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的原因
经济: 生产力大发展,井田制崩溃
社 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周王室衰微 会 政治: 诸侯展开争霸兼并战争 大 变 阶级: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 革 跃 文化: 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 民间”
孔 子 (前551-前479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 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 子路》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 其所而众星共之。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八佾 》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卫灵公》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述而》
1.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还 有可借鉴的意义吗?
孔子广开私学,“有教无类” 符合教育平等的思想;而“因 材施教”显然比不顾学生心智 和个体差异更具合理性。
诸子百家简表
学派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仁爱”、“克己复 孔子 春秋晚期 礼”“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 战国时期 “仁政”“民贵”“君 孟子 轻”…… 老子、庄子 春秋晚期、战国 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 互相转化、“无为” 墨子 战国前期
(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大解放
百家争鸣 争鸣
百Leabharlann Baidu
1.百家争鸣发生在什么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
2.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背景)
时代背景
周政权衰落,富有学识的人流落民
间传播知识,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自由的文士阶层,为百家争鸣提供 了人才。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各国纷纷变法, 以壮大自己的力量,各诸侯统治者 四处网罗人才,文士们对社会问题 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因而出 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韩非子
孙子
战国时期
春秋末期
“兼爱”“非攻” “法治”、加强中央 集权和君主权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事备而后动”
兵家
孙膑
战国时期

主要观点:

老子 ,姓李,名耳,又称老聃, 春秋末期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一切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对立 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2、主张“无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 来。——《道德经》
战国时期,庄 子继承和发展了老 子的道家思想,著 有《庄子》一书, 后人称他为庄子, 把他和老子合称为 老庄。
材 料
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 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 相利。 (战争使)春则废民耕稼树 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 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墨子 ——墨子 姓墨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 主张 “兼爱”、“非攻”,他的言行记录 在《墨子》一书中。
著有《孙膑 兵法》。 主张“事备 而后动”。
“百家争鸣”的意义 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对当时及后世影响深远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 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 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 接受。 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 巨大贡献
材 料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 四方来效。 ——《韩非子》
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主 要代表,主张: 1、“法治”; 2、强化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著有《韩非子》一书。
孙 子
孙 膑
春秋末期杰出军事家,提 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避实击虚”、“攻其无备, 出其不意”等军事名言,著有 《孙子兵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