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观察 张婧

合集下载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 :R 4 7 3 . 7 1 文献标识码 :A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6 5 9 . 2 0 1 4 . 0 1 . 0 0 9 2
I n lu f e n c e o f Nu r s i n g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o n t h e R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o f P o s t p a r t u m P e l v i c Fl o o r Mu s c l e L I S h u l i n g , L I A0 Hu i x u a n , Z HONG L i n g
p e l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y s t e ma t i c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a t f e r d e l i v e r y .T h e f u n c t i o n a l r e c o v e y r e fe c t s o f p e l v i c l f o o r mu s c l e we r e c o mp a r e d b e t we e n wo t ro g u p s a t 3 mo n t h s o f f o l l o we d — u p . Re s u l t s Th e c a s e s o f mu s c l e l e v e l≥ 3 o f t h e e x p e r i me n t a l g r o u p
组 ,经统计 学分析发现 ,组间差异显著 ( P< O . 0 5 ) 。结论 孕妇 产后 接 受系统性 、专业化盆底肌 康复治 疗以及针 对性护理有 利于 盆底肌力的提 高,产妇既往存在的尿失禁状 况也 可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有利于预 防产妇盆底功 能发 生障碍性疾病。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产后盆底肌康复是产妇产后期重要的护理内容,对于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以及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评价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

护理干预是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

护士在产妇产后期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干预,包括教育、锻炼指导、按摩等。

护士可以为产妇提供关于盆底肌的基本知识以及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的教育,使产妇了解并意识到盆底肌康复的必要性。

护士可以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通过收缩和松弛盆底肌,提高盆底肌的张力和协调性。

护士还可以进行盆底肌按摩,通过按摩促进盆底肌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

护士的护理干预可以提供产妇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产妇正确进行盆底肌的锻炼和按摩,从而提高盆底肌的功能和恢复。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人而异。

每个产妇的身体状况和生理特点不同,对护理干预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在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和支持。

需产妇主动配合。

产妇的自觉性和坚持程度对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护理干预需要产妇积极参与,并且坚持进行盆底肌锻炼和按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60例产后护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康复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对性生活的满意度90%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措施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妇女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效果,也能够强化产妇的盆底肌力以及对于性生活的满意程度,值得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措施;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这一疾病是指患者盆底内的支持结构发生了功能障碍、损伤、缺损,表现为性障碍、子宫脱垂、尿失禁等疾病。

女性由于盆底手术、分娩、缺乏雌激素、妊娠等原因都可能会引发这一疾病。

从当前的现状来看,产妇出现这一疾病的整体趋势还在持续的上升,急需社会及医护人员的重视。

其不仅对于患者的身心素质产生较大的危害,也会降低产妇的工作与生活质量。

根据当前的临床效果显示,将护理干预这一措施加以适当的采用,能够对其盆底功能加以进一步的改善,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本研究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8月在本院进行产后护理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5±6.5)岁,懷孕周期37~42周。

观察组患者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5±5.5)岁,怀孕周期37~42周。

产妇均为单胎初产且未出现急性、慢性、合并症等传染疾病。

两组患者年龄、怀孕周期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12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研究组予以专业性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措施。

比较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评分。

结果研究组盆底肌力3级及以上比例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GQOLI-74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改善产妇尿失禁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女性分娩后常出现的并发症之一为盆底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性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研究表明,给予产妇有效的盆底肌肉训练可促进产后盆底功能康复,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1]。

基于此,本文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以期帮助产后产妇恢复盆底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

对照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6.4±4.9)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3±1.7)周;阴道分娩34例,剖宫产26例。

研究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7.6±5.5)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8.6±1.5)周;阴道分娩36例,剖宫产24例。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与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包括定期排便,禁止摄入酒类、碳酸饮料,防止腹压运动等,给予产后康复指导,指导产妇定期复诊。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发布时间:2021-09-02T09:24:17.45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作者:卢佳萍[导读] 研究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产妇生产之后的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卢佳萍金华市人民医院321000【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的措施对产妇生产之后的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式: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医院生产的产妇进行调查,患者数量为60例。

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产妇为30例。

对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试,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通过对比两组差异来分析盆底恢复的状况。

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对性生活的满意度为90%,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满意度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手段能够保证产妇的盆底功能良好恢复,提升恢复速度,强化盆底肌力,提高产妇的性生活质量,因此,护理干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干预措施;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后疾病,是指产妇盆底的内部结构产生损伤,导致性生活受到影响、子宫产生脱落、尿与粪便失禁。

因为产妇进行了盆底手术、分娩、雌激素减少、妊娠等多种因素,导致疾病形成。

根据现代医学角度来看,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涨,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关注这一问题。

这种疾病会对患者的身体与心理产生巨大障碍,会影响到产妇的生活质量。

根据现有的临床效果分析,使用护理干预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能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其效果显著。

本文对产妇的干预护理对盆底功能治疗影响展开具体的分析,内容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2月-2020年1月在医院进行分娩实施护理的60名产妇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划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

对照组的患者年龄范围为22-35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8.5±6.5)岁,孕周为37-42周;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2-33岁,平均年龄范围为(27.5±5.5)岁,孕周为37-42周。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产后盆底肌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产妇的盆底肌肉恢复功能,预防和改善盆底肌肉的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涉及到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评价。

1. 促进产后盆底肌肉功能的恢复:护理干预通过针对产妇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妇科科护理、个性化的康复体操等,可以有效地促进盆底肌肉的恢复功能。

2. 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护理干预包括提供生活指导、教育产妇正确的姿势和行为,指导产妇进行盆底肌肉训练等,可以预防和改善盆底肌功能障碍,减少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的发生。

3. 提高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使产妇的盆底肌恢复更加迅速和有效,可以减少因盆底肌功能不全而对日常生活、社交活动等所带来的影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

1. 风险评估和干预措施:护理干预前需要对产妇进行风险评估,了解产妇的身体状况和康复需求,以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以保证干预过程的安全性。

2. 监测和反馈机制:护理干预过程中需要对产妇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干预调整,同时需要建立反馈机制,与产妇和医疗团队进行沟通,及时了解干预效果。

1. 护理干预的操作性:护理干预应具有操作性,即方便产妇理解和接受,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配合产妇的日常活动和生活习惯,以提高盆底肌肉康复的效果。

2. 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护理干预应符合医学原理,应基于临床研究的证据,科学有效。

干预措施的科学性能够增强产妇对干预的信心和持续性。

四、护理干预的实施过程评价1. 专业护理团队:护理干预需要具备专业的护理团队,包括妇产科护士、康复医师等,他们能够根据产妇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计划,并进行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

2. 护理措施的综合性和连续性:护理干预需要综合运用各种干预措施,如按摩、体操、教育指导等。

同时需要保持连续性,结合不同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长期跟踪和干预,以提高盆底肌肉康复的效果。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c e t e t un ton o p te s w ih e v c foo an r sor he f c i f a int t p l i l r,ale a e m id a d lvit l n mod r t e i o a s e a e ut rne pr l p e, a n— ha e va i a i e i e e nc g n ltght nng d gr e,i pr ve s xua ua iy oflf . m o e 1q lt ie
te s wih p l i l o e bi t ton Re ut I 40 a i n s ,83 ate t e e c e , t u e r t int t e vc fo r r ha l a i . i s ls n 1 p te t p in s w r ur d he c r a e
月~21 0 2年 3月 间在 我 院 进 行 盆 底 康 复 治 疗 的 1 0例 盆 底 功 能 障 碍 患 者 进 行 诸 如 盆 底 保 护 的 健 康 教 4 育 、 底 功 能检 测 、 盆 阴道 哑铃 训 练 等 护 理 干 预 治 疗 , 并观 察 患 者 盆 底 康 复 治 疗 后 的 临床 效 果 。结 果 1 0 4 例 患者中有 8 3例 患 者 得 到 治 愈 , 治愈 率 为 5 . 8 ; 有 效 例 数 为 1 4例 , 9 2 总 2 总有 效 率 为 8 . 7 ; 效 为 8 5% 无 1 例 , 效 率 为 l. 3 。 结 论 6 无 14 对 产后 盆 底 功 能 障 碍 患 者 采 取 积 极 地 护 理 干预 治疗 , 以有 效 恢 复 患 可 者 盆 底 功 能 , 轻 轻 度 及 中度 子 宫 脱 垂 , 道 紧 缩度 增 强 , 生 活质 量提 高 。 减 阴 性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产后盆底肌康复是指在分娩后通过一系列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盆底肌肉的功能恢复。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下段生殖道受到挤压和牵拉的影响,盆底肌肉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松弛和损伤,导致盆腔器官的功能障碍,如尿失禁、性生活质量下降等。

产后盆底肌康复至关重要。

过去的研究表明,产后护理干预对于产妇盆底肌康复具有积极的效果。

一项纵向研究发现,产后立即进行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盆底肌肉力量和功能,减少尿失禁的发生率。

护理干预的内容包括盆底肌肉锻炼、生活习惯调整和心理支持等。

通过有针对性的锻炼,可以加强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提高肌肉的张力和弹性。

护理干预还包括生活习惯的调整,如避免长时间站立、劳累和便秘等,以减少盆底肌肉过度用力和压力,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修复。

通过心理支持,可以减少产妇因生理和心理变化而导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康复效果。

当前对于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护理干预对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并不明显。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发现,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盆底肌肉力量、尿失禁发生率和性生活质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护理干预的内容和方法不够全面和科学有关,或者是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在进行护理干预时,应综合考虑产妇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科学的锻炼方法、生活习惯的调整和心理支持等。

还需要长期的跟踪观察和评估,以获得更准确和可靠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1. 引言1.1 背景介绍目前关于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尚不够全面和系统,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有必要对护理干预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以进一步完善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产妇的康复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

通过对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方法与手段、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旨在探讨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并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将进一步揭示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借鉴,从而推动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领域的发展。

希望本研究能够为提高产妇生活质量、促进妇女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1.3 研究意义对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进行评价,不仅有助于验证护理干预在该领域中的实际效果,也可以为进一步开展护理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通过评价护理干预的效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恢复和健康。

研究护理干预相关因素对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有助于发现影响干预效果的因素,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本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盆底肌康复的效果,更在于为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 正文2.1 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盆底肌的功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容易出现松弛、无力、疼痛等问题。

护理干预可以通过合理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产妇及时恢复盆底肌的功能,预防和治疗相关问题。

具体来说,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发挥作用:护士可以提供产后盆底肌锻炼的指导。

通过正确的锻炼方法和频率,帮助产妇有效地恢复盆底肌的力量和功能。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产后盆底肌康复一直是关注的热门话题,而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也备受关注。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对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进行评价,并结合相关研究和实践情况进行分析。

一、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意义1. 专业的护理指导产后盆底肌康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康复训练和指导,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护理指导,对产妇进行盆底肌锻炼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帮助产妇正确地进行盆底肌训练,提高盆底肌的力量和灵活性。

2. 康复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专业的护理措施,如盆底肌按摩、热敷、理疗等手段,帮助产妇减轻盆底肌的疲劳和紧张度,缓解盆底肌的肌肉疼痛和不适感,促进盆底肌组织的修复和康复。

3. 心理护理支持产后盆底肌康复不仅需要身体上的训练和指导,还需要心理护理的支持。

护理人员可以通过开展产后康复心理支持小组、心理咨询等活动,帮助产妇调整心态,重塑自信,增强对盆底肌康复的信心和决心。

1. 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对护理干预进行的实践观察和研究调查发现,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是明显的,能够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提高盆底肌的力量和灵活性,改善盆底肌的肌肉张力和协调性,减轻盆底肌的疲劳和紧张度,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2. 盆底肌功能障碍症状改善情况经过一定期限的护理干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如尿失禁、阴道脱垂、性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产妇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3. 产妇满意度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对产妇进行了满意度评价,发现大部分产妇对护理干预效果表示满意,认为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康复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对护理人员和护理工作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感谢。

尽管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和认可,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的方法和手段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护理干预的培训和推广还需要加大力度和宣传等。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

方法:从2018年10月~2019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产妇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专业盆底功能康复和优质护理干预。

在护理3个月后,深入分析和对比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尿失禁等。

结果:在产妇盆底肌力评价结果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为16.00%,观察组的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通过专业盆底功能康复和优质护理的实施,对于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并对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的出现予以有效控制,其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显著。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妇;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现阶段,人们对孕产妇的安全予以高度重视,而在产妇产后疾病中,产后盆底功能性疾病比较常见,已经得到了临床和产妇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产后盆底功能性疾病的出现,对妇女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相关临床研究中,借助康复治疗和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具有极大的帮助,给予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强有力的保障。

为此选取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照组为50例,年龄为22~38岁,平均年龄为(29.65±3.29)岁;观察组为50例,年龄为24~38岁,平均年龄为(28.84±3.54)岁。

对比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并不显著,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观察组采取专业盆底功能康复和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来说:首先,制定康复护理方案,护理人员需深入分析和评估产妇收缩压和盆底肌力,并结合评估结果,给予护理方案有效性一定的保障,为产妇迅速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一、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1.改善产妇生活质量护理干预能够通过生活方式的指导,教会产妇正确的排便、排尿姿势和用力方式,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参与护理干预的产妇在盆底肌康复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更高,自我评估得分更高,对产后恢复的满意度更高。

2.提高盆底肌力量护理干预通过给予产妇一系列的运动指导,帮助其学习和实施盆底肌锻炼操,增加盆底肌收缩与放松的次数和力度,提高盆底肌力量。

研究表明,护理干预组的产妇在盆底肌力量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恢复的效果更好。

3.预防盆底脏器脱垂等疾病护理干预通过教育产妇正确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提高产妇对盆底肌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预防盆底脏器脱垂等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护理干预组的盆底脏器脱垂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二、护理干预的方法1.康复指导护理干预通过为产妇提供康复指导,包括生活习惯的指导、正确的排便、排尿姿势和用力方式的指导,帮助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恢复盆底肌功能。

2.盆底肌锻炼指导护理干预通过为产妇提供盆底肌锻炼指导,包括盆底肌锻炼操的教学、正确的锻炼方式和时间的指导,帮助产妇正确地进行盆底肌锻炼,提高盆底肌力量。

3.心理支持护理干预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包括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产妇应对和缓解因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提升产妇的自信和积极性。

三、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1.患者满意度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与护理干预的产妇进行满意度的评估,得出产妇对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结论。

2.盆底肌力评估通过盆底肌力评估工具,如女性尿失禁生活质量评估量表(ICIQ-SF)、盆底活动度评估等工具,对产妇盆底肌力量进行评估,得出护理干预组的盆底肌力量高于对照组的结论。

3.并发症发生率评估通过统计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产妇在盆底脏器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出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措施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影响发表时间:2016-08-23T16:40:34.9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8期作者:周元珍[导读]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产后常见疾病,妇女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和创伤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

周元珍湖北省利川市民族妇幼保健院 445400 【摘要】目的:探讨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8例,对比两组患者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92.9%>78.6%);观察组患者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9.3%>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过程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产后盆底功能效果,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女性健康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护理干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妇女产后常见疾病,妇女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和创伤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导致盆底支持薄弱。

妇女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对盆腔筋膜、子宫主韧带以及盆底肌肉产生重压,造成其结构性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几[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容易导致阴道、子宫脱垂以及压力性尿失禁等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就需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

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56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

101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9 年 2月 B 第 7 卷第 5 期Feb. B 2019 V ol. 7 No. 5参考文献[1] 杨 鹰.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在慢阻肺患者的观察和护理[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7,(6):222.[2] 妥亚军,侯 滨,侯学智,等.经鼻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重型高原肺水肿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7,(18):3156-3157.[3]远青钊,罗 琴,王在义.经鼻高流量加温湿化吸氧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疗效观察[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5):556-559,564.[4]林玉兰.盐酸氨溴索联合高流量湿化氧气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14):34-36.本文编辑:刘欣悦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分析蒋雪玲(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广西 南宁 530021)【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康复训练,同时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观察组初产妇运用专业的康复训练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比对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

结果 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产妇产后性生活满意度,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对孕妇产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盆底肌力恢复有积极效果,可以有效改善产妇既往的尿失禁症状,并可以预防产妇分娩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针对性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观察

针对性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124例自然分娩 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2]:SUI诊断 参照患者临床症状,当患者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部压力 情况时,出现非随意尿液漏出;POP诊断参照第七版《妇产 科学》中POP-Q评分大于0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 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 (36.3±3.4)岁,平均孕周(39.1±0.6)周;干预组平均年龄 (35.7±3.2)岁,平均孕周(39.3±0.5)周。两组一般资料无 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主要包含:产前评估、心 理护理、环境护理、出院与用药指导等。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给予干预组针对性护理。主要包括健康教育、生活指导、康 复训练。健康教育:开展相关知识讲座,普及产后盆底功能 障碍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以及形成原因的认识。生活 指导:①督促患者养成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蹲。 ②不宜过早进行重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产后3个月内不宜 进行跑跳等活动,可以行瑜伽,普拉提等锻炼。③产后半年 内不要穿收腹带和束身衣。④合理膳食,控制体重。⑤防止 感冒咳嗽,咳嗽前收缩盆底肌。康复训练:产后两周伤口无
时为3s,无对抗;Ⅳ级:完全收缩4次,维持时间皆为4s,有
轻微对抗;Ⅴ级:收缩5次,维持时间≥5s,有持续对抗。肌
力≥Ⅲ级为正常。治愈:肌力分级≥Ⅲ级;显效:肌力分级
提高2级以上;有效:肌力分级提高1及以上;无效:肌力分
级无变化甚至下降。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例来自)/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P<0.05),治疗前两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

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评价产后盆底肌康复对产妇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护理干预手段也被应用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

本文将对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进行评价。

产后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产后盆底肌康复是指产妇在分娩后通过一系列的锻炼和治疗手段,恢复盆底肌群的功能和力量。

盆底肌群的健康对于维持女性生殖系统的正常功能和保持尿潴留的正常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绝大多数的产妇在分娩后都会出现盆底肌群的松弛和功能障碍,这给她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效果护理干预是指在护理保健领域对患者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操作、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等。

在产后盆底肌康复中,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护理手段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群的功能和力量。

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康复护理操作。

产后盆底肌康复的护理人员可以通过按摩、理疗和康复运动等手段帮助产妇加强盆底肌群的力量和功能。

护理人员还可以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以更好地满足产妇的康复需求。

护理干预还包括康复教育指导。

通过给产妇提供盆底肌康复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她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盆底肌康复的重要性和方法,从而更好地参与康复治疗。

护理人员还可以通过教育指导的方式帮助产妇克服康复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提高康复效果。

护理干预还包括产后心理支持。

分娩后的产妇在情绪上往往比较敏感和脆弱,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她们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只有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产妇才能更好地配合盆底肌康复的治疗,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产妇的盆底肌群的功能和力量。

通过一系列的专业护理操作和康复运动,护理人员可以有效地帮助产妇加强盆底肌群的力量和功能,从而改善盆底肌群的松弛和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康复的效果。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影响。

方法:选取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5)与护理组(45),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护理组盆底肌力评级≥3级多于对照组(P<0.05)。

护理组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性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产妇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能使盆底肌力提高,改善患者尿失禁症状,预防发生障碍性疾病。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产后护理干预临床中,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产后常见病,大部分患者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或者是损伤所造成的,临床表现为子宫脱垂、尿失禁以及性功能障碍。

相关研究显示,对于产后妇女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能使其盆底肌功能得到明显改善[1-3]。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干预对于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影响,并与常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从2013年5月-2015年10月9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45)与护理组(45)。

本组均为初产妇,将妊娠合并症、急慢性传染病以及多胎妊娠者排除。

对照组中,年龄为25岁-33岁,平均为(25.44±3.45)岁;孕周为38岁-43岁,平均为(39.55±6.78)周。

护理组中,年龄为26岁-34岁,平均为(26.66±3.57)岁;孕周为38岁-42岁,平均为(39.45±6.23)周。

对比两组年龄、孕周等资料,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康复训练与健康教育。

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盆底肌康复护理干预:①准确评估产妇盆底肌力与阴道收缩压,参考产妇有关适应症与禁忌证制定相应治疗护理方案。

②产后盆底肌训练:行提肛训练,每次锻炼时间>3s,每天进行2次-3次;肌肉锻炼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速率、强度以及持续时间;按照产妇康复效果,为其制定针对性电刺激方案,利用电刺激激发产妇肌肉神经兴奋,有助于恢复神经细胞功能。

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

护理干预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促进作用马静【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方面的应用影响.方法:将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式,从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情况与其他指标方面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中5级肌力占比65.0%,对照组占比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尿失禁试验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性生活满意度是90.0%,对照组为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功能的恢复方面影响显著,有效改善盆底肌肌张力.【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19(017)008【总页数】2页(P98-99)【关键词】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盆底功能康复;促进作用【作者】马静【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72【正文语种】中文借助于盆底的韧带与肌肉作用,女性盆底功能够充分发挥,当自然分娩时,阴道过度扩张会影响器官和患者的骨盆功能组织[1-3],甚至导致永久性残疾。

妇女的盆底功能一旦出现障碍,会影响盆腔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发挥,对其身体有很严重的影响,包括出现尿急、尿失禁现象,盆腔器官,包括子宫、膀胱和肠道功能紊乱[4-6],还能够产生尿道痉挛、排尿困难现象,和局部频繁或持续性尿路感染等不同程度的现象。

因此,应当研究护理干预对盆底功能不全患者早期盆底功能产生的效果,本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0例患者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8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标准:年龄20~40岁;确定患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排除标准:临床症状不显著;精神状态异常,包括精神方面疾病,不能配合完成研究。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

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

方法:抽取津南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抽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对其实施护理干预,分析其应用效果。

结果:产后妇女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中加入护理干预,显效70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计算后为90%(90/100)。

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中,可将其盆底功能提升,加强阴道紧缩程度,可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盆底康复;应用效果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则是盆底支持结构发生异常,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为疾病的临床表现,在妊娠、药物以及盆底手术等相关原因均会引起本病[1]。

此次研究主要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过程以及结果进行以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津南妇女儿童保健中心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抽取时间为2016年3月-2017年5月期间,年龄最大者为36岁,年龄最小者为24岁,(30.6±1.2)岁为患者平均年龄,14例患者为经产妇,86例患者为初产妇。

1.2 方法护理方法:指导产妇进行阴道哑铃训练,在球部涂抹少量润滑液,置入产妇阴道,并让产妇收缩阴道夹持哑铃,置入几个小时后予以散步、工作等,1次/d,15min/次,1个疗程为2个月。

同时,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即将探头置入产妇阴道,另一端与盆底康复治疗仪连接,根据生物反馈信号对收缩、刺激部位予以调整,刺激强度10~25mA,时间20min,连续治疗2个月。

产前孕妇盆底肌肉培训。

首先指导孕妇进行产前体操锻炼,从而将骨盆的韧性增加,此外还能够提升阴道、会阴以及腹部的弹性收缩能力。

对其实施kegel盆底肌肉运动训练,训练内容为肛门阴道运动收缩和盆底肌肉锻炼,每日训练2-3次,每次运动时间在3秒以上[2]。

护理干预对124例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

护理干预对124例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

护理干预对124例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探讨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旨在为提高孕妇产后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孕妇124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患者,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产前盆底肌肉锻炼、阴道哑铃训练,统计患者盆底肌力、盆腔器官脱垂、性生活满意度及临床治愈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评分为4.63级、盆腔器官脱垂率为8.06%、性生活满意率为93.59%、治愈率为95.16%,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优质的护理干预能增强产妇盆底肌力、降低盆腔脱垂、提高性生活满意度和治疗有效率。

【关键词】护理干预盆底肌康复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256-01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孕产妇中较为常见,是因为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功能障碍导致的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因此,通过产前产后对孕妇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对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肌康复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应用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接收的124例孕妇,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孕妇,其中年龄为22-34岁,平均年龄为26.82岁,其中初产妇79例,经产妇45例,所有患者均无妊娠合并症、急慢性传染病等,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健康教育和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活知识的教育,避免患者出现产褥期感染、不能盆浴、重体力劳动、不宜性生活、不能饮酒、保持阴道清洁避免阴道感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观察张婧
发表时间:2019-03-21T09:06:25.650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期作者:张婧
[导读] 结论: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促进盆底肌康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84例孕妇,视产后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42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评级,干预组1、2级的构成比低于常规组,且4、5级的构成比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常规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依次为19.05%、28.57%,干预组依次为2.38%、11.90%,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是85.7%,干预组是97.6%,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促进盆底肌康复,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影响
孕妇产后出现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加强产后护理,通过康复锻炼促进盆底肌功能的恢复[1]。

基于此,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观察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选取我院2017年1~12月期间的84例孕妇的护理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总结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84例孕妇,均为单胎、足月妊娠,视产后不同护理模式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均42例。

常规组:年龄22~43岁,平均(28.1±3.7);身高154~170cm,平均(161.7±2.9)cm;体重55~73kg,平均(58.1±2.0)kg;孕周37~42周,平均(40.6±1.0)周;阴道分娩27例,剖宫产分娩15例;初产妇22例,经产妇20例。

干预组:年龄21~43岁,平均(28.4±3.6);身高155~172cm,平均(162.0±2.8)cm;体重55~72kg,平均(58.2±2.1)kg;孕期37~42周,平均(40.7±1.1)周;阴道分娩26例,剖宫产分娩16例;初产妇23例,经产妇19例。

两组孕妇的年龄、身高、体重、孕期、分娩方式以及孕产史等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内容涵盖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日常生活指导等产后常规护理措施。

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包括(1)心理辅导:主动向孕妇问好,与其保持良好的交流,通过面对面地谈话,以了解其心理状态,分析其抗压能力,询问其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与要求,之后制定出符合孕妇护理需求的心理疏导措施;相信并尊重孕妇,保护其隐私,根据其性格特点运用恰当的方式给予其安慰与支持,尽量让孕妇感到亲切,以博得其信任;(2)健康宣教:采用健康讲座、张贴板报、发放宣传册、播放视频录像等方式,向孕妇讲解产后注意事项,包括产后饮食、个人护理、新生儿护理、正确哺乳方式等,强调盆底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鼓励积极锻炼;耐心回答孕妇的各种疑问,让其疑惑得到及时解决,同时给予正确的指导,以提升孕妇的治疗依从性;(3)饮食指导:指导孕妇产后饮食的合理搭配,多吃营养价值高且好消化、不油腻的食物,例如,产后食用鲫鱼汤,能增多乳汁的分泌,降低乳房胀痛,应预防产后马上食用高脂肪食物,以防乳汁分泌过多,在没有吸吮的情况下导致乳汁堆积,造成排乳阻碍。

(4)乳房护理:让孕妇产后多休息,不能过度劳累,建议孕妇和婴儿同时睡眠,以确保充足的睡眠并保持心情舒畅;产后每天提供两次乳房护理,包括热敷、乳房按摩、挤压等,以促使乳房分泌产生,便于喂养婴儿,并减轻孕妇痛苦[2]。

(5)康复护理:指导孕妇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禁止腹压运动,完善相关检查后,评估孕妇的盆底肌力、阴道收缩压等,制定个性化盆底肌康复护理方案,主要包括①缩肛运动:每次收缩肛门至少3s后再放松,持续
15~20min,每天2~3次,持续1~2个月;②电刺激:对孕妇实施电刺激,以激发其神经肌肉的兴奋度,进而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强度以孕妇可耐受、不感到疼痛为准;③姿势锻炼:采用婴儿式仰卧、腿上升式仰卧、椅子样膝盖及双腿并拢等姿势进行锻炼[3]。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进行测试评分,分为0~5级,级别越高提示盆底肌康复效果越佳[4]。

(2)对比两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

(3)对比两组孕妇的护理满意度,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价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护理技术等,评价选项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N×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盆底肌力对比
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评级构成见表1,干预组1、2、4、5级与常规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孕妇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对比[n(%)]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2.2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对比
常规组孕妇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依次为19.05%、28.57%,干预组依次为2.38%、11.90%,干预组均低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孕妇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情况对比[n(%)]
注:与常规组比较,*P<0.05。

3 讨论
盆底肌功能障碍是女性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多因妊娠、分娩所致,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5]。

相关研究报道指出,产后重视对孕妇的护理干预,强化盆底肌功能锻炼,可促进盆底肌尽快康复[6]。

我院针对产后孕妇实施心理辅导、健康宣教、饮食指导、乳房护理、康复护理等干预措施,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其中,心理疏导使孕妇的不良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健康宣教进一步提高了孕妇对产后护理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护理与乳房护理有效保证了母婴的营养,尤其是康复护理,我们针对不同孕妇的实际情况,实施包括缩肛运动、电刺激、姿势锻炼等功能锻炼,大大增强了孕妇的盆底肌肉力量。

对比实施常规护理的常规组孕妇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实施护理干预的干预组孕妇在盆底肌力评级、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方面均较优,由此可知,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优于常规护理,能够提升盆底肌力评级,降低压力性尿失禁与盆腔器官脱垂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改善孕妇的心理状态,进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后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显著,可促进盆底肌康复,且能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邓俊杰. 探讨护理干预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57):189-189.
[2]郑映红. 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2):868-868.
[3]邓美莲,杨翠莲,林玉敏,等. 护理干预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中的作用[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80-82.
[4]吴兰.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1(5):145-147.
[5]郑惠容,成金焕,王丽,等.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心理状况及盆底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5):2306-2307.
[6]胡容. 针对性护理对孕妇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依从性及恢复效果的影响[J]. 大家健康旬刊,2017,11(8):156-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