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共33张PPT)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从成语中体悟孔子的儒学思想: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者爱人
“仁”
3、苛政猛于虎也。
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 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 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学派
代表 孔子
时期 春秋
思想主张
“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首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儒 家 道 家 法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战国 战国 春秋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顺其自然;辩证法;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和民心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 制统治
孔丘
儒 家 学 派 创 始 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 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之一。晚年到鲁国,主 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 工作。孔子逝世时,享 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 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 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 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 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 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 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 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 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8《百家争鸣》课件新人教版
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
“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怠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说说孔子的名言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
主要思想
孟子
道德规范:仁义礼智
富贵不能淫………
政治思想:发挥孔子德治,提倡仁政 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
评价: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 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 意义,影响深远。
20
荀子简介
•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年),名况,战 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赵国人。 当时人们尊称他荀卿。早年曾游学于齐国,广 泛接触各派学说。到过秦国、燕国,回过赵国。 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因为年高望重,曾 三次被推为祭酒。晚年到楚国,春申君黄歇任 他为兰陵(今山东苍山)令。失官后家居著书, 死后葬于兰陵。
第8课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2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 人物和基本主张。 2.知道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 家思想的形成。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 意义。 4.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重难点: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什么是仁?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新人教)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墨家——墨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
爱,非攻,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选贤能治理国家,提倡节俭。”,代 表作《墨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儒家——荀子
荀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代表作《荀子》。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代表作《庄子》。
道家 法家
庄子
韩非子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 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万世师表,仁政礼治” “无为之道,祸福相倚 ” 道家 “与时俱进,依法治国”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墨家
请学生讨论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现实 价值?
• • • • •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墨子》
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
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正义的战争。
儒家——孟子
孟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代表作 《孟子》。
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
刑罚,薄税敛···”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最新人教版
百家争鸣
治国方略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荀子
战国
墨子
庄子
韩非
战国
战国
战国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拥护正义之战,强调“仁者无敌”
地位
思想收录
《论语》
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大教育家
材料一 仁者爱人。材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
名片
姓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
国籍
楚国
出生年代
春秋后期
地位
作品
《老子》(又称《道德经》)
老子和《道德经》
道家学派创始人
材料一道可道也,非恒道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失马
祸
老子和《道德经》
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百家争鸣》教案(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百家争鸣》是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节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兴起和发展。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理解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和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诸子百家的兴起和主要思想可能还不够熟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对复杂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困难,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思想家的生活和思想有一定的兴趣,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故事和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掌握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学派的存在和发展,培养开放包容的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和代表人物,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基本思想。
2.难点:对不同学派思想的特点和影响的深入理解,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诸子百家的兴起背景、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分析不同学派的思想特点和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课件:教师准备与本节课相关的内容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3.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材料,如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思想家的故事等。
2024年秋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 第7课 百家争鸣
材料3: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
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
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
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
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
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人的骏马回 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 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 大腿骨,大家都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 气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参 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因战争而死去,
仁:爱心、包容心、同情心
个人层面: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 国家层面:统治者应体恤民情,爱惜民力。
政治主张
“以德治国”
孔子下山,看到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孔子派弟
子去询问。弟子问:“你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那个
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
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
一、老子与道家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经济:铁犁牛耕使用,大大 提高生产力,促进封建经济 的发展
政治:王室衰微,分封制瓦 解,旧统治措施失去作用
先秦诸子皆为忧世之乱而思以拯 济世,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文化:先进知识分子为结束 乱世,纷纷提出自己的思想
速读课本38页,完善老子的个人简介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3.战国时期,不仅国君以礼贤下士为美德,一些卿大夫也广泛招徕 各种士人,使养士成为一种社会风气。从某种角度看,社会政 治发展为百家争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这说明了战国时期 (D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新人教版
墨家学派创始人
生活年代:东周战国中期 国 籍:宋国 思想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秋水》
➢ 这句话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反映了在战国的乱世中,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同时,他强调精神的自 由,也反映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活跃的时代。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 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 ➢春秋根后据期故状事况二:、诸材侯料争一霸,,说大说国孔兼子并提小出国的。治较国强主的张诸是侯什国么,?国 君以想德的治是国怎、样以增礼强治国国力。势力较弱的诸侯国,国君在想怎样维 护自己的统治。 孔子的主张在诸侯国君的眼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 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孟子 孟轲
墨家学派创始人
富贵不能淫(傲慢骄狂),贫贱不能 移,威武(武力和权势)不能屈。此 之谓之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生活年代:战国时期 国 籍:邹国 思想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孔
生活年代
老子 李耳
子
国籍
道家学派创始人
创立学派
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国 籍:楚国
代表典籍
代表典籍:《道德经》
孔子 孔丘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书影
生活年代:春秋后期 国 籍:鲁国 代表典籍:《论语》
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孔子
北京孔庙
南京夫子庙
曲阜孔庙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将孔 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7课 百家争鸣
不能。德治思想并不 适用于动荡、转型的春秋 战国时期,很难帮助国君 实现富国强兵的抱负。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 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主张:①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 重建当时的社会秩序; ②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 。
(3)教育主张:①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促进教育发展…) ②提出因材施教、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和方法。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完成 孔子的资料卡。 个人简介
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 优良品德与行为准则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用自己的感受推及他人
材料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均节选自《论语》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 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课堂小结
兴于春秋
老子 孔子
经济大发展 政治大变革 文化大繁荣
流派
儒家—孟子、荀子
百
墨家—墨子
家
盛于战国 道家—庄子
争 鸣
法家—韩非子
兵家—孙武
影响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中考真题
1.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 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 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该学派是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26张PPT)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不要管理,等学生自我觉悟。
知识结构
背景 含义 影响 社会变革:经济 政治 阶级结构 文化教育 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宣传自己的社会主张 奠定了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基础; 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孙膑 政治学说 道德思想①② 亚圣 哲学思想 道德思想 政治主张 政治观点 社会主张 显学 世界观 人生观①② 浪漫主义文学 法、术、势结合的中央集权思想 强调军事规律:注意造势 重视人为
思想碰撞
比较庄子与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认识
学派
代表 人物 孔子 孟子
主 要 思 想
仁、礼、德治、教育 仁政、义利观、性善论
地 位 或 影 响 创始人 亚 圣
儒家
荀子 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法并施 老子 道家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集大成者 创始人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好。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以新加坡的鞭刑为例 ,谈谈“礼”和“法”的 统治策略。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当时大放光彩 , 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思想遗产,那么 在当今有什么现实价值呢?
提示:从治国方略、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关系等 方面考虑
诸子百家的思想现实价值
• 儒家孟子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庄子天人关系———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慧眼拨云见日月---概念解析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 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 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0张PPT)
孔 子 讲 学 图
孔门七十二贤
时代: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身份: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 攻”、“尚 贤”、提倡 节俭
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1、实行“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时代:战国后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思考 百家争鸣的意义或影响?
学派
儒家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主张 “仁”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实行“礼治” “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 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 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 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 去创建文明校园?
第8课 百家争鸣
• • • •
时代:春秋后期 籍贯: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应 顺应自然 •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3、“无为而治”
有位老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 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 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 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 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 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 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 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 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 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 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某校存在一些不良的校风,比如有的同学不 爱护学校公共财物。怎样来改善不良校风,使同 学们自觉去保护好学校的公共财物呢? 方式一:以德来教化同学们—— 儒家
方式二:用“刑罚”来限定同学们,做错一点也加以 法家 “处罚”—— 方式三:自觉遵守、“无为而治”,让同学们自觉去 道家 要求自己——
仁、爱人、为政以德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 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
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育成就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孔子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诗经》《尚书》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1、“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
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 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2、“诸子百家”如何“争鸣”? 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 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 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 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 主要著作: 《道德经》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政治主张
第8课 百家争鸣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 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 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 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 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 “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 “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 孔子的什么思想?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第8课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
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 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 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 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 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 表自己的见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贡献:创王办室私垄学断,教打育破的了局贵面族;和主
大教育家 张“有教无类”;注重道
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 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 则和方法。
历史影响:
《论语》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8课 百家争鸣
动 脑 筋: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
学说记录: 《道德经》
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
历史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
历史贡献:提出“仁”的学说;“仁
大思想家
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主
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
对苛政。
第8课 百家争鸣
1.请说出下列孔子的语录对于我们今天的 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主张实行“礼制”,明确尊卑等级,以 维系社会秩序。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孔子 春秋晚期 孟子 战国
“仁”
“仁政”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 够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而治” 主张“兼爱”、“非攻”等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儒 家
道 家
老子
庄子
春秋晚期
战国 战国 战国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3、荀子 姓名: 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 尊卑等级,以维系社 会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人物
4、庄子 姓名:庄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பைடு நூலகம்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 心,人生应追求精神 自由,要保持独立的 人格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 人物
第8课
zxxkw
一、老子
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 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世界历史文化名人。
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名 片,你打算如何设计? 1、老子生平 姓名:老子(李耳) 时代: 春秋时期 楚国 籍贯: 著作:《道德经》 身份: 道家学派创始人
2、主要思想:
(1)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2)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百家”主要 指哪些学派?各派 代表人物有哪些?
1、墨子 姓名: 墨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 “尚贤”“节俭” 历史地位: 墨家学派创始人
2、孟子 姓名: 孟子 生活时期: 战国 学派: 儒家
主要思想:
1、“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争 ——孟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预习+知识梳理+习题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
2、老子认为,世间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进展,人民应顺其自然;世间的事务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见“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思想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5、孔子核心思想:“仁”。
6、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子主见:“兼爱”“非攻”。
7、儒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孟子和荀子。
8、孟子主见:实行“仁政”。
荀子主见:实行“礼治”。
9、道家战国时期代表人物:庄子。
庄子主见: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10、法家战国时代表人物:韩非子。
韩非子主见: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设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心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 8 课百家争鸣预习提纲一、春秋时期的思想家1.老子⑴学派的创始人,后期楚国人⑵思想观点:①万物都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当;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的,他擅长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③政治上主见“”。
⑶学说著作:2.孔子和儒家学说〔姓孔名丘,字仲尼〕⑴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年鲁国人⑵政治上:①他的核心思想是“”,他提出“”。
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主见,疼惜民力,体察民意。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主见“”;②在教学中,孔子留意和文化学问教育,③觉察和总结出很多教育规律、教学原则。
⑷学说著作:《》〔由其弟子整理而成〕⑸影响: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进展有格外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标准对中国社会的进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二、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社会急剧变化。
2.内容:学派人物著作思想主见儒儒家家孟子《孟子》、、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斗荀子《荀子》“礼治”道家庄子《逍遥游》治国要顺应和墨家墨子《墨子》主见“”“”,提倡节省法家韩非子《韩非子》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权威,建立统治。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1张PPT)
我来评
你最欣赏哪位思想家的哪个 观点? 你认为哪位同学表现的最 好?
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法家思想在当时得到重视!
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 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集权的“法治”思 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法治”来 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赢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 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孔子之主要學說 民生經濟思想:「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理想社会 :貧富平均,重視民生
我来试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因赋税过重, 生活困难,偷盗了邻居的钱财。如何处 置这一事件,当时的诸子百家意见各不 相同,争论纷纷。
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请用本学派的主张来评论这一 事件,并由此阐述你的治国之道。
课外延伸
收集你感兴趣的学派人物和 主要主张,阅读他们的有关著 作,更多了解你自己喜欢的知 识。
孔子生平
~魯國政局混亂,遂率 領學生出遊到齊國 ~在齊國居位了八年, 未能施展抱負,返回 魯國 ~在魯國未能實踐其 政治理想,再度出遊
孔子生平
~經歷十四年,訪問了 衛、宋、陳、楚、曹、 鄭等國,並未能沒有 遇到明君 ~六十八歲時,返回魯 國,專心整理古籍及 教授學生,數年後逝 世
孔子先後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 名的有七十二人,他的言行由弟 子輯成《論語》一書
孔子講學圖
孔子之主要學說
中心思想:「仁」 實踐方法:「義」和「禮」 政治思想:「正名」和「德治」 ~君臣、父子、 兄弟、夫婦 和朋友 各守本分,建立國家社会秩 序。 ~施行仁政、以德服民。
孔子之主要學說
教育思想:「有教無類」 教學方法:「因材施教」 學習方法:「舉一反三」「溫故知新」 學習態度: 「學思並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 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 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 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 巨大贡献
1.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 有可借鉴的意义吗?
孔子广开私学,“有教无类” 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而“因 材施教”显然比不顾学生心智 和个体差异更具合理性。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仁爱”、“克己复 孔子 春秋晚期 礼”“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 孟子 轻”…… 老子、庄子 春秋晚期、战国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 互相转化、“无为” 墨子 战国前期
形成的原因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社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会 政治: 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大 变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 革 跃 文化: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 民间”
孔 子 (前551-前479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 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 子路》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八佾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述而》
材 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 要代表,主张: 1、“法治”; 2、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著有《韩非子》一书。
孙 子
孙 膑
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提 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避实击虚”、“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等军事名兵法》。 主张“事备 而后动”。
“百家争鸣”的意义 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道德经》
战国时期,庄 子继承和发展了老 子的道家思想,著 有《庄子》一书, 后人称他为庄子, 把他和老子合称为 老庄。
材 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 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 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 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 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 ——墨子 姓墨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 主张 “兼爱”、“非攻”,他的言行记录 在《墨子》一书中。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韩非子
孙子
战国时期
春秋末期
“兼爱”“非攻” “法治”、加强中央 集权和君主权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事备而后动”
兵家
孙膑
战国时期
老
主要观点:
子
老子 ,姓李,名耳,又称老聃, 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 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主张“无为”。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百家争鸣 争鸣
百
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