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2.doc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2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几何概型。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概率的含义以及古典概型的计算方式,对概率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概率的求法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现在进行几何概型的学习,可以通过对比进行学习,通过分辨两种概型的区别与联系,可以达到学习几何概型的目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体会几何概型及其基本特点;2.会运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求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问题;3.让学生初步学会把一些实际问题化为几何概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游戏、案例分析,体会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会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2.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的过程,探求正确应用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几何概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几何概型的研究,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文化,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几何概型,将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教学难点:将求未知量的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求概率的问题,准确确定几何区域D和与事件A对应的区域d,并求出它们的测度。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T1:计算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有哪些?T2:古典概型的特征是什么?T3:如何计算古典概型的概率?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玩转盘游戏游戏规则: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数据的统计:1)请每一位同学以左边的转盘,做20次试验,统计指针指向B的次数,并计算指针指向B的频率。
2)教师以右边的转盘,分别做100、200、400、700次试验,统计指针指向B的次数,并计算指针指向B的频率。
2.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分析下列三个题目,回答问题:1)如图,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 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 求甲获胜的概率?2)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为金色。
教学设计2:8.4.2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8.4.2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空间中点与直线有两种关系:点在线上,点在线外如图中A在线AB上在线A’B’外.点与平面位置关系有两种:点在面上,点在面外如图A在平面ABCD上A不在BB’C’C’上.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平行直线(无交点).共面直线:相交直线(一个交点);异面直线(无交点).3.异面直线的画法:4.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已知两条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a,b'∥b,我们把a'与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或夹角).为了简便,点O通常取在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例如,取在直线b上,然后经过点O作直线a'∥a,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就是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5.练习一、已知M、N分别是长方体的棱C1D1与CC1上的点,那么MN与AB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吗?解:是,因为两条直线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练习二、如图,已知正方体ABCD-A'B'C'D'中.(1)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BA'是异面直线?(2)直线BA'和CC'的夹角是多少?6.空间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相交(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7.空间中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两个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两个平面相交(有一条公共直线).8.探究:如图,在长方体ABCD-A'B'C'D'中,连接A'B,D'C,请你举出一些图中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ABCD//平面A'B'C'D',平面AA'DD'//平面BB'CC',AA '//平面BB'CC',A'B//平面CC'DD'等.9.例一:如图用符号表示下列图形中的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解:在(1)中α∩β=l,a∩α=A,a∩β=B在(2)α∩β=l,.a⊂α,b⊂β,a∩l=P,b∩l=P,a∩b=P10.例二:如图,AB∩α=B,A∉α,a⊂α,B∉a.直线AB 与a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解:直线AB与a是异面直线.理由如下:若直线AB 与a不是异面直线,则它们相交或平行,设它们确定的平面为β,则B∈β,αβ⊂由于经过点B与直线a有且仅有一个平面α,因此平面平面α与β重合,从而ABα⊂, 进而A∈α,这与A∉α矛盾.所以直线AB与a是异面直线.补充说明:例二告诉我们一种判断异面直线的方法:与一个平面相交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11.例3:已知a,b,c是三条直线,如果a与b是异面直线,b与c是异面直线,那么a与c有怎样学生思考例三学生独立思考例5并回答段炼学生立体感段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位置关系?并画图说明.解:直线a与直线c的位置关系可以是平行、相交、异面.如图(1)(2)(3).总结:判定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1)定义法:由定义判断两条直线不可能在同一平面内.(2)重要结论:连接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用符号语言可表示为A∉α,B∈α,l⊂α,B∉l⇒AB 与l是异面直线(如图).12.例4: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A1B1,BB1的中点,则下列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什么?(1)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的位置关系;(2)CN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的位置关系;(3)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CDD1C1的位置关系;(4)平面AMD1与平面BNC的位置关系.解:(1)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2)CN所在的直线与平面ABCD相交.(3)AM所在的直线与平面CDD1C1平行.(4)平面AMD1与平面BNC相交.12.例5:在直三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ABC-A1B1C1中,E,F分别为A1B1,B1C1的中点.求证:平面ACC1A1与平面BEF相交.证明:∵在矩形AA1B1B中,E为A1B1的中点,∴AA1与BE不平行,则AA1,BE的延长线相交于一点,设此点为G,∴G∈AA1,G∈BE.又AA1⊂平面ACC1A1,BE⊂平面BEF,∴G∈平面ACC1A1,G∈平面BEF,∴平面ACC1A1与平面BEF相交.总结:判断或证明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时主要考虑平面与平面有无公共点,如果没有公共点,则两平面平行;如果可以找到一个公共点,则两平面相交.1.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位置关系.。
Unit 2 教学设计2.DOC
教学设计21.导入设计(1)Let’s do.【设计思路】学生跟着富有节奏感的音乐边唱边做动作,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同时又复习了旧知识。
(2)看谁算得快。
教师准备1~10数字卡片若干张,贴在黑板上。
教师先给学生出一些数学算式,学生算出答案后在黑板上把答案用数字卡片表示出来,并用英语说出来。
可以采用双人竞赛的形式,使游戏更加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
【设计思路】通过简单易懂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动脑,使他们思维活跃。
(3)看谁说得快。
教师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卡片请学生读,知道答案的边说边站起来,看谁说得既快又准。
出示的卡片依次是12、6、9、6:30、7:05、4:35、9:00,引导学生说出这也是时间的数学表示法。
【设计思路】为解决本课时难点做准备。
(4)Free talk and Review.①教师看表,引出:What time is it? 板书9:35请学生回答。
【设计思路】对于What time is it? 学生能较熟练地回答。
板书能够告诉学生数字除了表示数量单位,同时还能精确表示时间。
有了以上的基础,程度较好的学生已能用英语表达时间。
②A game:出示一张表格,每格的内容都用白纸遮住。
游戏采用双人合作的形式,由一学生揭开一格,问what time is it? 同伴用表格上所给出的正确信息准确回答,然后请这一学生继续揭开一格,根据表格里的内容回答,如:It’s time for….【设计思路】通过所给出的信息交际,操练学生对单词及句子的认读能力。
2.新知呈现(1)学习词组go home、go to school。
利用以上的揭表格游戏,引出两个词组go home、go to school,因在前面的课时学生已经对这两个词组有了充分的认知,所以这两个学起来会比较简单。
(2)新授时间表示法。
闹钟响,教师拿出闹钟请学生猜What time is it?T: It’s six thirty. It’s time to get up. (出示图片。
教学设计2:大地巨人(第2课时)
第7课《大地巨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望”等lO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会认“蔼”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1.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2.通过诗中重点句子体会诗中描绘的巨人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习惯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点】1.学会1O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诵读过程中,让学生的情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中,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感受“大地”和“巨人”之间的联系,体会大地巨人的宽厚、和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2.初步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2—4自然段。
2.回归整体,总结全文,感知“暗喻”这一修辞手法。
3.课后仿写,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言激趣1.播放CAI课件,在优美的画面和柔和的音乐声中,全班一起背诵第一和第五小节。
过渡:上节课大家学完诗歌的开头和结尾以后,提出了几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去寻找答案吧!2.齐读课题。
二、自主阅读2—4小节1·提出学习要求:(1)播放课件:你从诗中哪些语句体会到大地像一位巨人?自由朗读课文的2、3、4节,边读边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自由练读,把找到的诗句大声地读一读。
(3)同座交流各自的体会。
2.按要求自主阅读,教师相机指导。
三、讨论交流,读中感悟1.交流反馈。
(1)第2、3小节。
句①:“他起伏的胸肌,是丘陵和盆地。
”出示句子“他起伏的胸肌呈丘陵和盆地。
”描放丘陵、盆地等自然风貌图片。
引导学生感受到:作者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到的自然景物打的比方,大地这位巨人体魄多么健壮呀!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出巨人的健壮。
句②:“他全身盖满小草织成的绒衣,高兴时就摘一片云彩做手巾。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2.DOC
第四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能够听、说、认读Listen, write, match and say中的句子并完成填写句子的练习。
2、2、能够熟练使用英汉词典查阅单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1、听、说、认读Listen, write, match and say中的句子,完成填写短文及连线说句子的练习。
2、2、熟练地使用英汉词典查阅单词。
难点:1、1、听、说、认读短文,理解will的用法。
2、2、熟练运用一般现在是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和be going to句型转述Match and say部分的内容。
三、课前准备:1、1、录音机及相关录音带。
2、2、有关爱好的动词短语卡片。
3、3、学生准备英汉词典。
四、教学过程:1、1、Warm up (热身)活动一:Chant and sing教学参考时间:2分钟(1)(1)播放P66的小诗,学生跟说“It’s time to say goodbye to China”。
(2)(2)演唱歌曲《We’re going back》。
2、2、Review (复习)活动二:Read and answer教学参考时间:2分钟(1)(1)播放第72页Let’s read部分动画,学生观看。
(2)(2)教师就对话部分内容提问:◆◆What’s Liu Yun’s hobby? (Collecting stamps)◆◆What’s your hobby?◆◆Do you have a pen pal?◆◆What’s your pen pal’s hobby?◆◆Do you know?3、Presentation (新课呈现)活动三:Listen and fill教学参考时间:8分钟(1)(1)教师说:Sarah is going back to America next month. She will leave China and her good friends. She will give her friends some nice gifts. What presents can her friends get from he r at the farewell party? Let’s listen to her diary. 学生认真听录音。
Unit 2 教学设计2.DOC
教学设计21.导入设计(1)A game:说说同类词。
教师说类别,学生两人一组,先由一人出词,另外一名学生接着说出一个同类词,如此交替,谁接不上了谁为输者。
同类词的类别依次为drink、food、family member、字母。
【设计思路】既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很快地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游戏中,又通过词汇的归类让学生对已学的单词进行复习,部分与本课内容直接相关的词则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基础。
最后的字母归类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chant复习Aa—Gg七个字母。
多媒体呈现Aa—Gg七个字母在苹果树上跳动的画面,同时播放Chant: ABCDEFG, father mother and me. CDEFGAB, Sing and dance under the tree. 学生边听边跟说,并配上动作。
(3)A game: What’s missing?让学生马上说出屏幕上消失的字母。
【设计思路】在趣味性的chant和猜猜“哪个字母跑走了”的活动中再一次复习已学过的字母Aa—Gg,为引出新字母和进一步的语言实践活动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1)认读Hh。
教师导语:Hello, class! Aa—Gg are our good friends. 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 Who is it?(呈现卡通头饰Hh) Look, this is Mr Hh. 强调Hh中的音素 / ei / 。
Now who can greet to Mr Hh? 请学生向新朋友问候,启发鼓励学生运用已学过的问候语如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Nice to meet you. Let’s play等,并加上称呼语Mr Hh。
通过个人、小组、全体等形式尽可能地扩大操练面。
【设计思路】将枯燥的字母拟人化,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自然的综合运用语言的氛围,让学生在亲切的称呼语问候中逐步掌握字母Hh的读音和对Hh大小写形式的初步感知。
成功教学设计2
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成功(季羡林)教材分析:《成功》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要求学生学习的读书方法是:学学牛吃草。
因此学习本文时,引导学生对于文中的关键语句要含英咀华,反复品味,直至得其精髓。
作为著名学者,作者对成功的理解其实很平常,这中间有很多体会是不用细说的。
本文以作者个人经历说道理,,在充分的比较之下,突出了问题的关键,指出无论治学还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论述时用的是谈话的方式,却并不随便,举重若轻,从容不迫,分寸感强。
设计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而我在学习过程中充当的角色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其学习的整体走向;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具体方法有:①朗读法: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本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②设疑研究法:对重点语句组织学生讨论研究,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③对话教学:这种对话并非师生间一问一答,而是师生间各自向对方和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平等与沟通。
④赏识成功教育。
学生在讨论合作,解决疑难问题过程中,适当的给予表扬鼓励,让其体会到合作与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基本观点和作品内涵。
2、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过程与方法:1、理解重点语句的意义和在文中的作用。
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髓)的读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作者治学观点,树立正确的成功观。
学习重点: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
教学设计2.DOC
教学设计21.导入设计(1)歌曲When is Your Birthday? (五年级下册教材第36页)唱歌曲,替换月份词。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My birthday is in February. When is your birthday?【设计思路】歌曲、韵律童谣等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语言形式,它们朗朗上口,有一定的节奏感。
学生在唱这首歌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思考应变,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2)主题谈话:Birthday。
①When is your birthday?②What presents do you want for birthday?③Do you have a birthday party?④Who comes to your party?【设计思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意识的问答,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2.新课呈现(1)导入:An invitation card。
我们的好朋友Sarah的生日马上要到了,她准备举办一个生日派对。
她寄了一张生日邀请卡给好朋友Amy,邀请她参加生日派对,并详细地告诉Amy怎样才能到达自己家。
(2)游戏:“筒”中寻宝。
将学生分成四个大组。
准备一个筒状的教具(硬纸筒或塑料筒),这个筒里装着写有路线或空白的纸条。
告诉学生Sarah写给Amy的整个路线的各步骤都在这个筒中,各大组每次派一位代表上来“寻宝”(即抽取一张纸条),抽到写有路线的纸条并读出上面的话的组即“寻宝”成功并获得加分。
抽到空白纸条不加分。
将学生抽到的路线指示板书出来方便所有的学生认读,也可以是教师课前准备好一张大纸,依次贴出学生抽出的路线。
学生认读中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帮助他们突破认读中的难点。
【设计思路】设置情境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期待、有失落、有惊喜,也有紧张与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doc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慈母情深》教学案例(第二课时)1高淑琴教学目标1. 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3. 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刻画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个母亲疼爱你的情节。
(检查第一课时布置的作业)两名学生讲述。
师: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表现出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也写了一些小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新课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细读课文,讲述情节。
1. 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小事?2. 学生交流汇报。
诵读里面的细节!3. 教师小结:课文先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然后写家里太穷,“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工作很艰辛、劳累。
再写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我”却用钱给母亲买了罐头。
最后,写母亲又给“我”钱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此环节让学生在自由默读课文中,紧扣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也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过渡: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三、分析细节,感受母爱。
1.学生仔细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2.学生交流汇报。
《热胀冷缩》教学设计2
热胀冷缩长安镇中心小学邓昌新课时:2-1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固体、液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能对固体、液体、气体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
3.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的应用。
4.能够以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完成物体热胀冷缩的实验。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得出液体、固体、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教学难点:学生探究实验教学准备: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12套(见学具袋)、红墨水、开水、酒精灯1个、固体热胀冷缩演示仪1套、烧杯26个、矿泉水、可乐、冰红茶各一瓶。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师:上节课布置大家利用课外时间观察超市饮料任务完成了吗?你都观察了那些?这些饮料瓶都装满了吗?生:没有师:老师这里也随机选了几瓶没有开封的饮料,大家看看它们有没有装满。
饮料瓶不装满,是商家偷工减料还是另有原因?生:自由发言。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热胀冷缩(板书)(二)新课教学活动一:会升降的水柱(15分钟)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做一个实验,我们的实验器材有带吸管的小玻璃瓶一只、冷水和热水各一杯、红色液体、实验记录单一份,实验开始前老师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实验装置的制作方法:试验中先向小玻璃瓶内加满红色液体,再盖紧瓶塞,然后再参照实验记录单上的内容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及填写记录单的情况,5分钟后,实验结束。
师:下面,我们选择几个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那些小组愿意来展示?(选择2-3个小组进行展示,力争选出一个正确的,一个有错误的记录表)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记录表)师: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和他们的结果一样吗?生:回答师:(如果有不一样的,可以请不一样的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若没有,就开始总结)红色液体遇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它的这种性质叫做热胀冷缩。
(板书: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师:大家在哪里看见过这种红色液体遇热上升,遇冷下降的现象?生:温度计师:我们使用的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2.DOC
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能够区分日常用语与打电话用语的区别。
2.2.能够熟练运用打电话用语。
3.3.能够熟练、流利朗读Let’s read(P67, 72)部分内容,理解句意,并能正确完成对话后的练习。
4.4.复习巩固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1.能够熟练运用打电话用语,并区分打电话用语和日常用语的区别。
2.2.能够熟练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3.3.能够读懂、理解、朗读两个Let’s read部分的对话。
难点(1)(1)现在进行时的用法不仅仅体现在动词的现在分词上,还应体现在be动词上,学生往往忽视,提醒学生注意。
(2)(2)灵活运用Let’s read 中的语言,并能自己自编对话。
三、课前准备1.1.录音机及相关录音带。
2.2.第一个Let’s read部分中的部分插图。
3.3.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电话和同学家庭的电话号码。
四、教学过程1.Warm up (热身)活动一:Let’s sing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教师播放歌曲《We are Going Back》的录音,学生齐唱。
活动二:Let’s c hant教学参考时间:1-2分钟教师播放本单元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学生边唱边跟读。
2.Preview (预习)活动三:Let’s say教学参考时间:5-6分钟(1)(1)教师出示表示单个动作的图片(图片中可出现文字),让学生描述。
(2)(2)教师出示Let’s read第一部分中的相关插图:Zhang Peng is playing the piano.Chen Jie and Mike are singing. John is dancing. Ed is opening a present. Amy and Wu Yifan are playing games.教师请学生别用现在进行时态来描述图中的内容。
(3)(3)教师要注意在学生说句子的过程中指导出现的错误,尤其是在表达某人正在做某事时,学生容易忽略be动词的使用,只记住了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提醒学生注意。
《生命生命》教案教学设计2
《生命生命》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2. 情感教学:通过故事、图片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 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培养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PPT、故事素材、讨论问题。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生命的短片,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2. 教学内容:a.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定义和特点,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b. 生命的宝贵和独特性: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和独特的。
c. 尊重生命:教育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关爱动植物。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
4.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思考如何在生活中实践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理念。
5.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生命的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后深入思考。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生命的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的生命故事,让大家感受生命的坚强和美好。
2. 生命感悟展示:让学生创作一首关于生命的诗歌或画作,展示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
3. 生命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户外拓展活动,如徒步、攀岩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命的活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感悟分享:评价学生在故事分享、感悟展示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生命感悟。
教学设计2: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教学目标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教学策略1.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讨论、交流中学习新知识。
本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细胞的物质组成,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由于学生在初三已经学习了化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在进入这部分学习时,通过让学生比较组成地壳和组成细胞的部分元素的含量,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认识到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与组成地壳的元素有相似性又有区别。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分别观察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图和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图,之后再介绍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2.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碳为什么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这个问题。
如果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知识有较好的基础,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碳原子核外电子分布特点,以及碳的性质,为学生理解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奠定基础。
学生熟悉元素周期表,很容易找到碳所在的第14族位置,它的原子序数是6,说明一个碳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核外有6个电子,由于电子排布的不同,在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样,碳原子就具有了4个能够成键的价电子。
正是这4个价电子,能够使碳原子之间、碳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更多的化学键。
由于每个碳原子可以形成4个化学键,所以就有可能形成含有成千上万个甚至更多个碳原子的物质。
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就能够理解C元素对于生命的重要意义了。
3.利用表解和“思考与讨论”获得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在学习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如果由教师直白地讲解细胞的化合物组成,不利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风儿轻轻吹【教学设计】小学 品德与社会.doc(2)
一、教学目标:1、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与成长。
3、初步知道风给人类带来的益处和危害,学会照顾自己。
二、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做风车的材料(第1 课时)。
2、教师准备:(1)准备做风车的材料。
(2)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PPT 课件三、课时安排:共两课时第1 课时完成主题话题“风儿在哪里”“和风儿一起玩”;第2 课时完成主题话题“风儿能帮我们”“风儿的‘脾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观察与风有关的一些生活现象,亲近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与成长。
活动一:猜谜激趣,初步感知风1.导语:小朋友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看看我们班谁最聪明,能猜得又快又准!看不见,摸不到,四面八方到处跑。
跑过江河水生波,穿过森林树呼啸。
(打一自然现象)对,这就是风。
2.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
(板书课题)活动二:风儿在哪里1.出示课本图片: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风儿在哪里呢?(板书:风儿在哪里)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
(1)观察教材18 页中的插图,寻找风娃娃在哪里。
老师看见风娃娃把河水吹皱了,风就躲在河水里。
老师就在图片上圈出来了。
同学们,你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找一找、圈一圈风娃娃吧!①学生找一找、圈一圈,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②集体交流,指名学生说。
风娃娃把风车吹得转起来了。
风娃娃把泡泡吹到空中了。
花儿在风中舞蹈,小草在风中摇曳。
小朋友手中的风筝被风吹上了天……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给你们点赞。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在图中找“风”,加深学生对的“风”的感知。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对的“风”的感受,分享交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6一封信 教学设计(2课时).doc
6 一封信【教学目标】1.识记“封、削”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半年”等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4.通过前后信件内容对比,说说自己更喜欢哪一封信,能说明喜欢的理由。
【教学重点】1.识记“封、削”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字,会写“出国、半年”等9个词语。
2.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读出第二封信中露西的喜悦。
3.学习边读边圈画的方法,梳理出第二封信的内容,体会信中表达的亲情。
【教学难点】比较两封信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说说喜欢哪一封,并说明理由。
【教学准备】课件ppt,教材、配套练习册【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封、削”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会写“封、信”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第一封信中露西因见不到爸爸而产生的思念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1. 学习生字:信、封信:小朋友上课了,几十年前网络还未发达,电话还没有普及,人们通常通过信件来和远方的亲人联系,“信”的左边是单人旁,右边是“言”。
封:人们把想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就成了信写信用的纸叫“信纸”,装信的叫“信封”,“信”是前鼻音。
“封”是后鼻音,自己读。
3. 揭示课题有一位叫路西的德国小朋友,他的爸爸出国工作了,要半年才能回来。
鲁西很想念爸爸,于是他就给爸爸写了一封信,一起读课题。
6.一封信。
二、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里陆续给爸爸写了几封信?2.交流(1)这篇课文比较长,共有14个自然段,你标对了吗?(2)看来大家读文都很仔细,有没有发现课文中陆续给爸爸写了几封信?对。
《大地巨人》教学设计2
三、理解课文
1、请一个同学像老师那样读一读第一节,其他同学想一想,读完了,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知道了些什么?(作者喜欢静静地一个人坐在草地上,边看边想象……)
3、有没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解:“连绵的山群”,教师可用简笔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图画与想象,一种雄壮的美!
就这样一连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长成了一个顶着天地,身高九万里的巨人。
但是后来盘古累了,终于倒下去死了!
后来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风和云,头发变成星辰,手足和身躯变成大地的四极和五岳,血液变成了江河,筋脉化作道路,肌肉化作田
,皮肤毛发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属石头,精髓化作珍珠美玉,连汗水也化作了雨露!
片断一:这位巨人静静地躺了几千万年……
这位巨人指的是谁?
(我们生活的地球,都是它的存在)
片断二:他宽厚地对待我们,让我们在他身上,自由自在地跳跃翻滚
(理解“宽厚”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
你是怎么感受到大地宽厚地对待我们呢?谈谈你的想法好吗?
说得很有感情,那请你来读一读第五节
(其读第五节)
8、你们真会感受,如果把大地再打个比方,你会把它比作什么?(母亲,父亲……)
二、初读课文
1、虽然这是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但看得出来,大家对盘古化成大地充满了敬佩与感激之情,今天,随着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走进一位大地巨人的怀抱。(板书课题:7、大地巨人)
2、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今天我们要看的到底是怎样一位巨人。
注意读的过程中把字音读准,如果有感兴趣或者是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盘古夹在蛋的里面,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他一天天的渐渐成长,狭小的空间慢慢的让他拥挤、无法伸展,他觉得难过极了。于是,他拿起与生俱来的巨斧往中间用力劈开,于是轻而清的东西飘然上升,变成了天,另外一些重而浊的东西,逐渐下沉,变成了地,天地就这样分开了!
生活语文教学设计2.do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教学 重点
1.跟读和理解词语“教师节”。
教学 难点
1.跟读和理解词语“教师节”。
教学
反思
时间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支持策略
一、课前部分
问好
A、B组:指着教材上的
语读一读。
词语读。
二、结束部分 课堂小结
教学活动卡
教学
主题
第一课教师节(2)
教学
日期
2020. 9.3
授课 教师
李婷
教材 选择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Hale Waihona Puke 目标 与评量学生 目标
罗
李
夏
周
安
添
阳
前后
前后
前后
前后
前后
前后
前后
1.跟读词语“教师节”,理 解词语的意思。A组:跟读词 语“教师节”,理解词语的意 思。B组:跟读词语“教师节”
B组:在2幅图文卡中找
让学生听指令指认。
相应的词语。
A组:正确读。
(3)练习:图文配对。
B组:跟读,改正发音。
让学生指着图文卡片,读一读词语。
A组:独立完成。
让学生将词卡“教师节、儿童节、中秋节”贴到图片
B组:在教师帮助下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2 -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富有情趣的童话故事,课文讲的是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
通过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名字叫《世界多美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我便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就被激发起来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老师配乐朗读,边听边想: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碰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把拼音多读几遍)。
3.指名读文,师生评议。
4.同桌轮读,相互正音。
5.跟着课文录音轻声读。
[注]经过一个阶段的语文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读书能力。
此时,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自读活动,但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
我通过听配乐朗读、自读、指读、轮读、跟读等方法,让学生熟读课文,又不感到枯燥乏味。
另外,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读书姿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理解课文,感情朗读
1、朋友已把故事读了好几遍,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鸡被美丽的世界吸引住了,现在我们就和小鸡一起把这美丽的世界看个够,好吗?(学生戴上小鸡头饰扮演小鸡)。
师:蛋壳里的小鸡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一天天长大。
它先是睡着的,(配上动作)渐渐地,渐渐地,小鸡醒了,它揉揉小眼睛,向四周看了看,发现周围一片黄乎乎的,于是,它就觉得
(出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
指导朗读,体会小鸡的内心活动,读出小鸡的可爱。
3.老是呆在蛋壳中多没意思啊!这时你们想干些什么?
(1)出示:它啄了很久,才啄出一个小小的洞眼。
指名朗读,(评价:你们才出生不久,力气是那么小,啄起来可费劲了,谁再来试试?)再次指名读。
(2)师述:小鸡啄呀啄呀,终于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让我们赶紧伸出小脑袋,这一看可不得了,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
出示: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①轻声自由读,想象画面。
②指名朗读,其余同学在静听中努力想象画面。
③带着脑海中的画面朗读给大家听。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们好像真的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再读,你们脑海中的画,会更鲜艳,还会有好听的声音,试试看!)
④再次指名试读。
⑤师:谁来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用我看到了的句式说。
⑥世界是五彩缤纷的,让我们张大眼睛,放眼望去,还能看到什么景色?
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说出是的。
如:花朵是红的,稻子是金灿灿的
4.世界真精彩呀,小鸡可高兴了,急着想干嘛?
出示: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
(1)指名学生读。
(2)学生上台表演。
(3)指导朗读。
5、鸡慢慢从蛋壳里走出来,看着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红艳艳的花儿小鸡情不自禁地想说世界多美呀!(学生齐说)
[注]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在这里,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当小鸡,带他们进入认识世界的情境中,感悟到语言文字之美,并通过体会小鸡的内心活动,认识到世界的五彩缤纷,并由衷地热爱这个世界。
6、伙伴们,世界那么美,我们用笔把它画下来,好吗?(学生分组绘画)
7.谁愿意把这美好的景色介绍给大家听呢?
指名学生上台演说。
[注]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
美好的生活画面需要用五彩斑斓的笔和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想象,学习用文中的语言来说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内化课文的语言。
四、熟读成诵,积累内化
1.利用插图指导背诵。
2.闭眼想象背诵。
五、总结深化,指导说话
在大自然中,美无处不在,请你在平时留心观察,然后把看到的美丽世界向同学说一说。
[注]总结时抓住课文的主要特点,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描述。
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认读。
2.学生在书上描红。
3.交流书写笔画,在《习字册》上认真书写,注意书写姿势。
[注]写字时,时刻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