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从“政府规划师”到“社区规划师”:背景_实践_挑战―以深圳为例
城市规划师工作总结(二篇)
城市规划师工作总结城市规划师是负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专业人士,他们负责研究城市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城市规划方案,并监督实施。
在工作中,城市规划师需要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如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
下面是一个对城市规划师工作进行总结的例子:一、工作背景作为城市规划师,我在过去一年中主要参与了两个大型城市规划项目的实施。
第一个项目是一个新兴城市的规划,目标是为未来十年的发展提供指导。
第二个项目是一个老旧城市的改造规划,旨在提升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质量。
二、市场研究在项目开始之前,我首先进行了市场研究,了解了城市发展的趋势和需求。
通过对市场数据的分析,我确定了项目的目标受众和规划方向。
三、调研和数据分析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负责组织调研活动,并收集了大量的城市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我确定了城市的发展瓶颈和潜力,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
四、规划方案设计基于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与团队一起设计了城市规划方案。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考虑了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了沟通和协商。
五、方案实施和监督规划方案的实施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作为城市规划师,我需要确保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并监督项目的进展。
在实施过程中,我与相关部门和业主进行了密切合作,解决了一些难题,并及时调整了规划方案。
六、项目评估和改进在项目结束后,我负责对项目进行评估和改进。
通过与相关方面的沟通和反馈,我了解了项目的成果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方案。
七、技能和经验总结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提高了自己的市场分析、数据处理和规划设计能力。
通过与不同部门和业主的合作,我学会了如何协调和沟通,并解决实际问题。
八、感悟和展望在城市规划师的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挑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制定出适合的规划方案。
未来,我希望能够继续深入研究和实践,为城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深圳社区规划师制度的模式研究
规划师是个 多维度 的职业,总体 上 可以包括基于政治理性的管理之维 、基 于经济理性的市场之维和基于工具理性 的技术之维, 以及基于服务基层的社 区 之维等,不同维度反应 了规 划师的不同
现更多反映公众发展诉求的社区规划师; ②在 制度手段上,社 区规划成 为满足 整 合与发展两 种路径 的发展 需求 、融合政 府和社 区发展诉求 的最佳平台,其可 以 直接作 为控 制性规划,通过相关程序审 批后 纳入现 有规 划体 系。这一平台的出 现也 必将催 生一批社 区规 划师。此外, 社 区开始产 生编 制规划, 由此形成服 务
建设用地,往往 因为转卖、补偿和私宅
职业角色和职责重心。深圳社 区规 划师
制度基于服务基层的社 区之维,在深圳 的政府管理 、社会发育和市场转型的过 程 中生长出来,有其独特 的背景。
1 . 2 规划编制对象从新增建设用地向存量
建 设用地转变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学 习前苏联建 立的规划编制管理 制度,基于较低的城 市化 水平,在新增建设 用地上推进城市 化。根据城 市的经 济标准及基本 的劳动 力数量,规 划师 的任务仅仅是执行现有 规范,这个规范也是 由中央规划机构制 定且以国家标 准的形式 出版 。标准和规 范只是根据预 测的人 口数量而不是等级 差异来规定 人均 用地 面积 、人 口密度和 服务数量等 J ,这对规划师核心素质的 要求会侧重于工程与建筑 ,与当时行政
1 . 1 原农村社 区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者
深圳 的城市化进程从改革开放 的政 策发轫,是政府 自上而下 的历史进程。 通过 土地征用 ( 转用 ) 制度,深圳的城 市化拓展在土地上表现为从集体 土地转 变为 国有土地,在形态上表现为从农村
挑战与回应深圳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实践
2009年第9期上作为深圳社会工作实践的第一代拓荒人,深圳市首批国家职业社工肩负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使命。
如果把深圳社会工作的实践之路比喻成一条崎岖曲折的朝圣之路,那么,他们作为跋涉在这条路上一群虔诚的慕道者,不但要去体验一路的艰辛并领略难得的风景,而且还有责任适时地回眸走过的路,将目光聚焦过去的脚印上,看看它的方向与目标是否有偏离,给自己以启示,给后来人以借鉴。
台阶一:在社会服务的相关领域设置岗位社工,建立桥头堡深圳社工服务的起始点是政府购买岗位,也是目前深圳社工服务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相对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实为深圳社工初创时期的首选模式,也是目前深圳社工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
它有如下的优势:一是在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可快速介入社会服务的相关领域,社会影响力大;二是为后续社会工作其他形式的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切入点;三是为初创期的社工机构和社工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经济支撑,保证了他们基本的生存条件,为后续打造一支优质的社工队伍,积累必要的经验、酝酿发展的后劲,提供了物质的基础。
但同时它也有如下劣势:一是在社会服务发展较早的城市和地区,由于涉及原来固有的体制和利益格局方面的问题,遇到的反弹和瓶颈会较大;二是进入相关领域的社工与该领域内原工作人员直接接触,在价值理念、工作手法和角色定位等方面有许多落差,必然是一个痛苦的磨合过程;三是绝大多数的一线社工都The B ig D ipper北斗星□本栏编辑:万道林◇马洪波深圳社会工作发展中的实践挑战与回应深圳社会工作一、岗位与项目深圳社会工作运作模式的三台阶整合北斗星t he Bg Dipper47北斗星t he Bg Dipper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社会阅历单薄,工作经验缺乏,尤其是目前大学的专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存在较大的缺陷,社工学生所受的专业训练严重不足。
如今让他们独立地直接面对服务对象,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台阶二:岗位化设置、团队化运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针对上述的优势和劣势,为了应对目前运行中的问题,把工作推向深入,综合考虑社会的需求和社工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岗位化设置、团队化运作”的工作思路。
城乡规划师认知实训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城乡规划师,我们肩负着塑造美好家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使命。
为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城乡规划师认知实训。
现将实训过程及收获总结如下。
二、实训过程1. 实训单位简介本次实训单位为我国某知名城市规划院,主要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业务。
该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实训内容(1)城市规划理论学习在实训期间,我参加了由单位资深规划师主讲的系列讲座,系统学习了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规划编制方法、城乡规划法规等内容。
(2)现场调研为了深入了解城乡规划的实际应用,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现场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观察、分析、记录现场情况,并掌握了实地调研的方法。
(3)规划方案编制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参与了多个规划方案的编制工作。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规划方案编制的基本流程、技术规范和注意事项。
(4)交流与讨论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事、导师进行了多次交流与讨论。
通过分享经验、探讨问题,我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沟通能力。
三、实训收获1. 提升了专业素养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城乡规划的理论知识、规划编制方法、法规政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2. 增强了实践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现场调研、方案编制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3.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事、导师共同完成了一系列工作,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 丰富了人生阅历在实训期间,我结识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事,了解了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丰富了人生阅历。
四、实训体会1. 城乡规划的重要性城乡规划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城乡规划师,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2024年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范文
《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深圳为例》篇一城市空间发展自组织研究——以深圳市为例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空间发展成为了众多城市规划与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空间发展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功能升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以深圳市为例,探讨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机制及其影响,以期为其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二、深圳城市空间发展背景深圳市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示范区,经济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城市空间的迅速扩张和复杂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圳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
在这个过程中,自组织机制在推动城市空间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自组织理论在城市空间发展中的应用自组织理论认为,城市空间发展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即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等要素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中形成城市空间的自组织结构。
在深圳的发展过程中,自组织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自组织:深圳的经济发展由早期的制造业逐渐向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型,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产业集群。
这种经济结构的自组织演化,推动了城市空间功能的更新和优化。
2. 社会自组织: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迁徙,深圳市民的社会网络逐渐形成并不断优化。
这种社会网络的自组织发展,促进了城市空间的多元化和活力。
3. 文化自组织:深圳作为移民城市,文化多样性是其显著特征。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文化氛围,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创新和发展。
四、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深圳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结构的复杂性:深圳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复杂的网络状形态,各种功能区相互交织、相互依存。
2. 空间演化的动态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深圳的城市空间不断进行着动态的调整和优化。
3. 空间活力的多元性:深圳的城市空间充满了活力和多元性,各种文化、各种产业在这里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魅力。
深圳顾问规划师制度试点_4
公众参与规划形式 主要有:
城市规划展览系统、 规划成果网上咨询、 村民住宅建筑设计 方案竞赛、规划方 案听证会、综合性 规划研讨会、规划 过程中的民意调查、 解决具体问题的专 题讨论会、问卷和 抽样调查等。
典型开路,以点带面
社会公众,尤 其是村民规划 意识的提高, 远比规划编制 和管理本身的 意义深远。
五、顾问规划师和政府的角色定位
顾问规划师的角色定位:
1.介于政府与民众之间,具有工作自主和专业技术性。 2.以处理公共事务为职责,并非处理私人或营利性事务,
是一种服务性的角色。 3.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4.本地化
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 这应该将会成为规划师自觉 的职业追求,而不是一种程 序上的要求。
公众参与未形成制度化 规划师的理念取代了市民的价值观 效果差强人意
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是 要实现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广泛专家参与”与“广泛普通市民参
与”。
一、龙岗规划公众参与的实践回顾
各镇、村经济发展模式单一 利用集体土地资源,追求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
“规划下乡”包含: ▪ 规划成果下乡 ▪ 规划管理服务下乡 ▪ 规划政策下乡
政府通过协助、实施顾问规划师的提案,推 进镇、村的规划建设。
龙岗区顾问规划师制度工作框图
顾问规划师制度
认识、理解
公众参与
增强规划意识
村民、村干部 抵制规划,被动执行
自觉参与
想规划、要规划
顾问规划师的工作内容:
为镇、村规划建设提供专业咨询服务;研究镇、 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协助研究镇、村社会经济发展计 划,协助研究镇、村的环境改造、规划设计构想,促 进规划实施;参与城市发展课题的研讨;规划的区环境改 造计划、美国西雅图 邻里计划、美国波士 顿主街方案及日本东 京世田谷区地区计划 等,这些计划推动的 最终目的都在于鼓励 民众参与地区公共事 务及增进社会公共利 益。
存量时代背景下关于“社区规划师”职业身份与职责的思考
“面貌一新”是指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常以空间资源价值最大化为单一目标,强调形态构建,追求理想化、示范性。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物质空间的改造与利用,而忽视社会乡规民约的影响、人民生活习惯的影响等问题,容易造成原有社会关系的不必要的解体和新的社会关系的建立。存量规划中的更新更多应该注重合理适度的结构性调整。
1.2存量时代的新挑战
存量空间的空间资源类型更加丰富、产权关系更加复杂、存在既有问题更多样更分散,因此基于建成区的规划和建设要比新区更为复杂得多。究其根源,存量规划的难,实际来自于增量时代开发留下的惯性思维,即主体人群指标化、开发模式简单化、利益人群单一化、开发周期短平快的传统价值观。
同时存量时代需要完成从自上而下的经济牵引型到自下而上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服务型转变。要适应城市发展由单一的经济价值导向转向综合的社会经济人文价值导向,运作理念更突出“以民为本”。
误区的形成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缘由:脱离了群众的根本性需求。
2.2社区规划师的责任
作为社区规划师,就要把人民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在存量背景下的城市更新应该更加关注人们的需求,以实现人的需求为核心目标,在全面提高城市品质的基础上,针对存量空间资源进行合理的“增能增效”。“增能增效”的标准一定是老百姓决定的,以解决老百姓最实际的困难。存量规划一定是符合未来的发展方向的规划,是适应当下百姓最迫切的需求的规划,是让人民满意的规划,只有这样才是顺应时代的,才是永远是走在最前沿的规划。
3.2建立桥梁纽带关系
浅论深圳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
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夯实和谐社会基础------浅论深圳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深圳市民政局社区办祖玉琴2005年2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发布实施《深圳市社区建设工作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试行办法》和《深圳市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拉开了深圳市新一轮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帷幕。
这次改革创新的突出特点就是:在社区设立工作站,实行“居站分设”。
笔者做为从事社区建设的一名工作者,有幸参与了这一改革过程,因而,本人试图从深圳社区建设的实践出发,探讨“居站分设”的内容和特点,“居站分设”的实践与理论依据,以及改革基层社区管理体制对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意义等,以此抛砖引玉,以期引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一、“居站分设”,一种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一)“居站分设”的涵义所谓“居站分设”,就是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以外,独立设立社区工作站。
这样,社区内主体组织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从而以社区组织的多元化来满足社区需求的多元化。
社区工作站作为区人民政府及街道办事处在社区的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各项行政工作。
这一体制与传统体制不同的是:让社区居委会摆脱沉重的行政负担,还位于真正的居民自治组织;同时,从居委会剥离出来的行政职能,由社区工作站承担。
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有了自己的“腿”,从而真正实现党和政府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使政府理念从“官本位、政府本位、权力本位”转变为“民本位、社会本位、权利本位”,使政府真正成为服务型政府。
同时,使社区各个主体组织各司其职,各有其权,各负其责,建立起社区自治管理系统和政府行政管理系统的共生机制,从而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为建立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二)“居站分设”的由来“居站分设”是深圳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深圳城市结构改革而引起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也是深圳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城市化后深圳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思考
城市化后深圳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思考李红梅摘要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深圳社区经济传统发展模式发展手段单一、经济效益低下、抗风险能力差,与周边产业关联度低等弊端逐渐显现,日益成为制约转型发展的障碍。
本文旨在通过对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运用社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及相关理论依据,对城市化后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进行分析,提出重构社区发展内部机制、优化外部环境、设立服务引导平台、创新多元发展模式四点主张。
关键词城市化社区集体经济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转型发展城市化以来,深圳社区集体经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在全球经济危机和产业加速转移外迁的双重压力之下,辉煌20多年的租赁经济已经难以为继。
危机和困境表面上看是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无地可用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停滞不前,甚至逆势倒退,实质上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与新政策新形势不相适应。
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包括社区股份合作公司已经认识到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因地制宜进行转型升级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宝安区和龙岗区政府也纷纷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加以鼓励和扶持。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对社区集体经济这几年来的遭遇和实践有着更为直接的体察体验,对其未来的出路和方向也有着自己的思考思虑。
谨撰此文,试对社区集体经济发展历程、城市化后社区集体经济面临的问题加以分析,结合社区经济发展研究的一些理论和政策法律依据,对城市化后社区集体经济的转型发展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一、城市化前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历程(一)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制情况深圳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与社区股份合作公司的变革是息息相关的.社区股份合作公司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罗湖区是国内社区股份公司最早发源地。
1992 年深圳开始农村城市化改造将特区内4。
6 万农民转为城市居民;2003 年全面启动农村城市化改革,特区外18 个镇全部改为街道,218 个行政村改为居委会,2004 年底为特区外27 万农民办理了“农转非”。
双轨城市化向并轨城市化转变进程中的深圳社区转型与规划变革
是 行 政 主 导 型 城 市 化 与社 区 主导 型 城 市
化共同推进的结果。在这两种过程之间, 外来 资本 、产业主体及房地产商等共 同
参与城市化进程。
政府主导型城市化和 自 外而内型城市化[ 。这些基于不 3 l
同地方的城市化实践所提出的不同城市化模式,反映了
不同的城市化特征。
2双轨城市化转向并轨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转型
2. 1双轨城市化的内涵
笔者认同沈建 法等人从驱动 力的角度所提 出的双 轨城市化概念,但是从城市规划实施 、土地管理的角度 看,笔者并不认同其对双轨城市化内涵的判断。我国实
u b nz t n Ur a l n e sa e pa ig a o a t oe i i p o r s n h l d p e e v st e n w i a in r a ia i . b n pa n r r l yn ni o mp  ̄ n l nt s r g e sa d s a l a th ms le t e st t . r h a t oh u o
W a gW ec e g n ih n
嵋 呐栅 咖 Go e n n mi tdtpd w n mmu i o o . p p ra h s r e wo jr d s f r n ai . uue v rme t o n e - o na dc d a o o n yb t m u po c e e h o e b i t n F tr t t a a t t ma mo ou a z o u b n ain h l e e p rm u l a k oi e r l ra i t n i . tga i o ra i t al v l 0 d a t c tg a ub n a o . e i e rt gc mmu i e eo me t n a s r t nwt z o s d o f r t n z i . n n n dvl y t p n a d rn f mai i t o o h
社区规划师培训计划
社区规划师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规划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社区规划师作为社区规划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和推动者,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社区规划师队伍中,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参差不齐,需要通过培训提升整体水平,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
二、培训目标1.提升社区规划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包括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2.加强社区规划师的规划实践能力,包括规划编制、项目实施、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能力;3.提高社区规划师的综合素质,包括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
4.增强社区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提高社区规划工作的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培训内容1.城市规划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城市规划的理论基础、规划编制原理和方法、城市更新与再生规划等内容。
通过专业课程学习,使社区规划师对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操作有深入的了解。
2.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社区规划不仅仅是一项工程技术,更涉及到社会发展、经济结构、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社区规划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以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社区发展中的问题。
3.规划实践能力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规划编制等实践活动,提升社区规划师的实践能力。
特别是在规划编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培养,如项目管理、社区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等。
4.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团队合作、角色扮演、集体讨论等形式,使社区规划师有更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5.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通过案例分析、道德教育等形式,增强社区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在社区规划工作中能够充分考虑社会效益、环境保护、公共利益等因素,推动社区规划工作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四、培训方法1.专业课程学习通过专业讲座、学术研讨、理论探讨等形式,进行城市规划、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深度解读
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真题深度解读在2024年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中,真题涵盖了城乡规划师职业所需的各个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对这些真题进行深度解读,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考试。
一、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乡规划师的核心领域之一。
2024年的注册城乡规划师考试真题中,涉及了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城市设计的理念等方面的内容。
首先,考题要求考生讨论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今天城市规划师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要求在城市发展中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的需求。
应对这个问题,考生需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城市规划中的生态保护、资源管理和社区发展等方面的策略。
另外,考题还要求考生就城市规划中的新城规划问题进行论述。
新城规划是当前城市规划领域的热点问题,要求规划师在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新城的用地布局、交通系统和公共设施等。
二、乡村规划乡村规划是城乡规划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2024年的真题中涉及了乡村规划的基本原理、农村发展的特点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
考题要求考生分析乡村规划中的土地利用问题。
土地利用是乡村规划中的核心问题,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下,如何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乡村规划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考生需结合乡村实际情况,探讨土地利用的调整和优化策略。
此外,考题还要求考生讨论乡村规划中的农业发展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如何发展乡村农业,保障农民的利益,实现乡村振兴,成为了乡村规划师需要解决的难题。
考生可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品牌打造以及农民收入提高等方面,阐述乡村农业发展的策略。
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乡规划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2024年的真题中也涉及了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交通网络的设计和可持续交通系统的构建等方面的内容。
考题要求考生分析城市交通规划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考生需深入分析这些挑战,提出应对策略,如建设多式联运系统、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等。
2024乡村规划师上半年工作个人总结
2024乡村规划师上半年工作个人总结尊敬的领导:您好!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担任了乡村规划师的工作角色。
在这段时间里,我积极参与了乡村规划项目的筹划和实施,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现在我来给您做一份个人总结。
一、项目规划和监管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我参与了多个乡村规划项目的规划和监管工作。
首先,我通过与相关部门和乡村居民的沟通,全面了解了每个乡村的实际情况和规划需求,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
其次,我组织团队并按照规划方案进行了实施,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最后,我进行了项目的监管和评估,及时解决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意见,以保证项目质量。
二、规划报告和文件撰写在乡村规划过程中,我负责撰写了多个规划报告和文件。
我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编写了详细的规划报告和方案,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议。
我还对文档进行了精心的排版和整理,以确保内容的清晰和易读性。
同时,我也及时修改和更新了乡村规划相关的文件,以满足项目的需求。
三、规划会议和培训我参与并组织了多个规划会议和培训活动。
在会议上,我与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充分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解决了一些问题。
在培训活动中,我向乡村居民传授了乡村规划的知识和技巧,提高了他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
总的来说,上半年的工作成果是可喜的。
但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我希望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发展规划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其次,我希望能更好地与相关部门和乡村居民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技能。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到更多的规划项目中,为乡村的发展和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完毕,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此致敬礼!。
《2024年责任规划师工作的“片区管理型”与“社区治理型”模式的适应性研究》范文
《责任规划师工作的“片区管理型”与“社区治理型”模式的适应性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与管理中,责任规划师作为连接政府与社区的桥梁,承担着片区管理和社区治理的双重职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责任规划师的工作模式也逐渐呈现出“片区管理型”与“社区治理型”两种不同的形态。
本文旨在探讨这两种工作模式在责任规划师工作中的适应性,分析其优劣及适用场景,以期为城市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片区管理型模式的适应性研究1. 定义与特点“片区管理型”模式是指责任规划师以片区为单位,对片区内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和综合管理的工作模式。
该模式强调规划的系统性、管理的全面性和资源的整合性。
2. 适应性分析片区管理型模式适用于城市中相对独立的片区或功能区,如城市新区、工业园区等。
在这种模式下,责任规划师能够根据片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同时,该模式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促进片区的协调发展。
三、社区治理型模式的适应性研究1. 定义与特点“社区治理型”模式是指责任规划师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发展的工作模式。
该模式强调规划的参与性、治理的民主性和发展的持续性。
2. 适应性分析社区治理型模式适用于城市中的老旧小区、城中村等社区。
在这些社区中,居民的参与意愿强烈,对社区的规划和治理有较高的要求。
责任规划师通过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与协作,制定符合社区特点的规划和发展策略,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该模式有利于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提高社区的凝聚力和治理效能。
四、两种模式的比较与融合1. 比较分析片区管理型模式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资源整合,适用于城市中相对独立的片区;而社区治理型模式强调参与性、民主性和持续性,适用于城市中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等社区。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适用场景不同。
2. 融合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责任规划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两种工作模式。
城市社区规划师的年终总结
城市社区规划师的年终总结随着2023年的结束,作为城市社区规划师,我有幸参与了多个社区规划项目,并在这一年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这篇年终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过去一年的主要成就、挑战和收获,以及我对未来的展望和计划。
一、主要成就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参与了多个城市社区规划项目,包括社区公园设计、住宅小区规划以及商业区布局等。
在这些项目中,我主要负责规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密切合作以及与政府、居民等各方的有效沟通,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以下任务:1. 社区公园设计:我们成功地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社区公园,该公园包括儿童游乐区、健身设施、休闲座椅和绿化景观等。
这个项目得到了居民们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2. 住宅小区规划:在住宅小区规划方面,我们着重考虑了居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规划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住宅区域。
这个项目也得到了政府和居民的高度评价。
3. 商业区布局:在商业区布局方面,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地理位置,合理规划了商业设施的布局和规模。
这个项目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购物和娱乐环境。
二、挑战和收获在取得以上成就的同时,我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例如,在社区公园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同时还要与居民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此外,在住宅小区规划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考虑建筑风格、成本控制等因素。
通过这些挑战,我深刻认识到了城市社区规划师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团队合作和有效沟通的重要性。
在过去的的一年中,我也收获了很多。
我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和条件,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我还学会了如何与各方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以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也提高了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未来展望和计划展望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城市社区规划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我将继续关注国内外社区规划的最新动态和趋势,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同时,我还将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经验和心得。
2024年乡村规划师个人工作总结
2024年乡村规划师个人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飞逝,转眼间,2024年已经接近尾声。
回首过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感荣幸和自豪,作为一名乡村规划师,我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在工作中积极努力、主动创新,为乡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现将本人2024年的个人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本年度,我主要负责制定乡村规划策划、编制和实施过程的监督等工作。
在与各方合作伙伴的密切配合下,我成功完成了以下工作:1.编制乡村发展规划:根据乡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我与团队成员合作,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农村建设和产业布局等方面的规划。
通过充分了解乡村的发展需求,我们力求实现乡村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2.组织乡村规划实施:为了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我与各相关部门开展了紧密的协调与沟通。
我积极推动乡村建设项目落地,参与了多个项目的前期调研和方案设计,并全程跟踪监督项目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通过我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多个乡村项目得到了有效实施,为乡村提供了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3.推动生态农业发展:针对乡村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我积极倡导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革。
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我组织开展了多次生态农业技术培训和示范,使农民更好地掌握了生态农业的理念和技术。
4.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乡村公共服务水平是农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为此,我积极推动农村公共服务的改善和提升。
通过调研和分析,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包括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改善措施。
同时,我还积极争取政府投入,推动了一批乡村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和建设。
二、工作中的亮点1.创新思维: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思维,提出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建议。
比如,在编制乡村规划时,我引入了现代化的风格和设计理念,结合当地的特色和资源,使规划更加符合乡村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
上山下乡:从规划到规划师——规划师社会角色的再思考
动的加剧 ,山地灾害 出现的频率及破坏 力有增 加 的趋势 , 目前 ,山地灾害 已成为 我国除偶 发特大 地 震外 的第~大 自然灾 害。因此在 山地城镇发展
中 ,应 高 度 重 视 人 居 安 全 问题 。
多的 。我们 的规 划师 .正在社会上扮演着不 同的 角色 如政府 的官员 在市场上提供咨询 的技术 服务者 .以及 到公众 中间帮助社区调整和发展 的
PL ANNER- RETHI NKI NG ON THE SOCI AL ROLE OF PL ANNER
主持人 :毛 其智
Mo d e r a t o r :MAO Qi z h i
毛其智
( 清 华大 学 建筑 学院 副 院 长 ,教 授 )
自 由论 坛 是 规 划 学 会 年 会 的 一 个 改 革 ,利 用 这 个 机 会 大 家 就 一 些 备 受 关 注 的 议 题 自由发表意见 。 上 山
发 展 时 期 .山 地 城 镇 也 处 于 大 的 发展 之 中 ,这 是
符 合城 镇化 发 展 的宏观 背 景和 发展 规律 的 。最 近 .山地城镇 发展 出现 了一些新 的动态 , 西部 的
一
些 省 、 自治 区 纷 纷 开 展 城 镇 上 山 、 工 业 上
山 的探 索实践 ,有的地方规模 还很 大 .挖 山 填沟等 .对 这些新情况 ,需要正确地认 识和理性
成与发展 ,有其内在的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等方 面的原因 。现在 .我 国正 处在城镇 化的高速
【 中图分类号l T U 9 8 4 【 文献标识码 】c 【 收稿 日期】2 0 1 3 -0 1 - 0 6
谈 到 山地 开 发 .常 常谈 到低 丘缓 坡地 的概 念 。有的 专家认 为 ,低丘 缓坡地 为坡度2 度 到2 5
深圳城市规划师将进驻社区
xxxx规划师将进驻社区
未来,城市规划师将进驻社区,为基层提供贴身规划服务。
昨日,深圳市规划局召开科学发展观总结暨落实服务年大会,会上,该局出台了"服务年"工作方案,提出将在重大项目、公共设施、企业需求、办文绩效、社区规划、提案议案六个方面加强自身的外部服务。
在重大项目服务方面,市规划局将为每一个项目设置"项目联系卡",并指定一名项目专员,由项目专员为项目的全过程提供咨询、沟通、协调等贴身规划服务。
在企业需求服务方面则将以市、区重点产业项目为基础,兼顾考虑辖区内民生项目,主动收集辖区内的规划需求数据,针对项目推进过程中与规划相关的工作重点与难点,建立反馈。
另外,长期以来,社区居民的需求容易被忽视。
对此,深圳市规划局将努力打造社区规划服务平台。
其中包括,制定社区规划行动手册,探索社区规划实施机制;通过网络、媒体及其他媒介,增强公众参与广度;通过编制通俗易懂的规划便民手册,普及传播规划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深度;推行规划师挂点社区、驻点服务、社区规划师、规划联络员等多种服务形式,规划服务下沉社区,主动沟通,加强协调,为基层提供贴身的规划服务。
深圳市规划局局长王芃表示,要一如既往地支持社区的规划建设工作,了解基层发展需求,结合地方发展需求,加大规划引导、服务力度,探索社区规划实施机制,尽心尽力为基层办实事,充分落实社区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基层规划服务水平。
1/ 1。
规划师进社区方案
规划师进社区方案背景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让城市社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屋紧张、老龄化、犯罪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种更加全面、系统的规划,同时也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社区居民和社区环境的实际情况。
规划师是城市规划领域的专业人才,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拥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实际经验。
规划师的进入可以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为社区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因此,探索规划师进社区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目的规划师进社区方案的目的是通过规划师的介入,为社区发展提供更加专业、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支持。
规划师能够负责社区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并指导社区居民、社区单位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方案规划师进社区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师进社区调研规划师进社区调研是指邀请有关规划师进入社区,进行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数据收集、情况了解和需求分析,为后续的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2. 社区规划设计规划师进社区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居住小区、街道、公园、广场等场所的规划设计工作。
规划师会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居民的需求以及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规划设计方案,为社区建设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3. 城市环境治理城市环境治理是规划师进社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规划师进入社区后应首先制定城市环境治理规划,对社区的环境进行分析、评估和提升。
规划师还应该对城市垃圾分类、污染源治理、绿化环境建设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专业意见。
4. 社区建设管理规划师进入社区后,应该对社区建设管理进行指导和协助。
规划师可以制定社区建设管理方案和绩效评估标准,同时指导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做好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相关工作,提高社区的管理质量和效率。
实施步骤规划师进社区方案的实施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1. 邀请规划师进社区社区应该针对需要规划设计的区域,向城市规划部门或其他专业机构发出邀请,邀请规划师进入社区进行调研和设计工作。
2. 规划师进入社区进行调研规划师进入社区后,应该对社区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询问,收集社区的现状情况和居民的需求,了解社区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41.从“政府规划师”到“社区规划师”:背景·实践·挑战――以深圳为例(吴丹王卫城)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中原农村社区力量的崛起,城市规划开始关注和吸纳社区诉求,同时由于规划编制对象从新增建设用地转向存量建设用地,规划师的角色从物质规划转向利益调节,这些背景都导致了我国社区规划师的产生。
结合英国、美国、台湾及国内成都等地区的实践,本文着重分析了深圳社区规划师的五种实践模式,包括行政力量提纲型,行政力量主导、专业技术人员担纲型,社区主动发起、行政力量引导型,城市更新驱动型,及中介机构与社区联合型,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最后,本文讨论了我国社区规划师与政治、社会实现良性互动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城市规划社区政府规划师社区规划师1 引言本文所指的“政府规划师”,即计划经济体制中的传统规划编制与管理体系下的规划师群体。
这类规划师往往具有机关事业编制的,领取财政工资,受雇于政府,其规划编制形式具有浓厚的官方色彩。
随着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规划设计市场的逐步放开,事业单位开始改革,规划委托主体多元化,规划师职业开始分化,在传统的政府规划师之外,逐步衍生出社区规划师群体。
“社区规划师”并不是一个统一的代称,由于社会经济状况、政治制度及规划体系各异,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其不同的定位和形式。
陈有川(2001)从受雇部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等方面,将我国未来规划师的角色分为政府规划师、执业规划师和社区规划师三种,认为社区规划师是致力于社区管理、社区更新和社区复兴等事项的管理型规划人员,也是城市街道机构的政府规划师。
社区规划师的职业目标是在不妨碍城市整体长期利益的基础上,为本社区谋求长远利益和最大利益。
该种定义可视为一种狭义的界定,即在受雇部门、工作目标、工作内容上严格满足条件的人员,但广义上,只要其工作目标是为本社区谋求长远利益和最大利益的规划师,皆可视为社区规划师。
在我国,社区规划师仍然是一种新兴事物,因此,本文讨论的是广义上的社区规划师实践,力图结合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以深圳地区为例,分析我国规划师职业分化过程及其反映的城市规划趋势。
2 背景2.1 原农村社区成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者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从改革开放的政策发轫,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历史进程。
通过土地征用(转用)制度,我国的城市化拓展在土地上表现为从集体土地转变为国有土地,从形态上表现为从农村转变为城市。
随着我国经营性用地的招拍挂出让、城市规划法颁布及中央和地方的分税制改革,地方政府开始自上而下推进城市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社会力量的崛起,在政府“自上而下”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自下而上”的城市化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路径和线索,握有土地资源的原农村社区逐渐从城市化的被动参与者成为主要推动者。
比如深圳,976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原农村社区组织掌控39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的40%;全市8亿平方米的建筑面积,社区在城市规划之外建设的约达到3亿平方米,社区有资源、有能力、有需求争夺城市空间利益和发展的话语权。
在当前的城市规划体系内部,政府主要通过控制性规划对接社区发展,强调对社区空间的控制与引导,彰显的主要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发展模式,社区被动适应去实施规划。
面对逐步崛起的原农村社区及其日益强烈的发展诉求,城市规划体系内部开始反思和调整,一是在管理方式上,政府规划师的工作重心开始下移,进一步改善公众参与,更多考虑社区发展需求,迁就现实来编制与管理,一定程度上担当社区规划师角色,出现更多反映政府发展诉求的“社区规划师”;二是制度手段上,社区规划成为整合发展两种路径的发展需求,融合政府和社区发展诉求的最佳平台,社区规划可以直接作为控制性规划,通过相关程序审批后纳入现有规划体系,这一平台的出现也必将催生一批“社区规划师”。
此外,社区开始产生自行编制规划,由此形成服务于社区的规划师队伍,即社区的“社区规划师”2.2 规划编制对象从新增建设用地向存量建设用地转变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学习前苏联建立的规划编制管理制度,是基于较低的城市化水平,在新增建设用地上推进城市化。
根据城市的经济标准及基本的劳动力数量,规划师的任务仅仅是执行现有规范,这个规范也是由中央规划机构制定且以国家标准的形式出版(布赖恩·贝利,2010)。
标准和规范只是根据预测的人口数量而不是等级差异来规定人均用地面积、人口密度和服务数量等(布赖恩·贝利,2010),这对规划师核心素质的要求会侧重于工程与建筑,与当时行政管理和事业单位管理的体制相适应,从而产生大量的侧重物质空间的政府规划师,主要从美学的、理性的和系统的角度来思考、规划和建设城市。
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8%提升到50%以上,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展,在严保全国18亿亩耕地红线面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进一步扩展受到国家政策的刚性约束,城市规划建设的重心将逐渐转移到存量建设用地的规划利用上。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首先遭遇这一挑战,2015年,深圳的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将全面超越新增建设用地供应。
存量土地开发涉及到更多的利益平衡、权益保障等超越传统规划范畴之外的内容,规划师的工作重心在兼顾物质规划的基础上,向沟通、协调、平衡各种空间利益的方向转变。
在传统的规划师框架内,政府规划师与社区沟通沟通、协调、反映社区利益与发展诉求的程度有限,社区作为掌控资源的实体,必然会在规划的通道上寻找到能够反映自己诉求的代言人,代表社区利益诉求的社区规划师的出现了具有了坚实的现实需求。
3 实践3.1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伴随着1960 年代英、美等发达国家兴起的社区建设运动,“社区规划师”(Community Planner)开始出现,成为专门从事社区规划的专业规划人群或机构。
在美国,从邻里单位到新城市主义,“真正基于社区、关注公众切身利益”的规划理念被不断深化,社区规划有一定程度的法律地位,社区委员会拥有包括土地的使用权在内的较广泛的规划权限。
因此,美国的社区发展非常活跃而富于成效, 遍及全国的社区规划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纽约市为例,其社区规划的具体制定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是自上而下的立意于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的“政府规划”, 由社区委员会具体操作;另一个则是切实提高社区生活质量、捍卫自身权益的基层社区运动, 可称之为“平民规划”过程(胡伟,2001)。
该市部分社区规划师服务于官方机构,部分则来自于社会和市场,即通过市场化形式(钱征寒等,2007年)和NGO的形式向社区提供服务。
在英国,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地方政府实施社区规划的法律责任逐步明确,已经形成了包括规划编制、操作流程、内容和形式等在内的一套较为完整的操作框架(刘玉亭等,2009)。
社区规划通常是由政府牵头,通过建立总体的社区规划合作组织(CCPs)及设立执行小组和各主题小组,协同各政府部门及各合作组织、利益团体,从而保证规划实施和解决社区各方面问题。
可见,其社区规划师的运作依赖于法律与制度的框架,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予以实现。
在台湾地区,社区规划成为社区管理和社区自治的环节和途径,社区规划师作为一项制度被落实。
其社区规划师又称为“社区营建师”或“社区建筑师”(Community Architect),其特点是“一群具有高度热忱且走入社区的空间专业者,如同地区环境的医生一样,主要藉由在地化社区规划师工作室坐落在各社区中,就近为社区环境进行诊断工作,并协助社区民众提供有关建筑与公共环境议题至专业咨询,亦可协同社区推动地区环境改造与发展策略,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品质与环境景观”(孙启榕,2009)。
在国内,社区规划师的实践还相对较少。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地区于2009年开始实施乡村规划师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招募,对全市196个乡镇配备乡村规划师,代表乡镇党委、政府履行规划编制职责,但不替代相关职能部门的行政审批和监督职能。
由于这一制度通过市政府在全市铺开,在人、财及机制上皆有强力的保障,因而目前仍在持续有效的开展。
此外,境外NGO也开始介入我国社区规划建设,如德国GTZ非政府组织助推的扬州文化里的“社区参与老城更新行动规划”,“绿十字”生态文明非政府组织领衔的湖北襄樊五山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王婷婷等,2010年)。
3.2 深圳社区规划师的实践模式一:行政力量提纲型该种模式主要由深圳市城市规划主管部门②推动,将行政系统内部力量派驻到各社区担任社区规划师,自上而下地向社区提供规划服务。
2011年前,市规划主管部门的部分驻区派出机构已经陆续开展了社区规划师试点,其中以滨海地区为典型,该局建立了社区规划师领导小组,直接由科室负责人担当社区规划师,通过定期与临时会议制,运行和推广社区规划师制度。
2011年底,市规划主管部门开始在全市推行社区规划师制度,将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人派驻至深圳151个原农村社区担任社区规划师,规划师保证每月至少一次下社区提供规划服务。
同时,各派出机构加强了中层干部对社区规划的跟进与指导,有的管理局还对社区的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提升社区工作人员规划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应该说,这是规划行政系统内部的一种反思与实践,是立足于既有的“自上而下”规划路径的一次完善和补充。
这种改变的动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传统规划管理路径陷入规划实施的困境。
由于以城市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以大量原农村社区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对土地利用都产生了迫切的需求,土地权利博弈激烈。
传统城市规划,由于自上而下的编制规划,公众参与往往浮地表面,没有充分考虑社区土地权利人的实际需求,因而屡屡遭遇规划无法实施的困境。
以深圳实施多年的法定图则为例,该控规以河流、道路等为边界,有些社区甚至被若干个法定图则所肢解,社区无法进行整体的发展谋划。
二是传统规划管理存在“短腿”现象。
规划土地的政策繁多,报建流程复杂,基层和社区往往不易了解和掌握,特别是深圳在大部制改革以后,规划国土部门实行三级垂直管理体制,国土所被撤消,规划国土部门的管理末端无法有效地延伸到社区。
行政系统内部的社区规划师通过吸纳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利益诉求,规划编制过程中就考虑利益平衡因素,从而促进规划的有效实施,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和操作性,同时,促进了官方规划管理机构与社区居民的理解与沟通,许多社区居民从开始的不理解、不理睬到逐渐理解和接受,从原先的被动参与逐步向主动规划转变。
模式二:行政力量主导、专业技术人员担纲型这种模式的主导力量仍然是行政系统,不同的是,向社区派出的规划师由专业技术人员提纲,这些专业技术人员成为社区与官方规划机构的桥梁。
2010年8月,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龙岗管理局正式成立社区规划师工作室,选取了5个社区作为试点,建立了配套的工作机制,并制定了工作方案和相关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