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用法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的用法分析

序言

“是”的一些用法在古代有,但是现代已经不用或使用频率很低,还有些现代才出现,古时候没有。现代汉语中“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出现的频率也是比较高的,但目前相关研究有的从“是”的词性分析有的从语法成份方面分析。为了尽量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应用“是”,从而正确熟练的使用,使我们所学理论更好的联系实际应用,所以有必要对“是”的用法进行分析。

第一章:“是”的词性分析

汉语中,词性往往决定了一个字或词的用法与含义。所以我们首先从词性角度对“是”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它的用法。

一:“是”作形容词。

(一):表示对的,正确的。例如: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实在是误入迷途还不算太远,已经觉悟到现在是对的而过去是错的。)

2:斗争历史短的, 可以因其短而不负责; 斗争历史长的, 可以因其长而自以为是。对于诸如此类的东西, 如果没有自觉性, 那它们就会成为负担或包袱。(《毛泽东选集》第901页)

(二):表示概括,凡是,任何。比如:

1:“是个有良知的人都会这么做”。

2:“是学生就要用心学习。”

二:“是”作代词。

表示此这。例如

1:林嗣环《口技》中“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中的是可以解释为此或这的意思。

2:明朝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一天初更以后,我乘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三:“是”作名词。

(一):表示特定组织的事物或业务。比如范晔的《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中“君臣不合,则国是无从定矣”。

“国事”与“国是”是近义同音词,二者都是名词,都指国家的政务、政事。但二者同中有异:

1:词义范围不同,“国事”既可以指对国家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也可以指一般的国家事务;而“国是”则专指国家决策、规划等重大事务。

2:适用对象不同,“国事”可用于国内,也可用于国际,如“国事访问”是一国首脑接受他国邀请所作的正式访问;“国是”所指的国家大事则严格限用于国人在中央所议之国家大事。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大代表到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共商国是”。

3:语体色彩不同,“国事”是颇具口语色彩的词,“国是”是用于书面语的文言词。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疏上,夺俸一年。呜呼!国是所归,往往如此矣。”

4:语法功能不同,作为名词,二者都能作主语、宾语,但“国事”还能作定语,如“国事访问”;而“国是”就无此用法。

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区分二者差异。

(二)表姓氏。是姓。齐大夫之后。本氏姓,后改,见三国吴志是仪传。又,汉有是盛、是迁,见隶释。南北朝时,鲜卑族代北复姓是奴氏、是云氏,皆改为汉姓是氏。

四:“是”作连词

(一):表示虽然。例如:

1:我是有点胖,但不影响美观。

2:成绩是不怎么好,但他确实很努力。

(二):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1:“是”字后边可加因为、由于的例如:

她考试不挂科是平时很用功。

2:“是”字后边加“为了”的比如:

现在认真实习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

(三):表示选择问句: “是…还是…?”等。例如:

1:今天答辩是优秀还是良好?

2:今天你放跑了敌人,你说说你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五:“是”作副词。

一:表示一般肯定,可省略。用轻声发音不重读。比如:我的论文肯定满分吧?我就是问问,没别的意思。

二:表示赞同、同意、服从(好的,遵命,知道了)

例如:长官:“你的任务结束,去叫下一个同志进来。”,士兵:“是”。

甲:“你去外边等我。”乙:“是!”

三:作为词缀,跟别的词或字组成程度副词:

比如更是、甚是、很是、煞是、最是。它们一般后边不接名词词性成分。只修饰形容词和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例如:

1:此人甚是厉害,不可轻易招惹。

2:这厮最是无耻,总干偷鸡摸狗的事情.

3:他更是艺高人胆大,自己先上了擂台。

六:“是”做动词。

(一):认为……正确。例如:

清?刘开《问说》中“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认为自己是对的,认为别人是错的,这是世俗的通常的毛病。)

(二):表示订正。如:是正(订正;校正)

(三):表示遵从。例如:“不法先王,不是礼义。”——《荀子》

(四):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比如:我是恒星学院的学生.

(五):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例如: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追寻它形成的原理,应该是当被谷中大水冲击,沙石泥土都被冲走,只有巨石岿然不动挺立不动而已。)

(六):表存在。如:我的对面是各位论文考核老师。

(七):表示让步。比如:大家都中五百万了,下一个应该是我了吧。

(八):表示合适。他的一个压哨三分球投的真是时候。

(九):尝试。用同“试”。如:是猜(试猜)。是想(试想)。

(十):像、似,通常用在暗喻的修辞手法中。如:

1:她是夜明珠,暗夜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2:村长是我们的领头羊,带领大家奔小康。

七:“是”做助词,帮助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唯才是举。

“是”作为助词在先秦典籍中就已出现。如《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尔”。(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在现在,对于“是”字的词性划分依然存在争议。尤其在动词与系词之间争议比较大。

有一种说法,名词前的“是”字是判断动词,谓语词性成分前的“是”字是其强调作用的副词。王力先生不同意这种看法,他认为“是”应作为系词,同“像”、“似”等字应该自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