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案下载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免费下载(17篇)初一上册数学教案人教版免费下载(篇1)单元教学内容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5)若│a│=│b│,则a=b,或a=-b或a=b=0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
初中数学书上册教案全册
初中数学书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上册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和公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有理数1.1 整数与分数1.2 实数与数轴1.3 方程与不等式2. 第二章:几何初步2.1 点、线、面的基本概念2.2 平行线与相交线2.3 三角形2.4 四边形2.5 圆3. 第三章:数的运算3.1 加减乘除法3.2 乘方与开方3.3 方程的解法3.4 不等式的解法4. 第四章:几何计算4.1 三角形的计算4.2 四边形的计算4.3 圆的计算5. 第五章:概率与统计5.1 概率的基本概念5.2 事件的概率5.3 统计方法6. 第六章:数学应用6.1 面积与体积的计算6.2 利润与百分比6.3 速度与时间6.4 浓度与质量三、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图片、模型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合作意识等,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
3.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五、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每节课的课时。
2024年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教案可打印下载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5.3 生活中的平行线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6.1 数据的收集6.2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6.3 概率初步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学会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理解数据的整理与概率的计算2.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应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尺、量角器、三角板数据收集表格、统计图表2. 学具:练习题、草稿纸数据收集与整理工具(如计算器、调查问卷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现象,激发学生对本章学习的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配合实际例题进行分析。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并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引导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表示的实践操作,解释概率初步概念。
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2.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示方法3. 概率初步概念及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题5.1、5.2、6.1、6.2各2题。
附加题: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收集数据并整理成统计图表。
2. 答案:练习题答案将在课后统一发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现象,以及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实际应用。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概率概念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及答案解析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确保章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人教版初中数学全套教案word文档下载
人教版初中数学全套教案word文档一、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除法1.1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2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2. 一元一次方程2.1 方程的概念2.2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能够熟练进行运算。
2. 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的有理数乘除法和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有理数的除法法则、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方程的解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际情景,如购物时找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有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2. 新课:(1)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a. 通过实例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b. 学生随堂练习,巩固乘法法则。
c. 讲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2)一元一次方程a. 介绍方程的概念。
b. 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3. 例题讲解:(1)有理数的乘除法例题。
(2)一元一次方程例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理数乘除法和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完成课后练习题1、2。
(2)应用题:根据实际情景,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课后练习题1、2的答案。
(2)应用题答案:根据实际情景列出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研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随堂练习的设计与反馈7.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9.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确保章节之间的逻辑连贯性,以及与前后知识的紧密衔接。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1.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及性质;2. 整式的概念、分类、加减运算及性质;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5.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认识;6.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几何图形观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整式等概念;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2. 重要概念、性质、公式;3. 典型例题及解答;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填空题:整式的加减运算;(3)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4)作图题:几何图形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整式的乘法运算;(3)一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分数解;(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分数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下载(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整式的乘除1.1 单项式乘以单项式1.2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1.3 多项式乘以多项式1.4 乘法公式第二章:平面几何2.1 线段、射线和直线2.2 角2.3 相交线与平行线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整式的乘除法则,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公式进行计算。
2. 能够正确识别并运用平面几何中的基本概念,如线段、射线、直线、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整式的乘除法则,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
难点: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
2. 学具:直尺、量角器、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房屋建筑中的直线、角等,引出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
2. 例题讲解(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计算方法。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
(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计算方法。
(4)乘法公式的应用。
(5)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整式的乘除计算题。
(2)让学生绘制图形,识别相交线和平行线。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整式的乘除法则2. 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3. 乘法公式4. 交叉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整式的乘除计算。
(2)绘图题:绘制具有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图形。
2. 答案:(1)计算题答案:依据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2)绘图题答案:依据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网络资源等途径,深入了解整式的乘除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平面几何在生活中的运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及其答案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初中数学教案可打印
初中数学教案可打印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会使用平方根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1. 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a的二次方根。
2.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利用平方根的定义,通过开平方的方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
3. 平方根的符号表示:用√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如√9表示9的平方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求法。
2. 难点:平方根的符号表示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平方根在面积计算中的应用,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介绍平方根的定义,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2)讲解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
(3)介绍平方根的符号表示,让学生掌握√的含义及运用。
3.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时存在困难,因此在课堂上应加强实例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的含义。
同时,对于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应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课后作业:1. 巩固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 练习使用平方根符号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
3. 思考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尝试解决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1.10 有理数的乘方_教学设计_教案_1(课件免费下载)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思,认真,勇于探索的精神,并联系实际,加强理解,体会数学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 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
4. 标签教学过程(出示珠穆朗玛峰图片)引语:同学们,珠穆朗玛峰高吗?对,它的海拔有8848千米,可是将一张纸连续对折30次,会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你们感觉神奇吗?就让我们带着这份神奇走进数学课堂。
要求学生折纸试验,对折一次变成了几层?对折2次变成了几层?连续对折30次,应该列一个怎样的算式?对折100次呢?如果把这些式子写出来,太麻烦,下面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数学新朋友,相信他能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板书课题电脑展示学习目标请大家认真自读课本71-72页,思考下列问题:约六分钟后同桌或前后桌同学围绕疑难问题讨论交流,比谁的自学能力强,自学效率高。
电脑展示:1.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2.理解幂,指数,底数;3.一个数本身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次方.4. (-a)n与 -an 一样吗?为什么?电脑展示:1.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的形式,并指出底数和指数(-3)×(-3)×(-3)×(-3)-2×2×2×2×2×2×22.你自己能找到同样的例子吗?3.计算:(–2)³ (–)³-26电脑展示:完成下列计算:2² 2³ 24 25(-2)² (-2)³(-2)4(-2)5观察计算结果想一想:正数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负数幂的符号与指数有何关系?1. 回顾课前问题2. 电脑展示细胞分裂过程,要求学生按要求计算,并揭示为什么人称癌细胞分裂为疯狂分裂?请大家谈谈学完这节课的收获与困惑。
七年级数学整册优质教案电子版优质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优质教案电子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七年级数学整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具体内容包括3.1节方程概念,3.2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以及3.3节方程应用。
通过这些内容学习,学生将理解方程本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克服困难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概念,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华和小明去购物,小华花去50元,小明花去比小华多10元,他们一共花多少钱?”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生活中应用。
2. 新课:讲解方程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等式两边平衡关系。
接着,介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并及时给予反馈。
6.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方程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1) 移项2) 合并同类项3) 系数化为13. 方程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方程:2x + 5 = 152) 解方程:3(x 4) = 123) 应用题:甲、乙两人共有30元,甲比乙多2元,求甲、乙各有多少钱?2. 答案:1) x = 52) x = 83) 甲:16元,乙:14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方程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在课后,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方程本质。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运算2. 代数式的简化与求值3. 方程与不等式4.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5.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 概率初步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代数式的简化与求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培养空间观念。
5.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6.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则、代数式的求值、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教案2. 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书写关键知识点、公式、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简答题:代数式的简化与求值。
(3)应用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作图题:几何图形的绘制。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把握与针对性教学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讨论与学生的参与度3. 作业设计的分层与拓展延伸4. 课后反思的实际操作与改进措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的把握与针对性教学教学难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数学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方程的认识》。
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具体涉及教材第3.1节的内容,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方程的解法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的年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定义2. 方程的解3.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4.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下列方程:3x 7 = 115y + 4 = 2y 3(2)小华的年龄比小明大6岁,两人的年龄和为42岁。
请问小明和小华各多少岁?答案:(1)x = 6,y = 2.5(2)小明16岁,小华26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方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课后,可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如求解含绝对值的方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 第6章:实数3.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4. 第8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 第9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实数的概念及分类,理解实数与数轴的关系,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3. 熟悉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准确地在坐标系中表示点的位置。
4. 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能运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5. 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6.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能用图表、统计量进行描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面直角坐标系、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实数的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相交线、平行线的概念。
2. 教学新课:(1)相交线与平行线:讲解性质、判定方法,进行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2)实数:讲解概念、分类,介绍数轴,进行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平面直角坐标系:讲解概念,进行点的坐标表示,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4)二元一次方程组:讲解解法,进行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5)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讲解解法,进行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6)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讲解方法,进行实例分析、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列出本章重点知识点,以供学生随时查阅。
2. 黑板右侧:展示例题、解答过程,以及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两条平行线的夹角是90°。
(2)计算:|3| + 2.5。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2,3)关于x轴的对称点。
初中数学教案免费下载
初中数学教案免费下载教案标题:初中数学教案免费下载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份免费下载的教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准备和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教案将涵盖初中数学课程的各个重要主题,包括代数、几何、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每个教案都将提供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学目标、教学资源以及评估方法,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
教案目标:1. 确定每个教案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理解。
2.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创新和合作精神。
教案结构:1. 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知识掌握、技能应用和思维培养等。
2. 教学准备:列出所需教学资源、教具和学生前置知识等。
3. 教学步骤:a. 导入活动: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知识讲解:结合具体示例和图表,逐步讲解本节课的数学知识点。
c. 练习活动:设计一系列练习题或问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d. 拓展活动: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或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e. 总结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4. 教学评估:提供评估方法和评价标准,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下载:为了方便教师下载和使用,教案将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供,可以通过以下渠道免费下载:1. 在教育资源网站上搜索并下载初中数学教案。
2. 关注数学教育相关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的教案下载链接。
3. 参加数学教育培训课程,获得免费教案下载权限。
教案指导: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案进行教学。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步骤和教学资源。
3. 教师可以根据教案的指导,设计更多的练习题和活动,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
4.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便调整教学策略和提供个性化指导。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运算2. 方程与不等式3.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详细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其应用;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简单数据统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解决问题,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4.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运用图表进行描述,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有理数的运算:讲解法则,进行例题讲解。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练习。
(2)方程与不等式: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不等式,讲解解法。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练习。
(3)几何图形:介绍基本概念,讲解性质与判定。
教学活动:讲解、观察、操作。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教学活动:练习、讨论、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运算:列出运算规则,给出例题及解答。
2. 方程与不等式:列出解法步骤,给出例题及解答。
3. 几何图形:展示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
(2)思考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道含有有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并列出解题步骤。
2. 答案:在下次课前提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运算的其他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第七章:平面图形的认识7.1~7.4节,包括:线段、射线、直线;角;平行线;相交线。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8.1~8.2节,包括:统计图的选择;概率初步。
第九章:一元一次方程9.1~9.3节,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应用题;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十章:几何图形10.1~10.4节,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的识别;三角形;四边形;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正确识别和应用。
2. 学会使用统计图表整理数据,并能进行基础的概率计算。
3.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4. 能够运用几何图形知识,进行图形的识别和性质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分析。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展示、黑板、直尺、圆规、统计图表模板。
学具:练习本、直尺、圆规、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如窗户、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2. 新课导入以互动提问方式,回顾上一册内容,自然过渡到新课。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平面图形认识、统计图选择、一元一次方程等例题。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平面图形的观察与识别,进行统计图表的绘制,解一元一次方程实践。
5. 知识巩固通过课堂提问、小组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左侧:列出章节,以树状图形式展示各知识点。
右侧:重要公式、定理、例题,及解题步骤。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册P36~P40,第7、8、9、10题。
结合实际,设计一道应用题。
2. 答案第7题:证明两直线平行。
第8题:制作班级身高统计图。
第9题: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0题:计算圆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反思:针对学生作业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推荐数学阅读材料,增加学生对数学文化、数学历史的了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可打印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 第六章:实数3.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4.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5.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6.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培养运算能力。
3.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能熟练运用坐标系解决实际问题。
4. 学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掌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实数的运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2. 教学重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结合例题巩固知识点。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4.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学习:讲解坐标系的概念,通过例题使学生掌握坐标系的应用。
5. 实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引导学生理解实数的概念,学会实数的运算,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6.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引导学生学会解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7.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授数据的收集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整理数据,学会描述和分析数据。
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
2. 实数的概念、运算法则。
3.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5.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6.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七年级数学整册精品教案电子版精品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精品教案电子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二章整式及其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详细内容包括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则,整式的概念、运算及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规则,提高运算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整式的概念、运算及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 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理解其基本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乘除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则,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有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2)整式的乘除运算:讲解例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例题,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则。
2. 整式的概念、运算及性质。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填空题:整式的运算。
(3)解答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画图题:几何图形的性质。
2. 答案:课后统一发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有理数的运算:引导学生研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整式的运算:拓展学习整式的乘法公式。
(3)一元一次方程: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初中数学全套教案pdf
初中数学全套教案pdf
教案名称:初中数学全套教案
课时安排:本全套教案适用于初中一学期数学课程,共计约40课时。
教案大纲:
1. 引言
- 课程目标
- 课程内容
- 教学方法
2. 数的概念与运算
- 实数的概念
- 实数的运算
- 实数与几何图形的联系
3. 代数式与方程
- 代数式的概念
- 代数式的运算
-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4. 几何图形
- 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
- 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
- 圆的性质
- 几何图形的计算
5. 概率与统计
- 概率的基本概念
- 随机事件的概率
- 统计量的计算
-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6. 函数与图表
- 函数的概念
- 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性质
- 图表的绘制
- 函数的应用
7. 综合练习与复习
- 巩固所学知识
- 提高解题能力
- 培养数学思维
教学方法:
- 采用讲授、讨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 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学评价:
-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掌握情况。
- 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仅为教案的大纲和内容,您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载(精选3篇)_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载(精选3篇)_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下载(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第1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篇1: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学校:年级:九年级,学科:数学。
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乡中学篇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大全1、《不等式及其解集》教学设计(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实验中学章福枝)一、内容和内容解析(一)内容概念: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以及能在数轴上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内容解析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相等关系,也存在大量的不等关系.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常见行程问题的不等关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不等式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再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深入分析与探索,引出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以及解不等式几个概念.前面学过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概念.通过类比教学、不等式、不等式的解、解不等式几个概念不难理解.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又进行数形结合,用数轴来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这样直观形象的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对理解不等式的解集有很大的帮助.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把不等式的解集正确地表示在数轴上.二、目标和目标解析(一)教学目标1.理解不等式的概念2.理解不等式的解与解集的意义,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了解解不等式的概念4.用数轴来表示简单不等式的解集(二)目标解析1.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能正确区别不等式、等式以及代数式.2.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能理解不等式的解是解集中的某一个元素,而解集是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3.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理解解不等式是求不等式解集的一个过程.4、达成目标4的标志是: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数形结合的又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学习不等式的一种重要工具.操作时,要掌握好“两定”:一是定界点,一般在数轴上只标出原点和界点即可,边界点含于解集中用实心圆点,或者用空心圆点;二是定方向,小于向左,大于向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节课实质是一节概念课,对于不等式、不等式的解以及解不等式可通过类比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类比教学,学生不难理解,但是对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就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等式解集的意义以及在数轴上正确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课前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动画演示情景激趣多媒体演示:两个体重相同的孩子正在跷跷板上做游戏,现在换了一个大人上去,跷跷板发生了倾斜,游戏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创设情境,从“等”过渡到“不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立足实际引出新知问题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11︰20距离a地50km,要在12︰00之前驶过a地,车速应满足什么条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然后小组反馈交流结果.最后,老师将小组反馈意见进行整理(学生没有讨论出来的思路老师进行补充)1.从时间方面虑:2.从行程方面: <>50 3.从速度方面考虑:x>50÷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习惯,使他们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老师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梳理与补充,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紧扣问题概念辨析 1.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设问2:能否举例说明?由学生自学,老师可作适当补充.比如:是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设问2:不等式的解是唯一的吗?由学生自学再讨论.老师点拨:由x>50÷得x>75 说明x任意取一个大于75的数都是不等式3.不等式的解集设问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50的解.<,>50,x>50÷都设问2: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由学生自学后再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点拨:不等式的解是不等式解集中的一个元素,而不等式的解集是不等式所有解组成的一个集合. 4.解不等式设问1:什么是解不等式?由学生回答.老师强调:解不等式是一个过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有计划、有条理地设计一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新知识.老师再适当点拨,加深理解.(四)数形结合,深化认识问题1:由上可知,x>75既是不等式的解集.那么在数轴上如何表示x>75呢?问题2:如果在数轴上表示x≤ 75,又如何表示呢?由老师讲解,注意规范性,准确性.老师适当补充:“≥” 与“≤”的意义,并强调用“≥”或“≤”连接的式子也是不等式.比如x≤ 75 就是不等式.设计意图:通过数轴的直观让学生对不等式的解集进一步加深理解,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五)归纳小结,反思提高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主要内容,并请学生回答如下问题1、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也是不等式>50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3、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它与不等式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4、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要注意哪些方面?设计意图: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交流心得,不断积累学习经验.(六)布置作业,课外反馈教科书第119页第1题,第120页第2,3题.设计意图:通过课后作业,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对教学进度和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六、目标检测设计 1.填空下列式子中属于不等式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x +7>②②x≥ y + 2 =0④ 5x + 7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区分不等式、等式与代数式,进一步巩固不等式的概念. 2.用不等式表示① a与5的和小于7 ② a的与b的3倍的和是非负数③ 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它的周长不超过160cm,求x 满足的条件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审题能力,既要正确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大于(小于)、非负数(正数或负数)、不超过(不低于)”等等,正确选择不等号,又要注意实际问题中的数量的实际意义.第2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例【篇1: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学校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木井乡中学【篇2: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案例课题正比例函数一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理解正比例函数,能列出正比例函数关系式2.教会学生应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三教学难点利用正比例函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提出问题】1.《阿甘正传》是一部励志影片。
【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2.0第2章 有理数》教案 (4)【精品】.doc
2在-2、3、4、-5这4个数中,任意取2个进行乘法运算,所得 的积最大的是( )
A、20 B、-20 C、12 D、10
二、填空
3、(-5) ; 】
4、计算
(1)、 (2)
(3)、 (4)
(5) (5)
5、简便运算
(1) (2)
三、拓展题
对于有理数a、b定义运算:a*b= ,计算(-3)*3的值。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 = ;
3、 = ; 。
比较每一个算式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一、合作交流
在小学中,我们也学习 过乘法的一些规律,那么,通过上面的题目结果,你能总结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吗?请试一试: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二、范例
例2计算:
练习:
例3计算:
; ; 。由上可知:叫倒ຫໍສະໝຸດ 。当堂达标:一、选择题
1、三个数的乘积为正数,那么这三个数中负因数的个 数是( )
2.6有理数的乘法(2)
教学内容
年级学科
七年级
教学课时
共 3 课时 第2课时
课 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能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
会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自主学习
完成下列计算:1、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教案下载【篇一:初中数学优秀教案大集合】课题:二元一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2.学会求出某二元一次方程的几个解和检验某对数值是否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3.学会把二元一次方程中的一个未知数用另一个未知数的一次式来表示;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并渗透德育教育.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难点: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其实质是解一个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比较,加强学生的类比的思想方法; 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认识数学是根据实际的需要而产生发展的观点.四、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新闻链接:桐乡70岁以上老人可领取生活补助,得到方程:80a+150b=902 880.2.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方程80a+150b=902 880与一元一次方程有异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做一做:(1)根据题意列出方程:①小明去看望奶奶,买了5 kg苹果和3 kg梨共花去23元,分别求苹果和梨的单价.设苹果的单价x元/kg , 梨的单价y元/kg ;②在高速公路上,一辆轿车行驶2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时的路程还多20千米,如果设轿车的速度是a千米/小时,卡车的速度是b千米/小时,可得方程: .(2)课本p80练习2. 判定哪些式子是二元一次方程方程.合作学习:活动背景爱心满人间——记求是中学“学雷锋、关爱老人”志愿者活动.问题:参加活动的36名志愿者,分为劳动组和文艺组,其中劳动组每组3人,文艺组每组6人.团支书拟安排8个劳动组,2个文艺组,单从人数上考虑,此方案是否可行? 为什么? 把x=8,y=2代入二元一次方程3x+6y=36,看看左右两边有没有相等? 由学生检验得出代入方程后,能使方程两边相等. 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并提出注意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书写方法.试一试:检验下列各组数是不是方程2x=y+1的解:①??x=4,?x=2.5,?x=-6,②?③??y=3,?y=4,?y=-13.②③是方程的解,每个学生再找出方程的一个解,引导学生得到结论:一般情况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3.合作学习:给定方程x+2y=8,男同学给出y(x取绝对值小于10的整数)的值,女同学马上给出对应的x的值;接下来男女同学互换.(比一比哪位同学反应快)请算的最快最准确的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提问:给出x的值,计算y的值时,y的系数为多少时,计算y最为简便?出示例题:已知二元一次方程 x+2y=8.(1)用关于y的代数式表示x;(2)用关于x的代数式表示y;(3)求当x= 2,0,-3时,对应的y的值,并写出方程x+2y=8的三个解.(当用含x的一次式来表示y后,再请同学做游戏,让同学体会一下计算的速度是否要快)4.课堂练习:(1)已知:5xm-2yn=4是二元一次方程,则m+n=;(2)二元一次方程2x-y=3中,方程可变形为y= 当x=2时,y= ;?x=2,(3) 已知 ?是关于x,y的方程2x+ay=5的一个解,则a= . y=1?5.你能解决吗?小红到邮局给远在农村的爷爷寄挂号信,需要邮资3元8角.小红有票额为6角和8角的邮票若干张,问各需要多少张这两种面额的邮票?说说你的方案.6.课堂小结:(1)二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及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注意书写格式);(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和相关性;(3)会把二元一次方程化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7.布置作业:(1)教材p82; (2)作业本.教学设计意图:依照课程标准,通过分析教材中教学情境设计和例习题安排的意图,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实际,制订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的设计始终围绕这教学重点和难点展开.在充分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教学要求和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创设了教学情境:关心老人,突出情感主线,并贯穿整个教学. 并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补充和加工等,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所选择的例习题都体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这两个方面的设计贯穿整堂课,把知识内容和情感体验自然连贯起来.其次,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体现了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几个合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去接触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生生间的相互评价,关注学生对解题思路回顾能力的培养.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教学中,通过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类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印象. 在突破难点的设计上,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选题时,通过降低例题的难度,使学生迅速掌握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的方法,体会运用这种方法的可使求二元一次方程求解更简便.《4.1二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衢州市兴华中学徐勇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元一次方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一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本节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起始部分,因此,在本章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概念;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解的不唯一性;3.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二)数学思考:体会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必要性,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和主元思想。
(三)问题解决:初步学会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
获得求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思路方法。
(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意识和能力,使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
教学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里“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理解;把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变形成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阅读教学法。
学法:阅读、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姚明受伤事件引入。
师:火箭队最近取得了20连胜,姚明参加了前面的12场比赛,是球队的顶梁柱。
(1)连胜的第12场,火箭对公牛,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12分,其中罚球得了2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能用方程解决吗?列出来的方程是什么方程?(2)连胜的第1场,火箭对勇士,在这场比赛中,姚明得了36分,你知道姚明投中了几个两分球,罚进了几个球吗?(罚进1球得1分,本场比赛姚明没投中三分球)师:这个问题能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吗?,你能列出方程吗?设姚明投进了x 个两分球,罚进了y个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3)在雄鹿队与火箭队的比赛中易建联全场总共得了19分,其中罚球得了3分。
你知道他分别投进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设易建联投进了x个两分球,y个三分球,可列出方程______。
师:对于所列出来的三个方程,后面两个你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吗?那这两个方程有什么相同点吗?你能给它们命一个名称吗?从而揭示课题。
外,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通过创设轻松的问题情境,点燃学习新知识的“导火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要学”的主人翁姿态投入学习,而且“会学”、“乐学”。
)(二)探索交流,汲取新知1、概念思辩,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的特征师:那到底什么叫二元一次方程?(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翻开书本,请同学们把这个概念划起来,想一想,你觉得和我们自己归纳出来的概念有什么区别吗?(同学们思考后回答)师:根据概念,你觉得二元一次方程应具备哪几个特征?活动:你自己构造一个二元一次方程。
快速判断:下列式子中哪些是二元一次方程?2① x+y=0 ② y=2x +4 12y+x③④ x=+12yx+y⑤ -2y=0⑥2x+1=2-x 3⑦ ab+b=4(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本课设计的重点,为加深学生对“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的内涵的理解,我采取的是阅读书本中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项的次数”的思考,进而完善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概念的理解,通过学生自己举例子的活动去把“项的次数”形象化。
在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特征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实际上是说明方程的两边是整式。
在判断的过程中,②⑥⑦是在书本的基础上补充的,②是让学生先认识这种形式,后面出现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实际上是方程变形;⑥是方程两边都出现了x,强化概念里两个未知数是不一样的;⑦是再次理解“项的次数”。
)2、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师:前面列的两个方程2x+y=36,2x+3y=16真的是二元一次方程吗?通过方程2x+3y=16,你知道易建联可能投中几个两分球,几个三分球吗?师:你是怎么考虑的?(让学生说说他是如何得到x和y的值的,怎么证明自己的这对未知数的取值是对的)利用一个学生合理的解释,引导学生类比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让学生归纳出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及其记法。
(学生看书本上的记法)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取值,猜x和y的值,从而更深刻的体会二元一次方程解的本质: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取值。
引导学生看书本,目的是让学生在记法上体会“一对未知数的取值”的真正含义。
)3、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唯一性对于2x+3y=16,你觉得这个方程还有其它的解吗?你能试着写几个吗?师:这些解你们是如何算出来的?(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目的有三个: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检验一对未知数的取值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其次是让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不唯一性;最后让学生感受如何得到一个正确的解:只要取定一个未知数的取值,就可以代入方程算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这也就是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方法。
)4、如何去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例已知方程3x+2y=10(1)当x=2时,求所对应的y 的值;(2)取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数作为x的值,求所对应的y 的值;(3)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4)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5)当x=-2,0时,所对应的y 的值是多少?(6)写出方程3x+2y=10的三个解.(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是想让学生形成求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一般方法,先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思维过程,再从他们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复步骤中提炼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把它与原方程比较,把一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哪一个方程计算会更简单,形成“正迁移”,引导学生体会“用关于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过程,实质是解一个关于y的一元一次方程,渗透数学的主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