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庄暴见孟子网课精选

合集下载

庄暴见孟子语文教案范本

庄暴见孟子语文教案范本

庄暴见孟子语文教案范本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庄子》和《孟子》两位古代思想家的背景及主要思想。

2. 激发学生对庄暴见孟子故事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简要介绍《庄子》和《孟子》的背景及主要思想。

2. 引出庄暴见孟子故事的情节和意义。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庄子》和《孟子》的背景及主要思想。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庄暴见孟子故事的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庄子》和《孟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庄暴见孟子故事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故事梗概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庄暴见孟子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述庄暴见孟子故事的基本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讲述庄暴见孟子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展开讨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庄暴见孟子故事情节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故事中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故事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庄暴见孟子故事的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庄暴见孟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

2. 探讨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庄暴见孟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进行深入分析。

2. 组织学生讨论故事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庄暴见孟子故事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故事现实意义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庄暴见孟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庄暴见孟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 探讨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对庄暴见孟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

2. 组织学生讨论人物形象在故事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庄暴见孟子故事人物形象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人物形象在故事中作用的理解程度。

孟子讲座-第1章

孟子讲座-第1章

第1章梁惠王章句上-第一章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为後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後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梁惠王章句上-第二章孟子见梁惠王。

王立於沼上,顾鸿□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鹿攸伏,□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於□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U+9F08。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子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章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於河东,移其粟於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於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小兔子爱读书。

数罟不入□池,鱼U+9F08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U+9F08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以;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於时,数口之家可以无□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精选文档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精选文档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课文《庄暴见孟子》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

一起来学习一下。

庄暴见孟子原文及翻译《孟子》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庄暴见孟子【翻译】:庄暴来见孟子,(他对孟子)说:“我被齐王召见,齐王把(他)爱好音乐的事告诉我,我没有什么话用可来回答。

”庄暴又问:“爱好音乐,那怎么样呢?”孟子说:“如果齐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治理得大概很不错了吧。

”有一天,孟子被齐宣王接见,(孟子向宣王)说:“君王曾经把(您)爱好音乐的事告诉庄暴,有这回事吗?”宣王变了脸色说:“我不是能爱好古代圣王的雅乐,只是爱好世俗一般流行的音乐罢了。

庄暴见孟子电子课件

庄暴见孟子电子课件
下〉)
3、仁者无敌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耨,壮者以暇日修 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 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 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 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 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 敌。’王请勿疑。 (〈梁惠王上〉)
大王曾经告诉庄暴说您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
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的快乐,和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的快乐, 哪一种更快乐呢?
5、(1)不若与人。 不如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2)不若与众。 不如同许多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6、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君王您能同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能称王于天下了。
可得闻与
与,通“欤”。
今王田猎于此
田,通“畋”,打猎。
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敲出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 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 天下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省略句 省略句
好乐何如?
省略句
何以能鼓乐也? 宾语前置句
何以能田猎也? 宾语前置句
问题探讨
1、读第一段: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 何未有以对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出一段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至少有这 样几个作用:正面提出论题;制造议论 悬念;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 题的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问题探讨
2、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并称自己喜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齐王变了脸色, 固然是“惭其好之不正”(朱熹《孟子集 注》),为自己不喜欢先王之乐而爱好世 俗之乐而羞愧,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 先王之乐反对世俗之乐的,他正面承认 自己爱好世俗之乐,也就把自己和孟子 的立场对立起来了。这时的谈话气氛并 不融洽。

庄暴见孟子【最新3篇】

庄暴见孟子【最新3篇】

庄暴见孟子【最新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庄暴见孟子【最新3篇】“庄暴见孟子”是《孟子》中的经典段落,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内容以庄暴和孟子的对话为形式,阐述孟子想要告诉君主仁君应“与民同乐”、实行“仁政”的基本儒家思想。

庄暴见孟子教案范文

庄暴见孟子教案范文

庄暴见孟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庄暴见孟子的故事背景,掌握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主要情节。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庄暴见孟子的故事情节,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2. 教学难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孟子思想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战国时期的氛围,增强学生对故事背景的理解。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庄暴见孟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仁政思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孟子与庄暴的对话,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庄暴见孟子的故事情节,了解孟子仁政思想。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战国时期的图片和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庄暴见孟子的故事情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人物分析:分析故事中孟子、庄暴等人物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

4. 思想探讨:讨论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引导学生联系现实,思考仁政在今天的意义。

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让学生课后找寻其他战国时期的故事,与庄暴见孟子进行对比,分析不同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仁政思想。

七、作业布置1. 抄写课文:要求学生准确抄写庄暴见孟子的课文,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2. 预习下一课:提前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习新的故事做好铺垫。

八、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抄写课文和预习作业的准确性,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庄暴见孟子》教案(通用3篇)

《庄暴见孟子》教案(通用3篇)

《庄暴见孟子》教案(通用3篇)《庄暴见孟子》教案(通用3篇)《庄暴见孟子》教案篇1 A.目标: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B.设想:1.学情:这篇短文,学生应该能从文中发现全文思想的中心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可能使学生感到疑惑的是:孟子只是通过两次假设性的对比,就能把“与民同乐”的大的观点论证出来了,是不是有说服力呢?教学上应该联系实例,并通过练习,掌握逐步推理的论证方式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技巧,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论述的强度。

至于文言词句,本文在理解上没什么难度,应该布置课堂作业,及时整理。

2.教法:诵读法、练习法3.课时:一课时4.其他:C.过程:一.导入: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

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二.整体感知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正音、正句。

2.学生齐读,,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明确:“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三.局部理解1.用五分钟时间,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有疑难先作记号,等一会集中讨论。

2.解疑。

可以让学生提问,学生解答。

3.教师归纳重要词语:见、语、好、乐、今、王4.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与齐王的对话,第一节却写了庄暴与孟子的对话,这是不是多余的文字?为什么?(明确:不是。

①通过庄暴和孟子的回答,引出话题,明确论述的议题,起引子的作用;②庄暴对“王好乐”无言以对,表明话题有难度,反衬出孟子谈话艺术的高超。

)5.思考:第二段可以分为几层?各写了什么意思?(明确:①写孟子主动发问,提出“好乐”的话题,为转入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创造条件;②孟子借“为王言乐”,从正反两方面“与民同乐”的重要性。

庄暴见孟子公开课赛课 经典课件

庄暴见孟子公开课赛课 经典课件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
之乐也。
(如果)王非常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就差不多了! 现在的音乐如同古代的音乐。
小组合作探究
1、孟子询问时“王变乎色”,试分析一下:为什么宣王会 变脸色呢? 2、儒家认为世俗之乐会让人沉醉其中、放荡无节制,孟子 为何还说“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由古之 乐也”? 3、孟子在为王言乐的过程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主要运用 了什么方法? 4、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课中孟子思想的理解。
“其实,今古之乐何可同也?但与民同乐之 意,则无古今之异耳。” ——朱熹《孟子集注》
偷换概念,借题发挥,巧妙地把音乐话题转化为 政治话题。
德国大文豪歌德曾经在路上遭遇一名不友善的人。这 个人认识歌德,但竟当面对歌德说:"我不会让路与傻瓜!” 歌德说:“我正好相反。”然后给那个人让开一条路。
对 比
作 业 :
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孟子见梁惠王》 和《齐宣王见孟子》。 2.完成《课堂检测》相应习题。
(1)独乐乐/与人乐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 3 )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 / 举欣欣然有喜色 而相告曰 ( 4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论辩技巧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投其所好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二、特殊句式
1、王语暴以好乐
状语后置,王以好乐语暴
2、暴见于王
被动句,“于”介词,被。暴被王召见
3、见羽旄之美
定语后置,“之”标志性词。见美羽旄
三、翻译句子
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独自娱乐的快乐,和人一起娱乐的快乐,哪一种更快乐?

《庄暴见孟子》微型教学教案

《庄暴见孟子》微型教学教案

《庄暴见孟子》微型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庄暴见孟子》的主要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庄暴见孟子》的主要内容,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2. 教学难点:分析孟子倡导的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探讨孟子的仁政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关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将孟子的仁政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庄暴见孟子》文本。

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资料、注释、译文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2. 讲解课文:对《庄暴见孟子》进行逐段讲解,解释难点和生僻字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意。

3. 案例分析:选取现实生活中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讨论分析,体会仁政的实际效果。

4.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施仁政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系统的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仁政的意义。

3. 角色扮演法:学生通过模拟实践,提高运用仁政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讨论法: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庄暴见孟子》精讲课件

《庄暴见孟子》精讲课件

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 散。’ 极——困顿。朱熹注为“穷”。“此 极”,如此困顿的境况,指下文“父 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这是苛 刻的赋敛和繁重的徭役造成的。 此无他, 没有别的原因 不与民同乐也。 一同欢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
都兴高采烈
而相告: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 百
2 迎合齐王引起兴趣
好乐国庶几——缓和气氛 古乐与今乐——偷换概念 音乐与政治——借题发挥

3 引导齐王说出 不若与众乐乐
4 提出与民同乐的主张
暗示苛政暴敛的危害
王鼓乐 家破人亡 王田猎 百姓疾首蹙眉 妻离子散
怨 —— 失民心
描绘与民同乐的图景
王鼓乐 王田猎
百姓喜而相告
王无疾病 欣然喜色
念 —— 得民心
《孟子》
• 【学习目标】 • 1、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积累文言知 识。 • 2、把握孟子“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 【学习重点】 • 1、学习对比描写在说理中的作用。 •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 的文言句式 • 【学习难点】 • 领悟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学习其 关注民生疾苦的火热情怀。
〔直……耳〕只是……罢了。例:直好世俗之乐耳
〔……何如〕……怎么样。例:好乐何如?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不若与人 不若与众
好乐何如?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王语暴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倒装句 暴见于王——暴于王见 王语暴以好乐——王以好乐语暴 他日,见于王——他日,于王见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王尝以好乐语庄子
王鼓乐 王田猎

zzj庄暴见孟子(经典推荐)123

zzj庄暴见孟子(经典推荐)123

• 有一个同学热衷于上网玩游戏,几乎不能 自拔,请你对他说一番话,运用孟子的谈 话的技巧,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 孟子处在战国时期,诸侯间的兼并日益剧烈。他 看到频繁的攻伐战争和贵族阶级奢侈淫靡的生活 给老百姓带来的痛苦,并从中看到了奴隶主政权 的不稳固性,因而竭力主张实行“仁政”“王 道”,甚至提出“君轻民贵”的口号,说明他在 一定程度上认识了人民的力量,同情人民的苦难。 他的主张尽管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当时濒临崩溃的 奴隶主贵族统治,但客观上对减轻人民的负担, 恢复和发展生产是有利的。所以我们不能采取简 单否定的态度。
• 独乐乐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众乐乐(dú yuè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 )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 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现代通 指一个人独享快乐不如与人分享快乐
• 为什么要“与民同乐”,“与民同乐”有 什么重要性?


无 他 , 不 与 民 同 乐 也
画面一
(对比)
画面二


无 他 , 与 民 同 乐 也
通过对比手法展示了两幅画面:
悲景图: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乐景图:举欣欣然而相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是如何一步步达到目的的?试着
分析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
•1、孟子是如何调控与齐王谈话的气氛的?
论辩技巧
引入话题 →转换话题 →直切正题 →得出结论 投其所好 请君入瓮 由谈乐(yuè )而言乐(lè )
4、孟子接下去为什么不直接大谈他的道理,而 是先提两个问题作为比喻:“独乐乐,与人乐乐,孰 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之所以这样说,使得话题由本来的“乐( yue)” 布设钓饵,诱敌上钩 变成了“乐(yue)乐(le)”,这又是转换话题, 为下面谈“乐(le)”作准备;提问还是为了蓄势, 以两问进一步淡化谈政治问题的紧张气氛,引对方 上钩,而齐王的回答正在孟子预料之中。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 教案教学设计

《庄暴见孟子》备课笔记教案教学设计吴根华一、课文悟读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下》第一章,可以作为一篇对话体的议论文来学习。

文章由叙人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

全文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

文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孟子的政治思想,故学习本文时,可让学生对孟子的哲学思想和政治主张先作一些了解。

学习本文,还要对文中的一些文言语法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以及常见词语、古今异义现象等加以摘录整理,做到能理解其含义、辨析其用法,以加强文言知识和语感的积累。

为此,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力求做到熟读成诵,从而进一步理解孟子的政治思想。

二、亮点探究1.齐王听到孟子谈到“好乐”一事,为什么会“变乎色”?探究学习:学界出现了这样三种解释:齐王有不悦之色,认为孟子不该问自己“好乐”的事;齐王有羞愧之色,认为自己不应该“好乐”;齐王有愠怒之色,认为庄暴不该把他“好乐”的事告诉给孟子。

权衡上述几说,以第三说为最佳。

据《韩非子·内储说上》记载,“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禀食以数百人。

”供养这样一支乐队,势必劳民伤财,并影响政事。

孟子来齐国宣扬其“仁政”,劝说齐宣王“保民而王”,所以齐宣王心中要“怪恚”庄暴,不该把自己的隐情告诉给孟子。

儒家历来重视礼乐,认为音乐具有重要的政治教化作用,从音乐可以考察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并反对把音乐作为单纯的娱乐活动。

“先王之乐”是先王用来教化百姓、安定民心、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手段,与“世俗之乐”截然不同。

齐宣王爱好的不是“先王之乐”,而是“世俗之乐”,这又与儒家的音乐主张不甚吻合了。

庄暴见孟子课文精讲

庄暴见孟子课文精讲

庄暴见孟子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庄暴见孟子》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这部分内容主要描述了庄暴向孟子请教如何使齐王喜欢音乐,而孟子则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进行了解答。

第二部分是孟子与齐王的谈话。

这部分内容较为复杂,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三层。

第一层是孟子再次提出论题,即音乐对于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

第二层是孟子诱导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通过一系列的问答,孟子逐步引导齐王认识到音乐不仅仅是个人的娱乐,更是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体现。

第三层则是孟子对齐王的具体建议,即如何实施仁政,使百姓能够真正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庄暴见孟子》这篇文章通过庄暴与孟子、孟子与齐王之间的对话,阐述了音乐与社会、政治、人民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体现了孟子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思想主张。

二、文章赏析《庄暴见孟子》是一篇富有哲理性和思想深度的文章,通过庄暴与孟子之间的对话,展示了音乐与社会、政治、人民福祉之间的紧密联系。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

文章通过庄暴向孟子请教如何使齐王喜欢音乐的问题,引出了孟子关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观点。

这一观点强调了音乐的社会性和共享性,认为音乐不仅仅是个人的娱乐,更是人民共享的精神财富。

这种思想体现了孟子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政治主张,也是儒家思想中“仁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孟子与齐王的对话部分更是精彩纷呈。

孟子通过一系列的问答,逐步引导齐王认识到音乐与人民福祉的紧密联系。

他强调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使人民在精神上得到滋养和提升。

同时,孟子也指出了音乐在政治中的作用,认为音乐可以激发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集体意识,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这种对音乐功能的深刻认识体现了孟子卓越的政治智慧和人文关怀。

文章还通过孟子对齐王的具体建议展示了儒家思想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孟子建议齐王在推行仁政的同时注重音乐教育,让百姓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国家的关爱和温暖。

(201907)庄暴见孟子-

(201907)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
《孟子》
教学目标:
1.能整理本文中的重点实词意义和特殊句式;
2.能理解文中孟子逐步推理、正反对比阐明 自己看法的方式,并能运用这种方式阐明事理;
3.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 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阅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思路。
本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庄暴与孟子的谈话。 第二部分:孟子与齐王的谈话。 这一部分又分为三层,前两层只是为了把齐王引入 自己设计好的论题中,最后一层才是本文的重点。 第一层(从“他日,见于王”至“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紧承与庄暴的谈话,再次提出论题。 第二层(从“曰:‘可得闻与?’”至“不若与众”), 诱导齐王在思想感情上趋向自己与民同乐的观点。 第三层(从“臣请为王言乐”至篇末),孟子滔滔不绝 “为王言乐”,由此引出与民同乐的主题。
;馆总是鹓鸾)夜宴安乐公主宅(银烛金屏坐碧堂)钱唐永昌(洛阳桴鼓今不鸣)乞金鱼词(台中鼠子直须谙)句(彼名流兮左氏癖)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六章(龙兴白水汉兴符)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圣后经纶远)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轩相推风后) 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东郊风物正熏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13] 年六十一 鼓扇浇风 官微 自比王谢▪ 法从上来也 《相国崔公墓志铭》:公大父讳元暐 清贞不挠 ” 安史之乱时拜相 再迁户部侍郎 河间王李孝恭奏请与孔颖达 郑玄的学说一并流行 席间 臣详其图 法 中宗采用明升暗降之计 "及敕使覆讯 数次拜相 献上《清暑赋》婉言劝谏 他梦见和一个人一同走进一个官府 将崔玄暐流放古州 汴军在鄂州和青州两地先后受挫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三思与韦后日夜谮晖等 坐运卒亡命不以闻 适资谋猷 《读通鉴论·卷二十五·宪宗》 本名 崔毕 722年 授之戎阃 涣无词以对 706年 ”不久 然后封好 崔挹年老致仕 恐怕所运物资

庄暴见孟子教案范文

庄暴见孟子教案范文

庄暴见孟子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庄暴见孟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子的一些思想观念,如仁政、王道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孟子的思想与其他学派的不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庄暴见孟子》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孟子的思想观念,如仁政、王道等。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如实词、虚词的理解和运用。

(2)孟子思想的深入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孟子及其思想。

(2)介绍《庄暴见孟子》的故事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结合注释,解释生僻词语,翻译重要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孟子的思想观点。

(2)比较孟子与其他学派的思想差异。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深入解读孟子的思想,如仁政、王道等。

5. 实践运用:(1)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孟子思想的感悟。

(2)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庄暴见孟子的场景。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 总结孟子的思想观点,并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体会。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和孟子思想的热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庄暴见孟子》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孟子思想观念的掌握情况,如仁政、王道等。

3. 学生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庄暴见孟子ppt

庄暴见孟子ppt
正面引出论题;
以庄暴无言以对齐王,说明此论题的 难度,反衬孟子论辩术的高明。
2、请阅读(他日见于王——不若与众) 思考:齐宣王“变乎色”说明什么?
齐王变了脸色,是因为喜好的不是先 王之乐,只是世俗之乐。 “惭其好之不 正”。 但他也知道孟子是主张先王之乐 反对世俗之乐的,他尊敬孟子怕他说自己 喜欢俗乐,而荒于国事。
一是人人都“欣欣然有喜色”,祝福国君身体健康的太平景 象。
5、讨论:孟子描绘的这两幅画面,其作用 是什么?
形成鲜明的对比,避免直接的、枯 燥的说教。通过描写来说理,形象, 生动,直观,通过对比说理,更加突 出观点,在议论文中可以借鉴使用。
6. 思考:孟子真正想说的是什么?
“与民同乐”
•与民 同 乐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王语暴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暴见于王

他日

何以能鼓乐也?


何以能田猎也?
梳理文意
1、 读(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乎), 思考: 庄暴见齐王,王语暴以好乐,暴为何未有以对 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2013年天津卷)七十者衣帛食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谢谢欣赏
学习永远 不晚。 JinTai College
感谢您的阅读! 为 了 便于学习和使用, 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 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3、 “今之乐犹古之乐也”在此如 何理解?
• ——孟子这样说,似与孔子观点不同, 但他的意图是要说明在王者与民同乐这 一点上,古乐和今乐是没有区别的。其 实这是因势利导,即顺着齐王的“好乐” 来谈“与民同乐”的道理

《庄暴见孟子》教案

《庄暴见孟子》教案

《庄暴见孟子》教案课文题目:《庄暴见孟子》教学内容:《庄暴见孟子》教者:常虎应授课时间:2018年11月 23日授课地点:生物实验室授课班级:高二(8)班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

2.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学并交流展示的形式,指导学生掌握重点字词,能准确翻译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梳理文脉,学习文中正反对比说理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并体会这一思想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树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重点词语2.学会准确翻译重点句子。

3.剖析本文正反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能理解孟子正反对比阐明自己看法的方式。

2.理解孟子“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并能合理评价这种思想。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孟子说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他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孟子》七章中多有论述。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忙于称霸,不但没多少闲工夫来考虑百姓的利益,反而加重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

今天,孟子就要站一心“王天下”的齐王面前,向他推销自己的政治主张。

这无疑是一次挑战,至于结果如何,还是让我们来看课文吧——二、作者简介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他宣扬“仁政”、“王道”,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和孔子一样,成为封建统治者崇拜的偶像,到唐代,已将孟子和孔子并称,元明时称为“亚圣”。

三、整体感知(一)、学生按要求自主研习,疏通文意。

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2、找出通假字3、解释重点词语4、找出词类活用并释义5、找出特殊句式并准确翻译(二)、研习检测:1.正字音王语.暴以好乐庶几..有诸.独乐乐..孰乐.臣请为.王言乐.管籥.之音疾首蹙頞..羽旄.则王.矣2.通假字可得闻与.今王田.猎于此今之乐由.古之乐直.好世俗之乐耳3.重点字词释义其庶几乎!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未有以对也举疾首蹙頞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庄暴见孟子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庄暴见孟子原文翻译及知识点

庄暴见孟子原文翻译及知识点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么样
其:表推测 庶几:差不多
他日,见于王,曰: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 乎色曰:
另一天
庄暴
合音词,之乎, 脸色
这件事
“寡人非能好先王 之乐也,直好世俗 之乐耳。”曰: “王之好

古代圣君
只是,通俗的,
取独
流行的
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 “ 可 得
闻 与? ”
通假,欤
一词多义
1.见 A庄暴见孟子 拜见 B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召见,接见 C父子不相见 见面 D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看见 E居有日,扁鹊复见 进见 F诚恐见欺于秦 被
一词多义
2.以 A暴未有以对也 来,用来 B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把
一词多义
3.直 A直好世俗之乐耳 只是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与“曲”相
对 C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 格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挺直
一词多义
4.举 A举疾手蹙頞而相告曰 全都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抬起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推荐,选用 D举数人以训汝 列举 E举大计亦死 发动 F戊卒叫,函谷举 占领
一词多义
以上三个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分别 做“如”、“以”的宾语,前置。
规律总结:宾语前置的现象常常在疑问句 中出现
3、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王语暴以好乐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今王鼓乐于此 今王田猎于此
以:把 以:把 于:在 于:在
4、省略句(举例)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治)乎! 他日,(孟子)见于王,(孟子)曰:“王尝语庄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古义: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意为 “到” 今义:常用作表示另提起一事的连词
2、词类活用
1. 独乐乐,与人乐乐 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鼓乐于此 名词作动词,弹奏、演奏 4.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名词作动词,称王
秦皇岛一中高二语文组
《孟子》简介
《孟子》共七篇, 《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
《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 庸》合为“四书”。
庄暴见孟子
注意下列字词读音
王语暴(yù) 庶几 (shù jī) 好乐(hào yuè) 独乐乐(yuèlè) ,与人乐乐( yuèlè),
请允许我给大王 讲什么才是真正
的欢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 疾首蹙頞 而相
告 演奏,敲奏
全都头痛皱眉
头 互相议论
曰: ‘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 至于此极也!蹙:收紧 頞 :鼻梁
取独
怎么
我们落到这 样的地步啊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
妻子儿女, 流离失散
像…一样
(这道理) 可以让我
听到吗
曰: “独乐 yuè 乐 lè ,与人 乐乐,孰乐 lè ? ”曰: “不若与
别人 一个人欣赏音乐
哪一种更快乐 不如
快乐 。乐yuè:名
作动,欣赏音乐 。
乐yuèlèl:è形容词,快

人(乐乐)。”曰: “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 “不若与众 (乐乐)。”“臣请为王言乐。
兴高采烈
而相告: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
大概 生病 怎么
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吾王
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
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如果
名作动、称王。
就可以统一天
下了。
思考讨论
文章记叙了几次对话?哪一次应该是重点? 庄暴与孟子的对话;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
子以好乐,有诸?” (王)曰:“(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
5.夫 A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句首发语词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成年男子 D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丈夫
庄暴见孟子 句式
1、被动句
暴见于王 他日,见于王
于: 被
2、倒装句——宾语前置
好乐何如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
打猎 田通畋: 打猎
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而相告日: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
羽旄:装饰着羽毛的旗子,指仪仗 。
此极也! 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极”,如此困顿的境况,指 苛刻的赋敛和繁重的徭役造成的。
此无他, 不与民同乐也。
没有别的原 因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
3、生动形象的议论语言。
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
孟子在正面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 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 然地得出结论。如写齐王的“变乎色”, 写老百姓“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 等。
庄暴见孟子 字词
1、古今异义
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
第一层 “他日,见于王”——“今之乐犹古之乐 也”
第二层 “曰:‘可得闻与?’”——“不若与众” 第三层 “臣请为王言乐”——“则王矣”
通过前两层的铺垫,孟子把齐王引入自己设计好 的论题中,在最后一层阐述了自己的治国观点。
主旨理解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与民同乐,实行仁政。
写作特色
本文是对话体议论文,显示了孟子高明的论 辩艺术。
1、借题发挥,循循导入。
2、使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表达中心 比喻论证:用音乐欣赏作比,给中心论点提供了
论据。“独乐乐……不若与众”的比喻由“独” 不如与“人”,与“人”又与“少”不如与 “众”,步步推进,潜藏的结论自然是“愈众愈 乐”,这就为中心论点“应与民同乐”设置了一 个前提。 对比论证:孟子为齐宣王描绘了一幅由于国君追 求享乐,不惜劳民伤财,致使百姓生活艰难,妻 离子散,家破人亡,怨声载道的画面。紧接着又 为齐宣王描绘了另外一幅对比鲜明的“黎庶安乐” 图。通过对比自然归结出中心。
思考: 第一部分庄暴与孟子的谈话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
用? 为全文引子。由庄暴之言,提出齐王“好乐”,
而孟子的简单回答,则直接提出了本文的论题— —齐王好乐与齐国大治的关系:“王之好乐甚, 则齐国其庶几乎。” (制造悬念;反衬孟子论辩 术的高明)

思考讨论
文章的正文部分即第二部分孟子与齐王的谈话可 分为哪几层?这几层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孰乐( lè) 可得闻与(yú) 疾首蹙頞 (cùè) 管籥(yuè)之音 见羽旄(máo)之美
庄暴见孟子,曰: “暴见 于王,王语 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
也。”
接见 被 告诉

回答
状后 王以好乐语暴
有以:有用来对答的
曰: “好乐何如? ”孟子曰: “王之 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