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古代文化常识 优秀教案
补充:科举选官
①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李密《陈情表》)
②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
③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 (袁枚《祭妹文》)
难点突破
如何有效掌握和有 效解答语文试卷中 的古代文化常识题?
方法一:联想课文
高考对文化常识的考查,如同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也是由课内到课外的 一个迁移拓展过程。许多知识来自于课内,只要能把初高中课文中出现 的一些常识性的东西记牢,考试时运用联想,回顾学过的课文相关注释, 就有可能轻易解答出此类题目。
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 枣庄
庐州 合肥
陈仓 宝鸡
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兰陵 枣庄
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庐州 合肥
比较下面三组地名,说说你的感想。
陈仓 宝鸡
比较两幅图片的异同,并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比较两幅图片的异同,并从古代文化角度加以解释
发式:古代男子15岁束发;20岁行弱冠礼,代表成年。 服装颜色:达官贵人一般穿艳丽的颜色;平民只能穿素色。 服装材质:有钱人穿丝帛;平民只能穿粗布麻衣,称布衣。 服装纹饰:平民不能有纹饰;龙袍是皇帝专用,私造龙袍要满门抄斩。 跪坐姿势:严肃隆重的场合里的标准坐姿。
材料二:受《阿凡达》的影响,电影里潘多拉星球悬 浮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一柱”,竟然被改名为 “哈利路亚山”。“南天一柱”是张家界“三千奇峰” 中的一座,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南端, 海拔高度1074米,垂直高度约150米,顶部植被郁郁 葱葱,峰体造型奇特,垂直节理切割明显,仿若刀劈 斧削般巍巍屹立于张家界,有顶天立地之势,故又名 “乾坤柱”。 1月25日上午,张家界“南天一柱”正式更名为《阿凡 达》“哈利路亚山”,这一“更名”事件引发网友质 疑。调查显示,八成以上网友对此事持反对态度,认 为改名是“崇洋媚外”。甚至有网友批评张家界数典 忘祖,讽刺不如把张家界市一起更名为“潘多拉市”。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博苑10-18 0629高中语文必修五《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与方法: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作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尤其与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作品,除了要学习大量的文言现象外,还应当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今天我们就来对这方面的知识作一基本探讨。
二.人的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引言:古代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我们历史的见证。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不仅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文化的不同方面展开,为大家提供一份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一、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华夏文明。
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黄河流域为中心,逐渐形成了一系列的文化符号和传统。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古代文物、讲述古代神话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
二、古代文化的传承古代文化的传承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在古代,文化传承主要通过口头传统和书写形式进行。
例如,古代的诗词、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是通过口传的方式传承下来的。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代文化艺术表演,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代文化的魅力。
三、古代文化的特点古代文化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比如尊重师长、重视礼仪、崇尚孝道等。
这些特点在古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述古代故事、展示古代文物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特点,并与现代社会进行对比。
四、古代文化的影响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代的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医药知识等都对现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讲述古代科技发明、哲学思想的演变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五、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古代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积极保护和传承。
在现代社会,古代文化面临着许多挑战,比如城市化进程、文化多元化等。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感。
结语:古代文化常识教案的编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起源、传承、特点和影响,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我们可以将古代文化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古代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
初中古文名家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影响。
2. 掌握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1. 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
2. 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1. 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的理解和记忆。
2. 古代文学名家的代表作品及风格特点的分析和鉴赏。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古代文学名家的资料和作品。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
2. 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名家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古代文学名家(15分钟)1. 介绍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a. 生平事迹:王勃是唐代初期文学家,曾任监察御史,因参与政治斗争而被贬。
b. 文学成就:王勃的代表作有《滕王阁序》、《王子安集》等,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c. 风格特点:王勃的散文严谨精炼,诗风豪放奔放。
2. 介绍三国:魏、蜀、吴。
a. 生平事迹: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是魏、蜀、吴的建立者。
b. 文学成就:三国时期产生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三国演义》等。
c. 风格特点:三国的文学作品以历史题材为主,描写战争、政治、人物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介绍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a. 生平事迹:这些传说都是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的故事,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
b. 文学成就:这些传说被广泛传播,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c. 风格特点:这些传说以爱情、悲剧为主题,表现出民间百姓的情感和愿望。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古代文学名家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风格特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古代文学名家的认识和体会。
历史文化常识初中教案模板
历史文化常识初中教案模板
教学内容:古代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历史与文化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历史文化常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掌握古代历史人物、事件及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图片、视频或问题引入古代历史文化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授(15分钟)
1. 讲解古代历史的重要时期和事件;
2. 介绍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和特点;
3. 解析古代历史人物和其影响。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以实例分析古代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古代历史文化。
四、思维拓展(10分钟)
开展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让学生总结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性及影响。
五、复习提升(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的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培养了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其综合运用能力。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文本特点和命题特点,引导阅读策略和答题规范。
2.学生通过观摩典型答案,通过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借鉴优点,发现问题,在教师引导下修正、完善答案。
2学情分析2015年北京考出现了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考查获取特定的知识、信息以解决题中所给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此类新题型非常陌生,以往又缺乏训练,在高三复习备考阶段应作为专题突破点,从文本特点、阅读策略、试题类型、答题规范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
学生已经提前一天做完了授课教师专门为本课命制的试题,教师批阅后对学生答卷中的典型问题做了梳理汇总。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从"读懂——标画——审题——整合——作答"的全过程,引导学生积累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经验和答题经验。
教学难点:通过典型例题训练学生答题的文本意识,训练答题语言的规范性。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通过《课标》引出问题,学生初步感知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活动2【讲授】1.整体感知,梳理文脉读懂是语文阅读学习的根基,阅读策略应该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行文逻辑以及多则材料间的联系和不同:作者是如何围绕文章的中心意思展开论述的,段材料的联系和不同侧重点。
理清文脉——各段落间的结构关系。
找一学生谈本文的写作思路,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文章,是否能把握行文思路。
解决试题中可能会出现的"作者的行文模式"题。
活动3【练习】2.圈点勾画,提取信息通读全文,标划各段关键句。
从阅读策略的角度给学生总结需要标画的词句类型。
展示标画原文比较到位的学生的卷面,让他用自己实际标画的关键信息现场解决信息概括题(第8题)。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所标画文中信息的有效性,即是否为答题提供了切实的帮助。
活动4【讲授】3.审清题意,有的放矢通过提示学生题干中可能出现的显性限定和隐性暗示,引导学生以13题为例练习寻找题干中的限定词,以明确答题要求。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根据“重点”中的要求,这节课我们通过实例的训练,要求具有如下的能力:1、推论语文常识正误的能力。
2、分析语文常识的能力。
3、有关语文常识的挑选与填空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语文常识包括文体知识、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文体知识重点掌握的是: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详略;说明对象、特征、方法;议论的论点、论据、论证。
文学常识重点掌握的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样式的基本知识;课本基本篇目中涉及的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作品。
文化常识重点掌握教材中涉及到的日常生活经常应用的文化常识。
难点:识记和分析复习建议:1、阅读中考指要,初步了解文学常识专题所要掌握的内容。
2、顺利完成中考概而言之中的有关习题。
3、摘录疑难问题,准备课堂交流。
教学过程:一、明确要求:1、介绍关键作家的有关情况(包含姓名、朝代或国籍、主要作品及其原文等)。
重点掌控的作家:中国现代作家:鲁迅、茅盾、老舍、朱自清、冰心、赵树理、周立波、吴伯箫、臧克家、鲁彦、魏巍、杨朔、王愿坚等。
中国古代作家:孔子、孟子、左丘明、韩非、司马迁、陶渊明、柳宗元、刘禹锡、欧阳修、范仲淹、苏轼、施耐庵、蒲松龄、吴敬梓、曹雪芹等。
外国作家:安徒生、都德、契诃夫、莫泊桑、高尔基、马克·吐温、奥斯特洛夫斯基等。
2、介绍文体科学知识(主要介绍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及古代诗、词、曲等有关科学知识)3、了解与课文有关的古代重要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包括作品主题或故事主人公等)。
重点了解的作品有:《诗经》、《论语》、《左传》、《战国策》、《孟子》、《列子》、《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著作。
4、介绍并掌控初中课本中发生的关键作家作品的有关科学知识(包含作品主题或故事的人物及主人公等)。
例如《分马》、《同志的信任》、《在烈日和暴雨下》、《变色龙》、《老杨同志》、《孔乙已》、《范进中握》、《竞选州长》、《我的叔叔于勒》5、文体知识应重点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①记述的要素、人称、顺序、征引;②说明的对象、特征、方法。
【教案】古代文化常识教案(1)
古代文化常识高三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必备知识:1.熟记并掌握高中课内文言文一些学过的古代文化常识。
2.对课外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了解。
(二)关键能力: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能够分门别类准确熟记。
2.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3.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4.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学科品格及学科素养:1.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做题训练强化记忆。
3.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4.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思想。
(四)核心价值: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生情分析:高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所花时间往往不多,也比较不重视课内文化常识的积累,所依赖的材料也仅限于《语文头条》,这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就要紧紧围绕这些知识分类,做到全面讲细讲透,系统化记忆。
三、过程方法:导入——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课堂实操——总结——布置作业四、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应对文言文阅读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五、教学用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先复习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第二课时复习古代授官称谓、天文历法和礼仪制度。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案题目:古代文化常识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化的基本知识和常识,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提高其考古文化常识的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并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1. 了解古代文化的发展历程和特点;2. 掌握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建筑、艺术、文学、哲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古代文化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化特点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2. 培养学生运用古代文化常识分析和评价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给学生出示图片,让他们猜测图片中的古代文化景点或文化符号,并引导他们谈谈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知识展示(20分钟)1. 分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化领域(如古代建筑、艺术、文学、哲学等),并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和成果。
3. 教师辅导:教师在每个小组展示后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相关问题。
三、知识整理(10分钟)1. 教师总结学生提供的信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补充和提问,巩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四、知识应用(15分钟)1. 学生小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古代文化问题进行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小组作业。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和结果,并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3. 教师点评和讲解: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和展示进行点评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鼓励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索古代文化。
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古代文化领域,深入学习和研究,并通过小组报告或个人论文形式,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荆州市西门中学《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等。
2.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化知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古代礼仪1.1 古代的见面礼仪1.2 古代的饮食礼仪1.3 古代的婚姻礼仪2. 第二章:古代制度2.1 古代的官职制度2.2 古代的土地制度2.3 古代的科举制度3. 第三章:古代风俗3.1 古代的节日风俗3.2 古代的民间风俗3.3 古代的宗教风俗4. 第四章:古代文学艺术4.1 古代的诗歌4.2 古代的散文4.3 古代的戏曲艺术5. 第五章:古代科技发展5.1 古代的天文历法5.2 古代的医学成就5.3 古代的工程技术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具体内容。
2. 结合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知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促进。
4.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3. 定期进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周一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内容,每周完成一章的教学。
3. 教学方式:结合课堂讲解和课后自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4. 教学资源:利用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多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六、教学内容6. 第六章:古代哲学思想6.1 儒家思想6.2 道家思想6.3 墨家思想6.4 法家思想7. 第七章:古代历史人物7.1 帝王将相7.2 文学家7.3 科学家7.4 艺术家8. 第八章:古代建筑艺术8.1 古代宫殿建筑8.2 古代园林建筑8.3 古代宗教建筑8.4 古代民居建筑9. 第九章:古代艺术鉴赏9.1 书法艺术9.2 绘画艺术9.3 雕塑艺术9.4 音乐舞蹈艺术10. 第十章:古代社会生活10.1 宫廷生活10.2 士人生活10.3 百姓生活10.4 宗教生活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讲解古代哲学思想的具体内容。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古代称谓文化1.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称谓文化,包括皇帝、皇后、诸侯、官员、平民等不同身份的称呼方式,以及各种尊称、谦称、别称等。
1.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称谓文化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称谓。
1.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讲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Step 2:讲解皇帝、皇后、诸侯等高级官职的称呼方式,如“陛下”、“娘娘”、“殿下”等。
Step 3:讲解官员、平民等低级官职的称呼方式,如“大人”、“先生”、“百姓”等。
Step 4:讲解各种尊称、谦称、别称等,如“先生”、“阁下”、“老臣”等。
Step 5: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称呼方式的练习。
Step 6: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1.4 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一些古代称谓的例子,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二章:古代礼仪文化2.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礼仪文化,包括见面礼、宴会礼、丧葬礼等各种礼仪形式,以及各种礼仪用语和礼节。
2.2 教学目标:了解古代礼仪文化的特点和用法,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相关礼仪。
2.3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讲解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Step 2:讲解古代的见面礼,如拱手礼、鞠躬礼、作揖礼等。
Step 3:讲解古代的宴会礼,如宴席座次、饮酒礼、进食礼等。
Step 4:讲解古代的丧葬礼,如丧礼程序、丧葬用品、丧葬礼节等。
Step 5:讲解各种礼仪用语和礼节,如“请”、“谢谢”、“道歉”等。
Step 6: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礼仪形式的练习。
Step 7: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4 课后作业:让学生了解一些古代礼仪的典故和故事,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第三章:古代文学文化3.1 内容介绍:本节课程主要介绍古代的文学文化,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学形式,以及古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案标题: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帮助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
3.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代文化的定义和范围。
2. 古代文化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观。
3. 古代文化的主要代表作品和人物。
4. 古代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联系和影响。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与学生分享一段古代文化的故事或文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2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详细介绍古代文化的定义、范围、重要理念和价值观,并举例解释相关概念和知识点。
步骤三: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让每个小组选定一个古代文化的代表作品或人物进行研究。
每个小组要讨论该作品或人物的背景、意义和影响,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报告。
步骤四:小组展示与合作评价(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简短的展示。
学生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展示,让全班学生共同分享并了解不同的古代文化常识。
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评价,教师也可以进行评价和点评。
步骤五:思考与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收获,并与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识进行对比。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拓展他们的思维。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五、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者相关从业者来学校进行古代文化讲座或工作坊。
2. 组织学生参观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博物馆、展览或古迹。
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古代文化研究,轻松的方式有阅读古代文化常识读物、观看历史纪录片等。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
认识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元素,如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
古代文学:诗词、散文、小说等。
古代艺术:绘画、书法、陶瓷、建筑等。
古代哲学:儒家、道家、墨家等思想流派。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天文历法、医药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介绍古代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如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等,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古代文化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或视频中的文化元素吗?它们代表了什么时期的文化?二、新课讲解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和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历史背景。
分别讲解古代文学、艺术、哲学、科技等方面的重要元素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三、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文化的影响和价值。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
四、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强调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了解。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古代文化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学生将小论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文化。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
古代文化常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2.过程与方法:小组讨论,梳理探究,积累古代文化常识,探求古代文化的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了解古代文化所体现的和谐美与人情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古代文化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立足现代社会,探求古代文化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创意教学中我将预习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在预习中指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古诗文来理解这些文化常识。
我将学生分成四个组,根据教材中设计的有关思考和练习题,分组搜集整理“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四个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找出学过的古诗文中涉及这四个方面古代文化常识的语句。
课堂上,全班进行交流探究,引导学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并立足现代社会,引导学生关心我们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复兴和发展。
这样,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引导。
通过人人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增强学生学习古代文化常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互相激发促进。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古文以简约的语言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精华,经历了上千年锤炼的古典文学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
想要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应适当掌握一些文化常识。
今天就让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古代文化常识的大观园,去看看那里的别样风景。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94-97黑体字内容,初步感知中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
(二)合作交流与探究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对古代文化常识这座大观园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就是仔细赏玩的时刻了。
1.天文地理天文学是古代一门相当成熟且普及的科学。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古人的作息时间表画在天上,可谓“人人皆知天文”。
当然,古代天文学系统地学习很是不易,但了解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我们以后阅读古文大有裨益。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公开课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节公开课旨在向学生普及古代文化常识,提升他们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以及这些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2. 掌握古代文化的相关知识,包括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等;3. 了解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传统节日、文学作品、艺术形式的介绍和讲解;2. 教学难点:古代文化的深层次内涵和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古代文化常识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传统节日2.1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的意义和起源;2.2 重点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庆祝活动和传统习俗;2.3 与学生讨论现代社会在传统节日庆祝中的变化和挑战。
3. 文学作品3.1 介绍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2 重点介绍《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古代文学经典作品的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3.3 分析这些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和贡献。
4. 艺术形式4.1 介绍中国古代艺术的种类和特点,包括绘画、音乐、戏曲等;4.2 重点介绍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艺术风格和代表作品;4.3 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和戏曲的魅力和文化内涵。
5. 古代文化的影响和意义5.1 分析古代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包括价值观念、道德准则、艺术表达等方面;5.2 讨论古代文化的意义和当今社会如何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六、教学手段和资源1. 视频教学:播放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视频;2. 图片展示:展示古代文化的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参与度。
七、课堂作业学生回家后,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文化的短文,自由发挥表达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设计(湖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的一些基本常识,如古代称谓、礼仪、官职、建筑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古代称谓:了解古代的姓名字号、尊卑称谓等。
2. 礼仪习俗:掌握古代的礼仪制度、节日习俗等。
3. 官职体系:了解古代的官职设置、选拔制度等。
4. 建筑风格:认识古代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5. 经典著作:了解古代的经典文学作品和著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代称谓、礼仪习俗、官职体系、建筑风格等基本文化常识。
2. 教学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教材、资料等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的文化常识。
2.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常识的内涵和意义。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常识。
4.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古代称谓、礼仪、官职、建筑等基本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文化常识的内涵和意义。
4.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常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思考能力。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2. 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高三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必备知识:1.熟记并掌握高中课内文言文一些学过的古代文化常识。
2.对课外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了解。
(二)关键能力:1.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能够分门别类准确熟记。
2.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3.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
4.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三)学科品格及学科素养:1.通过回顾所学古文中的古代文化常识及补充相应的材料。
2.学会通过反复诵读、做题训练强化记忆。
3.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挑选。
4.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及爱国主义思想。
(四)核心价值: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生情分析:高三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十分有限,在这方面所花时间往往不多,也比较不重视课内文化常识的积累,所依赖的材料也仅限于《语文头条》,这远远不够。
所以我们古代文化常识复习就要紧紧围绕这些知识分类,做到全而讲细讲透,系统化记忆。
三、过程方法:导入一一介绍古代文化常识的分类一一课堂实操一一总结一一布置作业四、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2・难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应对文言文阅读中对文化常识的考查。
五、教学用具:传统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六、教学课时:2课时七、设计思路:第一课时先复习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第二课时复习古代授官称谓、天文历法和礼仪制度。
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中国古代文化傅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一)、古代纪年方法2、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2、帝王年号纪年法自汉武帝开始,每个帝王登基,都为自己拟定一个富有一定寓义的年号,每个年号后再配上序数就成了一种纪年的形式。
女口:乾隆三十九年,开元元年等。
所取定的年号大多孕含着吉祥之意,寄托了振兴国运,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如“康熙”就寄托了天下隆盛兴旺之意, 再如“光绪”有光明永绪之愿。
(二)、古代纪月的方法1>序数纪月法如:如平地二月花者,深山则四月花。
《采草药》2、地支纪月法。
古人常用十二地支配十二个月,每个地支之前加上一个特定的“建”字,就成了一种纪月的方法。
女口: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农历十一月)一一杜甫《草堂纪事诗》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建亥,农历十月)一—庾信《哀江南赋》3、时令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三个月,每季的三个月按顺序依次加孟、仲、季, 就可将一年的十二个月清楚的区别开。
如: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孟冬,农历十月)(三)、古代纪日法2、序数纪日法。
女口: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归有光《项脊轩志》2、天干地支纪日法。
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姚鼐《登泰山记》3、月相纪日法。
根据月亮的形状,对每月某些较特殊的日子进行称谓。
如:朔(农历每月初一)、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础(农历每月初三)、望(农历每月十五)、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四)、纪时法今天我们要想知道几点了,只需看一下表即可,这是科技给了我们方便,古代特别是秦汉以前,无表,但人们也不是完全生活一混沌中,他们也有自己的“计时器”,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的“计时器”都有哪些?1、天色纪时法,即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现在两个小时,具体如下: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咲(die)、H甫(bu)时、日入、黄昏、人定。
2、五更报鼓纪时法,我国古代将一夜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或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如: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孔雀东南飞》通过对“纪年纪日”的梳理与探究,有利于我们更准确,更深入的阅读文言文。
三、姓名字号今天,我们要称呼一个人,直呼其名即可,可在古代对一个人的称谓却有许多讲究,一不留意,就有可能陷自己于不堪之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古人都有那些主要称谓。
(一)、称谓名称。
1、直呼姓名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3、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4、称谥号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 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6、称官名或官地如唐代诗人孟称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 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7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
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 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8敬称9贱称(二)、姓名名,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但古人特别是读书人或有威望有影响力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因为直呼某人的姓名是不礼貌的行为。
但在下面几种情况下,则可直呼其名:①给某人作传时,女口: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屈原列传》②自称时, 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③表示对某人轻视或蔑视时。
(三)、字1、字的来历。
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
古代男子一般在20岁行冠礼,女子一般在15岁行笄礼。
成人后,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
2、字与名间的关系。
字是名的解释或补充,对名有表述和阐明的作用。
如:①文天祥,字宋瑞,“祥”与“瑞”意思相近②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四)、号1>自号,一般是作者本人所取,不受家庭行辈的限制,而是作者根据自己的志趣或抒情的需要自己拟定的,号可谓是文人士大夫自命清高的超俗表现。
如六一居士欧阳修,青莲居士李白,香山居士口居易等。
2、谥号。
古代帝王、卿大夫、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前的事迹行为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褒善贬恶,这个称号就是“谥”或“谥号”。
如陶渊明的谥号为靖节先生,林则徐的谥号为林文忠公,秦桧的谥号为缪丑等。
3、绰号。
绰号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认的别号,是对一个人和刻画和形容。
如春秋时的百里奚沦落楚国,被秦穆公用五张投皮赎回并担任丞相,时人就称他五般大夫。
将绰号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的当是施耐庵,《水浒传》180人人人有一个响亮的绰号,这些绰号形象而准确的描摹了各人的性格,特长和生理特点。
(五)、称斋名。
根据某人的书房名称呼某人。
如聊斋先生蒲松龄,惜抱轩先生姚鼐,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等。
四、作业1、通过搜集资料,了解谦称、敬称和贱称,并举出相应的例子。
2、在中国古代还有一种特殊的称谓“讳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表现及原因。
3、,反观现代,你认为直呼父母名字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堕落,写一段能表明你观点的文字。
五、总结通过对古人称呼的探究,我们明口了,字号等称呼或寄托了亲朋好友殷切的期望,或彰显了崇高的灵魂,或抨击了丑恶的行径,或肯定了不斐的成就,同时也为我们阅读文言文扫除了一些障碍。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古代授官称谓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皐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
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二、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三、天文历法【星宿】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范进中举》:“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说法。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ang.氐di、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eo、毕、曙zT、参she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en)O王勃《滕王阁序》「'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
” 是说物产华美有天然的珍宝,龙泉剑光直射斗宿、牛宿的星区。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岀深秋初冬的夜空, 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四、礼义制度1>吉礼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