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机器人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机器人产业行业专业发展评估报告

机器人产业行业专业发展评估报告

机器人产业行业专业发展评估报告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20 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

日本、欧洲等地区的厂商加速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

2012年以来,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升温,领军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及其产业化应用。

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

我国正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规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配套支撑、推动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概况(一)工业机器人简介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产品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子电气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领域。

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均体现了工业机器人可编程、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工业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

IS08373进一步解释,工业机器人具有自动控制、再编程和多用途功能,有多个可编程轴,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动。

美国机器人协会(Rl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通过调用不同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

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的、能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2.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按臂部运动形式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只有移动关节;圆柱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可做升降、0 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两个转动关节,可以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有多个转动关节。

按应用领域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弧焊机器人、电焊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码垛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检测机器人和其他机器人等。

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

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

中国机器人市场发展及市场供需专项研究报告中国机器人市场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中国机器人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市场供给和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一、市场现状截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382.6亿元,同比增长约14%,其中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占比达到85.2%,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占比达到14.8%。

总体来看,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

从行业应用领域来看,除了传统的汽车制造行业和电子制造行业外,目前物流、医疗、安防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也在不断加速。

其中,物流机器人市场是近年来最为火热的领域之一,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0年超过100亿元。

从市场供给方面来看,目前国内机器人厂商已经达到上千家,不过大部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技术,同质化严重,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相对较低;而市场上销售的外资品牌机器人性能更好,品质更优。

随着自主研发和技术升级的投入不断加大,国内机器人品牌的竞争力将逐步提升。

从市场需求方面来看,随着社会老龄化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领域的机器人需求虽然有,但还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比如教育机器人、保洁机器人、特种作业机器人等。

二、市场趋势从长期趋势来看,总体而言,我国机器人市场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市场亟需制定规范的标准体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的机器人标准还存在不规范、不完善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妨碍了机器人与各行业深度融合的发展。

另外,中国机器人市场在产业链各环节上仍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控制系统和人机操作交互方面,国内技术尚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由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人才的供需矛盾也将成为机器人市场增长的瓶颈之一。

三、市场前景未来中国机器人市场的发展趋势将呈现出个性化、高端化、智能化的趋势,市场需求和产业需求将会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现状调研报告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近年来持续迅猛,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由于工业机器人的普及能够显著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效率和生产力,厂商们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

从主要的发展趋势来看,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的市场逐渐稳定,并
逐渐扩大了规模。

领导对于这一行业的支持和引导也更为有力,包括
加强资金投入,推进专项计划和产业项目,制定配套等。

同时,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更新,我国一些领先企业也在积极
创新,在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

例如,通过使用高
精度传感器、强大的计算机算法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等方法,这些企业
着手研发了更为先进的机器人控制系统。

这些系统能够大幅提高机器
人的精度和灵活性,使其更适用于不同领域。

总的来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现状良好且前景广阔,未来将会
有更多公司进入这一领域,并且将对我国业界和社会带来重要的影响
和推动。

推进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发展的意义

推进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发展的意义

推进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发展的意义说起来啊,咱们国家这些年工业发展那是日新月异,跟坐火箭似的嗖嗖往上窜。

但你们知道吗,这背后的英雄,可不仅仅是那些闪亮的机器和忙碌的工人,还有那些藏在工业机器人身体里的“小零件”,它们可是真正的幕后功臣。

想当初,咱们用的工业机器人,很多核心零部件还得靠进口,这就像吃饭老得点外卖,虽然也能吃饱,但心里总不是滋味。

为啥?因为不掌握核心技术,就像做饭不会切菜,总感觉自己差点啥。

而且啊,这进口的东西,价格不菲,还得看人家脸色,万一哪天人家不高兴了,卡你脖子,那可就难受了。

所以啊,这些年咱们国家下大力气,推进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

这不仅仅是为了省钱,更是为了争一口气,为了不再受制于人,为了能在国际舞台上挺直腰板,大声地说:“咱们自己也能行!”你们想想看,当这些核心零部件,从图纸上的线条,变成实实在在的零件,再装到工业机器人的身体里,那感觉就像是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终于能独当一面了。

那种成就感,那种自豪感,简直比吃了蜜还甜。

而且啊,这国产化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咱们得不断试错,不断摸索,就像炒菜得不断尝味,直到调出那个最对味的味道。

但正是这样的过程,让咱们的技术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可靠。

现在啊,咱们国产的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已经能和进口货一较高下了,甚至有些方面还更胜一筹呢。

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的进步,更是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

它告诉我们,只要咱们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人心齐,泰山移。

”咱们国家这么多人才,这么多智慧,只要拧成一股绳,就没有什么难关是过不去的。

所以啊,朋友们,当你们看到那些国产的工业机器人在生产线上忙碌的身影时,别忘了给它们点个赞,给咱们自己鼓个掌。

因为这里面凝聚的,是咱们国家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啊。

咱们一起加油,让咱们国家的工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国产化认定存在三方面问题和五点建议

国产化认定存在三方面问题和五点建议

国产化认定存在三方面问题和五点建议近年来,中国不断推动国产替代战略,旨在通过政策激励和资源配置,促进国内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增强国家的经济独立性和全球竞争力。

国产化率作为国产替代进程的衡量标准起到了关键指向性作用。

然而,基层调研发现,国产化认定过程中仍存在定义标准未统一、计算方式存在歧义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无法准确反映国产替代进程,也给政府决策和企业申报相关高新技术补贴带来了不便。

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及其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国产化认定存在的问题1.定义标准未统一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国产化的定义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一些行业可能将零部件的国产化视为整体产品国产化,而另一些行业则更关注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这种标准的不统一,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和监管机构对国产化率的认定存在很大的差异。

2.计算方式存在歧义国产化率的计算方式也存在歧义。

一般而言,国产化率可以通过国产零部件占总零部件的比例来计算,但在具体操作中,不同企业和行业对于零部件和核心技术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存在较大差异。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将原材料的国产化纳入计算范围,而另一些企业则只考虑最终产品的国产化。

这种计算方式的歧义,导致了数据的不一致性和不可比性。

3.缺乏统一的认定机构和流程目前,国产化认定缺乏统一的认定机构和流程,导致了企业在申报和审核过程中遇到诸多困难。

不同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的认定标准和流程各异,使得企业在跨区域或跨行业进行申报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不同的要求。

二、国产化认定问题造成的影响1.无法准确反映国产替代进程由于国产化认定标准和计算方式的不统一,现有的国产化率数据难以准确反映国产替代的实际进程。

这不仅影响了政府和企业对国产替代战略效果的评估,也影响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2.无法准确体现核心技术占比核心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技术实力的重要指标,但由于国产化认定中对核心技术的定义和计算方式不明确,导致现有的数据无法准确体现核心技术在国产化进程中的占比。

2018-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2018-2022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报告喵咪产业服务(微信公众号)第一章机器人行业相关概述1.1 机器人的相关概念1.1.1 机器人的定义及组成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

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

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

一般来说,人们都可以接受这种说法,即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联合国标准化组织采纳了美国机器人协会给机器人下的定义:“一种可编程和多功能的操作机;或是为了执行不同的任务而具有可用计算机改变和可编程动作的专门系统。

”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1.1.2 机器人的主要分类1、分类方法诞生于科幻小说之中一样,人们对机器人充满了幻想。

也许正是由于机器人定义的模糊,才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

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在特种机器人中,有些分支发展很快,有独立成体系的趋势,如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微操作机器人等。

国际上的机器人学者,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也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与仿人型机器人,这和中国的分类是一致的。

空中机器人又叫无人机器,在军用机器人家族中,无人机是科研活动最活跃、技术进步最大、研究及采购经费投入最多、实战经验最丰富的领域。

80多年来,世界无人机的发展基本上是以美国为主线向前推进的,无论从技术水平还是无人机的种类和数量来看,美国均居世界之首位。

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工业机器人作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工业机器人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机器人技术滞后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器人技术也不断发展。

然而,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仍然滞后,存在着技术不成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对策一:加大技术研发投入针对工业机器人技术滞后的问题,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鼓励企业增加自主研发力度,推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

问题二:机器人应用场景有限目前,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等传统领域,而在农业、医疗等新兴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机器人应用场景有限。

对策二:拓宽应用领域为了扩大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应加大对农业、医疗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研发和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与各行业的合作,探索机器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应用。

问题三:专业人才短缺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对策三:培养专业人才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应加大对相关专业的培养力度。

同时,推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另外,鼓励企业提供更多的岗位培训和转岗机会,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

问题四:安全风险隐患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工业机器人在操作中存在安全隐患,如机器人与人员发生碰撞、机器人系统失效等。

对策四:加强安全管理为了解决工业机器人的安全隐患,应加强对工业机器人的安全管理和监管。

制定并执行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确保机器人的产品质量和系统安全性。

同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问题五:产业链配套不完善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产业链支撑,然而目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还不够完善,存在配套设备供应不足、技术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工业机器人年度总结(3篇)

工业机器人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市场销量持续增长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0.3万台,同比增长15.96%。

其中,国产品牌销量12.99万台,同比增长27.01%,增速高于外资品牌。

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销量有望超过35万台。

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1. 产业链完善: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核心零部件如伺服系统、减速器和传感器,中游的智能机器人本体制造和系统集成,以及下游的各类机器人应用领域。

2. 区域集聚效应显著:全国4个省份的产业链评价为A,综合评价前三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和浙江。

产业链集聚度最高的五大经济圈是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翼、长江中游和成渝都圈。

三、技术创新能力提升1. 专利申请持续增加:产业内企业拥有专利总数超过301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65.0%。

近5年专利申请持续增加,粤港澳大湾区专利总数最多。

2. 新技术不断涌现:无人机、搬运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等环节表现出快速成长的潜力。

四、重点企业表现突出1. 头部厂商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核心行业如新能源行业中的先发优势进一步巩固。

2. 肩部及腰部企业轮动明显: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覆盖产品技术、行业布局、渠道、供应链以及资金储备等多方面的要素。

五、政策支持力度加大1. 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如《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等。

2. 地方层面: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产业基金、税收优惠等。

总之,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在市场销量、产业布局、技术创新、重点企业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行业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等。

未来,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第2篇一、市场销量稳步增长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30.3万台,同比增长15.96%。

机器人行业无人配送快递研究报告

机器人行业无人配送快递研究报告
随着核心零部件成本降低、视觉VSLAM避障技术成熟、量产经验逐 渐积累,使得低成本、高可靠性、可量产的机器人供给成为可能。
国外方面,先行者Starship已于2017年初获得1720万美元融资融资, 获得戴姆勒支持,成功上路,部分验证了海外市场的财务模型。
2
配送机器人行业报告 2018.5
报告摘要
தࠃಛ৭ 国内玩家 国外玩家
配送机器人行业的中国特色
36氪经过调研发现,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无人配送机 器人领域的商业尝试和创业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一是,与国外主要做室外场景不同,国内初创公司室 内、室外场景并重,室内无人配送成为中国特色;
二是,国外做室外配送机器人的以初创公司为主,但 国内则以互联网大公司为主。
ध‫ٻ‬෼ੳ 供给分析 财务分析
配送行业迎来高基数下的高增长
从市场看,快递和外卖行业在高基数(300亿件/ 年,4000w单/天)下迎来高速增长(30%+ CGAR)。
具体来看,相关数据显示,2016 年全球快递业年 业务量已达到700 亿件,全球物流市场价值超 9 万亿美元。国内市场,快递业务量 2016 年达到 300 亿件,增长近 30 倍,从 2014 年破百亿件大 关开始,以每年 100 亿件的速度高速增长。
一般来说,花时间研发的成本高,花在研发量产的时间可能更高。量产 困难的一个原因在于,量产涉及到光学元件的校准问题,如果不通过复 杂的自动化手段解决,几乎无法满足量产的产能和效率要求。
近年来,诸如富士康等工厂也在想办法解决量产难题。根据媒体报道, 富士康烟台工厂2015年2月量产Pepper时,每小时仅能生产5台,当年8 月已达到每小时10台,同时计划通过引进一部分自动化装置等措施,将 每小时产能增至15台。36氪从业内了解到,YOGO目前也已与富士康达 成合作,双方在进行量产产线的研发。

基层反映: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面临的障碍

基层反映: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面临的障碍

基层反映:工业机器人国产化在上中下游产业链上面临的障碍在工业4.0和智能制造浪潮的驱动下,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下的需求量旺盛,在汽车、3C电子、金属、化工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工具。

与此同时,产业链“国产替代”的必要性凸显。

尽管市场供需在不断扩张,我国自主品牌销量远落后于外资品牌,海外大厂仍占据我国大部分市场份额,整体上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仍存在较大差距。

基层梳理发现,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技术有待突破,成本居高不下,本土品牌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中游本体制造存在低技术、低品质、低价格、低应用的痛点;下游系统集成的主要矛盾在于客户要求的繁杂性和应用集成的标准化,呈现集成商数量多、规模小、工艺偏中低端、标准化难的格局。

一是上游核心零部件技术基本盘薄弱。

工业机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主要是减速器、控制器和伺服系统,三者合计成本占据机器人本体总成本的约60%以上,对于工业机器人成本下探和性能影响较大。

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上游三大件国产化率近些年均有不同程度地上升,但国外厂商依旧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减速器的国产化率较高,且每年的渗透幅度也最为明显,而伺服系统国产化进程表现较差。

减速器属于高精密度产品,技术门槛高,行业壁垒大,减速器主要分为谐波减速器和RV减速器。

谐波减速器方面,国产谐波减速器易发生筒体断裂、柔轮输出轴扭转刚性不足、齿面磨损等情况,其使用寿命和精度受以下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原材料:在金属原材料的颗粒度、刚度和硬度等指标上,我国供应的材料相较于国外有较大差距,杂质较多,影响了减速器柔轮等零部件性能;(2)设计专利:哈默纳科在减速器齿形设计和传动结构上具有知识产权,在齿形设计方面存在较高的技术壁垒,对于新进厂商阻碍较大;(3)加工工艺:高精度加工设备仍需进口,国内厂商缺乏经验积累和技术储备,加工精度、加工误差无法得到稳定控制;(4)零件装配:零件组装标准化程度欠缺,缺乏经验丰富的技工。

机器人领域:2018年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

机器人领域:2018年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

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界定 (4)1、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影响 (4)2、物联网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影响 (6)二、行业发展概况 (9)1、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9)2、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11)(1)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2)(2)我国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13)(3)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15)(4)商用服务机器人行业概况 (16)三、行业竞争分析 (17)1、行业的全球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格局 (17)2、国内的市场化程度与竞争格局 (18)四、行业进入壁垒 (19)1、技术壁垒 (19)2、品牌壁垒 (20)3、产品质量壁垒 (20)4、销售渠道壁垒 (21)五、影响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1)1、有利因素 (22)(1)人力成本上升 (22)(2)老龄化加剧 (22)(3)下游居民可支配收入上升和消费升级 (23)(4)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 (24)(5)国家产业政策支持 (25)2、不利因素 (25)(1)高端技术人才欠缺 (26)(2)资金压力较大 (26)六、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26)七、行业经营模式 (27)1、营销模式 (27)2、生产模式 (28)八、行业经营特征 (29)1、周期性 (29)2、区域性 (29)3、季节性 (29)图表目录图表 1 全球联网设备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个) (7)图表 2 服务机器人与传统机器人的区别 (8)图表 3 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11)图表 4 各类服务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11)图表 5 全球家庭服务机器人销售额(单位:亿美元) (12)图表 6 国内机器人吸尘器零售量及零售额(单位:万台、亿元) (15)图表 7 国内机器人线下及线上零售额(单位:亿元) (15)图表 8 2015-2017年国内扫地机器人线上线下市场销售额占比 (19)图表 9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24)家庭服务机器人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界定按照国际机器人联盟的分类,机器人一般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一般用于制造业生产环境,而服务机器人一般用于生活等非制造业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机器人行业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分析报告
2018年6月
目录
一、核心零部件对机器人的重要性 (5)
二、减速器:工业机器人不可或缺的明珠 (7)
1、技术分析:RV与谐波减速器占据主流地位 (7)
(1)RV(Rotary Vector)减速器 (9)
(2)谐波减速器 (10)
2、国产化进程:国内企业订单频传,加速进口替代 (12)
(1)竞争格局 (12)
(2)国外企业发展状况 (13)
(3)日本巨头业务规模不断扩张 (14)
(4)国产企业布局积极,有望率先突破 (15)
(5)国内企业减速机业务推进顺利,订单频传 (15)
(6)国内减速器业务赢来放量 (16)
3、需求测算:未来减速器业务的空间 (18)
三、伺服电机与控制器,相辅相成的核心零部件 (22)
1、伺服电机:国产替代空间最高 (22)
(1)伺服系统下游应用领域众多 (22)
(2)竞争格局:国内品牌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26)
2、控制器:与国际差距最小的零部件 (28)
四、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32)
1、对本体企业的影响:处于“以利润换市场”的阶段 (33)
(1)生产成本下滑 (34)
(2)产能的扩张 (34)
2、对系统集成商的影响:强化机器人的普及率 (38)
3、对商业模式的影响:向一体化模式探索 (40)
五、主要风险 (44)
1、机器人产业竞争加剧 (44)
2、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不及预期 (45)
3、宏观经济波动 (45)
核心零部件突破桎梏,进口替代加速。

减速器主要用于调速和传递负载,具备很高的精度,是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也是制约国产机器人成本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国内产品的整体质量逐步提高,在一些核心指标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2017年以来,国产减速器订单频传,进口替代显著加快,上海欢颜、埃夫特分别采购南通振康减速器共计18000台;伯朗特采购中大力德减速器3万台。

此外,苏州绿的、中技克美、来福谐波也分别开发了系列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伺服电机可以分为直流和交流,高性能的伺服系统大多采用同步交流伺服电机。

目前国内的领先厂商主要有汇川技术、埃斯顿等,自有品牌率占15%。

控制器方面,其本质上就是一个数据处理器,在硬件上与国外差距不大,差距主要是算法和兼容性方面。

控制器国内供应商主要是固高科技、埃斯顿、广州数控等,其中埃斯顿收购TRIO,转型高端运动控制方案商。

随着零部件企业由小批量生产向大批量供货迈进,核心零部件的逐步国产化,使得真正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在价格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国产化浪潮需要穿透到底层的设备行业,这也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对国内企业有何影响?机器人零部件的国产化会产生三方面的影响:(1)对于本体企业来说,首先会降低生产成本,其次是产能的扩张。

国产化并非一定会带来利润率的提升,当前中国的本体企业更看重市场规模的扩张,而非利润,处于“以利润换市场”的阶段;(2)对于系统集成商来说,成本下滑会强化机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