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粒DNA的制备和酶切

合集下载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酶切及其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报告

(2) TAE和TBE均为常用的缓冲液。

TBE比TAE有相对高的缓冲能力。

(3)加样染料溴酚蓝可与长度约为0.5 kb的DNA一起迁移,可用于指示迁移率最高的片段。

(4) DNA的迁移速率取决于以下因素:①DNA的分子大小—分子量越小,迁移越快。

②琼脂糖浓度—浓度越低,迁移越快。

③DNA的构象—环状的或带切口环状的DNA通常比线状的DNA迁移要快。

④两个电极之间单位厘米的电压——电压越高,迁移越快。

(5)如果DNA条带不够窄且不够均匀,可能是内以下原因所引起:①DNA过载②电压过高③加样孔破损④凝胶中有气泡(6)在紫外灯下观察凝胶电泳所得结果应该戴上防护眼镜,因为紫外线对眼睛有伤害作用;二.实验内容1.实验现象与结果:将电泳后的凝胶放在紫外灯的照射下观察到的和用凝胶电泳成像系统进行拍照得到的DNA电泳条带图如下所示意:图注:x’:代表经过酶切的质粒DNA样品的电泳条带;x :代表未经过酶切的质粒DNA样品的电泳条带(x相同的互为对照组);marker:DNA相对分子质量标准物。

pUC19质粒DNA标准参照条带图像:2.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其结论:(1)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其结论:从上述所示的DNA电泳条带图可以看出:不管在DNA Sample中还是在经过酶切处理后的DNA样品中均具有电泳迁移速率处于中间的线性质粒DNA。

而在此次试验中出现线性质粒DNA是因为pUc质粒DNA在提取的过程中DNA双链在相对应的两条链上同时产生切口。

这说明质粒制备过程个出现线性DNA说明存在核酸酶污染或实验操作有问题。

可能在其中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图中,位置在marker组最后一电泳条带后方的很可能就是蛋白质组分),或者在实验的提取过程中加入溶液Ⅱ所经历的时间过长,在碱性条件下基因组DNA片断会慢慢断裂,从而使提取的质粒DNA样品混入了基因组 DNA。

但是其中各组也存在超螺旋DNA(与marker组对照,电泳速率最快,跑在最前面的)。

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鉴定

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鉴定

4、加入200L新配制的溶液II, 盖紧管口,快速颠倒离心管, 以混匀 内容物,冰上放置3-5min;
溶液II中的NaOH与SDS可裂解细胞,使DNA变性以及SDS使蛋白变 性并形成交联的网状结构
5、加入150l溶液III, 加盖后颠倒6-7次混匀,冰上放置2~3min; 溶液III为低pH的醋酸钾缓冲液,中和NaOH,以便使部分变性的闭环
试剂: LB培养基 氨苄青霉素贮存液:浓度50-100mg/mL; 溶液I: 50mmol/L葡萄糖,10mmol/L EDTA (pH8.0),
25mmol/L Tris-HCl (pH8.0); 溶液II: 0.2mol/L NaOH, 1%SDS (现配现用); 溶液III: 乙酸钾溶液(3M, pH=4.8)( 60mL的5mol/L KAc, 11.5ml
冰醋酸,28.5mL H2O); RNase A: 10mg/ml; TE缓冲液: 10mmol/L,Tris-HCl, 1mmol/L,EDTA,pH8.0;
5×TBE缓冲液:0.45mol/L Tris-硼酸,0.01 mol/L EDTA, pH 8.0; 10×Loading buffer:1% SDS, 0.05%溴酚兰,50%的甘油; 无水乙醇;70%乙醇; 标准分子量片段; 核酸内切酶 EcoR I (TaKaRa); EcoR I酶解缓冲液(10× buffer H); 琼脂糖; 溴化乙啶(EB)染色液(10mg/ml)。
质粒复性,而细菌染色体DNA不能正确复性
6、12000 g离心6 min,将上清移入另一干净的Ep管中; 7、加2倍上清体积(约1mL)的无水乙醇, 振荡混匀,室温放 置2min. 8、12000g离心10min,弃上清液,再用70%的乙醇洗涤 一次, 12000g离心1min,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扣干, 然后在中空浓缩系统上干燥质粒; 9、加入40L含50 g/mL RNase A的灭菌蒸馏水或TE 缓 冲液溶解提取物,室温放置直到质粒完全溶解(约8min), 存于-20℃或直接用于酶切。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的方法;2.学习并掌握了解质粒酶切鉴定的方法;3.学习并掌握紫外吸收检测DNA浓度和纯度的原理和方法;4.学习并掌握PCR基因扩增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5.学习并掌握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PCR(多聚酶链式反应)在DNA聚合酶催化下,可以DNA为模板,以特定引物为延伸起点,以dNTP为原料,通过变性、退火、延伸等步骤,在体外(缓冲液中)复制DNA,使目的DNA按2n方式呈指数形式扩增。

PCR一次循环的具体反应步骤为:A.变性:加热反应系统至95℃,使模板DNA在高温下完全变性,双链解链。

B.退火:逐渐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35-70℃,一般低于模板Tm值的5℃左右),与模板DNA互补退火形成部分双链。

C.延伸:溶液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在Taq酶作用下,以dNTP为原料,引物为复制起点,模板DNA的一条单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为一条双链。

2.质粒DNA的提取与制备(1).碱裂解法: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存在差异:A.高碱性条件下,染色体DNA和质粒DNA均变性;B.当以高盐缓冲液调节其pH值至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复性并保存在溶液中,染色体DNA不能复性而形成缠连的网状结构,可通过离心形成沉沉淀去除。

(2).离心层析柱:A.硅基质膜在高盐、低pH值状态下可选择性地结合溶液中的质粒DNA,而不吸附溶液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B.通过去蛋白液和漂洗液将杂质和其它细菌成分去除;C.低盐,高pH值的洗脱缓冲液将纯净质粒DNA从硅基质膜上洗脱。

3.质粒DNA的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A.物质在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对光的吸收效应,且其对光的吸收是具有选择性;B.各种不同的物质都具有其各自的吸收光谱:DNA分对波长260nm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蛋白质对波长280nm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碳水化合物对230nm的紫外光有特异的吸收峰C.A260/A280及A260/A230的比值可以反应DNA的纯度;A260/A280=1.8 DNA纯净A260/A280<1.8 表示样品中含蛋白质(芳香族)或酚类物质A260/A280>1.8 含RNA杂质,用RNA酶去除。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实验六 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及酶切分析)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实验六 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及酶切分析)

(2) 挑选单菌落,在无菌条件下放入5 ml LB液体培养基中 (100 g /ml氨苄青霉素),200-300 rpm,37℃过夜培养。 (3) 取1.5 ml菌液(其余菌液加入25%的灭菌甘油,放入对 应编号的1.5 ml离心管中,-70℃ 下作菌种保存),5000 g离心5 min。 (4) 弃上清夜,加入100 l预冷的溶液I,悬浮沉淀,室温 放 置5 min。 (5) 加入200 l 新鲜的溶液II,边加边震荡,但不能剧烈, 冰上放置5 min。 (6) 加入75 l溶液III,震荡混匀,冰上放置5 min。 (7) 12000 g 离心5 min。 (8) 取上清液,加入两倍体积的预冷无水乙醇,12000 g离 心10 min。 (9) 用1 ml 70%的乙醇洗涤沉淀,空气中放置3-5 min。 (10) 用30-50 l TE溶解,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DNA含量 测定,EB琼脂糖(1.4%)凝胶电泳分析。
实验六 质粒DNA的提取(碱裂解法)及酶分析
(1) 溶液配制: 溶液 I 50 mmol/L 葡萄糖 25 mmol/L Tris-Cl (pH 8.0) 10 mmol/L EDTA (pH 8.0) 溶液 II 0.2 mol/L NaOH 0.5% SDS 溶液 III 3 mol/L KAc (用冰醋酸调 pH值至5.0)
质粒DNA的酶切分析参照相关酶的说明书 操作步骤进行

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

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质粒DNA的制备实验报告引言: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负责遗传信息传递的重要分子。

质粒DNA是一种环状的双链DNA分子,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其他一些原核生物中。

质粒DNA具有自主复制的能力,并携带了一些对细菌有益的基因信息。

因此,质粒DNA的制备对于基因工程研究和生物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离心、溶解、酶切及纯化等步骤,制备出高纯度的质粒DNA样品。

实验材料与方法:1. 细菌培养液:含有目标质粒DNA的细菌培养物。

2. 离心管:用于离心沉淀细菌。

3. 离心机:用于离心沉淀细菌和质粒DNA。

4. 细胞裂解缓冲液:含有细胞裂解所需的缓冲盐和酶切酶。

5. 酶切酶:用于切割质粒DNA。

6. 蛋白酶K:用于降解细胞中的蛋白质。

7. 酚/氯仿:用于提取DNA。

8. 异丙醇:用于沉淀DNA。

9. 纯化缓冲液:用于纯化DNA样品。

实验步骤:1. 收获细菌:将培养液离心10分钟,将菌体沉淀收集至离心管中。

2. 细胞裂解:加入适量的细胞裂解缓冲液,使菌体充分裂解,并加入蛋白酶K降解蛋白质。

3. DNA提取: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混合液,轻轻摇动离心管使两相混合,离心分离上下两相。

4. DNA沉淀:将上层水相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轻轻摇动离心管使DNA沉淀。

5. DNA纯化:将DNA沉淀洗涤至纯化缓冲液中,离心沉淀DNA,去除上清液。

6. 测定DNA浓度:使用比色法或荧光法等方法测定DNA的浓度。

结果与讨论:经过上述步骤,我们成功制备出了高纯度的质粒DNA样品。

通过测定DNA浓度,我们可以得到质粒DNA的含量。

实验中使用的细菌培养物中含有目标质粒DNA,经过细胞裂解和酶切等步骤,我们成功地将质粒DNA从其他细胞组分中分离出来。

酚/氯仿提取和异丙醇沉淀的操作使得DNA得以纯化和浓缩。

最后,使用纯化缓冲液洗涤和离心沉淀,去除上清液,进一步提高了DNA的纯度。

质粒DNA提取与酶切方法的比较研究

质粒DNA提取与酶切方法的比较研究

结论总的来说,各种质粒DNA提取方法和酶切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方 法时,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需求和实验条件进行选择。常规提取方法虽然操作繁琐, 但成本低廉且产量高;快速提取方法和生物素法则具有快速、简便和高纯度的优 点,但成本较高。对于酶切方法,单一酶切操作简便但适用范围有限;双酶切和 全酶切则能实现复杂切割,但操作较复杂且成本较高。
(2)双酶切
双酶切是使用两种不同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对DNA进行切割。该方法可实现 对复杂基因组或多个位点的精确切割,适用范围更广。但是,双酶切操作相对复 杂,需要更多时间进行优化和调整。
(3)全酶切
全酶切是使用一种或多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以及修饰酶等对DNA进行切割。 该方法可根据实验需求对DNA进行的优点是高度灵活,适用范围广泛。然而,全酶切需要更多的实验设计和操 作技巧,且成本较高。
比较研究
1、操作难易程度及成本
在操作难易程度方面,快速提取方法和生物素法相对简单,而常规提取方法 较为繁琐。在成本方面,生物素法和快速提取方法所需试剂和设备成本较高,而 常规提取方法成本较低。
2、纯度和产量
在纯度方面,生物素法和快速提取方法纯度较高,而常规提取方法纯度相对 较低。在产量方面,常规提取方法和快速提取方法产量较高,而生物素法产量较 低。
质粒DNA提取方法
1、常规提取方法
常规提取方法是一种经典的分步提取方法,包括裂解细胞、分离质粒DNA、 洗涤和纯化等步骤。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适用范围广,可从各种细胞中提取质粒 DNA。但是,该方法操作繁琐,提取周期较长,需要使用大量试剂和设备。
2、快速提取方法
快速提取方法是通过优化常规提取方法中的某些步骤,实现快速、简单的质 粒DNA提取。该方法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快速,可减少试剂和设备的使用。但 快速提取方法可能会牺牲一些纯度或产量。

质粒DNA的制备和酶切

质粒DNA的制备和酶切

实验十五质粒DNA的制备和酶切一、实验目的及背景质粒时细菌内的共生型遗传因子,它能在细菌中垂直遗传并且赋予宿主细胞一些表型,是比病毒更简单的原始生命。

质粒通过细菌的结合作用,从雄性体转移到雌性体,是细菌有性繁殖的性因子,1952年由Lederburg正式命名为质粒。

质粒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菌中扩增或表达的重要媒介物,这种基因运载工具在基因工程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要求掌握最常用的质粒的提取方法。

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质粒DNA方法众多,目前常用的如碱变性法、煮沸法、SDS法、羟基磷灰石栏层析法等。

各个方法分离是依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及结构等特点加以选择的,其中碱变性法既经济且得率较高,获得的质粒可以用于酶切,连接与转化。

碱变性法基本原理是,在pH为12.0-12.6的碱性环境中,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环质粒DNA仍为自然状态。

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浓度存在的条件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大部分DNA 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去除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再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在获得较纯的质粒后,我们常常会利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酶切,就可以达到在体外有目的地对遗传物质DNA进行改造。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能够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端为OH。

根据限制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I/II/III型三大类,II型酶就是通常指的DNA限制性内切酶,他们能识别双链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这个序列内进行切割,产生特异的DNA片段。

II型酶分子量较小,仅需Mg2+作为催化反应的辅助因子,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碱基对的反转重复序列,可以切割DNA 产生三种不同的切口:①5’端突出②3’端突出③平末端。

质粒的提取及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的提取及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的提取及酶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标
本实验旨在提取低分子量DNA、质粒,通过酶切实验检测质粒DNA片段长度,并处理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1、质粒DNA提取:使用特定的提取试剂,先提取溶菌酶凝胶中的质粒DNA;
2、质粒DNA酶切:采用酶切的方法,对质粒DNA进行切割,形成小片段;
3、质粒DNA测序:采用测序仪对质粒DNA片段进行测序,从而确定其长度。

三、实验材料
1、提取试剂:主要由蛋白酶、乙腈、缓冲液、EDTA等混合而成;
2、PCR反应液:主要由dNTP、聚合酶、反应缓冲液等组成;
3、酶:主要由DNA内切酶和DNA外切酶组成;
4、测序仪:用于测序质粒DNA的片段长度;
四、实验步骤
1、提取质粒DNA:将实验样品放入提取试剂中,加热30分钟,然后用混合物洗涤一次,最后离心得到清澈的液体,含有提取的质粒DNA;
2、进行PCR反应:将提取的质粒DNA作为反应液™添加到PCR管中,在适当温度下反应10分钟;
3、酶切:将PCR管中的反应液加入内切酶和外切酶中,在规定温度下酶切1小时;
4、离心质粒DNA片段:将酶切后的反应液离心,以得到质粒DNA片段;
5、进行测序:将质粒DNA片段放置于测序仪中,逐一测序后得到结果;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结果:
质粒DNA片段长度:
0.31kbp、0.48kbp、0.51kbp、0.58kbp、0.68kbp等。

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

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

实验二质粒DNA的提取及酶切(8学时,6小时)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习和掌握碱裂解法提取和酶切质粒的技术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碱裂解法提取质粒是根据共价闭合环状质粒DNA与线性染色体DNA之间在拓扑学上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目的。

环状闭合的质粒DNA在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下成为线状质粒DNA,内切酶能识别DNA分子中某一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三、仪器、材料、试剂(一)仪器:1、恒温摇床2、台式离心机3、高压灭菌锅4、振荡器(二)材料:1、含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2、乙二胺四乙酸(EDTA)3、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 4.葡萄糖 5.氢氧化钠(NaOH) 6.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7、乙酸钾(KAc) 8、冰醋酸(HAc) 9、盐酸(HCl) 10、Tris饱和酚11、氯仿12、异戊醇13、乙醇14、胰RNA酶15、氨苄青霉素16、离心管(三)试剂:1、溶液І (pH8.0) 2、溶液Ⅱ3、溶液Ш4、TE缓冲液(pH8.0)5、0.5mol/LEDTA6、氯仿:异戊醇(V:V=24:1)7、Tris饱和酚:氯仿:异戊醇(V:V:V=25:24:1)8、70%乙醇9、胰RNA酶10、ECOR I酶四、实验步骤(一)质粒DNA的提取1、先在3mL L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3uL羧苄青霉素(终浓度50ug/mL),然后接入一个含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单菌落,37℃震荡培养过夜。

2、取过夜培养的菌液1mL加入1.5mL离心管中,4000r/min,倒出培养液,将所有菌体细胞收集在一个离心管中。

3、加入100µl溶液І于含菌体细胞的小指管中,旋涡震荡将细菌沉淀悬浮,室温放置10min。

4、加入200µl溶液Ⅱ(新鲜配置),轻轻混匀内容物,溶液逐渐变清亮后加入溶液Ш(千万不可用旋涡震荡器,裂解时间不超过5min)。

5、加入150µl溶液Ш(冰上预冷),盖紧管口,轻轻混匀数次。

质粒DNA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

质粒DNA提取、定量、酶切与PCR鉴定

限制性内切酶
影响酶切反应的因素
➢ 底物DNA的纯度:主要污染DNA 的某些物质,如酚、氯仿、乙醇等 均能抑制酶反应; ➢ 反应系统:主要是反应缓冲液中的离子强度,如NaCl和Mg2+, 合适 离子强度可以激发酶切反应; ➢ 反应体积:一般应尽量小,且酶切反应中甘油浓度应低于5%; ➢ 保温时间与温度:温度改变会使酶识别错误;
DNA样品较纯,符合实验要求 RNA污染 有蛋白质或其它杂质的污染
实验仪器
核酸蛋白检测仪(Eppendorf BioPhotometer plus)
比色杯
数据处理
测量次数 1 2 3
平均值
质粒DNA浓度
(μg/ml)
Ratio值
(A260/A280)
定量检测
第三部分 酶切鉴定
DNA Restriction Enzyme Digestion
溶液反应温度 升至中温72℃ ,在 Taq酶作 用下,以dNTP 为原料,引物 为复制起点, 模板DNA的一 条单链在解链 和退火之后延 伸为一条双链
延伸
72˚C
实验原理
变性
95˚C
加热使模板DNA 在高温下90℃-95 变性,双链解链
退火
Tm-5˚C
降低溶液温 度,使合成 引物在低温 (35-70℃, 一般低于模 板Tm值的5℃ 左右),与 模板DNA互补 退火形成部 分双链
✓ 注意:我们接下来要用的eppendorf公司生产的紫外分光光 度计,会根据样品的稀释倍数自动算出质粒DNA的最终浓度 和Ratio值.
实验方法
2.根据在260nm以及在280nm的读数比值估计核酸的 纯度(Ratio=A260/A280)
• Ratio= 1.8 • Ratio>1.9 • Ratio<1.6

质粒提取及酶切实验的注意事项

质粒提取及酶切实验的注意事项

质粒提取及酶切实验的注意事项一、前言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技术。

在执行实验时,需要遵守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实验能够成功并得出可靠的结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二、质粒提取实验的注意事项1.使用高质量的DNA提取试剂:DNA提取试剂的质量对提取的DNA质量和纯度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选择高质量的试剂非常重要。

2.应用适当的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对于细胞表达和提取相应DNA质量至关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非常重要。

3.注意DNA的浓度:在质粒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DNA的浓度,因为浓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后续的实验结果。

4.遵守标准协议:在进行质粒提取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标准协议,包括使用正确的试剂、设备和方法。

5.注意杂质的干扰:在提取质粒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杂质,如蛋白质或RNA。

这些杂质可能会干扰后续实验的结果,因此必须尽可能去除。

三、酶切实验的注意事项1.使用高质量的酶:选择适当的酶是酶切实验成功的关键。

不同的酶适用于不同的DNA序列,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酶。

2.注意酶的浓度和反应时间:酶切实验中,酶的浓度和反应时间都对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控制这些参数。

3.遵循标准协议:遵循酶切实验的标准协议非常重要,包括所需的材料、浓度、反应时间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4.注意反应体系的条件:酶切反应过程需要在适当的缓冲液中进行。

必须确保缓冲液的pH、离子浓度、反应温度等条件是合适的。

5.注意合适的质控实验:在酶切反应中,应该与相应的对照样品一起进行,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四、总结在分子生物学中进行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是很常见的实验技术,这些实验的成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是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础。

在进行实验前,必须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所需的操作技能。

在实验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和协议进行。

通过遵守上述注意事项和规程,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结果。

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

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一实验原理碱裂解法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备质粒DNA的方法,其基本原理为:当菌体在NaOH和SDS溶液中裂解时,蛋白质与DNA发生变性,当加入中和液后,质粒DNA分子能够迅速复性,呈溶解状态,离心时留在上清中;蛋白质与染色体DNA不变性而呈絮状,离心时可沉淀下来。

碱裂解法从大肠杆菌制备质粒是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技术,碱法质粒抽提用到三种溶液:溶液I:50 mM葡萄糖、25 mM Tris-Cl 、10 mM EDTA,pH 8.0;溶液II:0.2 N NaOH、1% SDS;(临用前混合)溶液III :3 M 醋酸钾、2 M 醋酸。

1、溶液I的作用:对于任何生物化学反应,首先要控制好溶液的pH,因此选用适当浓度和适当pH值的Tris-Cl溶液。

加入的葡萄糖可以使悬浮后的大肠杆菌不会快速沉积到管子底部。

EDTA是Ca2+和Mg2+等二价金属离子的螯合剂,可以抑制DNase的活性和微生物生长。

此步骤菌体一定要悬浮均匀,不能有结块,否则会降低抽提得率。

2、溶液II的作用:NaOH是最佳的溶解细胞的试剂,不管是大肠杆菌还是哺乳动物细胞,碰到了碱后几乎在瞬间就会溶解,这是由于细胞膜发生了从bilayer(双层膜)结构向micelle(微囊)结构的相变化所导致。

SDS也呈碱性,但如果只用SDS,达不到彻底溶解细胞的作用,加入SDS主要为下一步做铺垫。

这一步操作要注意两点:第一,时间不能过长,因为在这样的碱性条件下基因组DNA片断会慢慢断裂;第二,必须温柔混合,不然基因组DNA也会断裂。

3、溶液III的作用:SDS在高盐浓度下发生沉淀,同时SDS能与蛋白质结合,平均两个氨基酸上结合一个SDS分子,所以沉淀也将溶液中的大部分蛋白质沉淀下来。

溶液中的K+置换了SDS中的Na+而形成了不溶性的PDS,高浓度的盐使沉淀更完全。

同时,由于基因组DNA很长,容易被PDS共沉淀。

质粒DNA提取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

质粒DNA提取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
一、实验目的和应用价值
为了检验大肠杆菌质粒是否有目的基因,我们先要用碱法提取出高纯度的大肠杆菌质粒DNA并且进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然后,我们要进行酶切产物的电泳以及紫外线分光光度法检测DNA。目前这些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技术的检验克隆产物阶段。
二、实验原理
(1)首先利用质粒DNA和染色体DNA分子量的差异来进行的。质粒小,为双链、闭环的超螺旋DNA分子,复性容易,而染色体DNA大,不易复性,导致这两种DNA提取不同的方法。因而利用碱法提取质粒DNA,先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然后逐步纯化即可得。
三、实验基本流程
第一部分
1、将1.5ml大肠杆菌培养液加于EP管,然后以12000rpm×60s离心;
2、弃上清,再重复一次;
3、加入150ul溶液I,充分重悬;
4、加入200ul溶液II,立即、轻柔振荡数次;
5、加入150μl冰溶液III,震荡10s,冰浴3~5min后以12000rpm×10min离心;
4、酶切时加入的DNA溶液体积不能太大,防止DNA溶液中其它成分会干扰酶反应。
5、在紫外分光光度调零的时候,要先选定波长260nm(样品中RNA浓度)或280nm(样品中DNA浓度)。若数值一直在波动,则表明仪器不稳定,应该立即停止使用。
五、实验结果
1、在质粒酶切电泳中,1孔Marker出现多条带状;2孔已酶切质粒出现双条带状,但是短条带比长条带更明显;而3孔未酶切质粒只有一条带状,并且长度介于已酶切质粒两个条带之间。
-
10-
1-质粒DNA酶切较完全;2-有一部分质粒DNA被酶切了,而有另一部分无;3-质粒DNA被酶切了,但是另一部分太少,所以显现清楚;4-未酶切的质粒DNA。

DNA连接反应的步骤及说明

DNA连接反应的步骤及说明

DNA连接反应的步骤及说明1.质粒DNA的制备:首先需要从大肠杆菌等细菌中提取质粒DNA。

通常方法是通过破碎细菌细胞并利用离心等步骤纯化质粒DNA。

也可以通过体外扩增技术如PCR获得所需的DNA片段。

2.DNA片段的制备:如果需要连接多个DNA片段,就需要对不同的DNA片段进行提取和纯化。

可以利用限制酶切、PCR等技术将所需的片段放入载体中。

3.线性化载体的制备:选取合适的载体,通常是质粒或噬菌体。

首先需要线性化载体,以便容纳连接的DNA片段。

这可以通过限制酶切除去所需连接部分的DNA序列来实现。

4.生成粘性末端:对于需要连接的DNA片段和线性化载体,需要使其末端具有互补碱基序列,以便后续的连接。

这可以通过在连接反应中引入适当的酶来完成,例如聚合酶、牛碱性磷酸酶等。

5.DNA连接反应的进行:将线性化载体与DNA片段放在连接反应的体系中,同时加入DNA连接酶和连接缓冲液。

酶的作用是催化连接反应,连接缓冲液提供了适合的pH和离子环境。

6.酶切修复:DNA连接反应后,需要将未连接的DNA片段去除,并对连接的DNA进行修复。

这可以通过加入限制酶来切除未连接的DNA,再加入DNA连接酶和连接缓冲液来进行修复。

7.质粒复制和筛选:完成酶切修复后,将连接后的DNA转化到宿主细胞中,使其进行质粒复制。

然后利用抗生素筛选或其他遗传标记来筛选出含有目标连接片段的质粒。

DNA连接反应是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实验技术。

其步骤主要包括质粒DNA的制备、DNA片段的制备和线性化载体的制备、生成粘性末端、DNA 连接反应、酶切修复以及质粒复制和筛选。

在这个过程中,酶的作用起到了催化和修复的关键作用,而连接缓冲液则提供了适合的环境。

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可以将不同的DNA片段成功连接起来,实现对目标序列的操纵和重组。

这个技术在基因克隆、DNA工程和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为科学家提供了强大的实验工具。

质粒的提取与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的提取与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方法,用于提取和分离特定的DNA 分子或者蛋白质分子。

这些分子通常用于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比如测序、克隆、表达、结构分析等。

质粒提取是指从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 的过程。

这通常包括将细胞破碎或消化,然后使用不同的化学方法去除蛋白质、脂质和其他污染物,最后得到纯的DNA。

常用的质粒提取方法有沉淀法、超声法、溶剂法、离心法和酶法等。

酶切实验是指使用酶切特定的序列,将DNA 或蛋白质分割成较小的片段的实验。

常用的DNA 酶有限制性内切酶、全基因组酶和多克隆抗体酶,常用的蛋白质酶有蛋白酶K、蛋白酶D 和蛋白酶R。

酶切实验可用于检测和鉴定特定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分子、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分子等。

在进行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时,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包括温度、pH 值、酶的活性和浓度、酶的孵育时间和物质的浓度等。

此外,应注意保护样品的纯度,避免受到污染或酶的抑制。

在进行酶切实验时,还应注意使用适当的酶抑制剂来控制酶的活性,以防止不必要的酶切。

在实验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实验条件和步骤,并描述样品的特征和纯度。

对于质粒提取实验,应记录使用的提取方法、提取效率和纯度,并对提取的质粒进行简单的鉴定。

对于酶切实验,应记录使用的酶种类和条件、酶切特异性和效率,并对酶切的片段进行简单的鉴定。

总的来说,质粒提取和酶切实验是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基础实验,在进行这些实验时应注意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样品的纯度,并在实验报告中详细记录实验条件和结果。

实验六 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

实验六 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

实验六质粒DNA的提取与酶切姓名:mangogola质粒是一种双链的共价闭合DNA分子,它是染色体外能够稳定遗传的因子。

质粒具有复制和控制机构,能够在细胞质中独立自主地进行复制,并使子代细胞保持他们恒定的拷贝数。

目前质粒已广泛用于DNA分子无性繁殖的运载体,同时也是研究DNA结构和功能的较好模型。

质粒一般来自细菌,分离和纯化的方法有很多但都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细菌培养和质粒扩增、菌体裂解、质粒DNA的纯化。

细菌裂解时常用溶菌酶和SDS或氢氧化钠和SDS的混合物作为裂解液,这样染色体DNA可以形成折叠状结构附着在细胞膜碎片上,离心时容易沉出,质粒DNA存在于上清液中,其中还含有可溶性蛋白和RNA等,用蛋白酶或核糖核酸酶使他们降解,通过碱性酚和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抽提除去蛋白等杂质。

质粒的酶切使用限制性内切酶,它是一类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限制性内切酶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有两种形式:粘性末端和平齐末端。

影响限制性内切酶作用效率的影响因素有:DNA甲基化、DNA 纯度、酶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反应的缓冲体系等等。

一.实验过程1.细菌培养无菌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冻结的菌种接到平皿上(可平板划线分离单菌落),37℃培养8-12h。

用牙签挑取单菌落接入含有氨苄青霉素溶液的液体培养基中,封口,37℃振荡培养6-12h。

2.碱裂解法提取质粒DNA连续取1ml菌体两次通过离心累积至一个EP管中。

将细菌沉淀重悬于100uL预冷的溶液Ⅰ中,振荡器上剧烈震荡混匀。

加入200uL新配制的溶液Ⅱ,盖紧管口,快速颠倒混匀5次,不要震荡,将离心管置于冰上5min。

加入150uL预冷的溶液Ⅲ盖紧管口,倒置后温和震荡10s,之后将离心管置于冰上3-5min。

4℃,12000g离心5min,上清液转移至一新管中。

加入等量的苯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溶液,震荡1-2min。

4℃,12000g离心2min,上清液转移至一新管中。

质粒的工艺流程

质粒的工艺流程

质粒的工艺流程质粒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具,用于在基因工程中携带和传递外源的DNA序列。

工艺流程是指质粒的制备和改造过程,涉及到质粒的提取、限制酶切、连接、转化和筛选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质粒的工艺流程。

1. DNA提取:质粒通常从菌株中提取。

首先,将选定的菌株进行培养扩增,获得大量的细菌。

然后,将培养液离心,以获得含有细菌和质粒的沉淀。

利用化学方法或商用DNA提取试剂盒可以提取质粒DNA。

2. 限制酶切:质粒DNA通常被限制酶切为片段,以便进行后续的连接和分析。

限制酶是一种酶,可以识别和切割特定的DNA序列。

将限制酶加入质粒DNA 溶液中,按照酶切反应条件进行反应。

酶切反应通常在适当的温度和酶缓冲液下进行。

酶切反应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质粒DNA片段的分离和检测。

3. 连接:在限制酶切的质粒DNA片段和外源DNA片段之间进行连接。

这一步通常需要将两者暂时性地“黏合”在一起,然后使用DNA连接酶将它们永久性地连接。

连接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是T4 DNA连接酶,具体方法是将质粒DNA 片段和外源DNA片段与连接酶和连接缓冲液一起反应,通常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

4. 转化:连接后的质粒需要转移到宿主细胞中进行进一步的繁殖和表达。

转化是将质粒DNA导入到细胞中的过程。

主要有三种转化方法:自然转化、电转化和化学转化。

其中,自然转化是将质粒DNA和细胞混合,利用细胞壁的微小孔洞和质粒DNA的负电荷相互作用,使DNA进入细胞。

电转化是利用电场刺激,使质粒DNA通过细胞壁和细胞膜进入细胞。

化学转化则是通过特定的化学条件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实现质粒DNA导入细胞。

5. 筛选:在转化后,需要对细菌进行筛选,以确定哪些细菌取得了质粒。

通常利用抗生素筛选,即在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只有带有抗生素抗性基因的细菌才能存活下来。

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菌通常被认为是成功转化并带有外源DNA的细菌。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标记方法,如荧光蛋白标记、酶标签标记等来筛选质粒。

质粒dna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dna酶切实验报告

质粒dna酶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质粒DNA酶切实验一、实验目的1. 熟悉质粒DNA的抽提方法及质量检测方法。

2. 掌握酶切反应中各种试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

3. 学习构建质粒的操作技术,合理选择酶切酶和酶切条件,成功制备目标DNA 片段。

二、实验原理质粒是宿主细胞负责复制、分离和基因表达的非必需DNA分子,通常还携带有特定的基因片段。

酶切反应是一种通过酶解水解代表性结构的方法,主要应用于DNA检测、分析和改造等方面。

在质粒DNA酶切实验中,需要先将质粒DNA利用DNA抽提试剂提取,之后与适当的酶切酶混合进行酶切反应,最终得到目标DNA片段。

三、实验步骤1. 取200µl E.coli DH5α预菌液,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用PBS洗菌2次。

2. 加入200µl胰蛋白酶,37°C水浴混合反应5min,离心1min,上清液弃掉。

3. 加入200µl重组核酸缓冲液,同样37°C水浴混合反应5min,离心1min,上清液弃掉。

4. 加入50µl重组蛋白酶K,65°C水浴下混合反应50min,离心5min(13000r/min),上清液弃掉。

5. 加入50µl除菌水,65°C混匀5min后,离心5min,上清液收集起来,质粒DNA抽提完成。

6. 按照要求将质粒DNA加入载体质粒pUC19中,加入合适的限制酶进行酶切反应。

7. 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将分子量合适的目标DNA片段筛选出来。

四、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成功提取了质粒DNA,并利用限制酶EcoRI和BamHI进行了酶切反应。

最终,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成功得到目标DNA片段,质量均匀、纯度高。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质粒DNA的抽提和酶切反应,加深了对质粒结构及酶切法原理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验操作的技术能力及分析数据的能力。

在今后的实验中,将继续加强实验操作,探究更多质粒DNA的构建与酶切方法,为基因检测及分析领域提供更多有效的技术支持。

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6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插入DNA的酶切鉴定

动物分子生物学实验6重组质粒DNA的提取及插入DNA的酶切鉴定
564
125
四、实验步骤
接含质粒的单菌落于3ml LB Amp+液体培养基中 370C,190rpm振荡培养过夜
取1.5ml菌液入1.5ml的dorf管中 6000rpm、离心2min,弃上清,收集菌体 100uL溶液I悬浮菌体(充分振荡),室温(或冰浴)
10min 加入200uL溶液II(轻轻混匀),冰上静置5min裂解菌体
3 将细菌沉淀悬浮于100μL溶液Ⅰ中,充分混匀,室 温放置10 min。
4 加200μL溶液Ⅱ(新鲜配制),盖紧管盖,混匀内 容物,将离心管放冰上5 min。
5 加入150μL溶液Ⅲ(冰上预冷),盖紧管口,颠倒数 次使混匀。冰上放置15min。
6 12 000r/min,离心10 min,将上清转至另一离心管中。 向上清中加入等体积酚:氯仿 (1:1)(去蛋白),反复 混匀,12 000r/min,离心5 min,将上清转至另一离心 管中。转移时小心!(total volume: 400 μL)
- 原核细胞 - 繁殖力强, 2-30 分细胞分裂、加倍
DNA
基因组107bp, 编码约2000种蛋白质
质粒(plasmid)
- 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
- 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大小1-200 kb 不等 - 存在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
- 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
DNA
*溶液II 0.2mol/L溶液(3M, pH=4.8):
60mL的5mol/L KAc, 11.5ml冰醋酸, 28.5mL H2O
*饱和酚(pH8.0 Tris-HCl饱和) *氯仿 *3M乙酸钠溶液(pH5.2) * TE缓冲液:
10mmol/L,Tris-HCl, 1mmol/L,EDTA , pH8.0, * 100%乙醇与70%乙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十五质粒DNA的制备和酶切
一、实验目的及背景
质粒时细菌内的共生型遗传因子,它能在细菌中垂直遗传并且赋予宿主细胞一些表型,是比病毒更简单的原始生命。

质粒通过细菌的结合作用,从雄性体转移到雌性体,是细菌有性繁殖的性因子,1952年由Lederburg正式命名为质粒。

质粒是携带外源基因进入细菌中扩增或表达的重要媒介物,这种基因运载工具在基因工程中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实验要求掌握最常用的质粒的提取方法。

从大肠杆菌中分离质粒DNA方法众多,目前常用的如碱变性法、煮沸法、SDS法、羟基磷灰石栏层析法等。

各个方法分离是依据宿主菌株类型,质粒分子大小,碱基组成及结构等特点加以选择的,其中碱变性法既经济且得率较高,获得的质粒可以用于酶切,连接与转化。

碱变性法基本原理是,在pH为12.0-12.6的碱性环境中,线性的大分子量细菌染色体DNA变性,而共价闭环质粒DNA仍为自然状态。

将pH调至中性并有高盐浓度存在的条件下,染色体DNA之间交联形成不溶性网状结构,大部分DNA 和蛋白质在去污剂SDS的作用下形成沉淀,而质粒DNA仍为可溶状态,通过离心可去除大部分细胞碎片,染色体DNA,RNA及蛋白质,质粒DNA尚在上清中,再用酚氯仿抽提进一步纯化质粒DNA。

在获得较纯的质粒后,我们常常会利用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对质粒进行酶切,就可以达到在体外有目的地对遗传物质DNA进行改造。

核酸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定碱基顺序的核酸水解酶,能够以内切方式水解核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产生的DNA片段5’端为P,3’端为OH。

根据限制酶的识别切割特性,催化条件及是否具有修饰酶活性可分为I/II/III型三大类,II型酶就是通常指的DNA限制性内切酶,他们能识别双链DNA的特异序列,并在这个序列内进行切割,产生特异的DNA片段。

II型酶分子量较小,仅需Mg2+作为催化反应的辅助因子,识别序列一般为4~6个碱基对的反转重复序列,可以切割DNA 产生三种不同的切口:①5’端突出②3’端突出③平末端。

在酶切反应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内切酶的纯度和用量、内切酶底物(DNA)的纯度和浓度、反应缓冲液、酶解温度与时间。

二、实验试剂
1.LB培养基:胰化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NaCl 10g,定容至1L,调节
pH至7.5
2.STE溶液:0.1M NaCl、10mM Tris-HCl(pH8.0)、1mM EDTA
3.Amp抗生素:50mg/ml
4.溶菌酶:10mg/ml(用10mM Tris- HCl pH8.0新鲜配制)
5.溶液I:50mM 葡萄糖、25mM Tris-HCl(pH8.0)、10mM EDTA
6.溶液II(新鲜配制):0.2M NaOH、1% SDS
7.溶液III:5M KAC 10mL、冰醋酸11.5mL、水28.5ml
8.TE溶液:10mM Tris-HCl(pH8.0)、1mM EDTA
9.酚氯仿
10.乙醇
11.RNase
12.琼脂糖
13.限制性内切酶
14.DNA(λDNA和质粒DNA)
15.100mmol/L NaCl溶液
16.10mmol/L MgCl2溶液
17.无菌水
三、实验方法
1、挑取琼脂培养板上的单菌落至5mL LB培养液中(含Amp 50μg/ml),37℃强
烈振摇过夜。

2、取1.5ml培养液至Eppendorf管中,12000g 4℃离心30秒,弃上清,用1mL
STE液悬浮菌体,再离心回收菌体,并重复一次,弃上清,取沉淀。

3、将细菌沉淀悬浮于100μl预冷溶液I中,加入10μl溶菌酶(10mg/ml),振
荡混匀,冰上放置1分钟。

4、加入200μl溶液II,盖上管盖,轻柔颠倒5次以混匀内容物,冰上放置3分
钟。

5、加入150μl溶液III,温和振荡数次,冰上放置5分钟。

6、12000g 4℃下离心5分钟,取上清移到一个新的Eppendorf管中。

7、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1:1),振荡混匀,12000g 4℃下离心2分钟。

取上清
至另一个Eppendrof管中。

8、加入2倍体积无水乙醇,振荡混匀,-20℃沉淀过夜(或冰浴15min)。

9、12000g 4℃离心5分钟。

10、弃上清,加入1ml 70%乙醇振荡漂洗沉淀,12000g,4℃离心2分钟。

11、弃上清,抽干残余乙醇。

12、加入50μl TE溶液溶解DNA。

13、取10μl DNA溶解液用TE稀释至1000ul,并测定OD260、OD280,计算
OD260/OD280值,同时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得率:
质粒DNA得率:稀释倍数×OD260×0.05×50/1.5mL
14、取10μl DNA溶解液,加入2μl Loading Buffer于1%琼脂糖凝胶,电泳
3小时,电压40伏。

15、电泳凝胶在投射式紫外检测仪上观察,记录结果。

16、限制性内切酶酶解:
①按照如下所示加入各试剂至Eppendorf中:DNA 1μg、10×buffer 2.5
μl、内切酶2μl、无菌水补至25μl,需要注意的是限制性内切酶最后
加入,且在冰上进行操作。

②将反应体系充分混匀,并于台式离心机上短暂离心。

③将Eppendorf管封上封口膜,置入37℃水浴中反应2小时。

④反应结束后加入EDTA至终浓度为10mmol/L以终止反应。

⑤取10μl反应液与2μl Loading buffer混匀,于1%琼脂糖凝胶上40伏电
压进行电泳,时间约为2-3小时。

⑥紫外透射仪上检查实验结果。

四、结果与分析
1、质粒DNA OD260,OD280的值,由此计算得率和DNA纯度。

2、记录质粒电泳结果并说明结果内容。

3、记录酶切后质粒在琼脂糖凝胶上的电泳结果,并分析实验结果的成因。

五、问题与讨论
1、简要叙述溶液I,溶液II,溶液III的作用,以及实验中分别加入上述溶液
后,反应体系出现的现象及其成因。

2、简要叙述酚氯仿抽提DNA体系后出现的现象及其成因。

3、沉淀DNA时为什么要用无水乙醇及在高盐、低温条件下进行?
4、在整个酶切反应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如何选择DNA和限制性内切酶的用量?
6、反应体系中为何内切酶用量不能超过整个反应体系的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