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合集下载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中国寺庙的基本结构 中国佛寺建筑

中国寺庙的基本结构 中国佛寺建筑

中国寺庙的基本结构中国佛寺建筑,原与印度相同,没有殿堂,建塔藏舍利。

为表示敬重,塔位于寺的中央,作为寺的主体,四周围以增房。

后来佛像供奉于殿堂,殿堂与塔并重,塔一般仍在殿堂之前。

唐宋时期,禅宗已不再风行建塔,佛寺发展以殿堂为主的布局。

完整的寺院一般皆为伽蓝七堂。

以禅宗为例,七堂指山门、佛殿、法堂、僧堂、厨库、浴室、西净(厕所)。

一般常见的殿堂有(一)山门(或三门)因为寺院大多居于山林之处,故又称山门殿。

现已成为专门名词,即使在平原也称山门。

因有空门(中)、无相门(东)、无作门(西),象征三解脱,所以又称三门。

通常空门两侧立有哼哈二将(二)钟楼位于天王殿左(东)前侧,悬有洪钟。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闻公为其右胁侍。

(三)鼓楼位于天王殿有(西)前侧,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四)天王殿正中供奉大肚弥勒,两侧供奉四大天王,其背后供韦驮。

(五)大雄宝殿为佛寺正殿,又称“大殿”。

有供奉一佛、三佛、五佛、七佛等情况。

以三佛同殿居多。

供一佛常见的为“释家三尊”或释迦及其两大弟子迦叶、阿难,也有的大殿供奉“西方三圣”或“华严三圣”。

三佛同殿,常见的有“三方佛”、“三世佛”和“三身佛”,也有的供奉“弥勒佛-释迎牟尼佛-阿弥陀佛”。

供五佛(密宗的五方五佛)和七佛(释迹牟尼佛以前的六佛加上释迎牟尼)的较少,多为历史久远的寺院。

释迎牟尼像背面一般为海岛观音壁塑图。

大殿东西两侧,常供奉十六罗汉或十八罗汉。

(六)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两侧常有东西配殿,其供奉对象随教派不同而有变化,有设“三圣殿”(供奉西方三圣)的,有设“祖师殿”的(多为禅宗),有设“伽蓝殿”的,等等。

(七)法堂(亦称讲堂)一般在大殿之后。

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

法堂内除一般性安置佛像外,另设法座、讲台、钟鼓。

(八)罗汉堂自唐代开始,一些大型寺院就修建五百罗汉堂。

全国现存具有成组五百罗汉像的寺院在30以上,其中著名的有:北京碧云寺罗汉堂,苏州西园罗汉堂,苏州寒山寺左右配殿(存有宋代樟木雕刻五百罗汉,为雕塑中佳品),五台山殊像寺文殊阁(为悬塑五百罗汉),成都宝光寺罗汉堂,武汉归元寺罗汉堂,昆明筇竹寺天台来阁(为清民间雕塑艺术佳作),北京雍和宫法轮殿(系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铸造),四川乌龙寺五百罗汉堂。

中国寺庙布局之大雄宝殿、配殿和藏经阁剖析

中国寺庙布局之大雄宝殿、配殿和藏经阁剖析
中国寺庙布局
寺庙基本布局图
过天王殿,中道有铜鼎,再后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称赞释迦摩尼威德至上的意思。殿内供迦 叶佛、如来佛和弥勒佛,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又叫“三 世佛”。
“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 汉译,是对佛祖释迹牟尼 的尊称,指佛有大力,能 伏“五阴魔”、“烦恼魔”、 “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另一种为供“竖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 的时间。三世指过去(前世、前生)、现生(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 世。在佛像中的位置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侧为过去佛,即 燃灯佛。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得名。亦说释迦未成佛时,燃 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弥勒是释 迦之后将为佛。佛经讲他将继承释迦的佛位而成佛,所以叫未来佛。
伽蓝是“僧伽蓝摩”的简称。是“僧园”之意。这里的伽蓝特指“祗树给孤独园”,是释伽在 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伽蓝殿供波斯匿王和他的太子祗陀,还有给孤独长者。相传“祗树给孤独园”是给孤独 长者用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花园,建筑了“祗园精舍”,释迦说法的道场。除 了这三位护持佛法建立枷蓝的善士外,殿内两侧还有供美音、梵音、天鼓等十八位枷 蓝神的,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藏经阁 法堂之后是藏经阁,藏大量书籍,一般不对外开放。
还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种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中 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指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左尊为 “报身佛”,名“卢舍那佛”,指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右尊为 “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 特指释迦的生身。
又一种为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 存在,所以叫“横三世”。正中为本尊释迦牟尼佛;左侧为左手持 钵(表示盛甘露),右手持药丸的药师佛;右侧为阿弥陀佛。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剖析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剖析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精品]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精品]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精品]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是寺庙建筑中最重要、最高贵的部分,它们通常被称为殿堂。

佛教的传入使得寺庙建筑有了自己的特点,佛殿是寺庙建筑的重点和核心,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佛殿包括了许多的构建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配殿:配殿是佛殿的附属建筑物,一般位于佛殿的前方,后面和周围,有的佛殿配殿数目很多,而有的灵位和神像会单独建立一座配殿,如菩萨、祖师、罗汉等等。

2. 诸佛殿:诸佛殿是佛殿里最重要的结构之一,放置的都是佛教中的诸位佛菩萨神像,只有高僧才可以进入,并且仅用于供奉诸佛的神位。

3. 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中心部分,一般是寺庙的主殿,里面主放的是大雄宝殿的神像(通常是释迦牟尼像),有时也可以在这里放置阿弥陀佛像及其他的重要佛像。

4. 罗汉殿:罗汉殿位于佛殿的左侧,是一个专为罗汉菩萨设立的场所。

它们包括罗汉道场殿、罗汉殿、和罗汉洞。

5. 讲经楼:讲经楼建在正殿前面,专门用于讲经教义,也是佛教教义的传播所在。

以上就是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通过这些殿堂,人们可以感受
到佛教文化的魅力,可以学习到佛教的教义,也可以感受到佛教的神秘和清静。

佛教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引领中国文明的重要力量之一。

8佛教与建筑-寺院殿堂、塔(新)

8佛教与建筑-寺院殿堂、塔(新)

• 3.韦驮,又作塞建陀 天、私建陀天、建 陀天、韦驮天,或 称韦将军、韦天将 军。为大乘佛教伽 蓝之守护神,南方 增长天王手下八将 之一,也是四天王 三十二将中的首将。
3.正 殿:
• 即大雄宝殿,俗称“大殿”。是供奉佛 陀的大殿。
苏州重元寺大雄宝殿
栖霞寺毗卢宝殿
• “大雄”,意谓伟大的英雄,是对佛的尊称。 • 《法华经· 涌出品》:“善哉善哉,大雄世 尊。” • 《法华经· 授记品》:“大雄猛世尊,诸释之 法王。” • 佛为大雄,故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 即称大雄宝殿。 • 供奉的主要佛像,常见的有一、三尊二种类 别。
②竖三世佛: 正中为现在佛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迦叶或燃灯佛, 右侧为未来佛弥勒佛。
(3)供五尊佛

五方佛:正中为法身毗卢遮那佛。左手 第一尊为南方宝生佛,表福德;第二尊为东 方阿閦佛,表觉性。右手第一尊为西方阿弥 陀佛,表智慧;第二尊为北方不空成就佛, 表事业。
华 严山 寺西 五大 方同 佛

北 京 大 钟 寺

西安大慈恩寺
1. 山 门
• 佛寺大门称“山门”。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 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故又称“三门” 。通常寺院为了避开市井尘俗而 建于山林之间,因此称山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 式,或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 或“三门殿”。
• 少林寺山门
•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属护法神“天龙八 部”)像。其形象面貌雄伟,作忿怒相, 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 脚张开。所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 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右像忿颜闭口,平 托金刚杵,怒目睁视。
2.天王殿
• 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大 肚弥勒菩萨(或天冠弥勒),面朝南。左右供 奉四大天王。弥勒菩萨的背后,供韦驮菩萨 (护法神),面向北。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寺庙基本布局图寺庙建筑一、寺庙朝向:中国大部分寺庙都是坐北朝南的。

只有个别的寺庙朝向特殊:如:①杭州金山寺的山门面朝正西;②西藏(z?ng)大昭寺向西,小昭寺向东。

③北京的大觉寺向东。

下面不做特殊说明,默认寺庙朝向为:坐北朝南。

二、寺庙大概布局大雄宝殿为寺庙中心主体建筑。

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z?ng)经楼(阁)、方丈室等。

(1)三门:佛寺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

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

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总称“三解脱门”。

(中门:空门;东:无相门;西:无作门)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想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左边的力士怒目张口,右边的力士怒颜闭唇。

在后期的某些中国佛寺内,金刚力士又换成了“哼哈二将”,那是受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影响的缘故。

(闭嘴吧的是“哼”将,张嘴巴的是“哈”将)寺院的门槛绝对不要踩,非常罪过。

进寺院时,走哪个门就看你在哪个门的位置了,一般不走中间门而走边门表示谦卑、不功高我慢。

在左边就走左门,先迈左脚;在右边就走右门,先迈右脚进寺礼拜或参观一般以顺时针方向走就可以。

因为在古印度以顺时针右绕为吉祥。

(2)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钟楼悬有洪种。

有的寺院钟下供奉地藏菩萨,道明为其左胁侍,闵公为其右胁侍。

鼓楼置有大鼓。

有的寺院供有伽蓝神关羽,关平为其左胁侍,周仓为其右胁侍。

(3)天王殿: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有三个重要元素: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驮菩萨。

①、弥勒佛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既定接班人(“竖三世”里的“未来佛”,正确的应该叫“弥勒菩萨”才对。

寺庙布局及神像的排列

寺庙布局及神像的排列
寺庙布局典型图样多分为数个庭院,主体建筑及正门均坐北朝,营造出诗意且安详的气氛。经过庭院,可感受到建筑的雄伟、对称与精巧,木材部分均油彩精绘,金线勾勒。大殿作为核心建筑,雄伟庄严,侧殿左右相衬,和谐均匀。庙宇结构由台基、主体与屋顶构成,台基强化建筑主体品性,屋顶则流露出中国艺术的想象力。寺庙常选址于优美环境,如崇山峻岭、清湖之沿,以配合大自然,宛如婴儿酣睡于母亲怀中。佛教建筑以佛殿和佛塔为代表,汉地佛寺经演变形成独特风貌,以殿堂为中心,配置包括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山门象征三解脱门,天王殿供奉弥勒佛与四大天王。整体布局与细部装饰均体现宗教情怀与审美观,展示了中国寺庙建筑的独特魅力。

中国佛寺布局

中国佛寺布局

各殿堂供奉的佛像一般是:山门(正门):多为三门并立,中间大两旁小,故又称“三门殿”。

门内两侧塑有金刚像。

天王殿:三门殿内的第一重殿。

殿中央供奉弥勒尊佛,背后供奉韦驮菩萨,韦驮菩萨面北而立。

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是寺中主殿、正殿。

因宗派不同,正殿供奉的佛像也有区别。

比较常见的是:一佛二弟子:释迦佛、阿难、迦叶。

一佛二菩萨:释迦佛、文殊、普贤。

一佛四弟子:释迦佛、文殊、普贤、阿难、迦叶。

横三世佛:药师佛(东)、释迦佛(中)、阿弥陀佛(西)。

竖三世佛:燃灯佛(过去佛,东)、释迦佛(现在佛,中)、弥勒佛(未来佛,西)。

三身佛:卢舍那佛(左)、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中)、释迦佛(右)。

五方佛:阿閦佛(东)、宝生佛(南)、大日如来(中)、阿弥陀佛(西)、不空成就佛(北)。

过去七佛:迦叶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毗舍浮佛、拘那含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由东至西)。

净土宗寺院也有在主殿供阿弥陀佛(坐像)或接引佛(立像)的。

正殿佛像的背后,或供文殊、普贤、观音三大菩萨,或塑海岛观音。

大殿两侧多供奉十八罗汉,也有的大寺供奉二十诸天。

观音殿:又叫圆通殿、大悲殿,本殿以观音菩萨为主像。

藏经阁:一般安置在中轴线最后一进、为两层正殿,是藏经之处。

上下分别供奉大日如来和三世佛。

伽蓝殿:位于主殿之东,供奉守护伽蓝土地。

“伽蓝”是“僧伽蓝”的略称,意为“众园”、“僧院”,即寺院。

此殿中间是波斯匿王,左为祇多太子,右为给孤独长者。

波斯匿王原是舍卫国王,后皈依佛教,为佛教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后两位最先施造了祇园精舍,供佛陀和弟子们居住。

华建网中标快讯招标评估祖师殿:殿内正中为来华的禅宗初祖达摩,左为其五传弟子慧能,右为慧能的三传弟子并建立了丛林制度的百丈怀海。

有的左侧供创建禅林的马祖道一。

香积厨:即厨房。

多安置紧那罗王像,祈其监护。

以上所述寺院殿堂布局及佛像供奉情况,为一般正规的寺院采用,但也略有不同。

至于小型寺院,则可因地而异,各具风格。

中国佛教寺院里面是如何布局的

中国佛教寺院里面是如何布局的

中国佛教寺院里面是如何布局的中国佛教寺庙一般是坐北朝南。

一般寺庙布局如图所示。

寺庙以大雄宝殿为寺庙的中心建筑。

从南至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等。

左右配殿有伽蓝殿、祖师殿等。

一:三门山门又称三门佛寺最外面的门就叫做“山门”,又称“三门”。

一般是由三扇门组成,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有的寺庙把山门建成“三门殿”,殿内塑有两门金刚力士像,怒目相对而向,以震慑妖魔鬼怪。

二:天王殿天王殿供奉的是弥勒佛、四大天王、韦陀菩萨。

弥勒佛弥勒佛是释迦牟尼入灭之后的,接替释迦牟尼在婆娑世界普度众生的下一尊佛。

他的形象是坦胸露腹、笑容满面、和蔼亲切。

常被称为笑佛、欢喜佛。

弥勒佛四大天王弥勒佛的两侧是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南方增长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佛教四大天王,又称“四大金刚”,是佛教的护法天神。

东方持国天王东方持国天王,梵名“提多罗吒”,身青色,左手持慧刀,右手掌中托宝慧珠。

(有的佛经里写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的不是慧刀,而是琵琶。

)西方广目天王西方广目天王,梵名“毗(pí)留博叉”,身红色,身穿铠甲,右手捉着一只龙。

南方增长天王南方增长天王,梵名“毗(pí)流驮迦”,身青色,身穿铠甲,手上握着一把剑。

北方多闻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梵名“毗(pí)沙门”,一般也是一身绿色,身穿铠甲,左手握着一只神鼠——吐宝鼠,右手持慧伞。

三: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是僧众日常活动的地方。

大雄宝殿供奉着三世佛或三身佛,两侧是十八罗汉,三世佛后面是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或供奉海岛观音。

大雄宝殿右面是东侧配殿,通常是僧人的房间、斋堂、茶堂等。

大雄宝殿西侧是西配殿,通常接待的是云游过来的僧人。

规模大的寺院也会在西侧殿设有罗汉堂。

大雄宝殿后面一个殿堂,供奉寺院主要供奉的佛。

四:伽(qié)蓝殿伽蓝殿位于大雄宝殿的东侧,伽蓝有两种含义,一指寺院的通称,二指佛教的护法神。

伽蓝殿是供奉伽蓝守护神的堂宇。

佛教寺庙布局课件

佛教寺庙布局课件

下面,就让我做你的导游,为你打 开山门,去领略一下汉传佛教寺院 的建筑和文化吧。
• 钟楼
• 枷蓝殿
• 山门 • | • 哼将 山门殿 • | 东北天王 天王殿
• 韦陀
哈将
西南天王
• 大雄宝殿 • | • 法堂 • | • 罗汉堂 • | 藏经楼(毗卢阁/观音阁) • | • 方丈室
戏说哼哈
• 哼哈二将如何来的,不去研究了,总之这 是两个自己完全没有主见、可是却拼命维 护他们主子意见的活奴才。他们特别地类 似于西游记中的本巴布、布巴本,是天才 的一对现活宝。哼哈二将,一哼一哈憨态 可掬地追随他们的主子,不亦乐乎地吹捧 主子并彼此吹捧。
• 如果你以为,哼哈二将只是为了娱乐主子, 那就完全错了。哼哈二将的生活态度是永 远有理,不论是否真的有理无理。永远有 理,在别人看来,是黑白颠倒,在他们自 己看来也差不多。但是,哼哈二将就是要 把白地说成是黑的、黑地说成是白的,他 们问:难道不可以么?
• 配殿和附属设施是分布在中轴线东西两侧 对称建造的次要建筑,通常由钟楼(东)、 鼓楼(西)、伽蓝殿(东)、祖师殿 (西),以及客堂、禅房、斋堂、寝堂、浴 堂、寮房、西净(卫生间)、放生池等组 成。寝堂等生活设施按内(出家人)东外 西(居士、施主)的原则安排。这样,寺 院就成了一组规模宏大而排列有序的建筑 群。
• 西方广目天王,梵文:Virūpākşa。“广目” 意为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 故名广目天王。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 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 身为红色,穿甲胄,为群龙领袖,故手缠 一赤龙(也有的作赤索),看到有人不信 奉佛法,即用索捉来,使其皈依佛教。他 负责守护西牛贺洲 ,代表“顺”。
•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藏菩萨曾受释 迦佛的嘱托,要在释迦灭度后、弥勒佛降诞 前的无佛之世留住世间,教化众生,度脱沉沦 于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诸 道中的众生。而且他发誓“地狱未空,誓不 成佛”。有情众生只要念诵其名号,礼拜供 奉其像,就能得到无量功德的救济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中国寺庙布局详解寺庙——我国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悠久历史⽂化的象征。

下⾯我们⼀起看看寺庙雄伟巍峨的殿阁建筑风格以及特有的⽂化特点。

汉传佛教寺庙⼀般坐南朝北,呈中轴线式对称分布,从前⾄后依次建有⼭门、天王殿、⼤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丈室等。

禅宗有“伽蓝七堂”之说,“七堂”⼀般是指:塔(安置佛舍利)、⾦堂(⼜称佛殿,安置本尊佛。

与塔共为伽蓝之中⼼建筑)、讲堂(讲经之厅堂)、钟楼(俗称钟撞堂,为悬挂洪钟之所在)、藏经楼(⼀作经堂,为藏经图书馆)、僧房(⼜作僧坊,即僧众宿舍。

分布于讲堂东西北三⾯,即三⾯僧房)和⾷堂(⼜称斋堂)。

⼀、⼭门⼭门,为寺庙中的第⼀道⼤殿。

过去寺庙为避开市井尘俗⽽建于⼭林,因此称寺庙正⾯的第⼀道楼门为⼭门。

⼀般有三个门,中间为空门,右边为⽆作门,左边为⽆相门,分别代表佛教中的三种学说思想,也叫“三法门”或“三门”,含有智慧、慈悲、⽅便的意思,象征“三解脱门”。

空门在中间,也就是所谓的“四⼤皆空”之意,这种哲学思想是⼀门⼤智慧,所以说了悟空门之意,就是掌握了智慧法门。

⽆作门在右边,最简单的含意是不造恶业。

代表的是努⼒⾏善,种植善因,修成善果,这是⼀道慈悲法门。

⽆相门在左边,主要是告诫⼈们不要固执⼰见,以不同物质的“相”貌、形体简单浮浅地认识事物,特别是不要以⾃我为中⼼,要尊重众⽣万物,处处顺其⾃然,所以说懂得了⽆相门,就是迈进了真正的⽅便之门。

⼭门内两侧供奉的通常是哼哈⼆将,⾯相凶猛吓⼈,闭嘴者为“哼将”,张嘴者为“哈将”。

他们⼿持⾦刚杵,威风凛凛,担任佛祖的警卫任务,虽然在佛界中地位不⾼,但与佛祖朝⼣相伴,属于最亲近的⼈。

传说佛的五百侍从中,最重要的就是卫队长密迹⾦刚。

他原来是法意王太⼦,皈依佛教后担当把守寺院⼤门重任。

因为⼀个⼒⼠不符合中国的对称美,所以传⼊中原后⼜增加⼀位⼒⼠,⼀左⼀右⼆将守在⼭门两侧。

⼆、钟楼、⿎楼进⼭门之后,有钟、⿎⼆楼相对。

左为钟楼,右为⿎楼。

⼀般早晨先敲钟,以⿎相应;傍晚则先击⿎,以钟相应。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供三身佛的,多据上述教义安排:
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ﻫ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和“卢舍那”都是梵文Vairocana的音译,后者是前者的简称。竟尔一佛化成二佛。这种变化无方之事在佛教传说中极多,姑听之可也。ﻫ (2)供“横三世佛”。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以其同时存在,故名“横三世”。在殿中的安排是:ﻫ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 作者:
———————————————————————————————— 日期: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
白化文
ﻫ 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ﻫ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见图三)。ﻫ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阿弥陀佛掌中有莲台。
2.供三位主尊的
供三尊佛的,叫“三佛同殿”,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安排方式。ﻫ (1)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种佛身,有多种说法。供三身佛则多据天台宗的说法:一为“法身”,指佛从先天就具有的将佛法(佛教认为是绝对真理)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也就是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二为“报身”,指以法身为“因”(有“基础、根据、泉源”等义),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三为“应身”,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

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整理今天整理和分享下中国汉传佛教寺庙布局,在前面几年个人旅游和走访了五台山,峨眉山,山西大同善化寺和华严寺,正定八大寺,杭州灵隐寺,大理崇圣寺,韶光南华禅寺等,也进一步结合相关书籍对佛教寺庙布局进行了梳理。

山门山门即三门,可以看到进佛寺很远的地方就有佛寺大门入口,一共有三个门,对应三解脱门,即空,无相,无作三个门。

由于山门本身离天王殿很远,现在的山门基本都是全部新建的,更多的寺庙是根本就没有山门而是入寺即入天王殿。

进山门往北走,最先进入的就是天王殿,与天王殿平行的是晨钟暮鼓,钟楼和鼓楼位于天王殿的两侧,即西边是鼓楼东边是钟楼,晨钟暮鼓,太阳从东方升起即钟楼在东。

图片摄于五台山大螺顶在天王殿内部首先看到的是弥勒佛,即未来佛,弥勒佛背后神龛内供韦驮菩萨像。

弥勒菩萨即竖三世佛里面的未来佛,也是民间说的布袋和尚,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韦陀菩萨是佛的护法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在弥勒菩萨两侧是主管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四大天王的形象还来源于早期的西游记电视剧。

东方持国天王:慈悲为怀,保护众生,护持国土,故名持国天王。

手持琵琶,是主乐神。

南方增长天王:能传令众生,增长善根,护持佛法,故名增长天王,手握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人民,故名广目天王。

故手缠一赤龙。

北方多闻天王:因赐众生福德而众生得知尊名,守护北俱泸州。

右手持伞、左手持银鼠。

弥勒菩萨被唯识学派奉为鼻祖,其庞大思想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菩萨阐释弘扬,深受中国大乘佛教大师支谦、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弥勒道场比较著名的是浙江奉化雪窦山和贵州梵净山。

观音殿和药师堂图拍摄于少林寺药师堂出天王殿后先看两侧布局,从图里面可以看到是观音殿和药师堂。

更多的是布局为珈蓝殿和祖师殿,也有在两侧中的一侧设置罗汉堂的。

“天下名山僧占多”之中国佛寺建筑布局

“天下名山僧占多”之中国佛寺建筑布局

“天下名山僧占多”之中国佛寺建筑布局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

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

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

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

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

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

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

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潭柘寺一幅对联写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身后为韦驮将军。

韦驮为四天王座下三十二将之首,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护法神。

韦驮背对弥勒佛,面向大雄宝殿,降魔伏鬼,保护佛法。

一般有两种塑像:一是两足平立,十指合掌,横杵于两腕间,表示该寺不接待外来云游僧人;二是左手握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脚略向前立,表示欢迎接待外来僧人(也有与此相反之说)。

华建网一般来说,看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拄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弥勒佛和韦陀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享受天下人的供奉。

弥勒佛热情随和,笑脸常开,所以来的人非常多,香火也很旺盛,可是他生性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无法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

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却成天板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前来供拜的人越来越少,直至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巡查天下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生出一计,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勒佛负责公关接待,笑迎八方客,而韦陀则作为寺院护法,铁面无私,锱珠必较,负责财务,严格把关。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

中国佛教寺庙的布局•寺庙类型佛教寺庙是供奉佛像、存入佛经、举行佛事活动和供僧众们生活、居住的场所。

因此,各类佛教寺庙的建筑和布局,无不与其功能相适应,同时又受到当地传统建筑风格的影响,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大体与三种佛教派别相适应,寺庙类型可分为:(一)汉地佛教寺庙汉地佛教寺庙分布在全国各地。

受古建筑形制影响,有下列特点:1.重要殿堂与佛像布置在中轴线上。

一般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或观音殿、藏经楼。

2.较大的寺庙在主体殿阁两侧,仿宫殿廊院式布局,对称排列若干个较小的院落。

各院按贡奉佛像和功能命名。

如菩提院、般若院、塔院、方丈院、法堂、祖师殿、罗汉殿等。

文献记载,唐长安章敬寺有48个院、房屋4130余间,是皇室专建的特大规模的寺院。

3.主院和各小院均绕以回廊,廊内有壁画。

在中轴线重叠四合院的两侧,又对称地布置了重叠四合院,形成左、中、右三路齐头并进的格式,如河南少林寺和北京潭柘寺。

4.一些山中寺庙,受地形的制约,采取古建筑的形式,依山就势布局,做到错落有致。

中轴线虽不明显,但主要殿堂布置在主要游览线路上。

如北京的戒台寺,千山的龙泉寺,黄梅的五祖寺和福州的涌泉寺。

有的寺庙建在沟谷的桥上,如井陉的福庆寺。

还有的建在悬崖峭壁上,如恒山的悬空寺。

5.佛寺中,广植花木,或松或柏,或银杏或紫荆、藤萝。

有的庭院内掘有荷花池,叠假山,并同建筑有机结合,成为理想宗教场所,又是安全舒适的生活区。

(二)藏传佛教寺庙(喇嘛庙)藏传佛教寺庙始建于唐代,即佛教最初入藏之时。

松赞干布修建的法王洞(曲结竹普)、超凡佛殿(帕巴拉康),是布达拉宫的雏型,以后经过多次维修和扩建,形成现在规模。

随着佛教的传播,藏传佛教寺庙建设到清代达到极盛时期。

至1949年前,全国藏传寺庙达5000多座。

藏传佛教寺庙同汉地寺庙在建筑上有很大不同:1.单体建筑的经堂、佛殿、僧舍,为木柱支撑、密檐平顶的碉房式建筑。

墙壁厚实、收分大,剖面呈梯形。

墙面上修有许多音窗(假窗),并加上许多横向装饰。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

中国佛寺殿堂的构成中国常见的佛寺殿堂有许多类型,包括三门殿、弥勒殿、钟楼、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伽蓝殿、祖师殿、玉佛殿、三圣殿、药师殿、观音殿、三大士殿、念佛堂、罗汉堂、佛学苑、戒坛殿、藏经楼、方丈室、斋堂、放生池、如意寮、化身窑等,佛寺建筑的布局内容随着宗教礼仪、教义的不同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各异,下面简要介绍其特征:三门殿,亦名山门殿,因象征“三解脱门”而得名。

门两旁塑两大金刚像,守护佛法。

弥勒殿,一般寺院将弥勒的真身塑像置于天王殿,有的寺院将弥勒的化身塑像专供一处,即称此处为弥勒殿。

上海龙华寺设有弥勒殿。

弥勒殿的建筑常为单檐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殿两侧置有蹲立石狮和石幢。

钟楼位,于天王殿左前侧,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击之以召集僧众。

因其供奉地藏菩萨,亦有称之为地藏殿的,一般地藏殿也设置于寺院的东边。

鼓楼位,于天王殿右前侧。

一般为三层飞檐歇山式或三檐庑殿式。

佛寺素有早撞钟、暮击鼓以报时之说。

鼓楼中供奉关帝,其左胁侍为关平,右胁侍为周仓。

也有供奉观音的。

天王殿,一般而言,天王殿是三门内的第一重殿,有着显正却邪的意义。

单橹歇山式或单檐庑殿式。

正门左右两侧有石幢,左右前两侧有钟楼和鼓楼。

殿中供奉弥勒的真身或化身。

东西两房供奉四大天王像。

大雄宝殿,其是佛寺的正殿,亦称大殿。

日本称之为金堂。

其建筑式样有重檐庑殿式或重檐歇山式等。

大殿左右有石幢,大殿前有大香鼎,殿内正中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像。

有各种不同姿势的佛像。

主要有两种:一种为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之意,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另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表示佛说法的姿势,有的大殿中供奉的是三世佛,称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璃光佛、阿弥陀佛,也有其旁各有两位菩萨立像或坐像。

有的大殿供奉毗卢遮那佛,有的供奉阿弥陀佛,有的大殿两侧供有二十诸天,有的大殿则于后两侧按古制供有十六罗汉。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 怎么参拜?

一般佛寺是怎么布局的?各殿供的是谁?怎么参拜?佛教是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时皇家的重视和推崇,所以汉传佛教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讲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筑风格及方位来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山门向南开,布局基本上是由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藏经楼等组成。

当然,这只是佛教寺院的一般布局,规模比较大的寺院还有钟楼、鼓楼、伽蓝殿、祖师殿、四堂、四台、罗汉堂、禅房、监院/方丈院、大斋堂等等,具体情况还要视规模而定。

一、山门寺庙的大门称为“山门”,因寺庙大多修建于山林之中而得名,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含义,即是三个门之谓,象征佛教中的“三解脱门”,中间的为空门,东侧的为无相门,西侧的为无作门。

无作指无因缘造作;无相即不取一切相;空门,因缘解体,一切皆空。

所以山门是僧俗两界的分界线,也是达到涅磐境界所必须经过的门径。

一般的山门两旁有两位大力金刚像,又名“执金刚”,是两位手持金刚杵(印度古代最坚固的兵器)的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二、钟楼、鼓楼进入山门以后就可以看见东面的钟楼和西面的鼓楼。

佛教有“晨钟暮鼓”之说,即早上先敲钟,以鼓和之,晚上先击鼓,再以钟应之。

钟楼,即寺庙中悬挂梵钟之堂宇,其下面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寓意地狱救苦,度化众生。

鼓楼为悬挂鼓之建筑物。

其位置在大殿或讲堂之右,而与钟楼相对望,其下面供奉的是妙吉祥菩萨,即文殊菩萨。

三、天王殿天王殿又称弥勒殿,是进入山门后的第一重大殿,殿中供大肚弥勒佛,其背后为韦驮,东西两侧供奉四大天王,有的天王殿还有类似这样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世间颠倒之人”。

1、中尊:弥勒佛天王殿一般面向北,供的中尊是弥勒佛,这是因为弥勒作为未来佛,是释迦摩尼佛涅磐后的继承人,具有崇高的地位。

弥勒佛的形象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作大肚弥勒佛,是未来佛,与释迦摩尼(现在佛),燃灯佛(过去佛)一起供奉在大雄宝殿,称为“竖三世佛”;另一作菩萨像装,常带天冠,单独侍奉。

轻松看懂中国寺庙布局,涨姿势!

轻松看懂中国寺庙布局,涨姿势!

轻松看懂中国寺庙布局,涨姿势!中国南北朝时期兴建寺庙成风。

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都城洛阳内外有一千多座寺庙。

唐朝杜牧《江南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南朝寺庙之多。

这些寺庙建筑记载了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

而这样的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那么这些流传下来的寺院各殿是如何布局?今天就为大家讲讲一些寺庙建筑的大体布局。

山门一入寺院,便是三门殿,也称“山门”。

寺庙一般多建于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门叫“山门”。

又称“三门”,一般由并列的三扇门组成,中间一扇大门,两旁两扇小门,分别象征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许多寺院将山门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间那座大门盖成殿堂式,叫“山门殿”。

殿内塑有两尊金刚力士像,形貌雄伟,怒目相向,手持金刚杵以镇慑妖魔鬼怪。

钟楼鼓楼进山门之后,有钟、鼓二楼相对。

左(东)为钟楼,右(西)为鼓楼。

一般早晨先敲钟,以鼓相应;傍晚则先击鼓,以钟相应。

天王殿较大的寺庙都有天王殿。

进山门之后,两旁的钟楼、鼓楼和中间的天王殿构成寺庙的第一重院落。

天王殿正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弥勒佛身后大屏风背面为韦驮菩萨,它一般身披铠甲,手持降魔杵。

弥勒佛的两侧有四大天王护卫: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大雄宝殿在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

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一般殿堂为三开间,大雄宝殿则为九五开间。

大雄宝殿前大院正中摆放着一个大宝鼎,通常刻有该寺寺名,其北则摆放有燃香供佛的大香炉。

大雄宝殿里,一般供奉释迦牟尼,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一般大殿两侧多供奉有十八罗汉、二十诸天或十二圆觉像。

不过,大多数都为十八罗汉像,两侧各九尊罗汉。

规模较大的寺在大雄宝殿两旁还有东西配殿。

大殿的东边配殿一般是伽(qié)蓝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白化文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

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的典型配置。

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

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

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

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

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

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

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

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

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

“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佛寺大门称为“山门”。

“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

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

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殿或三门殿。

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

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

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

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

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

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

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

《金光明经文句》中解释说:据经文,金刚力士只是一位,现在寺院里却有两尊像,乃是适应外界情况变化,多一位也没什么。

现今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

其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见图一);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

《封神演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

佛教徒认为那不过是戏言。

但据说,在云南有的寺院山门内就塑有骑火眼金睛兽的哼哈二将。

可见,世俗人等,包括佛学水平不高的僧人,爱的还是汉化了的土生土长的东西,哪怕它是小说也罢。

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

殿中间供大肚弥勒佛,面朝南。

他的背后,供韦驮天,面向北。

两位背靠背,中隔板壁。

弥勒东西两旁供四大天王像。

有关情况,将另文介绍。

三、正殿——大雄宝殿天王殿再往北,就是正殿,俗称“大殿”,正名“大雄宝殿”。

这是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佛”的大殿。

大雄,是对佛的道德法力的尊称,具体指的是佛有大力,能伏“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供奉的主要佛像称为“本尊”(又称主尊),但究竟供的是哪位佛呢?随着各时代崇尚的发展变化和宗派之不同,出现了多种情况。

单从主尊数字看,一般就有一、三、五、七尊四种。

现分别说明如下:1.供一位主尊的一般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像,他是佛教的缔造者。

常见的塑像有三种姿势。

一种是结跏趺坐(俗称盘腿打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名为“定印”,表示禅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为“触地印”,表示释迦在成道以前,为了众生牺牲自己,这一切唯有大地能够证明,因为这些都是在大地上作的事。

这种造像名为“成道相”。

再一种是结跏趺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名为“说法印”,这是“说法相”。

图一图二图三再有一种立像,左手下垂,右手屈臂向上伸,名为“旃檀佛像”(见图二),传说释迦在世时,优填王用旃檀木按照释迦的形象雕成这样的像。

后来仿制的也叫作旃檀佛像。

下垂手势名“与愿印”,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上伸手势名“施无畏印”,表示能解除众生苦难。

净土宗的寺院中,也有在大殿里供阿弥陀佛的。

阿弥陀佛是梵文Amitābha的音译。

意译是“无量寿佛”。

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能接引念佛的人往生“西方净土”,所以又名“接引佛”。

他的塑像常作接引众生的姿势:右手垂下,作与愿印;左手当胸,掌中有金莲台。

这金莲花台座就是众生往生极乐世界后的座位。

净土宗将它分成九等,称为“九品莲台”。

这是依念佛的“功行”深浅,按品“依托”的意思。

2.供三位主尊的供三尊佛的,叫“三佛同殿”,情况比较复杂,有多种安排方式。

(1)供“三身佛”。

三身,指三种佛身,有多种说法。

供三身佛则多据天台宗的说法:一为“法身”,指佛从先天就具有的将佛法(佛教认为是绝对真理)体现于自身的佛身,也就是体现了佛法的佛本身。

二为“报身”,指以法身为“因”(有“基础、根据、泉源”等义),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

三为“应身”,指佛为度脱世间众生需要而现之身,特指释迦牟尼之生身。

供三身佛的,多据上述教义安排:中尊为“法身佛”,名“毗卢遮那佛”。

左尊为“报身佛”,名“卢舍那佛”。

右尊为“应身佛”,即是释迦牟尼佛。

“毗卢遮那”和“卢舍那”都是梵文Vairocana的音译,后者是前者的简称。

竟尔一佛化成二佛。

这种变化无方之事在佛教传说中极多,姑听之可也。

(2)供“横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三个空间世界。

以其同时存在,故名“横三世”。

在殿中的安排是:正中为娑婆世界的释迦牟尼佛。

胁侍为文殊、普贤两菩萨。

左侧为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

胁侍为日光、月光两菩萨。

药师佛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见图三)。

右侧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

胁侍为观世音、大势至两菩萨。

阿弥陀佛掌中有莲台。

(3)供“竖三世佛”。

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

三世,即过去(前世、前生),现在(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

以其在时间上是相连续的,故俗称“竖三世”。

在殿中的安排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

左侧为过去佛,即燃灯佛。

这个佛名是梵文Dipamkara的意译,一译“锭光”。

佛经说他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因此得名。

并说释迦牟尼未成佛时,燃灯佛曾为他“授记”(预言将来成佛的事)。

从辈分上说,他是释迦的老师,所以算过去佛。

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弥勒是梵文Maitreya音译的略称,意译“慈氏”。

他本是一位菩萨,《弥勒上生经》说他居于“兜率天”,《弥勒下生经》说他将从“兜率天”下生此世界,在龙华树下继承释迦牟尼的佛位而成佛。

所以算未来佛。

(4)还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三佛同殿的,又有释迦、药师、弥勒同殿的。

其中弥勒的胁侍常为无着、天亲两菩萨。

以上两种三佛同殿的安排,近世少见。

3.供五位主尊的供五佛的多见于宋、辽古刹遗构中,如大同华严寺、泉州开元寺等处。

这五佛通称东南西北中五方佛,又名五智如来,大致属密宗系统。

其安排是:正中为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

左手第一位为南方宝生佛,表福德。

左手第二位为东方阿閦佛,表觉性。

右手第一位为西方阿弥陀佛,表智慧。

右手第二位为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业。

4.供七位主尊的供七佛的甚少,典型的在辽宁省义县奉国寺大殿。

据《长阿含经》卷一载,释迦牟尼前有六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加上释迦牟尼佛,通称“过去七佛”。

奉国寺所供即此。

5.环绕主尊像的群像配置大致可分三类。

主尊两侧,常有“胁侍”,即左右近侍。

释迦牟尼佛的近侍,一种配置是老“伽叶”、少“阿难”两大弟子。

另一种是两位菩萨。

更有两弟子、两菩萨并侍的。

别的佛胁侍常为两位菩萨。

还有加上天王、力士的。

这样的一组群像,通称“一铺”。

一般有三尊(佛加两弟子或两菩萨)、五尊(佛、弟子、菩萨)、七尊(再加两天王)、九尊(再加两力士)等多种配置。

近代寺院中常用三尊一组的配置法,或仅供主尊。

殿内东西两侧,近世多塑十八罗汉像。

个别也有塑“二十诸天”像的。

佛坛背后常塑一堂“海岛观音”,或仅供一菩萨像(多为观音或文殊)。

有关以上情况的具体说明另见他文。

四、大殿的东西配殿——伽蓝殿与祖师殿大雄宝殿两旁常有东西配殿。

东配殿一般是伽蓝殿,西配殿一般是祖师殿。

1.伽蓝殿伽蓝是“僧伽蓝摩”(梵文Samghārāma的音译)的简称。

意译“众园”,音兼意译为“僧园”。

原指修建僧舍的基地,转而为包括土地、建筑物在内的寺院的总称。

此处的伽蓝特指祇树给孤独园。

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后,侨萨罗(kosala,亦作“拘萨罗”)国给孤独长者,用大量金钱购置波斯匿王太子祇陀(逝多,Jeta)在舍卫城南的花园,建筑精舍,作为释迦在舍卫国居住说法的场所。

祗陀太子仅出卖花园地面,而将园中树木奉献给释迦。

因以两人名字命名为祗树给孤独园。

释迦牟尼在园内居住说法传道二十五年。

伽蓝殿正中供的是波斯匿王,左方是祇陀太子,右方是给孤独长者,以纪念这三位最早护持佛法建立伽蓝的善士。

殿内两侧常供十八位伽蓝神,他们是寺院的守护神。

据《释氏要览》卷上,他们的名字是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他们各有生平,有些是古代印度次大陆神话传说中的小神,后来被佛教接收改造。

至于汉化寺院中所塑,相当中国化,更为失其本真。

此外,还有加供关公(关羽)的。

根据隋代名僧智顗所云白日见关公显圣而建立玉泉寺的传说,关公也算是伽蓝神。

但他究竟是汉族,与外来户不好安排在一起,所以常在殿中另作一小龛供奉。

2.祖师殿西配殿是祖师殿。

多属禅宗系统,为纪念该宗奠基人(祖师)而建。

正中供禅宗初祖达摩禅师(?一528)。

他是禅宗理论的输入者。

左侧供六祖慧能禅师(638—713)。

他是禅宗的实际创立者。

右侧供百丈禅师(720—814)。

他法名怀海,在洪州百丈山创禅院,故称百丈禅师。

他是禅宗清规的制定者。

五、法堂及其他大殿之后为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之处,在佛寺中是仅次于大殿的主要建筑。

法堂的特点是:除一般性的安置佛像外,首先,堂中设法座。

法座就是一个上置座椅的高台,供演说佛法之用。

法座后挂象征释迦说法传道的图像。

法座之前置讲台,台上供小佛坐像以象征听法诸佛。

下设香案。

两侧列置听法席。

其次,堂中设钟、鼓,左钟右鼓,上堂说法时击钟鸣鼓。

有的法堂设二鼓,居东北角的称法鼓,西北角的称茶鼓。

一般佛寺可供随喜的主要处所,略如上述。

个别的寺院尚有专供菩萨的观音殿、文殊殿、三大士殿、地藏殿,还有药师殿等,多作为东西配殿(大殿或法堂的配殿),或在中轴线东西侧另辟小院。

有些寺院有罗汉堂,有的寺院中或其前后有塔,更增幽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