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东亚飞蝗减数分裂

合集下载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第3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学习目标] 1.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和互换的重要意义。

2.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过程。

3.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

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可以看到同源染色体有序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不是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是与有丝分裂相区别的地方);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着丝粒将会排列在赤道板上,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除外)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且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5.注意事项(1)判断各时期细胞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2)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3)画图时较暗的地方不能用铅笔涂黑,而要用细点来表示。

探讨点实验材料的选择和结果分析1.选材时,宜选用雄性(填“雄性”或“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的减数分裂装片时,能看到几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提示因为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核心归纳1.要点提醒(1)判断各细胞所处时期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2)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时,能看到染色体数目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这是因为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时明辉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时明辉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观察实验报告时明辉(薛敏)10级生科3班学号:201000220069时间:2012/9/15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了解生物性母细胞减数分裂的一般规律及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的动态变化过程。

并且掌握制片、染色技术。

1.引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会产生明显的动态变化(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2.1试验材料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2药品:改良苯酚品红。

3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

2.2实验过程2.2.1取材在九月底十月初采集雄蝗虫,去掉第一对步足及翅,在翅基部的后方(相当于腹部背侧前端),用解剖剪将其体壁剪开,见到在上方两侧各有一块黄色的团块,这便是蝗虫精巢。

精巢有许多排列在一起的精巢小管组成。

2.2.2固定固定的目的是采用渗透力强大的固定液将组织、细胞迅速杀死,蛋白质沉淀,并尽量保持原有的状态。

将生活细胞固定后,将有利于后续的解离和染色。

固定液比较常用有效的是Carnoy固定液,Carnoy I:冰醋酸:乙醇=1:3。

固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然后将固定的材料转入乙醇中保存,长期保存放4℃的冰箱中,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1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1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1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减数分裂是生物性原细胞细胞成熟、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

本实验以生殖期雄性蝗虫精巢细胞为材料,先使用Carnoy固定液固定,再用改良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压片法制片。

标本玻片置于显微镜高倍镜下观察,认识、分辨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各分裂相,并对不同分裂相拍照或绘图记录。

引言减数分裂(Meiosis)是生物细胞分裂的主要机制之一,是指生物性成熟以后,性腺中的精(卵)原细胞经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

其特点是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生物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单倍体配子细胞经过进一步变形、生化变化,形成成熟的精子或卵细胞。

二者通过受精作用又恢复二倍体。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交换,使配子的遗传多样化,增加了后代的适应性,因此减数分裂不仅是保证生物种染色体数目稳定的机制,同时且也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不断进化的机制。

本次实验采用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作为标本采集对象,其雄性染色体数为2n=23,XO ♂。

蝗虫染色体大,数目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经典材料①。

1. 实验材料1.1. 器材:显微镜1台,镊子1把,解剖针2支,载玻片,盖玻片,滤纸条 1.2.试剂:Carnoy固定液,改良苯酚品红染液1.3. 生物材料: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固定材料2. 实验步骤2.1. 取材与标本固定繁殖季节雄性蝗虫精巢的精巢小管的固定。

选择雄性蝗虫,剪去双翅,再由腹部背面剪开,可见贴在一起的一对橘黄色精巢。

将其投入0.7%生理盐水中剔去脂肪,可见曲细精管①。

将其投入Carnoy固定液中,室温下固定24h后,转入70%乙醇,存放于4℃冰箱。

2.2. 制片与观察2.2.1. 染色。

取2-3个精巢小管于载玻片上,加入1-2滴改良苯酚品红, 染色时间一般为6-10min。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实验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二、方法步骤1.调好显微镜,把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放到显微镜的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好。

2.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3.先用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

4.根据观察结果,尝试绘制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简图。

绘图:三、实验结论根据观察结果,描述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总结归纳】★★★1.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

实验成功的关键:掌握显微镜下区分减数第一次及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注意事项:观察时遵循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的顺序,使用高倍镜时候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

2.当用低倍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镜后却看不到或看不清染色体,试简述其原因。

主要原因有:没有调焦距;物象没有移向视野的中央;装片放反;高倍镜头损坏等。

3.减数分裂各个细胞时期的特点:间期:看不到染色体;减Ⅰ前期:出现染色体,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减Ⅰ中期:同源染色体在赤道板位置成对排列;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Ⅱ中期:非同源染色体成单排列在赤道板位置;减Ⅱ后期:着丝点分裂;减Ⅱ末期:染色体逐渐消失。

【问题探究】一、问题思考当你的目光聚焦在显微镜视野中的一个细胞时,你是怎么判断它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还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二、探究创新1.如果要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应该选择植物哪个部位细胞?高考资源网]2.你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的。

【精品】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4学时)

【精品】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4学时)

【精品】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4学时)一、实验目的:1、了解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特点;2、学习制片技术,掌握显微镜观察技能。

二、实验原理:1、蝗虫的减数分裂属于间接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功能差异化的过程;2、制片技术是显微镜观察生物组织和细胞时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制片前的处理对观察效果有决定性影响。

三、实验材料:1、蝗虫(雄性);2、生理盐水;3、醋酸;4、95%乙醇;5、热力学器具;6、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将雄性蝗虫置于深入生理盐水中,挤压腹部,取出睾丸;2、用无菌眼镜片夹住睾丸,将睾丸在醋酸中煮1-2min,酒精浸泡5min;3、用精巧的剪刀将睾丸分开,挑选小的74节染色体染质准备制片;4、将睾丸处理后的小染色体染质均匀取适量涂在已擦净的玻片上;5、将玻片放置于烘箱或遮光干燥艇中,待降水后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1、在显微镜下可见到不同的细胞形态;2、正常精母细胞的干细胞期、生长期、成熟期以及发生点的形态变化;3、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体组合发生异常。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仪器、玻片、盖片等器材均应清洁,减少因沾染细菌等污染因素的影响;2、蝗虫杀死后应及时取出睾丸,减少细胞变形因素对实验的干扰;3、取出玻片后应及时在50℃的烘箱中干燥,以避免细胞形态变形和细胞质膜因水分流失而破裂。

七、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不仅学习了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特点,更重要的是学习了制片技术和显微镜观察技能。

制片前的各项处理尤为重要,最终结果正好说明了这点。

以后在实验过程中也会更加重视前期的准备工作。

20-21版: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步步高)

20-21版: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步步高)

第3课时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目的要求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2.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显微镜。

3.实验步骤4.实验现象在减数分裂Ⅰ中期,可以看到同源染色体有序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不是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这是与有丝分裂相区别的地方);在减数分裂Ⅱ过程中,着丝粒将会排列在赤道板上,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除外)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且次级精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5.注意事项(1)判断各时期细胞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2)可通过比较同一时刻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连续变化。

(3)画图时较暗的地方不能用铅笔涂黑,而要用细点来表示。

1.选材时,宜选用雄性(填“雄性”或“雌性”)个体的生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这是因为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数量远远多于雌性个体产生的雌配子的数量。

2.观察蝗虫精原细胞(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的减数分裂装片时,能看到几种不同染色体数目的细胞分裂图像?提示因为蝗虫精巢中的精原细胞既进行有丝分裂,又进行减数分裂,所以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为n、2n、4n等不同的细胞分裂图像。

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项目操作准备(1)材料用具:较大的白纸,铅笔或彩笔,适于制作染色体的材料(如橡皮泥、扭扭棒、细树枝、纸卷等)(2)用两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制作两条大小不同的染色体。

两条长的染色体为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短的染色体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两种颜色分别代表来自父方和母方(3)在纸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中心体和纺锤体等结构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和主要行为的变化(4)把做好的染色体放在画好的细胞内,让长度相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使着丝粒靠近。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的观察

蝗虫精巢减数分裂时期染色体的行为观察余振洋(高山山、潘红芳)、09级生技1班、200900140156、2011/9/18摘要蝗虫精子形成过程中的减数分裂是比较好的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之一,实验中取蝗虫精巢小管头部制作了精子发生减数分裂的标本,观察到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偶线期、粗线期等五个时期以及后期I和末期II的染色体形状。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特点,加深了对遗传学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东亚飞蝗;染色体;减数分裂1.引言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的分裂方式,对种族绵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高等生物的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2n)。

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或精细胞,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与三个退化的极体(1n)。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量上的动态变化,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直接与间接的实验依据。

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细胞连续进行两次的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减数分裂结束形成了四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然后经过受精作用,雌雄配子又重新结合,形成了二倍体的合子。

减数分裂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了相对稳定性。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包含的同源染色体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体现了遗传学上的三大定律,在丰富基因的多样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蝗虫比较常见,容易取材,染色体数目较少(常见的中华蚱蜢等,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且染色体较大,易于观察。

在同一染色体玻片标本上可以观察到减数分裂各个时期,还可以观察精子的形成过程。

2.实验材料2.1实验器材和药品:2.1.1器材: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盖玻片,载玻片。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

蝗虫精巢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观察摘要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形成配子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本实验以蝗虫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观察、比较动物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

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精子等。

在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时期: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中期Ⅰ,后期Ⅰ,末期Ⅰ,前期Ⅱ,中期Ⅱ,后期Ⅱ,末期Ⅱ。

视野中可见,在各个时期的细胞状态中,前期Ⅰ细胞状态大量出现,说明其历时特别长;减数分裂Ⅱ细胞状态较难找到,表明其历时很短。

1.引言减数分裂是配子生成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性细胞连续进行两次分裂,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细胞在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后进入分裂期,减数第一次分裂会出现联会现象,经历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最后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形成次级性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相近,将姊妹染色体均分给子细胞,使最终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仅为性母细胞的一半。

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恢复亲代染色体数目,从而保证物种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合子包含了来自两个亲本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是生物形状变异的主要来源。

此外,减数分裂还保证了亲代与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蝗虫属于昆虫冈,直翅目,蝗科,其雌雄容易鉴别、生殖能力强、精巢减数分裂活跃、染色体大、数目少,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一些特征比较明显,是进行减数分裂观察的良好材料。

不同蝗虫染色体的数目与形态不同,但其性别决定均为XX-XO型,本实验所用的蝗虫为2n=23,XO♂。

本实验将蝗虫的精巢保存在carnoyⅠ的固定液中,用改良苯酚品红对细胞核进行染色,通过压片法制作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动态变化的玻片标本。

2.实验材料2.1试验材料(1)仪器和材料:显微镜、解剖针、镊子、盖玻片、载玻片、滤纸、雄蝗虫的精巢管。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固定装片制作人:魏欣瑜、贺馨逸、王强强一、原理?处于繁殖期的雄蝗虫,精巢里的精原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

因此,在它的精巢管内可以找到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如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以及精子。

?通过观察处于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细胞,可以了解减数分裂的大致过程。

???二、拨云见日?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的是不同细胞所处的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是静态的图像,由于细胞已经在制作装片时被杀死,我们不可能看到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三、材料用具?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显微镜。

四、实验步骤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识别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2、先在低倍镜下依次找到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的细胞,再在高倍镜下仔细观察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

3根据观察结果,尽可能多地绘制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简图。

五、疑点分析1 选择蝗虫作为实验材料的优势(1)蝗虫染色体数目较少,雄蝗虫2n=23,雌蝗虫2n=24,其中常染色体11对,雌雄常染色体都相同,但性染色体在雄性中只有一条,即XO,雌性中有2条大小、形态相同的性染色体,即XX。

(2)染色体多为端部或近端部染色体,染色体较大。

正是因为染色体少而大,有利于观察染色体在各时期的行为。

尽量不选植物为实验材料的理由是:一个花药,甚至在很多植物的整朵花的花药中,细胞的减数分裂具有同步性,如果选择植物为材料观察减数分裂,那么整个标本中,各细胞所处的时期或相同,或相近,很难看到各时期的细胞。

而蝗虫的精母细胞不具有同步性,选择蝗虫作为材料,在同一标本上可以方便观察到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还都可以观察到精子形成过程。

2 蝗虫的性染色体都只含X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决定蝗虫性别的方法X、Y性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但Y染色体基因太少,一般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装片的实验结论

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装片的实验结论

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装片的实验结论蝗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以植物为食。

在农业领域,蝗虫被视为重要的害虫之一,对庄稼造成巨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了解蝗虫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其中包括观察蝗虫的减数分裂装片。

减数分裂是指生物体中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之前发生一次有丝分裂,使得染色体数目减半。

这是生物体繁殖的关键步骤之一,也是遗传多样性产生的基础。

在蝗虫的减数分裂装片实验中,科学家们通过观察蝗虫的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变化,来研究蝗虫的遗传特性和繁殖机制。

实验中,科学家们首先收集了一批蝗虫的卵巢组织。

然后,将这些组织进行处理,制作成减数分裂装片。

减数分裂装片是一种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分裂过程的方法,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染色体的变化和排列情况。

在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装片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重要的结论。

首先,蝗虫的减数分裂是一种高度有序的过程,从染色体的凝缩和对齐到分离和分散,每个步骤都按照特定的顺序进行。

这种有序性保证了减数分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科学家们观察到蝗虫的减数分裂中存在着染色体的交叉重组。

交叉重组是指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断裂和重组,使得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这种基因重组可以增加遗传多样性,促进物种的适应性进化。

科学家们还观察到蝗虫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着染色体的非整倍体现象。

非整倍体是指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数量不是整数倍关系的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不对称分离或错误的重组事件导致的。

通过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装片的实验,科学家们对蝗虫的遗传特性和繁殖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实验结论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蝗虫的生殖方式和繁殖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

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探索蝗虫减数分裂的调控机制,以及其在蝗虫繁殖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观察蝗虫减数分裂装片的实验结论为我们揭示了蝗虫的遗传特性和繁殖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蝗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蝗虫减数分裂的制片与观察

实验四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一、实验目的1、观察减数分裂过程并熟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征及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的变化,为研究遗传基本规律奠定细胞学基础。

2、学习并进一步掌握动、植物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3、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这一过程的特点是: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含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

另外一个特点是前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

在高等生物里雌雄性细胞形成的过程中,都是先由有性组织(如花药和胚珠、精巢和卵巢)中的某些细胞分化为孢母细胞(2n),以及精母与卵母细胞(n)。

进一步由这些细胞进行一种连续二次的减数分裂,即减数第一分裂和减数第二分裂,最终各自产生4个小孢子(n)或精细胞(n),或是分别产生一个大孢子或卵细胞(n)与三个退化的极体(n)。

再经受精作用,雌、雄配子融合为合子,染色体数目恢复为2n。

这样,在物种延续的过程中,确保了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使物种在遗传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在分裂过程中,可以详细地到染色体的形态、数目、组成和染色体的鉴定和分析等,从而为遗传学研究中远缘杂种的分析、染色体工程中的异系鉴别、常规的组型分析以及三个基本规律的论证,提出了直接与间接的依据和细胞学基础。

并可导致了各种遗传重组的发生,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实验材料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幼穗,短角斑腿蝗(Catantopsbrachycerus)精巢。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试剂显微镜、解剖针、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小广口瓶等;卡诺氏固定液(Carnoy's Fluid)、45%醋酸和改良苯酚品红等。

五、实验方法和步骤(一)小麦花药压片标本的制作与观察1、取材当大田中的小麦处于孕穗早期时,选取旗叶叶耳与其下面一叶叶耳之间相距1~2cm的主穗,剥去外部叶鞘,剪下幼穗,投入Carnoy固定液中,固定4~24h后用70%酒精换冼两次,保存在70%酒精中。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观察: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 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 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 ②如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 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 ________。
思路点拨:观察减数分裂宜选用动物睾丸或 植物花药,制片时应先用解离固定液解离, 然后漂洗并染色(用醋酸洋红染液或龙胆紫溶 液使染色体着色),同源染色体在通常状况下 可联会,若其中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片段缺失, 则可导致发生该图所示情况。 答案:(小鼠)睾丸 解离固定液 醋酸洋红染 液 压片(只要有压片的操作均可) 次级精母 细胞,精细胞,精原细胞 缺失
1.实验原理 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 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 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 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 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
1.判断各期细胞的依据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 时期染色体变化的特点。 2.可通过观察多个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推 测出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 连续变化。原因是: (1)同一生物的细胞பைடு நூலகம்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 过程相同。 (2)同一时刻不同细胞可能处于不同细胞周期 的不同阶段。 3.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各期细胞,再用高倍

观察东亚飞蝗减数分裂

观察东亚飞蝗减数分裂

实验一 减数分裂一 、实验目的1. 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 掌握正确进行生殖细胞的取材和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

3. 重点观察前期I ,认识减数分裂前期I 染色体的复杂变化。

二、实验原理减数分裂是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1、特点:(1)一次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

(2)长而变化复杂的前期I ,包括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分离等。

2. 减数分裂过程(以蝗虫雄配子的形成为例)第一次减数分裂(重点观察该分裂中的前期):前期I :此期时间较长、变化复杂, 按染色体形态变化又分为下列各期:细线期(Leptotene ):此期是减数分裂的开始,细胞和细胞核比周围组织的细胞要大些,染色质呈细线状,绕成一团,称染色线。

线上还可见到染色粒,其位置和大小很为固定。

有时在核膜内侧可见一深染的X 小体。

偶线期(zygotene 联会期):细线形成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为联会。

蝗虫染色体的配对从一端开始,并聚集在核的一侧,另一侧仍散开尚未配对,这种图像很象花束。

雄性蝗虫生殖细胞只有一条性染色体,该染色体无配对现象。

粗线期( pachytene ):同源染色体纵向配对后,彼此靠的很紧,然后变得粗短并散列在细胞核中,此时可见整个核中的图象较为稀疏,配对的染色体实为两个二分体紧靠在一起结果成为一个四分体( tetrad )。

联会复合体的结构完全形成;●姊妹染色单体与非姊妹染色单体;●非姊妹染色单体间进行交换,导致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exchange),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重组(recombination)。

双线期(diplotene ) :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同源染色体开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但不全分开),分离时可有某一点或两点扭在一起形成交叉,使二价体形态上呈X 型、O 型、和∞型。

同时出现染色体灯刷现象,可区分为11个四分体和一个X 染色体。

“观察减数分裂”总结蝗虫“适时取样”的要点

“观察减数分裂”总结蝗虫“适时取样”的要点

“观察减数分裂”总结蝗虫“适时取样”的要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次实验,所以我认真地阅读了《观察减数分裂》课文。

通过仔细研究和反复思考之后,我总结了“适时取样”的要点。

我按照老师给出的几个步骤做到了适时取样:首先用手电筒在蝗虫腹部底下找到第一对节点;接着把样品放入载玻片上;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这对节点,并拍摄清晰图像。

当然,如果在操作中不注意安全,那么就可能造成危险,比如说手指划伤、皮肤擦破等。

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我们的热情。

因为在观察活动中,虽然小小的失误也许会让自己有所损失,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能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增长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发展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从这件事中我学会了很多,还明白了科学实验其实并不难,只要你认真、专心去做就行。

而且,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者问题,大家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克服。

科学探究既需要合作交流又需要勇于质疑。

生物教材的学习正体现了这种学习方式。

- 1 -。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复杂,故其前期又分为五个时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
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联色体数目减半四个子细胞。
精卵细胞经过受精结合成为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这么又
恢复了原有染色体数目。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第2页
三、试验材料
蝗虫精巢
四、试验器具、药品试剂
4.镜检
将制成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看到减数分裂 各个时期及其染色体动态改变特点。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第5页
六、试验结果 偶线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第6页
粗线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第7页
终变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第8页
中期Ⅰ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 察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第1页
二、试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
生一个特殊细胞分裂,它包含连续两次细胞分裂阶段:第
一次分裂为染色体数目标减数分裂,第二次为染色体数目
标等数分裂。两次分裂可依据染色体改变特点分为前期、
中期、后期和末期,因为第一次分裂前期较长,而且改变
在其翅基部后方,相当于腹部前端背侧,细心剪开体壁,可
见上方两侧各有一团黄色组织块即精巢。用小镊子夹取一小
段管状精巢,置于载玻片上,用解剖针将其截成数小段,加
一滴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10分钟左右。
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制片及观察
第4页
3.压片
然后将盖玻片放在染色材料上,在酒精灯上轻轻擦过, 微微加热,上覆吸水纸,用大拇指重压,使细胞和染色体散 开。
第9页

教学设计2:2.1.3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教学设计2:2.1.3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以及受精作用【核心素养要求】科学思维: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

科学探究:通过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极其特点的认识。

社会责任: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学会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2.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3.知道受精作用的过程4.说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意义【教具准备】适于制作染色体的材料(橡皮泥、扭扭棒、细树枝等、)铅笔、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已知,想一各身边人的例子,一位母亲生的两个女儿一定长的一模一样吗?究其原因,我们就要学习受精作用这方面的内容。

由话题引出本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问题,引出本节主要内容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1.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1)装片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2)显微观察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同学们已经知道,减数分裂形成精子和卵细胞,才能发育成新个体。

那么高等动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什么?受精卵。

很好,我们已经知道,父亲体内的精原细胞和母亲体内的卵原细胞染色体的组成并无差别,但是为什么母亲生下的两个女儿长的不一样呢?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究竟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模型构建“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来寻找答案。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并且提出猜想:是不是参加受精作用的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是不一样的?探究过程步骤教师先带领学生共同回忆哺乳动物形成精子的过程。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模型建构,期间进行巡视与帮助。

A.模拟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动态变化;边操作边完成染色体/DNA数量变化表和曲线图实验方法步骤1、把颜色、长度相同的两条染色单体粘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减数分裂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动植物的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2. 掌握正确进行生殖细胞的取材和制作减数分裂玻片标本的技术。

3. 重点观察前期I ,认识减数分裂前期I 染色体的复杂变化。

二、实验原理
减数分裂是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1、特点:
(1)一次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配子染色体数目减半。

(2)长而变化复杂的前期I ,包括了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分离等。

2. 减数分裂过程(以蝗虫雄配子的形成为例)
第一次减数分裂(重点观察该分裂中的前期):
前期I :此期时间较长、变化复杂, 按染色体形态变化又分为下列各期:
细线期(Leptotene ):此期是减数分裂的开始,细胞和细胞核比周围组织的细胞要大些,染色质呈细线状,绕成一团,称染色线。

线上还可见到染色粒,其位置和大小很为固定。

有时在核膜内侧可见一深染的X 小体。

偶线期(zygotene 联会期):细线形成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为联会。

蝗虫染色体的配对从一端开始,并聚集在核的一侧,另一侧仍散开尚未配对,这种图像很象花束。

雄性蝗虫生殖细胞只有一条性染色体,该染色体无配对现象。

粗线期( pachytene ):
同源染色体纵向配对后,彼此靠的很紧,然后变得粗短并散列在细胞核中,此时可见整个核中的图象较为稀疏,配对的染色体实为两个二分体紧靠在一起结果成为一个四分体( tetrad )。

联会复合体的结构完全形成;
●姊妹染色单体与非姊妹染色单体;
●非姊妹染色单体间进行交换,导致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exchange),同源染色体间发生遗传物质重组(recombination)。

双线期(diplotene ) :
染色体进一步缩短,同源染色体开始互相排斥,互相分离(但不全分开),分离时可有某一点或两点扭在一起形成交叉,使二价体形态上呈X 型、O 型、和∞型。

同时出现染色体灯刷现象,可区分为11个四分体和一个X 染色体。

灯刷染色体(lampbrush chromosome )
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第一次减数分裂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

它是一个二价体,含4条染色单体,由轴和侧丝组成,形似灯刷。

染色体轴由染色粒(chromomere ,是指染色质凝集而成的颗粒)轴丝构成,每条染色体轴长400μm ,从染色粒向两侧伸出两个相类似的侧环,伸出的环是成对对称的,一个平均大小的环约含100kb DNA 。

第一次减数分裂 第二次减数分裂 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有丝分裂 生长
大多数动物的灯刷染色体出现在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双线期,例如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中的甲壳类和大多数昆虫类、毛颚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

有些动物灯刷染色体出现在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前期,例如多种直翅目和双翅目昆虫,部分两栖类以及猕猴和人等哺乳动物。

线虫的灯刷染色体可出现在间期体细胞中。

在植物界,某些大型单细胞藻类含有灯刷染色体。

高等植物雄性配子减数分裂中也出现灯刷染色体,例如垂花葱和玉米。

终变期(diakinesis):
同源染色体进一步缩短,交叉点端移,该过程称为交叉端化(terminalization)。

二价体形成各种图象如“X”、“O”、“∞”、“V”和“+”等,形状更加明显,此时核膜、核仁消失。

中期I (metaphase I):
染色体高度浓缩,灯刷现象消失,染色体边缘光滑、界限清晰。

核膜完全消失,纺锤体出现,四分体排列在纺锤体的中央。

从纺锤体的极面观察,n个二价体分散排在赤道板的附近,因而这也是鉴定染色体数目的重要时期之一。

后期I(anaphase I):
每个四分体分成两个二分体(即同源染色体分开),由纺锤丝牵引移向两极,结果一极有11个二分体,另一极有11个二分体和一个X染色体。

从极面观,染色体在两极的排列形似两朵菊花。

末期I(telophase I):
两组二分体分别到达两极,细胞拉长,中央凹陷,细胞质分为两部分,在每一部分,核仁、核膜重建,形成了两个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比初级精母细胞小。

中间期(interkinesis)
蝗虫减数分裂中间期极短,次级精母细胞经过此期染色体形态不变就进入第二次成熟分裂。

与间期的区别:
●时间很短暂。

在许多动物之中,甚至没有明显的停顿和间歇存在。

●不进行DNA复制,中间期前后细胞中DNA的含量也没有变化。

●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较高。

第二次减数分裂:
前期II:
时间很短, 染色体形态基本上与末期I相似, 不必在镜下寻找。

中期II:
各二分体排列在纺锤体中央,它与中期I图象比较不同在于染色体较小,与一般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相似即染色体为二分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着丝粒联系着。

后期II:
着丝粒纵裂为二,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形成两组子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每组子染色体
的数目只有精原细胞的一半。

末期II:
到达两极的子染色体聚集成块,逐渐解旋。

新的核膜、核仁重新出现,这时候的细胞称为精细胞。

一个精原细胞经过生长期成为初级精母细胞,再经过两次成熟分裂产生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与一般间期细胞相似,但体积较小,核较大。

精子:
经过变形期形成精子,精子可分为头、中段和尾三部分(注:变形期精细胞→精子的变化过程是从圆形→椭圆形→梭形→丝状)。

头部——着色较深,主要为细胞核,外围一层极薄的细胞质,接近成熟的精子头部呈纺锤形或长纺锤形,完全成熟的精子头部呈针形。

中段——头部下方一个极短的区域,其中含有中心粒,完全成熟的精子中,中心粒不明显。

尾部——中段之后一条纤细的鞭毛状尾,起运动器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
东亚飞蝗—直翅目昆虫
实验材料:雄蝗虫的精巢
雄性蝗虫二倍体细胞染色体为23条,性染色体为XO型。

雄性生殖细胞有X型(有一条性染色体)和O型(没有性染色体)两种。

雌性蝗虫二倍体细胞染色体为24条,性染色体为XX型。

雌性生殖细胞只有X型一种。

蝗虫的精巢由多数精细管组成,各精细管中有许多不同发育阶段的生殖细胞。

四、实验器具和药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
卡诺固定液(乙醇:乙酸=3:1)
改良的苯酚品红溶液
五、实验步骤
1、蝗虫雌雄个体易于区别,一般雄虫个体较小,其腹部末端为交配器,形似船尾;而雌体较大,腹部末端分叉。

2、用镊子拉雄虫尾部,发现左右各一的黄色精巢组织块,剔除其它组织,先放入卡诺固定液中固定约24小时,之后70%的酒精中保存;
3、用解剖针从精巢上挑取1-2条丝状物(精细小管)放在载片上(可同时做两张玻片)。

4、加改良苯酚品红1-2滴,染色15分钟。

5、压片,显微镜下观察。

六、注意事项
1、注意不要使盖片移动
2、实验中材料始终不能干燥
3、压片时染液要充足
七、手写报告部分
手绘粗线期、双线期、浓缩期的图片,要求铅笔、点绘,并说明三时期各自的特点
八、思考题
1、制作一张好的玻片应该注意那些问题?
①盖玻片时,需要控制好敲片的力度既不致盖玻片破碎,又要使细胞相互分散开,还要防止细胞破裂。

②挑选曲细精管时,要挑选较粗的,因为较粗的曲细精管分裂旺盛,具有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容易得到实验结果。

③观察时,染色体之间界限不是很分明,很难数清条数,这时应该在染色体的形状上观察,以分辨其减数分裂时期。

2、你所观察的分裂相中哪个分裂相最多,为什么?
从观察的结果来看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内的不同阶段基本都能找到
同时还能看到后期I和末期II的精细胞。

其他各时期未能在视野中找到。

分析原因
①显微镜下,细胞颜色略有失真,其原因主要是光圈的问题,此时调大光圈,可使细胞看得更真实,分得更清楚
②部分细胞重叠很严重,一方面是压片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应该在显微镜的使用上更加注意,合理利用细准焦调节以减少不利影响。

③观察到有细胞破碎的现象,分析是敲打力度过大,或是压片时发生滑动所致。

④由于减数分裂二期的细胞较小,因而减二的前期中期较难看到
粗线期最多
由于粗线期的细胞大小较大,且细胞质较易透过且染色较深,并且粗线期时间较长,因而粗线期的细胞比例较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