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解剖与病变

合集下载

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病例讨论总结】

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鞍区病变解剖基础鞍区病变涉及范围包括:鞍内、鞍上、鞍旁、鞍后、上斜坡、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内等;常累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下丘脑、垂体、Willis环等。

病变本身或手术原因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轴损伤常造成严重后果二、术后常见并发症1.真性尿崩a.发病机制: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经视上垂体束纤维储存在垂体后叶。

ADH作用于肾小管增加水的重吸收,起到浓缩尿液的作用。

病变或手术累及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切除后导致ADH产生或分泌障碍,致使原尿无法浓缩,形成尿崩b.病理生理:患者尿量大大超出正常标准,且为低比重、低渗透压尿,若无及时处理,可造成患者脱水;同时由于丢失的水分超出排泄的尿钠,形成高钠血症c.治疗:治疗主要依靠激素替代疗法,即以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维持注射,可有效控制尿量;同时以低张或等张的溶液补充丢失的有效循环容量2.脑耗盐综合症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及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NP)等神经内源性利钠因子有关。

其可直接作用于肾髓质集合管并可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增加尿钠排泄b.病理生理:亦可有尿量远超正常生理量,从而造成患者脱水及有效循环容量不足;但需注意的是患者经肾丢失的钠要超过水,因此形成血低钠血症c.诊断标准:①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低钠血症(<130mmol/L)③尿钠排出增加(>20mmol/L或>80mmol/L)④血浆渗透压<270mmol/L,尿渗透压:血渗透压>11⑤尿量>1800ml/d⑥低血容量⑦全身脱水表现d.治疗:以积极补充丢失的钠和水分为主,多可在3-4周后自愈,但也有病程迁延至数月至半年者。

注意在纠正低钠血症时不宜过快,避免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病变。

同时应用氢氟可的松可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钠而纠正负钠平衡3.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a.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刺激下丘脑-垂体轴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过度释放b.病理生理:尿量可增加或减少,但尿比重及尿渗透压增加;由于水分重吸收增加,导致血液内呈稀释性低钠血症,血液渗透压降低,且不存在血容量不足c.治疗:限制水分摄入,必要时可予速尿利尿4.体温调节异常下丘脑-视前区(preoptic anterior hypothalamus,POAH)是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病变或手术损伤该区域常导致异常的体温波动,以高热为主,也有低体温的发生。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94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空泡蝶鞍
95
结核病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 T1Sag+C垂体柄增厚 并强化
• 下丘脑内结节强化
9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性垂体炎 (lymphocytic hypophysitis)
• 少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 泌疾病,以垂体淋巴细 胞浸润为特征,多见于 妊娠晚期和产后年轻女 性;尿崩为主要临床表 现
56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鞍区脊索瘤
57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 男,22岁。 双眼视力下降2月
58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增强后有强化
59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蝶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60
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 表皮样囊肿为非肿瘤性病变,约占 颅内肿瘤的0.2 ~1.8%
15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鞍上池层面(横轴位SET1)
16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蝶鞍层面(横轴位SET1)
17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颅底层面层面(横轴位SET1)
18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垂体冠状位SET1
19
正常鞍区影像学表现
腺垂体及神经垂体正中矢状位SET1WI、 SET2WI
20
正常影像学表现
脑MRA
• 鞍区表皮样囊肿是仅次于桥小脑角 的好发部位,约占7%
61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患者 男 23 右侧三叉神经痛8月余
表皮样囊肿
右侧CPA胆脂瘤累及鞍区
62
鞍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表皮样囊肿
弥散成像呈高信号 增强未见明显强化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

蝶鞍区解剖及常见病

化学治疗适应证与方案制定
适应证
对于某些蝶鞍区恶性肿瘤,如生殖细胞瘤、淋巴瘤等,化学治疗可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化学治 疗主要目的是杀灭肿瘤细胞、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方案制定
化学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性质来制定。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化疗药 物,并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同时,需要注意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和患者的耐受性。
脊索瘤
起源于胚胎残余脊索组织的肿瘤,生长缓慢,低 度恶性,对放疗不敏感。
PART 04
蝶鞍区病变临床表现
颅内压增高症状
头痛
蝶鞍区病变可导致颅内压增高,引起头痛,通常表现为持续性胀 痛或跳痛,可阵发性加剧。
呕吐
颅内压增高还可刺激延髓呕吐中枢,导致呕吐,多为喷射性呕吐 。
视乳头水肿
颅内压增高可导致视乳头水肿,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
REPORTING
部分疾病可导致脑组织密度异常,如脑水肿、脑 梗死等。
3
脑室系统扩张
部分疾病可导致脑室系统扩张,如脑积水等。
MRI检查表现
软组织分辨率高
MRI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高,可 清晰显示蝶鞍区内的脑组织、脑
脊液等结构。
信号异常
部分疾病可导致脑组织信号异常, 如肿瘤、炎症等。
血流信号
MRI可显示蝶鞍区内的血流信号, 有助于判断血管性病变。
生理功能
容纳垂体
01
蝶鞍区是垂体的容纳部位,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
,分泌多种激素调节人体生理功能。
保护重要结构
02
蝶鞍区及其周围结构对大脑、视神经等重要结构起保护作用。
参与脑脊液循环
03
蝶鞍区与脑室系统相通,参与脑脊液的循环和代谢。

鞍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鞍区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4.并发症
糖尿病 血脂异常
肺部疾病 气道狭窄
心血管疾病 心肌肥大 高血压
ACTH腺瘤
(1)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引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糖代谢异常:产生胰岛素拮抗,导致糖耐量低减和糖尿病。 (3)性功能异常:女性患者有性欲减退、月经稀少不规则或闭
一、巨人症 始于幼年(青春期骨骺未融合前) 1.GH 升高 高大 面部粗糙 手脚增大 内脏增大 2.腺垂体功能减退 精神不振 乏力 3.血糖升高
二、肢端肥大症 见于成年
1.占位病变的扩张作用
2.GH升高 头面部唇厚 鼻宽 舌大
下颌前突 颧骨过长
手脚粗大 手指变粗 骨关节病
3.可伴有泌乳素分泌过多
治疗方法:
药物 放疗 手术
药物治疗
催乳素瘤——溴隐亭:可使血中催乳素水平降至 正常,肿瘤缩小,疗效优于手术,但停药后可以 再现高催乳素血症和肿瘤增大,故需长期服用。
肢端肥大症——善龙: 价格昂贵,不作为一线使用 ,可作为术前准备
无功能——无有效药物
泌乳素瘤 服药前
服药后
放射治疗
缩小肿瘤、减少激素分泌作用,但疗效不一 对迅速解除对邻近组织织的压迫并不满意 放疗后腺垂体功能减退,依次为GH、
垂体腺瘤分类
(二)根据功能分类
无功能型:25%
有功能型:75%
泌乳素腺(PRL)腺瘤
生长激素(GH)腺瘤——肢大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库欣
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
促性腺激素(LH、FSH)腺瘤
垂体腺瘤临床表现
(一)压迫性症状
压迫鞍膈:严重头痛 压迫视神经交叉:视力减退、视野缺陷, 压迫下丘脑:睡眠异常、食欲亢进或减退、体温调节障碍、自主神经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鞍区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或信号,含有粘液或胆固醇呈高信号。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1.先天性或后天发育性:
(3)胶样囊肿:主要部分在Monro氏孔区, CT显示为高密度影,不强化,可低或等密度 周边轻度强化影;MR显示T1高信号影,T2 高或等信号影; (4)三室内室管膜囊肿:CSF信号,不强化 可见梗阻性脑积水; (5)扩大的三脑室:导水管梗阻造成三室前 疝。
可见视束受累为胶质瘤特点。CT显示 等密度影或稍低密度影,可见钙化,等 密度强化明显。MR显示T1等信号影, T2高信号影,可见强化。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5)皮样囊肿:典型病例位于中线部位,
其内含有脂肪或钙化,为外中胚层起源, CT显示鞍上不强化低密度及等密度影。 MR显示T1高信号影,T2低信号影, 当液态脂肪从囊肿中破裂出后可见蛛网 膜下腔或脑室内高信号。
谢谢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1)垂体瘤:发病率高,儿童罕见,边
界清、分叶状、侵及鞍内及鞍上,CT 显示等密度影,可见伴有囊变坏死,钙 化罕见;MR显示T1低信号影,T2略 高信号影,可见出血、坏死或蛋白类液 体。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上肿物: 4.肿瘤性: (2)颅咽管瘤:起源于Rathke’s隐窝的鳞
状上皮细胞残留,良性,生长缓慢。鞍上、 鞍内混合型占70%,鞍上型占20%,鞍内 型占10%。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中年为第二 高峰期,表现为囊性、实性密度及信号表现 多样,实性部分可见强化。CT显示囊性、周 边可见钙化,可见边缘强化。MR显示T2高 信号,T1轻度或高信号,与胆固醇或亚铁血 红蛋白含量有关。
鞍区及鞍旁肿瘤
鞍旁肿瘤: 2.脑膜瘤:表现与其他部位相同。 3.脊索瘤:起源残存脊索,35%-40%于颅底,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一、引言在医学领域中,鞍区是指位于颅底和颅腔之间的一个重要解剖间隙。

鞍区包含了许多重要结构,如垂体、视交叉、蝶窦等。

对鞍区的深入了解对于正确诊断与治疗许多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鞍区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应用。

二、鞍区解剖结构1.垂体腺垂体腺是鞍区的核心结构,其分泌的激素调节着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详细介绍垂体腺的形态及其功能。

2.视交叉视交叉是视觉传导的重要通路之一,在鞍区中起着关键作用。

解释视交叉的结构及其与视觉功能的关系。

3.蝶窦蝶窦是一对大型静脉窦,位于鞍区的后方。

详细描述蝶窦的解剖位置、形态与功能。

4.鞍桥鞍桥是连接鞍区与颅底的结构,同时还包含着多个血管和神经。

详细阐述鞍桥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5.其他鞍区结构介绍其他一些重要的鞍区结构,如岩嵴、垂体柄等。

三、鞍区的临床应用1.鞍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详细并解释与鞍区相关的疾病,包括垂体腺瘤、颅咽管瘤等,讨论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2.鞍区手术介绍鞍区手术的常用技术和注意事项,如经蝶窦手术、经鼻内窥镜手术等。

3.鞍区影像学检查阐述鞍区影像学检查的常用方法,如MRI、CT等,以及其在鞍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四、附件本文涉及的附件包括鞍区解剖图、MRI示意图等,供读者参考。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在此列出本文涉及的与法律相关的名词,如医疗纠纷、医疗保险等。

2.注释:对于涉及到的法律名词进行解释和说明,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中内容。

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显微解剖图解

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显微解剖图解

功能上的联系
鞍区的垂体腺分泌多种激素,对全身多个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与脑桥小脑三角区的神经功能相互影响 。
脑桥小脑三角区是小脑与脑干之间的过渡区域,参与多种神经活动,如平衡、协调和运动控制等,与鞍 区的内分泌功能相互协调。
鞍区和脑桥小脑三角区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
临床应用上的联系
鞍区的结构组成
蝶鞍
鞍区的中心部分,呈马鞍形,由颅骨中的蝶 骨构成。
垂体窝
蝶鞍内的一个凹陷,容纳脑下垂体。
鞍膈
蝶鞍上方的一层薄膜,将鞍区与大脑的第三 脑室分隔开。
视神经管
连接眼球和大脑的通道,穿过鞍区。
鞍区的功能和作用
垂体分泌功能
脑下垂体位于垂体窝内,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 ,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生长发育和代谢调 节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01
02
03
在鞍区肿瘤手术中,需要特别注 意保护视神经、视交叉和垂体等 重要结构,以免影响患者的视觉 和内分泌功能。
在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中,需要 谨慎处理与之毗邻的鞍区结构, 以避免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影 响患者的运动、感觉和平衡等功 能。
鞍区和脑桥小脑三角区在临床上 的联系表现在手术操作中的相互 影响和保护,要求医生具备高超 的显微解剖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 验。
促进医学教育和研究
解剖图解是医学研究能力。
PART 02
鞍区解剖图解
REPORTING
鞍区的定义和位置
定义
鞍区是指颅底的蝶鞍及其周围区 域,是颅骨的一个凹陷部分。
位置
鞍区位于颅底中部,大致呈圆形 或扁平状,其位置与大脑的第三 脑室和间脑相毗邻。

【病例讨论总结】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病例讨论总结】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鞍区术后常见并发症及处理一、鞍区病变解剖基础鞍区病变涉及范围包括:鞍内、鞍上、鞍旁、鞍后、上斜坡、第三脑室底、第三脑室内等;常累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包括:下丘脑、垂体、Willis环等。

病变本身或手术原因导致的下丘脑-垂体轴损伤常造成严重后果二、术后常见并发症1.真性尿崩a.发病机制:抗利尿激素(ADH)由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分泌,经视上垂体束纤维储存在垂体后叶。

ADH作用于肾小管增加水的重吸收,起到浓缩尿液的作用。

病变或手术累及下丘脑、垂体柄或垂体切除后导致ADH产生或分泌障碍,致使原尿无法浓缩,形成尿崩b.病理生理:患者尿量大大超出正常标准,且为低比重、低渗透压尿,若无及时处理,可造成患者脱水;同时由于丢失的水分超出排泄的尿钠,形成高钠血症c.治疗:治疗主要依靠激素替代疗法,即以小剂量垂体后叶素静脉维持注射,可有效控制尿量;同时以低张或等张的溶液补充丢失的有效循环容量2.脑耗盐综合症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C型利钠肽(CNP)及树眼镜蛇属利钠肽(DNP)等神经内源性利钠因子有关。

其可直接作用于肾髓质集合管并可抑制肾素-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增加尿钠排泄b.病理生理:亦可有尿量远超正常生理量,从而造成患者脱水及有效循环容量不足;但需注意的是患者经肾丢失的钠要超过水,因此形成血低钠血症c.诊断标准:①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②低钠血症(<130mmol/L)③尿钠排出增加(>20mmol/L或>80mmol/L)④血浆渗透压<270mmol/L,尿渗透压:血渗透压>1⑤尿量>1800ml/d⑥低血容量⑦全身脱水表现d.治疗:以积极补充丢失的钠和水分为主,多可在3-4周后自愈,但也有病程迁延至数月至半年者。

注意在纠正低钠血症时不宜过快,避免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病变。

同时应用氢氟可的松可增加肾小管重吸收钠而纠正负钠平衡3.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症a.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刺激下丘脑-垂体轴兴奋,引起抗利尿激素过度。

鞍区解剖及病变的改变ppt课件

鞍区解剖及病变的改变ppt课件

垂体腺瘤出血,可见液平(左图),而 Rathke囊肿信号均匀(右图)。
鞍上Rathke囊肿
囊肿内的蛋白
(proteinaceous concretions)
• 颅咽管瘤 1、好发于儿童期 (儿童型),40-59 岁(成人型),常 见症状为视力异常、 尿崩等。 2、特征性表现为鞍 内或鞍上不均匀强 化病灶:含实性、 钙化、囊变区。 3、T1 高信号主要 与囊内蛋白含量高 有关。 4、显示正常或受压 的垂体结构,有助 于本病与垂体瘤的 鉴别。



其他鞍区肿瘤,如下图的副节瘤,也可发生 出血,产生T1高信号
• Rathke囊肿 1、Rathke cleft囊肿起源于Rathke囊,为鞍区良 性囊性占位,通常无症状。 2、囊腔衬以上皮细胞,囊液含蛋白质、胆固醇、 粘多糖、坏死组织、含铁血黄素。 3、T1多变(低、等、高信号均可出现)、但均 匀无分层,信号与蛋白含量相关;T2信号常较低。 4、通常无强化或周围线状强化 5、常位于前后叶之间,偶累及鞍上。 6、对于小的囊肿,轴位图像观察很关键,可显示 囊肿的特征性位置及肾形外观。 7、囊内结节样物为蛋白团块,呈T2更低信号, T1更高信号,这种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脑 膜 瘤
鼻 咽 血 管 纤 维 瘤
脑膜瘤
垂体瘤术后


• 磁敏感伪影 1、原因:垂体与蝶窦 之间隔一薄的骨皮质, 蝶窦气体与皮质骨之 间组织性质的突然改 变,导致局部磁场的 扭曲,这种磁敏感效 应导致垂体底部T1信 号的细微变化。 2、该伪影梯度回波序 列更明显,3T超高场 磁共振伪影更易出现。 3、如附图箭头所示, 在蝶窦分隔处,该伪 影有中断现象。
早期垂体卒中,除引起蝶窦炎性反应外,还 可造成邻近脑膜的强化。

(完整版)鞍区解剖与病变

(完整版)鞍区解剖与病变

急性期
下视丘放射性 损伤
放射性 早期迟发性 脑损伤 反应期
晚期迟发 性反应期
局限性放射性坏死 弥漫性脑白质损伤 大动脉放射性损伤
钙化性微血管病 脑萎缩
A
B
C
D
男,42岁,因视力下降而发现并确诊为垂体大腺瘤,行经蝶手术切除肿瘤,术后视 力恢复正常,常规行普通放疗(剂量45Gy),放疗结束8个月后复又出现右眼视力的 急剧下降,双颞侧视野偏盲;患者逐渐出现嗜睡、倦怠、乏力、高热等下丘脑损伤
间接征象: 1. 鞍底局限性下陷或骨质吸收破坏 2. 垂体上缘隆起 3. 垂体高度增加、左右不对称、垂体柄偏斜
强化征象: 1. 病灶在强化的垂体组织中呈低信号 2. 垂体组织先于肿瘤组织增强
普通强化扫描的时间、剂量不当
动态增强扫描
病例3
平扫
平扫
平扫
强化
病例3: 30岁女性 月经不规律1.5年、流产2次, PRL51ng/ml, 术后 11个月PRL 13.2ng/ml, 月经规律
脊索瘤
临床探索:扩大经蝶入路切除斜坡、鞍底脊索瘤
*
D
*
E
#
H
I
16岁,男性,间断头痛2年
神经鞘瘤
观点9:对于MP型三叉神经鞘瘤, 以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为第一选择
*
G
H
I
J
下视丘放射 性损伤
在国内外将“下视丘放射性损伤” 作为一个单独的概念提出来
视力下降 头痛、乏力
轻者
重者
失明、昏迷 死亡
期望引起相关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up. J neurosurg, 2006, 104: 54-61
Rathke 囊肿
观点7:Rathke 囊肿的治疗并不排斥开颅手术, 应以囊肿的切除、垂体功能的最大保护为原则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
鞍区解剖间隙及临床应用
介绍:
鞍区解剖间隙指的是人体头颅底部的解剖结构区域,包括鞍窝、视交叉、蝶骨平面、侧纵隔裂等。

鞍区解剖间隙的了解对于诊断和
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鞍区解剖间隙以及其
临床应用。

一、鞍窝解剖
1.1 解剖结构:主要包括垂体、垂体柄、颈动脉搏动、垂体动脉、垂体前后叶等。

1.2 解剖特点:鞍窝是颅底最低点,颅底与腔隙交界处,垂体
位于其中,颈动脉搏动可作为定位准则。

二、视交叉解剖
2.1 解剖结构:视交叉是视神经交叉与垂体柄的交界处,由视
神经、垂体柄和脑室前壁组成。

2.2 解剖特点:视交叉起到视觉信息传输的重要作用,与垂体
柄之间的关系对于诊断垂体瘤有重要价值。

三、蝶骨平面解剖
3.1 解剖结构:蝶骨平面是颅底重要解剖地标,包括蝶鞍、中间蝶鞍、前蝶鞍和后蝶鞍等。

3.2 解剖特点:蝶骨平面常用于颅底手术定位,其中蝶鞍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重要通道。

四、侧纵隔裂解剖
4.1 解剖结构:侧纵隔裂是大脑半球和鞍区之间的裂隙,包括垂直盲窝、前部纵行裂和旋转裂等。

4.2 解剖特点:侧纵隔裂的位置上方临床意义重大,常见的病变有颅内占位病变、血肿等。

附件:
本文档涉及附图、CT影像和手术操作示意图,详见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鞍区解剖间隙:指人体头颅底部解剖结构区域,包括鞍窝、视交叉、蝶骨平面、侧纵隔裂等。

2、垂体:位于鞍窝中,是产生和释放多种激素的内分泌腺体。

3、视交叉:视神经交叉与垂体柄的交界处,是视觉信息传输的重要通道。

最新 鞍区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病变

最新 鞍区解剖结构以及常见病变
P.Co.A:后交通动脉 Pit.Stalk:垂体柄
Thal.Perf.A:丘脑穿动脉
V.Of Galen:Galen静脉
鞍区重要结构底面观
鞍区以功能
1.2.1 垂体:
1.2.1.1 垂体解剖: 垂体是人体内的重要内分泌器官。成人 垂体大小约为1×1.5×0.5厘米,重约0.5-0.6 克,妇女妊娠期可稍大垂体可以分为垂体 前叶、垂体后叶和垂体柄,垂体前叶又称 为腺垂体,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于各种腺 体,影响腺体的分泌。垂体后叶后又称为 神经垂体,储存催产素和加压素,影响人 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垂体柄是连接下丘脑 和神经垂体的重要结构,下丘脑的核团发 出纤维通过垂体柄至神经垂体储藏。
2.1.1 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1 激素水平改变。 2.1.1.2 头痛。 2.1.1.3 周边结构受压症状。
2.1.1.1.激素水平改变:
1). 具有分泌功能的腺瘤
a. 泌乳素腺瘤:导致女性停经,泌乳,不 孕以及男性性功能下降。 b. 生长激素腺瘤:导致巨人症,肢端肥大 症。 c.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柯兴病。临床 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多血质、 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 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 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 人并有高血压、糖 尿病等。
1.2.3 视交叉
1.2.3.1 解剖
1.2.3.2 视觉的传导: 双颞侧的光线可以在 双侧鼻侧的视网膜细 胞上产生神经冲动, 沿着视神经下传,至 视交叉交叉后,和对 侧的颞侧视神经纤维 共同组成视束,至外 侧膝状体交换神经元 后,到达视皮质形成 视觉。
2. 常见的鞍区病变
2.1 垂体瘤
垂体瘤是最常见的鞍区肿瘤,也是最常 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发病率约17%。

鞍区解剖学结构

鞍区解剖学结构

鞍区解剖学结构鞍区解剖学结构是指人体中的鞍区所包含的解剖学结构。

鞍区位于脑底部,凸起的垂体鞍下面,是人体内部的一个重要区域。

本文将从鞍区解剖学结构的组成、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鞍区解剖学结构主要包括垂体、视交叉、颈内动脉、脑下垂体神经、颈内静脉丛等。

首先要介绍的是垂体,它是鞍区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垂体位于脑下垂体神经的一端,通过脑下垂体神经与下丘脑相连,是体内的“指挥中心”。

垂体分为前叶和后叶,两者分泌的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生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视交叉是鞍区解剖学结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视交叉是视神经纤维在鞍区交叉的部分,它起到将视神经传递的光信号转化为大脑可识别的视觉信息的作用。

视交叉的损伤会导致视觉障碍,如视野缺损等。

颈内动脉是供应鞍区血液的主要动脉之一,它通过颈动脉进入颅腔,在鞍区分为前、中、后三支。

这些动脉向周围的组织供应氧气和养分,维持鞍区的正常功能。

脑下垂体神经是连接下丘脑与垂体的神经纤维。

下丘脑通过脑下垂体神经释放激素,控制垂体的分泌功能。

这是一种非常精细的调控系统,通过下丘脑的神经信号调控垂体的激素分泌,从而维持身体内各种功能的平衡。

颈内静脉丛是鞍区的一个重要血管系统,它将脑供血的静脉血回流至心脏。

颈内静脉丛通过收集头部和颈部的静脉血液,将其引流到颈内静脉,然后进一步汇入上腔静脉。

除了上述鞍区解剖学结构的组成之外,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结构,如颅底骨、脑膜、海绵窦等。

这些结构与鞍区解剖学结构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鞍区的复杂解剖结构。

鞍区解剖学结构的功能主要包括激素分泌、视觉传导、血液供应等。

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了人体的内分泌系统,影响着身体的生长、代谢、性发育等方面。

视交叉负责将视神经传递的信息转化为可识别的视觉信息,使我们能够看到世界。

颈内动脉的血液供应保证了鞍区各组织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然而,鞍区也容易发生一些疾病。

最常见的是垂体腺瘤,它是垂体组织中的肿瘤,会导致垂体功能异常。

鞍区病变PPT课件

鞍区病变PPT课件
病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方法包括显微手术、内窥 镜手术、放射外科手术等,具 体手术方式需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和医生的建议。
手术治疗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和禁忌症,确保手术安全和效 果。
手术治疗后需要定期复查,及 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 后遗症。
其他治疗方式
01
其他治疗方式包括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可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等,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温热疗法等,可以缓解 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康 复。
患者自我管理
病情监测
患者应定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 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生活方式调整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 劳累,保持心情愉悦。
CT检查
总结词
快速、无创、易操作
详细描述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是鞍区病变的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具有快速、无创、易操作的特点,能够提 供鞍区的横断面图像,有助于发现鞍区的占位性病变和骨质异常。CT检查对于颅骨病变和鞍区骨折的诊断具有重 要价值。
X线检查
总结词
简单易行、价格低廉
详细描述
X线检查是鞍区病变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具有简单易行、价格低廉的特点,能够提供鞍区 的骨骼影像,有助于发现颅骨病变和骨折。但由于分辨率较低,X线检查对于鞍区软组织的显示效果 不佳。
超声检查
总结词
实时动态、无创无辐射
VS
详细描述
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可用于鞍区病变的检查。它能够 提供实时动态的影像,有助于观察病变的 血流情况、形态特征和毗邻关系。超声检 查对于鞍区肿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 值,但受限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病变的 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9
a
20
a
21
海绵窦内颈内动脉及 分支: 脑膜垂体干 海绵窦外侧动脉 被囊动脉
脑膜垂体干及其分支
(打开海绵窦内侧壁)
a
22
脑膜垂体干及其分支
(打开海绵窦上壁及外侧壁)
a
23
a
24
鞍区正常影像
a
25
A
B
C
正常成人垂体 : 前后径 8mm 高度 3-9mm ,垂体前叶信号均匀,在T1和T2 加权像上与脑白质信号均等。 矢状位T1加权像: A. 大多数的垂体上缘凹陷, 呈新月形( );B. 少数的垂体上缘平坦( );C. 青春期和妊娠期腺体会明显增大, 垂体上缘膨隆,最大高度可达12mm
颈动脉沟12a 蝶骨平台
4
鞍区的概念及显微解剖概述
1视神经 2前床突 3鞍结节 4颈内动脉 5垂体柄 6垂体 7前海绵间窦 8海绵窦 9后海绵间窦 10后床窦 a11鞍隔 12后交通动脉 13动眼神经 6
a
7
a
8
1中央前回 2中央沟 3中央后回 4顶枕沟 5距状裂 6扣带回7胼胝体沟8穹空窿柱9 中间块10视交叉11动眼神经12中脑13顶盖14桥脑15第四脑室16小脑17延髓18小 脑扁桃体19枕骨大孔后唇20寰椎后弓21a上颈髓22齿状突23寰椎前弓24斜坡25垂9
ICA外下干 7、脑膜垂体干 8、小脑幕动脉 9、垂体
下动脉 10、中颅窝底硬a 膜 11、ICA
17
上图:内下观:右侧眶内 侧壁,视神经管,眼动脉 与海绵窦内结构。
右图:外上观:海绵窦外 侧壁;磨开右侧前床突, 暴露眼动脉。
a
18
海绵窦侧壁的神经: 左:右侧海绵窦内下 观;
下:左侧海绵窦外上 观。
间接征象: 1. 鞍底局限性下陷或骨质吸收破坏 2. 垂体上缘隆起 3. 垂体高度增加、左右不对称、垂体柄偏斜
强化征象: 1. 病灶在强化的垂体组织中呈低信号 2. 垂体组织先于肿瘤组织增强
普通强化扫描的时间、剂量不当
动态增强扫描
a
30
病例3
平扫
平扫
平扫
强化
病例3: 30岁女性 月经不规律1.5年、流产2次, PRL51ng/ml, 术后 11个月PRL 13.2ng/ml, 月经规律
a
10
a
11
a
12
鞍底硬膜结构
海绵间窦:基底窦、前间窦、下间窦、后间窦
a
13
前置型
正常型
后置型
a
14
蝶窦的解剖
蝶窦的类型:
甲介型:0
鞍前型:5 (12.5%)
全鞍型:35 (87.5%)
a
15
海绵窦内侧壁的显 微解剖
右侧海绵窦内下观 a
16
1、ICA前曲 2、ICA后曲 3、Ⅲ 4、Ⅵ 5、眼神经 6、
鞍区解剖与病变
a
1
鞍区
• 鞍区即蝶鞍区:蝶骨体为中心的区域.包括: 蝶鞍及其周围结构
• 垂体、容纳垂体的蝶鞍
• 垂体前外侧及其前上方的视神经、 视交 叉和视束、垂体侧方的海绵窦及其内容物, 蝶鞍血管
• 下丘脑
a
2
鞍区解剖
a
3
2视交叉前沟3鞍结节4视神经管5前床突6垂体窝78后床突9鞍背10斜坡11
a
47
蝶窦囊肿
a
48
甲减
12岁女孩,发现个子矮小3年 化验 PRL45.37ng/ml,外 院行磁共振提示垂体腺瘤, 建议手术治疗。于我院进 一步行T3、T4检查示 T3 70.3ng/dl(90-190),T4 1.5ug/dl(4.5-12.5)、TSH 33.4uIu/ml(<10), 服药3 个月后,精神状态明显好 转
a
27
(二)鞍区病变的种类和鉴别诊断的意义
• 30余种,以良性病变占绝对优势 • 避免手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严重神经
功能障碍、死亡 • 避免过度治疗、延误治疗 • 对患者而言保证一个正确的治疗方案 • 节省治疗费用
a
28
垂体腺瘤
a
29
垂体微腺瘤的影像特征
直接征象: CT 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区 MRI 大多数微腺瘤在T1加权和增强T1加权像上表现为低信号区 50%的病灶在T2加权像为高信号,不利于微腺瘤的显示
a
26
(1)
( 2 )
(3) (4)
12mm
A
(1)
(3)
(2)
B
正常成人垂体:左右径平均12mm,腺体两侧对称,一般情况下垂体柄居中(少数可偏 斜), A、B为正常垂体的冠状位T1加权像
图A:(1) 视交叉 (2) 海绵窦
图B:(1)视交叉 (2)垂体柄
(3)垂体柄 (4)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3)颈内动脉海绵窦段
a
31
动态强化扫描
A
B
C
1
D
E
a
32
颅咽管瘤
a
33
Rathke氏囊肿
a
34
拉克氏囊肿
a
35
下丘脑错构瘤
a
36
生殖细胞瘤
a
37
鞍结节脑膜瘤
a
38
鞍隔脑膜瘤
a
39
脊索瘤
a
40
软骨瘤
a
41
骨巨细胞瘤
a
42
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
a
43Biblioteka 胶质瘤a44
三叉神经鞘瘤
a
45
胆脂瘤
a
46
蛛网膜囊肿
a
60

A
B

C
a
58
*
A
**
B
C
D
27岁,女性,主因“月经量减少、不孕2年”就诊,2年来始终以5mg~7.5mg/d的 溴隐亭剂量进行治疗,服药前PRL107ng/ml, 服药期间PRL波动在60ng/ml左
右,症状缓解不明显a ;术后PRL 45ng/ml
59
泌乳素微腺 瘤
观点4:短期内小剂量溴隐亭治疗一般不 影响手术治疗效果(小于1年)
• 3、空蝶鞍
• 4、转移癌
• 5、垂体炎症
• 6、炎性肉芽肿
• 7、垂体脓肿
• 8、淋巴瘤
• 9、脂肪瘤
• 10、垂体恶性肿瘤
• 等等
a
52
• 谢谢
a
53
泌乳素微腺 瘤
观点1:对症状典型、影像学提示边界清 楚的PRL微腺瘤,应该积极手术治疗
a
54
*
B
*
A
E
F
28岁,女性,停经、泌乳1年半,PRL 159ng/ml
身高增高3厘米,MRI示垂 体已显著缩小,复查 内分 泌示T3、T4正常,
TSH 12.42mIU/L(0.34-5.60)
a
49
动脉瘤
a
50
垂体增生
服药前
服药前
服药前
半年后
半年后
18岁女性 头晕、头痛一年,化验T3、 T4降低,而
TSH升高
垂体增生
a
51
其他鞍区病变
• 1、垂体后叶肿瘤
• 2、视神经胶质瘤
a
55
泌乳素微腺 瘤
观点2:有生育要求的PRL微腺瘤患者是 经蝶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之一
a
56
32岁,女性,月经不规律2年,闭经、不孕半年,术前 PRL195ng/ml,期间曾不规律口服溴隐亭治疗半年,发生自然 流产1次,术后5个月怀孕,PRL3.1ng/ml
a
57
泌乳素微腺 瘤
观点3:长期药物治疗或短期内大剂量药 物治疗后,手术效果不理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