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出处

合集下载

朱门酒肉臭全诗句及翻译

朱门酒肉臭全诗句及翻译

朱门酒肉臭全诗句及翻译朱门酒肉臭全诗句及翻译四句诗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意思是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朱门酒肉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

其中的“臭”字,颇有争议。

俞平伯说:“……酒肉凡品,自任其臭腐,不须爱惜了。

”王晓祥却说:“‘臭’在古代有一分为二的解释。

”即是既解“臭腐”又解作“香气”。

王晓祥持的是“香气”。

他认为,大诗人在严冬路上,看到饿殍累累,白骨横野,而朱门之内却传来阵阵酒肉之香,禁不住吟出这悲愤名句来。

在平时,肉虽可臭腐,酒怎可能臭腐呢?而且,朱门内的达官老爷,又怎能任酒肉臭腐而不清理呢?所以,王晓祥认为将“臭”字解作“臭腐”,是不通的。

他还引为杜甫写过墓志铭的元稹诗句,来说明元稹对杜之推崇:“市卒酒肉臭,县胥家舍成。

”元之“酒肉臭”,正是模仿杜之“酒肉臭”,是指“酒肉香飘”之谓也。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瓠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适,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蹑。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朱门酒肉臭的真正意义

朱门酒肉臭的真正意义

朱门酒肉臭的真正意义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两句诗脍炙人口,特别是前一句,相信很多人都听过,用来讽刺那些豪门权贵,如果我们从字面上来理解的话,那就是说富贵人家的肉都是自臭得,那路边还有无数冻毙的穷人,他们死得很悲惨,没有人收尸,腐烂了之后,只剩下了一堆白骨。

这是我们一般的理解,其实可以告诉各位,前一句中的臭,并不是真的指肉臭,恰恰是相反,杜甫所要表达的是香才对。

这首诗写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此时刚刚爆发了安史之乱,各地都烽烟四起,当时杜甫正好生活在长安,看到了暴乱后的情形,人们无家可归,食不果腹,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很多人由于这场战乱丢掉了性命。

但是令人可气的是,那些富贵有权势的人家,依旧还是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家中每餐都大鱼大肉,这也当时的社会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杜甫正是感受到了这种不公,看过了太多人的悲伤,还有那路边冻毙的普通人,这件事情触及了他的心灵,所以他写下了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无非是讽刺了当时吃人的社会,讽刺了那些权贵,还有富贵的人家。

社会无论发生了什么,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都不会遭殃,真正受苦受难的还是底层普通的民众。

唐朝的诗人其实还是比较敢写,也比较敢于说真话,杜甫很多的诗都充满讽刺,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好像是一把匕首扎进了那些人的身体里。

这也正是杜甫最伟大的一个地方,无论自己生活多么的糟糕,可是他依旧爱着底层的普通民众,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他有着“诗圣”的美誉。

每次读杜甫的诗都令人热血沸腾,在这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中,他洋洋洒洒写了好几百言,每一句都很深刻,也很具有讽刺意味,正是由于他经历了那样的生活,感受到了普通底层人们的苦。

原本就已经够苦的了,再加上战争,使得人们的生活越发艰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这两句诗很形象地描写出了那个封建的时代,还有人性的丑陋,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即使是在战争年头,也依旧在家里吃香得喝辣的,不要说是悲天悯人的情怀,即使是一丁点的同情心都没有。

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该怎样读?

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该怎样读?

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字该怎样读?
杜甫是唐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许多诗歌不仅被后人传唱,而且成为了具
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中著名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句诗就是这样一
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句诗是杜甫在书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所写下的,诗句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贫穷、不幸和苦难的感慨。

在这句诗中,“臭”字的读音是“chòu”,表示气味不好,有腐臭、恶臭的意思。


个字在古代的读音中发音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ch”相似,但是一般会重读第三声。

这句诗表达的含义是,富贵的人们喜欢在朱门里享受奢华,而普通老百姓则在路上挣
扎求生,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苦难和痛苦。

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抒发了他对社会现实不满的
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关爱。

在这句诗中,“朱门”代表富人家的豪华建筑和气派,而“酒肉臭”的描述则反映了
这些人在享受生活乐趣的同时,也在污染和破坏环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冻死骨”则暗示了贫困和艰苦的生活条件,揭示了底层人民生活的困苦和苦难。

总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通过对社会现实的鲜明描绘和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贫穷和不平等现象的忧虑和不满,同时也呼吁社会上层的精英和富裕阶层
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和命运,加强对底层人民的关注和关爱,让社会达到最大程度的公正
和和谐。

我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标点符号

我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标点符号

我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标点符号
摘要:
1.杜甫诗句的简介
2.杜甫诗句的特点
3.朱门酒肉臭的含义
4.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5.对杜甫诗句的喜爱
正文:
1.杜甫诗句的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们的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猎,主题丰富,风格多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的诗句语言优美,寓意深刻,为广大文人雅士所喜爱。

2.杜甫诗句的特点
杜甫的诗句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形式多样,语言优美。

他的诗句既有豪放奔放的气势,又有婉约柔美的风情。

在形式上,杜甫的诗句严谨工整,注重对仗与押韵,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精湛技艺。

在语言上,杜甫的诗句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朱门酒肉臭的含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戍夜》。

这句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揭示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与百姓的疾苦。

朱门,指贵族豪富之家,酒肉臭在这里象征着奢侈与浪费。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的
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4.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准确地表达思想和理解文字。

在杜甫的诗句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使得诗句更加优美,更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适当的标点符号能使诗句更具表现力,让读者更好地领略诗歌的魅力。

5.对杜甫诗句的喜爱
我非常喜欢杜甫的诗句,尤其是“朱门酒肉臭”这句。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译文赏析

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译文|赏析《与元九书》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散文平易流畅,洋洋洒洒,思想感情坦露无遗,语言文字通俗浅白。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与元九书》原文唐代:白居易月日,居易白。

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畜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浊,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

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

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音有韵,义有类。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入;类举则情见,情见则感易交。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窦也。

故闻“元首明,股肱良”之歌,则知虞道昌矣。

闻五子洛汭之歌,则知夏政荒矣。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言者闻者莫不两尽其心焉。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剚矣。

《国风》变为《骚辞》,五言始于苏、李。

《诗》、《骚》皆不遇者,各系其志,发而为文。

故河梁之句,止于伤别;泽畔之吟,归于怨思。

朱门酒肉臭是谁写的 朱门酒肉臭的写作背景

朱门酒肉臭是谁写的 朱门酒肉臭的写作背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朱门酒肉臭是谁写的朱门酒肉臭的写作背景导语:朱门酒肉臭的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朱门酒肉臭的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活在唐朝中期,他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所以他的诗风前期多富有盛唐气息,后期多写百姓因战乱流离失所。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杜甫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生活常识分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出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出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出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出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处】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意思】朱门:红漆大门,借指富贵人家。

此联的意思是:富贵人家吃剩的酒肉已经发臭,而外面路上却有因饥寒而死的尸骨。

后用来反映社会中贫富悬殊,从而斥责富豪的骄奢淫逸与冷漠麻木。

【鉴赏1】诗人满怀义愤,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对立。

一边是“酒肉臭”一边是“冻死骨”,近在咫尺,荣枯各异。

前人在揭示阶级社会贫富对立方面的语句甚多,但都远逊于杜甫这两句诗,难怪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鉴赏2】豪富之家奢侈浪费,酒肉都腐烂发臭,也没有人吃,而朱门之外的路边却到处是冻死饿死的穷人,无人埋葬。

不过是朱门之里朱门之外,一门之隔,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

富者宴饮达旦,醉生梦死;穷者饥寒交迫,朝不保夕。

这两句诗歌以对比手法表现出统治者淫乐的生活以及黎民百姓饥寒交迫的残酷现实,以巨大的事实反差,传达出诗人内心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怒不平。

后人常用此句表现世间残酷的贫富差距。

【全诗】点击进入【题解】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初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初,离长安赴奉先县(今陕西省蒲城县)探家,途经骊山,适逢玄宗带着杨贵妃等在华清宫避寒作乐;回家后则见妻儿冻馁、幼子饥卒之惨状,百感交集,乃作是诗。

题曰“咏怀”,实乃融咏怀、纪行、纪事于一篇,将长安十年和这次途中的所经、所历、所闻、所见;自己的爱国、忠君、忧民、念家,以及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鸿篇巨制。

勇敢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奢糜腐朽,忠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残酷现实,鞭辟入里,惊心动魄。

其时,安禄山叛军已于范阳起兵,只是消息尚未传到长安。

诗人凭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已预感到时局险恶,故诗中笼罩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忧患气氛,正是大乱前夕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

我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标点符号

我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标点符号

我喜欢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标点符号
【最新版】
目录
1.杜甫诗句的独特魅力
2.朱门酒肉臭的意蕴
3.标点符号的作用和重要性
正文
杜甫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句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他的诗句风格多样,有的激昂高亢,有的沉郁顿挫,有的清新自然,有的婉约柔美。

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他的《戍夜》。

《戍夜》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深地打动了我。

这句诗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朱门,象征着权贵和富裕,酒肉臭,形容他们的奢侈和浪费。

而路上有冻死的人,则是对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和呼吁。

这种对比手法使诗句更具有说服力,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

另外,标点符号在这句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逗号的使用,使诗句的节奏更加明快,读起来更加顺口。

句号的使用,则使诗句的意义更加明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的来说,杜甫的诗句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

而《戍夜》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则以其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使我深受启发。

第1页共1页。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载,杜甫得到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任命。

十一月,杜甫从京城长安去奉先县探家,安禄山恰在此时造反。

杜甫经骊山时,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无从知晓,唐玄宗和杨贵妃正在骊山华清宫避寒享乐。

久已积压在心头的政治危机感和大乱将临的预感,为沿途所见荣枯之异和到家后得知幼子饿死等事所激发,于是创作了这首名诗。

这首著名的五言诗全文五百字,而其中叙述自京师出发,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不过数十字,其馀都是议论或感慨。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相隔才几步,就是苦乐不同的两种世界,人间的不平事,使我悲愤填胸,不能再讲!
全诗所咏之怀,主题有二:一是叙说他素怀济世之志,却不得伸展,虽艰难困苦,仍不改初衷。

二是对正在骊山行宫中肆意挥霍享乐的玄宗君臣提出责难,对社会上严重的贫富分化,及动乱的苗头表示了沉重的忧虑。

全诗以"穷年忧黎元"为主线,标志着诗人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创作思想已经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是杜甫困居长安十年生活与思想的总结,在艺术上也已达到纯熟境地。

跟朱门酒肉臭差不多的诗句

跟朱门酒肉臭差不多的诗句

跟朱门酒肉臭差不多的诗句
“朱门酒肉臭”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意思是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而路边却有冻死的穷人。

这句诗通过对比贫富差距,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黑暗。

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有:
1.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
2.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二首》
3.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4.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5.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和朱门酒肉臭类似的诗句

和朱门酒肉臭类似的诗句

任务主题:和朱门酒肉臭类似的诗句一、诗句的含义和背景•诗句“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社会的阶级固化与贫富差距的悬殊,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不公的不满和对兄弟的深情厚意。

•诗句中的“朱门酒肉臭”形象地揭示了贵族富豪家中的奢华和享乐,而“路有冻死骨”则显现了百姓冷酷无情的现实生活。

这两句诗韵味深长,字里行间蕴含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社会的深思。

二、诗句的象征意义•“朱门”代表了高门贵族,“酒肉”象征着奢侈和享乐。

这句话暗示了贵族富豪生活的豪华与放纵。

•“路有”则象征着普通百姓的世俗生活,在极端困境下的生存挣扎。

“冻死骨”显示了贫民冬日极端困苦的生活状况。

三、贵族生活的奢靡与低层百姓的艰辛1.贵族生活的奢靡–踏入贵族朱门,一派奢华,金碧辉煌。

华丽的宫殿,宽敞的庭院,豪华的餐桌,摆满各种美食美酒。

无论是贵族宴会还是家庭聚会,都离不开酒肉美食的陪伴。

–贵族们以金钱糊涂,生活充满放纵和享乐。

他们追逐名利,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不顾底层百姓的贫困和苦难。

2.低层百姓的艰辛–贵族的奢靡生活与底层百姓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

底层百姓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生计艰难。

走在寒冷的街头,看到路边冻死的骨骸,凄凉刺骨。

–他们为了生活,日夜辛劳,勤劳致富的理想常常未能实现。

社会的不公使得他们的人生充满挣扎和苦难。

四、不同阶层的对比与反思1.社会阶层的固化–唐代社会的阶级固化严重,贵族与底层百姓之间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富者恒富,贫者恒贫,贵族世家却日益奢靡放纵。

这种固化的阶级壁垒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

2.社会正义的呼唤–诗人以”和朱门酒肉臭”揭露出社会不公的阶级现象,呼唤社会的正义。

他通过悼念兄弟舍弟,表达了对贫富差异的思考,并希望社会能够实现公平和正义。

五、诗句的启示与深意•“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诗句,通过对贵族生活与低层百姓生活的对比,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诗句中的贵族生活奢靡与低层百姓的艰辛构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社会中贫富之间的不平等和冷酷现实。

关于饿殍的古诗

关于饿殍的古诗

关于饿殍的古诗一、原文:《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唐·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二、衍生注释:1. “朱门”: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表示尊贵,这里指代富贵人家。

2. “臭”:这里读“xiù”,气味的意思。

富贵人家的酒肉多得吃不完而散发香味,这和路上饿死之人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赏析:1. 主题和情感- 主题上,杜甫通过描写富贵人家酒肉飘香和路边冻饿而死之人的景象,深刻地揭示了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现实。

- 情感上,表达了诗人对底层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强烈愤慨。

“惆怅难再述”表明这种景象让诗人内心痛苦到难以用言语来详尽表达。

2. 表现手法- 采用对比手法,短短十个字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朱门”与“路”地点上一内一外,“酒肉”与“冻死骨”一个是富足有余一个是凄惨死亡,两者之间的差异极为鲜明,把社会阶层之间的巨大差异、贫富的严重不均直接呈现在读者眼前。

四、作者介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生活在唐代由盛转衰的时期,历经安史之乱等社会动荡。

他一生坎坷,仕途不顺,长期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但始终心系苍生。

他的诗反映了社会的矛盾、人民的疾苦,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也被尊称为“诗圣”。

五、运用片段:1. 比如在写一篇关于探讨社会贫富差距的议论文时,可以这样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同一把犀利的剑,直直地刺向社会贫富悬殊的疮疤。

当达官贵人在富足的宅院里享受美酒佳肴之时,门外的穷苦之人却因冻饿而倒毙街头。

这样的古今对比,让我们不得不重视当下社会中的贫富分化现象。

”2. 在描述古代穷苦百姓生活悲惨之时,可以这样写:“古代百姓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杜甫早就给出了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城门前那富贵人家的院内,酒肉的香味都能飘到街外,而仅仅一墙之隔的路上,却有被冻饿致死之人。

在那样等级森严、分配不均的社会里,底层人民就像蝼蚁一般,生死都没有保障。

描写贵族的诗句

描写贵族的诗句

描写贵族的诗句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代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杜牧《阿房宫赋》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关于政府腐败的诗句

关于政府腐败的诗句

关于政府腐败的诗句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梅尧臣《陶者》
3.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二首》
4.健儿无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杜甫《官仓鼠》
5.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
6.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
7.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李商隐《隋宫》
8.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黄滔《花》
9.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
10.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1.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杜甫《兵车行》
12.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
13.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张籍《野老歌》
14.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

——白居易《伤宅》
15.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正乐府十篇·橡媪叹》。

讽刺官场的诗句

讽刺官场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讽刺官场的诗句:
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3.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
4. 上联:上级压下级,一级压一级,级级加码,马到成功。

下联:下级蒙上级,一级蒙一级,层层渗水,水到渠成。

横批:中饱私囊。

——不详
5. 台前虚下忧民泪,幕后深藏受贿钱。

——不详
6. 法律无情民有眼,岂容脂粉掩真颜。

——不详
7. 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

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害到公卿。

——苏轼《洗儿诗》
8. 大地工夫一为遗,与君声调偕君绥。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不详
这些诗句反映了官场的腐败和冷酷,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深刻关注和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诗题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其中叙述自己发京师,过骊山,就泾渭,抵奉先的行程,不过寥寥数十字,而“咏怀”才是诗歌的主体部分。全诗以咏怀为中心,抒写自己对身事、国事、家事的无限感慨之情。吴赡泰评此诗曰:“长诗须有大主脑,无主脑则绪乱如麻。此诗身与国与家,为一篇之主脑。布衣终老,不能遂稷契之志,其为身之主脑也;廊庙无任事之人,致使君臣荒宴,其为国之主脑也;前由身事入国事,转入家事,后即由家事,勘进一层,缴到国事。绪分而联,体散而整,其由主脑之明故也。”此言极是。这首诗内容极其丰富,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上自挥霍无度的皇帝,下至无以为生的百姓;大到邦国存亡,小到家室悲欢。叙事、描写、议论互相穿插,若无主线贯穿,确有绪乱如麻之虞。此诗以“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忧国忧民之情为贯穿全诗的主线,三大段都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第一段主要写身事,由以身许国、窃比稷契的理想,写到壮志难酬的悲愤抑郁和矢志不改的坚定决心;第二段主要写国事,揭示社会上尖锐的阶级对立,揭露皇帝和朝臣们的荒淫无度;第三段主要写家事,由自己家的丧子之悲,推及平人、失业徒、远戍卒,表现了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三段各有侧重,而又有机交织。无论叙事、咏怀,均以志存稷契、心忧天下为中心。浦起龙说: “是为集中开头大文章,老杜平生大本领,须用一片大魄力去读,断不宜如朱、仇诸本,琐琐分裂。通篇只是三大段,首明赉志去国之情,中慨君臣耽乐之失,末述到家哀苦之感。而起手用 ‘许身’、‘比稷契’二句总领,如金之声也;结尾用 ‘忧端终南’ 二句总收,如玉之振也。其 ‘稷契’ 之心,‘忧端’之切,在于国奢民困。而民惟邦本,尤其深危而极虑者。故首言去国也,则曰 ‘穷年忧黎元’;中慨耽乐也,则曰 ‘本自寒女出’;末述到家也,则曰 ‘默思失业徒’。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则其所谓比 ‘稷契’ 者,固非虚语; 而结 ‘忧端’ 者,终无已时矣。”(《读杜心解》)此论可以说是对“有大主脑”的精辟阐释。此诗选材典型,内容丰富,篇幅宏大,头绪纷繁,但由于主脑明确,统摄全篇,故其虽断续开合,百转千回,却终能首尾呼应,一气流注,将广阔的社会生活展现无遗,将深厚的忧国忧民之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使全诗呈现出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杜甫由长安回奉先县探家之时。杜甫困守长安十年,求得一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从九品小官。官定后,回奉先探家。此时安禄山起兵范阳的消息尚未传至京师,但诗人已敏感到大乱将至。杜甫将自己此次探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这首千古不朽的长篇杰作。
这首诗长达五百字,可分三大段:从开首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集中抒写自己辅君济民、窃比稷契的平生志向,壮志未酬的抑郁悲愤。从“岁暮百草零”至“惆怅难再述”为第二段,述其旅途见闻,集中写过骊山时的见闻和感想,揭露唐玄宗、杨贵妃及其幸臣们在骊山歌舞宴饮,不恤国事,聚敛百姓,荒淫享乐生活,概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严酷现实,展现了社会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慨叹统治者穷奢极欲而不恤民穷时艰。“北辕就泾渭”以下为第三段,写旅途之艰难与家室之不幸。“官渡又改辙”,“恐触天柱折”,“枝撑声窸窣”,“川广不可越”等语,虽为写景,实则暗示时局之严重,给人“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感。“入门闻号咷”数语,写自家的不测灾祸。末几句写老杜推己及人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
【鉴赏2】豪富之家死饿死的穷人,无人埋葬。不过是朱门之里朱门之 外,一门之隔,确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世界。富者宴饮达旦,醉生梦死;穷者 饥寒交迫,朝不保夕。这两句诗歌
以对比手法表现出统治者淫乐的生活 以及黎民百姓饥寒交迫的残酷现实,以巨大的事实反差,传达出诗人内心 对社会、对统治者的愤怒不平。后人常用此句表现世间残酷的贫富差距。
此诗为杜集中之洋洋大观者,其主脑明晰的特点向为人们称道。这一特色在其稍后所写《北征》诗中同样十分突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同样以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将身事、国事、家事交织在一起,写出了浓郁时代气息的“诗史”。施补华评此二诗时说:“后人无此才气,无此学问,无此境遇,无此襟抱,断断不能作。”(《岘佣说诗》)此说颇有道理,但这也是极而言之。后人虽不能全似老杜,但也多有得其笔法者,如晚唐李商隐
【全诗】点击进入
【题解】
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十月,杜甫初任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初,离长安赴奉先县(今陕西省蒲城县)探家,途经骊山,适逢玄宗带着杨贵妃等在华清宫避寒作乐;回家后则见妻儿冻馁、幼子饥卒之惨状,百感交集,乃作是诗。题曰“咏怀”,实乃融咏怀、纪行、纪事于一篇,将长安十年和这次途中的所经、所历、所闻、所见;自己的爱国、忠君、忧民、念家,以及政治抱负不得施展等思想情感,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一博大浩瀚、沉郁顿挫的鸿篇巨制。勇敢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奢糜腐朽,忠实地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苦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封建社会中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残酷现实,鞭辟入里,惊心动魄。其时,安禄山叛军已于范阳起兵,只是消息尚未传到长安。诗人凭他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已预感到时局险恶,故诗中笼罩着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忧患气氛,正是大乱前夕唐代社会的真实写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杜甫的忠君思想是比较严重的,但在这关系到国家危亡的关键时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终于使他诗歌创作中的现实主义大大突破了他难免迂腐的观念和道德规范,谱写出这一气势磅礴的抨击时政的史诗。此五百字是杜甫长安十年求仕生活的全面总结,标志着诗人旅食京华十年中思想上、艺术上所达到的最高成就,在他一生诗歌创作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出处
【诗句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出处】唐·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意思】朱门:红漆大门,借指富贵人家。此联的意思是:富贵人家吃剩的酒肉已经发臭,而外面路 上却有因饥寒而死的尸骨。后用来反映社会中贫富悬殊,从而斥责 富豪的骄奢淫逸与冷漠麻木。
【鉴赏1】诗人满怀义愤,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 的阶级对立。一边是“酒肉臭”一边是“冻死骨”,近在咫尺,荣枯各 异。前人在揭示阶级社会贫富对立方面的语句甚多,但都远逊于杜甫这 两句诗,难怪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