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上学期3.用手来测量
3.用手来测量-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用手来测量教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2.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3.学生能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长度;2.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3.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何用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4.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通过展示一根铅笔和一支钢笔,询问学生它们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说出铅笔和钢笔之间主要的区别是什么:长度不同;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长度。
步骤二:讲解1.跟学生讲解长度的概念;2.跟学生介绍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3.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步骤三:示范1.用一根铅笔来示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2.教师用手来表示物品的长度,让学生估计一下长度;3.教师再次用手来表示物品的长度,让学生再次估计长度,看学生是否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
步骤四:实践1.让学生拿起一些他们熟悉的物品,如铅笔、钢笔、橡皮擦等,用手来测量它们的长度;2.引导学生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如用铅笔来测量一本书的长度;3.回顾并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1.让学生用手来测量教师拿出的不同物品的长度;2.让学生互相使用手来测量他们自己拿出的物品的长度;3.让学生在小组内模拟日常生活中的场景,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六、作业布置1.练习使用手来测量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长度;2.找出一些其他有趣的方法来测量物品的长度。
七、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用手来测量物品的长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来测量其他物品的长度。
但是,在教学中发现还有一些学生难以准确地测量物品的长度,需要多次练习和巩固。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中的第三课。
本课在前两课学习比较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尝试用人体的某些部位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从而知道用人体也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可以用数据来描述。
在体验活动中,学生将认识到,手的长短因人而异,因此测出来的结果也不尽相同,并体验到测量单位要首尾相连。
后续的课“用不同的物体测量”、“用相同的物体测量”都是在本课的基础上进行延伸。
本课的学习为后续的课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课的教材主要分为4部分。
聚焦:教材中通过“测量,使比较更准确”的导语将学生认识事物的方式从比较转向测量。
探索:教材通过驱动任务指导学生利用手一拃一拃地测量桌子的高度。
研讨:通过观察比较,初步意识到用手测量存在不足。
拓展活动:在活动手册中,引导学生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并绘制家庭尺寸图。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奇、好动,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持久性不足。
同时,基于生活经验,学生知道尺子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对“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也略知一二。
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使用身体的某个部位测量物体的长度这种模糊测量的方法是不多见的,会使用这种测量技能的学生更是凤毛麟角。
另外,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与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有限。
学生迷思概念调查:访谈法:教师课前问多位学生:1.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2.用手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吗?学生存在迷思概念分析:从课前教师访谈中,我们发现,对于第一个问题,所有的学生都回答用尺子来测量就可以知道物体的长度。
当问到第二个问题时:绝大部分(90%)的学生都认为手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有个别(5%)学生认为见过大人用手量物体的长度、或是通过课外书籍和电视知道古人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所以本课学生的迷失概念在于认为尺子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手是不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的。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简单测量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
2. 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3.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作为测量工具,学习使用手指、手掌进行简单测量。
难点: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了解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如小棒、纸条等。
2. 学生准备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不同长度、宽度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长短、宽窄。
2. 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进行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相互交流测量结果,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长短、宽窄等特征。
4. 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手指、手掌等身体部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6. 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如测量教室内的物品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学生自主完成。
8.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如家庭作业、课堂练习等。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10.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测量操作、合作意识等进行评价,鼓励优秀表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测量操作的准确性、合作意识的体现以及对测量结果的比较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观察、记录学生的测量过程和结果,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
3. 评价结果: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拓展活动:让学生尝试使用其他身体部位(如脚丫)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4)教案教学设计
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三、教学难点: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四、教学准备塑料小手玩具、纸带、彩笔、教学课件,塑料方管15根等。
五、教学过程(一)、聚焦1.情境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大家的爸爸妈妈都来看你们上科学课啦,那老师突然想到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爸爸或者妈妈问你,你的课桌有多长,你会怎么告诉他呢?学生举手发言。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测,老师可以说如果你没带尺子呢,引导学生说出用身体来测量,学生甚至大多数会说出用手来测。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手来测量(板书课题)。
(出示塑料小手玩具并摇响)看到老师的小手玩具了吧,那今天哪个小组听讲最认真,表现最优秀,老师就给小组每人一个“小手”作为奖励,大家有信心得到奖励吗?(生:有)2.教师接过学生用手测量的话题追问:你是怎么测的呢?(预设:学生张开手指说这样测的。
)用课件介绍,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叫“一拃”,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一起做出一拃的手势,一边做一遍说——大拇指到中指的最大距离叫“一拃”。
(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长度及塑料管的长度1.下面我们就来尝试测一测桌子的长度,可桌子的长你知道是从哪到哪呢?(预设学生发言:从桌子的一端到另一端,老师出示图片并带领学生从一头到另一头摸一摸,让每个学生都清楚。
用手来测量教学实录及反思(屈万善)
《用手来测量》课堂教学实录及反思秭归县九畹溪镇周坪小学屈万善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的教学目标是:一、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有:课件、教育云、纸带、磁铁、彩色小卡纸、课桌等等。
课堂实录:聚焦,学生猜一猜,谜题:“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学生回答:“手”,接着师生共做小游戏,跟我一起数一数,“大拇哥,二拇弟,三中央,四小弟,小妞妞,来看戏,手心,手背,心肝宝贝”,小朋友们各自伸出了一只小手,跟老师一起做了两边;探索,读一读,做一做,‘拃’,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生答:尺,师问:我们的身体部位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吗?你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拃”做过测量工具吗?生答:做过,先读3边,再演示,通过3幅图,让学生找一找,谁的更标准?让学生会准确的认识‘拃’,测一测桌子的高度 1、学生先预测课桌的高度相当于几拃,生答:100,70,50,30.然后请了四位小朋友到讲台的课桌来体验,得出了几个答案,由于课桌的侧面不在一个平面上,师问:直接用手在课桌上测量有几拃会有什么问题?2、用纸带帮助测量先让学生预测,然后设计实验方案,讨论实测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实验,学生汇报,总结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研讨:为什么在小组实验后出现了不同答案,有的6拃,有的7拃,最后学生得出,“拃”的大小不同拃的拃数不同。
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课件
新知讲解
把测量结果填写在活动上册上
新知讲解
桌子的高度可能 刚好是几拃,但 更有可能是几拃 多一点或少一点 ,该如何描述?
新知讲解
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
我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是用手来测量的是( C )
A、大树
B、河流
C、黑板
课堂练习
2、下面哪个动作表示一拃?( C )
一拃
拇 距离称“拃” 。
指
新知讲解
怎么用拃测量?
每拃之间首尾相连
新知讲解
找一找 谁的更标准?
√
新知讲解
预测桌子高度
①观察桌子高度 ②观察一拃长度 ③估计桌子几拃 ④记录活动手册
高度:从 桌面到地 面距离。
新知讲解
课桌的高
用拃演示测量桌子高度
①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 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 指尖必须紧紧相连
③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 画线作为记号
新知讲解
直接用手测量桌子高度 有几拃会出现什么问题?
不便于 做标记
新知讲解
为了便于测量中做记号,我们 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
①确定纸带 起点和终点
②剪下纸带,与桌 子高度保持一致
新知讲解
测量纸带有几拃?
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 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 拃的指尖须紧紧相连 ③重复测量 ④纸带写上姓名、日 期。
板书设计
拃:拇指和中指距离 用手来测量
每拃首尾相连
作业布置
谢谢
A
B
C
拓展提高
战争爆发,小科里把玩具装 在匣子里,从门口向前走了 十步,把匣子埋在土里。
三年战争结束后,科里竟然 挖不到匣子,这是为什么?
课堂总结
一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比较与测量《3.用手来测量》 教科版
【设计意图】借助视频指导学生课后用身体的其他部位来测量的方法,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作业设计
1.用脚或者手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和宽度。
板书设计
3.用手来测量
一拃
教学反思
《用手来测量》这一课就是一个主要活动——用手来测量课桌的高度,从学
五、分析数据,提出想法
1.分享结果。(指导:你是第几组,你量出来的桌子高度是( )。
2.引发思考。教师:咦,我们的桌子都是一样高的,怎么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啊?
3.教师: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每个人的一拃的长短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结果不一样的这两组他们的每一拃的长短一样吗?
4.老师也测了一张纸袋,就在这些纸袋中,老师现在想请你们帮老师找一找,老师测量的纸袋在哪里?(你是怎么找到的?)
4.玩游戏“你做我查”:1号和2号同学互相检查。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生生互动来帮助学生学会做“一拃”的手势,并通过“你做我查”的游戏来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让课堂更加有效。
三、初步测量,掌握方法
1.活动:学生用自己的“一拃”来量科学书的长度。
2.请生上来量一量。
教师:那我现在把科学书请到我们的黑板上,请一个小朋友能上来给大家看看你是怎么量的吗?其他同学请你们当小小观察员,仔细看。你觉得他量得好不好?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量科学书的长度,来让学生初要测量方法:1.一拃和下一拃要紧紧相连,不能漏掉。2.结果的计算,多一点用“+”。
四、活动升级,测量高度。
1.教师:会量了吗?现在老师就要请你们来量一量我们的好朋友课桌的高度有几拃?(板贴:测量桌子的高度有几拃?)
习“一拃”——预测课桌的高度——直接用手测——借助纸带用手测量,最终测出比较准确的课桌的高度,结果比较后会发现大家的数据是不一样的,再分析其中的原因。这一课的主线是很明确的,思路也很清晰,问题就在于如何组织好学生的活动。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就20分钟,如何在40分钟内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组织好孩子们的活动是本节课的关键。这节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和组织课堂:1.借助课前活动,调动气氛。课前的手指互动游戏孩子们参与度很高,课堂从一开始就活起来了。2.借助肢体语言,调动情绪。在课堂上我通过童趣化的语言表扬,如“哇”“这样的啊”“你太厉害了”“你真会帮忙”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同时在动作上也比较夸张,比如在预测桌子高度环节,孩子们在听到“我们桌子的高度有几拃”的问题的时候,都会控制不住直接去测量,根本停不下来先预测,我就通过自己亲自将一张桌子搬上讲台这个大动作来吸引孩子们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这里,这样就可以进行理性的预测。效果很好!3.借助图片、演示和视频等方式,吸引注意力。在用纸袋来量桌子高度的实验环节,我将这个实验分解为3个步骤,第一步通过图片观察来认识“量高度”,第二歩通过教师亲自示范来渗透“剪纸袋”环节中的起点和终点,第三歩通过视频播放来学习如何“量纸袋”,这样三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能够让课堂显得活跃灵动。课堂的效果也很不错,孩子们都是出于乐学爱学的状态。在这一课中我也一直有一个困惑和矛盾,就是在用纸带测时是让每个孩子测两次呢还是每个孩子各测一次加起来也有两次了?其实从科学角度来说实验是要重复测量才能避免偶然性,但是一堂课的时间也确实是有限的,每个孩子都测两次的话,时间势必要花去很多,那么从前面哪里把这部分时间给省出来呢?前面的内容似乎也没什么可以再省的了。这个问题还是要再琢磨琢磨。
一年级科学教科版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记录自己的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使用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和记录数据。
三、教学难点:1. 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2.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教师准备: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手套等),实验材料(如小物品、纸张等),以及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思考手在不同长度和宽度方面的差异。
2. 实验一:测量手指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3. 实验二:测量手指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指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4. 实验三:测量手掌长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长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5. 实验四:测量手掌宽度a.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测量活动。
b. 组长给每个组员分发测量工具,如尺子。
c. 组长指导组员测量自己的手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 组长汇总数据,全班交流分享。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发现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7. 拓展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用自己的手测量物品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4)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用手测量物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1)PPT:教师制作精美的PPT,展示用手测量的概念、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体系。
讲解手测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手测量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 手测量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手测量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手测量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手测量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我在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在实验和游戏环节,部分学生过于兴奋,导致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我需要更加注重课堂管理,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
其次,我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方面也需要进行调整。虽然学生们对手测量感兴趣,但在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方面还存在困难。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手测量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手测量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手测量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手测量。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手测量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知识点梳理
此外,我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进。虽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更加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用手来测量》教案
《用手来测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节《用手来测量》,主要介绍使用手来进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到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通过手的长度单位进行简单的测量。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手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手进行简单的测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手进行测量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测量技巧。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测量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手的长度单位的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测量技巧。
教学难点:将手的长度单位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测量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起他们的兴趣。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较和测量的基本知识,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测量方法,那就是用手来测量。
请伸出你们的手,比较一下你们的手的长度和这张纸带的长度。
有谁能告诉我,手的长度可以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吗?为什么?学生A:可以,因为手的长度是每个人都有的,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你说得很对。
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作为一种测量的单位。
那么,我们接下来就来学习手的长度单位。
第二环节:讲解手的长度单位老师:请看这张卡片,上面写着“手的长度单位”。
手的长度单位是指以手的长度作为测量的标准单位。
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
(老师拿起一本书)老师:同学们,这本书的长度我们可以用手的长度来测量。
请你们伸出你们的手,用手的长度来测量一下这本书的长度。
学生B:老师,我的手长了8个手指头的长度。
老师:非常好!学生B用手的长度单位测量出这本书的长度是8个手指头的长度。
请大家都记录一下。
(学生们记录测量结果)第三环节:练习测量老师:现在,我给每个人发放一些测量工具,比如纸带和尺子。
新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精品课件
只要做好以上三点,相信你一定会成为学习的强者。
加油!加油!加!
下课了!
—— 小朋友们再见——
3.用手来测量
我们的身体也是测量工
具,能测一测这棵树的大小 吗?
用手来测量
预测这张桌子有几拃。
汇报。为什么我们测量 的结果不一样?
课后反思
1、和同桌说说今天学习的收获好吗? 2、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课知识重点。
学习方法指导
同学们,天道酬勤,一个人学习成绩的优劣取决于他 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包括三个要素: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是新教科版2021秋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第三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操作的指导,非常适合一年级的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课程,对于科学的认知和理解还在初级阶段,但是他们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乐于动手操作。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科学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会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测量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实践活动法:教师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师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实物(如书本、铅笔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实物(如书本、铅笔等)。
3.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舒适,便于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测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测量的基本方法,如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等,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测量的过程。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用手中的测量工具测量实物,如书本、铅笔等。
教科版一年级上册科学-用手来测量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3课时用手来测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纸带来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
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一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承接前两课,从比较桌、椅的高度引入,科学比较两者的高度差,并引出活动: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1.问题引入(1)出示桌子和放在讲台上的椅子。
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桌子和椅子哪个高?”(2)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放在同一平面进行对比。
2.聚焦提问:“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二、探索:桌子比椅子高多少?“高多少?”已经从单纯的对比进展到量化的测量比较了,通过用纸带固定并取出两者的高度差,再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统一量化这个高度差并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意识到使用统一单位,并细致测量的重要性。
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吗?请多个孩子上台展示长度,发现因为两手之间的距离无法固定,都不太准确。
2.能利用纸带量出两者高度相差多少,并剪出这个高度差吗?提醒: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起点和终点。
3.两人小组合作用纸带量出桌椅的高度差,并剪出这段长度。
4.这段长度究竟是多长呢?我们能用身体来当作测量工具吗?你用它怎么测量的?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行回答。
5.总结;大家都用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描述,很难统一交流,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到底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吧!6.用拃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通过用“拃”来科学的进行测量就用规范学生测量流程:预测—实测—比较—分析。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上2.3《用手来测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手来测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手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的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对物体的大小有一定的了解。
但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还需要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测量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测量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需要估计和比较,学会用手势表达物体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难点:学生能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用手来测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过程和活动。
2.学生准备:学生提前了解长度、宽度和高度的基本概念。
3.教学资源:教室、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教学课件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带领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手来测量物体的大小。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方法,如用手势表示物体的大小,用手指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教室里的物体的大小,如桌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椅子的长度和宽度等。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测量方法。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测量结果,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手来测量物体大小的局限性,引出其他测量工具和方法,如尺子、卷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
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
学生通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
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拃,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柞数是否相同。
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望学生能学会用手拃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拃”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2人一组):长纸条,圆头剪刀,记号笔,软磁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
(ppt展示大树图片),明明去公园玩的时候看到了3棵很高大的树木,他想知道这三棵树那棵最粗,但是他用眼睛看不出来,你能帮他想个好办法吗?(请学生来边说边演)
2.引出用身体来测量,测量能使比较更准确直观。
刚刚那位同学说得真好,他是用了什么办法来找到最粗的那棵树的呀?其实刚才那位同学使用了一个很厉害的方法,也就是用他的身体当工具来测出大树的粗细然后进行比较。
看样子用身体来测量的时候大家能更好地知道树有多粗。
除了用手臂来测量,你还能用身体的那个部分来测量呢?
二、用手来测量
1.介绍用手测量的单位拃
2.试着用手来测量身边的物体
那我们就试试用手来测量我们身边的一些物品吧,看它们都有多长。
(详细介绍怎么表示一拃,如何准确表示一拃,学生两两进行练习)
3.利用纸条协助测量不平整物体
刚才同学们测了不少东西,老师这里有一张纸条,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测测看?
(通过学生测量来规范测量动作,每拃之间要相连)
那如果是这张凳子呢?你们觉得它的高会有几拃?哪位同学能上来挑战一下吗?
看样子,不够平整,不是很好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比较方便地知道它的高度到底是几拃呢?(引导学生思考可以利用纸条来比较获得凳子的高度,再来测量纸条的长度,那就是凳子的高度)
4.测量桌子的高度
同学们真会思考,能想到用纸带来帮忙测量。
现在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能顺利完成,你们有信心吗?
任务:
(1)预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几拃;
(2)在纸带上标记出桌子的高度;
(3)测量桌子有几拃。
温馨提示
(1)用剪刀的时候一定要小心不要剪到手;
(2)同桌之间相互合作完成任务;
(3)音乐声响起,整理材料,停止实验。
5.比较
桌子相当于几拃?
三、研讨
整理不同小组的数据,对比发现不同小组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是为什么?
请班上最高的同学和最矮的同学上台比较手掌,引出原因。
同时说明用手拃测量还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在比较的时候用同一个人的手才更好。
四、延伸
1.课堂实战:用手拃测量更多不规则的物体,如水桶有多粗。
2.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能作为测量工具,这些物体应该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