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京剧

艺术活动:京剧
艺术活动:京剧

艺术活动:京剧

设计意图:中国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国家,而京剧则是最具代表的国粹之一。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模仿京剧唱腔,绘画脸谱的过程中体会并了解这一古老又精美的艺术形式。

活动目标:

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3、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京剧表演录像

2、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3、各个角色的表演服装及道具、颜料、镜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老师请你们看一场表演,你们想看吗?(请幼儿欣赏表演)

二、请幼儿欣赏影像片段

三、提问:好看吗?你们看到的表演里有几个角色,这些角色有什么特点?声音是什么样的?(总结: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穿着长袖子的叫花旦,长长的袖子叫水袖;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的,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老师一边总结一边出示图片)四、模仿

请你们挑一个最喜欢的角色来学一学,学一学他的动作和唱腔;(此时给幼儿提供道具:水袖、胡子、帽子等)

总结:你们模仿的这种表演形式叫做京剧,是我们国家特有的一种表演,许多外国人都特别喜欢呢。

五、模仿画脸谱

老师请你们一起去参加京剧化妆舞会,而且老师为你们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化妆品,请你们观察京剧人物眼睛,鼻子、嘴巴都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对着镜子画一画,穿好衣服,打扮好我们就出发了。

六、请幼儿按照老生、花旦、丑角为一组进行表演。

活动结束

各京剧院演员

中国国家京剧院。 第一代,以著名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李和曾、叶盛章、张云溪、张春堂、云燕铭、李宗义、雪艳琴、黄玉华、侯玉兰、孙盛武、李洪春、李盛藻、王玉让、景荣庆、乍金泉、李慧芳、江新蓉、品玉俏、阎世善、李金鸿 第二代,以五、六十年代中国戏曲学校优秀毕业生为骨干,刘秀荣、杨秋玲、孙岳、刘长瑜、巴1 志孝、钱浩梁、李光、李维康、上晶华、吴钎璋、张曼玲、刘琪、寇春华、孕欣、俞大陆、耿其11、高牧坤、李岩、陈真治等与八十年代吸收的李壯济、杨春復、齐啸云 第三代,选拔引进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生及其他社会优秀人材,于魁智、全胜素、刁丽、张妃国、张火丁、耿眇云、陈淑芳、李海燕、江其虎、赵永伟、乍文林、袁慧琴、邓敏、宋小川等,北京京剧院,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李万春、吴素秋、姜铁麟、李慧芳、李宗义、李元春、李韵秋、赵荣琛、王吟秋、马长礼、谭元寿张学津、孙毓敬、杨淑 蕊、迟小秋、阎桂祥、宋丹菊、赵葆秀、马玉璋、叶金援、王树芳、关静兰、王蓉蓉、秦雪玲、李宏图、董圆圆、安云武、杜镇杰、黃彦忠、叶江翔、李宏图。 梅葆玖、李崇善、陈志清;赵世璞、、赵乃华、、王文祉、刘建元、谭孝曾、赵元侠;朱强、陈俊杰、尚 伟、年金鹏、杨少彭、李红艳、王怡、张笠媛、康静、郭伟、包飞、常秋月、张淑景、谭正岩、张馨月、张建峰、韩胜存、姜亦珊、王雪青、李丹、穆宇、窦晓璇、朱虹、詹磊、王盼、杜甜、于帅等贯振山、沈长春、旦角李玉芙、、王玉珍、叶红珠、秦占玲、岳惠玲、,武生遂少春、,净行马永安、罗氏徳、姚宗儒、丑角黄德华、口其麟、等。刘山丽、丁桂玲、王文增、、张大环、李师友、李宏斌王新纪、逾、徐春兰、朱绍玉、郑传恩上海剧院主要演员(日前):尚长荣、李炳淑、孙正阳、夏慧华、方小亚、陈少云、张达发、唐元才、奚中路、何潮、李军、史敬、严庆谷、胡璇、安平、赵群、李国静、王佩瑜等。 天津以京剧表演艺术家杨宝森、厉慧良、张世麟、周啸天、丁至云、林玉梅、杨荣环、杭于和、周子厚、杨宝忠、王则昭、赵慧秋等 如:马少良、杨乃彭、李经文、李莉、邓沐玮、康万空、张学敏等,王平、张幼麟等山东白玉昆、方荣翔、周亚川、尚长麟(四大名旦尚小云先生之子)、王影侠、俞砚霞、袁金凯、李师斌、殷宝忠、虜世辛、张春秋及宋玉庆、曾广发、张秀莹、周文林、徐富元、路登云、王信生、薛亚萍、程青、王玉瑾、周明仁、白云明 山西:任岫云、曹佛生、白承宗、赵昆翔、赵婉茹 湖北剧院朱世慧、杨至芳、李春芳,涌现出张慧芳、江峰、李兰萍、尹章旭、张晓波、易艳等河南剧团许翰英、许振华、?吴韵芳、李民华、吴晓琳、刘连荣、、陆宝林、郑凤琴、魏友宝、李莉、冯冠博、杨双赫、金鑫、张锋、曹建红、张帅等。

谈京剧艺术论文(最新)

摘要:在文化快速流通和变更的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近几十年来,戏曲艺术逐渐从市民文化娱乐的主流地位趋向边缘化。京剧也同样如此,但是当今京剧艺术的发展也涉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个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问题。通过从京剧艺术表现手法、京剧伴奏乐器、京剧行当、京剧中的优秀人才等多方面多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我国国粹京剧,为适应时代的发展,特提出我国京剧改革发展的思路,希望国粹京剧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京剧;表现手法;重要作用;发展道路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京剧简介 (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同时也借助外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则舞袖;怒则掷袖;气恼时甩袖;羞愧则以袖掩面;惊呆则双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内抖袖表示惶恐等等。同时,京剧艺术又讲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含蓄。与此同时,京剧艺术中的舞蹈极讲究条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京剧就是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京剧伴奏乐器 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

当代京剧领军人物

当前京剧领域代表性艺术家名录 国家京剧院 李维康(70岁,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已退休),工青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界泰斗级人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于魁智(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老生),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现任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演员,研究生学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胜素(梅派青衣名家,国家京剧院一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工青衣、花衫。京剧界领军当红名角,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2004年,作为中国京剧第一人,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专场演唱会,开历史之先河。 耿其昌(国家京剧院老生名家),国家京剧院一级演员,工老生。曾在红色经典剧目《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中担任主要角色。 张建国(奚派老生,国家京剧院三团团长),1989年他只身闯上海,连唱三天一炮打红,被称为“小演员轰动大上海”。次年,随团赴沪公演,盛况空前。。1996年被推荐为“中国京剧之星”。 袁慧琴(国家京剧院著名老旦演员)国家京剧院一级演

员、中国京剧院三团主要演员,工京剧老旦。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京剧院艺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民建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戏剧戏曲研究中心主任 李海燕(著名程派青衣,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 北京京剧院 杜镇杰(北京京剧院余派老生),祖籍山东省烟台莱州市,师从刘盛通、王世续、李世霖、李甫春、杨韵清、叶蓬、吴泽东等。第二十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朱强(北京京剧院著名马派老生)辽宁沈阳人。师从尹月樵、迟金声、马崇仁、王世续、李甫春、杨韵青等,1997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首届京剧研究生班。 张建峰(北京京剧院奚派老生)1978年出生河北。第五届CCTV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著名学者欧阳中石先生的入室弟子。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杨少彭(北京京剧院杨派老生)生于1976年,第五届CCTV 全国青京赛金奖得主。第三届青年京剧演员研究生班学员。当今国内炙手可热的杨派老生人才,他的父亲是我国著名京剧演员杨乃彭,他的妻子蓝恭欣工花旦同为北京京剧院演员、梨园伉俪。 李宏图(北京京剧院叶派小生)1960年生,河北省廊坊人,北京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常务副团长。叶少兰先生的入室弟子。

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特征

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特征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演变中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芒,其中京剧在戏曲各大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京剧男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梅兰芳大师对于男旦艺术的改革与深入研究让我们赞叹不已,其勇于改革与乐于创新的精神促使男旦这门艺术门类在上个世纪初期在全国迅速流行发展起来,并且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京剧艺术中拥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本文在前辈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以梅派艺术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从梅派艺术的改革、唱腔艺术特征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戏曲流派;京剧;梅兰芳;男旦艺术 京剧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大师,其中以京剧的“四大名旦”最为著名。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大师开创了京剧男旦艺术的鼎盛时期,梅派艺术在其努力发扬下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人们的喜爱,从而开辟了戏曲流派一个新的方向。 一、梅派艺术唱腔的改革 (一)梅派艺术之兴起由来 京剧诞生于1840年左右,在早期处于主流地位的是老生唱腔,当时以旦角为主要角色的剧目在京剧总剧目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男旦角色更鲜少。直到上个世纪初,京剧男旦表演在梨园中大获成功,首次出现了“生旦并重”的崭新格局,其中以“四大名旦”最为著名。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之后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复杂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冲突促使了男旦文化的诞生。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男旦艺术被视为封建文化遭到封杀,男旦培训课程也从全国各大戏校中取消。改革开放开始后,京剧的舞台也被开放,舞台上又出现了男旦的身影,但却伴随着各种不同的争议声。近一百年以来,关于乾旦和坤生两者的争议一直都不曾停息过。在梅兰芳先生的努力改革下,京剧艺术中的旦角行当在二十世纪初迎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梅派艺术也在时代的不断地变迁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重要地位。 (二)对于传统唱腔的突破 从1914到1924年间是梅兰芳先生在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其独特表演风格也在此期间慢慢形成,梅派艺术由此应运而生。梅派选角儿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声音清亮、甜美、宽圆都要具备,特别是清亮、甜美的嗓音为上乘之选。梅兰芳在其艺术生涯前期对于唱腔的创新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戏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梅兰芳在这一时期的新编剧目中尝试了许多新颖不同的唱腔,对传统唱腔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经过梅兰芳先生和他的琴师王少卿的反复推敲实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艺术赏析》 期末论文 学校:南昌大学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经济学类姓名:肖美云学号: 5400111143

京剧艺术赏析 京剧,又称“京戏”、“国剧”、“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可以说京剧集我国戏曲之大成,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血脉和精华,充满了无限的艺术魅力。1790年,江南安徽戏班应召进京为乾隆皇帝祝寿,从此在北京、天津安顿下来。经过十几年的演变,成为一个由徽剧、汉剧、昆曲、秦腔、京腔和民间曲艺综合而成的崭新剧种。它以西皮、二黄为主,字正腔圆,当时人们根据这一新兴剧种的唱腔,直呼其名为:西皮二黄。它于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素来有中国“国粹”的美誉之称。直至2010年11月16日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京剧简介 (一)京剧艺术表现手法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唱功中,行腔转调、发音吐字均有一定要求。“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做工包括手、眼、身、法、步,都是要经过严格的训练。“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京剧同时也借助外物来表现人物的情感,例如青衣的水袖:喜则舞袖;怒则掷袖;气恼时甩袖;羞愧则以袖掩面;惊呆则双手垂袖;向外抖袖表示抗拒;向内抖袖表示惶恐等等。同时,京剧艺术又讲究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炼含蓄。与此同时,京剧艺术中的舞蹈极讲究条理,“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八百万雄兵;一个圆场千百里;一支曲牌五更天”。反映了生活中的真实美感,京剧就是艺术的美来源于生活的体现。 (二)京剧行当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

京剧名家丁晓君

京剧名家——丁晓君 京剧名家——丁晓君 丁晓君,女,汉族,辽宁大连人,1981年2月25日出生,工青衣。解放军文职干部、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演员。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入室弟子。 艺术经历 1998年9月毕业于辽宁省艺术学校;1998年10月考入北京战友京剧团;2003年6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启蒙于国家一级演员李国粹老师;后从教于李蓉芳、姜凤山老师、现拜师于杜近芳老师。从艺多年受到著名马派须生朱宝光团长的提携。活跃在当今京剧舞台的好友有:刘魁魁、王好强、李阳鸣、刘宏建、窦晓璇、马佳等。 京剧《谢瑶环》丁晓君 https://www.360docs.net/doc/21686189.html,/v_show/id_XOTIxMTYyMDA=.html 代表剧目 《二进宫》《宇宙锋》《坐宫》《凤还巢》《玉堂春》《廉锦枫》《红鬃烈马》《贵妃醉酒》《霸王别姬》《天女散花》《穆桂英挂帅—捧印》《野猪林》《谢瑶环》《白蛇传》《红灯记》等剧目。曾以《天女散花》一剧多次获奖。

京剧《天女散花》丁晓君 https://www.360docs.net/doc/21686189.html,/programs/view/J7PBfxYmp38/isRen he=1 奖项和荣誉称号 2002年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新编历史剧《沧海忠魂》中饰施小玉一角色,荣获个人表演二等奖。 2003年参加全军小品大赛在京剧《抢水中》饰王娜娜,荣获个人表演一等奖。 2004年参加全国第二届戏曲红梅大赛在《天女散花》中饰天女,荣获金奖,并获得“红梅之星”称号。 2005年参加第五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天女散花》中饰天女,荣获银奖,并获得“最受观众喜爱演员”称号。 2008年参加第六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在《谢瑶环》中饰谢瑶环,荣获金奖 现代京剧《红沙河》安平丁晓君 https://www.360docs.net/doc/21686189.html,/ent/xiqu/cctvkongzhongjuyuan/classpa ge/video/20091109/119888.s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1686189.html,/ent/xiqu/cctvkongzhongjuyuan/classpa

京剧艺术欣赏第8课件

京剧艺术欣赏第8课件.txt不要为旧的悲伤而浪费新的眼泪!现在干什么事都要有经验的,除了老婆。没有100分的另一半,只有50分的两个人。本文由仙人球榴莲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京剧艺术知识与欣赏第8课 京剧的流派京剧流派形成简史京剧流派的特点与识别京剧流派大汇唱 京剧的流派 我们的课本着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认识论,对京剧知识和欣赏也逐渐增加难度。京剧的流派知识和欣赏的难度比以前要大。今天只是引领大家开个头儿。真正达到会欣赏不同的流派还需要下更多的功夫。 要点: 1 京剧的流派就是京剧的魅力所在。如果千人一面,千唱一声,难免乏味。 2 流派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继承加创新,二者缺一不可。继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刻苦宗师一人打下坚实功底;二是学习各家之长,为己所用。创新是结合自己本身的条件特点走出一条新路。 3 流派并非自封,要经得起社会考验而为大众所公认。 4 流派形成的启示:没有继承的创新往往是站不住脚跟的,因为是空中楼阁;没有创新的继承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会一代不如一代。 京剧流派形成简史: 京剧形成初期,还没有派别之分。 ? 京剧派别的形成是老生在先,旦角在后。 ? 老三鼎甲的程长庚、张二奎、余三胜时还没有派别。 ? 小三鼎甲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时也没有明显的派别。 前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 真正的老生派别出现在谭鑫培之后的前四大须生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和后四大须生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 分别被称之为余派、高派、言派、麒派、马派、新谭派、杨派和奚派等。 谭鑫培被尊为“伶界大王”。 但是这些老生派别均出自谭鑫培,所以也称其为老谭派。 ? 谭鑫培被尊为“伶界大王”。所以谭鑫培对于老生流派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 四大名旦、四小名旦 京剧诞生以来一直是以老生为主、老生唱头牌、老生挑大梁、老生当老板的。 ? 王瑶卿开始改变了这个局面。可以说是在他的培植下出现了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以后又出现了四小名旦:张君秋等。打破了一直是以老生为主的局面,变成老生、旦角共同挑大梁、甚至是一旦角唱头排、当老板的局面。 王瑶卿被同业者尊为“通天教主” 王瑶卿(1881-1954)是对京剧艺术发展贡献最大的一位著名旦行演员和艺术革新家,他在表演和剧本等诸多方面大胆改革,使旦行表演艺术别开生面,为旦角表演艺术创出一条新路。 ? 他能因材施教,一生曾为众多的京剧演员(包括四大名旦)设计唱腔与表演,发挥各类演员不同素质、风格和特长,做到因人设腔,因戏设腔。 小生、老旦以及净角、丑角流派 小生、老旦以及净角、丑角等在京剧中始终处于配角的地位。但是这不等于不重要,不等于在艺术上没有难度。恰恰相反,反而是“一净难求”,“千生易得,一净难求”、“千生百旦,一净难求”“百旦易得,一净难求”。可见找到一个好的花脸之不容易。小生、老旦、丑角等也是一样。原因就是对这些角色的动作或声音要求更特殊一些,更不容易学习和训练。 ? 当今流行的花脸是裘(盛荣)派,老旦是李(多奎)派,小生是叶(盛兰)派。 旦角流派的特点与识别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第一讲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一、京剧的形成 三次合流: 1、京秦合流:京腔与秦腔。 2、秦徽合流:秦腔与二黄。 3、徽汉合流:二黄与西皮。 ★通常认为徽秦合流、徽汉合流、京剧形成三次。 京剧形成:京腔、昆腔、秦腔、皮黄腔 二、京剧的发展 1、老生前三杰: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程长庚(徽派) 2、老生后三杰: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 三、京剧的成熟和鼎盛 1、三大贤:余叔岩(老生)、梅兰芳(花衫)、杨小楼(武生) 2、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承上启下)。 3、后“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 4、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 5、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6、著名花脸:裘盛戎(“十净九裘”)、金少山 7、著名武生:盖叫天 8、著名小生:姜妙香、叶盛兰 9、著名老旦:李多奎、李金泉 10、著名丑角:萧长华 四、京剧的改革(上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 1、团体改制、剧目整理、创编新剧 2、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 3、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 第二讲京剧表演的基本规则与审美特征 一、表演规则 1、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体系 2、高度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四功五法) 四功:唱、念、做、打、(五功:舞) 五法:手、眼、身、法、步 3、角色与行当 (1)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2)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花衫、老旦 (3)净: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二花) ①脸谱颜色:紫色、红色(红净或红生)、黑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不同的人物性格。 ②脸谱分类: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老脸)、碎花脸、歪脸、僧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神仙脸(金、银粉)、丑角脸、小妖脸。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Teaching plan of large class in kindergarten: Beijing Opera App reciation

幼儿园大班课教案:京剧欣赏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目标预设】 1.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把它唱 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2.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激发幼 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 【重点、难点】 重点:能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 难点:培养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理念】 本活动中知识目标是新授京歌《拾豆豆》,并运用多种 形式让幼儿把它唱成颇具京剧韵味的京歌。情感目标注意培养幼儿热爱中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发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心和学唱的积极性。能力目标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京剧、欣赏京剧的能力。

【设计思路】 1.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走进京剧。 2.第二个环节,学京歌。 3.第三个环节,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观看过京剧演出。 2.物质准备:《走近京剧》的背景图;ppt课件;图谱;花旦服饰;黑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到《走进京剧》栏目组参加活动 1.依次看剧照,介绍照片上面的人物并模仿造型。 2.花旦出场,学习用京腔打招呼、圆场步和亮相。 3.用京腔跟客人老师们打招呼。 二、教唱京歌《拾豆豆》 1.初步学唱《拾豆豆》。

(1)教师跟伴奏说唱,引导幼儿倾听。 (2)教师范唱,幼儿跟唱,共同检验图谱。 (3)幼儿学唱,体验京歌的不同。 A、看图谱学唱。 B、去图谱学唱。 (4)告诉幼儿珍惜粮食的道理 三、学习粗浅的京剧知识,并结合已有经验创编京歌动作 1.介绍粗浅的京剧知识。 2.创编《拾豆豆》表演动作。 (1)分段,不配乐创编动作。 (2)集体完整表演。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戏曲教案

七年级音乐 多彩的华夏之音__戏曲 宜都外校李书媛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知识,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4、能够模仿豫剧的韵味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重点: 以唱、念、做、打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戏曲选段,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教具: 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陈升带有吸取唱腔的歌曲《北京一夜》,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展开对本课的学习讨论。

欣赏播放孔莹演唱的《说唱脸谱》,讨论不同脸谱所代表的历史人物。 分析脸谱: 1、歌中都唱了哪些颜色的脸谱? (蓝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紫色、绿色、金色、银色、灰色。) 2、不同颜色的脸谱都与哪些历史人物相对应的? (蓝色-窦儿敦、红色-关公、黄色-典韦、白色-曹操、黑色-张飞、紫色-天王、绿色-魔鬼、金色-猴王、银色-妖怪、灰色-精灵) 京剧脸谱中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及其命运。(请同学们看课件:红脸---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 ---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白脸 --- 贬义,代表凶诈者;金脸、银脸 --- 神秘,代表神妖、精灵。) 二、戏曲的概念: 1、说出你所知道的戏曲种类? 答:京剧、粤剧、川剧等。 2、什么是戏曲呢?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 唱念做打 ),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 3、欣赏:《中国戏曲真神奇》 这首歌高度概括了戏曲的特点,你最喜欢戏曲的什么特点? (服装、化装等) 4、课件出示:京剧四大行当的脸谱和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生: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和红生等。 旦: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和彩旦。 净:威重、粗犷,俗称“花脸”。有文有武。 丑: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又称“小花脸”。可分文丑和舞丑。

京剧艺术简介

京剧艺术简介 中国传统戏剧与印度梵剧、古希腊悲喜剧一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种戏剧。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不分,是我国的国宝。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将文学、音乐伴奏、表演等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京剧具有很强的虚拟性,突出表现在道具上,如夸张的衣袍、帽子,以及舞台装饰,重意而不重实。同时,京剧的表演模式具有一定的程式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构成中国戏剧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 梅兰芳表演体系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苏联)体系、布莱希特(德国)体系共同构成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梅兰芳表演体系是指在中国戏剧的长期发展历史中形成的一整套包括表演技巧、舞台设计、人物造型等一系列内容的表演形式的总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文化。梅兰芳表演体系而非特指梅兰芳一人的表演,应该说,梅兰芳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和过去的传统,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舞台形象,被中外观众所认可,是中国戏剧艺术的杰出代表。以“梅兰芳”来命名也是因为自梅兰芳始,中国戏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所喜爱。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讲究四功和五法。 四功是指唱、念、做、打;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京剧形成于北京,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进京,进京后与京地其他戏剧相融合,形成皮黄戏,皮黄戏传至上海后被称为“京剧”、“京戏”,后确定下来。京剧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时至今日,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弘,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表现手段,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演唱,分为带乐器演唱的彩唱和不带乐器演唱的清唱;“念”即带韵律

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

京剧表演艺术中的程式美 发表时间:2010-10-08T14:51:38.950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9月第3期供稿作者:宫寿林[导读] 在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 宫寿林(河南省京剧院河南郑州450000) 中图分类号:J821文献标识码:A 京剧的表演须遵循一定的程式进行,京剧艺术就是运用唱念做打舞等各种程式技艺,运用外部的表演形式刻画中华民族的古典美,道德美,心灵美。 一、京剧程式的特点 京剧的程式作为一种具象的规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从的是完整原则,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等,依据角色、行当的特点要求,进行规范、完整、细致、夸张、美感的系列舞台行动。黑格尔指出:“艺术理想的本质,就在于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从“徽班进京”到“同光十三绝”,从“四大名旦”到“四大须生”,京剧发展到今天,凝结了无数艺术家的毕生心血,经过200多年的继承、发展,逐渐形成了观赏性、艺术性高度同一的京剧程式美。京剧艺术非常重视外部形式上的表演(即程式化),强调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强调形式美。每一个动作都是由手、眼、身、发、步五体同步协作进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样把程式有机地连缀起来呢?这里就有一个起承转合的法则问题:比如动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着可能没有什么,但是要达到形式美,就要有这样一个程序:欲左先右,从腰部启动,然后看手、眼随、上步、拉开、眼向前看、踏步、静心、亮相、睁眼、吸气、闭嘴、吸肚和挺腰这一连串动作,并在动作中,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从这样一个小的动作,也要体现出人物的气魄和矫健。否则,如果是没有灵魂驱动的“山膀”,完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观众就会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剧重视外型的表现,但是必须是“使外在的现象符合心灵的表现”。例如武戏演员的“起霸”,就是一组程式动作的组合,在动作的组合顺序上几乎是一样的。在表演中,根据人物的不同特点,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现。比如要求《扈家庄》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骄、娇二气;要求《铁笼山》中姜维的起霸要表现出人物的统帅气魄和智勇双全;《借东风》中赵云的起霸,因为是配演,虽然半个起霸,但是要表现出人物的八面威风。而这些不同的人物个性就是要表现在基本相同的,经过千锤百炼的一举一动上,也就是说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个动作表现出人物的潜台词。京剧艺术的美是“美乃是灵魂与自然相一致所产生的结果。”(现代美学家桑塔耶那语) 二、京剧程式的必要性 在京剧艺术的各个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为在京剧舞台上不允许有纯属自然形态的原貌出现,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态,都须按照美的原则予以提炼、概括、夸张、美化,使之成为节奏鲜明、格律严整的技术格式(即程式),并在舞台上表现出来。京剧音乐中的板式、曲牌、锣鼓;念白中的韵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势、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种套路,以至喜怒哀乐、哭笑惊叹等感情的表现形式等等,无一不是生活中的语言、声调、心理变化和形体动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现。其实,世界上各种艺术都与京剧一样存在着程式,没有程式就没有了艺术。程式就像我们写文章时的语汇、词组和成语经过严格的语法规范连缀起来一样,比如中国画家在勾画山水花鸟时的勾勒、泼墨、积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现各种情感时的大跳、托举、旋转、倒踢紫金冠;歌剧演员在抒发情感时的咏叹调、宣叙调以及演出过程中的序曲、间奏曲、舞曲;电影在表现的特写、近景、中景、远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话外音等等一样,如果取消了这些程式,这些艺术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没骨,还有国画吗?取消了足尖动作,还能叫芭蕾舞吗?取消了咏叹调还能叫歌剧吗?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写镜头,电影还能拍摄吗?取消了[西皮][二黄]的种种板式,还能叫京剧吗?真可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可见,京剧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细胞,物体中的分子与粒子一样是无法分开的。 三、京剧艺术程式的继承与发展 在如今的戏曲界中,有些人就认为凡程式必然是陈规陋习,必然是条条框框,必然是对艺术改革的束缚。推崇程式,就是反对改革创新,就是因循守旧,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为时髦,以“取消程式”为炫耀自己改革创新的资本;也有人墨守成规,认为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不能进行丝毫的改变,否则就是背宗忘祖,糟蹋艺术。我认为以上两种态度均走极端,有值得商榷之处。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换形”论,不仅是他自己改革实践的总结,也是所有京剧艺术家成功改革实践的总结。“移步”就是改革,就是发展;“不换形”不是指表层的形态,而是指京剧的本质形态不能变。移步是手段,不换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凝固、失去活力;换了形,京剧则不再是京剧。取消了京剧的程式,也就是取消了京剧艺术。通过“移步”,京剧的程式可能更为成熟,也就更为灵活多变,更具有可塑性,并且开宗明义地承认程式。京剧的表演程式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语汇,它不仅使生活万象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规范不变,通过“不换形”,保留京剧艺术的精髓,保持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京剧的程式和程式运用法则就好比桌椅种类虽多,花样也可以不断翻新,但都是由板、条、框等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都是由固定尺寸的榫与眼的结合一样。好比我们的电脑,虽然都是由主版、硬盘、内存、CPU、软驱和光驱等有机的连缀组成的一样,只要你能够灵活运用,就能在这些固定的元件组合中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智慧和灵感。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京剧丰富的表演程式在表现剧情和刻画人物形象中都是取之不尽的;而运用程式的方式方法也是多变灵活的,只要演员掌握了程式运用中起承转合的法则,按京剧艺术表演的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就会在京剧舞台上创造出更多鲜活的艺术形象。这就是京剧,就是京剧程式化,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京剧艺术的一整套艺术程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而这套程式,无不表现在唱、念、做、打之中,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所以,京剧是诗,程式是美,是和谐统一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精美教案

23 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2.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国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设计 实在道具:马鞭省略马匹,表演自由 道具有继承 京剧趣谈虚拟道具:可感觉可使用有发展 静态亮相武艺高强必胜信心独特 动作高妙 动态亮相英雄气概 课后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京剧道具和动作这两个方面,突出了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京剧《唱脸谱》,让学生对京剧有个大概的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果然看了视频,孩子们很开心,很幸福,这为学习这篇文章开了好头。接着我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京剧的,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大部分都能回答上。另外这篇文章结构很明显分为两部分。然后分段学习,重点抓住两部分的关键语段,带领学生阅读,联想,使学生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整堂课下来,我觉得整体上的不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京剧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课外延伸这个环境,让感兴趣的学生下课后去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视频,以便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学生,从而达到了弘扬我国传统艺术的目的。

23* 京剧趣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艺术特色。 2.学习课文,了解京剧更多的奥秘,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京剧有哪些奥秘及艺术特色。体会课文表达的条理性。 2.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培养鉴赏京剧艺术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作者简介 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资料,你了解到了哪些?你认为京剧有哪些艺术和奥秘?谈谈你的认识和体会。(学生畅谈,教师指导。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读。 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并反复认读: 驰骋尴尬彻底虚拟绱鞋底仆人凸显戛然而止 2.小组交流,理解词语的意思。 3.教师抽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阅读结束后,请简要说一说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京剧哪些方面的艺术。(指名答)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霸王顶天立地,可惜时运不济,困于垓下。霸王正要发兵沛郡,却只见风折都旗。霸王爱妻虞姬劝他兵事暂缓,但是霸王主意已定,出兵讨伐却兵败而回。虞姬夜听楚歌之声,知是刘邦已得楚地。此时霸王孑然独立,只有虞姬与乌骓马与他同在。霸王感慨悲歌,虞姬执剑而舞,舞毕虞姬挥剑自刎,从一而终。 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在塑造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在《夜深沉》的曲调间虞姬拔剑而舞,英气勃发,娇艳动人,眸中星点感伤,微笑的嘴角还带着黯然之感 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虞姬在项羽生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以色事人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极为出色的心智头脑的助手。虞姬对于国家大事是有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和远见的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 “刘邦与孤旧友,你不如随了他去,也免得孤此去悬心。”虞姬却说:“大王啊!自古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王欲图大事岂可顾一妇人?也罢!愿乞君王,三尺宝剑,自刎君前,喂呀!以报深恩也!”

京剧的起源与特征

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原来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4个徽调班社,陆续进京演出,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并重,常用虚拟动作,重视情景交融,生情并茂。京剧自产生以来,曾有过许多名称,如“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二簧(二黄)”、“大戏”、“平剧”(北京曾称为北平)、京戏等。 特征 作为中国戏曲的精华,京剧的基本特征是: 综合性:综合性是京剧的首要特征。所哟丶戏剧艺术都具备综合性,但是中国京剧的综合性是全方位的。 首先,京剧的综合性体现在它对文学和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绘画、书法、工艺、服饰、雕塑等各种艺术手段的综合。 其次,京剧的念白和唱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其唱词多为琅琅上口的诗歌,念白多为精炼的散文或律动感很强的韵文。 第三,京剧剧目的题材也有很大的综合性。京剧表现的生活面很广,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男女老少幼,人神鬼怪精,凡“世上”有的,“台上”几乎都能搬演。光传统戏的题材就有很多类,解放以后,京剧工作者在传统戏的基础上对原有题材进行再挖掘,推出多部新编古装戏;六十至八、九时年代,京剧艺术的创作家们更是实力雄厚,用心的历史观对许多传统题材进行改造和创新,在编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和成就,为京剧剧目建设做出了布绒忽视的贡献。 第四;京剧的综合性还体现为表演手段的多样。京剧的历代演员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根据戏剧的情节、风格、人物行当的不同需求,对京剧艺术进行了多方的改造与提炼,使京剧唱、念、做、打的技巧在剧中得到全面的发挥和精湛的展现。 程式性:程式性是京剧的本质特征,也是它区别于影视、歌剧、话剧、舞剧的艺术个性。 京剧完全依赖一系列的严格规范化、高度完善化的表演程式,来达到“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目的的。 京剧程式就是京剧演出中相对固定的规范化的表演法式。 京剧表演程式的行成事京剧高度完善化的结果。它所具有的功能和特征,在京剧表演中有着特殊和重要的作用,是演员创造觉得必不可少的手段。 京剧表演程式的分类有:唱腔程式、舞蹈程式、行当程式、音乐程式、脸谱化妆程式、舞台调度程式等等。 京剧的表演程式是独立于剧本内容之外的完整技术结构和动作单元,表演时可分可合,不仅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极强的技巧性、严格的规范性,同时还具有相当的独立性。 它是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和丰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高度提炼的表演语汇,不仅使生活舞蹈化、音乐化、节奏化,而且形成了规范不变、但形式千变万化的表演元素。 京剧脸谱属于造型艺术范畴,是指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来勾画形状和涂抹色彩的程式。京剧脸谱的程式化体现在不同角色有不同的脸谱。 在脸谱的程式中,依脸谱画法的不同可分为勾脸、揉脸、抹脸三种,依照脸谱图案的不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 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中国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李维康38个京剧名段欣赏 李维康;生于1947年,原中国京剧院旦角演员,现为中国戏曲学院教授。中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 人物概述;李维康,著名京剧演员。女,生于1947年,祖籍北京。原中国国家京剧院领衔主演,工青衣,是家喻户晓的京剧界前辈级人物。现任中国戏曲学院资深教授。首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梅兰芳金奖大赛金奖得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主席团成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她的丈夫耿其昌是我国著名京剧老生演员。 艺术经历;12岁登台,师承程玉菁、华慧麟、赵桐珊、李香匀、雪艳琴、荀令香、于玉蘅、张君秋、李玉茹等名家。195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校,1966年毕业。毕业后进入中国京剧院任主演,1977年在新编戏《蝶恋花》中成功饰演杨开慧获得巨大成功,同年复排《秦香莲》,开始逐步恢复传统戏。80年代初至90年代曾担任中国京剧院二团团长。1985年参演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 艺术特色;她的扮相端庄,台风大方,嗓音宽亮甜美,尤其行腔,富有创新,熔梅、程、张等流派的声腔艺术于一

炉,借鉴地方戏曲与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据自身条件,兼收并蓄,以情带唱,逐步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演传统戏时颇有新意;在新编历史剧与现代戏中也能成功地塑造角色。例如在现代戏《恩仇恋》里,她将青衣、花衫、刀马旦的行当艺术融在一起,出色地塑造了女主角凤妹子的动人形象。其他例如李清照、杨开慧等角色,也扮演得颇为成功。 代表剧目;擅演剧目:《秦香莲》、《霸王别姬》、《风还巢》、《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玉堂春》、《断桥》、《荀灌娘》、《刺蚌》、《宇宙锋》、《鱼藻宫》、《杨门女将》、《谢瑶环》、《四川白毛女》、《黛诺》、《革命自有后来人》、《红嫂》、《红灯记》、《红色娘子军》、《李清照》、《李凤姐》、《宝莲灯》、《蝶恋花》、《恩仇恋》等。 获奖情况;所获奖项:第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1985年全国现代戏汇演主演一等奖;首都京剧振兴杯最佳演员;1986年第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最佳女主角奖;1989年首 著名京剧旦角演员-李维康届“金唱片”奖;1993年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1997年被文联首推为“世纪之星”。 活动年表1984年,农历甲子年:获得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所属的《戏剧报》杂志社发起举办的1983年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该奖以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

京剧的艺术特征

论京剧的艺术特征 中国的京剧艺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体现出中国戏曲重要的美学特征。本文从综合性、写意性、虚拟性、程式性几个方面,对京剧的艺术特征加以论述 京剧艺术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种综合艺术的特征。在京剧舞台上,演员的表演要完成得行云流水、赏心悦目是不容易的,必须做好唱、念、做、舞这些最扎实的基本功。每一个行当的演员只有表现出很高的基本功的水准,才能让一出戏很好的完成。我们就以四功中的“舞”来说,京剧表演中的“舞”,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节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进行的。主要是通过演员的肢体动做来表达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比如表现剧中两位将领交战的场面,观众常常看到,胜者一方好像并不急于去追击敌人,马上致对方于死地,而常常是在舞台上大耍花枪,尽情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直到掌声四起;再比如京剧舞台上表现少女天真无邪、兴高采烈的样子时,演员经常是用快速跳跃的碎步下场,用这样的舞蹈姿态和行为动作,目的就是用来体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状态。不仅如此,京剧表演中,还需要音乐、舞美、服装、化妆等诸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没有它们的配合,演员再好的演技都无法施展,再好的剧目都无法完成。所以说,京剧这个艺术载体,容量广泛,包含着多种因素,需要调动多种艺术手段来共来同完成,因而是一种综合艺术形式。也正因如此,京剧舞台才给人一种花团锦簇、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 写意性是相对于西方的写实主义戏剧而言。写实主义戏剧从模仿生活的角度出发,要求戏剧通过对真实生活场景的再现以及逼真、生动的艺术写照,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无论是戏剧环境还是演员表演都要以现实生活为蓝本进行严格的攀写。中国京剧则是强调舞台的写意性,对戏剧环境进行高度概括和压缩,提炼出一种具有象征意味或符号化特征的表演场景,演员表演注重心到、意到,在一个假定性的空间里完成“合歌舞以演故事”的戏剧任务,而不必严格地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逼真地模仿生活。如西方戏剧要表现春夏秋冬、江河湖海、亭台楼阁,就要在舞台上把这些场景具象化地展现出来,让人物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行动。京剧要表现这样的场面,只需采用典型化的道具和演员的表演就可以实现,像《秋江》描写小船在江中行驶的场面,就是只借助一个简单的道具船桨和演员模仿坐船的动作来实现的,其他像“骑马”“上楼’“行路”“坐轿”等等,都是这种表现方式。写意性的实质其实就是“得其意而忘其形”,是一种’`貌离神合”的戏剧境界。美国人史达克·扬在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后说:“从前听人说中国戏不真实,但现在看了,觉得中国表演艺术非常真,不过不是写实的真,而是艺术的真,使观众看了比本来的真还要真。”如果用裘盛戎的话讲就是’I以神传真”。 虚拟性是指京剧的舞台是一个时空高度自由的表演空间。西方戏剧要求严格攀写生活,不能自如进行时空变化,所以它的舞台局限性很强。京剧舞台由于采用虚拟手段,可以非常自由地进行时空转换,做到“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四个龙套可以代表千军万马,一个圆场可以表示百里、千里行程.几声更鼓敲过,可以表示从白天转入黑夜或是从黑夜转为白天,一个唱段可以度过春夏秋冬,骑马可不必有真马,坐轿未必有真轿;同一张椅子,既可以是椅子,也可以是床铺,还可以是山坡、城墙。这种虚拟型的戏剧手段是很受外国人推崇的。1919年梅兰芳访日演出时,日本戏剧家神田就说:“京剧与日本戏剧不一样,完全不用布景,也不用各种道具,只有一桌二椅,这是中国戏剧十分发达的地方。如果有人对此感到不满,那只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