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之一是采用木结构。
中国古代的建筑物由檩、椽、柱、瓦等构成,建筑材料主要采用木材。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尚未发展出石材的应用,而木材资源相对丰富,易于加工和运输。
木结构的特点是灵活、韧性好,能够抵御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破坏。
二、四合院布局中国古代建筑的房屋布局多采用四合院的形式,以四面围合的院落为中心,每个院落内有居室和附属建筑连成一片。
四合院作为一种富有代表性的建筑形式,在中国农村和城市都广泛应用。
它体现了中国宗族观念和社会关系的特点,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三、屋檐飞翘中国古代建筑的屋檐通常是飞翘的形状。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渗入屋内,同时也有美化建筑的作用。
屋檐的飞翘形态有叠叠的檐游,形成层层叠叠的重叠效果,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庄重和气派。
屋檐飞翘的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四、色彩斑斓中国古代建筑常常采用色彩斑斓的装饰,多种多样的颜色经过巧妙的搭配,使整体建筑更加鲜艳夺目。
色彩在中国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具有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还寓意着吉祥和富贵。
大多数古代建筑选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的颜色,给人以喜庆和温馨的感觉。
五、曲线美学中国古代建筑倾向于采用曲线设计,而不是直线。
这种曲线美学体现在建筑的拱形、檐脊、斗栱等构件上,赋予建筑物柔和、优雅的气质。
曲线设计不仅满足了对美感的追求,还提高了建筑物的结构稳定性,能够更好地承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六、注重功能性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功能性,在设计上尽可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建筑物的布局、空间划分以及建筑材料的选择都与功能密切相关。
例如,宫殿和庙宇通常采用封闭的布局,以彰显权威和神圣;民居则更注重通风和采光,注重居住的舒适性。
七、宗教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建筑中广泛融入了宗教文化。
宫殿、庙宇等建筑物常常与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有关,通过建筑的布局、装饰和雕刻等手法来传达对神明的敬意和崇拜。
这些建筑物不仅是信仰的场所,也是文化遗产的象征,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这些古代建筑不仅是久经沧桑的见证,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丰富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木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注重木构件的运用。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斗拱结构”,即将大梁与墙体之间用“斗拱”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结构。
这种木质结构的特点使得中国古代建筑在地震中具备了一定的抗震能力。
2. 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追求对称和谐的美感,常常采用对称布局。
例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庭院通常由四个房屋围合而成,构成一个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这种对称布局不仅符合中国传统审美观念,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
3. 巧妙雕刻:中国古代建筑注重细节雕刻,通过雕龙画凤、刻花绣鸟等手法,使建筑物更加美观华丽。
这种巧妙的雕刻技艺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技艺水平。
4. 重视色彩:中国古代建筑在色彩运用上非常注重平衡和谐,采用红、黄、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以及金、银等宝贵的金属材料,营造出壮丽的视觉效果。
这些色彩不仅是对建筑物的装饰,更是对中国文化和审美观念的呈现。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斗拱”和“檐翘”结构。
斗拱结构是指将木梁和木柱用水平梁和垂直柱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稳定的框架结构。
而檐翘结构是指屋檐由多个檐瓦逐层向外翘起,形成悬空的形状。
这些屋顶形式不仅美观,还有利于排水和抗震。
2. 柱式和梁式:中国古代建筑在柱和梁的运用上非常讲究。
柱式包括单柱、重柱和柱群等形式,常用于支撑屋顶或构成柱廊。
梁式则是将大梁与墙体相连,形成稳定的结构。
这些柱式和梁式的运用使得中国古代建筑更加坚固可靠。
3. 建筑构件: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丰富多样,包括斗栱、飞檐、廊柱、玲珑砖雕等。
古代建筑的七大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七大特点1.木结构受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限制,木材是用于建造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
大多数幸存的古建筑由于其木结构而不能追溯到明朝(1368-1644)。
Yingxian Wooden Pagoda是中国最古老的全木塔- 它建于1056年。
2.低层福建土楼中国古代的多层住宅建筑很少。
大多数,从普通的房屋到宫殿建筑,只有一个故事。
一个特例是福建的土楼(土楼)。
这些小城堡的建造是为了抵御海盗的入侵和骚扰。
除此之外,餐厅和酒店分为两层。
中国古代唯一的多层建筑通常是寺庙,宝塔或军事要塞,如城墙。
3.吉祥色彩中国的紫禁城的黄色屋顶瓦片是为皇室保留的,黄色是皇帝的颜色。
屋顶上的红色弧形瓷砖和红色木制品在中国展示了最幸运的颜色。
绿色也是屋顶瓦片的流行颜色,代表着财富,成长和和谐。
4.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风格各异,如皇宫,寺庙和住宅建筑。
然而,大多数布局遵循对称规则:主要建筑物位于南北轴线上,然后次要建筑物通常位于东西对的两侧。
中国园林放弃了对称性,更加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它们融合了自然风光和人造建筑。
阅读更多中国园林。
5.地理变异中国古代建筑随着区域地理而变化。
在北京,受保护的四合院庭院是最好的气候建筑风格。
外墙采用封闭式布局,防止冬季寒风和春季华北地区经常发生沙尘暴。
在陕西,人们在黄土高原的软弱悬崖上挖掘窑洞。
这些窑洞在冬季提供相当温和的温度,夏季凉爽。
他们面向南方以获得最佳照明。
在中国南方,由于其潮湿和炎热的气候,包括古老的龙脊梯田,踩着竹子的房子提供了凉爽干燥的住宿形式。
6.朝南面由于中国位于北半球,因此大多数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朝南以寻求温暖和光明。
在过去,当中国人相信风水时,房屋是按照风水指南建造的,这可能是建筑经验的基础。
他们提供了许多实际好处。
南方的景观往往与自然避难所,防御性和宜人的风景相辅相成。
7.很好的一致性中国建筑已经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由于文化的连续性和工匠对传统风格的执着,它具有很大的一致性。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相当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以下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一、建筑风格的特点1. 其建筑结构和样式多样化丰富。
古代中国建筑不仅有宫殿式的大型建筑,还有仿自然山水风景的庭院建筑,如潜窑、夹道等。
2.注重方位、形式、题材的象征意义及神学思想。
如宫殿大门上的数码,寺庙塔顶上的宝顶等建筑元素,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3.工艺高超,建筑物坚固耐用。
中国古代建筑工程技术和表现手法非常精湛,工艺之高超使得古代中国的建筑在经历了千年风雨之后仍能保存完好。
4.奉行自然、和谐的理念。
古代建筑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尊重天地大道,推崇自然景观,处处营造美好的自然环境。
二、历史意义1.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哲学。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风格、构造设计、建筑工艺,都深刻地反映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思想、哲学。
2.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敛的风格、独特的样式、深沉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是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珍贵瑰宝,应该被保存和保护。
4.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
同时,中华文化的传播也借助着中国古代建筑的国际化展示。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历史意义是多方面的,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内在的文化价值,贯穿于千年的历史变迁之中,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独具特色和重要性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应该加以更多地发掘和传承。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现。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
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建筑师对木材的性能有着深入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木材的强度和韧性来构建稳定和耐久的建筑。
古代建筑师采用了一系列的木制构件,如梁、柱、椽、栋等,通过巧妙的组合和连接方式,构建出宏伟的建筑。
2. 斗拱结构:中国古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特殊结构是斗拱结构。
斗拱是一种把木材切割成梁柱形状,然后通过榫卯连接组合而成的特殊构件。
斗拱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可以支撑较大的荷载,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同时,斗拱结构还赋予了建筑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特征。
3. 屋顶特色:中国古建筑的屋顶一般采用独特的悬山顶或硬山顶形式。
悬山顶是指将屋顶的翼角向上翘起,形成山峰状的屋顶,给人一种飘逸、轻盈的感觉。
硬山顶是指由多个屋脊构成的屋顶,形状像山脉一样连绵起伏。
这些特殊形式的屋顶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能起到保护建筑免受风雨侵蚀的作用。
4. 建筑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布局讲究对称和均衡。
建筑常常按照中轴线对称分布,左右对称的建筑元素相互呼应,形成统一的整体效果。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考虑到了阳光、风水等因素,以实现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风水效果。
5. 斗拱门和抱厦:中国古建筑的主要入口通常采用斗拱门形式,斗拱门由斗拱构成,给人一种庄重而威严的感觉。
而在大型建筑中,常常会有抱厦的设计,抱厦是指围绕建筑中心轴线设置的一系列廊柱,起到增加建筑面积和美化建筑外观的作用。
6. 石雕和彩绘:中国古建筑常常使用石雕和彩绘来装饰建筑表面。
石雕是以石材为材料,通过雕刻技术创作出各种图案和造型,以增加建筑的艺术价值。
彩绘则是通过在建筑表面绘制各种颜色和图案,增加建筑的美观度和艺术感。
7. 园林特色:中国古建筑常常与园林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园林建筑风格。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特点及文化内涵一、引言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它承载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文化、美学等方面的精髓,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简述,以揭示其独特的魅力。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点1.木结构为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通过榫卯、斗拱等结构形式,实现了建筑的承重和装饰功能。
这种木结构形式不仅轻巧灵活,而且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2.布局严谨: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布局,讲究中轴线对称,追求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建筑的布局、空间和尺度都经过精心设计,以实现建筑的功能和美学要求。
3.建筑与园林的结合:中国古代建筑注重与园林的结合,通过园林的景观和建筑的空间布局,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中的山、水、石、植物等元素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效果。
4.色彩丰富: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常用红、黄、蓝、绿等颜色进行装饰。
不同色彩的运用有着深刻的寓意和文化内涵,体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5.雕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装饰丰富多样,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内容广泛,包括花卉、鸟兽、人物等,通过雕刻手法细腻地表现了古代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内涵1.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国古代建筑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上,如院落的层次和叠落、建筑的高低错落等,都表现出了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顺应。
2.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礼制和秩序。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设计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等思想,表现出对社会伦理道德的追求。
3.道家文化的影响:道家文化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道家追求自然之美,强调无为而治。
这种思想体现在建筑的园林设计中,追求自然之美和生态平衡,表现出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思考。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由此创造出独特风格的各种平面和外观。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
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
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
2、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
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
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就整体而言,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
民居及风景园林则采用了“因天时,就地利”的灵活布局方式。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
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屋顶中直线和曲线巧妙地组合,形成向上微翘的飞檐,不但扩大了采光面、有利于排泄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筑物飞动轻快的美感。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
中国古代建筑对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宋朝时便做到了装饰与建筑有机结合。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严与雄伟。
屋面装饰可以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
于建筑物上施彩绘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一项装饰艺术。
5、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木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广泛采用,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
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
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
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
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
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
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
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
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
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二)独特的单体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中国国家体育场“鸟 巢”的设计。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 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鸟巢!用来孕育呵 护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整个体 育场结构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络状的架构,外观 看上去就仿佛是树枝织成的鸟巢,其灰色矿质般的钢 网,以透明的膜材料覆盖,其中包含着一个土红色的 碗状体育场看台。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中镂空的手 法、陶瓷的纹路、红色的灿烂与热烈,与现代最先进 的钢结构设计完美地相融在一起。
日益融合的国际经济使人类设计观念不断 改变,全球化的进程中创建了多元的文化 格局,中国的建筑设计在具有共性语言的 同时,更要注重本民族文化的表现,以感 动国人,为世界建筑设计的丰富性提供来 自中国的智慧。
2,穿斗式,这种结构的特点是由柱径较细 柱距较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 无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 檐。这种结构用料小,但室内柱密,空间 不够开阔,在中国南方使用很普遍。由于 是以木构架为主,柱承重,墙不承重,所 以门窗可自由布置,体现了形式与结构的 统一。
在皇家建筑和重要的坛、庙建筑中,还以斗拱
中国古今建筑的特点
传统建筑从一定的角度体现了传统文 化的形态,两者是不可分的。因而,传统 的特点是具有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中国 传统建筑正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和 民族特色的最精彩、最直观的传承载体和
表现形式。
接下来让我们分析一下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大气 体现在大门、大窗、大进深、大屋檐,给人以舒展的感
三、富丽 体现在琉璃材料的使用。它寿命长,颜色鲜艳,在
阳光下耀眼夺目,在各种环境中富丽堂皇。其较高的
成本,象征着财富和地位。
四、重山林风水
中国历代的职业风水先生,去除迷信成分,可称 得上是选址专家。有山,易取其势,视野开阔,排水 顺畅;有林,易取其物,苍柴丰盛,鸟鸣果香;有风, 易得其动,空气清新,消暑灭病;有水,易得其利, 鱼虾戏跃,鹅鸭成群。故此,若靠山面水,侧有良田 沃土,阳光充沛,兼有舟楫之便,当然是公认得宜于 人类生存得最佳选址。
中国古代的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中国古代的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具有鲜明的特色。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特点:1.木结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构架结构是古代中国建筑的核心技术。
木结构建筑具有很强的抗震性能和可持续性,有利于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
2.庭院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通常以庭院为单位进行布局,形成了一种“四合院”式的建筑模式。
庭院式布局有利于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和私密性,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文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3.屋顶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造型非常丰富,如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等。
屋顶造型不仅具有很好的装饰效果,而且还能有效防止雨水侵入,提高房屋的防水性能。
4.建筑装饰:中国古代建筑在梁、枋、柱、墙等部位进行了精美的雕刻和彩绘,表现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常见的装饰题材有龙、凤、山水、花鸟等,寓意吉祥如意。
5.风水学说:中国古代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风水学说。
通过选择地理位置、朝向、地形等,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6.建筑材料: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木材、砖石、瓦等材料。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防火性能,有利于提高居住舒适度。
7.建筑规模与等级制度:中国古代建筑规模宏大,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如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反映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8.建筑风格演变: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经历了从秦汉时期的古朴厚重,到唐宋时期的雄浑豪放,再到明清时期的精细繁复等阶段。
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9.建筑技术:中国古代建筑在施工技术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如榫卯结构、悬挑结构等。
这些技术在现代建筑领域仍然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0.文化内涵:中国古代建筑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社会制度等。
建筑中的雕刻、彩绘、装饰等,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
通过以上特点,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建筑在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方面的独特魅力,这些特点不仅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也对现代建筑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结构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
其独特的风格与结构特点不仅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结构特点。
一、风格特点1. 木质结构与斗拱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其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木质结构的运用。
中国古代建筑师巧妙地运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在一起,使建筑物更加稳固耐用。
而斗拱是中国建筑的一大特色,用以支撑屋顶,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斗拱的运用不仅形成了建筑的美观,更使建筑具备了抗地震的能力。
2. 四合院与庭院式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对空间的运用也有独到之处。
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庭院为中心,四面建筑围合而成。
这种布局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也能够提供足够的采光和通风,营造出一个宽敞而舒适的环境。
3. 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帝王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如故宫、颐和园等。
这些宫殿建筑不仅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更展示了中国建筑师的建筑才华和工程技术。
宫殿建筑多采用斗栱、彩绘、砖雕、瓦片等华丽的装饰,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风格,并以中轴线为设计基准,奇妙地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美感。
二、结构特点1. 双檐歇山顶双檐歇山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常见的屋顶形式之一。
它由两个歇山构成,中间有一条脊檩贯穿,形似山峰,因此得名。
这种屋顶不仅能够防雨遮阳,还具备一定的景观效果,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之一。
2. 通霄结构通霄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梁柱结构体系。
它由一根大梁置于墙壁顶端,用于承受梁木的重力,并传导到四面墙体上,使建筑物更加稳固。
通霄结构的运用改善了建筑的承重性能,也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
3. 地基工程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地基工程,尤其是对于高大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更加重视。
中国建筑师智慧地利用土木工程的原理,采用木桩、石头等方式夯实地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这些地基工程的手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特点之一。
古建筑的特点
装修讲究,色彩鲜明,雕饰丰富
中国古代建筑在装修、装饰、色彩方面特别讲究,所有的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 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别。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根据 不同的等级和风俗习性等选择不同的色调,有的色调鲜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如宫殿、 坛庙、寺观等;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如园林、民居等。
采用平面构图
古代建筑多采用“三段式”的平面构图,即台基、屋身、和屋顶的有机结合,平面 以“间”为单位的特点,使人们只需观察柱网布置就可以大致知道建筑室内空间其上部 结构的基本情况,为设计和施工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是敬重祖宗、恪守祖制的一种思想 上的反映。
“天人合一”思想运用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中心思想,是古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 然观的深刻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建筑的社会功能与建筑形制有机结合,体现出了建 筑设计思想的“天人合一”理念。就是说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 展现的是“自然与精神的统一”,表现在城市、村镇、宫殿、陵墓等的选址和布局命名上, 都力图体现天人合一的追求。如祭天的天坛与地坛的圆形与方形平面,是天与地的再现。 中国古代天坛设于南郊,地坛设于北郊,宫城又在天坛与地坛南北之间,使人处于天地之 间,使“天地人”成为一体,把“天人合一”思想发展到了最高境界。
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 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雕饰的题材内容十分丰富,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戏剧场面及 历史传说故事等。
森严的等级制度
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而这种社会形态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中也表现得 淋漓尽致。总结起拱,彩画文饰,色彩,门钉等方面来辨别。
古建筑的特点
课件提纲
一、以木结构为主 二、采用平面构图 三、“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 四、装修讲究,色彩鲜明,雕饰丰富 五、森严的等级制度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下面是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的简述:1.木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木结构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古代中国的木结构建筑技术非常发达,通过榫卯和用绳索固定木材实现结构的稳定。
2.抬梁大柱:传统中国的建筑追求稳定和持久,因此常常采用高大的梁和柱,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支撑。
这些抬梁大柱为建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使建筑具备了极高的抗震能力。
3.坡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坡面屋顶,即四斜面或多斜面的屋顶结构。
坡屋顶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和积雪,同时也带来了美观的外观特征。
4.围墙院落:中国古建筑的常见形式是围墙院落,即由一道高墙围合起来的建筑群落。
这种布局形式可以保护居民的隐私,同时也体现了封闭和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5.对称和平衡:中国古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建筑的整体和谐。
例如,建筑的平面布局常常采用对称的形式,建筑元素的摆放也追求左右对称。
同时,建筑的整体形态和比例也要求平衡和谐。
6.建筑装饰:中国古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雕刻、彩绘、琉璃、彩瓦等装饰技术。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美化建筑外观,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龙、凤、鳌等神兽和吉祥图案。
7.室内布局:中国古建筑的室内布局也非常讲究。
宅院通常按照主次次序进行布局,中轴线是主要的布局原则。
古建筑的室内常常设置有钟鼓楼、偏房、庭院等区域,以及宴会厅、客厅、卧室等功能区域。
8.风水文化:中国古建筑还深受风水文化的影响。
风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观念,追求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建筑的选址、建筑形式、布局和装饰等方面,都要符合风水学的原则,以达到吉祥、避邪和保护居住者的目的。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它们不仅是建筑的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繁荣。
这些特征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
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是指古代建筑物在设计上所具有的独特特点和风格,其中包括建
筑的整体形态、构造方式、材料选择以及装饰艺术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古代
建筑的造型特点。
1. 古代城墙的造型特点
古代城墙是古代建筑物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其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城墙的高大、宽厚、稳固和纵横交错的布局及装饰细节上,如边角处的角楼、城门上的砖雕和铜铸器。
2. 古代宫殿的造型特点
在古代,宫殿是帝王和贵族居住和举办宴会的场所,其造型特点主要包括宫殿的正面
门楼和后殿、殿内的屏风、龙柱等装饰,以及甬道、台阶等举止品味的细节。
3. 古代庙宇的造型特点
古代庙宇是宗教信仰的场所,其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建筑形态、构造方式、材料选用
以及装饰风格等方面。
如古代寺院的山门、殿堂、塔座等设计和装饰,都融合了佛教和汉
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4. 古代园林的造型特点
古代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造型特点主要表现在山水、建筑、植物和装
饰等方面。
如古代园林中假山的造型和布局、廊亭和亭台的建筑风格、花卉和树木的配置等,都体现了中国园林的审美精神。
5. 古代桥梁的造型特点
古代桥梁是连接两岸的建筑物,其造型特点主要包括桥的形态、结构和材料选择等方面。
如古代人民从桥的形态和结构上寄托了丰富的情感和艺术表现,如石拱桥、木结构桥、悬索桥等。
总之,古代建筑的造型特点与其所处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工艺技术等方面有着密
不可分的关系,在它们的形态和装饰中,也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源远流长,自秦汉以来的建筑风格及特点得到了不断的传承与发展。
这些古代建筑以其雄伟壮丽的气势、独特的设计和精美的工艺闻名于世。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展开探讨。
一、木结构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采用了木结构。
这种建造方式以其环保、可持续的特点而备受推崇。
中国古代建筑师利用丰富的木材资源,采用卯榫结构和斗拱系统等独特的方法,使建筑物具备了出色的抗震性能。
例如,中国传统寺庙和宫殿常常采用斗拱结构,通过木材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稳定的建筑体系。
二、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非常注重对称布局,这种布局方式注重平衡感和整体美。
以皇家建筑为例,前殿、中殿和后殿通常按照严谨的对称原则进行设计。
整个建筑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主要建筑物和重要空间,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着辅助建筑物和辅助空间,形成了和谐与秩序的范例。
三、攀附自然中国古代建筑的另一个独特特点是攀附自然。
中国古人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并努力将建筑融入自然环境之中。
例如,在山区建造的寺庙常常利用山体和树木,借助自然地形以及自然石材进行建造,使寺庙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这种建筑方式不仅使建筑物更具美感,还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崇敬。
四、装饰与绘画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装饰和绘画而著名,这些装饰不仅丰富多样,而且精致细腻。
在建筑的外部,人们常常使用坡瓦、琉璃瓦和彩绘木雕等装饰方式,为建筑物增添了异彩纷呈的色彩。
同时,建筑内部的壁画、彩绘以及木雕等也是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装饰元素不仅起到了美化建筑的作用,还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审美理念和文化积淀。
五、宫殿式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宫殿式建筑以其恢弘壮丽的气势而闻名世界。
皇家建筑群中的宫殿常常采用多层次的结构设计,使得建筑显得高大而庄严。
宫殿内部的布局也严谨有序,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常用于接待来客,中殿是主要活动空间,后殿是最重要的祭祀场所。
这种建筑风格展示了古代中国统治者的权威和威严,也体现了中国建筑师在设计方面的丰富创造力与造诣。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在封建社会中发展成熟,它以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主体,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优秀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风格非常显明的一个独特的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的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高度统一;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具体表现为:(一)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二)单体形象融于群体序列(三)构造技术与艺术形象统一(四)规格化与多样化统一五)诗情画意的自然式园林(六)重视表现建筑的性格和象征涵义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1)建筑材料:木材。
2)结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3)空间布局:灵活。
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4)单体建筑构件:标准化。
模数制。
5)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多层次,均衡对称。
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3.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形式(图)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1)抬梁式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
它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数层柱和梁,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
在相邻木架间架檩,檩间架椽,构成双坡顶房屋的空间骨架。
抬梁式构架在春秋时已有,唐代发展成熟。
特点:柱承重,我国应用最广优点: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空间缺点:柱梁等用材较大,耗材较多适用: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府邸、住宅等建筑,特别是北方(2)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立柱,但柱的间距较小使柱能直接承受檀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构架。
这种结构技术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汉)已相当成熟,流传至今,为中国南方诸省所普遍采用。
特点:无梁,柱较密,柱间直接用枋联系。
优点:用材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
缺点: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适用:南方地区较为普遍(江西、湖南、四川)(3)井幹式结构以圆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层层叠置,在转角处木料端不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如同古代井上的木围栏,再在左右两侧壁上立矮柱承脊檩构成房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的特点简介
古代建筑是指形制简单,轮廓分明,线条流畅,风格优雅的建筑,它们大多为宗教建筑、住宅建筑、公共建筑等,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和地域性差异而形成的,有着其特有的风格和特征。
1、建筑形制简单,轮廓分明:古代建筑大多拥有简单的形制和分明的轮廓,有时候古代建筑会以简约的线条,给人以负载的空间,也会用精细的雕饰,给人以宏伟的空间感受。
2、建筑线条流畅:古代建筑的线条非常流畅,建筑外形简练,线条优美,给人以柔和的视觉效果,使建筑看上去更加优雅。
3、建筑风格优雅:古代建筑的风格都非常优雅,大多有着苍茫的古意,有时候一个古建筑也会有着现代的感觉,使得古老的建筑看上去更加融洽。
4、建筑受传统文化影响:古代建筑是受到当时的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有着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甚至有时候也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影响,使得古代建筑十分独特。
总之,古代建筑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和地域性差异而形成的,它们的特点是简单的形制和分明的轮廓,流畅的线条,以及优雅的风格,是十分有特色的建筑。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
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1. 原始社会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建筑主要以洞穴、茅草屋为主。
由于人们还处于初级的生产阶段,建筑结构简单,材料采用自然资源,例如用竹子、树干、土坯等搭建起简易的居住空间。
这种建筑特点符合人们对居住的基本需求,同时也适应了当时的生产方式和环境条件。
2. 奴隶社会时期:奴隶社会时期,建筑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建筑物。
在这一时期,重要的建筑类型有城墙、宫殿和陵墓等。
城墙作为城市的防御设施,结构坚固,通常采用石块和夯土建造,以防止敌人的入侵。
宫殿是统治者的居所,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瓦片覆盖,宏伟豪华。
陵墓是统治者的墓地,通常采用土山筑成,形态庄严肃穆。
这些建筑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权力结构。
3. 封建社会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建筑风格开始多样化,同时也充满了宗教和文化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寺庙、宫殿和园林成为主要的建筑类型。
寺庙作为宗教信仰的场所,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瓦片覆盖,形式庄严肃穆。
宫殿作为统治者的居所,建筑风格华丽豪华,常常采用彩绘和雕刻等装饰手法。
园林则注重景观的布局和植物的种植,以营造出优美的环境氛围。
这些建筑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审美追求。
4.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建筑风格趋于庄重典雅,注重工艺和细节的表现。
在这一时期,建筑主要分为宫殿、园林和民居等。
宫殿的建筑风格延续了封建社会时期的风格,以黄色为主色调,建筑结构严谨,装饰华丽。
园林则更加注重景观的表现,以湖泊、假山和花木等元素营造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民居则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采用木结构和青砖瓦片,内部布局合理,充分考虑了居住者的生活需求。
这些建筑特点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追求和生活方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各时代的建筑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从简陋的原始社会建筑到华丽的封建社会建筑,再到庄重典雅的明清时期建筑,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展现出中国古代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历史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
中国古代建筑结构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化的结晶,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结构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1. 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这种结构体系主要由柱、梁、榫卯构成,采用榫卯连接,结构牢固、耐久。
2. 均压原理:中国古代建筑中采用了均压原理,即通过分散荷载,使重量分布均匀,从而减轻了建筑物的压力,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
3.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通过斗拱相互支撑,形成了坚固的建筑框架。
4. 倾斜支撑:中国古代建筑中采用了倾斜支撑的技术,通过倾斜的柱子和梁,使建筑物更加稳定,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5.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典型形式,其特点是四面围合,中间有天井,形成了独特的院落风格。
6. 彩画装饰:中国古代建筑中采用了丰富的彩画装饰,如彩绘壁画、雕刻、彩塑等,这些装饰艺术丰富多彩,表现了人们的审美和文化追求。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独具匠心,充满了智慧和创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时期的都城规模不大,城内有宫城,宫城 内有宫殿,现已发现建筑基础。
3、东周列国
都城的面积增大,一般为10— 20平方公里。分为宫城和郭城两部 分。宫城和郭城都有各自的城垣, 每边城垣均有数目不等的城门,与 城内的街道相接。宫城内都有高大 的建筑群。
大发展的时期,在建筑装饰方面,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在工艺表现上
吸收有“希腊佛教式”之种种圆和生动雕刻,饰纹、花草、鸟兽、人物之
表现,乃脱汉时格调,创新作风”,丰富了我中华建筑的形象。
云冈石窟
• 我国现存最古的塔是公元520 年建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十二 角十五层密檐式砖塔。此塔 造型特殊,砖建密檐式,平 面正十二角形,佛塔中仅见 此一座,塔身有用莲瓣作柱 头(希腊风格)和柱基的八角 柱,有用狮子作主题的佛龛 (波斯风格),有火焰形的券 间(印度风格),形式十分优 美。它的艺术处理虽十分成 功,但却不是南北朝时期的 代表塔型。
•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
家礼制建筑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和祭祀天地诸神 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满 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 绝。
四、魏晋南北朝建筑
•
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是较典型的代表。
北宋后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 (胡同),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一直延续至清代。
洛阳北宋衙署庭院遗址
元上都遗址
明朝的北京城 是在元大都的基 础上改建和扩建 而成的,由皇城、 内城和外城三部 分组成。
1. 皇城位于内城的中心偏南,
呈不规则的方形。城四向 开门,南面的门就是天安 门。皇城内的主要建筑是 宫苑、庙社、寺观、衙署、 宅第等。
扬州栖灵寺塔和钟鼓楼(仿唐)
香港志莲净苑木塔(仿唐)
栖灵寺塔近照(仿唐)
苏州寒山寺普明塔近照(仿唐)
六、 宋、辽、金、元建筑
➢ 1、建筑规模缩小,加深了组群纵身发展的程度,建筑比起唐代 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像黄鹤楼这样才形态复杂的阁楼的出现,以较低的配体簇拥中 央高耸的主题,四周与抱厦、腰檐、平坐和回廊相连接。内部 藻井,勾栏之类华美、细腻。才华装饰绚丽、多彩。
一、原始社会建筑
黄河流域的穴居
穴居的发展历程:
➢ 居住面高度变化
➢
平面形式变化
➢
房间数量变化
➢
表面装饰变化
长江流域的干阑系列
➢干阑系列的发展历程 ➢树居--巢居--干阑地面建筑 ➢现知的最早干阑遗址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发现榫卯
• 二、 夏商周建筑
• 1· 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 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 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 建筑附有设排水设施。
建筑屋顶主要覆以芦苇和草拌泥,屋脊、檐口 和天沟等部分地方已使用了瓦.
三、秦汉建筑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 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 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 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 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 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 形成。
➢ 2、《营造法式》的问世,对建筑的指导,建筑定型化达到严 密的程度。
➢ 3、砖石塔外观在仿木上刻意追求细节真实,过于造作累赘。 泉州开元寺仁寿塔做工精细,到那还是拘泥于仿木,刻意模仿 木构斗拱,给人做作的感觉。
➢ 4、建筑风貌显现鲜明的地域性特色。苏州报恩寺塔,疏朗的 平坐勾阑和翼角的高飞,表现出的是江南的轻巧和飘逸。
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 高67米,建于1056年
建于宋朝的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下,全院占地近3000亩, 建筑面积达到3800平方米,院内由五个院落并列组成,分别为 礼圣殿、先贤书院(礼圣殿之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和
延宾馆。
大明 塔— —位 于辽 中京 内城 的正 南门 阳德 门外 东侧。
宋陵在河南省巩义市。分布于 孝义、芝田、西村、回郭镇等 处, 有宋太祖赵匡胤等7个宋朝皇帝 及赵匡胤父亲的陵墓,统称七 帝八陵。
太原市郊晋寺的主殿圣母殿 建于北宋天圣年间
苏州市玄妙观九层,高42米, 始建于唐朝至德元年(756年)
开封佑国寺的“铁塔” 为了供奉舍利子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第二节、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第一节
内容 一、原始社会建筑 二、夏商周建筑 三、秦汉建筑 四、魏晋南北朝建筑 五、隋唐五代建筑 六、宋辽金元建筑 七、明清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原始社会与夏商周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秦汉与魏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时期——隋唐五代时期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宋、辽、金、元朝 中国古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清时期
谢谢!观看
树立质量法制观念、提高全员质量意 识。20. 10.2420.10.24S aturda y, October 24,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 4:18:37 14:18:37 14:1810/24/2020 2:18:37 P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 10.2414: 18:3714:18Oct -2024- Oct-20
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
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
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
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动荡的环境
下,劳动人民生活没有保障,只有在佛教中寻找安慰;各族的统治者们
2. 内城呈长方形,南面三门, 东、北、西各两座门。这 些城门都有瓮城,建有城 楼和箭楼。内城的东南和 西南两个城角上建有角楼。 内城主要有亲王府、佛寺、 道观等建筑.
3. 外城区主要是手工业区和 商业区及天坛和先农坛。
4. 皇城中的宫城,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四面都 有高大的城门。城的四角建有角楼。宫城内是明清两朝皇 帝听政和居住的宫室。
•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 主要三 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 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 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中国建筑一大特点, 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 便已见端倪。
砖殿
无量殿砖雕
明十三陵
第二节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一)新石器时代晚期
一些聚落遗址出现 规模较小的城堡
安徽蒙城尉迟寺史前聚落遗址 中心的大型广场
(二)商周时期
1、商代早期
城堡发展成为规模较 大的、有防御设施的都 城。根据考古发掘,可 以确认的有河南偃师尸 乡沟商城、郑州商城和 安阳殷墟。
2、西周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14:1 8:3714: 18:3714:18Satu rday, October 24,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 2420.10.2414:1 8:3714:1 8:37Oc tober 24, 2020
长安城结构严谨, 区划整齐,其平面呈 长方形,宫城置于郭 城北部正中,北连禁 苑,南接皇城。
宫城皇城以 外为里坊区, 由11条南北向 大街和14条东 西向大街将其 划分为棋盘式 的格局,其间 布列110坊及东 西两市。
现代长安城--------------西安
(六)宋元明清时期
北宋后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 展成横列的巷(胡同),商业沿城市大街布 置,一直延续至清代。
• 魏晋南北朝建筑技艺
• 单栋建筑在原有建筑艺术及技术的基础 上进一步发展,楼阁式建筑相当普遍, 平面多为方形。斗拱有卷杀、重叠、跳 出,人字拱大量使用,有人字拱和一斗 三升组合的结构,后期出现曲脚人字拱; 令拱替木承转,栌斗承栏额,额上施一 斗三升柱头人字补间铺作,还有两卷瓣 拱头;栏杆是直棂和勾片栏杆兼用;柱 础覆盆高,莲瓣狭长;台基有砖铺散水 和须弥座;门窗多用版门和直棂窗,天 花常用人字坡,也有覆斗形天花;屋顶 愈发多样,尾脊已有生起曲线,屋角也 已有起翘;梁坊方面有使用人字叉手的 和蜀柱现象,栌斗上承梁尖,或栌斗上 承栏额,额上承梁; 柱有直柱和八角柱 等,八角柱和方柱多具收分。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城址多利用东汉旧城改建而成,改建重点在于集 中宫苑衙署和加强西北隅的军事据点,扩大并规整居 民区,调整并对称地安排工商业区。
北魏洛阳都城规划布局原则在汉末邺城的传统上逐步 推进,作为都城中心的皇宫,其位置偏向北移,构成以宫 室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并在城外设立东西两市。
(五)隋唐时期
仿唐佛寺——香港志莲净苑
青龙寺空海纪念堂立面图 此时期建筑歇山顶延续了南北朝的“两段式”形制, 但曲线变得更加柔和,同时又不乏力量感
南禅寺大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位于五台县东冶 镇李家庄旁。该寺创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主 殿面阔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正方形,单檐歇山顶,屋顶鸱尾 秀拔,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明间装板门,次间装直棂窗, 转角处额不出头,阑额上不施普拍枋,斗栱为五铺作双抄单 拱偷心造,用材颇大,唐代作风明显。此殿体量虽小,但让 人感到内力深蕴;好似一名昂首挺立的战士,蓄势待发,充 满自信与力量!
五、隋唐五代建筑
➢一、主体建筑居中,有明显的纵中轴线。由三门 (象征“三解脱”,亦称山门)开始,纵列几重殿阁。 中间以回廊联成几进院落。
➢二、在主体建筑两侧,仿宫廷第宅廊院式布局, 排列若干小院落,各有特殊用途,如净土院、经 院、库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