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7教育课件

合集下载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含解析)

全国各地中考历史真题精选 中国现代史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含解析)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一、选择题1.(·娄底)近年来学者们通过查找资料,结合时代背景……发现有些历史人物并不像过去人们认为的那么不堪,对一些事情的处理当时甚至有“不得不为”的理由,这说明( )A.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标准B.越往后人们评价历史越接近客观事实C.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有定论D.学者们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标准来评价【答案】D2.(·常德)我国至今发现的最早城址位于( )A.湖南澧县B.湖南临澧C.湖南长沙D.湖南宁乡【答案】A3.(·玉林)煤气灯刚在上海租界出现之时,很多人以为这种自来火是“地火”,都不敢赤足行走在煤气公司附近的道路.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煤气灯阻碍了人们出行B.煤气灯使用率普遍不高C.人们对新技术认识不足D.上海租界管理戒备森严【答案】C4.(·永州)下列历史名言、名句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答案】C5. (·徐州)下列观点属于魏源的是( )A.然则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译夷书始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C.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D.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答案】A6. (·徐州)右图反映的是我国某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它主要表明( )A.封建传统等级观念已彻底废除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国民人格平等的观念逐渐形成D.新文化运动推动习俗改革【答案】C7.(·潍坊)《申报》报道民国时期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大众传媒的普及B.男女实现了平等C.西方思想的影响D.封建思想的根除【答案】C8.(·泰安)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

简阳市初中历史学科导学案学校八年级上册(编号022)学生班级 _______ 学号________ 小组 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主编魏先勇审核主讲课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课型授新课【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式教育的出现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近代后期中国文学艺术领域的重大成就;学习用列表等方法归纳历史知识,分析认识时代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归纳主要知识点;通过列表,学习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历史知识;通过探究历史背景与文艺作品的联系认识历史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新式教育的出现,认识历史的进程是无法阻挡的;通过学习文艺成就,认识背景对历史人物的影响。

【学习重点】新式教育的发展、文艺成就【学习难点】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学习任务】【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笔记】※自主学习(结合教材,落实基础)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创办开始于__________ 时期。

戊戌变法时,创办了__________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办最高学府。

2.洋务派大臣__________ 奏请停办科举,兴办学校。

清政府拟定了__________ ,建立起包括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系,并于__________ 年宣布废除了科举制。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家、艺术家:1.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

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

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的代表作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

2.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的__________ 、__________,丁玲1.学生独学看书,通过填空(填表)梳理基础。

2.教师应将教材整合归纳,以知识框架的形式呈现。

教师提供素材、设置探究问题,学生对学、群学,合的__________都是优秀的小说作品。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人教版

蔡元培
传统的私塾
科举制度创于隋朝,唐 代进一步完善。明代,形成 完备的科举考试制度。文体 采用死板的八股文,考试内 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不允许考生有自己的见 解,是明清文化专制的集中体 现。它禁锢人们的思想,阻 碍科学文化的发展,其消极 作用已占主要方面。1905年 清光绪年间终被废止。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笞黑暗的文学家、 艺术家
阅读课本P117第一段内容,回忆 封建时代的教育制度、选官办法、教育 内容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新式教育在这个时候能迈 上新的开端?
古代科举制度 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宋朝——科举制度的发展 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 清朝——科举制度的衰落
3.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赵树理(1906—— 1970),原名赵树礼, 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 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 艺术家。1937年加入中 国共产党。他的作品乡 土气息浓厚,有一种新 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 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 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 的文学流派。
4.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丁玲,现代女作家。原名 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 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 等。湖南临澧人。1948年完成 了反映土改运动的优秀长篇小 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曾 被译成多种外文。1951年获斯 大林文学奖。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 国文学、革命家和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 的奠基人之一。
2.郭沫若:
历史剧《屈原》
《女神》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 “沫水”和“若水”)。四川 乐山人。中共党员,曾任中 国科学院院长,为现代著名 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 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 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 家、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 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 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著 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192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它的发明者是( )A .侯德榜B .詹天佑C .李四光D .华罗庚2.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车站,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

他背靠雄伟的万里长城,面对巍峨的崇山峻岭,面容刚毅,目光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

你认为这座铜像是( )A .侯德榜B .詹天佑C .李四光D .华罗庚3.面对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位爱国思想家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编著了一部书。

此书是( )A .《天演论》B .《权界论》C .《四洲志》D .《海国图志》4.严复“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思想为哪一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A .《狂人日记》B .《鲁迅全集》C .《阿Q 正值》D .《野草》 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什么?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废除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以鲁迅、郭沫若、越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巨匠的事迹和作品;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文学艺术巨匠的作品名称; 学习难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文学艺术巨匠的作品名称; 学习方法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个题目比较大。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找出课本上提到的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选一段自己最感兴趣、最欣赏的文字,准备课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先郎诵,再谈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感受。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具体的材料,从而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导入新课:在近代史上,中国的被动挨打不仅是由于清政府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落后造成的,更是由于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教育内容的保守造成的。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抗战时期的文学、艺术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板话》
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抗战时期的文学、艺术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民国时期进步文学艺术家成就简表 类别 文 人物 鲁迅 郭沫若 学 丁 玲 代表作 《狂人日记》《孔乙已》 《屈原》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义勇军进行曲》
返回
《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词,聂耳曲。原为影片《风 云儿女》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5 月,百代公司录制了由袁牧之等人演 唱的唱片,广泛传唱。乐曲富于动力, 象征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 曾长时间激励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 的斗志,建国时被定为国歌。
返回
冼星海(1905—1945年)中国 作曲家。广东番禺人。因家贫先后 半工半读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 和法国巴黎音乐学院。1935年毅然 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 延安,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 年赴苏联为在延安拍摄的影片《延 安与八路军》配乐,1945年病逝于 莫斯科。 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合唱等四部,歌曲《到敌 人后方去》等约500首,交响曲《民族解放》等两部及 管弦乐《中国狂想曲》等。他继聂耳之后,以更广泛 的题材、体裁,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人民的 解放斗争,对全国军民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 用。 返回 冼星海作品欣赏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北京大学
徐悲鸿的马
聂耳
冼星海
知识梳理: 要求:自读知识梳理,说出本课的知识点,时间1分钟
近代中国教育改 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新式 革的重要一步: 教育 1905年,科举制被废除。 的开 端 近代新式教育体制 标志是:《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鲁迅 《狂人日记》《孔乙已》 新文学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两课时)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两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认识迫于形势的压力,清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2、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重点难点1、重点及处理①科举制度废除。

利用已有知识,创设短剧《蔡元培访谈》,突出重点;②近代文艺成就。

阅读归纳,制作表格《民国时期文艺成就》。

2、难点及处理①知识点杂乱,头绪多;②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思想性。

通过搜索知识要点,编写提纲突破难点①;通过讨论及编演历史小话剧突破难点②。

【课内探究案】(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

3、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学府,也是的重要成果。

4、清政府迫于形势,拟订了《》,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二)民国时期的文化及其文学家列表归纳民国时期文学艺术成就类别姓名代表作品文学《狂人日记》《孔乙己》郭沫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艺术美术《愚公移山》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课后延伸案】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产生于哪一时期()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它今天发展为()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金陵大学 D.清华大学3.科学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它开始设立和最终废止的朝代是A.汉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清朝 D.隋朝、明朝4.某班准备举办鲁迅小说读书会。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21-22课)复习课件。(共34张PPT)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21-22课)复习课件。(共34张PPT)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魏源提出的主要救国观点是什么? 救国措施中首要的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源和严复主张的相同 点是什么?各是哪一阶级那哪一派别思想家?他 们的思想分别启发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


答:(1)“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设立工 厂,制造轮船枪炮。 (2)都主张“师夷长技”,即向西方国家学 习。魏源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严复是资产阶 级维新派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4(2011年潍坊市). 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下 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 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
A



25、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 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打 配不正确的是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孙中山——辛亥革命
3、著名的历史剧《屈原》的作者是( B A、鲁迅
)
B、郭沫若 C、赵树理 D、丁玲 4、下列作品不属于解放区优秀小说的是 D ) ( A、《小二黑结婚》 B、《李有才板话》 C、《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D、《狂人日记》
5、近代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的第
一条铁路干线是( ) A、京汉铁路 B、京广铁路 C、京张铁路 D、津浦铁路
《中国历史》
八年级上册复习
第七单元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21-22课)
复习目标


一、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一)科技:詹天佑主持设计修筑京张铁路;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二)思想: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译注《天演论》,主张“物竞天择,适者 生存”,主张变法维新。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开学好礼6年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_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开学好礼六年(2006-2011)500套中考真题课课练(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选择题[2011·泰安]维新变法时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高等大学堂是( C )A.京师同文馆 B.马尾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 D.黄浦军校[2011·湛江]1898年,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了一所新式学堂“广育人才,讲求实务”。

这所新式学堂是( B )A.万木草堂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复旦大学[2011·岳阳]科举制曾被称为我国古代第五大发明。

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C )A.隋文帝时正式形成 B. 唐朝创设进士科C.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D. 民国时才被废除[2011·汕头]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 B )A. 《钦定学堂章程》B. 《奏定学堂章程》C. 《重订学堂章程》D. 《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2011·遵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下列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几件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B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颁布《奏定学堂章程》④废止科举制度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2011·潍坊]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连线,不正确的是( A )A.聂耳——写成《黄河大合唱》 B.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企业C.魏源——编成《海国图志》 D.詹天佑——设计并修筑京张铁路[2011·鸡西]“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这首歌曲是( B )A.《国际歌》B.《义勇军进行曲》C.《黄河大合唱》D.《英雄交响曲》[2011·南宁]抗日战争期间,一批振奋民族精神的艺术作品广为流传。

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21-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隋朝-------唐朝-------明朝-------清迅(1881-1936)原 名周树人,中国著名 的思想家、文学家和 革命家,他的精神被 称为中华民族魂。原 学医后弃医从文,代 表作有《狂人日记》、 《孔乙己》、《阿Q 正传》。
《愚公移山》
《负伤之狮》
田横五百士
长349厘米,宽197厘米,布面油画,1928~ 1930年作此画。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 的场面,着重刻划了不屈的激情,表现出富贵不 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鲜明主题。
八骏图
群马图
奔马
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
国歌:鼓 舞着人们为 国家强盛而 奋勇拼搏。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狂人日记》 借“狂人”之口, 揭露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
《孔乙己》塑 造了一个被封建文 化所毒害的迂腐、 麻木的知识分子。
郭沫若(1892-1978)
全剧分为“橘颂”、 “受诬”、“招魂”、“被 囚”、“雷电颂”五幕。
赵树理(1906-1970)
《李有才板话》 描写了阎家山改 造农村政权和减 租减息中的复杂 斗争。
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
自学指导二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1、教育: ⑴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 ; ⑵戊戌变法时期创办 (今 大学)是中国第 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3)新试学堂形成 的标志:清政府拟定《 》,包括 三个 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 年宣布废除沿 用了 年的科举制度。 2、文学: 文学巨匠鲁迅的代表作有《 》《 》; 历史学家郭沫若的历史剧《 》;解放区文艺工 作者有赵树理《 》《 》,丁玲的《 》。 3、艺术:美术大师徐悲鸿的代表作有《 》; 人民音乐家聂耳的代表作有《 》,冼星海的 代表作有《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师大学 堂是今天 哪个大学 的前身?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曹 禺 像
郭沫若
创作了《屈原》 等历史剧作者 借屈原之口说 出了对国民党 黑暗统治的怨 愤!
蔡 元 培
返回
作品欣赏
保卫黄河
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聂耳
歌剧《白毛女》剧照,王昆饰喜儿
冼星海
( 1905— 1945)
世界杰出 艺术家—— 徐悲鸿
毛泽东、朱德与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代表们的合影
丰 子 恺
返回
徐悲鸿
科学技术与 思想文化(二)
新式教育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的文学、艺术家
焦点人物 :徐悲鸿
探究活动 :歌曲赏析
退出
讴歌光明、鞭挞 黑暗的文学
讴歌光明、鞭挞 黑暗的艺术家
返回
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忆封建时代的 教育制度,选官办法,教育内容分别是 什么?
为什么新式教育在这个时候能迈上新的 开端?
京师大 学堂原 址
A、 为什么说抗战歌曲是伟大的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呐喊与 呼唤,是华夏九州慷慨悲壮的救亡曲、正气歌、民族魂?
B、 为什么说抗战歌曲是一部反映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进行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并最后取得胜利的绚丽的历史 画卷?
C、 为什么说抗战歌曲是二十世纪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光辉 典范?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若能把一些事看淡了,就会有个好心境,若把很多事看开了,就会有个好心情。让聚散离合犹如月缺月圆那样寻常,
凡事都是多棱镜,不同的角度会
凡 事 都是 多 棱 镜 , 不 同 的 角 度 会 看 到 不 同 的 结 果 。 若 能 把 一 些 事 看 淡 了 , 就 会 有 个 好 心境 , 若 把 很 多 事 看 开 了 , 就 会有 个 好 心 情 。 让 聚 散 离 合 犹 如 月 缺 月 圆 那 样 寻 常 , 让 得 失 利 弊 犹 如 花 开 花 谢 那 样自 然 , 不 计 较 , 也 不 刻 意 执 着; 让 生 命 中 各 种 的 喜 怒 哀 乐 , 就 像 风 儿 一 样 , 来 了 , 不 管 是 清 风 拂 面 , 还 是 寒 风凛 冽 , 都 报 以 自 然 的 微 笑 , 坦然 的 接 受 命 运 的 馈 赠 , 把 是 非 曲 折 , 都 当 作 是 人 生 的 定 数 , 不 因 攀





:
























穿
































西
(




)



































































1
5









我就Biblioteka 徐悲徐悲鸿
鸿
-自画
像素描


徐 悲 鸿 - 1922- 素 描 - 狮 吼
徐 悲 鸿 说 : “人 不 可 有 傲 气 , 但 不 可 无 傲 骨 ”。
从徐悲鸿的话里看到了 他什么精神?我们从中 学到什么?
返回
探究任务
1、 阅读已学课文中有关抗日救亡音乐作品的内容。 2、 收集有关介绍抗日救亡歌曲的词曲作者、词曲内容、创作 的具体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3、 通过重温抗日歌曲,体会和探讨以下问题:
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
江苏 省武 备学 堂正 课教 习与 学生 合影
返回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
为什么哪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的主旋律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看你说出有哪些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看谁说得有多有快!
文学家及其代表作品
鲁迅 《新青年》 编辑部成 员和主要 撰稿人, 五四新文 化运动的 伟大旗手





























同学们再见! 有





寿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退




















































5























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