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操作规程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模版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模版一、岗位背景与职责1. 岗位背景测温工是指负责对特定场所或设备进行测温检测工作的专业人员。
2. 岗位职责测温工的主要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根据工作任务和要求,准确把握并合理运用专业测温仪器设备;- 具备基本的测温知识,能够正确判断测温对象和环境的特点;- 熟悉测温规范和标准,能够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测温工作;- 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测温对象的温度,并将数据及时报告;- 能够对测温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测温工作的正常进行;- 具备应急处理能力,能够应对突发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岗位操作规程1. 准备工作- 核对测温仪器设备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状态;- 掌握测温工作区域的相关要求和安全规范;- 检查所需的测温记录表和相关文档是否齐全。
2. 测温操作- 根据实际工作场所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温方法和仪器设备;- 确保测温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记录测温仪器设备的初始温度和环境温度;- 进行测温前,确认测温对象表面无异物和污渍;- 使用测温仪器设备准确测量测温对象的温度;- 注意观察被测对象的温度分布和异常情况;- 根据测温结果评估温度状态,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 数据处理- 将测得的温度数据及时录入测温记录表;- 检查录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对异常数据进行检查和修正;- 分析测温数据的变化趋势,并及时报告。
4. 仪器设备维护- 定期对测温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和校准;- 清洁测温仪器设备的外观和传感器部分;- 防止测温仪器设备的损坏和丢失;- 存放测温仪器设备时,注意避免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
5. 安全操作- 严格按照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避免直接与高温物体接触,防止烫伤;- 注意防护用具的佩戴和使用;- 牢固安装测温仪器设备,防止意外坠落。
四、操作要点1. 熟悉测温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使用范围;2. 注意测温对象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避免测量误差;3. 不得私自滥用测温仪器设备,确保其正常使用寿命;4. 根据工作要求,按时提交测温数据和相关报告。
测温枪操作规程

测温枪操作规程
《测温枪操作规程》
一、前言
测温枪是一种用于测量人体温度的便捷工具,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教育等各个领域。
为了确保测温准确性和使用安全,制定了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流程
1. 接通电源:首先,插上电源线,接通电源。
2. 开机:按下电源按钮,待显示屏亮起后即可开始使用。
3. 测温:将测温枪对准被测对象的额头部位,按下测温按钮进行测温。
4. 读取数据:观察显示屏上的温度数据,确认测温结果。
三、注意事项
1. 用户应该站立在被测者的正前方,确保测温的准确性。
2. 测温枪与被测者的额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接触或遮挡。
3. 测温枪应保持清洁干净,避免污染造成交叉感染。
4. 在测温过程中,避免受干扰,确保测量准确性。
5. 使用完毕后,及时关机并拔掉电源线。
四、维护保养
1. 定期对测温枪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卫生安全。
2. 避免测温枪受到撞击或摔落,避免损坏。
五、报废处理
一旦发现测温枪出现故障或失去准确性,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报废处理。
报废后的测温枪应进行封存或销毁,避免再次使用。
六、附则
本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对测温枪的使用和管理起到规范作用。
不得私自更改规程内容,如有违规操作,将依据规程进行相应处理。
《测温枪操作规程》旨在规范测温枪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测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希望广大使用者按规程操作,共同维护良好的使用环境。
测温操作规程

测温操作规程测温操作规程一、目的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测温操作,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确保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各类工作场所和设备的温度测量工作。
三、术语定义1. 温度测量:使用温度计等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测量。
2. 温度计:用于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或装置。
四、操作流程1. 预备工作(1) 准备所需的温度计,确保温度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清理测量区域,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准备测量记录表或记录本,用于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2. 测温操作(1) 操作人员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手套和口罩等。
(2) 根据测温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如接触式温度计或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等。
(3) 操作人员按照温度计的说明书进行正确使用,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4) 确保温度计与被测物体之间无隔离层或污染物,以避免温度测量的误差。
(5) 操作人员将温度计置于被测物体表面,接触式温度计应确保充分接触,红外测温仪应保持一定距离,按照仪器说明书要求操作。
(6) 等待温度计稳定显示温度后,记录测量结果。
3. 测温结果处理(1) 对于接触式温度计,将测得的温度值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或记录本上,确保记录的准确性。
(2) 对于红外测温仪等非接触式温度计,将测得的温度值记录在测量记录表或记录本上,同时记录测量时的距离和环境温度等相关信息。
(3) 完成测温工作后,归还温度计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确保温度计的正常使用。
五、操作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自身的安全。
2. 在进行温度测量之前,应查看温度计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应尽量减少外界干扰,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如有必要,应在测量时采取遮光措施或找到合适的测量环境。
4. 温度测量时应注意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接触情况,确保温度计与被测物体的充分接触或一定的距离。
5. 温度测量结果应及时记录,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测体温操作规程

测体温操作规程口温36.5℃~37.4℃3-5分钟,7分钟最佳。
1. 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
2. 将体温计(片)置於舌下(含住即可、不可用力咬及说话)。
3.体温计至少量3-5分钟。
4.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以卫生纸擦拭乾净,再以酒精棉片消毒(以旋转方式自尾端擦至水银端)。
4.1.婴幼儿、呼吸困难、意识不清者、有痉挛病史及无法合作者请勿量口温。
4.2. 进食、喝热饮、抽烟、嚼口香糖、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洗澡需待30分钟后再测量。
腋温36.0℃~37.0℃5-10分钟1. 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
将体温计置腋下最顶端,水银端和腋下的皮肤紧密接触并夹紧,以免脱位或掉落。
2.测量5-10分钟。
3. 取出体温计,读取温度数据后,以卫生纸擦拭体温计。
3.1. 腋下如有汗液,需擦干再量。
3.2. 若测量时间未到,松开腋下,则需重新测量,时间需重新计算。
3.3. 喝热饮、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洗澡需待30分钟后再测量。
肛温36.2℃~37.9℃3-5分钟1.婴儿采仰卧抬腿或趴卧姿势,儿童及成人采侧卧姿势。
2. 使用前要先将温度计度数甩到35℃以下。
以润滑剂润滑肛表水银球端。
3.手扳开肛门,将肛表旋转并缓慢轻轻插入,拿肛表之手同时靠于臀部固定以防滑落或插太深。
4.插入深度:婴儿1.25公分。
儿童2.5公分成人3.5公分5.测量2-5分钟。
6.取出肛表,读取温度数据后,以卫生纸擦拭乾净,再以酒精棉片消毒(以旋转方式自尾端擦至水银端)。
6.1 腹泻者及直肠疾患、手术者禁量肛温。
6.2 喝热饮、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及洗澡需待30分钟后再测量。
备注:1.肛温适合各年龄层使用,测量结果最接近中心体温,受环境温度影响最小,但不方便测量。
因此建议可用于当其他方式之量测结果有异常或有疑议时确认之用。
2.若肛表被污染看不清楚时,请先以卫生纸擦拭乾净,再读取温度数据。
测温工操作规程

测温工操作规程一、岗位职责1、服从班长领导,完成其交给的工作任务。
2、负责直行温度的测量调节工作。
3、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准确测量各自温度。
4、负责推焦计划的编排。
5、负责k均、k安以及推焦系数的计算工作。
6、负责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及维护。
7、配合加热组长调好炉温。
8、负责区域卫生、设备卫生的清扫工作。
二、技术要求1、规定6、23火道为标准温度的代表火道。
2、标准温度根椐不同的结焦时间而定。
3、直行温度测量每3小时一次。
4、立火道任何一点温度最高不超过1450℃。
5、蓄热室顶部温度一般不超过1320℃,最低不低于900℃。
6、直行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不大于±7℃。
7、各燃烧室直行温度与昼夜平均温度差不超过±20℃。
8、变动结焦时间,直行昼夜温度变动不得超过±20℃。
9、预热器后回炉煤气温度45-55℃。
10、停止加热时停止出炉,下大雨时不测温。
11、用K均系数来评定直行温度的均匀性。
K均 ==〔2M-(A机+A焦)〕/ 2MM----一座焦炉的燃烧室数A机、A焦----机、焦侧直行温度超过该平均温度±20℃(边炉温度±30℃)的个数(注:计算时缓冲,修理炉除外)。
12、用K安系数来评定直行温度的稳定性。
K安 ==〔2N-(A机+A焦)〕/ 2NN----昼夜直行温度的测量次数A机、A焦----机、焦侧直行平均温度所规定的标准温度相差±7℃以上次数。
13、直行温度测量点,在立火道的底部,斜道口与灯头砖之间,下降气流时测量。
14、按9—2串序编排推焦计划。
三、操作细则1、直行温度测量1.1、按规定时间,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下降气流代表火道温度,测温路线从交换机端焦侧开始至机侧返回,两个交换时间内测完。
1.2、测温速度应均匀,测量时间每分钟测7—8个火道,每次测量时间6—7分钟,每次打盖不超过3个。
1.3、测完后,计算出机、焦侧平均温度,两次测的同一火道温度差30℃,个别火道超过1350℃要复查该号横排温度,对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7℃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煤矿测温设备操作规程

煤矿测温设备操作规程煤矿测温设备操作规程一、概述煤矿测温设备是用于监测矿井内温度的仪器设备,对于煤矿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测温设备的正确操作和有效使用,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操作人员1. 测温设备的操作人员应经过必要的培训,并持有相关操作证书。
2.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测温设备的性能、规格和使用方法,做到心中有数,避免错误操作。
三、操作步骤1. 检查测温设备的状态a. 检查设备的电源是否正常,电池电量是否充足;b. 检查设备的显示屏和按键是否正常,存在损坏或故障情况应立即报修;c. 检查设备的测温探头是否完好,连接是否稳固。
2. 准备工作a. 检查待测温区域的环境是否安全,有无瓦斯、粉尘等危险因素;b. 确保操作人员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等;c. 安全绳索固定。
3. 测温操作a. 打开设备电源,确保数据显示屏正常;b. 如果设备具有自动校准功能,在使用前应对设备进行校准;c. 将测温探头插入待测温区域,确保探头与待测物体完全接触;d. 等待设备显示温度数值稳定后,记录测得温度数值;e. 若需要连续测温,需将温度计重新复位后再进行下一次测量。
4. 设备保养与存放a. 使用完毕后,及时清洁测温探头,确保探头表面清洁无脏物;b. 关闭设备电源,妥善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c.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如更换电池、检查探头等;d. 不得擅自拆卸和维修设备,如发现设备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上报维修部门。
五、安全注意事项1. 遵循矿井安全规定,切勿擅自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测温;2. 操作期间要注意个人安全防护,防止热源烫伤;3.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测温时,应特别注意防热措施;4. 在矿井内进行测温操作时,应与其他爆炸物或易燃物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5. 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以上是煤矿测温设备操作规程的大致内容,操作人员需要仔细阅读和理解,并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煤矿生产安全。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范本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范本1.工作准备1.1 在开始工作之前,测温工应按要求佩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安全帽、防护眼镜和手套等。
1.2 确保温度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校准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1.3 清理和准备好工作区域,确保工作环境整洁无障碍。
2.测温操作2.1 在测温之前,测温工应先向被测对象解释测温目的并征得其同意。
2.2 手持温度计测量被测对象的体温。
应将温度计置于被测者的额头正中,确保温度计与额头紧密贴合。
2.3 确保测量时不受外界因素干扰,如遮挡物、强光等,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2.4 在测量完成后,及时记录测得的体温数值,并告知被测者测温结果。
3.温度计消毒3.1 在每次使用前,应对温度计进行消毒处理。
可选用消毒酒精或专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
3.2 严格按照消毒液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消毒的充分有效。
3.3 消毒完毕后,应将温度计放置于洁净的容器内,避免其再次被污染。
4.安全操作4.1 在操作过程中,测温工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确保人身安全和被测对象的隐私。
4.2 如发现有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发生,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
4.3 定期对工作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4.4 在工作区域进行结束时,应将工作场所进行整理,设备妥善存放,确保下次工作时无障碍。
5.工作记录和汇报5.1 每次测温结束后,应及时将测得的体温数据记录下来,并按规定进行整理和归档。
5.2 定期对测温工作进行总结,及时汇报工作进展和相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5.3 如发现体温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上级进行汇报,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6.其他要求6.1 测温工应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态度,认真负责地完成每一项测温任务。
6.2 遵守公司制定的纪律,保守工作秘密,不得擅自泄露被测对象的隐私。
6.3 不得在工作中进行任何无关的个人活动,不得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
6.4 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保持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测温工岗位的操作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二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测温工作的员工。
第三条所有从事测温工作的员工应严格遵守本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测温工作是指利用温度测量仪器对物体或区域进行温度测量的工作。
第五条测温工作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操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第六条测温工作应注重保护仪器的安全和保养,合理使用仪器设备,提高工作效率。
第七条测温工作应提供必要的人身防护装备,并确保员工使用正确。
第八条测温工作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他人的影响。
第二章岗位职责第九条测温工应具备以下职责:1. 根据工作安排和要求,按时到岗并完成测温任务。
2. 熟悉和使用各类温度测量仪器,并根据需要进行校准和维护。
3. 进行温度测量前,对测量对象进行检查,确保测量条件的正确和可靠。
4. 准确读取并记录测量结果,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5. 根据测量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及时报告上级领导。
6.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质量检验和技术评估工作。
7. 遵守操作规程和工作纪律,保证工作的安全和质量。
第三章操作流程第十条测温工应按以下流程进行工作:1. 提前查看工作安排和任务要求,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计划。
2. 准备工作:检查并准备好所需的测温仪器和工具。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工作安全。
4. 检查测温仪器的状态和准确性,对需要校准的仪器进行校准。
5. 根据工作要求确定测温位置和方法,确保测温条件的正确。
6. 进行测温工作,准确读取测量结果并记录。
7. 对测温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制作测温报告。
8. 清理和归还使用的仪器和工具,保证工作环境的整洁。
9. 完成工作报告,并提供相关数据和报告给上级领导。
第四章工作安全第十一条测温工应注意以下工作安全事项:1. 在测温过程中,应保持警惕,注意安全环境,避免发生意外。
红外体温计测温操作规程

红外体温计测温操作规程
《红外体温计测温操作规程》
一、测温前的准备
1. 确保红外体温计电量充足
2. 确保红外体温计清洁无污物遮挡
3. 确保测温环境安静,避免干扰
二、测温操作流程
1. 将红外体温计对准测试者额头中心位置,与额头保持垂直距离约3-5cm
2. 按下测温键,等待红外体温计发出“嘀”的声音或显示测量结果
3. 记下测量结果并记录测温时间
4. 若测温结果异常,可等待片刻后重新进行测温
三、测温后的处理
1. 确保存储测温数据,并及时上传至相关系统
2. 对红外体温计进行清洁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对异常测温结果进行二次确认,确保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
1. 切勿将红外体温计与其他物体摩擦,以免损坏传感器
2. 测温结束后,应将红外体温计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或高温
3. 测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他人干扰,确保准确性
五、附加说明
1. 若测试者戴眼镜、帽子或头巾,应先取下进行测温
2. 测温场所应保持通风,避免异味及其他因素干扰测温
以上为《红外体温计测温操作规程》,任何人进行测温时均应按照以上规程执行操作,确保测温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红外线测温枪的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枪的操作规程
1.准备工作:使用红外线测温枪前,需要确认仪器是否正常工作、电
量是否充足。
同时,还需了解被测物体的特点和测量环境。
2.保持测量距离:使用红外线测温枪时需要保持一定的测量距离,通
常是在5-15厘米之间。
过近的距离可能会导致测量误差。
3.确定测量区域:在测量前,要先确定被测物体的测量区域,通常选
择物体表面最明显的部分进行测量。
4.清洁测量区域:在测量区域上,要确保没有灰尘、液体等杂质,以
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5.点击测量触发键:在确认测量距离和测量区域后,点击测量触发键,红外线测温枪会发射红外线,并通过接收对象发射的红外线来得出温度值。
6.待显示结果:待测量完成后,红外线测温枪上会显示测量结果,可
以直接读取温度数值。
一些高级红外线测温枪还可以将数据传输到计算机
或手机等设备上。
7.处理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例如,如果温度过高,可能需要采取降温措施。
8.注意安全事项:在使用红外线测温枪时,需要注意以下安全事项:
-不要在强风、雨雪天气以及易燃易爆环境下进行测量。
-保持测量区域的安全距离,避免测量工具受到损坏。
-避免将红外线测温枪直接对准人眼进行测量。
-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仪器干净,不要将其弄脏或沾污。
总结:使用红外线测温枪时,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保持适当的测量距离,清洁测量区域,点击触发键进行测量,待显示结果后进行处理。
同时,要注意安全事项,避免损坏测量仪器和人身安全。
测温仪操作规程

测温仪操作规程1. 引言测温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工具,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
它在工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确保测温仪能够准确可靠地工作,本文档将介绍测温仪的操作规程。
2. 准备工作在使用测温仪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测温仪能够正常工作。
- 检查测温仪的外观是否完好,并清洁仪器表面。
- 检查测温仪的电池是否充足,并及时更换电池。
- 确保测温仪的测量范围、精确度等参数与实际需求相符。
3. 测量流程下面是测量温度的具体步骤: 1. 打开测温仪电源,确保仪器处于可工作状态。
2. 将测温仪对准待测的物体,并保持适当的测量距离。
3. 确保测温仪的测量光点正确定位在待测物体上。
4. 按下测温按钮,观察测温仪的显示屏。
5. 将显示屏上的温度读数记录下来。
6. 如需持续监测温度变化,可保持测温仪对准物体进行测量。
4. 注意事项在使用测温仪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不要让测温仪接触高温物体,以免损坏仪器。
- 避免将测温仪暴露在潮湿、湿润的环境中,以免影响仪器的精确度。
- 操作时要保持手部稳定,不要晃动测温仪,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 如需进行连续测量,建议在测量后等待一段时间,以使测温仪温度恢复到环境温度。
- 定期校准测温仪,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5. 维护与保养为了保持测温仪的正常工作状态,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
- 定期清洁测温仪的外部表面,同时确保仪器的内部清洁,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
- 定期检查测温仪的电池状态,及时更换电池,以确保仪器的电源供应。
- 注意保护测温仪的测量光点,避免碰撞或损坏,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6. 总结测温仪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工具,其操作规程的掌握对于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通过准备工作、测量流程、注意事项以及维护与保养的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测温仪的使用效果和使用寿命,为各行各业的温度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支持。
以上就是测温仪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测温仪。
铁水取样测温安全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采取铁水分析仪伸入铁水包或中频炉内取样分析时,必须穿戴好劳保防护用品(防护眼镜、安全帽)。
2、采样作业时必须离铁水包或中频炉保持安全距离,注意地面保持干净、不潮湿、无粉尘等易滑倒物品。
3、采取样品杯等温度降低后安全放置,不得随处放置。
不得用手触摸,以免烫伤。
4、取样分析仪如有潮湿、水份是不得伸入铁水包或中频炉内取样。
5、取样时,取样勺铁水不得过满,取样勺及模具不得有水、潮湿。
6、测温时测温枪头热电偶不得不水或潮湿。
操作人员身体要
保持平衡。
测温工操作规程范文

测温工操作规程范文一、目的与范围为了确保测温工作能够正确进行,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测温工作的人员。
二、安全要求1.测温工作应由具备相关岗位资质和证书的人员进行,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
2.测温工作应在安全环境下进行,必要时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眼镜、手套等。
3.测温设备应使用完好并定期进行维修和检验,避免因设备故障造成安全事故。
4.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开有毒、有害、易燃物品,确保无漏气现象。
三、操作流程1.准备工作(1)核对测温设备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查看测温工作的相关文件和要求。
(3)取得测温工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测温测点选择(1)根据测温对象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方式和测点。
(2)确定测量点位在设备的位置和方法。
3.测温操作(1)根据测温设备的使用说明,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
(2)确认测温设备的相关参数和校准情况,确保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3)根据测温设备的类型和要求,进行实时测温或定时测温。
4.结果记录与分析(1)将测温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表格或文件中,确保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分析测温结果,准确判断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温度变化趋势。
(3)将结果及时报告给相关人员,如监督员、工程师等。
5.结束工作(1)关闭测温设备,清理工作台面和周围环境。
(2)将测温设备归位并妥善保管。
四、应急措施1.发现设备故障或测温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测温,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2.发生意外事故时,应按照事故应急处置程序进行处理,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3.出现不明情况时,应立即向上级汇报,寻求帮助和指导。
五、操作规范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遵守测温设备的使用说明。
2.校准测温设备的时间间隔不超过规定周期,确保设备的准确性。
3.对于测温设备的故障或损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上报相关人员进行维修和更换。
4.对于难以测量的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寻求解决方案。
5.定期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测温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
红外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测温仪操作规程《红外测温仪操作规程》一、概述红外测温仪是一种通过测量物体表面温度的设备,适用于工业生产、医疗保健、食品安全等领域。
正确操作红外测温仪对保证测量精准度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规程为使用者提供了操作指南,以确保使用红外测温仪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二、操作步骤1. 打开仪器电源,等待仪器自检完成。
2. 选择适当的测温模式,例如物体表面温度、环境温度、点温度或线温度。
3. 确保测温仪与被测对象之间没有干扰物,避免测温结果的失真。
4. 使用测温仪的光标对准被测物体的中心或者目标区域,按下测温键进行测温。
5. 保持仪器与被测物体的距离在规定范围内,以获得准确的测温结果。
6. 根据需要记录测温结果,并将仪器关闭,以延长电池寿命。
三、注意事项1. 在测量高温物体时,应穿戴防护手套和眼镜,以确保安全。
2. 长时间使用测温仪时,应避免仪器过热,以免影响测量准确性。
3. 避免测温仪与水或油等液体接触,以免影响仪器性能。
4. 定期清洁测温仪的镜头和光学部件,以保持测量精准度。
5. 仪器在使用和存放时应远离强烈的电磁干扰源,以确保测量准确性。
四、维护保养1. 定期检查测温仪的电池寿命,及时更换电池。
2. 不使用时,应将测温仪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受潮,影响仪器性能。
3. 若仪器有故障或需要维修,应交由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五、结语红外测温仪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测量工具,正确的操作和维护对于保证测量准确性至关重要。
用户在使用红外测温仪时,务必按照本规程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并注意维护保养,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测温工安全操作规程

测温工安全操作规程测温工作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有应用,比如医疗、工业、环保等,但是测温工的工作也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因此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工作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测温工安全操作规程的详细介绍:一、测温工作场所的安全措施:1.测温工作的场所应保持整洁,杂物应放置在指定位置,不得乱堆乱放,避免因此造成安全事故。
2.测温工作场所必须通风良好,预防因过度饱和产生的有毒气体,例如煤气、液氨等,定时清洁和换气以保证空气清新。
3.测温工作间应配备应急出口和灭火器材,必要时需要设置警示标志,以应对突发情况的发生。
4.在进行深度温度测量、现场太阳能海拔温度测量等作业时,应按照作业要求携带个人安全防护物品。
5.如果测温工作场所需进行临时通电,必须由专人操作,电线电缆应保持整洁,不能随意拉扯。
二、测温工具的选择和使用:1.测温工作最常用的工具可能是温度计,但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型号和规格,对于特殊场合和杂质环境,应使用耐腐蚀性能好的温度计。
2.根据温度计的类别,使用前应检查电池电量,保证电量充足;3.测温工作中使用的各类仪器、设备必须定期检修维护,保持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4.必要时应注意对测温仪器使用带有数码屏幕的情况,以避免对眼睛产生刺激。
三、安全操作措施:1、在进行温度测量时,应清楚了解温度测量区域,确保能够安全接触到测温设备。
2、在进行温度测量之前,应确保在场工作人员已经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包括停机维护等。
3、在进行测温设备的夹管、焊接和钻探等特殊作业时,应在切割过程中戴好个人安全防护护具以保护人员安全,同时特殊操作下也需要实际掌握情况,以及考虑到人员前期的相关训练,从而确保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做到了高质量的安全管理。
4.在生产过程中增加设备温度控制设定值、运转温度值检测,从而提供客观的控制值。
5.在工作中,应注意遵守防火安全措施,抽烟等不安全行为应该在禁烟区域禁止发生。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XXX的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如下:
一、使用前的准备
1.1 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各功能键的作用以及主要注意事项。
1.2 准备三节5#电池,并按要求正确安装。
1.3 在每次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测量时,都要将仪器放置10分钟以上适应新环境。
1.4 确认仪器外表完好无损,并掌握各功能键后进入测量程序。
二、操作程序
2.1 将温度单位设定为“℃”。
2.2 将仪器测量窗口在适当距离内对准被测工件(测量距离必须小于被测区域直径的4倍),按下测量键(TEST键)即可从显示屏幕LCD读出被测物体的表面温度。
2.3 松开测量键后,必须保持本机姿势0.5秒。
2.4 如被测物体距离较远,可打开激光光束指示器(设置方法:按住SET键进入“F-5”时选“1”时打开激光光束指示器功能,选“0”时取消),按住测量键来瞄准。
三、注意事项及保养要求
3.1 测量时不要将本机的激光直接对准眼睛或通过反射性的表面(如镜面反射)照射眼睛。
3.2 使用过程中必须小心轻放,避免放在过分潮湿、高温或阳光直晒的地方。
3.3 长时间不使用,一定要将电池取出。
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及时更换新电池,以免影响测量值的误差。
3.4 测试结束后,必须擦拭镜片。
不可用任何溶剂清洁镜片,可用压缩空气吹去灰尘后,用湿棉布或湿软布擦拭。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一、安全要求1.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劳动服、劳动鞋等。
2.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红外线辐射对眼睛的伤害,避免直接照射人体。
3.操作前应确保测温仪的电源和设备完好。
4.操作人员保持清醒状态,不得在操作时饮酒或服用药物。
二、设备操作流程1.入场前,测温仪应处于待机状态。
2.打开电源开关,待仪器完成自检程序后,显示屏上将显示当前环境温度。
3.撤离测温仪到想要测量的目标物的较近位置,注意避免直接照射到人体。
4.在显示屏上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单位,并选择合适的测量距离。
5.瞄准目标物表面,按下测量按钮,仪器将显示目标物的表面温度。
6.操作完成后,关闭仪器电源开关。
三、仪器保养与维护1.操作人员在使用完毕后,应将仪器放置在干燥通风处,避免受潮和受热。
2.不得将测温仪长时间暴露在高温、潮湿、腐蚀性气体等有害环境。
3.定期清洁仪器表面,可使用软布轻擦,禁止使用有机溶剂等化学物品清理。
4.避免仪器受到重击、摔落或挤压,以免影响测温准确性。
5.使用过程中,如仪器出现故障或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向设备管理人员报告。
四、注意事项1.测量时应注意目标物的表面是否有涂层或遮挡物,影响测温结果。
2.测量过程中应保证测温仪与目标物表面保持垂直,确保准确测量。
3.测量目标物的温度时,应选择合适的测量模式和距离,避免距离过远、过近产生测量误差。
4.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红外线测温仪时,应注意仪器的散热情况,避免出现过热现象。
5.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和保养需由专业人员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得擅自操作和维修。
五、事故应急处理1.发现测温仪存在问题或异常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设备管理人员处理。
2.如测温仪发生故障或意外损坏,应及时向设备管理人员报告并停止使用。
六、培训和考核1.操作人员在使用红外线测温仪之前,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
2.新进操作人员应由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并在合格后方可独立操作。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

红外线测温仪操作规程引言概述:红外线测温仪是一种非接触式测温工具,通过测量目标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获取温度数据。
在各种工业领域和生活场景中,红外线测温仪被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测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正确操作红外线测温仪是非常重要的。
一、准备工作1.1 确保红外线测温仪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电池电量充足。
1.2 清洁测温仪的镜头,确保没有灰尘或者污渍影响测温准确性。
1.3 确保目标物体表面干燥,避免水汽或者污渍影响测温结果。
二、测温操作2.1 确定测温距离,根据测温仪的规格和要求,保持合适的距离进行测温。
2.2 瞄准目标物体,确保测温仪的光束准确瞄准目标物体的表面。
2.3 按下测温按钮,等待测温仪发出测温信号并记录温度数据。
三、数据处理3.1 记录测温数据,确保准确记录每次测温的结果。
3.2 分析数据,比较不同时间点或者不同位置的测温结果,找出温度变化规律。
3.3 存储数据,将测温数据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以备将来参考或者分析。
四、安全注意事项4.1 避免长期直接照射人体或者动物,以免对皮肤造成伤害。
4.2 避免在易燃或者易爆环境中使用红外线测温仪,以免引起火灾或者爆炸。
4.3 在测温过程中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确保不会对他人或者设备造成伤害。
五、维护保养5.1 定期清洁测温仪的镜头和外壳,避免灰尘或者污渍影响测温准确性。
5.2 定期更换电池,确保测温仪的正常工作。
5.3 定期校准测温仪,保证测温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遵循红外线测温仪的操作规程,可以确保测温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正确操作和维护红外线测温仪是每位使用者的责任,也是保障工作和生活安全的重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温工岗位操作规程
1.1 岗位职责
负责焦炉炉温的测量与调节,确保加热制度正常;负责编制下一班推焦计划,计算本班均匀系数,安定系数,推焦系数并认真填写各项记录。
1.2 技术规定
1.2.1 熟悉炉体结构、气体流程,掌握红外线测温仪的使用方法。
1.2.2 代表火道为第8和第25火道。
1.2.3 代表火道平均温度与标准温度相差不大于±7℃。
1.2.4 代表火道温度(即标准温度)应根据焦饼中心温度来确定,其最高温度不超过1410℃,任何一个立火道在换向后20秒温度最高不允许超过1450℃。
1.2.5 焦饼中心温度应保持在(950~1050)℃之间。
1.2.6 最短结焦时间为22.5小时,不得任意缩短。
焦炉在有计划缩短结焦时间时,昼夜火道升温不得超过60℃,接近极限操作温度时,不得超过20℃。
1.2.7 炭化室顶部空间温度宜控制在800±30℃,不应超过850℃。
1.2.8 小烟道温度不得超过450℃,分烟道温度不得超过350℃。
1.2.9 边火道温度不得低于1100℃,原则上与标准温度相差不大于100℃。
1.2.10 看火孔压力保持(0~5)Pa。
1.2.11 立火道取样废气分析要求α=1.20~1.25。
1.2.12 煤气主管压力不得低于500Pa。
1.2.13 在任何情况下,炭化室区域的压力应高于任一点相邻加热系统的压力。
1.3 交接班
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班者应在交接班前做好交班准备,接班者接班时应认真检查、询问上一班炉温测量情况,确保加热制度符合交接班条件才能进行交接班。
1.4 操作细则
1.4.1 直行温度的测量
1.4.1.1 每班测二次,接班后1小时测第一次,每隔4小时测一次。
每次测温前和交换机对表,准确掌握各炉的交换时间。
1.4.1.2 交换后5分钟开始测量下降气流标准火道温度,从交换机端机侧开始,由焦侧返回。
看火孔盖要随测随打开,测完立即盖上,一次打开的看火孔不得超过5个,要注意防止煤粉掉入立火道内。
1.4.1.3 一个巡回测量时间控制在6~7分钟。
每分钟应保持测量相同数目的立火道,两个交换测完全炉。
1.4.1.4 测得的温度校正到交换后20秒时的温度,将本次测温结果与上次测温结果比较,如有以下情况,必须报告班长并处理。
1.4.1.5 两次温度相差±40℃以上的火道,应进行复测,必要时测整排横墙温度,检查原因。
1.4.1.6 分别计算机焦侧的平均温度,平均温度不得超过规定要求。
1.4.1.7 若测温时遇到装煤冒烟不能测出温度时,必须在测完温度后补测,并换算好填入记录内。
1.4.1.8 由中班负责计算全天安定系数(K安)、昼夜平均温度与平均温度差数、温度均匀系数(K均)。
直行温度的均匀性用均匀系数K均考核:
M
A M A M K 2焦)(机)(均-+-= 式中:K 均:焦炉测温火道温度的均匀系数。
M :焦炉燃烧室数目。
A
机:机侧测温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超过±20℃(边燃烧室±30℃)燃烧室数。
A
焦
:焦侧测温火道温度与平均温度相差超过±20℃(边燃烧室±30℃)燃烧室数。
计数时应将检修炉和缓冲炉除外。
直行温度的稳定性用安定系数K 安考核:
N A A N K 22焦)
机(安+-=
式中:K 安:焦炉标准火道每昼夜平均温度的安定系数。
N :每昼夜焦炉直行温度测量次数。
A 机:焦炉机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规定的标准温度相差超过±7℃的测量次
数。
A 焦:焦炉焦侧平均温度与加热制度规定的标准温度相差超过 ±7℃的测量
次数。
1.4.1.9 将上班最长、最短、平均结焦时间,本班直行最高、最低、平均温度,本班实际出炉数,K1、K2、K3,推焦最大电流,平均电流报厂调度室,此外还要向厂调度室报告下一班的计划出炉数和检修时间。
向厂调度室询问使用的配煤比,装炉煤水份,填入焦炉值班记录。
1.4.2 立火道燃烧情况的检查与处理
1.4.
2.1 大部分燃烧室火焰燃烧不完全,冒烟时,应检查确认煤气压力和流量有没有显著的增加、烟道吸力有无显著的降低,检查并确认压力表、吸力表正常。
1.4.
2.2 大部分燃烧室火焰白亮短小时,应检查确认煤气压力和流量是否过小,烟道吸力是否过大(不能过大)等情况,确认压力表和吸力表正常。
1.4.
2.3 个别燃烧室的大部分火道冒烟,应检查空气进风口确认盖板是否提起(应提起),废气铊有无变形(无变形)和掉下(不能掉下)等情况,或检查炉墙有无窜漏情况(不应窜漏)。
1.4.
2.4 个别燃烧室的大部分火道吸力大,火焰短时,应检查空气口铁板是否倾倒(不应倾斜),交换考克的搬杆是否脱掉(不应脱落)或是否交换到位(应交换到位),以及有关煤气管道、旋塞等有无堵塞的情况(不应堵塞)。
1.4.
2.5 个别燃烧室吸力过大时,要注意检查确认不得有火焰从废气循环孔进入下降火道的短路现象。
1.4.
2.6 处于下列情况要及时调节直行温度:
● 事故停止出焦。
● 煤气发热量和煤气温度改变。
● 结焦时间改变。
● 装炉煤水分改变。
● 配煤比改变。
1.4.
2.7 个别炉室延长结焦时间或发生高温事故及个别温度过低时,可调节个别炉号。
1.4.
2.8 非特殊情况,采用关加减考克的方法来进行调节温度,所有关加减考克的炉号,必须记录其闭开的起止时间与原因,并将情况交待给下一班和通知调火班。
1.4.
2.9 每次调节后,必须检查火焰情况,达不到要求应继续调节,直到合适为止。
1.4.3 推焦计划的编定
1.4.3.1 及时了解当班计划执行情况,按照规定的结焦时间及检修时间编排推焦计划。
1.4.3.2 编排推焦计划时注意事项
● 排计划时,缩短结焦时间不得短于周转时间18分钟,延长结焦时间不得长于周转时间的1/4。
● 推焦停歇后恢复推焦,可加速将炼熟的焦炭推出,但每小时不应比正常推焦计划多推2炉以上。
● 乱笺的炉号应在不超过4~5个周转时间内恢复正常,比原计划拖后1小时以上时,应采取延长结焦时间的办法顺笺。
1.4.4 推焦系数的计算
● 计划系数(K1)
计划系数是反映炼焦炉结焦时间变化情况的指标,用K1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本班计划出炉数分钟以上的炉数与规定结焦时间相差
本班计划炉数51±-=K
● 执行系数(K2)
执行系数是反映焦炉推焦操作正常与否的指标,用K2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本班计划出炉数分钟以上的炉数差实际和计划推焦时间相
本班实际出炉数52±-=K
● 总推焦系数(K3)
总推焦系数是反映炼焦车间(工段)在执行规定的结焦时间等方面管理水平的指标,用K3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
总推焦系数(K3)=计划系数(K1)×执行系数(K2)
1.5 特殊操作
1.5.1 推焦困难时
● 立即测量该炉两侧燃烧室温度,测完后做好记录和处理方法。
● 如果该炭化室需延长结焦时间,有关燃烧室每两小时进行一次温度情况的检查并记录。
炉温过高可采取间断加热控制,不准发生高温事故。
1.5.2 炉温过高时(个别炉号的温度超过平均温度±20℃以上,或全部平均温度超过标准温度±7℃以上时),要及时处理,发生其它事故要及时处理好,并向下一班交代清楚,处理完事故后方可下班。
1.6 质量记录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