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发展演变PPT
合集下载
《唐代文学史》课件
唐代戏曲的演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其中唐明宗的“梨 园”对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如歌舞戏、滑稽戏等, 为后世的戏曲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与代表作品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有参军戏、五方 狮子舞、踏摇娘等,其中参军戏是最 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影响
唐诗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 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03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的发展与演变
初唐时期
受南朝文风影响,追求文采华丽,内 容多写景抒情。
盛唐时期
逐渐摆脱南朝文风,注重表达思想, 反映社会现实。
中唐时期
文风转向古朴,强调文以载道,关注 社会问题。
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与作家
代表作品
《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 传》等。
作家
陈鸿、白行简、蒋防等是唐代传奇小 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与影响
艺术特点
唐代传奇小说具有文辞优美、情节曲折、描写生动、结构严谨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展现了 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影响
唐代散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之一。
04
唐代传奇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唐代传奇小说起源于六朝的志怪小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逐 渐从志怪小说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发展
唐代传奇小说在发展中,受到了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逐渐从单纯的 志怪转向了描绘人情世态、展现社会风貌的方向,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唐代戏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风格,如歌舞戏、滑稽戏等, 为后世的戏曲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与代表作品
唐代戏曲的主要剧种有参军戏、五方 狮子舞、踏摇娘等,其中参军戏是最 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影响
唐诗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 一,对世界文学也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
03
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的发展与演变
初唐时期
受南朝文风影响,追求文采华丽,内 容多写景抒情。
盛唐时期
逐渐摆脱南朝文风,注重表达思想, 反映社会现实。
中唐时期
文风转向古朴,强调文以载道,关注 社会问题。
唐代传奇小说的代表作品与作家
代表作品
《霍小玉传》、《莺莺传》、《李娃 传》等。
作家
陈鸿、白行简、蒋防等是唐代传奇小 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 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唐代传奇小说的艺术特点与影响
艺术特点
唐代传奇小说具有文辞优美、情节曲折、描写生动、结构严谨等艺术特点,其作品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展现了 唐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情世态。
影响
唐代散文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遗产 之一。
04
唐代传奇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唐代传奇小说起源于六朝的志怪小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逐 渐从志怪小说中脱离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文学形式。
发展
唐代传奇小说在发展中,受到了儒家思想、佛教和道教的影响,逐渐从单纯的 志怪转向了描绘人情世态、展现社会风貌的方向,内容更加丰富多样。
唐诗的发展ppt课件
三、盛唐(713-765)
• 诗坛璀璨晶莹,美不胜收。风格 流派,百花齐放;各体均有革新创造; 开创出一代新风,出现了李白、杜甫 两颗诗坛巨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四、中唐(766-859)
• 这一时期的诗歌发展依旧繁荣。不仅诗人 和诗作数量超过盛唐,而且流派繁多。但 由于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诗歌的 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昂扬乐观的情调。 这个阶段涌现出大量代表诗人。比如:边 塞诗人李益、卢纶;山水诗人韦应物、刘 长卿;新乐府诗人白居易、元稹;奇险诗 人韩愈、孟郊、贾岛等。
• 山水田园诗——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刘 长卿
• 边塞诗——高适、岑参、李颀、李益 • 浪漫主义——李白 • 现实主义——杜甫 • 新乐府诗派——白居易、元稹
七、风格
• 王维——清淡自然 • 孟浩然——恬淡孤清 • 高适——苍劲古朴 • 岑参——活泼奔放 • 李白——雄奇飘逸 • 杜甫——沉郁顿挫 • 白居易——通俗平易 • 韩愈——奇骏险怪 • 李贺——奇幽冷艳 • 杜牧——俊逸豪爽 • 李商隐——沉博艳丽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六、唐诗的诗歌流派
八、雅称
• 诗骨——陈子昂 • 诗杰——王勃 • 诗佛——王维 • 诗仙——李白 • 诗圣——杜甫
唐诗发展史.PPT
盛唐时期:唐玄宗开始到安史之乱 盛唐时期: 边塞诗人: 王昌龄、岑参、 边塞诗人: 王昌龄、岑参、高适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塞诗二首(其一) 出塞诗二首(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山水诗人:王维、 山水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 山居秋暝》 王维:《山居秋暝》、《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 送元二使安西》 鸟鸣涧》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漠孤烟直 ——《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散文:《滕王阁序》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长江万古流。
——杜 甫 杜
唐诗发展概况ppt课件
(836-907)约70年时间
——唐诗的衰落阶段
2
唐代诗歌
初唐:“初唐四杰”与陈子昂 盛唐:“李杜”、边塞诗派及山水田园诗派 中唐:“大历十才子”、白居易与元稹 晚唐:“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
3
4
一、初唐时期——唐初诗歌延续齐梁余风,风 格绮靡纤弱,多为应制奉和、歌功颂德之作。
13
1
玄宗开元初年
(618-713)约90年时间
——唐诗的准备阶段
二、盛唐:开元初至代宗大历初年
(713-766)约50年时间
——唐诗的繁荣阶段
三、中唐:大历初年至文宗大和初年
(766-836)约70年时间
——唐诗的新变阶段
四、晚唐:文宗开成初年至唐亡
9
10
三、中唐时期—(代宗大历初年到文宗大和 初年)
安史之乱后,唐朝元气大伤,原来潜伏的社会矛盾 日益尖锐化,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完全取代了那种 昂扬乐观的情调,在中唐时期成为主流。
白居易和元稹等继承杜甫的传统,主张“文章合为 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掀起新乐府运动,倡 导诗歌沿 现实主义方向发展,在艺术上追求浅显 平易的诗风。白居易的讽喻诗《新乐府》50首等就 是这类诗的代表。
途坎坷,多写身世际遇、爱情生活。这两位诗人的咏史诗
都反映了走向衰落的唐朝现实,但也都流露出个人失意的
颓丧情绪。在艺术上,杜牧追求“高绝”,不满“奇丽”;
李商隐则形成深情婉曲、典丽精工的独特风格,为我国古
典诗歌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1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其他诗人:韩愈、贾岛、孟郊、李贺、柳宗元、刘
唐代诗歌发展史及诗歌鉴赏PPT课件
第二十九页,课件共63页。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十页,课件共63页。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 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 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第十六页,课件共63页。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 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 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他们 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 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 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第十七页,课件共63页。
•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 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 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63页。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十二页,课件共63页。
中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国力大大 衰减,战乱遗留的问题: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朝官党争,土地兼并加剧, 阶级矛盾尖锐,民生凋敝,国库空虚 等已成为大唐帝国的痼疾,因而盛唐 时期诗人的那种乐观进取的精神以消 亡殆尽,剩下更多的是严肃思考和批 判。
第三十三页,课件共63页。
就文学本身的发展而言,中唐 诗人并不甘心生活在盛唐诗人的阴 影下,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在某些方面突破盛唐诗歌的藩篱, 超越前人,创作出自己的特色。事 实表明,中唐诗人不仅在许多方面 继承了盛唐诗歌优秀传统,同时独 辟蹊径,开拓出了自己的前进道路。
第三十四页,课件共63页。
第四十四页,课件共63页。
郊 寒 岛 瘦 孟郊贾岛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第三十页,课件共63页。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 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 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 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 真是英雄一丈夫。
第十六页,课件共63页。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 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 抒写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致。他们 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淡远 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提高 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是唐诗艺苑中的一枝奇葩。
第十七页,课件共63页。
•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 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 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
第三十一页,课件共63页。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三十二页,课件共63页。
中唐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国力大大 衰减,战乱遗留的问题: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朝官党争,土地兼并加剧, 阶级矛盾尖锐,民生凋敝,国库空虚 等已成为大唐帝国的痼疾,因而盛唐 时期诗人的那种乐观进取的精神以消 亡殆尽,剩下更多的是严肃思考和批 判。
第三十三页,课件共63页。
就文学本身的发展而言,中唐 诗人并不甘心生活在盛唐诗人的阴 影下,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在某些方面突破盛唐诗歌的藩篱, 超越前人,创作出自己的特色。事 实表明,中唐诗人不仅在许多方面 继承了盛唐诗歌优秀传统,同时独 辟蹊径,开拓出了自己的前进道路。
第三十四页,课件共63页。
第四十四页,课件共63页。
郊 寒 岛 瘦 孟郊贾岛
唐诗的发展与流变ppt课件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卢照邻)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 盛唐气象:蓬勃的热情、激昂慷慨的声音表现宏伟政治的理想抱负、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主义、反抗权贵的寒士精神,综合成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几大题材:山水田园诗,表现大唐帝国内部的安宁祥和,如王孟;边塞诗,表现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赫赫声威,如高岑;政治诗,表现布衣寒士对权贵的不屈抗争,如李白。体裁:百花齐放,每种体裁都佳作叠出,尤其以七绝和七古最出色。两大诗人:李白浪漫不羁、杜甫深沉凝练。内容上的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艺术上的雕琢锤炼。
山水田园: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中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和吴侍御被使燕然(卢照邻) 春归龙塞北,骑指雁门垂。 胡笳折杨柳,汉使采燕支。 戍城聊一望,花雪几参差。 关山有新曲,应向笛中吹。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盛唐: 盛唐气象:蓬勃的热情、激昂慷慨的声音表现宏伟政治的理想抱负、为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主义、反抗权贵的寒士精神,综合成一种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最能体现盛唐气象的几大题材:山水田园诗,表现大唐帝国内部的安宁祥和,如王孟;边塞诗,表现唐朝在对外战争中的赫赫声威,如高岑;政治诗,表现布衣寒士对权贵的不屈抗争,如李白。体裁:百花齐放,每种体裁都佳作叠出,尤其以七绝和七古最出色。两大诗人:李白浪漫不羁、杜甫深沉凝练。内容上的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艺术上的雕琢锤炼。
山水田园: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于热中奔竞、趋炎附势者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这些人是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课件(26张)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名平,战国时楚人,第一位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世称“三闾大夫”。
中国第一位文人诗人
屈 代表作:《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离骚》
原 为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 首抒情诗。 楚辞:屈原所创新诗体。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晚唐诗人
杜牧:字牧之,号杜樊川。善用绝句讽 咏史事,作品有《赤壁》《过华清宫绝 句》《江南春绝句》《山行》等。 李商隐:《锦瑟》《无题》等。“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如干”“身无 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均为其 名句。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李白
陇西人。字太白。自称青莲居士。
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 难》《将进酒》《行路难》《望庐山 瀑布》《静夜思》等。
地位:诗作雄奇豪迈,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巅峰。世称“诗仙”。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宋代诗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主要表现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 表作:《关山月》《书愤》《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著有《剑南 诗稿》。 杨万里:号诚斋,其诗被称为“诚斋 体”。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文天祥: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代表 作《正气歌》《过零汀洋》。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 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吴伟业、龚自珍等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名平,战国时楚人,第一位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世称“三闾大夫”。
中国第一位文人诗人
屈 代表作:《离骚》《天问》 《九歌》《九章》。《离骚》
原 为古代文学作品中最长的一 首抒情诗。 楚辞:屈原所创新诗体。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晚唐诗人
杜牧:字牧之,号杜樊川。善用绝句讽 咏史事,作品有《赤壁》《过华清宫绝 句》《江南春绝句》《山行》等。 李商隐:《锦瑟》《无题》等。“春蚕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如干”“身无 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均为其 名句。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李白
陇西人。字太白。自称青莲居士。
代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 难》《将进酒》《行路难》《望庐山 瀑布》《静夜思》等。
地位:诗作雄奇豪迈,是我国浪漫主 义诗歌的巅峰。世称“诗仙”。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宋代诗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 主要表现渴望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代 表作:《关山月》《书愤》《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著有《剑南 诗稿》。 杨万里:号诚斋,其诗被称为“诚斋 体”。作品有《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文天祥: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代表 作《正气歌》《过零汀洋》。
宋词—婉约派、豪放派 元 曲:马致远、张养浩等 明清诗歌:吴伟业、龚自珍等
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PPT26页)
古诗词发展史ppt课件
6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u1)州,独自去投肃宗,
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 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 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 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 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 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 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18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9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 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 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20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天问》《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
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
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10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yé 》《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惠安嘉惠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曾棋福
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u1)州,独自去投肃宗,
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 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 他潜逃到凤翔,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 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 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 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 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陈子昂建立高峻雄浑、刚健有力的新诗风。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
18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19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 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 边塞派、山水田园诗派,各呈异彩。
20
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天问》《天问》是古今罕见的奇特诗篇,它以问语一连向苍天提
出了172个问题,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表现了诗人
对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10
乐府:采集民歌加以整理,配乐演唱的机构 内容: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上邪yé 》《陌上桑》
语言:朴素自然,活泼生动 句式:五言为主 《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抒情诗的最高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惠安嘉惠中学高二语文备课组曾棋福
1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 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唐诗发展课件PPT课件
附三:唐人咏蝉三绝(清人施补华评)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风。‛(清华人语) 骆宾王《在狱咏蝉》:‚露重飞难尽,风多 响易沉。‛(患难人语) 李商隐《蝉》:‚本是高难饱,徒劳恨费 声。‛(牢骚人语)
4、四杰的成就 (1)诗歌基调的初建:其诗风变革的努力,促 使昂扬之气与壮大之美的‚唐音‛之初立。健朗 的风格,体现了时代精神的面貌; (2)诗歌题材的开拓:从宫廷走上市井,从风 花雪月走上江山寒漠,诗歌内容上代表了当时文 学革新的方向; (3)诗歌体式的发展:卢、骆擅长七言歌行, 其歌行体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杨工于五律, 为五律的重要奠基人,五律至二人标志初步定型。
陈子昂复古以革新的诗歌主张
提倡‚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 反对齐梁诗风,倡导‚骨气端翔,音情顿挫, 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诗歌美。此序成为 唐代诗歌革新的基本纲领,为唐诗的健康发 展确立了正确的方向。
4、文学创作
(1)《感遇》三十八首(其二P24)——“始 扫艳丽之旧习,而趋于雅正劲练‛(郑振铎) ( 2 )《登幽州台歌》P28——“ 得风气之先 的伟大孤独感‛(李泽厚) 《楚辞 · 远游》:‚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 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诗意、 诗格、诗语皆脱胎于此。
6、由隋入唐的诗人王绩 王绩( 585—644 )为王通之弟,王 勃叔祖。其山水田园诗上承陶、谢,下 启王、孟,《野望》为代表作。此诗是 最早的成熟的五言律诗之一,沈德潜曰: ‚五言律,前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 首。‛
《野望》的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一句中平仄相间, 两句间平仄相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三句平仄相粘, ‚唯‛旧读入声)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犊‛旧读入声)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识‛、‚怀‛旧读入 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历程PPT课件
第5页/共19页
三国 西晋 • 建安时期的建安文学 • 代表人物: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 • 语言特点:疏朗明白,不尙雕琢,清新刚健。 • 诗歌内容:反映社会的丧乱阁人民的苦难 • 正始文学 • 代表人物:阮籍、嵇康
第6页/共19页
东晋 刘宋
• 代表作家:陶渊明
• 诗种:田园诗/ 山水诗
• 代表作品:《归园田居》《桃花源诗》/《饮酒》《杂 诗》《读山海经》
想象奇特,手法夸张。他的五、七言绝句,纯任自然,无 意于工而无不工,悠游从容,闲雅超远。 • 杜甫 • 写作内容: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 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 写作特点:诗歌博大精深,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 论和用典,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第12页/共19页
唐朝——晚唐 • 代表人物:李商隐、杜牧、温庭筠 • 代表作品:《无题》 • 特点:诗中充满迟暮黄昏的情调,及□艳幽香之美。
第13页/共19页
宋诗
北宋 • 代表人物:苏轼/ 黄庭坚 • 前者始终充满谐趣,饶有禅理,比喻丰富、新颖。后者
在创作上穷力追新,体现了宋诗的重筋骨思理的特色, 开创了江西诗派。 南宋 • 代表人物:杨万里、陆游 • 前者写景最工,有机趣,重“活法”。后者写诗植根于 自己的生活实践。
第14页/共19页
宋词
• 北宋前期,代表人物:晏殊、欧阳修 • 内容:主要表现士大夫流连光景、感伤节序的闲愁淡怨,
词调以小令为主。 • 北宋,代表人物: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柳永把
赋的铺陈手法引入慢词;苏轼冲破了词的音律束缚;周 邦彦善于创调,词法上推陈出新;李清照达到了情景交 融的艺术境界。 • 南宋,代表人物: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辛弃 疾等 • 辛弃疾风格:以文为词,善于用典,将政治、军事、山 水 、 田 园 以 及 个 人 的 喜 怒第1哀5页乐/共,19页大 胆 而 自 如 地 表 现 在 词
国学经典:唐诗三百首唐诗简介诗歌发展史山水田园派PPT
语文金字塔
把下列与“惜时与勤奋”有关的古诗词补充完整。
1.及时当勉励,
。(陶渊明《杂诗》)
2.
,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3.
,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增广贤文》)
4.莫等闲,
,
。(岳飞《满江红》)
5.
,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
敕硕 勒鼠 歌、 。江
南 、 长 歌 行 、 七 步 诗 、
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 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
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可:在这里有“适宜” 、“ 正好” 的意思。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江南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 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 晚唐时期 小李杜 韦庄 温庭钧
唐朝
• 诗骨--陈子昂 • 诗杰--王勃 • 诗狂--贺知章 • 诗仙--李白 • 诗圣--杜甫 • 诗囚--孟郊 • 诗家天子 --王昌龄
唐代诗人的称号
• 诗奴--贾岛 • 诗豪--刘禹锡 • 诗佛--王维 • 诗魔--白居易 • 诗鬼--李贺 • 诗雄-岑参 • 五言长城--刘长卿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敕勒川的天空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的 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有一 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魏晋
七步诗 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了豆子做豆羹,滤去豆渣做豆汁。 豆萁在锅下使劲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唐诗的发展脉络.70页PPT
唐诗的发展脉络.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0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70
盛唐诗歌的发展演变精品课件
2、诗歌创作 前期以政治诗、边塞诗为主,干预生 活,奋发向上,代表作《观猎》、 《使至塞上》。 后期以山水田园诗为主,代表作《山 居秋暝》、《渭川田家》等。
3、王维山水诗的艺术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味摩 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 中有诗”。 讲究立意布局。 “诗不患无景而患景烦。” 讲究经营位置。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善于设色,色彩丰富。 善于写出山水的神韵。 “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三、高适 唐代官位最高的诗人,存诗 200 多首, 边塞诗约20几首,并因此出名。 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去分析边防问题,语 言质朴,胡应麟评价“尚质主理”。代 表作《燕歌行》。
燕歌行
[ 唐 ] 高适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盛唐边塞诗
一、边塞诗派在盛唐形成的原因
1、盛唐边塞战事的频繁。 2、重视边功的政治制度。 3、没有到过边塞的诗人也写边塞诗。
二、边塞诗的特点和要成就
1、内容多写边塞奇异风光和战争生活以及 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作者一般都抱着积 极乐观的态度;总的风格倾向是雄奇激越; 最喜欢用的是七言歌行。 2、扩大了诗歌题材,展现了祖国西北大自 然的整幅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山与塞漠”(闻一多《唐诗杂论 ·四
杰》)。
2.由于诗歌内容的进一步充实,慢慢发展 到要求有为而发,发而有所寄托,于是 出现了昂扬的感情基调。
3.采用齐梁以来的新型诗歌体裁,以新的 章法和节奏表现新的情绪,改造宫体诗.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长安古意
卢照龄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帝京繁华
……………………………………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爱恋闺情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
诗以蝉自喻,用比兴 手法寄托了自己坎坷 沉沦、失志不平的苍 凉心绪
骆宾王(640—684)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为秋风。 —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牢骚人语
诗歌的创作比起第一个三十年在两个方面有了明 显的变化:
1、诗人视野的开阔,诗歌题的扩大; “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
(一)第一个30年——宫廷诗
诗人: 多为帝王及大臣,
内容: 1、 承续南朝 绮靡诗风,多写宫
廷生活,多为应制(或以“赋得”、 “应诏”为题)、奉和之作;
2、但已摆脱了齐梁诗歌的轻靡浮 艳,甚至出现质实清新、雄浑刚健的 气息。
余恕诚《唐诗风貌》统计
《全唐诗》收录的初唐诗共2444首, 其中宫廷诗1523首,非宫廷诗921首。 宫廷诗的创作高峰是初唐前期。
音韵铿锵, 节奏感强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奋发勉励,不甘庸碌的胸襟抱负
骆宾王(640—684)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诗的发展,演变列举 PPT
唐 诗 流 变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 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闻一多
唐朝历史发展历程
恢复并走向强盛 开元之治
渐趋衰落
安史之乱
武则天统治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贞观之治
农民起义
618年
建立
发展
755年
鼎盛
衰弱
907年 灭亡
自言歌舞长千载, 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 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 年年岁岁一床书。
盈虚有数、盛 年难再的深沉 感慨
独有南山桂花发, 飞来飞去袭人裾。
杨炯(650—693)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对仗工整, 平仄合律,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1523首初唐宫廷诗中,宫体诗有90 首左右,淫靡而可能带有色情暗示的总 计不过9首。
(一)贞观时期——对雅正诗风的追求
• 诗人: 以唐太宗为首,以及“十八学士 ”等
• 内容: 应制颂圣、润色鸿业和以隋为鉴、谏
议讽喻两个方面
大唐股肱之臣
魏征
杜如晦
房玄龄
虞世南
褚遂良
长孙无忌
《唐会要》六五: (唐太宗)尝戏作艳诗,世南 进表谏曰:‘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 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轻薄成俗, 非为国之利。赐令继和,辄申狂简;而今之后, 更有斯文,继之以死,请不奉诏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放眼四海、乐观开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洗以往送 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
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 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 奋进的时代气息。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经破薛举战地》
• 五律规则:
上官仪《咏雪应诏 》 • 1、押韵
• 一韵到底,不许换韵
• ①禁园凝朔氣,瑞雪掩晨曦。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②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③飄素迎歌上,翻花向舞移。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④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被誉为“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
第二个30年:诗风开始发生转变
•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最早记载四杰之称的有张说《裴公神道 碑》,排序为骆、卢、王、杨。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排序为王、 杨、卢、骆。
闻一多《四杰》:
•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 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君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因顾谓 世南曰:“朕更有此诗,卿能死否?”世南曰: “臣闻诗者,动天地,感鬼神,上以风化下, 下以俗承上。故季札听诗,而知国之兴废。盛 衰之道,实基于兹。臣虽愚诚,愿不奉诏。”
唐太宗 《过旧宅》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618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年
唐诗的分期
准备期
初唐(618-710年 )
繁荣期
盛唐(711-770年 )
中兴期
中唐(771-827年 )
返照期
唐晚(828-907年 )
初唐诗
是沿袭和初变期。其特点可概括为: 齐梁沿袭,革新渐响。大致体现在 三个方面:
1.诗体新变 2.内容新变 3. 审 美 新
变
初唐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新唐书》
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 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 始备矣。
——殷璠《河岳英灵集》
初唐
唐诗特色逐步形成的时期 ,既重视 诗的抒情特点,形式美,但又逐渐用健 康的内容,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去取 代纤弱颓靡的情调,批判地继承六朝文 学,融合南北文风。
• 双句用韵,押平声韵 • 首句借用邻韵(晚唐) • 2、结构 • 每句五字,每首八句 • 两句一联,上出下对 • 3、平仄 • 一句之中,相重相间交替 •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 ——律化的五古。
• 4、对仗 •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杰》)。
2.由于诗歌内容的进一步充实,慢慢发展 到要求有为而发,发而有所寄托,于是 出现了昂扬的感情基调。
3.采用齐梁以来的新型诗歌体裁,以新的 章法和节奏表现新的情绪,改造宫体诗.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长安古意
卢照龄
长安大道连狭斜, 青牛白马七香车。 玉辇纵横过主第, 金鞭络绎向侯家。
帝京繁华
……………………………………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爱恋闺情
比目鸳鸯真可羡, 双去双来君不见?
……………………………………
诗以蝉自喻,用比兴 手法寄托了自己坎坷 沉沦、失志不平的苍 凉心绪
骆宾王(640—684)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为秋风。 —清华人语
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患难人语
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牢骚人语
诗歌的创作比起第一个三十年在两个方面有了明 显的变化:
1、诗人视野的开阔,诗歌题的扩大; “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
(一)第一个30年——宫廷诗
诗人: 多为帝王及大臣,
内容: 1、 承续南朝 绮靡诗风,多写宫
廷生活,多为应制(或以“赋得”、 “应诏”为题)、奉和之作;
2、但已摆脱了齐梁诗歌的轻靡浮 艳,甚至出现质实清新、雄浑刚健的 气息。
余恕诚《唐诗风貌》统计
《全唐诗》收录的初唐诗共2444首, 其中宫廷诗1523首,非宫廷诗921首。 宫廷诗的创作高峰是初唐前期。
音韵铿锵, 节奏感强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奋发勉励,不甘庸碌的胸襟抱负
骆宾王(640—684)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唐诗的发展,演变列举 PPT
唐 诗 流 变
“一般人爱说唐诗,我却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 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 ——闻一多
唐朝历史发展历程
恢复并走向强盛 开元之治
渐趋衰落
安史之乱
武则天统治
藩镇割据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
贞观之治
农民起义
618年
建立
发展
755年
鼎盛
衰弱
907年 灭亡
自言歌舞长千载, 自谓骄奢凌五公。 节物风光不相待, 桑田碧海须臾改。 昔时金阶白玉堂, 即今惟见青松在。
寂寂寥寥扬子居, 年年岁岁一床书。
盈虚有数、盛 年难再的深沉 感慨
独有南山桂花发, 飞来飞去袭人裾。
杨炯(650—693)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对仗工整, 平仄合律,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1523首初唐宫廷诗中,宫体诗有90 首左右,淫靡而可能带有色情暗示的总 计不过9首。
(一)贞观时期——对雅正诗风的追求
• 诗人: 以唐太宗为首,以及“十八学士 ”等
• 内容: 应制颂圣、润色鸿业和以隋为鉴、谏
议讽喻两个方面
大唐股肱之臣
魏征
杜如晦
房玄龄
虞世南
褚遂良
长孙无忌
《唐会要》六五: (唐太宗)尝戏作艳诗,世南 进表谏曰:‘圣作虽工,体制非雅。上之所好, 下必随之。此文一行,恐致风靡。轻薄成俗, 非为国之利。赐令继和,辄申狂简;而今之后, 更有斯文,继之以死,请不奉诏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对仗精整,意境开阔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放眼四海、乐观开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一洗以往送 别诗中悲苦缠绵之常态,格调高朗。
这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给人以鼓舞的力量,其乐观、 奋发、向上,充分体现出了唐代那种充满自信、乐观 奋进的时代气息。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经破薛举战地》
• 五律规则:
上官仪《咏雪应诏 》 • 1、押韵
• 一韵到底,不许换韵
• ①禁园凝朔氣,瑞雪掩晨曦。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②花明栖凤阁,珠散影娥池。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③飄素迎歌上,翻花向舞移。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④幸因千里映,还绕万年枝。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被誉为“音韵清亮”,“望之犹神仙焉”。
第二个30年:诗风开始发生转变
• 代表诗人: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最早记载四杰之称的有张说《裴公神道 碑》,排序为骆、卢、王、杨。 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排序为王、 杨、卢、骆。
闻一多《四杰》:
•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 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
君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治?”因顾谓 世南曰:“朕更有此诗,卿能死否?”世南曰: “臣闻诗者,动天地,感鬼神,上以风化下, 下以俗承上。故季札听诗,而知国之兴废。盛 衰之道,实基于兹。臣虽愚诚,愿不奉诏。”
唐太宗 《过旧宅》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断,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618年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907年
唐诗的分期
准备期
初唐(618-710年 )
繁荣期
盛唐(711-770年 )
中兴期
中唐(771-827年 )
返照期
唐晚(828-907年 )
初唐诗
是沿袭和初变期。其特点可概括为: 齐梁沿袭,革新渐响。大致体现在 三个方面:
1.诗体新变 2.内容新变 3. 审 美 新
变
初唐
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 ——《新唐书》
武德初,微波尚在;贞观末,标格渐高; 景云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 始备矣。
——殷璠《河岳英灵集》
初唐
唐诗特色逐步形成的时期 ,既重视 诗的抒情特点,形式美,但又逐渐用健 康的内容,高昂、明朗的感情基调去取 代纤弱颓靡的情调,批判地继承六朝文 学,融合南北文风。
• 双句用韵,押平声韵 • 首句借用邻韵(晚唐) • 2、结构 • 每句五字,每首八句 • 两句一联,上出下对 • 3、平仄 • 一句之中,相重相间交替 •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 ——律化的五古。
• 4、对仗 • 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