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长短高矮》教案
《长短高矮》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长度、高度和宽度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物体长短高矮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度、高度和宽度等基本概念,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物体长短高矮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长度、高度和宽度等概念。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比较和判断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
3. 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实物,如木棒、尺子、书本等。
2. 准备游戏道具,如小红旗、小礼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出示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2. 教学基本概念2.1 教师引导学生触摸实物,感受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区别。
2.2 学生用语言描述实物的大小、长短、高矮。
2.3 教师讲解长度、高度和宽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
3. 小组活动3.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组实物,进行长短高矮的比较。
3.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判断组内实物的长短高矮。
4. 游戏教学4.1 教师设计“长短高矮”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
4.2 学生参与游戏,教师观察并指导。
5. 课堂小结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6. 作业布置6.1 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课后观察家中或学校里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
六、教学拓展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长度、高度和宽度的物体图片,如建筑、树木、人体等,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2. 学生尝试用长度、高度和宽度等概念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有的房间的天花板比教室的高等。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班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什么是比长短比。
•掌握比长短比的概念。
•熟练运用比长短比的知识进行数学实践。
教学准备•比长短比的定义与应用。
•带单位的长度。
教学步骤引入教师在认真查看每个学生的作业后,通过一个简单的游戏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比长短比高矮。
游戏规则如下:•小组内同学互相站成一排,按身高从矮到高排序。
•每组选一名学生负责起点和终点。
•首先是A组和B组进行比赛,教师会将一点奖励给获胜者。
•同理,余下的几组可以一一逐个进行比赛。
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比长短比高矮在生活中的用处。
学习接下来,教师要求同学们认真听讲,了解比长短比的定义。
1.什么是比长短比?比长短比(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长度或高度在数值上相比较的方式。
比的结果就是数字之比。
例如,A高1米,B高2米,那么比值是1:2(即在小学阶段,比的表现形式为分数,尤其是如1:2之类的比值)。
2.比长短比的读法比的读法是数词加分之分比之分或者数词加点之点比之点法(即如上一例,读作“一比二”)。
让学生们反复读比的定义和读法,从而使他们熟悉并理解其含义。
3.比的种类比有两种,即绝对比和相对比。
•绝对比是指比两个事物在长度或高度上的绝对差异。
例如,A长15米,B长8米,则AB的比值为:15:8或15/8。
•相对比则是相对于另一个事物而言的比较。
例如,B行走了10米,而A行走了5米,比值为:B:A=10:5或2:1。
通过以上的例子,让同学们理解比的类型。
操作在学习比的基本知识后,教师可以进行基本的操作。
具体而言,学生们可以进行以下两个操作:1.比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比的问题来让同学们进行练习,比如以下几个问题:•若A:B=1:4,且A比B短36cm,则B的长度是多少?•若甲乙两人的身高比为5:4,且甲人的身高为160cm,则乙人的身高是多少?•若一束香蕉有40个,而一束苹果有25个,比成份数后,请问每一份中香蕉和苹果各有多少个?2.练习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并帮助他们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教师可以进行以下操作:•让学生回答比的问题,直到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比的概念。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高矮》教案范文3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高矮》教案范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长短、高矮》教案范文精选3篇(一)教案标题:比长短、高矮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较长短的概念。
2.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比较高矮的概念。
3. 学生能够辨别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教学重点: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概念进行物体的比较。
教学准备:1. 《比长短、高矮》课本。
2. 不同长度和高度的物体模型,如木条、纸条等。
3. 相关图片和图表。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物体,提问:“你们看,教室里有哪些物品?”2. 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物品的特点,并引导他们注意物品的长度和高度。
Step 2:讲解比较长短的概念1. 将教室中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并问学生:“这两个物品哪个长一些?”2. 引导学生用手指比较物体的长度,鼓励他们用“长”和“短”来描述物体。
3.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让学生理解长短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Step 3:练习比较长短1. 准备不同长度的木条或纸条模型,让学生两两比较它们的长度,并用“长”和“短”来描述它们。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4:讲解比较高矮的概念1. 将教室中的两个物品进行比较,并问学生:“这两个物品哪个高一些?”2. 引导学生用眼睛比较物体的高度,鼓励他们用“高”和“矮”来描述物体。
3.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让学生理解高矮的概念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Step 5:练习比较高矮1. 准备不同高度的木条或纸条模型,让学生两两比较它们的高度,并用“高”和“矮”来描述它们。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表达自己的观点。
Step 6:巩固练习1. 准备相关图片和图表,让学生根据图片比较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2. 随堂检测学生是否能准确运用比较长短和高矮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单元-比长短 比高矮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名称:《比长短比高矮》教学年级:一年级一、教学内容分析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2.长短、高矮都属于比较物体长度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紧密,所以我将它们放在一个课时处理。
二、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有了比较长短的经验,在课堂中学生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
例如第9页做一做的四个活动,老师们可以看一下,教材中比较绳子长短的两个学生将绳子的一端对齐;比较伸开的手臂长短的两个学生将一端的指尖对齐;比较手掌长度的老师和学生也是将手掌的一端对齐,教材中给出的都是采用一端对齐的一般的方法进行比较。
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并不完全用这种最基本的方法出现了许多比较的方法,如教师从袋子中取出几种物品,让学生们小组讨论判断长短,并汇报是如何判断的。
在“比两根绳子的长短”的活动中,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汇报的。
第一个学生先拉直长一些的绳子举起来,第二个学生拉直短一些的绳子放在第一根绳子的中部,这样比着放,第三个学生站起来说左边短一块,右边短一块,所以短。
还有的学生不比,说我是看出来的,一看我就知道了哪个长,哪个短。
在“两个小朋友比伸出手臂的长度”的活动中教材上给出的是一端对齐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没有一组学生是一端对齐的。
孩子们面对面站着,强调的是鼻子尖对齐,然后左右看一看,两边各短一点,所以短一些。
在“老师与学生比手掌的长度”的活动中,教材上给出的是一端对齐的基本方法,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时,教师与学生的手掌也不对齐。
孩子们的小手很小,他们就直接放到老师的手掌上,一下子就看出比较的结果了。
三、学习目标(以学生为主语)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通过小组活动探讨对比高矮的不同办法。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
《比长短,比高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经历比长短、比高矮的过程,掌握比长短、比高矮的基本方法(对齐比、拉直比),了解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
能用长短,高矮来描述日常生活中量与量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比较的过程,提高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与交往能力,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比长短、比高矮的基本方法(对齐比、拉直比),了解还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
教学难点:用数格子的方法比长短。
教学过程: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一)、比高矮1、下端对齐比高矮。
师:同学们,小动物学校开学了,新来了两名小同学,我们看看他们是谁?生:小羊和小兔。
师: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两只小动物你们想说些什么?生:小羊重,小兔轻。
师:你说的是他们可以比轻重。
还想说什么?师:对,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需要比高矮,比高矮也是有方法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高矮。
【板书:比高矮】动手操作,实践探究。
师:你能说出这两只小动物的高矮吗?生:小羊高,小兔矮。
师:你是怎么比的?生:我是看上面小羊比较高,所以小羊高。
师:大家都同意吗?(同意)小兔子很不服气自己比小羊矮,它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办法吗?(想)这回小兔子可比小羊高了,它高兴极了。
你们想对小兔子说些什么?生:小兔,你这样做不公平。
师:小兔子这样做,我们只能说小兔站得高了,并不是小兔的身高高。
如果要做到公平,应该怎样比高矮?生:都站在地上比。
师:行吗?还可以怎么办?生:都站在同样高的木块上比。
师:同学们说的这两种方法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们发现了吗?生:都站的同样高来比。
师:你真善于发现,在比较高矮时,一定要站在同样的高度比,也就是要一端对齐来比才合理。
小羊和小兔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能到黑板上比一比他们的身高吗?师:说说你是怎样比的?生:站得同样的高师:也就是一端对齐是吗?我们画一条横线来检验一下是否对齐了。
【画横线】比较结果呢?生:小羊高,小兔矮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谁再来说一说,怎样比较小羊和小兔的高矮?生:一端对齐,另一端小羊比较高,所以小羊高。
2 比一比:比长短、高矮 说课稿
2 比一比:比长短、高矮 说课稿一、说教材: “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
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是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长短、高矮联系较为密切,而且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高矮的经验,普通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
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1. 认知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通过小组活动探讨比高矮的不同办法,知道长与短、高与矮是比出来的。
2.能力目标:通过比长短、比高矮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情感目标:在小组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子细观察、认真思量的良好习惯。
二、说教法学法: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
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为主,创设情境,设计了色采明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本节课我安排了三大教学环节:(一)游戏引入,教学长短(二)创设情境,教学高矮(三)拓展思维,总结全课(一)游戏引入,教学长短这个环节,我分三大步骤来完成第一步骤是:游戏引入课一开始,我先出示2支铅笔,用手捏住一端,这样让学生产生一个错觉,再放开手,让学生重新进行判断,从而得出比较2个物体的长短要一端对齐的方法。
从游戏引入,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又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由学生轻松得出比较长短的方法,为下面的活动做好了知识铺垫,既有趣,又有效。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验长度和高度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和高度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
2. 认识高度单位:米、厘米。
3. 学会比较物体长度和高度的大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和高度的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和高度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练习本。
2. 学具:学生尺子、铅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比较树叶、小棍的长度,引入长度和高度的概念。
2. 探究长度单位: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3. 探究高度单位:让学生用自己的尺子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高度,如窗户、黑板等,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比较长度和高度: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比较各自测量到的长度和高度,并用数学语言描述比较结果。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比较长度和高度的方法,并尝试运用到生活中。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比较长度和高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比较长度和高度的方法及应用。
8.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并比较家里的物体长度和高度,明天课堂上分享。
9. 板书设计:比长短、高矮长度单位:米、厘米、毫米高度单位:米、厘米比较方法: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度和高度的大小。
10. 课后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比较长度和高度方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如在生活中测量和比较物体。
3. 收集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体验物体长短、高矮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能够正确地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认识长度单位:米、厘米。
2. 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
3. 学会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并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难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运用观察、操作、实践、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采用激励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练习本、教学课件。
2. 学具:每人一组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如小棒、铅笔等)。
3. 课堂作业:练习册相关题目。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组长短、高矮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新知:(1)介绍长度单位:米、厘米,并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
(3)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长短、高矮。
3. 实践操作:学生自主选择一组物体,进行测量、比较,并用语言描述。
4.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用语言描述其长短、高矮。
2. 家长协助孩子测量家庭中的物体长度,并进行比较,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九、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等。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的准确性、书写规范性等。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比长短比高矮》教案教学内容:比长短比高矮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感知物体是有长有短.有高有矮;通过学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长和短、高和矮是比出来的.教学重点:比较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物体的长短、高矮进行比较.教学准备:长短不一的小纸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小朋友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不同长短的小纸条和不同长短的小木棍.请拿出来,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让你们准备这些东西吗?对了,我们今天需要来学习怎样比较物体的长短.二、新授.1、导入主题动手摆一摆老师让你们准备的小纸条,自由观察.师:你发现了什么?生:纸条有长有短.师:那你是怎么发现纸条有长有短的呢?生:比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主题〕教师板书:比长短.2、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小纸条,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你是怎么比出来的?〔1〕小组交流并讨论.〔2〕点名汇报讨论结果.〔3〕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就是要把比较的几个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比较的方法可能有不同,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3、感知高矮.师:喊两位个子高矮悬殊比较大的学生上台来,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身高.生:一个高,一个矮.〔此时可以教育学生不挑食、多运动可以长个的思想〕教师板书:比高矮4、什么情况下要比高矮.师:我想请两位学生来帮老师一个忙,有谁愿意啊?生:我愿意————师:〔找两名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分站两边〕老师想让他们其中的一位学生帮老师挂挂图,老师希望高的那位帮我挂哟.〔这时学生无法用眼睛直观两位学生的高矮,于是想出用比一比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师:怎么比呢?〔找学生演示比学生高矮的过程〕5、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1〕小组讨论比高矮的方法.〔2〕比较高矮的方法也有很多,只要学生的方法合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再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方法很好,教师也可以让其他学生试一试这种方法.〔身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比较的方法.学生活动时,教师要主意了解学生都有哪些不同的方法,为全班交流做准备.〕〔课间活动:歌曲律动《我们来唱歌》〕三、当堂练习.1、比一比.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这是一个比长短的游戏,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比的物品可以自由选择.2、排队游戏.让学生自主的按从矮到高的要求站队.比一比看谁站的最好,看谁站的最对.完成教材第十页做一做.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一第5—7题.四、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是有长短的,我们也学会了比较长短的方法.还知道了我们的身高也是有区别的,有的同学高,有的同学矮,我们也学会了跟同学比较高矮.那么我们在的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将要遇到更多的问题,有很多都是可以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的.那就让我们学好数学,让数学来为我们大家解决更多的问题吧![教学反思]本节数学课结束后,我深刻体会到了一年级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上好一节课是需要教者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的.本节课我自认为有三个亮点,1、注重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与动手操作的能力.2、注重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生活中感知事物的长短、高矮.3、巧妙的在课堂中进行组织教学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赞赏.不足的地方有两点:1、比较方法运用过少,与学生交流时间太短.2、知识面的延伸不够深化总之,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我将不断努力发掘好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更上一个台阶.《比长短,比高矮》评析长短、高矮的比较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他们入学前对长短、高矮的比较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他们的认识比较笼统、片面.要掌握比较长短、高矮的正确方法与理解长短、高矮的相对性,还有一定的难度.在郑明慧老师所执教的这一堂课里,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纯粹的知识传递,而是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实验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获得对长短、高矮比较的一种活动体验,在这一堂课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很多:1、比纸条、铅笔、手臂长短,学生个头高矮等创设了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和热情,很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亲切的教态和语言,适度表扬和激励营造了温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节课的亮点,在学生趋于疲劳时,郑老师用一首简短的儿歌让学生得到了适时的放松.3、各种活动和练习,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程度,尽可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4、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当然,教无定法,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学内容,可能每个执教者的方法都会不同,在这里我也想提几点浅显的建议:1、新课导入中,可不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揭示比长短、比高矮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比?2、在比高矮时除了强调站在一起,还应该强调要站在同一水平线上.3、同桌之间手臂长短的比较,可否设置一个评价者,这样的比较结果更为清晰.4、多个对象在比较高矮时,可否帮助学生建立有序的比较过程.总之,该教师的这节课朴实中带新意,平稳中蕴激情,不失为一堂好的公开课.。
比长短 比高矮教学设计
《比长短、比高矮》活动目标:1、学习用重叠和目测比较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说出哪个长,哪个短或一样长。
2、使幼儿通过比较来区别物体的高矮,知道哪个高,哪个矮或是一样高,并能按高、矮排序。
3、知道在同一平面内比较长短和高矮。
活动准备:课件、米尺、自备学具。
活动重难点:学会区别物体的长短和高矮。
活动过程:一、导入:谈话: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举例子、说一说是怎么比较的?(1、比较大小;2、认识颜色。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比长短、比高矮。
二、新授:1、目测长短、高矮引导学生观察,运用此比较物体的方法,目测判断,训练、培养学生比较长短、比高矮的能力。
方法:抽出两组学生进行比长短和高矮活动。
长短:两支铅笔比一比:(1)左边的同右边的比;(2)右边的同左边的比高矮:两个同学比一比:(1)左边的同右边的比;(2)右边的同左边的比提示:幼儿说完整话,明白长短和高矮要有比较才能说谁长或谁短,谁高或谁矮。
2、指导学生观看课件(1)想一想:哪知绳子长,哪知绳子短?哪只长颈鹿高?哪只长颈鹿矮?①方法:(1)把两根绳子重叠然后进行比较(2)让长颈鹿站在同一高度进行比较②高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矮的长颈鹿与树比,哪个高哪个矮?同桌的相互说一说。
指名说——大家评价。
(1)想一想,说一说:哪个瓶子高?哪个瓶子矮?(2)活动:自选伙伴,比长短,比高矮。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要求:每个孩子拿出有长度的物体与其他伙伴进行比较长短。
每个孩子可以选甲、乙两个同伴,拿出高矮不同的物体进行互相比较。
并说出结果(训练学生口语能力)自由结伴比,并说一说。
指名小组到前面说一说。
三、指导练习:游戏:实物排一排要求:各小组到教室前面由长到短排队。
比一比,哪组排得对,排得快?高矮排一排——看看哪个组排得对?要求:各小组到教室前面由高到矮排队。
比一比,哪组排得对,排得快?四、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对你的生活学习有帮助吗?(表扬、鼓励)。
高矮长短比较教案
高矮长短比较教案教案标题:高矮长短比较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高矮长短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物体的高度和长度,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教学重点:1. 高矮长短的概念理解和运用。
2. 运用比较词汇进行大小比较。
3. 描述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不同高度和长度的物体,如椅子、书、铅笔等。
2. 板书工具:黑板、白板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引入教学话题,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提问:你能说出你看到的物体的高矮长短吗?2. 学生回答后,引导他们思考高矮长短的概念,并与他们分享。
知识讲解与示范:1. 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高度和长度的物体。
2.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和长度,向学生解释高矮长短的概念。
3. 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物体的高度和长度,使用适当的比较词汇,如更高、更矮、更长、更短等。
示范与实践:1. 将一些物体放在桌子上,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高度和长度。
2. 学生两两合作,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并描述它们的高度和长度。
3. 随机选择几组学生,让他们展示比较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巩固与拓展:1. 给学生分发练习册或工作纸,让他们完成一些高矮长短比较的练习题。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和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引导学生思考高矮长短的应用场景,如在购物、建筑等方面的应用。
总结:1. 回顾学生所学的高矮长短的概念和比较词汇。
2. 强调高矮长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扩展活动:1. 学生自行选择几个物体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结论。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比较不同物体的高度和长度,记录实验结果。
3. 学生可以创作一个小故事,描述不同物体之间的高矮长短关系。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突破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高矮,总结出判断标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练习,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词汇运用:学生需要熟练掌握“长、短、高、矮”等词汇的用法。
突破方法:教师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这些词汇,加深对词汇含义的理解。
(3)掌握使用“长、短、高、矮”等词汇描述物体特征。
举例: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展示不同长度的铅笔、书本等物品,引导学生学习长短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使用直尺进行比较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空间观念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尚浅,难以把握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突破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比较物体,逐步培养空间观念。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长短高矮》|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比长短高矮》为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核心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认识长短、高矮概念,学会用直尺比较物体长短。
2.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判断物体之间长短、高矮的关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4.掌握以下词汇:长、短、高、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如何使用直尺进行比较以及如何描述物体长短高矮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比较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比长短高矮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直尺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通过这个操作来演示长短比较的基本原理。
一年级数学教案比长短、高矮.doc
比长短、高矮一年级数学教案编写者斯旦红执教者第教时教学内容设计理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时教学目标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资源修改意见教学程教学程一、感知短教:小朋友从你的笔盒里挑出你最喜的一支笔、一橡皮。
与你同桌的比一比,你了什么?(引学生出:物体有有短)板:、短二、比短 1、探究比短的方法:小朋友可以如何比笔的短。
(小)学生:(1)一端(2)看出来的⋯⋯(教加以引、演示) 2、揭示一般比的方法:一端行比 3、一我接下来做一个比短的游,你可以自由,想比什么物体的短就比什么?(根据学生自己的,行比。
如:毛、手指、手臂等等)三、比高矮 1、方法:(班上的一位小朋友站起来一:他和一起比什么物体的短。
)小朋友我一起看看两位小朋友高矮?(两位小朋友站的一点,使其余小朋友不能一眼看出,思考:如何比)方法:( 1)直接比:面面站,背背站。
(2)借助他物来比:在上做号。
(由学生自己,教多予以鼓励) 2、游:小朋友,我下面做一个游,看哪小朋友最先从矮到高排好。
(学生排。
前后小朋友比比:我比你高,你比我矮⋯⋯)四、巩固 11、比摸得高、得高。
12、借助其他物品来比短、高矮。
33、生做:如:在你的学具里,你拿出最的尺子、小内最高的同学站起来等等反思。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学前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词汇。
2.理解自己身边的实物,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3.学会比较大小、长短、高矮后能够掌握“比较”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听懂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相关词汇。
2.理解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的图片或者实物
2.教具:若干个同类型不同大小的物品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
1.播放一段歌曲,让学生来跟着小朋友唱歌,以热身。
2.老师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些实物,问学生,它们的大小或长短高矮的区别。
(二)学习
1.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分别在场地上放置若干个同类实物,让孩子们给出它们的大小、长短、高矮的比较,让他们做出正确的比较。
2.同义替换:老师出示几组表达大小、长短、高矮的词汇,让学生把
它们替换掉。
3.游戏:老师出示一个游戏,让孩子们在一定时间内把它们按照大小、长短、高矮的次序排列起来。
(三)检查
1.老师出示几组图片,要求孩子们根据图片所示内容,正确地比较大小、长短、高矮。
2.老师将实物放在台面上。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教学对象:小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和高度的概念。
2. 让学生学会用比较的方式来确定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大小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比长短、高矮”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铅笔、练习本。
2. 学具:学生尺子、铅笔、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如“我们已经学过如何比较物体的什么属性?”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出示教具,如尺子和铅笔,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看看这些教具,你们能说出它们的长短和高矮吗?”3. 教师示范如何用尺子测量铅笔的长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和高度,并记录在练习本上。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练习题包括比较不同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如何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你们觉得自己学到了什么?”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找出一些物体,比较它们的长短和高矮,并用数学语言描述。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明天上课前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比较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的大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六、课堂活动(10分钟)活动目的: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和高矮,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三人。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
小学数学教案设计:《比长短、高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理解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2. 运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难点:用数学语言准确描述物体长短、高矮。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尺子、小棒、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出图片中物体的长短、高矮。
2. 学习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练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总结比较方法。
5. 课堂练习: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比较长短、高矮的方法。
2. 运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物体长短、高矮,提高动手能力。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物体的长短、高矮。
2. 学习比较方法: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学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比一比,练习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物体长短、高矮,总结比较方法。
5. 课堂练习:完成学生用书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一册第4页的例题,第5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1、经历对客厅全景观察的过程,体会比较长短,高矮是生活中的数学。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了解长短、高矮是比较的结果。
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较完整、正确地叙述比较的结果。
3、初步运用简单的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和教师比身高,请学生说一说比的结果。
(说明:高和矮是比较的结果,长和短也是比较的结果,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小红家去作客,我们一起找一找,比一比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好吗?)揭示课题。
二、联系生活比一比。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感知长短、高矮。
(1)、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客厅里有些什么东西。
(2)、指导学生比较两根吸管,两件衣服的长短,比较饮料瓶、玻璃杯的高矮。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准备。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两盆花草的高矮,通过学生间的相互汇报交流体会比较的方法,感受长短、高矮都是比较的结果。
(5)、以吸管为例,引导学生用谁与谁比长(高)或谁与谁比短(矮)表述两个物体比较的结果,其余3幅图请学生在四人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通过开放性地找一找,比一比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比长短,高矮的方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讲座,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如桌子高,板凳矮;桌子比板凳矮;桌子比板凳高;板凳比桌子矮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优秀教案《比长短、高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1)问: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A: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B: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这时问同学: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活动之五
1、比较谁喝的多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二瓶饮料,我要请二个小朋友来喝,谁想来?
先请大家比较它们的多少,然后让两个小朋友背对着大家喝,然后问其中一个小朋友:(1)你认为自己与他相比,谁喝的多?其他朋友有什么看法?
(2)小组讨论:想一想,到底是谁喝得多?为什么?
教师小结:能从剩下的水比较出谁喝得多,真了不起!
三、独立思考:(学生评价)
A: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不公平”。
师:为什么不公平?让学生明白: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B: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1、自我评价。
2、学生互评
3、全班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