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合集下载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免疫应答类型
根据外来物质的性质和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可将免疫应答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 疫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天然防御机制,而特异性免 疫则是针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应答。
02
水产微生物学基础
常见水产微生物种类
细菌
包括革兰氏阴性菌和革 兰氏阳性菌,如弧菌、
气单胞菌等。
水产动物主要依赖于先天免疫系统来抵御病原体的入侵,包括非特 异性防御机制和快速反应的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
部分水产动物还具备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持 久的免疫记忆。
水产动物免疫应答机制
抗原识别
水产动物免疫系统通过抗原识别机制,对外来病原体进行识别和分 类。
免疫细胞激活
抗原识别后,免疫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细胞因子等化学信号,触发免 疫应重要环节,通过炎症细胞的募集和炎 症介质的释放,消灭病原体并促进组织修复。
水产动物疫苗与免疫预防
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通常采用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作为免疫原,通过注射等 方式接种。
新型疫苗
新型疫苗包括基因工程疫苗、亚单位疫苗和核酸疫苗等,具有更 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免疫程序
病毒
如疱疹病毒、弹状病毒 等,可引起水生动物疾
病。
真菌
如水霉、毛霉等,可引 起水生动物感染。
原生动物
如鞭毛虫、纤毛虫等, 可引起水生动物寄生虫
病。
水产微生物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01
02
03
病原微生物
引起水生动物疾病,导致 死亡或生长缓慢。
污染源
水产微生物可导致水质恶 化,影响水生动物的生存 环境。
传播疾病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 学免疫学基础
目录

水产动物免疫学

水产动物免疫学

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要点一
总结词
全面、深入地研究水产动物的免疫调节机制,为免疫 增强和疾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深入研究水产动物免疫调节网络的复杂性和规律性, 挖掘关键的调节因子,通过调控这些因子,提高水产 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新型疫苗与免疫防治技术研发
总结词
创新疫苗和免疫防治技术的研发,为水产动物的健康养 殖提供技术支撑。
免疫细胞
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负责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
免疫分子与抗原
免疫分子
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参与识别和攻击外来抗原。
抗原
包括微生物、寄生虫、病毒等外来物质,可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免疫应答与调节
免疫应答
是指免疫系统对外来抗原的识别、攻击和清除过程。
免疫调节
是指免疫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调节和平衡,以维持免疫功能的稳定和正常发挥。
疫苗与免疫防治策略
传统疫苗
灭活苗、减毒苗、代谢产物苗等。
新型疫苗
基因工程苗、合成肽苗、抗独特型抗体苗等。
免疫防治策略
根据养殖品种、生长阶段、环境条件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包 括选择合适的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时间、接种途径、剂量等。
水产动物寄生虫感染与免疫防 治
常见水产动物寄生虫感染
01 02
详细描述
针对水产动物特有的免疫特点和环境因素,研发高效、 环保、安全的新型疫苗和免疫防治技术,提升水产动物 的免疫力,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THANKS
免疫逃避
寄生虫为了生存和繁殖,会采用各种策略来逃避或抑制宿主的免 疫应答。
免疫病理损伤
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免疫应答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影响 水产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微生物第九章总结

微生物第九章总结
(二)屏障结构:1.血脑屏障:一种可阻挡抗病原体及其有毒产物或某些药物从血液透入大脑组织或脑脊液的非专有解剖构造,具有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2.血胎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底蜕膜和胎儿的毛绒膜共同组成。
二, 吞噬细胞及其吞噬作用
吞噬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血液,体液或组织中,能进行变形虫运动,并能吞噬,杀死和消化病原体微生物等异常抗原的白细胞,最主要的吞噬细胞有两类,其一为多行核白细胞中的嗜中性粒细胞;其二为以巨噬细胞。
2. T细胞表面有其独特的表面标志。包括表面受体和表面抗原两类。E受体指T细胞上能与绵羊红细胞相结合的受体,可是周围的绵羊红细胞结合在其周围而形成一玫瑰花状物。
3. 按T细胞的功能来介绍几个亚群:
(1)调节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主要功能是辅助B细胞,促使其活化和产生抗体。<2>抑制性T细胞:可抑制TH,TC和B细胞的功能,由它控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四, 正常体液或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一)补体:为一补体系统,是指存在于正常人体或高等动物血清中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补体的本质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抗体的复合物激活,激活后的补体能参与破坏或清除已被抗体结合的抗原或细胞,发挥溶胞作用。
(二)干扰素:是高等动物细胞在病毒或dsRNA等诱生剂的刺激下,所产生的一种具有高活性,广谱抗病毒等功能的特异性糖蛋白。功能是能抑制病毒在细胞中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等。
(三)环境因素:详见书P290
三, 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
(一)隐性传染:如果宿主的免疫力很强,而病原菌的毒力相对较弱,数量又较少,传染后只引起宿主真的轻微损害,且很快就将病原体彻底消灭,因而基本上不出现临床症状者。

水产微生物学:第八章 感染与免疫

水产微生物学:第八章 感染与免疫

(三)细菌毒力的测定
最小致死量(MLD):能使特定的实验动 物于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发生死亡的最小活微生物 量或毒素量。
半数致死量(LD50):在一定的时间内, 能使半数实验动物于感染后发生死亡所需的活微 生物量或毒素量。
(四)病原菌的抗防御机理
抗吞噬 抗体液免疫 内化 体内增殖 体内扩散
抗吞噬
①不与吞噬细胞接触 ②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 ③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④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
一、皮肤与粘膜 二、吞噬细胞 三、正常体液因素 四、炎症反应 五、机体的不感受性
一、皮肤与粘膜
机体表面结构,起(1) 机械屏障作用,(2)化学 抗菌作用:如酸性分泌物、 唾液、眼泪、乳汁等。
二、吞噬细胞
嗜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
直接吞噬与销毁外来微生物, 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有些微 生物被吞噬后能在细胞内长期存 活甚至繁殖。
characteristic nucleus, cytoplasm granules and CD67 membrane marker.
The two Phagocytes
Macrophages
phagocytosis, intracellular and extra-cellular killing, tissue repair, antigen presentation for specific immun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nucleus and CD14 membrane marker.
吞噬作用
三、正常体液因素
补体
是血清中的正常成分,为含 多种蛋白质的复杂系统,平时无 活性。其作用无特异性,可与任 何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发生作用, 但不能单独作用于抗原或抗体。

水产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水产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第九章传染与免疫第一节细菌的致病性与传染一、细菌的致病性(一)病原菌能使一定的机体产生损害的细菌叫做病原菌。

病原菌的绝大多数是寄生性细菌,它们从生活的机体(寄生)获得营养,在宿主体内生长繁殖,并以特有的毒害作用侵害宿主。

有些致病菌一进入机体,就能引起机体致病,如鲁克耶氏菌;有些致病菌进入机体后,并不表现出致病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表现出致病性,这部分细菌称为条件性病原菌,如嗜水气单胞菌。

(二)病原菌的致病性一定种类的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称为致病性。

致病性又叫致病力或病原性。

病原菌的这种能力是细菌种的特性。

例如炭疽杆菌引起炭疽病,沙门氏菌引起沙门氏菌病等,而不引起其他疾病。

在同一细菌种内,不同品系、株,其致病性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就同一株而言,在不同的条件下,其致病性的大小也有所不同。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三)构成毒力的因素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为毒力因子,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1.侵袭力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防御屏障,进行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1)定殖细菌感染的第一步就是在体内定殖(或称定居),实现定殖的前提是细菌要黏附在宿主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尿道及眼结膜等处,以免被肠蠕动、黏液分泌、呼吸道纤毛运动等作用所清除。

凡具有黏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统称为黏附素,通常是细菌表面的一些大分子结构成分,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其次是非菌毛黏附素,如某些外膜蛋白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的脂磷壁酸等。

(2)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病原菌黏附于细胞或组织表面后,必须克服机体局部的防御机制,特别是要干扰或逃避局部的吞噬作用及分泌抗体介导的免疫作用,才能建立感染。

(3)内化作用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内化作用对细菌的意义在于,细菌通过这种移位作用进入深层组织,或进入血循环,细菌借以从感染的原发病灶扩散至全身或较远的靶器官。

免疫学基础—变态反应(水产微生物课件)

免疫学基础—变态反应(水产微生物课件)
功能:骨髓源生各种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血细胞;是B细胞成熟的场所;是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 答的主要部位. 2. 胸腺
功能: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T细胞。 3. 禽法氏囊
功能:诱导淋巴干细胞成熟为B细胞。
任务三 特异性免疫


















红细胞系
单核细胞系
粒细胞系
T细胞的 进入胸腺 前体细胞
人体各大器官细胞的更新周期
肝细胞的寿命 味蕾的寿命 肺表面细胞的寿命 皮肤表层细胞的寿命 骨骼更新一次 肠绒毛的寿命 大脑的寿命
5个月 10天 2到3周 2到4周 10年 2到3天 人的寿命
任务一 免疫的概念、功能、类型
四、免疫的类型
(一)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与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天然免疫)
指依靠已经免疫的其他机体输给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1)天然被动免疫:母源抗体。 (2)人工被动免疫:用人工方法注射抗体(抗毒素、抗血清)而产生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任务二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一、机体非特异性免疫防御的构成 (一)生理屏障作用 (二)非特异性细胞的吞噬作用 (三)正常体液因子的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四)炎症反应 (五)机体组织的不感受性
任务三 特异性免疫
任务三 特异性免疫
2. 脾脏
白髓:发生免疫应答 ➢ 淋巴鞘——由密集的T细胞构成 ➢ 脾小结——为B细胞区. 红髓:贮存红细胞,捕获抗原和生成红细胞. 作用:A血液滤过作用;B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C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任务三 特异性免疫
3.禽哈德氏腺
是禽类眼窝内腺体之一; 分布T细胞、B细胞; 幼禽滴眼免疫时起重要作用;

水产微生物学-免疫学

水产微生物学-免疫学
18
补体是存在体液中的20多种蛋白质,被激活后形成的活性 形式可引起膜不可逆损伤,导致细胞溶解(病原菌、具有脂蛋 白膜的病毒颗粒、被感染的细胞)。
19
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 活,补充抗体的作用。
20
细胞因素
主要是指体内的各种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及其他各种异物的能 力。
吞噬细胞具有吞噬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等颗粒的能力。吞噬细胞 表面存在多种补体受体、抗体受体,可被相应的配体活化而大大增 强器吞噬杀伤能力,同时可将捕获的抗原信息提呈给特异性免疫系 统,激发特异性免疫。
带菌状态
如果病原体与宿主双方都有一定的优势,但病原体经被限制于某一局部 且无法大量繁殖,二者长期处于僵持状态,就称为带菌状态。这种长期处于 带菌状态的宿主成为带菌者,成为该传染病的传染源,十分危险。
“伤寒玛丽”:一个健康带菌者,被证实在美国你7个地区多达 1500个伤寒患者都是她传染的。
44
45
显性传染
49
破伤风梭菌感染
50
1890年,Von Behring 制备抗毒素治疗白喉和破伤风
对破伤风的预防:使用类毒素和抗毒素
类毒素:用0.3%~0.4%甲醛处理毒素,使其毒性完全丧失, 但仍保持抗原性,用于疫苗注射(儿童、野外工作人员) (百白破三联疫苗)。 抗毒素:用类毒素免疫动物(如马),制备抗毒素(抗体), 对刚产生深伤口的病人进行预防注射-----打破伤风针。
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与抗感 染免疫
1
病原微生物或病原体:寄生于生物(包括人)机体并引起疾 病的微生物。
感染或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 病理过程。
传染病:由有生命的病原体的引起的疾病,与由其他致病因 素引起的疾病有本质的差别。

水产动物免疫学

水产动物免疫学

免疫:水产动物免疫的基本概念
三、免疫的主要类型
1. 天然免疫 定义: 指机体先天具有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
生物与异物都有排斥和屏障作用,也称非特异性免疫。 如:皮肤和粘液、粘液中的溶菌酶、吞噬细胞等
2. 获得性免疫 定义:指机体对某一种或一类微生物或其产物所产生的特异性
抵抗力,它是后天的,是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自 然感染或预防接种后产生的。也称特异性免疫。 1) 自动免疫:因感染病原或注射抗原(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抗原: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 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 被动免疫:从母体获得抗体或因人工注射抗体而获得的免疫
造血干细胞 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第三淋巴细胞群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
免疫 免疫细胞 抗原提呈细胞: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细胞、并指细胞、 系统 朗罕细胞、B细胞
其他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
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
免疫分子
抗体 补体 细胞因子:淋巴因子和单核因子
组织,使其产生的病理性改变或功能障碍。
3) 免疫监督: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形的细胞和
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保护作用。
正常: 识别和消除突变细胞 异常: (过低)易生恶性肿瘤、病毒持续感染。
二、免 疫 系 统 的 组 成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禽类) 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正常:免疫对机体有利,可产生抗感染、抗肿瘤等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
的免疫保护反应; 异常:免疫可对机体造成伤害,如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和肿瘤等。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水产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基本概念
免疫基本特性 免疫基本功能 免疫学发展简史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绪论
三 四 五
一、基本概念
1.免疫(immunity) 免疫最早的概念可能来自18世纪中国医书《免疫类方》,其意义是预防疾病
或免除瘟疫。
在古代西方医学上的免疫 (immunity)一词,源于拉丁文“immunitas”,原系 法律概念,意指免除奴役或免除捐税,后用到医学上意为免除感染。 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是指生物机体在识别异己过程中,识别自我和排除异 己,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和稳定的保护性生理反应。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又称为表位(epitope), 是存在与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是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
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一般蛋白质的抗原决 定簇由5-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抗原的特异性是由这些氨基酸残基所决定。 一个抗原分子可具有一种或几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每种决定簇只有一种 抗原特异性。
三、免疫基本功能
1.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指动物机体抵御病原微生物的感
染和侵袭的功能。当动物的免疫功能正常时,动物机体就能对由呼吸道、消化道、 皮肤及粘膜等途径侵犯动物体内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产生较强的抵抗力。
2 .自身稳定(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动物机体对在新陈代谢过
程中产生的衰老细胞和受损细胞清除体外,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的功能。 3.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指动物机体识别和清除在 各种因素诱导产生的突变细胞,以维持机体内细胞均一性的功能。

水产动物免疫学基础知识

水产动物免疫学基础知识

水产动物免疫学的基础知识一、鱼类免疫学简史:免疫学技术应用于预防人类和动物的疾病是免疫学的最大成就之一。

许多年来,牛痘接种是个体先前未受该病病原体感染,避免该病的唯一手段。

随同1934年磺胺药和二十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问世,治疗严重疾病就有了另外的方法。

但即使如今,免疫接种仍是预防疾病的主要方法。

随着人们更多学会控制关于动物的免疫应答和与其保护作用有关的疾病抗原,则可指望免疫接种在将来更为重要。

在了解了免疫学应用于人医和兽医的某些有意义的早期历史之后。

再来看鱼类的免疫。

鱼类的免疫学历史很短,其技术类似人医的经验,不同于抗原给予的方法、抗体试验和保护试验。

鱼类免疫学中使用的技术,随鱼的种类、病原体和环境而定。

医学和兽医学发达国家的大多数居民已普遍接种预防天花,脊髓灰质炎、白喉,有时也接种预防麻疹、斑疹伤寒、破伤风、伤寒和流行性感冒。

最早正式使用牛痘接种技术于人之一的Edward Jenner(1749~1823),首先注意到接触过牛痘的挤奶女工,对可怕的天花病的流行不敏感。

牛痘病毒[一种痘苗病毒(vaccine virus),vaccine一词即源于此]是一种类似于天花病毒的病毒,但牛痘不会造成人的严重疾病,却具有对天花的免疫性。

Jenner也熟悉当地的历史情况,在那,土耳其人划破感染个体的脓疱,涂抹于健康人身上使之产生天花,这样他们对以后该并的攻击就自动获得免疫力。

Jenner的牛痘接种程序证明是很成功的,因此在欧洲一些国家即开始大量种牛痘。

免疫学从此就发展成为一门为人们所确认的科学。

著名的法国微生物学家Louis Pasteur(1822~1895)采用类似Jenner所使用的技术,为一被疯狗咬伤的小孩免除狂犬病患。

Pasteur已知狂犬病病毒通过其非正常寄主的动物组织就变弱或减弱,随后其毒性即减弱。

当毒性减弱的病毒接种至病人时,很快产生能保护病人免遭有毒性病毒伤害的特异性抗体。

Pasteur也研究炭疽[炭疽杆菌(Bacillus anthracis)],这是那时威胁着牛、羊业的一种细菌性病。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三章免疫学基础(上)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三章免疫学基础(上)
髓质内含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和一些疏散分布的胸腺细胞及巨噬细胞。 髓质内常见赫氏小体(Hassall’s corpuscles),也称胸腺小体(thymic corpuscles)
15
第二节 免疫系统
16
胸腺小叶结构示意图
第二节 免疫系统
17
第二节 免疫系统
胸腺微环境( thymic microenvironment )是决定T细 胞分化、增殖和选择性发育的重要条件,主要由胸腺基质 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组成。
7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一、免疫系统的概念
免疫系统是动物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主要 有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8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二、免疫器官
免疫器官(immune system)指的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 的组织结构,是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发生、分化、成 熟、定居、增殖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血胸腺屏障可以阻止血液中的抗原物质进入胸腺实质, 从而使淋巴细胞在没有外界抗原物质存在的条件下增殖分 化,免于机体出生后对相应外界抗原发生耐受。
20
第二节 免疫系统
(二)外周免疫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又称为外周淋巴器官或次级淋巴器官或
二级淋巴器官(secondary lymphoid organs),包括淋巴 结 、 脾 脏 、 扁 桃 体 及 黏 膜 淋 巴 相 关 组 织 ( 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等。其主要功能是作 为免疫细胞定居和增殖的场所,也是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 激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等免疫应答的场所。
一、免疫与免疫学的概念 二、免疫的功能(重点) 三、免疫的特性
3
第一节 免疫的基本概念

养殖水产动物的抗病免疫机制研究

养殖水产动物的抗病免疫机制研究

养殖水产动物的抗病免疫机制研究养殖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

由于常年生活在相对封闭、高密度、人工饲养的环境中,养殖水产动物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从而引发疾病。

针对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们对养殖水产动物的抗病免疫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寻找有效的免疫措施,提高养殖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一、先天性免疫系统(1)肌肽酶响应先天性免疫系统包括多种生理反应,其中肌肽酶是一种重要的机制。

肌肽酶在鱼类和甲壳动物等养殖水产动物中广泛存在,它能够引导免疫细胞到达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部位,并促进病原微生物溶解。

(2)溶细胞破骨细胞在养殖水产动物的免疫反应中,溶细胞破骨细胞扮演着重要角色。

溶细胞破骨细胞能够吞噬病原微生物,并释放酶类物质,分解病原微生物的细胞壁和内部结构,从而有效消灭病原微生物。

(3)固有免疫蛋白固有免疫蛋白也是养殖水产动物的重要免疫机制之一。

这些蛋白质能够直接与病原微生物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阻止病原微生物进一步侵入宿主体内。

二、适应性免疫系统适应性免疫系统是指养殖水产动物在感染病原微生物后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适应性免疫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是养殖水产动物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免疫机制。

细胞免疫依赖于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协同作用,通过产生细胞因子、溶菌酶等物质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2)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是指通过体液内的抗体分子来对抗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

养殖水产动物在抗病时会产生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能够与病原微生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免疫细胞,促使病原微生物被消灭。

三、影响抗病免疫机制的因素(1)环境因素养殖水产动物所处的环境对其免疫机制有着重要的影响。

水质的优劣、氧含量、温度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营养因子适当的营养摄入是养殖水产动物保持良好免疫状况的重要条件。

缺乏关键营养物质会降低养殖水产动物的免疫力,使其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水产微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水产微学与免疫学免疫学基础

02
免疫系统与水产动物
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
免疫器官
水产动物的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胸腺、脾脏和肾脏等。这些器 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地方,也是免疫应答发生 的重要场所。
免疫细胞
水产动物免疫系统中主要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 细胞和肥大细胞等。这些细胞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不同的作 用,如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巨噬细胞主要参 与非特异性免疫应答。
抗体的种类
包括IgM、IgG、IgA、 IgD等,不同种类的抗体 具有不同的免疫功能。
抗体的产生
在抗原刺激下,B细胞分 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抗体,发挥免疫功能。
细胞免疫
概念
细胞免疫是水产动物体内以细胞为基础的特异性免疫应 答,主要通过淋巴细胞、巨噬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作用
水产动物免疫应答的特殊性
适应高渗透压环境
水产动物通常生活在高渗透压的环境中,因此其免疫应答需要适应这种环境条件。例如, 水产动物的淋巴细胞能够通过调节离子浓度和渗透压来维持免疫功能的正常发挥。
抗寄生虫免疫
水产动物常常会受到寄生虫的侵害,因此其免疫系统需要对抗寄生虫感染。例如,一些水 产动物能够通过产生抗体来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未来水产动物免疫学的研究方向
免疫调节机制
深入研究水产动物的免疫调节机制,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的相互作用,以及不同免疫细胞和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
抗病基因挖掘与利用
通过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挖掘水产动物中的抗病基因,利用 这些基因培育抗病新品种,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
免疫与环境互作
研究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水产动物的免疫系统,以及如何通过改善 养殖环境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免疫与抗病能力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免疫与抗病能力

水产养殖中的鱼类免疫与抗病能力在水产养殖业中,鱼类的健康状况对于养殖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免疫与抗病能力是鱼类保持良好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鱼类的免疫系统以及其抗病能力,并介绍一些提升鱼类免疫与抗病能力的方法。

一、鱼类的免疫系统鱼类的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部分。

先天免疫是由鱼类天生具备的免疫能力,可以对抗多种病原微生物。

获得性免疫是通过感染病原微生物后,鱼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和调节,产生相应的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

这两部分免疫系统相互协同作用,以保护鱼类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二、鱼类的抗病能力源于先天免疫系统先天免疫系统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中,鱼类的皮肤和黏液是第一道屏障。

鱼类皮肤的表层皮下组织含有黏液腺体,能分泌黏液形成防护层,阻止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同时,黏液中还存在一些抗菌肽、游离酸等物质,对于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除皮肤和黏液外,鱼类的肠道也扮演着重要的免疫作用。

肠道中的益生菌可以与病原菌竞争营养物质,并产生抗菌物质,抑制病原菌的繁殖。

同时,鱼类肠道中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也能参与对抗病原微生物的过程,保持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

三、提升鱼类免疫与抗病能力的方法1. 合理饲养管理鱼类养殖中,合理的饲养管理是提升鱼类免疫与抗病能力的关键。

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除饲养池中的废料和残饵,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其次,合理控制水温、饲料品质和饲喂量,避免应激和营养不良,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此外,选择适合的鱼类品种也是重要的饲养管理策略之一。

2. 疫苗接种鱼类的获得性免疫主要通过疫苗接种获得。

疫苗接种可以帮助鱼类产生特定的抗体,提高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抵抗能力。

在水产养殖中,常用的疫苗接种方法包括注射、浸泡和食饵混合等。

鱼类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技术的改进,对于提高鱼类的抗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3. 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可以通过添加剂的方式提高鱼类的免疫与抗病能力。

第七章 水产动物免疫

第七章 水产动物免疫

• 2.沉淀素(preciptin) • 包括C一反应蛋白 (C—reactive protein CRP)、血清淀粉样P成分(srum amyloid P— component)和a一沉淀素(a一preciptin)。前 二者是关系密切的血清蛋白,具有广泛的 同源氨基酸序列,都是五聚体,作为急性 期蛋白(actue phase protein )反应时都需要钙 离子。但是CRP在组织损伤 发炎或感染后浓 度迅速增加,而血清淀粉样P成分并不受此 影响。CRP是鱼类血清中的正常成分,存在 于鱼类血清、卵和精子中,其中卵和精子 中的CRP可能来源于血清。
第三章 水产动物 第一节 鱼类免疫
• 鱼类(fishes)是终身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用鳍 作为运动器官,大多体被鳞片的变温脊椎动物。其种类繁 多,约21 700余种,进化程度有所差异,一般可分为无颌 类和有颌类。与无脊椎动物比较,鱼类的免疫进化有了重 要突破,出现了淋巴样组织,淋巴组织和器官以及各种免 疫细胞和分子呈逐步完善趋势,接近两栖类和爬行类免疫 进化阶梯,不仅具有非特异性免疫,也能产生抗体,具有 特异性免疫,人类对鱼类免疫研究的模式和结果与人类对 自身和哺乳动物免疫研究的也很相似,具有相互借鉴作用。 近年来,鱼类免疫研究进展很快,涉及多种海水或淡水鱼 类
complement
bacteria 1. lysis
phagocyte 2. chemotaxix
bacteria 3. opsonization
• 有颌鱼类补体的生物学活性与高等脊椎动 物相同,主要显示于以下两个方面:(1)由 替代(抗体非依赖性)途径或经典(抗体依赖性) 途径激活的细胞溶解作用;(2)由被激活的 功 能不同的成分组成,即Cln~C4n,C8n和 C9n。在鲨鱼已经证明的6种补体中,有3种 在功能上和哺乳动物C1、C8和C9相似。硬 骨鱼类中发现有C1~C9等补体成分。而且 虹鳟C3和C9成分cDNA序列已被测定与哺乳 动物相应成分具有很大的同源性。

水产养殖中的疫病防治与免疫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疫病防治与免疫技术

水产养殖中的疫病防治与免疫技术1. 引言水产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起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作用,然而疫病对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疫病的爆发不仅会导致养殖损失,还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因此,疫病的防治对于保障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疫病防治与免疫技术。

2. 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疫病水产养殖中常见的疫病包括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这些疫病对于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产生危害,例如鱼类、虾类和贝类等。

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VHSV)和传染性肝胰脏坏死病(IHHND)等,会导致养殖物种的大规模死亡。

细菌性疾病如细菌性溶血性质子虫病(Vibrio anguillarum)和耐药性细菌感染等,会引起养殖品质和产量的下降。

寄生虫感染如黑珍珠虫和吸虫等,则可引发寄生虫感染和损害。

3. 疫病防治的常见策略3.1 优化养殖环境养殖环境是水产养殖中疫病传播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改善水体质量和养殖水域环境,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定期监测水体指标,例如温度、溶解氧、PH值等,对疫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3.2 强化养殖管理养殖管理的规范化对于疫病防治尤为重要。

合理规划养殖密度,避免过度饲养导致动物抵抗力下降,提高养殖物种的抗病能力。

此外,定期对养殖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活和传播,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3.3 采用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一种常见的免疫技术,对于水产养殖中的疫病防治具有重要的作用。

疫苗可激活养殖物种的免疫系统,使其产生对特定病原微生物的抗体,从而提高其抵抗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能力。

3.4 使用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在疫病防治中,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可以解决一些疫病问题。

抗生素能够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控制疫病的传播。

抗寄生虫药物则可以有效控制水产品中的寄生虫感染,减少损失。

4. 水产养殖中的免疫技术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水产养殖中的免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习题九一.填空题: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和。

2、病原体的、和是决定传染结局中的最主要因素。

3.免疫功能包括、、和三个方面。

4、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和。

5、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以及等4方面组成。

6、免疫应答的3个突出特点:、和。

7、免疫应答的三阶段:、和。

8、免疫应答的类型有和。

9.构成细菌性病原体的毒力可分为和两方面。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侵袭力的因素是。

A 具有菌毛B 分泌毒素C 产生透明质酸酶D 具有荚膜2.下列结构为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A 骨髓B 脾脏C 胸腺D 法氏囊3.机体的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护机体,起到抗传染免疫的作用,但在反应过高、过强的情况下,则可引起:。

A.免疫缺陷病B,变态反应(过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4. 机体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的能力,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5.机体能不断地清除在新陈代谢中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6.下列机体的防御活动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 唾液中含溶菌酶B 通过哺乳获得乙肝抗体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细菌感染后的炎症反应7.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使之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为:。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8.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即。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9.通过胎盘、乳汁传递而获得的免疫力叫做:。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0.受病原微生物抗原刺激,发生传染病后而获得的免疫是:。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1.注射疫苗等预防针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2,注射抗毒素等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3.用于治疗由外毒素引起变病的动物免疫血清,注射人体后,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这是因为:。

A.人体内产生了抗外毒素抗体B.外毒素和抗毒素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C.人体内产生了抗马血清蛋白抗体,所以在使用时要比较慎重14.细菌侵入机体后,刺激产生抗体可与相应的菌体结合,在补体协同下,使该细菌被杀死、溶解。

这种抗体的免疫作用称为:。

A.吞噬作用B、抗菌作用C.抗病毒作用D、中和毒素作用15.抗体来源于。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C、红细胞系D、巨核细胞系16.青霉素、激素等属于。

A.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三.判断题: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其结果总是对机体有利的( ) 2.病原微生物在人或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造成机体功能和组织结构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一病理生理的过程称为传染( )3.类毒素是一种抗体(),可用于预防注射( )4.所有微生物对人体都是异种物质,因此都具有抗原性( )5.所谓抗原的异物性,就是指抗原必须是异种物质( )6.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它能单独作用于任何抗原或抗体()7.鸭血清对鸡抗原性较弱,而对家兔则强( )8.青霉素具有半抗原作用()。

过敏质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是半抗原引起的( ) 9.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抗毒素( ) 10.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和抗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作类毒素()11.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与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无特异性,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除和屏障作用()12.先天免疫是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与生俱有,人皆有之()。

由于这种免疫不是专对某种细菌(或抗原)起作用,因而也称非特异性免疫()13.注射疫苗可以治疗传染病或应急预防();而且一旦注射了疫苗就可以维持数月或数年的免疫力( )四.名词解释:传染与免疫外毒素与内毒素类毒素与抗毒素抗原与抗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五.问答题:1.比较外毒素和内毒素的特点。

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3.简述抗体的特点。

4.试述抗原的性质。

5.人体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有几种?是如何获得的?6.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病原体、宿主的免疫力和环境因素。

2.病原体的数量、致病特性和侵入方式是决定传染结局中的最主要因素。

3.免疫的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三个方面。

4.传染的三种可能结局:隐性传染、带菌状态和显性传染。

5.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主要由宿主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抗菌物质以及有保护性的炎症反应等4方面组成。

6.免疫应答的3个突出特点:能识别异己、具特异性和具有记忆性。

7.免疫应答的三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和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8.免疫应答的类型有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9.免疫原性的基础物质(条件)是:相对分子质量大、结构复杂和特异性。

10.构成细菌性病原体的毒力可分为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

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病原体侵袭力的因素是 B 。

A 具有菌毛B 分泌毒素C 产生透明质酸酶D 具有荚膜2.下列结构为外周免疫器官的是 B 。

A 骨髓B 脾脏C 胸腺D 法氏囊3.机体的免疫防御在正常情况下可保护机体,起到抗传染免疫的作用,但在反应过高、过强的情况下,则可引起: B 。

A.免疫缺陷病B,变态反应(过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4. 机体具有防御病原体的侵害和中和其毒素的能力,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A 。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5.机体能不断地清除在新陈代谢中自然衰老或损伤的细胞,以维持体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

这种免疫功能称为: B 。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6.下列机体的防御活动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B 。

A 唾液中含溶菌酶B 通过哺乳获得乙肝抗体C 白细胞的吞噬作用D 细菌感染后的炎症反应7.细菌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使之失去毒性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为: C 。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8.将类毒素注射机体后,可使机体产生对相应外毒素具有免疫性的抗体,即 D 。

A.外毒素B、内毒素C、类毒素D、抗毒素9.通过胎盘、乳汁传递而获得的免疫力叫做: B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0.受病原微生物抗原刺激,发生传染病后而获得的免疫是: A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1.注射疫苗等预防针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C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2,注射抗毒素等抗体而获得的免疫力称为: D 。

A.自然自动免疫B 自然被动免疫C.人工自动免疫D 人工被动免疫13.用于治疗由外毒素引起变病的动物免疫血清,注射人体后,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这是因为: C 。

C.人体内产生了抗外毒素抗体D.外毒素和抗毒素产生了特异性的结合C.人体内产生了抗马血清蛋白抗体,所以在使用时要比较慎重14.细菌侵入机体后,刺激产生抗体可与相应的菌体结合,在补体协同下,使该细菌被杀死、溶解。

这种抗体的免疫作用称为: B 。

A.吞噬作用B、抗菌作用C.抗病毒作用D、中和毒素作用15.抗体来源于 B 。

A.效应T细胞B、效应B细胞C、红细胞系D、巨核细胞系16.青霉素、激素等属于 D 。

A.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三.判断题: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保护性功能,其结果总是对机体有利的( × ) 2.病原微生物在人或动物机体内生长繁殖,造成机体功能和组织结构一定程度的损害,这一病理生理的过程称为传染( √ )3.类毒素是一种抗体(×),可用于预防注射( √)4.所有微生物对人体都是异种物质,因此都具有抗原性( √ )5.所谓抗原的异物性,就是指抗原必须是异种物质( × )6.补体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它能单独作用于任何抗原或抗体(×)7.鸭血清对鸡抗原性较弱,而对家兔则强( √ )8.青霉素具有半抗原作用(√)。

过敏质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是半抗原引起的( × ) 9.细菌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可使其毒性完全丧失,但仍保留其抗原性,即成抗毒素( × ) 10.外毒素经甲醛脱毒处理,可获得失去毒性和抗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作类毒素(×)11.获得性免疫是机体在与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或异物斗争过程中产生的免疫力(√);这种免疫力无特异性,对各种不同的病原微生物与异物都有排除和屏障作用(×)12.先天免疫是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与生俱有,人皆有之(√)。

由于这种免疫不是专对某种细菌(或抗原)起作用,因而也称非特异性免疫………(√)13.注射疫苗可以治疗传染病或应急预防(×);而且一旦注射了疫苗就可以维持数月或数年的免疫力( √ )四.名词解释:传染与免疫外毒素与内毒素类毒素与抗毒素抗原与抗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五.问答题:1.比较外毒素和内毒素的特点。

2.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3.简述抗体的特点。

4.试述抗原的性质。

5.人体特异性免疫获得的方式有几种?是如何获得的?6.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主要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