-02 前弹力层下屈光性角膜成形术(SBK)是前弹力膜下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通过切削更薄的角膜瓣从而保留更厚的角膜基质床,从而最大程度地保留角膜的生物力学结构[1]。

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效果分析

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效果分析

飞秒激光LASIK与机械刀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效果分析邱志方【摘要】目的:探究高度近视患者接受机械刀SBK治疗与飞秒激光LASIK治疗后的眼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拟行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刀SBK治疗)与观察组(飞秒激光LASIK治疗)各50例,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角膜瓣厚度、C8水平慧差均优于对照组, P 均<0.05;两组屈光度、裸眼视力、C7垂直慧差对比,P>0.05.结论:两种制瓣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的短期疗效均较为理想,但高度近视患者接受飞秒激光KASIK治疗的视觉质量更高.【期刊名称】《中国医疗器械信息》【年(卷),期】2019(025)012【总页数】2页(P149-150)【关键词】高度近视;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作者】邱志方【作者单位】襄阳爱尔眼科医院,湖北襄阳 4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3高度近视的手术治疗方法常见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被公认为是最有效、安全的术式,角膜瓣的制作质量是影响手术安全性与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1]。

角膜瓣的制作方式包括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与飞秒激光LASIK。

本次主要对两种角膜瓣制作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的眼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本院伦理委员批准后,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拟行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100例,患者知情同意入组,经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8~28岁、平均(25.7±1.4)岁;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29岁、平均(25.9±1.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角膜瓣制作方式为虹膜定位引导的机械刀SBK,患者的角膜中央部位采用自动水平微型角膜板层刀(角膜瓣厚度标称90μm)制作带蒂角膜瓣(直径为8.0mm),其蒂部为鼻侧角膜缘,将角膜瓣掀开,先后开启虹膜定位模式与小光斑激光切削模式,光区直径为6.0mm,切削完毕后冲洗基质床并复位角膜瓣[2]。

SBK与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效果对比研究

SBK与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效果对比研究

SBK与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效果对比研究LI的研究SBK与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患者术后效果观察。

方法对我院高度近视115例患者(209眼),术前检查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泪膜破裂时间等,观察两种术后术眼裸眼视力,屈光状态,角膜地形图及干眼情况等。

结果SBK组,裸眼视力:术后血之1.0占89.3%;术后1 个月21.0占95.5%;术后3个月21.0占98.2%,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83.9%;术后3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90.2%, 干眼:术后1個月占32.1%:术后3个月占12.5%;术后6个月占2.7%o超薄LASIK组,裸眼视力:术后1陀1.0占88.7%;术后1个月眾.0占94.8%;术后3个月次0占97.9%,屈光状态:术后1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81.4%;术后3个月等效屈光数(-0.75〜+0.75D)占89.7%,干眼:术后1个月占39.2%;术后3个月占19.6%;术后6个月占4.1%。

结论SBK组术后早期的裸眼视力略优于超薄LASIK组,术后SBK干眼症状恢复明显优于超薄LASIK组。

标签:SBK;超薄LASIK术;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LI前矫正近视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小和远期疗效稳定等优点。

但做角膜瓣的方式不同,其术后的疗效也是有所差异的。

现将我院2010年2月-2012年8月采用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Sub-Bowman keratomileusis ,SBK)和超薄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患者术后的效果临床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2月~2012年8月至我院接受近视眼手术的患者115 例,随机分为SBK与超薄LASIK组。

SBK组62例(112眼),其中男35例64眼, 女27例48眼,年龄18〜40岁,近视度数-6.00D〜-11. 75D,散光0〜-2.00D。

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比较

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比较

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比较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36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LASIK手术矫正视力,根据制瓣方法分为激光组200例,使用飞秒激光制瓣进行LASIK手术;SBK组160例,使用SBK角膜板层刀制瓣进行LASIK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相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激光组6个月后无1例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丢失,SBK组则有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两种方法制作角膜瓣术后视力恢复均较好,但激光组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更好。

LASIK(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手术是现今比较广泛应用的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治疗术式,其可矫正患者的视力[1-4]。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360例,根据制瓣方法分为激光组200例,使用飞秒激光制瓣进行LASIK手术;SBK组160例,使用SBK角膜板层刀制瓣进行LASIK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0例近视患者中男204例,女156例,年龄20~32岁,平均(26.4±2.1)岁;所有患者的等效球镜屈光度为-3.0~-10.0 D,平均-(5.45±3.11)D,术前平均矫正视力(1.01±0.12),术前平均柱镜度-(0.73±0.31)D。

根据制瓣方法分为激光组200例,其中男120例,女80例,年龄21~31岁,平均(26.1±2.4)岁;患者等效球镜屈光度为-3.0~-10.0 D,平均-(5.41±3.15)D,术前平均矫正视力(1.03±0.08),术前平均柱镜度为-(0.70±0.34)D。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观察

鼗柰
术蛐 蠢 意 ‘ 靡
曼 嘉,
6 7
前 弹 力层 下激 光 角膜 磨 镶 术 (B ) 疗 中高 度 近视 的 临床 疗效 观 察 SK 治
潘淑玲 , 立 李
( 重庆 医科大学 附属第二 医院眼科 中心 , 重庆 40 1) 0 00
提 要: 目的: 观察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 , 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 回顾性分析 2o 6月到 21 1 09年 00年 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磨镶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共 7 例( 眼)其中传统 L S 9 1 , A I 3 例( 眼)S K 4 例(2 , K组 3 6 6 , l 组 6 9 眼)近视度数 一 . D 一1. I 30 至 0 0 0D 0 。两组均使用鹰式酷眼 E E—Q准分 子激光机行激光切 削, Y 术后随访 >6个月。记录两组术 中及术后 角膜瓣情况 、 术后 l 、 、 月 、 天 7天 1 3月 和 6月裸眼视力 、 残余屈光度及干眼症状调查表 , 并进行 比较 。结果 : 两组术中均未出现游离瓣 、 扣瓣和角膜瓣破 裂等并 发症 ; 纽 术后各期 裸眼 视力 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0. ) 术后第 3月 、 P> 0 ; 5 6月时两组 均出现屈光 回退 , 差异有 显著意义 ( P<0 0 ) 术后 7天传统 L SK组 1.2 .5 ; AI 2 1%眼 出现干眼症状 , S K组明显高( 较 B P<00 ) .5 。结论 :B S K治疗中高度近视同传统 L SK手术一样安全有效 , AI 且术后早期干眼现象较少 , 于传统 优
bt r p e ci t a et s gt al E E—Q ec rae s m dflw pa l s6mot . h odtn o crel a nada e o go sw r r e e r t n i h eg Y h u e e v em un e d e xi l rs t a ol e u te t me s y e n od a n s T ecn i s on af pi tr h io f l n f

VisuMax 飞秒激光与 SBK 角膜板层刀制瓣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VisuMax 飞秒激光与 SBK 角膜板层刀制瓣安全性的对比研究

VisuMax 飞秒激光与 SBK 角膜板层刀制瓣安全性的对比研究胡裕坤;李文静;高晓唯;郭云林;董晶;李晓红【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4(14)2【摘要】目的:评价VisuMax飞秒激光与Moria One Use-Plus SBK角膜板层刀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br> 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统计同期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778例1556眼( VisuMax飞秒激光组即A组384例768眼,SBK角膜板层刀组即B组394例788眼),对比术中舒适度评分、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角膜瓣切口出血、球结膜下出血的发生率,评价两种方法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br> 结果:术中舒适度方面,感觉极不舒适,难以忍受者A组5例(1.3%),B组28例(7.1%);术中角膜瓣切口出血A组4眼(0.5%),B组74眼(9.4%);球结膜下出血A组18眼(2.3%),B组82眼(10.4%);角膜瓣边缘不齐A组0眼(0),B组94(11.9%);A 组有4眼(0.5%)出现角膜瓣上皮部分剥脱,但未影响成功掀瓣及手术,A组有53眼(6.9%)发生角膜层间气泡( OBL)。

两组无其它相关并发症。

<br> 结论:两种方法安全可靠,均无严重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角膜瓣相关并发症。

%AIM:To evaluate the comfort and security of ultra-thin corneal flap made by VisuMax femtosecond laser and Moria One Use-Plus SBK microkeratome. <br> METHODS:This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included 1 556 eyes of 778 consecutive patients. The eyes were assigned 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method of the corneal flap made. VisuMaxfemtosecond laser group ( group A) included 768 eyes of 384 consecutive patients. Moria One Use-Plus SBK microkeratome group ( group B) included 788 eyes of 394 consecutive patients.We compared the comfort score in the surgery, the incidence of the corneal flap-related complications, the corneal flap incision bleeding and the 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omfort and security between the VisuMax femtosecond laser and the Moria One Use-Plus SBK microkeratome. <br> RESULTS:There were 5 patients ( 1.3%) feeling very uncomfortable and unbearable in group A while 28 patients (7.1%) feeling the same in group B.Four eyes (0.5%) occurred the intraoperative corneal flap incision bleeding in group A, while 74 eyes ( 9.4%) occurred in group B.The 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 existed in 18 eyes ( 2.3%) in group A while the same situation happened to 82 eyes (10.4%) in group B.No eyes (0%) occurred corneal flap edge missing in group A, but 94&nbsp;eyes ( 11.9%) occurred the symptom in group B.Four eyes (0.5%) of the corneal flap epithelial part exfoliated, however, that did not affect the successful flap surgery in group A. Fifty-three eyes ( 6.9%) occurred Opaque Bubble Layer ( OBL ) in group A.There was no other corneal flap-related complication. <br> CONCLUSION:The two methods are safe and reliable, and there are no corneal flap-related complications which seriously impact the visual quality after the surgery.【总页数】4页(P251-254)【作者】胡裕坤;李文静;高晓唯;郭云林;董晶;李晓红【作者单位】830013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830013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830013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830013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830013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830013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解放军第474医院眼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飞秒激光与微型角膜板层刀制瓣SBK矫治中高度近视的效果比较 [J], 程新梁;俞莹;陈辉;金国娟2.角膜板层刀制瓣和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临床效果比较 [J], 徐婧;姜洋;李莹;王忠海;金玉梅;夏文薇3.飞秒激光制瓣和SBK角膜板层刀制瓣在LASIK手术中的比较 [J], 钱晓文4.Ziemer FEMTO LDV飞秒激光与SBK板层刀制作角膜瓣术后临床效果评价 [J], 骆滨江; 路航; 修巍威; 李慧美; 张秋莉5.Ziemer FEMTO LDV飞秒激光与SBK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的特点研究 [J], 骆滨江; 崔璟琳; 陈晶; 黄娇; 韩丽岩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飞秒激光与SBK

飞秒激光与SBK

Lamellar Structure of the Cornea
Peripheral fibers contribute to strength Minimize cutting deeper fibers
角膜板层刀切削示意图
Microkeratome cuts deep in periphery with poor diameter and centration control
Blade
ILASIK 15 kHz
ILASIK 60 kHz
No difference in stromal bed smoothness between blade and ILASIK 15 kHz But, Significantly smoother bed with ILASIK 60 kHz
飞秒激光 VS. Moria one-use-plus
目的: 目的:评估和比较飞秒与Moria one-useplus刀所制角膜瓣的预测性和均匀性。 方法: 方法:选取飞秒组20例(40眼),oneuse-plus(OUP)组20例(40眼);采用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OCT), 分别于术后1st d、10th d、1st m测量角 膜瓣的厚度,采集角膜中心、旁中心及 周边共2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
5 to 12 Microns
产生扩展的气泡和水泡,用于分割角膜薄片 产生扩展的气泡和水泡 用于分割角膜薄片
点距离
线距离
万发的激光脉冲通过光栅的模式被连接起来, 万发的激光脉冲通过光栅的模式被连接起来 用于设置分离的角膜层. 用于设置分离的角膜层
Gas & water are absorbed or liberated when corneal flap is lifted 一个分裂面的形成

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比较

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比较目的:探討飞秒激光和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

对照组接受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治疗,观察组接受飞秒激光制瓣LASIK治疗。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并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变化、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术后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制瓣厚度、制瓣成功率、剩余角膜厚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均有显著的效果,但飞秒激光LASIK术后高阶像差较低,安全性和稳定性较高,有利于提高患者视觉治疗,值得推广。

屈光不正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作用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而成像出现在视网膜前或后的症状,常见的近视、远视及散光情况就属于这一症状。

针对屈光不正,国内外目前使用的主流技术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其中角膜制瓣有飞秒激光制瓣和微型角膜刀(SBK刀)制瓣两种,两者的方法不同最终的疗效也存在一定的差异[1]。

本文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本院收集的68例屈光不正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飞秒激光和角膜刀(SBK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68例患者屈光不正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45岁;(2)屈光度数稳定2年以上;(3)签署同意书。

近视眼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王娟

近视眼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王娟

近视眼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王娟摘要:目的:研究近视眼患者采用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近视眼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课题研究。

根据患者的近视度数将其分为两组,即高度近视组(n=65例,96眼,>-6.00 D)和低中度近视组(n=55例,146眼,<-6.00 D)。

临床治疗期间,要求两组患者均接受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进行术后调查访问的同时,还应查看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低中度近视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明显高于高度近视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

此外,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在近视眼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其视力水平,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如遇低中度近视患者,还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近视眼;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疗效;安全性;术后并发症;研究分析前言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眼科疾病,近视多发于少年儿童群体,其发生原因主要为长期目视物体导致睫状肌出现收缩障碍,患者在目视远处物体时,难以实现睫状肌的自如收缩,促使眼内成像模糊不清[1]。

基于此,本研究将收治的120例近视眼患者纳入研究课题,经分组比较和观察,重点探讨了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在近视眼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10月~2020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近视眼手术治疗的120例患者进行课题研究。

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介于18~47岁;②患眼视力水平稳定不少于2年;③近期未佩戴角膜接触镜者;④患者符合飞秒激光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的相关手术指征;⑤患者及家属对本组研究知情且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有影响角膜愈合疾病者;②合并其他眼部疾病者;③临床资料丢失者;④临时退出研究者。

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分析

LASEK+MMC与SB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分析作者:周蕾宁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9期周蕾宁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医院眼科,辽宁鞍山 114000[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预防使用丝裂霉素C (MMC)与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治疗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评价两种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行LASEK+MMC及SBK的高度近视病例90例(180只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残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术后早期LASEK组有轻度或中度不适感。

术后1周时SBK组视力≥0.8眼数比例明显大于LASEK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1、3、6个月LASEK组视力≥0.8比例与SB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LASEK组术后3个月4只眼出现haze1级,2只眼出现haze0.5级,术后6个月消失。

SBK组术后未见haze产生。

结论 LASEK+MMC和SBK矫正高度近视安全,有效。

[关键词] 高度近视;LASEK;SBK;MMC[中图分类号] R779.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b)-0148-02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开展已经有二十年,手术技术和方式不断地发展与完善,但对于高度近视的治疗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特别是联合MMC的使用,在治疗高度近视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是在传统LASIK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前弹力层下制作角膜瓣的新型LASIK手术,其瓣的切割面紧靠前弹力层下,角膜瓣更薄。

这两种术式无疑使以前由于角膜厚度的限制而对于高度近视患者不能实施手术的难题得以解决,使手术的安全性得到提高。

本文通过临床疗效观察,评价SBK和LASEK+MMC治疗高度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飞秒激光与SBK治疗近视的临床探究

飞秒激光与SBK治疗近视的临床探究

飞秒激光与SBK治疗近视的临床探究摘要】目的:研究飞秒激光与SBK治疗近视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近视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在虹膜定位的引导下,对照组进行机械刀SBK治疗,观察组给予飞秒激光LASIK治疗。

结果:经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一个月、半年以及一年的恢复情况良好,通过客观分析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两组患者术后屈光度的比较上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的高阶像差和四阶球差在术后一年均有显著增加,其中观察组的增加幅度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治疗近视的过程中,利用飞秒激光与SBK治疗均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利用飞秒激光所制造的角膜瓣,厚度的均一性更好,由此所产生的高阶像差变化会更小,会取得更好的视觉质量,更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飞秒激光;SBK;近视;临床探究【中图分类号】R77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121-01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研究飞秒激光与SBK治疗近视的临床治疗效果,选取了2016年4月—2017年4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近视患者,以其作为分析对象,其中观察组在虹膜定位的引导下给予飞秒激光LASIK治疗,效果显著,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了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近视患者,共9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48例,女42例。

在与手术适应症相符合的条件下与患者保持积极的沟通,术前最佳的矫正视力在 1.0及其以上,将患有青光眼、白内障、圆锥角膜、全身胶原结缔组织、眼前段炎症以及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排除,患者眼部未曾因受伤而动过手术。

现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45例中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6.6±4.2)岁;对照组45例中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7.1±4.6)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秒激光与SBK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发表时间:2016-03-14T15:49:07.78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1期作者:吴登雷张芹张明仙[导读]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镇江康复眼科医院江苏镇江 212002 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厚度均一性好,高阶像差变化小,术后视觉质量好。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镇江康复眼科医院江苏镇江 212002)【摘要】目的:分析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效果。

方法:选取近视病例50例(9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49眼)与观察组(25例49眼),对照组采取机械刀SBK治疗,观察组采取飞秒激光LASIK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屈光度、UCVA≥1.0无明显差异(P>0.05)。

两组C7垂直彗差增幅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C8水平彗差、C12四阶球差、高阶像差增幅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平均厚度与预设厚度差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厚度均一性好,高阶像差变化小,术后视觉质量好。

【关键词】近视;飞秒激光;LASIK机械刀;SBK【中图分类号】R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1-0008-03Clinical observation of femtosecond laser and SBK in treatment of myopia Wu Denglei, Zhang Qin, Zhang Minxia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su University. Ophthalmologic Hospital of Zhenjiang Rehabilitation,Zhenjiang,Jiangsu 212002,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femtosecond laser LASIK treatment of myopia. Methods 50 cases of myopia cases (98)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25 cases of 49) with the observation group (25 cases 49 ey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mechanical knife SBK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take femtosecond laser LASIK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6 months,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fraction, UCVA≥1.0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Before and after surgery, an increase of two C7 vertical coma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two horizontal coma C8, C12 fourth order spherical aberration,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increase was lower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average thicknes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is below a preset thickness (P <0.05). Conclusion The femtosecond laser corneal flap thickness uniformity, small changes in higher-order aberrations, good visual quality.【Key words】Myopia;Femtosecond laser LASIK;Mechanical knife SBK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手术治疗近视常用方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

LASIK主要步骤为制作角膜瓣,角膜瓣制作会对LASIK安全、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传统制作角膜瓣方法主要应用自动机械角膜板层刀,安全快速[1-4]。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进步,机械角膜板层刀技术成熟,且制瓣厚度薄,可分为平推式与旋转式机械角膜板层刀,其中平推式机械角膜板层刀在角膜瓣制作方面,均匀性好,切削深度与角膜前弹力层接近,也可称之为前弹力层下激光角膜磨镶术(SBK)。

飞秒激光的应用拓宽了角膜瓣制作方法,精确性较高。

本文主要分析飞秒激光LASIK治疗近视效果,视觉质量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4月近视病例50例(98眼),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49眼)与观察组(25例49眼)。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1.0,均无眼部手术史、眼外伤,将免疫性疾病、眼前段炎症、白内障、青光眼以及圆锥角膜排除。

其中2例单眼,20例女性,30例男性,年龄为18岁-39岁,平均为(25.66±5.08)岁;等效球镜为-3.12~-9.45D;柱镜屈光度为-0.26~-2.74D;球镜屈光度为-2.03~-9.01D。

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效球镜、柱镜屈光度、球镜屈光度等一般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术前,检查各项指标,包含角膜厚度、全眼像差、眼压、角膜相关参数、眼前节检查、客觉验光、主觉验光、三面镜眼底检查、BCVA以及裸眼视力(UCVA)等。

术后观察6个月,观察指标主要包括:全眼像差、眼前节检查、眼压、客觉验光、主觉验光、BCVA、UCVA。

周边角膜瓣厚度具体检查方法:应用眼前节OCT,分别在三点、六点、九点、十二点位,对距离角膜中心3.5mm部位角膜瓣厚度进行测量,取测量平均值。

全眼像差具体检查方法:散瞳直径>6mm,确保双眼于同一水平,使用像差仪对全眼像差进行重复采集,选择采集三次最佳值,并取其平均值。

对照组采取机械刀SBK治疗,应用自动水平微型角膜板层刀(Moria One-Use Plus),角膜瓣厚度标称值90μm,并在角膜中间制作带蒂角膜瓣,直径8.0mm左右,蒂部位于鼻侧角膜缘,将角膜瓣掀开,选择标准LASIK 切削方式,启动美国VISX STAR S4激光机,完成激光切削,其光区直径为6.0~6.5mm,结束切削以后,对基质床进行冲洗,复位角膜瓣。

观察组采取飞秒激光LASIK治疗,采取常规消毒铺巾,并对结膜囊进行冲洗,行表面麻醉;应用美国Intralase150飞秒激光治疗仪,并按照患者角膜有关参数,进行角膜瓣制作,蒂部位于上方角膜缘,直径在8.3mm~8.5mm,其预设厚度大约为110μm,角膜瓣掀开,选择标准LASIK 切削方式,启动美国VISX STAR S4激光机,完成激光切削,其光区直径为6.0~6.5mm,结束切削以后,对基质床进行冲洗,复位角膜瓣。

两组患者术后,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1mg/ml)滴眼,每天4次,持续用药3个月;给予氟米龙滴眼液(1mg/ml)滴眼,每天4次,渐减量,持续用药一个月。

1.3 统计学分析数据统计分析应用 SPSS 13.0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两组术后屈光度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屈光度平均为(-0.07±-0.10)D,对照组屈光度平均为(-0.11±-0.06)D,t=1.533,P>0.05,无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术后UCVA≥1.0比较术后6个月,观察组47眼UCVA≥1.0(95.92%),对照组46眼UCVA≥1.0(93.88%),两组无明显差异,χ2=0.211,P>0.05,无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水平彗差、三阶垂直彗差变化比较观察组术前、术后6个月C7垂直彗差分别为0.1574±0.1623、0.3156±0.2193,增幅为0.1582±0.1920;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C7垂直彗差分别为0.1642±0.1514、0.3077±0.2597,增幅为0.1435±0.1535。

与术前相比,术后观察组、对照组C7垂直彗差明显增加,t=2.593、2.135,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增幅无明显差异,t=0.267,P>0.05,无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前、术后6个月C8水平彗差分别为0.1093±0.0720、0.2043±0.1274,增幅为0.0949±0.068;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C8垂直彗差分别为0.1106±0.0835、0.2964±0.1411,增幅为0.1857±0.094。

与术前相比,术后观察组、对照组C8垂直彗差明显增加,t=2.903、5.068,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增幅低于对照组,t=3.500,P<0.05,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四阶球差、高阶像差变化比较观察组术前、术后6个月C12四阶球差分别为0.1381±0.0252、0.3023±0.0649,增幅为0.1641±0.0518;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C12四阶球差分别为0.1441±0.0195、0.3671±0.0424,增幅为0.2228±0.0381。

与术前相比,术后观察组、对照组C12四阶球差明显增加,t=10.547、21.369,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增幅低于对照组,t=4.082,P<0.05,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前、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分别为0.4311±0.1778、0.8022±0.1267,增幅为0.3710±0.0846;对照组术前、术后6个月高阶像差分别为0.4165±0.1404、0.9786±0.1810,增幅为0.5621±0.10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