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课件16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4-3 群体大小与漂变
小群体的遗传漂变不仅能够改变等位基因频 率,还会增加群体内的近交程度
图 14-4 近交系数与群体大小和世代数的关系
第三节 生物进化学说及其发展
• 生物进化的概述
地球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 氨基酸分子
蛋白质、核酸、脂肪酸
古细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25亿~34亿年前:出现蓝藻菌(能进行光合作用)
遗传学课件16第十六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第一节 群体的遗传平衡
一、孟德尔群体
群体:孟德尔群体,即一群相互繁育的个体。 基因库: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包含的全部基因。
群体的遗传结构:群体中各种基因的频率,以及由 不同的交配机制所形成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数量上 的分布特征。
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的学科 。
3.现代 “综合进化”理论
魏斯曼(A. Weismann)种质延续论
孟德尔(G. J. Mendel)遗传因子说
狄·弗里斯(H. de Vires,)的突变论
约翰生(W. L. Johannson)纯系学说
杜布赞斯基(T. Dobzhansky)于1937年发表的 《遗传学与物种起源》。1970年杜布赞斯基出 版了《进化过程的遗传学》,以大量的实验资 料论证了突变、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四个因 素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并从群体水平和分子 水平上阐述了突变等因素在物种形成和生物进 化中的遗传机理。
哈迪-魏伯格(Hardy-Weinberg) 定律的要点
1) 在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其它因 素的干扰,则各代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2) 在任何一个大群体中,无论基因频率和 基因型频率如何,只要随机交配一代, 即可达到平衡;
3)在一个平衡群体内,基因频率和基因型 频率的关系是:D=p2,H=2pq, R=q2
第二节 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一、基因突变 • 提供选择的原始材料; • 影响基因频率。
二、选择
1、隐性致死基因 设正常绿色基因为W,白化苗基因为w 设W=w=0.5 Ww→1WW:2Ww:1ww死 则经过一代繁殖,子代群体中1/4ww死亡,
这时 W=2/3, w=1/3
下一代为:
21 2
21
1
( W: w)=( )2WW:2( )( )Ww : ( )2ww
令迁入个体某一等位基因的频率是qm, 原来个体所具同一等位基因的频率是q0, 二者混杂后群体内等位基因的频率q1将是:
q1=mqm+(1-m)q0=m(qm-q0)+q0 一代迁入所引起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 Dq则
为:
Dq =q1-q0=m(qm-q0)
四、遗传漂变
在一个小群体中,由于个体间不能充分随 机交配,因而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 和组合,使等位基因频率产生偏差,即导 致抽样误差,叫做随机遗传漂变,或叫遗 传漂变。 一个群体愈小,遗传漂变作用愈大;当群 体很大时, 个体间容易达到充分随机交配, 遗传漂变的作用就消失了。
②淘汰隐性性状,改变等位基因频率的速度 就慢了 连续n代淘汰, 则隐性等位基因频率为:
p2(0) p2(n) =
1+np2(0)
一般地,等位基因频率接近0.5时,选择最 有效;隐性基因很少时,选择或淘汰隐性基 因效率就很低。
三、 迁移 设在一个大的群体内,每代有一部分个体新迁 入,其迁入率为m,则1 - m是原有个体的比率。
“综合进化”理论:
(1)自然条件是经常变化的,栖息其中的生物 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现代生存的生物都 是由过去生活过的生物演变而来的,而且 每种生物一般也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2)在自然条件下,一个新种的形成是通过遗 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隔离等因素的作 用下,从一个旧的物种逐渐演变而来的。
植物
动物 (22亿年前)
一、 生物进化学说
1.拉马克的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拉马克(J. B. Lamarck,1744-1829) 于1802年 写了一本《动物学哲学》,提出“用进废退” 学说和“获得性状遗传”假说。
用进废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是引起个 体发生变异的根本原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能 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适应环境的变异器官和 性状因继续使用或持续存在而愈加发达和功能 增强,相反不用的器官或与环境不利的性状逐 渐退化或消失。
二、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型个体占个体总数的 比率。
基因频率:某位点的某特定基因在其群体内占该 位点基因总数的比率。
一个群体中纯合显性基因型AA个体80个,杂合 基因型Aa个体14个,纯合隐性基因型aa 6个。则 AA,Aa和aa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0,0.14和 0.06。
在人类群体中,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T与t, 决定对苯硫脲(PTC)的尝味能力。
三、哈德-魏伯格(HardyWeinberg)定律
• 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内,基因A 和基因a的 频率分别为p和q,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 为D=p2, H=2pq, R=q2,只要这三种基因型 个体间充分随机交配,则各代各基因型的 频率不会发生改变. 又称群体的遗传平衡 定律。
获得性状遗传: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是可以遗传 的,从而使改变了的性状传递给下一代。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达尔文(C. Darwin,1809-1882)于1859年发 表了著名著作《物种起源》,用大量资料证明 了生物进化的事实,提出了生存竞争和自然选 择学说。
在自然条件下,一个种或变种内普遍存在着个体 间对环境适应力差异和繁殖过剩,其结果必然 产生生存竞争。群体内不定的微小变异是广泛 存在的,至少其中的一步分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在自然条件下,对于适应环境的个体的可遗传 的微小变异的选择和累积,这就是自然选择。 种内竞争所产生的自然选择即 “适者生存” 才是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的主要动力。
33 3
33
3
这样n代后群体为:
n2
2n
1
WW :
Ww :
ww
(n+1)2
(n+1)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2
2、人工选择
① 淘汰显性性状能够迅速改变等位基因
频率
设一随机交配群体中,红花植株占84%, 白花植株占16% 则白花基因频率p2= 0.16 = 0.4
红花基因频率p1=1-0.4=0.6 若将红花全部淘汰,则 p1=0 p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