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专题08:诗词鉴赏【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8:诗词鉴赏【2022-2023统编版八上语文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专题08 诗词鉴赏1.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

(甲)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答案】人示例:空气特别明净清新,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清幽明丽,生机勃勃;气氛热烈欢快,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眷恋田园的情怀。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分析。

第一空,联系诗句“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意思是雨后初晴,放眼向田野眺望,视野开阔空旷,极目远望不见半点雾气尘埃。

外城的门楼紧靠着摆渡的码头,村庄边的绿树连接着溪流的入河口。

田埂外流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苍翠的山峰突兀出现在山脊背后。

农忙季节没有悠闲的人,农民们都是全家出动在田亩间忙碌的干活。

从诗句中很容易提取到景物:原野、郭门、渡头、村树、溪口、白水、碧峰、人。

第二空,首联的“原野旷”和“无氛垢”六个字,便展现出经过雨水冲洗,空气特别清新明净,没有丝毫尘埃,原野显得格外空旷开阔。

颔联写诗人纵目四望乡村周围的远近景色:远处,遥见外城的门楼临靠着河边的渡头;近处,可以看到村边的绿树紧连着溪流的入河口。

正因为空气洁净,增大了“望”中的透明度和深远度,才有可能如此清晰地看到郭门、渡头、村树、溪口。

上句的“白”字和“明”字,非常准确地表现出雨后水涨,晴日辉映,河流溪涧比平时显得明亮夺目;下句的“碧”字和“出”字,也十分逼真地描绘了雨洗远山,格外碧绿,雨后空气清新,山背峰峦得以叠现。

这两个意象画面都紧扣着雨后新晴的特点,因而生动、具体、逼真,在总体的静态中富于动感,意境清幽明丽,生机勃勃。

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虽然只是虚点一笔,却给原野平添了无限生意,使人感受到农忙劳动的热烈欢快气氛,呼吸到农村浓郁的生活气息。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答案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答案版)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一、《野望》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二、《黄鹤楼》1.解释下面的词语。

①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②乡关:故乡2.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3•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三、《使至塞上》1•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

看到大漠景色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四、《渡荆门送别》1、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

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3、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怜。

五、《钱塘湖春行》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专题10: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10: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10 诗词赏析(一)赏析古诗《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B.《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C.《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出自《诗经·周南》。

D.“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2.诗中吟咏“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作用?【答案】1.B2.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

“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篇开头即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供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也就是“比”;本项“《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表述有误;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作用。

“悠哉悠哉”意思是:想念啊,想念啊。

此句是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突出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子对爱慕的姑娘深深的思念。

“辗转反侧”意思是: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此句是男子因思念而不能入睡的动作描写。

突出表现的也是陷入相思的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深深思念,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状态。

(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课外诗词鉴赏(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诗词阅读专项复习题精选命题热点1.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鉴赏。

2.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3.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4.品析古诗词的语言。

5.揣摩诗词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6.品析古诗词的写作技巧。

答题技巧1.结合背景,把握诗词的情感。

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社会现实,二指诗人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感情。

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诗人的情感。

13.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

诗人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答题模式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表达)什么感情。

二、赏析诗歌语言(一)赏析字词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2“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专题06:诗词鉴赏(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6:诗词鉴赏(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专题06诗词鉴赏(2022春•江苏南京•八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⑴柳宗元海畔尖山似剑铃⑵,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⑴浩初:作者的朋友,此时到柳州看望柳宗元。

上人:对和尚的尊称。

⑵海畔:海边。

柳州在南方,距海较近,故称海畔。

剑错(niGng):剑锋,剑的顶部尖锐部分。

⑶若:如果。

1.这首诗第一句有什么作用?2.同样表现离愁别绪,下列哪一项中的诗句与本诗三、四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A.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一一《诗经•王风•黍离》B.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一一(南唐)李璟《山花子》C.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一一《古诗十九首》D.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一一(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答案】1.环境描写(比喻),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

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交代了地点、时间。

2. D【解析】1.考查诗句的鉴赏。

“海畔尖山似剑错”的意思是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

据此可知,这句诗把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比作利剑锋芒,由此可知这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结合下一句“秋来处处割愁肠”可知,诗人认为海边的高耸突出的尖山好像利剑锋芒,到秋天处处割断人的愁肠,突出作者愁苦之深;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

剑芒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

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

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

据此分析可知,这首诗第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尖山比喻成剑锋,时时触动作者内心,让他感受痛苦,引发了下面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交代了地点、时间。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作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们生活的艰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鉴赏汇编( 一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1.诗句“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分)【答案】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许多猎物回归家园的晚秋牧归图,渲染了牧歌式的田园氛围,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答题时首先具体描绘出诗中所展现的画面,再分析这样描绘所起到的作用即可。

2.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尾联巧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志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情感。

答题时重点理解尾联所用的典故及典故的用意身分析其所使用的典故、直抒胸臆等艺术手法身最后答出尾联表达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志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感即可。

(二)黄鹤楼崔颤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 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的“历历”“萎萎”两词分别描绘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2分)【答案】“历历”写出了汉阳一带树木清晰鲜明的特点:“萎萎”写出了芳草十分茂盛的样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

解题时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身结合语境身分析重点词语的含义。

“晴川”指的是晴日照耀沙洲身“汉阳树”是指树木身“历历”是指看得很清楚身突出树木在晴朗的天气显得清晰鲜明。

“萎萎”是形容芳草的身指芳草茂盛。

2.尾联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3分)【答案】尾联描绘了眼前盛景,展现黄昏时江面烟波浩渺的景象,此时鸟已归巢、船已归航,体现了游子的思乡之情,情景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艺术手法。

此处的“景”是指黄昏时分身面烟波浩渺身此时的船只和鸟儿都要回家身诗人被眼前的景物所感动身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身不由得生出浓浓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专项复习(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专项复习(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专项复习(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诗歌赏析专项复习一、《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6、简要谈谈你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一句的理解和看法。

答案:1.太白青莲居士唐浪漫主义诗仙;2.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3、谢灵运谢眺;4、建安风骨曹操曹丕曹植刚健清新;5、D6、表明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从而寄情山水,超脱尘世的豁达胸襟,但也表现了作者逃避现实的消极悲观的思想。

(二)对《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李白的一位官为校书郎的族叔李云将要离去,李白为饯别行人而写成此诗。

诗中不直言离别,而是重笔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牢骚、愤懑。

B、此诗开头两句展示了这首诗的基调,但并没延续着写烦说忧,而是展现出另一番天地。

其中三、四句写春季天高气爽,万里长风中雁群高飞,面对着这样开阔的景致,可以在高楼上把盏痛饮。

古诗词赏析复习资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古诗词赏析复习资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资料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诗人。

开创了田园诗派,被称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二、诗歌主旨: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闲适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三、诗歌赏析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车马喧”指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较强的交往。

“心远”指心志高远,远离官场、看淡名利、远离尘俗等。

(1)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因为诗人远离官场,看淡了名利,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即使身处闹市,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

揭示了诗人能远离尘俗,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1)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菊”——陶渊明“清风高节”的象征。

(2)“见”能否换成“望”?不能。

“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与自然的契合,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描绘画面: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2)借景抒情悟理: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

诗歌鉴赏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期末汇总复习

诗歌鉴赏语文八年级上册复习期末汇总复习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与文言文阅读一、诗歌鉴赏(四)阅读《浣溪沙》,回答问题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タ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7.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8.“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9.下列对《饮酒》(其五)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中写飞鸟具有象征意义,用飞鸟飞向天路喻指自己出仕。

B.诗中表现了农村的恬美宁静和作者悠然自得的生活。

C.诗中形象地表现了田园的优美和静穆,与诗人的心境契合。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这里有隐居生活的真正乐趣,作者想说却不知怎样表达10.“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什么内容?(用诗中句子回答)1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请说说原因。

(六)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2.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13.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七)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4.第三、四句分别从、两个角度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创造出一种的气氛。

15.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鱗”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专项复习一、复习提要关于古诗词鉴赏有两大考试内容: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无论是鉴赏诗歌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还是评价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其前提都是“读懂”。

因此,古诗词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题目,读懂题眼如李白的《行路难》,其题眼为“难”,由此可推知作者是写人生路难行之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其题眼为“登”,由此可推知本诗当是写登高怀远、怀古伤今之情。

2、把握关键,了解诗意如陆游《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把握这些关键句(联),也就是把握了诗歌最关键的内容。

3、体味炼字,理解情意古诗词最讲究炼字,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

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前两句描摹了夜静更深、斜月映照、天宇寥廓、寒气袭人的月夜之景。

后两句中的“偏”字透露出作者在料峭寒夜中敏感地捕捉到微弱的春之气息的惊喜;“暖”字一现即冲淡了逼人的寒意,天地间顿时掠过一丝温暖;“新”字蕴含着久盼寒去春来的人初听春之声那种新鲜、欢愉之感。

4、熟知意象,丰富联想“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

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意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月亮喻乡思怀人,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子规(杜鹃)寓哀怨悲凄之情……积累和熟知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在阅读的过程中迅速把握意象,并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加以诠释,诗词的主旨即能呈现。

5、积累典故,随诗释义如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如果不了解“遣冯唐”、“射天狼”这两个典故的意思,就无法理解作者渴望自己被朝廷重用,为国杀敌,希望能够建功立业的决心。

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诗歌鉴赏

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诗歌鉴赏

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诗歌鉴赏初二语文知识点复习——诗歌鉴赏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诗歌的鉴赏,我们能够提高我们对语言的感悟力和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文学情趣。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带来初二语文的诗歌鉴赏知识点复习。

一、诗歌的特点及分类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创作形式:诗歌以押韵和节奏为基础,采用特定的诗体格式进行构成。

2. 精炼性: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浓缩和凝练的特点,一词一句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布局的。

3. 修辞手法:诗歌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加艺术效果,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根据内容和体裁的不同,诗歌可以分为古诗、现代诗以及民族诗歌等。

1. 古诗:古诗又分为古代汉族诗歌与古代少数民族诗歌,古代汉族诗歌主要有《诗经》和《唐诗宋词》等。

2. 现代诗:现代诗是指近现代的诗歌作品,它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样化。

3. 民族诗歌:民族诗歌是各民族文化的瑰宝,反映了各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美学情趣。

二、诗歌的鉴赏要点要欣赏一首诗歌,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作者本身的生平经历等,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 把握诗歌的意境:诗歌是通过形象感觉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从诗歌中感受其所表达的意境。

3. 理解诗歌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具有高度浓缩和凝练的特点,我们需要仔细品味每一个字词的选用和表达方式。

4. 捕捉诗歌的意象:诗歌常通过意象来传达思想和情感,我们需要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摩作者的用意。

以下是一首古诗的鉴赏示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融合了山川景色与人生哲理。

在鉴赏这首诗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意境:通过诗中的山川景色,我们感受到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语言表达:诗中的文字简练明了,用词准确,通过对黄河和鹳雀楼的描绘,体现了作者的独到眼光。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

语文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赏析。

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此中偏重客,君去必经年。

(1)这首诗表现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

2.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4.愉悦闲适(悠闲、自在等)(2)【示例1】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微风吹动倒映楼台的池塘比作微风吹动水晶帘,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亭环境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示例2】微风吹来,池水波光晃动,把蔷薇香气吹满院子。

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写了作者看到眼前微风吹动的池塘,闻到了风吹满院的蔷薇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山亭小院的幽静和美好,表现了诗人的高兴心情和闲适自在。

【点评】(1)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的能力。

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

(2)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

诗歌的语言具有凝练、含蓄等特点。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卷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龊: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句历来为人称颂,请结合具体字词品析本句所蕴含的情思。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5.古诗鉴赏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龃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题:诗词鉴赏 课件(共31张PPT)

语文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题:诗词鉴赏 课件(共31张PPT)
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课内诗词整理
(三)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
课内诗词整理
3.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说说诗人如何抒发情感的。 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4.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 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 5.“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 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6.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 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思家所致。
课内诗词整理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 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 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 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情感1、望岳(杜甫)本诗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的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春望(杜甫)感时伤别,忧国忧民,思乡念亲的情感。

3、石壕吏(杜甫)本诗描写了差吏到石壕村趁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级的含蓄批判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4、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这首诗写田园劳作之乐,表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5、使至塞上(王维)这是一首纪行诗。

诗人身负朝廷使命前往边塞,诗即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

6、渡荆门送别(李白)此诗写诗人出蜀至荆门所见两岸如画的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7、游山西村(陆游)本诗描绘了一幅和平、富饶的农村风俗画卷,表现了诗人热爱家乡、留恋农村生活的情趣。

8、长歌行(《乐府诗集》)本诗以恰当的比喻说明时间的珍贵,勉励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

9、野望(王绩)本诗描绘了萧瑟恬静的秋天黄昏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孤独、抑郁的心情。

10、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这是一首思乡怀归的抒情诗,透露出作者长安碰壁之后的牢骚和惘然。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本诗描写了洞庭湖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愿望。

12、黄鹤楼(崔颢)本诗借楼吊古,由景生情,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愁。

13、送友人(李白)这首诗通过写分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14、秋词(刘禹锡)表现了诗人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15、鲁山山行(梅尧臣)对大自然的迷恋和热爱之情。

16、浣溪沙(苏轼)这首词上片表现词人面对清新春景的愉快心情,下片进而由寺前西流溪水,联想到人生也可老当益壮。

全词充满积极乐观的情绪。

、17、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强烈的爱国情怀。

课内古诗词名句赏析1.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甲】乡愁(节选)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乙】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有天涯。

1.“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

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对应物上。

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欣赏的理由: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我”的心理活动:“断肠人”的倾诉:答案:1.坟墓海峡家国之思2.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

作者是朝的著名诗人。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 A.送别诗B.弃妇诗C.宫怨诗D.爱情诗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时节,的情境。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结构上看是本诗的;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5.试简析本诗的抒情特点。

1.七言律诗;唐;李商隐。

2.D3.暮春;男主人公触景伤情,怅恨别离。

4.颔联;对偶。

5.本诗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用春蚕和蜡炬一对最具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从诗中找出描写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2.从诗中找出叙事的诗句,并对其进行分析。

3.从诗中找出抒情的诗句,并对其分析。

4.诗人杜甫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怀?1.描写句:“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眼睁睁看着自己所建的浣花草堂为风所卷,心里七上八下,孤独无助,自己也变得像飘忽不定的茅草了。

2.叙事句:“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这句话叙述群童抱走茅草,喝止不住的事情,自己叹息天不如意,叹息人也不体贴。

3.抒情句:“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在个人身处逆境的时候,把个人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出现,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充分体现了其诗歌的“人民性”。

4.诗中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反映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断。

诗人不顾个人安危,想到了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歌字字从肺腑中流出,有真情实感。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词语。

①铁衣:____________ ②锦衾:____________2.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它译成白话。

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____________。

(填2字)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限40字)7.下边一段文字是讲“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看看人家是怎样进行赏析的。

请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

1.①铁甲编成的战衣②织锦的被子2.比喻;忽然像一夜吹来春风,千树万树像梨花盛开一样。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4.送别5.抒发了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的感情。

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

6.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7.参考答案: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

这时看见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

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

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一星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洁白,更寒冷;那雪花乱飞的空中不动的物象,又衬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这是诗中又一处精彩的奇笔。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公元765年,杜甫迫于无奈辞官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前两联描写了“旅夜”的情景,其中描写近景的一联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写出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它好在哪里。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2.孤独(凄凉、失意等)3.哪一句都可,要说出自己的理由,言之成理。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田园情趣的感受,一、二句写的的,三、四句写的是。

2、诗中哪些诗句描绘了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3、关于这首诗所表达的主客间浑厚的情谊和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有人认为是从最后两句诗集中表现出来的,有人认为是贯穿全诗的。

谈谈你的看法。

1、朋友邀我做客;山村风光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圊,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应该是贯穿全诗。

因为无论是前面的叙事写景,还是友人家中的谈话,都体现了主客间的情谊,都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这是一首哲理词,作者是北宋。

与他的父亲和弟弟合称“三苏”,三人均位列。

2、这首词表现出苏轼的的态度和的性格。

3、下面对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序交待了作词背景。

全词情、景、理交融。

B、词的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前两幅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写啼叫声突出了画面的热闹。

C、下阕抒情,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色和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互映衬。

D、上阕写景为下阕议论抒情作铺垫。

1、苏轼;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

2、执著;旷达乐观3、B(写啼叫声反衬了画面的静谧。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全诗表达了作者陶渊明什么思想?2.“但使愿无违”一句中,“愿”具体指什么?3.说一说“带月荷锄归”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这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4.体会一下全诗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1.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思想。

2.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3.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4.用语平淡自然,而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答案意思对即可)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2.在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好,找出来谈谈它好在何处?3.颈联描写长江的近景,请谈谈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意境。

4.从尾联来看,这首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1.山势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向辽阔的原野缓缓地流淌。

此联写远景。

2.“随”、“入”二字,能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明月倒映入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4.不是。

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4.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列出来。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1.全文的引子,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2.“美”字。

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儿;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

4.写山:高峰入云、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写水:清澈见底,沉鳞竞跃。

5.最后一句;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

语文【阅读理解与欣赏】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一)阅读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回答问题。

1.李白,字,号,是我国朝著名的诗人,文学史上誉为“”。

2.《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是一首送别诗。

写送别情景的诗句是,。

3.在南朝宋代诗人中,“大谢”指,“小谢”指。

4.“建安骨”又称,指东汉末年建安时代以、、三父子为首的作家群的诗文风格。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两句蕴含了作者对时光飞逝,功业难成的精神苦闷,也饱含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

B、三、四两句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

C、五、六两句,上句赞美李云的风格刚健,下句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D、最后两句写作者在精神上遭受重压之后,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逃避现实的消极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