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学习指南
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
![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b0db299caaedd3382c4d382.png)
__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教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1 《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并且细化了各领域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目标。
让我们清晰地了解了近四岁儿子的一般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回想我们在张睿帆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既有正确的做法,也有失误的地方。
下面也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5个方面谈谈儿子的现状及我们的感想。
一、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1、就“身心状况”来说,张睿帆满足“具有健康的体态”和“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而“情绪安定愉快”方面,情绪不够稳定,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哭闹,好在一般都能在我们安抚下慢慢平静下来。
2、从“动作发展”而言,张睿帆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也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但"手的动作灵活协调"稍有欠缺。
3、“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方面是张睿帆目前做得最不好的地方,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吃饭不好好吃,要喂,边吃边玩;特别不喜欢吃蔬菜;吃饭的时候看电视;刷牙需要劝说和陪同。
唯一令人欣慰的方面是不喜欢喝饮料,最喜欢喝白开水。
在我们的帮助下可以自己穿衣服和鞋;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健康”是5个方面中我们对儿子最为忧心的,今后我们将根据《指南》各方面的教育建议逐步改善,让儿子成为最“健康”的孩子。
二、语言当别人说话时张睿帆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也能听懂日常会话。
比较爱说话,讲话也很有礼貌,语言表达相对较好,词汇较丰富,常常“语出惊人”。
喜欢听故事,也爱自己讲故事,基本能将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叙述清楚。
喜欢“乱画”但不知何意。
语言方面基本是我们对张睿帆最为放心的,今后也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培养。
三、社会1、张睿帆性格活泼,一般愿意与人交往,基本能与玩伴友好相处,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感觉有时也很会关心人,特别是对比自己弱小或者不幸者表现出同情和格外忍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10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1775754afe04a1b071def0.png)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10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
我认为教书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所以在今后我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教育水平,多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后,使我感觉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个幼儿,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安全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
老师与孩子相处应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的发展水平,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作为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和关心幼儿。
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
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幼儿自理、自立。
语言方面,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849d6d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c.png)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该课程围绕着各类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展开,包括智力障碍、学习障碍、自闭症谱系障碍、情绪或行为障碍、听障、视障等类型。
涉及到特殊儿童的病因、语言及行为等方面典型特征、经典案例、教育方法及理念等内容。
三、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识别出特殊幼儿或疑似特殊幼儿。
在此基础上根据特殊类型特点,运用所学相关知识施加适当的教育方式,同时为家长提供教育参考意见,完成转介任务。
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对特殊幼儿的同情心,乐意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以专业的态度教育特殊幼儿。
1.知识目标(1)掌握特殊幼儿的类型,能够说出常见的几种类型。
(2)掌握智力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可以识别出唐氏儿。
(3)掌握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能够区分阿斯伯格综合征患儿。
(4)掌握学习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能够识别阅读障碍、读写障碍等幼儿。
(5)掌握情绪或行为障碍、注意缺陷及多动障碍儿童的典型特征。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分辨儿童的个性化与特殊教育需要儿童二者的不同。
(2)能够说出特殊儿童常见的测量量表,并能够适当运用量表的内容。
(3)掌握几种特殊教育方式方法,如感统训练的常见器材及使用方法、行为训练法等。
3.素质目标(1)具有人文关怀,能够接受特殊人群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关心并爱护特殊儿童。
(2)养成对特殊儿童及相关问题探索的兴趣,乐意学习这一领域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五、课程阶段性重点活动安排六、课程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2.教学方法建议(1)在教学过程要综合运用讲授法、讨论法、活动分析法、案例法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讨运用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表演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情景教学法等。
(2)强调实际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注意把理论与生活和工作时间中的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加强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理解基本概念。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概述课件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概述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66b28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8.png)
客观,不要带任何主观偏见;
4.儿童的行为不稳定,观察应排除
偶然性,观察的次数要多。
另外,还要考虑到各种误差,如观察
者期望效应,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等。
观察法的优点
①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
其他中间环节。因此,观察的资料比 较真实。
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儿童,能获得
生动的资料。
③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
二、观察法
观察法(observation method),是指研究者
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 自然情境下的特殊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 和劳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其言语、表情和行为, 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的方法。
注意事项
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 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 3.对儿童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
三个变量
①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
情境;
②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
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③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
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主要有两种
自然实验法(field experiment) 实验室实验法(laboratory
experiment)。
1.单被试实验设计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简介
➢本书共十七章 ➢一到六章为基础知识 ➢七到十七为各类儿童讲述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85350e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a.png)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特殊儿童是指在生理、心理或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障碍或
障碍的儿童。
这些儿童可能患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
他们在发展和学习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困难,需要特殊的关注和支持。
特殊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
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首先,家
庭是特殊儿童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
家长需要给予特殊儿童更多
的关爱和理解,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同时,家长还需要与学校和专业人士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学校也扮演着特殊儿童发展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学校应该提供适合特殊儿童的教育环境和资源,包括特殊教育老师、辅助技术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学校还应该鼓励同学们接纳和支持
特殊儿童,促进他们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通过学校的努力,特殊儿
童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性。
最后,社会也需要为特殊儿童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注。
社会应
该消除对特殊儿童的歧视和偏见,创造一个包容和支持的环境,让
他们能够自信地融入社会。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也应该加大对特殊儿
童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服务,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特殊儿童的发展和学习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过程。
只有家庭、学校和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帮助特殊儿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潜力。
让我们携手努力,为特殊儿童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理论
![第二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69def83052d380eb62946dd2.png)
第一节 建构主义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源头
二、皮亚杰的理论
三、维果斯基的理论
四、建构理论在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中的
应用
一、建构主义的源头
建构学习理论来源于认知理论与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与S-R理论相对立,它是建立在格式塔 心理学的基础上的,也被称为“场的理论”。
个:成熟(maturation)、物理环境 (physical environment、)社会环境
(social environment)、平衡
(equilibrat文化—历史发展观。维果斯基
认为心理发展的实质是指一个人的心 理是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
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
种象征,并对他人情绪做出各种可能
思考及回应。儿童开始把简单的想法
连接成一个故事,能给故事的不同组 成部分命名,并按逻辑顺序联接起来。
阶段七(5岁-儿童中期):多 原因多角度思考
该阶段的标志是认识到引起事件的有多种
代表人物是托尔曼(E.C.Tolman),其理论
要点集中在1932年发表的《动物和人的有目的的 行为》(Purposive Behavior in Animals and Man)中 .
所谓认知,并不是个别的感知和部分的知
觉,而是对含有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态 知觉这种更大的整体的认识。
所谓学习,并不象赫尔(C.L.Hull)所
温另辟格式塔心理学新的领域。他侧重于
意志和需要的研究,创立拓扑心理学。
与莱温同时代的F.海德、M.谢里夫、S.E.
阿施、T.M.纽科姆等人在认知平衡、社会 规范形成、印象形成等领域也取得了突破 性的进展,从而逐步形成了社会认知这一 理论取向。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5-6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5-6章](https://img.taocdn.com/s3/m/2ae5e4f8f524ccbff0218459.png)
一、辅导或心理治疗模式
专业人士认为残疾儿童给他们的父母带来了很大 的创伤。家长需要适当的心理治疗来弥补创伤。 教师可以把原有的与特殊儿童家长教育孩子的过 程作为“案例”讲解给其他家长。同时,特殊儿 童家长可以讲述自己过去个人的经历,为新加入 的家长提供辅导建议,帮助他们度过艰难的阶段, 这个过程将会非常有利于家长与残疾儿童的良好 关系。
第五章 家长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第一节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的家庭因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父母在儿童身心 发展和社会化的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儿童的负性情绪、行为问题、社会适 应不良等可通过对父母的情绪、行为 表现的观察而习得。
家庭的概念
(1)一个家庭是由很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 体。其中个体包括由于血缘关系或婚姻关 系以及相互间承诺一起共享生活的每个个 体。
aA代表的是一系列压力或者说是由于家庭中有残 疾儿童的压力加上日常压力的积累效应;bB代表 的是家庭以前的和现在的环境;cC暗示对于压力 和自身评估的家庭的感知。在这个家庭ABCX 应 激模式中,xX代表家庭的应付过程和他对于残疾 以及一系列压力的反应。
二、家庭FAAR模式
(Family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Response Model)
(2)Beavers系统模式理论 (The Beavers Systems Model)
家庭系统的应变能力和家庭功能的发挥之间是一种线性关 系,即家庭系统的能力越强,则家庭功能发挥的效果越好, 这便是家庭系统模式理论。这一理论对家庭进行分类的依 据主要有两个纬度:第一个纬度是家庭在关系结构、反应 灵活性等方面的特征,它与家庭功能的效果发挥间呈线性 关系;第二个纬度是家庭成员交往质量,它与家庭功能发 挥的效果之间是非线性关系,处于连个极端的向心型交往 和离心型交往均不利于家庭功能的发挥,其家庭以及家庭 成员会出现适应障碍。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习题及答案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9791c884254b35eefd34b6.png)
第一章第2课儿童的个别差异与发展
第一章第3课特殊需要与特殊教育发展
一、单选
第一章第4课讨论:如何看待特殊儿童入园问题?
第二章第1课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
一、单选
第二章第2课特殊儿童的个案研究
一、单选
第三章第1课特殊儿童认知发展的概述
一、单选
第三章第2课基于认知基础上的特殊儿童学习
第八章第1课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八章第2课讨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合
第八章第3课技能实训:撰写社交故事
第八章第4课多动症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八章第5课学习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八章第6课技能实训:问题行为的管理
第九章第4课特殊儿童家园共育讨论会
一、单选
第四章第1课特殊儿童人格发展的概述
第四章第2课特殊儿童人格发展的策略
第四章第3课讨论:“玩物尚志”vs“玩物长智”
第五章第1课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五章第2课听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五章第3课现场观摩:听觉障碍儿童的语言训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五章第4课肢体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五章第5课身体病弱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六章第1课智力与智力测验
第六章第2课智障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六章第3课技能实训:工作分析教学法
第六章第4课超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六章第5课技能实训:创造力的培养
第七章第1课构音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七章第2课流畅度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七章第3课发音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第七章第4课语言发展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教学大纲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70760410c22590102029d8f.png)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教学大纲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特殊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也是特殊学校教师培训的核心课程之一,旨在帮助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特殊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为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教师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2.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和发展特殊儿童的知识与能力。
3.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具有观摩、参与及研究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育实践经验。
(三)课程要求1.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理解遗传和环境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了解特殊儿童教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意愿;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对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进行专业的思考与判断。
2.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主要理论和最新研究成果、一般规律和特征;掌握特殊儿童常见疾病、发展障碍和学习障碍的基础知识和应对方法,如手语、盲文、婴儿保育教育和发展心理学知识等,并能够利用相应知识处理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中的基本问题。
3.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学生应结合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观摩特殊儿童的生活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了解特殊儿童教育的规范与过程;深入特殊儿童幼儿园和班级,参与特殊儿童活动,直接体验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活动;参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研活动,获得与特殊儿童教育教师直接对话或交流的机会;与家庭和社区合作,提高沟通能力,获得共同促进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方法为主,同时辅以必要的观察记录、讨论、专题研究和案例分析。
本学科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授课,同时与学生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学会学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精选8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33a02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b.png)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精选8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心得体会篇1《指南》是深化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是对《纲要》的细化,为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对各年龄段幼儿大致的发展水平供应了参考。
它从五大领域: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方面,分别阐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特征。
其中,健康领域中:发育良好的身体、开心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指南》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发育良好的身体、开心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由此提出教学建议的第一条就是成人要为幼儿供应养分丰富、健康的饮食。
这一观点是《指南》的一个新观念。
我觉得很有必要性。
现代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幼儿正处于逐步形成生活方式的阶段,帮忙幼儿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的习惯等等),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并会对其今后的健康产生乐观的影响。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必需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尊重和满意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幼儿自理、独立。
我们老师和家长应为幼儿供应合理均衡的养分,保证充足的睡眠和适合的熬炼,满意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形成乐观稳定的情绪情感;帮忙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在细读“健康”领域环节,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10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56a2d508aef8941ea66e0590.png)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10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体会篇1 通过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到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也感觉到我们作为幼儿教师身上的担子很重,我们应该踏踏实实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用自己的热心去培育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我们要为他们的一生打好基础.我认为教书育人的关键是教师本身的素质问题,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教育,所以在今后我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业务教育水平,多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在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之后,使我感觉到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每个幼儿,所以我们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安全的环境,让幼儿自由自在地在这环境中生活、游戏、学习。
老师与孩子相处应是和谐的,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我们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的发展水平,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
作为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尊重和关心幼儿。
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
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
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幼儿的早期教育很重要,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树立正确的健康观点,更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幼儿自理、自立。
语言方面,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是很重要的,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交流、幼儿之间的交流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五章 家长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五章 家长对特殊儿童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148b93e84254b35effd3433.png)
(2)家庭过程模式理论 (Process Model Of Family Functioning)
Skinner等人认为,家庭首要目标是完成各种任 务,这其中包含危机任务。各项任务都需要家庭 一起去应对。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家庭及其成 员都得到成长,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度得以 增强,维持家庭的整体性,发挥好家庭作为社会 单位的各项功能。
麦卡宾(McCubbin, H. L)、萨斯曼 (Sussman, M.)和帕特森(Patterson, J. M.) 对患有慢性疾病的儿童应用了这种ABCX模型。 (如图所示)这种模型认为当一个危机发生在一 个家庭中时,家庭将在承受原有压力的基础上不 得不应付一系列新的压力,而且会有一系列的压 力不断出现。
Epstein等人认为,对个体身心健康和情绪 问题直接产生影响的不是家庭系统结构方 面的特征,而是家庭系统实现其各项功能 的效果。家庭实现其功能的过程越顺畅, 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就越好,反之则 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类心理及行为问题。
过程取向的代表理论是由 Epstein等 人提出的McMaster家庭功能模式理论, 以及由Skinner等人提出的家庭过程模 式理论。
这种模式假定了家庭和专业人员的合作伙伴关系。 集体授权于家庭意味着家庭人员与特殊教育专业 人员之间是相互信任和彼此欣赏的(Turnbull et al, 2000)。特殊教育专业人员与家庭成员的合 作创造了一种协同合作的关系,这是他们之间可 以相互信任和欣赏的直接原因。
这种正能量可以同时提升父母和专业人员 的能力。在集体授权或特殊需要儿童家庭 与专业人员合作模式中,力量的协同和能 力的建构成为一个强大的资源和力量 (Turnbull, Tumbull, & Wehmeyer, 2006)。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 第十三章 情绪与行为障碍儿童](https://img.taocdn.com/s3/m/63ea759e7fd5360cbb1adb3e.png)
➢老师发现他平均每天打人30余次。针 对凡凡打人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给 他讲道理、树榜样、奖励他不打人等 处理对策,但均无效果。
二、学习训练
➢1. 每当凡凡动手打小朋友时,在他身边的 老师便说:“凡凡不许打人。因为你打了 人,现在罚你做20次起立和坐下的动作。”
➢ 2. 然后老师便拉住凡凡的手,走到教室后 面。老师按着凡凡的肩膀要他坐下,然后 再让他起来,同时老师嘴里还喊道“坐 下”“起来”,让凡凡共做20次坐下和起
➢基本矫正了吮吸手指的行为 ➢较好的完成了脱离强化的程序,较顺
利的进入自然状态。 ➢一个月以后,在进行跟踪观察,未再
发现吴雨有吮吸手指的行为。
案例二:用惩罚原理矫正凡凡随 意打人的不良行为
➢一、个案简况
➢5岁的凡凡是一个精神发育迟滞的孩子。凡 凡经常挑衅或殴打其他小朋友,而且凡凡 出手较重,班里的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他 玩。平常目光呆滞,反应缓慢。每次打完 小朋友,凡凡便仰脸哈哈大笑。
➢两周后,老师停止实行惩罚法。刚开始的 四天,凡凡打人的次数还保留在地频率上, 后来打人的频率又开始回升。
➢到了第八天,老师重新实行惩罚法,并同 时对凡凡安静地坐着玩玩具进行正强化。
➢这样实行了两周,凡凡打人的次数平均3天 发生1次,可以说凡凡频繁的打人行为已基 本控制住了。
➢1. 矫治前准备 ➢(1)选择积极强化物 ➢(2)设计教育内容 ➢(3)争取家长配合
2. 行为改变过程
➢第一周,引导幼儿进入角色 ➢第二周,寻找合适机会实行强化刺激。 ➢第三周、第四周,创设情境把矫治工作推
向高潮。 ➢第五周、第六周,巩固、发展矫治治疗成
果。 ➢第七周,帮助幼儿获得最高奖励。
三、训练效果
➢有目的地利用积极强化物来提高行为的出 现率的行为改变原理叫做积极强化原理, 简称积极强化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12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2a10ce18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4b.png)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结合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灵活运用不同的培养策略和实践方法;
2.关注特殊儿童在实践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鼓励家长和特教老师参与教学活动,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3.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指出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四、情景导入
1.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或视频,引起他们对特殊儿童的关注;
2.通过设置悬念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学习。
教案反思:
1.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5.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模拟特殊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场景;
6.总结反馈:各组汇报实践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情感教育:强调关爱特殊儿童,尊重他们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
1.特殊儿童社会技能的重要性;
2.特殊儿童社会技能特点;
3.社会技能培养策略及实践方法;
4.案例分析与讨论;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技能水平;
3.增强学生对特殊儿童的关爱与尊重,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特殊儿童社会技能的培养策略及实践方法。
教学重点:特殊儿童社会技能特点的认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案例教材;
三、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
1.作业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作业题目,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加深对特殊儿童社会技能培养的认识;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12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12章](https://img.taocdn.com/s3/m/0fb6f83a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f.png)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12章一、教学内容1.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需求2. 特殊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特点3. 特殊儿童情感与行为问题4. 教育干预策略与实践案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认识到特殊教育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特殊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特点,提高教育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特殊儿童情感与行为问题,学会尊重和关爱特殊儿童。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 特殊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特点2. 特殊儿童情感与行为问题的处理教学重点:1. 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需求2. 教育干预策略与实践案例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特殊儿童案例、教育干预策略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特殊儿童的生活照片,让学生认识到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讲解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需求,让学生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
(2)分析特殊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特点,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
(3)探讨特殊儿童情感与行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会尊重和关爱特殊儿童。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设计一个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方案。
4. 例题讲解: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干预策略,讲解具体操作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特殊儿童案例,提出教育干预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件第12章个体差异与特殊教育需求特殊儿童的认知与学习特点特殊儿童情感与行为问题教育干预策略与实践案例2. 特殊教育的重要性尊重和关爱特殊儿童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七、作业设计案例:小明,8岁,患有孤独症。
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与同学沟通困难,时有情绪失控。
答案:创设安静的学习环境,减少干扰因素。
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吸引小明注意力。
教授小明基本的社交技巧,如眼神交流、微笑。
鼓励小明参与小组活动,提高沟通能力。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让小明有安全感。
雷江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笔记
![雷江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4857592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f.png)
雷江华《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笔记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符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学习者了解儿童的个体差异,尊重儿童发展的多样性,系统掌握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他们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专业素养,为实际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做好准备。
教师简介雷江华,男,1975年生,湖北鄂州人,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特殊教育学科带头人,教育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从事的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主要讲授的课程包括《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特殊教育学》、《特殊儿童心理学》、《听觉障碍儿童心理与教育》、《超常儿童心理与教育》、《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等,主持与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研究,主(参)撰(编)作品11部,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6项,其中201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2013年著作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曾前往美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等地访(讲)学,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特殊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理事、湖北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与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分会副秘书长等。
教学单元第一章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需要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教育评估与个案研究第三章特殊儿童的认知发展与学习第四章特殊儿童的人格发展与学习第五章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六章智力异常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七章语言发展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八章其他发育障碍儿童的发展与学习第九章专题:特殊儿童的家园共育本课其他资源。
第三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模式
![第三章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27025f43186bceb19e8bbdd.png)
综合性
借助各种音乐媒介一一游戏、演奏、
图谱欣赏、语言朗诵、音乐故事, “人体乐器”、“节奏基石”、美术
舞蹈、作曲识谱等对儿童进行综合训
练。
创造性
即兴创造是每个人具有的本性,是散发心灵的本
能反应。奥尔夫说过:“就其整个范围来说,教学 从即兴出发,而即兴应用节奏形式作为支柱,接 着才是音的固定和记谱作为结果”。“原本性的 奏乐的出发点,就是即兴演奏”,“完全从即兴 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 发点。”
计划。
二、瑞吉欧幼儿教育体系的主要特色
提倡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需要
社会支持和家长的参与
学校管理风格——民主与合作
提倡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教育, 需要社会支持和家长的参与
瑞吉欧· 艾米里亚的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
家长在学校中所起的种种实质性的作用,本身也是社会支
持的一种表现
方案教学——弹性课程与研究式的教学
瑞吉欧教学目标
瑞吉欧教学内容 瑞吉欧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瑞吉欧课程教学的特点
瑞吉欧教学目标
让儿童更健康、更聪明、更愿学习、
更具潜力、更好奇、更敏感、更具随 机应变的适应能力,更能反省自己、
更渴望交流。
瑞吉欧教学内容
瑞吉欧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更没有固定
的“教材” 或预先设计好了的“教育活动
幼儿的学习、探索和表达是许多“语言”
的综合。
教师的成长 ——合作学习和反思实践
瑞吉欧全部教育过程与效果得以有效
进行和保证最关键的要素,乃是教师 们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提升自己对于
幼儿的认识和对幼儿教育的理解。
学校的第三位教师 ——开放的环境
物质环境的设计布置同样也是瑞吉欧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考评方式与标准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考评方式与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21b6582a6c30c2259019e8f.png)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考评方式与标准一、学生考评方式《特殊儿童的发展与学习》课程共36个学时,2个学分。
学生成绩的评定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期末考核成绩来计算,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占60%,实践考试占40%。
(一)理论考评平时表现得分从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三个方面评价。
出勤分数占平时表现得分的20%,课堂表现(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分数占20%,作业分数占平时表现分数的60%。
教师上课点名,单个学生出勤率低于60%,将扣除此学生全部出勤分数。
课堂表现根据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和参与讨论的表现给出。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布置课外习题或思考题,批改后根据作业表现给出作业分数。
出勤分数、课堂表现分数和作业分数合计为平时表现得分。
《特殊儿童的发展与学习》课程注重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考试命题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命题的广度和难度基本合理,并建立完备的试题库、评分标准和阅卷制度。
期末考试从题库中抽取题目,试卷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案例分析、论述六种题型。
其中案例分析和论述题考试难度较大,其他题型难度相对较小。
各题型在整份试卷中权重如下:单项选择10%,填空10%,名词解释题16%,简答题32%,案例分析12%,论述题20%。
考试采用笔试形式进行,为闭卷考试。
教师根据评分标准进行判卷,给出最后得分。
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二)实践考评实践考评成绩的考评主要来源考察内容分为两块:一是教学活动设计技能,二是手语和盲文应用技能,两个内容各占实践成绩的50%。
教学活动设计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堂课,并对特殊幼儿进行教学,由富有经验的特殊教师打分。
手语盲文技能考试要求学生用手语和教师对话,或是用盲文翻译一段文献。
实践成绩=教学技能成绩×50%+手语盲文技能成绩×50%学生成绩=理论考试成绩×60+实践成绩×4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学习指南
《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是研究特殊儿童身心发展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基本的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特殊儿童的学习方式、学习策略;能够在教学设计及教学活动中尊重特殊儿童的独特性、差异性,灵活运用适用于特殊儿童的课堂教学技能,拥有特殊儿童的教学实践经验。
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升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便于学生学习《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根据《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对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重点、课程难点、学习建议、考核方式、考核内容等各方面作出较为详细的说明,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
一、对课程基本情况的了解
(一)课程目标:
教育信念与责任的培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教师观和特殊儿童教育观。
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理解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和发展特殊儿童的知识与能力。
教育实践与体验的获得。
通过课程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应具有观摩、参与及研究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教育实践经验。
(二)适用专业
本门课程是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36学时;本课程分为十二讲,建议其中每章教学一般3学时。
(三)课程结构
本课程的设计体现了总论-分论-实践的特色,即:总论——影响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因素、分论——各种类型的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实践——教学见习。
二、本课程重点与难点的介绍
三、学习策略推介
(一)课堂学习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章节,并通过记笔记帮助自己理解,有问题可随堂向老师求教。
每学期根据教师学习进度安排实时答疑,并进行重点与难点的集中讲解,使学生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二)网络论坛学习
网络课件是指网上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相关课程的教案、综合练习题、阶段作业、导学、学习指南及课程教学实施计划。
利用相关的网络课件进行主要内容的学习,并参考大纲的要求把握学习的难度与深度,通过网络上相关习题亦可检验学习效果,以达到掌握本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目的。
(三)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法是以现场为中心,以现场实物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即安排师范生进入特殊学校办的幼儿园进行现场观摩和教学,在师范生与特殊幼儿直接接触的同时进行教学,注重学生当时的体验及课后的反思。
(四)模拟课堂
模拟课堂法是在模拟情境条件下进行实践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模拟课堂法通常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实践操作前进行。
即在师范生初步掌握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可通过模拟一个具体的情境来使枯燥的课程内容鲜活化、生动化,使师范生获得一个更为直观、深刻的课堂体验。
(五)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具体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师范生研究分析,培养师范生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方法。
四、知晓本课程的考试模式
(一)试题库建设
根据教材的基本内容,结合教学实践中的案例,组织专业教师进行试题库建设,每期考试时从试题库抽取题目组成试卷内容,每期试题题目重复使用率不得超过30%;且每年都要组织教师团队按一定比例及时补充新的题目,以保证新的教育理念得到及时体现。
(二)考评方法
本课程的考核由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构成。
其中理论考试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实践成绩=教学技能成绩×50%+手语盲文技能成绩×50%;最后按照学生成绩=理论考试成绩×60+实践成绩×40%的计算公式产生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