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斜塔

合集下载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加速倾斜的原因
• 然而1838年的一次工程导致了比萨斜塔突然加速倾斜,人 们不得不采取紧急维护措施。当时建筑师Alessandro della Gherardesca在原本密封的斜塔地基周围进行了挖掘,以探 究地基的形态,揭示圆柱柱础和地基台阶是否与设想的相 同。这一行为使得斜塔失去了原有的平衡,地基开始开裂 ,最严重的是发生了地下水涌入的现象。这次工程后的勘 测结果表明倾斜加剧了20厘米,而此前267年的倾斜总和 不过5厘米。 1838年的工程结束以后,比萨斜塔的加 速倾斜又持续了几年,然后又趋于平稳,减少到每年倾斜 约1毫米。而现在塔身偏离“自然姿势”已有5米多。
数据
•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 ,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 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 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目前的倾 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 。 1178年首次发现倾斜。
史料记载
• 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比萨斜塔在几个世纪以 来的倾斜是缓慢的,它和它地基下方的土层实 际上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在建造的第一 阶段第3层结束时,钟塔向北倾斜约1/4°,在 第二阶段由于纠偏过度,1278年第7层完成时 反而向南倾斜约0.6°,1360年建造顶层钟房时 增加到1.6°。1817年,两位英国学者Cresy和 Taylor用铅垂线测量倾斜,那时的结果是5°。 1550年Giorgio Vasari的勘测与1817年Cresy和 Taylor的勘测之间相隔267年,倾斜仅增加了5 厘米。因此人们也没有对斜塔进行特意的维修 。
外国建筑史课堂汇报
19世纪以来的国外著名建筑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位于意大利比萨市中心,是该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性建筑。

这座斜塔因其独特的外观和引人注目的倾斜度而闻名于世。

比萨斜塔建于12世纪,最初是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而兴建的。

然而,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塔身所在的地基不稳定,导致斜塔开始倾斜,最终成为大约4度的倾斜状态。

这个倾斜度不仅使比萨斜塔成为建筑奇迹,也成为全球各地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

比萨斜塔高约55.86米,由白色大理石砌成。

塔身呈圆柱形,共有八层。

每层都有许多窗户和拱门装饰,展现了罗曼式和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特点。

塔内螺旋形楼梯可供游客登顶欣赏周围壮丽的城市景观。

除了其倾斜度外,比萨斜塔的钟也是其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之一。

钟楼上的七个巨大钟表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这些钟表的设计和风格从14世纪到19世纪的意大利各个历史时期不同。

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斜塔,意大利政府曾进行了一系列的修复和加固工程。

在这些工程中,工程师们使用了各种方法试图减缓斜塔的倾斜速度,从而使其能够更长时间地向世人展示其独特之处。

比萨斜塔作为意大利的国家宝藏,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万游客。

每年,无数人慕名而来,感受这个世界奇迹的魅力。

斜塔周围还有其他建筑物和景点,如比萨大教堂、圣约翰洗礼堂等,都是游客必游之地。

总的来说,意大利比萨斜塔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倾斜度成为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它代表了意大利的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萨斜塔的魅力不仅在于其外观和历史背景,还在于它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无论是建筑师、艺术家还是普通游客,都能从中感受到意大利文化的独特魅力。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比 萨 斜 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简介
中文名比萨斜塔
地理坐标43°43' 23"N, 10°23' 47"E 完工时间1372年
倾斜角度5.5度
建筑位置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 萨城 建造时间1173年8月高 度地面 到塔顶高55米至今历史951年

比萨斜塔耗费了177年才得以完工,因为 地基较浅且地下土壤不稳定发生地陷的缘 故,它呈现出标志性的倾斜,斜塔之前与 垂直线之间的角度为 5.5 度。从 1990 年至 2001 年,持续了 11 年的修复工作帮助比萨 斜塔稳住了倾斜度,塔身倾斜度从原来的 5.5度挺直为现在的3.99度。
建钟地从 造塔基地 时向的基 间东直到 :南径钟 的:楼 倾 的 斜 高 度公度 :尺: 年 度 公 尺 19.6
1173~1372
5.5
58.4
世界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于塔身 压力过重 和地质松 软,南面 的地基比 北面约低 2米。
伽利略让两个重量相 差10倍的铁球同时从 塔顶落下,结果,两 球同时着地。由此发 现了自由落体定律, 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 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 先到达地面,落体的 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 比的观点。 伽利略开创了实验 物理的新时代,也被 人们称为「近代科学 之父」。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位于意大利比萨市中心的主广场上,是该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

比萨斜塔是一座独特的建筑,以其倾斜的姿态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比萨斜塔建于12世纪,最初是作为比萨的主教座堂的钟楼而建。

然而,由于地基软弱,导致斜塔在建造过程中就开始倾斜了。

斜塔的高度约为56米,其中顶部与底部之间的偏斜达到约3.9度,为整个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参观者可以登上比萨斜塔,欣赏到城市壮丽景色。

然而,由于偏斜的问题,比萨斜塔曾于1990年关闭,直到2001年重新开放给公众。

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每天只允许有限的人数进入塔内参观。

登上塔顶后,游客可以俯瞰比萨市中心,欣赏到令人惊叹的美景。

比萨斜塔不仅在建筑上有着独特之处,还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代表了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成就。

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想亲眼目睹这座倾斜的奇迹。

与此同时,比萨斜塔也成为了摄影师们的最爱,数不胜数的照片和明信片将这座建筑的美丽传遍全球。

正如比萨斜塔所展示的那样,人类的创造力和智慧是无限的。

尽管在设计中出现了问题,但建筑师们通过巧妙的结构和支撑系统,使斜塔继续屹立于地,成为全球建筑工程奇迹之一。

它也向世人展示了意大利人的勇气和持久不懈的精神。

最后,比萨斜塔不仅是意大利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宝藏。

它的独特之处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了意大利旅游业的重要支柱。

无论你是建筑爱好者、历史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比萨斜塔都会给你带来难忘的体验和回忆。

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一座独特而美丽的建筑,它的倾斜形态和丰富的历史背景令人着迷。

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想要欣赏到这个世界奇迹的美丽,感受意大利的文化魅力。

无论你是艺术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比萨斜塔都值得一游。

比萨斜塔专业知识

比萨斜塔专业知识
充斥信心,坚信科学,坚持真理旳思想和勇气。 35
通读全文,了解伽利略生活 旳环境,想一想当初伽利略科学 发觉最大旳困难是什么?他凭借 什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36
当初伽利略科学发觉最大旳困难 来自不讲科学旳时代,社会、学校、 乃至家庭对科学发觉旳阻遏甚至打击。 他凭借自己对科学旳热爱、执着和重 视试验旳科学精神,战胜了困难,取 得了成功。
◆ 作者:Rhea
这是谁?
1
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2
3
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1564-1642): 伟大旳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科学革命旳先驱,他是近代试验科 学旳奠基人,被称为“近代科学之 父”。
4
斜塔图片:
5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旳教堂广场
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旳钟楼。 1173年8月
.
摆动旳油灯 有规律 两个铁球同 步下落
经过试验
钟摆定律
不同重旳物 体同一高度 同步下落
42
研读课文
1、跳读课文,勾画出你最喜欢旳一 处描写,读出来并阐明理由。
2、在文中找出对伽利略写旳 “评语”而且思索:这些评语赞 扬了伽利略旳什么精神? 3、你能用简洁旳语言为伽利略 写一句或几句评语吗?
43
选择恰当旳词语填空
一劳永逸地处理了。……可是这儿偏 有一种青年
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旳实际观察 来检验他
旳教授们旳那些教条。
20

《追求科学需要特殊旳勇气》
《寻访布鲁诺遗踪》
21
讨。论:
◆ 为了宣传哥白尼旳日心说,布鲁诺在罗 马百花广场被活活烧死,而伽利略迫于压 力,委曲求全,保全性命,继续从事他所 热爱旳科学研究。读了他们旳故事,请你 说一说从事科学研究,应该具有什么样旳 精神品质?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简介
● 影视作品
● 1983年的英国电影《超人III》中塑造了一个邪恶的超人形象,在世界各地“做坏事”,其中就包 括把比萨斜塔扶正,电影结局是超人又将塔楼恢复到原来的倾斜角度。

倾斜原因
● 比萨斜塔建造原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比萨斜塔完工时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特殊性造成 的。比萨斜塔下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形成,而 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挖掘 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 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 地 面 的 平 均 压 强 为 4 9 7 千 帕 。 倾 斜 角 度 3 . 9 9 度 , 偏 离 地 基 外 沿 2 . 5 米 , 顶 层 突 出 4 . 5 米 。 11 7 4 年 首 次发现倾斜。
相关事件
● 自由落体实验
● 伽利略传奇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泎多佳话,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是相传他于1500年在比萨斜塔顶 上做了有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实验当天,伽利略带着助手和两个重量不同的铅球攀登到塔顶,两 个助手走到塔顶边缘站定,同时放开手中的铅球,只见两个铅球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向草地上落 下来,果然,可以清楚地看见了两个铅球几乎同时落在地上。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使比萨 斜塔成了近代实验科学的象征,一座伟大的科学纪念碑!
● 文物遗存
● 在比萨斜塔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了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 AUGUSTI ”,译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3年 8月”。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及处理方法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及处理方法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及处理方法哎哟,说起比萨斜塔,那可真是咱们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我刘震云今天就给你们聊聊这比萨斜塔为啥歪歪斜斜的,还有那些专家是怎么把它扶正的。

记得第一次看到比萨斜塔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屁孩。

那会儿,我心想,这塔怎么就这么歪?是不是人家建的时候没好好建啊?后来长大了,才知道,这比萨斜塔的倾斜可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先说说这比萨斜塔是怎么歪的。

其实啊,这得归功于比萨城的地理环境。

比萨城地处地震多发区,地基不牢固,加上建塔时地基处理不当,塔身就渐渐倾斜了。

当时,比萨城的工程师们可没想到这后患无穷啊。

再说说这处理方法。

那时候,比萨斜塔倾斜得厉害,有人提议把它炸掉重建,可这可是世界文化遗产啊,咋能说炸就炸呢?于是,专家们开始想办法,想把这歪塔扶正。

当时,有个意大利工程师叫洛伦佐·洛梅里,他提出用千斤顶把塔身顶正。

这方法看似简单,实则风险极大,稍有不慎,塔身就可能会倒塌。

但是,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为了让后人能够看到这个历史奇迹,洛梅里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在这过程中,洛梅里和他的团队可没少吃苦。

他们要日夜不停地监测塔身倾斜情况,还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有一天,塔身突然加速倾斜,洛梅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一边安抚团队,一边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终于,在经过数年的努力后,比萨斜塔被成功扶正。

那一刻,洛梅里激动得热泪盈眶,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生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比萨斜塔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咱们中国的成语“歪打正着”。

虽然这塔歪歪斜斜的,但它却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我想,这也正是比萨斜塔的魅力所在吧。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由于该问题不是简单的细杆受力问题,受 到多方面的干扰,包括风力,倾斜导致的 切应力等等。
所幸该建筑得到全世界的专家的重视,目 前已得到解决。

斜塔的拯救
地基应力解除法
其原理是,在斜塔倾斜的反方向(北侧)塔基下面掏土,利 用地基的沉降,使塔体的重心后移,从而减小倾斜幅度。该方 法于1962 年,由意大利工程师Terracina针对比萨斜塔的倾斜恶 化问题提出,当时称为“掏土法”,由于显得不够深奥而遭长 期搁置,直到该法在墨西哥城主教堂的纠偏中成功应用,又被 重新得到认识和采纳。 比萨斜塔拯救工程于1999年10月开 始,采用斜向钻孔方式,从斜塔北侧的地基下缓慢向外抽取土 壤,使北侧地基高度下降,斜塔重心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北 侧移动。 2001年6月,倾斜角度回到安全范围之内,关闭了十年的比萨斜 塔又重新开放,一个世纪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倾斜的原因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 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 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 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 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 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 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建造历史
比萨斜塔是一座独立的建筑,周围空旷, 比 萨斜塔建造,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自1173年9月8日至1178年,建至第 4层,高度约29m时,因塔倾斜而停工。 第二期,钟塔施工中断94年后,于1272年复 工,至1278年,建完第7层,高48m,再次停 工。 第三期,经第二次施工中断82年后,于1360 年再复工,至1370年竣工,全塔共八层,高 度为55m。
方法的拓展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意大利比萨斜塔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意大利比萨斜塔,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它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比萨市中心,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以其令人惊叹的倾斜外观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以及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比萨斜塔的建造始于1173年,但由于施工过程中基础沉降的问题,导致塔身发生倾斜。

工程暂停了整整一个世纪,直到1272年重新恢复建造。

直到完成塔身、塔顶和钟楼后,比萨斜塔正式对公众开放。

虽然斜塔一度被认为是个错误的工程,但它依然成为了一座独特的、备受欣赏的建筑。

二、结构特点比萨斜塔的高度约为58.36米,由八层台阶组成,每层都有窗户和拱廊,使得整个塔的外观既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实用性。

塔身倾斜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壤问题,塔的一侧沉降,并导致了整体的倾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修复工程采取了将土壤清理、重新建立基础和调整倾斜度等一系列措施,使得斜塔在倾斜的同时保持了稳定。

今天,比萨斜塔倾斜的角度约为3.99度。

三、对文化艺术的影响比萨斜塔作为意大利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它是意大利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世界的建筑师、设计师和艺术家都被比萨斜塔的独特结构所吸引,它成为了他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此外,比萨斜塔还在电影、电视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中频繁出现,进一步增加了其知名度。

总结意大利比萨斜塔无疑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其独特的结构和倾斜外观让它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建筑。

它不仅是意大利文化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艺术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和结构特点展示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同时也给了后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无尽的灵感。

无论是对于游客还是对于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来说,比萨斜塔都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欣赏的地方。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及处理方法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及处理方法

比萨斜塔倾斜原因及处理方法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的历史遗迹之一,以其独特的倾斜姿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这座塔的倾斜并非一开始就存在,而是由于多种原因逐渐形成的。

本文将对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倾斜原因、斜塔现状及处理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一、历史背景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始建于1173年,原设计为6层,但由于地基问题,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倾斜。

工程曾间歇期间断,直至1372年才完工。

二、倾斜原因1.地基问题:比萨斜塔的地基土层复杂,下层为松软的粘土和泥沙,而上层则是强度较高的粘土。

建筑师在建造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地基的不均匀性,导致塔身逐渐向南倾斜。

2.地下水的影响:奇迹广场位于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

在建造过程中,工人们未能有效阻止地下水流入地基,导致地基软化,增加了塔身的倾斜度。

3.施工误差:在建造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和测量工具的限制,施工误差较大。

这使得塔身的垂直度受到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塔身逐渐向南倾斜。

三、斜塔现状目前,比萨斜塔的倾斜度约为3.97度,塔高55米,但向南倾斜约5米。

尽管历经数百年风雨,斜塔仍然屹立不倒,成为世界各地游客争相参观的景点。

然而,斜塔的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四、处理方法为了确保比萨斜塔的结构安全和稳定,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1.禁止攀爬:为了保护斜塔的结构安全,政府已禁止攀爬比萨斜塔。

游客只能在外围欣赏其壮丽景色。

2.监测与维护:政府定期对比萨斜塔进行监测和维护,以确保其结构安全。

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可以及时发现斜塔的微小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加固和维护。

3.基础加固:为了稳定斜塔的基础,政府采取了基础加固措施。

通过在地基中增加混凝土桩和其他支撑结构,以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4.限制地下水流入:政府采取了措施限制地下水流入斜塔区域,以减少对地基的影响。

例如,在地下水流入区域设置排水沟和过滤网等设施。

5.限制游客数量:为了减轻游客对斜塔的压力,政府采取了限制游客数量的措施。

斜而不倒的奇迹--比萨斜塔

斜而不倒的奇迹--比萨斜塔

斜而不倒的奇迹--比萨斜塔推荐理由比萨斜塔作为意大利最优秀的文化遗产,被誉为中世纪七大建筑奇迹之一。

它斜而不倒的优美造型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是闻名世界的经典之作。

地理位置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城内的教堂广场上。

起始时间建于1174 年,1350年竣工。

背景搜索公元11世纪时,比萨是海上强国。

为了纪念1062年打败阿拉伯人,当时的君王决定兴建一个包括有比萨主教堂、钟塔和洗礼堂在内的宏大建筑群。

而比萨斜塔就是其中的钟楼。

在整个中世纪时代,意大利人的习惯是把教堂、钟塔和洗礼堂建成独立的建筑物。

比萨塔在建造之初,塔体还是笔直向上的。

但当第三层完工后,也就是塔身建到10.6米时,建造者突然觉察到建筑物的乖直度在偏移。

于是,工匠们赶紧进行补救。

在随后的工程里,他们在塔身的南侧垒砌较高的石块,而在北侧用稍矮的石块,想以此来矫正。

但这样只是使塔身变得弯曲,并没有改变它的倾斜。

到后来,地基下松软的土层由于受到塔重的挤压开始渗出水来,工程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只好停止。

这一停就是100多年。

13世纪,世人又将目光集中到这被废弃多时的工程上。

当时著名的建筑师托马斯·皮萨诺对比萨塔进行了精心的测定后,认为现有的斜度并不影响整个塔身的建造,完全可以继续进行。

于是,比萨塔开始了它的二期工程。

这回,为了防止塔身再度倾斜,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如采用不同长度的横梁和增加塔身倾斜相反方向的重量等来转移塔的重心。

可比萨塔建到了第七层时,塔顶中心点已经偏离塔体中心垂直线2米左右,建筑人员不敢再冒险继续了。

一直等到1350年,有关人员决定给这个七层的塔身,加一层钟楼封顶,以使工程正式竣工。

然而正是这层钟楼给整个建筑物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因为如果没有这层钟楼的重量,比萨塔有可能永远稳定在原来15度的倾斜角上,而不是现在的5.5度。

到了1838年,比萨斜塔由于持续的倾斜,底层支柱雕饰华丽的根部已经隐入地下。

比萨斜塔——古老意大利的浪漫和惊叹

比萨斜塔——古老意大利的浪漫和惊叹

经过深入研究,比萨斜塔的倾斜主要 是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所致。为了保 护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意大利政府采 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固地基、限制游 客人数等。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与建议
深入研究建筑历史与文化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挖掘比萨斜塔的历 史文化内涵,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 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的意义和 价值。
筑艺术的高度成就。
雕刻艺术
塔身的浮雕和石雕作品展示了中世 纪意大利精湛的雕刻技艺,反映了 当时社会对艺术和美的追求。
历史见证
作为中世纪意大利的重要建筑,比 萨斜塔见证了当时社会、政治、经 济和文化的发展状况,是历史的活 化石。
象征比萨城市的繁荣与辉煌
城市标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市的标志性建 筑,其独特的形象和知名度使得 比萨成为意大利乃至世界著名的
比萨斜塔——古老意
大利的浪漫和惊叹
汇报人:XX
2023-12-21
• 引言 • 比萨斜塔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 比萨斜塔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 比萨斜塔的科学原理与工程技术
目录
• 比萨斜塔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 比萨斜塔对旅游业的贡献与影响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01
引言
比萨斜塔的历史与背景
建造时间
独特的建筑结构与工程技术
独特的基础设计
斜塔的基础设计非常独特,采用了多层不同材料和形状的石头堆砌 而成,以增加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创新的建筑结构
斜塔采用了创新的建筑结构,如拱门、扶壁和飞檐等,这些结构不 仅增加了斜塔的美观性,还有助于分散重力,提高稳定性。
高超的施工技术
当时的建筑师们运用了高超的施工技术,如精确的测量、优质的建筑 材料和熟练的工匠技艺,确保了斜塔的高质量建造。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是位于意大利城市比萨的一座钟楼。

它闻名于世的地方在于从它的第七层(顶层)测量,发现比萨斜塔整个塔身倾斜偏离中轴线4.4m。

斜塔发生倾斜的原因在于塔的地基是建造在不稳固的流沙上。

比萨斜塔自1173年开始建造,并在1360年和1370年之间竣工。

斜塔的地基部分在塔的最初三层刚完成时就开始下陷了。

塔(或者叫钟楼)是由洗礼池、教堂和钟楼这三种建筑物组成的一组建筑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三种建筑物组成了比萨大教堂,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群之一。

尽管欧洲的绝大多数教堂都在单一的一座建筑物中包括有洗礼池、教堂和塔楼这三个部分,但是意大利人往往将这三个部分分开来建造,例如在比萨。

建造于罗马式建筑风格流行时期的这三种建筑物以它们华美的雕刻和装饰性的拱顶而闻名。

比萨斜塔的直径为15.5m,高55m。

斜塔基部的墙面厚度为4m,而在顶层,墙面厚度为1.8到2.1m。

15个拱顶环绕在塔的底层,其余的六层每层有30个拱顶环绕。

最高层,也就是钟所在的地方,有12个拱顶环绕。

比萨斜塔内部的环状楼梯从下到上将近有300级。

在1990年,比萨斜塔对外关闭,进行整修。

那时,斜塔已经增加到以平均每年1.3mm的速度倾斜。

工程师们希望能够通过加固塔的地基,并将斜塔稍稍地加以摆正,以防止斜塔最终倒塌。

2001年12月5日,比萨斜塔重新开放。

根据传说记载,158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Galileo)曾在比萨斜塔的顶层进行了他著名的落体实验,但许多科学家不再相信这个故事。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SCI ENTI S T 图志 科学家
S CI ENTI s T 图志 科学家
卫匠盈
比萨斜塔 ( 是意大利 比萨城 大教堂的独 式钟楼 , 位于 意大利托斯卡纳省
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 卜 0奇迹广场的大片草坪 l 散布着一组宗教建筑 , 它们是大教堂 、 洗礼堂、 钟楼 ( 即 比萨斜塔 )和幕 园 ,它们的外墙 面均为 乳 白色火 理石砌成 ,各 自相对独 立但义 形成统一 罗码式 建筑风格 。 比萨斜塔 从地 基到塔顶 高 5 8 . 3 6 米 , 从地面到塔 顶高 5 5 米, 钟楼墙体 在地面上 的宽度是 4 . 0 9 米 ・ 在塔顶 宽2 . 4 8 米 , 总重约 1 4 4 5 3 吨 , 圆形地基而积为 2 8 5 平方米 , 对地而 的平均压 强为 4 9 7 千 帕。倾斜 角度 3 ・ 9 9
度 ,偏离地基外沿 2 . 5米 , 顶层突 出 4 . 5米 。

比萨斜塔的简介

比萨斜塔的简介

比萨斜塔的简介
比萨斜塔,也被称为比萨斜塔或比萨斜塔,是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的一座独立式钟楼。

它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一部分。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 4.09米,在塔顶宽 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

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

倾斜角度3.99度,偏离地基外沿2.5米,顶层突出4.5米。

比萨斜塔的建筑历史充满了曲折。

最初,它的设计高度为100米左右,但动工五、六年后,于1174年首次发现塔身从三层开始倾斜。

尽管如此,建筑师仍然继续施工,而斜塔在持续倾斜中于1350年完工。

600多年来,塔身继续而缓慢地向外倾斜,故称“斜塔”。

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

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此外,比萨斜塔也被认为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和意大利的古代文化遗产。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关于比萨斜塔的信息,建议访问其官方网站或阅读相关历史书籍。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斜塔,是世界著名的建筑奇迹之一。

它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比萨市,是该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世界遗产地之一。

比萨斜塔的建筑设计独特,外观倾斜,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探索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一、比萨斜塔的历史背景比萨斜塔的建造始于1173年,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基松软而导致了塔身倾斜。

为了修正这个问题,建筑师们在修建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调整,最终使得塔身相对稳定。

斜塔最终在1372年完工,至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二、比萨斜塔的建筑特点比萨斜塔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筑,高约56米。

塔身分为八层,每层都有窗户和柱廊,呈现出典型的罗曼式风格。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塔身的斜度。

根据测量,比萨斜塔的顶部离垂直方向有约3.9度的倾斜,这使得它成为世界上最为著名的倾斜建筑之一。

三、比萨斜塔的文化意义除了作为建筑奇迹,比萨斜塔还代表了意大利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

它成为了意大利人民的骄傲和象征。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慕名而来,欣赏这一独特的建筑,并在其周围的广场上留下宝贵的回忆。

此外,比萨斜塔还在文学、电影等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艺术家们灵感的源泉。

四、比萨斜塔的旅游景点除了比萨斜塔本身,比萨市还有其他许多值得游览的景点。

其中包括比萨大教堂、比萨圣约翰洗礼堂等,这些建筑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

游客可以登上比萨斜塔,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

此外,还可以参观比萨的博物馆、购物街和品尝地道的意大利比萨。

五、保护和修复工作考虑到比萨斜塔倾斜的程度和稳定性,多年来,意大利政府和相关机构一直在努力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加固地基、进行塔身的维护和定期监测等,以确保比萨斜塔能够继续存在并接待更多的游客。

总结:意大利比萨斜塔作为世界著名的建筑奇迹,有着独特的倾斜外观和悠久的历史背景。

它不仅代表了意大利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成就,还在文化和旅游方面产生着重要影响。

比萨斜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象征,吸引着人们从世界各地前来一睹其风采。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

意大利比萨斜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大区的比萨市中心,是世界闻名的建筑奇迹之一。

这座独特的斜塔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成为意大利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一、比萨斜塔的历史比萨斜塔建于12世纪初,最初是作为比萨大教堂的钟楼而兴建的。

然而,在建造过程中,由于塔楼的基础建设问题,导致塔身开始倾斜。

这一意外的结果成为比萨斜塔独特的特色。

二、比萨斜塔的建筑风格比萨斜塔采用罗曼式建筑风格,外观呈圆形,高约55.86米。

塔身由白色大理石建成,共有8层。

每层之间通过螺旋楼梯相连,游客可以攀登塔楼顶层,欣赏到比萨市区迷人的景色。

三、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比萨斜塔的倾斜问题一直困扰着建筑师和工程师们。

在20世纪初,斜塔的倾斜问题达到了危险的程度,为了保护这一建筑珍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修复和加固。

通过重新平衡塔体,使用了大量的钢索和钢筋混凝土桩,成功地减缓了斜塔的倾斜速度,并保持了塔的稳定。

四、比萨斜塔的文化意义比萨斜塔作为意大利文化的象征之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无论是塔身的倾斜还是其独特的建筑风格,都为比萨斜塔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每年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前来,欣赏这一奇迹,并在比萨广场附近留下美好的回忆。

五、比萨斜塔的游览体验游览比萨斜塔是一项难忘的体验。

游客可以在预定的时间内攀登塔楼,感受斜塔的倾斜和登顶后的壮丽景色。

此外,广场上还有其他著名的建筑物如比萨大教堂和比萨斯克劳斯街等,使得整个游览更加丰富多彩。

总之,意大利比萨斜塔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斜塔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

其建筑风格和倾斜问题使其独一无二,成为意大利宝贵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无论是建筑爱好者还是文化探索者,都应该亲临现场,亲眼目睹这一奇迹,领略比萨斜塔带来的无穷魅力。

559 比萨斜塔简介

559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
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世界著名
的钟楼之一。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达58米多,约相当于10层楼高,重约1.2
万吨,重心偏离2.5米。

地陷史实非常丰富。

虽然钟楼是13世纪为支
撑“永不停鸣的钟”而建造,历经几个世纪不断向东南方向倾斜而不倒。

比萨斜塔每倾斜5毫米就会举行一次盛大的专家会议;等倾斜超
过1米,大概时乖鲁殿的残年余力,便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轰然倒下。

但是根据最新报道,比萨斜塔目前依然矗立,并依然向人们展示其魅力。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著名的钟楼之一。

其建筑
风格、艺术成就和精神文化内涵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斜塔见
证了比萨城乃至整个意大利的历史发展,成为了城市历史和文化的象征。

比萨斜塔的意思-比萨斜塔是什么意思

比萨斜塔的意思-比萨斜塔是什么意思

比萨斜塔的意思|比萨斜塔是什么意思基本解释比萨斜塔- 简介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是比萨大教堂的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其间几经停工,历时近两百年,于1372年完工,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从地基到塔顶高58.36米,从地面到塔顶高55米,钟楼墙体在地面上的宽度是4.09米,在塔顶宽2.48米,总重约14453吨,重心在地基上方22.6米处。

圆形地基面积为285平方米,对地面的平均压强为497千帕。

最大倾斜约10%,即5.5度,偏离地基外沿2.3米,顶层突出4.5米。

比萨斜塔- 建造历史比萨大教堂钟楼的建造开始于1173年8月,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

它的建造完全遵循了最初的设计,但设计者至今未知晓。

在钟楼入口右侧墙上发现的碑铭记录钟楼开始建造的年代:“A.D. MCLXXIV. CAMPANILE HOC FUIT FUNDATUM MENSEAUGUSTI”,意为“此钟楼奠基于公元1174年8月”(注:实为1173年8月,当时比萨使用的纪年同现在通用的公元纪年相差一年)。

这个年份也多次出现在历史档案和同时代的编年史中。

1173年8月在伯纳诺•毕萨诺的监督下动工兴建。

1185年,当钟楼兴建到第4层时发现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导致钟楼已经倾斜偏向东南方,工程因此暂停。

期间的1198年,记载了钟楼内撞钟的存在,这标志着钟楼虽然倾斜,但至少悬挂了一个撞钟,实现了它作为钟楼的初衷。

1231年,工程继续,第一次有记载钟楼使用了大理石。

建造者采取各种措施修正倾斜,刻意将钟楼上层搭建成反方向的倾斜,以便补偿已经发生的重心偏离。

1278年进展到第7层的时候,塔身不再呈直线,而是为凹形。

工程再次暂停。

1292年,Giovanni Pisano用铅垂线测量了钟楼的倾斜度。

1360年,在停滞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钟楼向完工开始最后一个冲刺,并作了最后一次重要的修正。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比萨斜塔基本资料


钟楼始建于1173年,设计为垂直建造,但 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1178),便由于地 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1372年完工, 塔身倾斜向东南。 比萨斜塔是比萨城的标志,1987年它和相 邻的大教堂、洗礼堂、墓园一起因其对11 世纪至14世纪意大利建筑艺术的巨大影响, 而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评选为世界 遗产。



倾斜的原因
比萨斜塔之所以会倾斜,是由于它地基下面土层的 特殊性造成的。比萨斜塔下的有好几层不同材质的 土层,各种软质粉土的沉淀物和非常软的粘土相间 形成,而在深约一米的地方则是地下水层。这个结 论是在对地基土层成份进行观测后得出的。最新的 挖掘表明,钟楼建造在了古代的海岸边缘,因此土 质在建造时便已经沙化和下沉。
比萨斜塔建造历史
比萨斜塔是一座独立的建筑,周围空旷, 比 萨斜塔建造,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期,自1173年9月8日至1178年,建至第 4层,高度约29m时,因塔倾斜而停工。 第二期,钟塔施工中断94年后,于1272年复 工,至1278年,建完第7层,高48m,再次停 工。 第三期,经第二次施工中断82年后,于1360 年再复工,至1370年竣工,全塔共八层,高 度为55m。
方法的拓展


比萨斜塔的拯救,作为经典 范例,也使地基脱了偏见, 得到了一致认可和广泛应用, 目前已成为建筑界最常规的 纠偏方法。 在比萨斜塔的拯救过程中, 我国建筑专家刘祖德教授, 曾多次向比萨斜塔拯救委员 会建议采用地基应力解除法, 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刘祖德在1989年用“地基应 力解除法”成功“移动”汉口 取水楼长航宿舍的八层楼房: 倾斜率从1.3%降为0.63%,沉 降速度减慢一半。 18年来,刘祖德教授和他的课 题组用“地基应力解除法”, 成功地为149座高楼纠偏扶正, 其足迹踏遍湖北、广东等全国 15个省市,仅武汉地区被纠偏 的楼房就有80多座,为国家挽 回经济损失近5亿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摆动的油灯 有规律 两个铁球同 时下落
钟摆定律 经过实验 不同重的物 体同一高度 同时下落
42
研读课文
1、跳读课文,勾画出你最喜欢的一 处描写,读出来并说明理由。 2、在文中找出对伽利略写的“评 语”并且思考:这些评语赞扬了 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2、从伽利略的事迹中,请你总结出 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
32
比较标题:
《斜塔上的实验》《追求真理的道路》
《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你可以再拟几个题目吗?
33
品读精彩描写的段落
◆例二:
结尾:观察斜塔实验的队伍的场面描写
写观众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 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时 “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突出了伽利略的科学 精神与魄力。
归纳概括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 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 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不怕威 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真理与探索新理论 的科学思想与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 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首尾两件事最能体现伽利略的这种精神。
38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伽利
略写个一百字左右的评语。
整体感知
祈祷( qí dăo ) 妥协 ( ) 不屑( búxiè ) 坠 ( ) 倔强( jué jiàng ) 粗糙 ( ) 嘀嗒( dī da ) 一劳永逸( )
tuŏ xié
zhuì
cū cāo

7
读读
◆ 祈祷 qí 粗糙 cāo ◆ 倔强 jué jiàng 卷帙 juàn zhì ◆ 妥协 tuǒ xié 不屑 xiè ◆ 嘀嗒 dī 嘀咕 dí ◆ 嘘 shī 赫赫英名 hè ◆ 心不在焉 默默无闻 一劳永逸 ◆ 等因奉此 兴高彩烈 窃窃私语
12
试验背景的介绍及其巨大意义 ◆ 落体实验 ◆ 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 的比轻的先着地。
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得出结论: 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 义。
13
阅读以下资料:请得出结论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希腊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 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 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
写观众队伍的盛大表现了这次实验的影 响之大,写“大家”的情绪和想法表现了当 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 这些描写都从反面突出了伽利略的科学 精神与魄力。
27
揣摩下列语句中词语在文中的作用。
1、老头子耸一耸肩。“又是伽利略一个发疯 的念头。”他咕哝着,但是他同意帮忙。
2、伽利略不停的搞实验。甚至当他还是一个 小孩子的时候,他就不轻易相信权威。 “又是”很多,见其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精神。 3、伽利略很乐于接受这个挑战。 强调伽利略从小就具有独立思考,勇于探索, 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 充满信心,坚信科学,坚持真理的思想和勇气。 28
归纳概括
本文描述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 自由落体定律的经过和他孩童、学生时 的情况,表现了他不轻信权威,不怕威 胁坚持用实验来检验真理与探索新理论 的科学思想与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甘 为科学奉献终身的精神。
首尾两件事最能体现伽利略的这种精神。
3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给伽利
略写个一百字左右的评语。
◆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 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 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 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 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 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14

◆ 亚里士多德一生勤奋治学,从事的学 . 术研究涉及到逻辑学、修辞学、物理 学、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政治 学、经济学、美学等,写下了大量的 著作,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 据说有四百到一千部,主要有《工具 论》、《形而上学》、《物理学》、 《伦理学》、《政治学》、《诗学》 等。他的思想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丰富和发 展了哲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对科学作 出了巨大的贡献。
例一:
描写的目的的一个理性认识。 描写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
(一)开头:教堂气氛的场面描写。 “寂静的大厅”,“油灯漫不经心地摆动” “链条的嘀嗒声”表现出伽利略善于发现问 题、思考问题,并且精彩的描写一下子就抓 住了读者的兴趣,文章更富有文学色彩。
26
品读精彩描写的段落
◆例二:
结尾:观察斜塔实验的队伍的场面描写
2、从伽利略的事迹中,请你总结出 几条关于知识创新的经验?
39
比较标题:
《斜塔上的实验》《追求真理的道路》
《学习“大自然这本宝书”》 你可以再拟几个题目吗?
40
课外拓展
古今中外,像伽利略这样受生 活中自然现象的启发而有所发 明创造的科学家是大有人在,你 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
41
试着用图表表现主要内容
◆ 作者:Rhea
这是谁?
1
他们之间有什么故事?
2
3
伽利略简介
伽利略(1564-1642):
伟大的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 科学革命的先驱,他是近代实验科 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近代科学之 父”。
4
斜塔图片:
5
比萨斜塔简介
比萨斜塔位于意大利中部比萨古城内的教堂广场 上,是一组古罗马建筑群中的钟楼。 1173年8月 9日比萨斜塔开工,一直修建了2个世纪才完成。 1178年修建第三层的时候,塔身开始倾斜,建造 工程因而停止了一个世纪。1272年,建筑家修建 了一个重心偏移的第四层,以补偿塔身的倾斜。 1301年比萨斜塔再次停建,直到1372年,才建 造完成,并在塔顶安放了钟。塔体共8层,高 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 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 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 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 6 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写写
8
阅读以下资料:请得出结论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古希腊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 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 师。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 博学的人物。
◆ 亚里士多德师承柏拉图,主张教育是国家的 职能,学校应由国家管理。他首先提出儿童身心 发展阶段的思想;赞成雅典健美体格、和谐发展 的教育,主张把天然素质,养成习惯、发展理性 看作道德教育的三个源泉,但他反对女子教育, 主张“文雅”教育,使教育服务于闲暇。
15
一个伟大的人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像皇帝一般统治着欧洲的 科学界。 ◆ 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树立在许多领域的路途 前方,等待着人们去超越,许多条道路他 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然而有一些道路他 指向了错误的方向…
16
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
讨论:
(1)课文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么 安排? (2)人物传记一般按时间顺序写,而这篇 课文为什么首先写钟摆实验?
19
例:
。 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 ◆ “伽利略不停地实验。甚至在他还 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不轻易相信权 威。他将每一事物都放在自己的感官 和思考之下。” ◆ “教授们宣布说,所有问题都被 亚里士多德 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可是这儿偏 有一个青年 学生,倔强到敢于用自己的实际观察 来检验他 的教授们的那些教条。
17
体会文章巧妙的构思
◆ (1)详写钟摆实验和斜塔实验,简略介绍孩童和学生 时代的情况。突出两个重要的“实验”,即伽利略的 重要科学成就。 ◆ (2)课文首先写了钟摆实验,从描写人物经历中最典型
的一个场面落笔,能迅速地吸引读者,引人入胜。提高读 者的阅读兴趣。 倒叙
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 伽利略的生平和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 波澜起伏,兴趣盎然。
通读全文,了解伽利略生活 的环境,想一想当时伽利略科学 发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凭借 什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36
当时伽利略科学发现最大的困难 来自不讲科学的时代,社会、学校、 乃至家庭对科学发现的阻遏甚至打击。 他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着和重 视实验的科学精神,战胜了困难,取 得了成功。
37
15、《经营之神--王永庆》、 赵贤明
16、《姚明之路》、 肖春飞
17、《五体不满足》、 [日]乙武洋匡著 郅颙译
18、《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演讲》、 李然主编
25
分析文中精彩描写的作用
◆ 读一读你喜欢的精彩描写的段落,说一说 这些语句的作用。(对表现人物的精神品 质起什么作用?) 不是简单的语言鉴赏,而是对
23
推荐:人物传记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2、《天使在人间》 3、 《空中飞人乔丹》 4、《拿破仑传》(德)艾密尔· 鲁特维克 梅沱等译 5、《林肯传》、 (美)戴尔· 卡耐基 叶维明 译 6、《甘地》、 [印度]莫卡甘地著 鲁良斌译 7、《毛泽东》、 金冲及著 8、《梵高传》、 (美)欧文· 斯通 常涛译
通读全文,了解伽利略生活 的环境,想一想当时伽利略科学 发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他凭借 什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
29
当时伽利略科学发现最大的困难 来自不讲科学的时代,社会、学校、 乃至家庭对科学发现的阻遏甚至打击。 他凭借自己对科学的热爱、执着和重 视实验的科学精神,战胜了困难,取 得了成功。
30
9、《名人传》、 (法)罗曼· 罗兰 傅雷译
24
◆ 10、《邓肯自传》(美国)伊沙朵拉· 邓肯著 张敏 译
.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王晓明 11
12、《居里夫人传》、 (法)艾夫· 居里 左明彻译 13、《微软的崛起》、 (美)丹尼尔· 伊克比亚、纳珀 著、吴士嘉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