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阅读复习完整篇.doc

合集下载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7篇)含答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理解(7篇)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下列各小题。

回家①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

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

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

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②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③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④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⑤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

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

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⑥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

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⑦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

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

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

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

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

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

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⑧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

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⑨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⑩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⑪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⑫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⑬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⑭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⑮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含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现代文阅读理解精选写人记事记叙文45篇目录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 (2)2 没落下去的手掌 (4)3 大地的耳朵 (6)4 创造月亮 (8)5 大风 (10)6 成长的桥 (12)7 天职 (14)8 有本事,你也撕 (16)9 家里养着月亮 (18)10 但愿有个梦 (20)11 火车上的故事 (22)12 名人墙 (24)13 被放逐的皇后 (26)14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28)15 手掌里的清凉 (30)16 野马嘴里有清泉 (32)17 母亲养蜗牛 (34)18 老海棠树 (36)19 百合花开 (38)20 父爱就像那场雪 (40)21有什么比捉迷藏更好玩 (42)22 中午的黄昏 (44)23 种春风 (46)24 温暖心窝的话语 (48)25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50)26 特殊的圣诞礼物 (52)27 冬天过去了 (54)28 集中营的课堂 (56)29 继父 (58)30 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60)31 雕花烟斗 (62)32 老汪栗子 (64)33 回家去问妈妈 (66)34 希望是一只美丽的风筝 (68)35 为一只小鸭子痛哭 (70)36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72)37 善良的种子 (74)38 1945年的母亲 (76)39 祖母的葵花 (78)40 十毫升母爱 (80)41 那盆水仙花 (82)42 青虫之爱 (84)43 干净 (87)44 风筝的心 (89)45 春天里种植自己 (91)参考答案 (93)1 绿茵场上的非主流①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豪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在很多人眼里,他这辈子只要守住家业即可,根本不需要什么奋斗。

然而,当他接触足球后,突然觉得,跟绿茵场相比,钢铁经营之类的事情简直索然无味。

从此,他的梦想是成为职业球员。

父亲骂他没出息,说:“我可以买下一家足球俱乐部给你经营。

”他却说:“如果我整天躺在你的钱上睡觉才是没出息。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记叙文阅读复习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记叙文阅读复习

七年级语文(yǔwén)下册期末(qī mò)记叙文阅读复习一、基本常识:1、记叙(jìxù)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的顺序(shùnxù):顺叙、倒叙、插叙。

3、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dì yī rén chēnɡ)、第三人称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5、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6、小说的情节四个阶段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7、小说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8、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9、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10、常见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正衬、反衬)、象征、托物言志、以小见大、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寓意等。

二、记叙类阅读方法指导思路是:看标题――读文章――审试题--回读原文――作解答。

(一)看标题:题目是文章内容的眼睛,简析题目可以帮助推测记叙文内容,推测文章中心。

(二)读文章通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主旨、思路、写法有通盘认识。

阅读文章,一定要掌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规律。

整体阅读,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首先,把握记叙文的类型特点(人、事、物、景),根据其特点,整体感知中心内容。

写人的文章主要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来反映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主题。

记事的文章要弄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jiē guǒ),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它体现的中心思想。

其次,阅读记叙文,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认识清楚,注意(zhù yì)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事情的前因后果,有些记叙文还要注意对环境的分析。

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总复习doc资料

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总复习doc资料

中考冲刺记叙文阅读总复习记叙文复习知识点记叙的顺序和作用:记叙的人称及作用: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的作用:句段的作用:标题作用:小说情节作用:写作手法:常用表现手法特点及作用:一.整体感知故事情节:A.写出文章内容: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一般用主人公做主语)__________(做什么事),__________(结果怎么样)。

(注意:若是特殊时间,特殊情况要点明,结果一般不会是一帆风顺,其中的曲折适当点明)。

B、补充故事情节:先找出已给出情节段落,再概括归纳其它段的内容,概括时注意结构:(动宾结构或主谓结构或句子)。

抓住主要人物、扣住中心概括全面。

C、找出人物思想感情变化:第一遍读时,先拿出笔在文中划出表示思想感情的词语:(如:厌恶、高兴、感动、惊喜……)。

方法同B,先找出已给出的词在哪个段落(找范围,再找词语,要体现前后变化)注意这样的文章常涉及欲扬先抑的写法。

D、概括文章中心:这篇文章通过记叙___________(事情),鞭挞/表现了________(社会现象),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情感)。

二、文题的作用、含义A.含义:从修辞方面理解,语意双关,联系文章内容,表层意义+深层含义(1.结合内容 2.结合人物特点 3.结合文章情感)如:《爸爸的花儿落了》、《阳光照葵花笑》。

B.作用:(1).概括文章故事情节如:《最后一课》《散步》; (2).指出文章主要人物; (3).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4).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吸引读者关注)。

三.文章开头段的作用结构:(1).点题. (2).引出下文(3).奠定文章基调(4).总领全文 (5).为下文故事情节做铺垫 (6).留下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7)如果发现问句.:(考虑引发读者思考.激起阅读兴趣等内容)。

四、文章结尾作用篇末点题,卒章显志,总结全文,升华文章主旨,深化文章中心,前后呼应/照应。

结尾句子好处:A结尾戞然而止,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深思。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60篇)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训练含答案(60篇)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题。

⑴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

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⑵“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

那棵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刀的洗礼。

⑶“奶奶,您为什么要砍树?树不疼吗?”我问。

在我的心里,这丑陋的树皮就像穷人的棉袄一样,虽然不好看,却是它们执御冰雪严寒的珍贵铠甲。

尽管冬天已经过去,可现在还有料峭的春寒啊。

奶奶这么砍下去,不是会深深地伤害它们吗?难道奶奶不知道“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吗?我甚至偷偷地想,是不是这枣树和奶奶结下了什么仇呢?⑷“小孩子不许多嘴!”奶奶严厉地呵斥着我,把我赶到一边,继续自顾自地砍下去,一刀又一刀……⑸那时候,每到秋季,当我吃着甘甜香脆的枣时,我都会想起奶奶手里凛凛的刀光,心里就会暗暗为这大难不死的枣树__________。

惊悸和疑惑当然也有,但是却再也不肯多问一句。

⑹多年之后,我长大了。

当这件事情几乎已经被我淡忘的时候,在一个远近闻名的梨乡,我又重温了童年的一幕。

⑺也是初春,也是三月三,漫山遍野的梨树刚刚透出一丝清新的绿意。

也是雪亮的刀,不过却不是一把,而是成百上千把。

这些刀在梨树千上跳跃飞舞,像一个个微缩的芭蕾女郎。

梨农们砍得也是那样细敢,那样用心,其认真的程度绝不亚于我的奶奶。

他们________地砍着,仿佛在精雕细刻着一幅幅令人沉醉的作品。

梨树的皮屑一层层地洒落下来,仿佛是它们伤痛的记忆,又仿佛是它们陈旧的冬衣。

⑻“老伯,这树为什么要这样砍呢?”我问一个正在挥刀的老人。

我隐隐约约地感到,他们和奶奶如此一致的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共同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我童年里没有知晓的那个谜底..。

⑼“你们读书人应该知道,树干是用来输送养料的。

这些树睡了一冬,如果不砍砍,就长得太快了。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复习

记叙文阅读1•词语赏析及含义。

3•句子含义、作用及赏析。

5、语段概括及作用。

7•人物形象分析及描写手法赏析现手法赏析。

2、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

4主旨提炼与归纳。

6•文章思路、脉络、层次。

8.线索及作用、结构分析,表9拓展延伸。

二,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背诵)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5.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6.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7.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8.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9.六种常用行文线索:—三,记叙文阅读十八问。

(答题思路及套路)1.标题含义?套路:表层义十深层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情感、主旨)2•标题的作用?套路:①概括文章所叙之事。

②标明文章行文线索。

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④指出文章的主要人物⑤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⑥富含哲理,引人思考⑦确定文章感情基调3•以XXX为线索?(1)套路:①人物线索。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事迹丿②物品线索。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③感情线索。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件线索。

(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

⑥地点变换线索找线索套路:①文章的标题。

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③文章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2).以XXX为线索,有何作用?套路: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记叙顺序及作用?套路: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或时间先后写。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晰,脉络清楚。

②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设悬,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③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记叙文阅读专题24篇(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专题24篇(含答案)

全国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专题(共24篇)目录1.栅栏两边苹果甜 (2)2.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4)3.木刻猴子(林文义) (6)4.石崖上的枣树(刘成章) (9)5.雪白(王开岭) (11)6.家徽(余华) (13)7.消失的故乡(谢冕) (15)8.寻找(马德) (17)9.地铁客的风格(毕淑敏) (19)10.微尘远,山花近(秦锦屏) (22)11.老师! 老师!(阎连科) (25)12.继父(张亚凌) (27)13.谢谢你,曾经允许我不爱 (29)14.燃烧的木棉(梁惠娣) (31)15.《汉字书法之美》自序(蒋勋) (33)16.守候一株水仙(朱钟洋) (35)17.那些乡间的事物(贾维秀) (38)18.素颜如雪 (40)19.奇怪的西方记者(邓笛) (42)20.雕花烟斗(冯骥才) (44)21.炸豆(阿慧) (46)22.乡村一树寂寞红(杜忠书) (48)23.老汪栗子(明前茶) (50)24.杏荫井台(杨闻宇) (52)1栅栏两边苹果甜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

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

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

”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

”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

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

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专项训练:记叙文阅读姓名一、记叙文知识脉络:六要素:、、、、、表达方式:、、、、顺叙: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顺序倒叙: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记叙文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线索: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补充:记叙文中的描写: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又细分为: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B.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考点解析(一)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与作用提问方式:基本答题模式:最好找词语点评或整体点评:即怎样写、写得怎样和写出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效果。

A.分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若没有,则应选择有生命力的词语进行。

B.表面意义(表面上的意思)和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或从正面和侧面点评。

C.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主题、作者意图,蕴涵有什么道理、思想、感情等)(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用得好,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词)好不好?为什么?基本答题模式: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性格特征)。

例1: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记叙文阅读.总复习doc

记叙文阅读.总复习doc

记叙文阅读考点一:线索类型:本文叙事线索是什么?对策:(1)可能有以下几种:人物线索(人物见闻感受或事迹)、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感情线索(作品或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时间线索。

(2)找线索的方法:(文章标题,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文中议论抒情句、作者思想感情、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等)(3)线索的作用:把人或事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考点二:表达方式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句子或段的表达方式。

对策:判断并直接回答——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类型2:描写方法的种类[(1)从感觉的角度————视、听、味、嗅、触。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侧面结合。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5)环境描写。

]类型3:描写的作用(1)肖像——交代人物的……地位,……处境经历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2)语言、动作——点明……的心理,……的性格,……的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3)心理——反映人物……思想,揭示人物……性格,……品质。

(4)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小说答题格式: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情节发展。

)(若是散文,答题方式为:描写了~~~~~内容,渲染了~~~~~气氛, 表达了作者~~~~情感, 为下文的~~~~~作铺垫或是引出下文的~~~~~)。

社会环境,交代故事……的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注:有时还有交代作者描写时表达出来的某种情感类型4:细节描写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分析。

考点三:表现手法(就全篇而言)对策:象征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侧面烘托、以小见大、巧设悬念、首尾呼应、明线暗线、虚实结合等。

考点四:记叙的顺序(方式)对策:顺叙,符合事件发展先后顺序,是使文章条理淸楚。

倒叙,设置悬念,使行文有波澜。

插叙,对情节有补充衬托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或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更好地突出中心。

记叙文阅读复习(完成)

记叙文阅读复习(完成)
2、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选自《背影》
答:“聪明”原指天资高,这里用了反语,褒义词 当贬义用,不懂事的意思。表明自己对当时不能 体会父亲的爱的愧疚之情。
总结技巧:
• 品析词语
• 方法:
• 可以从修辞角度、词的感情色彩、词性等 方面着手。再结合语境体会。
•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 指出深层的含义。 答题格式一般为:“××”一词原指……, 这里指(结合语境具体分析)表明了什么。
表达效果(3分)
——2009台州卷 《蜜 蜂9》丰子恺
3.下列句中加点的文字很有表现力,请结合文章加以品析。(4分)
(1)也许,一只尿壳郎爬上了牛粪的顶部,也会抬头傲视良久,
发出“一览众山小”的感慨。
(2)它们快乐的身影,像一阵火热的风,掠过短暂的夏天,留给
大地蓬勃的记忆。——2010台州卷 《 夏天,去拜访一只虫9》
0
举例说明:
那一天,我走过办公室外的长廊尽头,不经意一 瞥,发现了那粉嫩粉嫩的一小朵花,正芳心半卷, 袅袅娜娜地羞涩着盛开,不由得分外惊喜,停下 脚步认真地审视起来。
词语的调换
•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传神、生动地 描写了……对象……换成……就没有这样的效果, 所以……
•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描写 了……对象…换成……就没有这样的效果,所 以……
•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记叙……对象…… 的情况(在程度、时间、范围上作了限制 ),换 成……就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
直面考题:
记叙文之把握重要词句的丰富内涵:
4.请你说说文章最后加波浪线一句话的含义。(4分)
现在毕竟是春天了,毕竟是春天来到了我家.
——2010(上)温岭语文八年级期末卷 《春天来到了我的家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记叙文阅读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考试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具体描写
2、描写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3、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6、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7、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8、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9、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
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六、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七、小说常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①社会环境描写:交待故事时代背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定氛围。

②自然环境描写:A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B烘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C渲染气氛;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八、散文常识
1、散文类型: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2、散文线索:①以物为线索;②以事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空间为线索。

九、标点符号
1、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典型答题格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返回查字典首页
初中记叙文阅读复习-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考试复习之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知识点和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
二、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四、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1、叙述方式:概括叙述、具体描写
2、描写类型:人物描写、环境描写。

3、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6、人物描写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7、景物描写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8、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9、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六、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七、小说常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小说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①社会环境描写:交待故事时代背景,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特
定氛围。

②自然环境描写:A交代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B烘托托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C渲染气氛;D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八、散文常识
1、散文类型: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2、散文线索:①以物为线索;②以事为线索;③以人物为线索;④以感情变化为线索;⑤以时间为线索;⑥以空间为线索。

九、标点符号
1、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2、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十、典型答题格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