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网络异常检测系统
基于分布式应用的中间件
基于分布式应用的中间件:作用与分类[日期:2006-05-31]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陈国良摘要中间件是分布式应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通过对分布式应用的开发者隐藏底层信息,屏蔽网络和分布式应用的复杂性,并为网络和分布式应用提供相应的服务,使得开发者可以集中致力于应用逻辑。
本文在综合定义的基础上,基于中间件所提供的服务综述了中间件的基本作用以及基本分类,并结合当前研究对中间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间件,分布式计算一、引言网络和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的通讯能力。
但是,由于分布式应用程序绝大多数都是在网络环境的异构平台上运行,使得网络和分布式应用的开发、测试和移植中所投入的代价非常高。
在未使用中间件而使用操作系统、网络和数据库直接开发分布式应用程序时,开发者必须面对很多实际困难,包括:(1)复杂性:由于直接面对底层复杂系统,需要处理繁琐的底层信息;(2)异构性:由于操作系统、硬件平台、网络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的复杂多样性,为适应不同的应用平台,同一软件需要进行大量的兼容性开发,加大了软件开发工作量和复杂程度;(3)数据分布: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分布导致如数据的安全性、一致性、效率、性能等问题;(4)重复性:应用之间存在部分相似性,为此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重复同样的工作。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可行的解决方法是将软件开发中的共同模式进行抽象和提炼,形成可复用的构件,以利于应用软件的重用,由此产生了中间件[1]。
使用具有高度灵活性、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中间件可以大大减轻开发分布式应用的复杂性和代价。
二、中间件的基本定义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目前对于什么是中间件并没有准确而统一的定义。
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3],我们可以给出如下的关于中间件的完整性定义,即:中间件是位于应用软件与系统基础软件之间的独立的具有相应层次的系统软件或通用服务,通过提取可重用的应用模式以及对标识、认证、授权、目录、安全性等服务的标准化和互操作,为应用提供统一的标准化程序接口和协议,隐藏底层硬件、操作系统和网络的异构性,统一管理网络资源的网络通信,灵活高效地开发分布式应用。
网络异常检测研究与应用
网络异常检测研究与应用
随着IT架构的日益复杂,各种应用也不断涌现,网络和应用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这使得基于单一边界和控制点的传统安全设备难以有效掌握整个网络的安全状态。
一方面,网络攻击的广泛性、隐蔽性、持续性、复合性、多样性等特征使得传统网络攻击检测技术难以有效应对。
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威胁情报信息越来越多,因此,如何高效智能的整合、处理外部与内部的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对多源数据进行有效关联、检索与情报追踪是网络安全发展的关键。
近些年来,随着网络异常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定义安全架构的出现、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上述的安全挑战带来的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
本文选取僵尸网络与Web攻击两种在网络中最常见、波及面最大的网络威胁,对僵尸网络C&C 服务器检测与HTTP异常检测问题展开研究;同时,将异常检测算法封装为异常检测模块,在软件定义安全架构下实现异常检测模块与安全数据平台的集成,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安全服务器编排。
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网络中广泛存在的多源异构数据,借鉴安全威胁情报、用户与实体行为分析(UEBA)等安全领域的新思路,基于统计分析、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对网络异常检测的问题展开研究,具体包括:(1)基于城域网采样Netflow的C&C服务器检测(2)借鉴UEBA思想的基于HTTP画像的异常检测(3)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HTTP异常检测2.本文设计了一种将网络异常检测模块与安全数据平台进行集成的方案,实现了网络数据的实时在线异常检测,同时在软件定义安全架构下,根据异常检测结果自动选取防护策略并下发,从而实现数据驱动的安全服务编排,提高安全防护效率。
基于中间件架构的适配器设计和开发毕业论文
基于中间件架构的适配器设计和开发[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及WWW的出现,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为广阔,许多应用程序需在网络环境的异构平台上运行。
为解决分布异构问题,人们提出了中间件(middleware)的概念。
中间件是位于平台(硬件和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的通用服务,这些服务具有标准的程序接口和协议。
这个适配器利用MQ中间件屏蔽各种平台及协议之间差异的特性以及Tuxedo在分布、异构环境下提供保证交易完整性和数据完整性的特性来实现应用程序之间的协同,同时利用C++语言的封装特性,对MQ和Tuxedo的api进行封装,然后通过一个主控制模块对其进行调用,实现了2个不同中间件数据报文的交换以及相互之间的通信。
[关键词] 中间件MQ Tuxedo[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T ,especially the appearance of Internet and WWW, the computer is being used in more and more areas, so there are a lot of application programes needed to be run in different systems which based on Internet. People used the idea of middleware to solve the problems which cased by the distributing systems. The middleware is the common services between platforms( hareware and OS) and applications. These services include standard interfaces of the applications and protocols. Among the middlewares, the MQ can shield the differences among platforms and the Tuxedo can provide the integrality of trade and date under the distributed systems and different this adapter uses the attribute of C++ language that can packet the apis of MQ and while The adapter succeed in using these apis,that means the attributes of MQ and Tuxedo have maken the exchange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se two middlewares come true.[Key Words] middleware MQ Tuxedo目录[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Internet及WWW的出现,使计算机的应用范围更为广阔,许多应用程序需在网络环境的异构平台上运行。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化故障诊断系统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化故障诊断系统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各种复杂的系统和设备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大型工业生产线到智能交通系统,从航空航天设备到医疗仪器,这些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生产效率、公共安全和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然而,随着系统的复杂度不断增加,故障的发生也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和诊断。
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往往依赖于人工经验和有限的检测手段,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准确性难以保证。
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化故障诊断系统应运而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解决方案。
神经网络,这个听起来有些神秘的术语,实际上是一种模仿人类大脑神经元工作方式的计算模型。
它由大量相互连接的节点(也称为神经元)组成,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和训练,能够自动提取数据中的特征和模式,并基于这些学习到的知识进行预测和决策。
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故障诊断领域,就是利用其强大的模式识别和学习能力,从系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中发现潜在的故障特征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故障的快速、准确诊断。
那么,基于神经网络的自动化故障诊断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我们需要收集系统正常运行和各种故障状态下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可以包括传感器测量值、设备运行参数、工作环境条件等。
然后,将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和标注,以便神经网络能够理解和学习。
预处理的过程可能包括数据清洗、去噪、特征提取等操作,标注则是为了告诉神经网络哪些数据代表正常状态,哪些数据代表不同类型的故障状态。
接下来,就是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神经网络通过不断调整其内部的连接权重和参数,试图最小化预测结果与实际标注之间的误差。
经过多次迭代和优化,神经网络逐渐学习到了数据中的潜在模式和规律,从而能够对新的、未见过的数据进行准确的预测和诊断。
当系统实际运行时,实时采集到的数据会被输入到已经训练好的神经网络中。
神经网络会迅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输出诊断结果,告诉我们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存在故障,还会指出故障的类型、位置和严重程度等信息。
网络故障诊断解决专家系统
网络故障诊断与解决专家系统摘要:为了使系统能够高效地对各种复杂网络进行管理,本文提出了基于产生式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归纳总结了网络故障的知识范围,构成故障知识库。
在该知识库的基础上采用故障定位向导程序进行推理,实现管理和诊断网络故障。
关键词:网络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定位向导层次推理中图分类号:TP722 文献标识码:A IX)I:10.3964/j.issm 1000-0593(2010)06—1628-06Network faults diagnosis and resolution of expert systemDENG Peng( Department, City, City Zip Code, 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manage all kinds of complex network efficiently ,fault diagnose Expert Database System based on produc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In this system ,network fault knowledge is collected and fault knowledge database is set up. Fault detecting guide is designed for managing and diagnosing network fault。
.Key words:Network fault detection ;Expert system ;Fault detecting guide ;Level reason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ES),也称基于知识的系统(Knowledge Based System,KBS),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一个新的分支,也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分支。
软件体系结构架构设计文档
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系统故障诊断系统架构设计⽂档本⽂档的⽬的是详细地介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系统故障诊断系统所包含的需求。
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系统故障诊断系统是⼀个利⽤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数据进⾏分析的⼯具,旨在帮助⽤⼾准确地识别和分类分布式系统中的故障,并实现分布式系统故障运维的智能化。
为了确保客⼾能够明确了解产品的具体需求,并使开发⼈员能够根据这些需求进⾏设计和编码,我们将在以下部分描述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系统故障诊断系统的功能、性能、⽤⼾界⾯、运⾏环境和外部接⼝。
此外,我们还将详细说明针对⽤⼾操作的各种系统响应。
2.1 需求介绍该项⽬是为满⾜分布式系统故障⾼效、准确诊断的需求⽽开发的。
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系统故障诊断系统不仅可以对分布式系统的故障数据进⾏深⼊的分析,还可以设计出准确的故障诊断模型。
此外,它还为分布式系统故障的智能化运维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持。
通过本系统,⽤⼾可以实现对分布式系统故障的快速检测和恢复,从⽽降低运维难度,减少⼈⼒资源消耗。
2.2 需求分析2.2.1 ⼀般性需求操作系统适配性:系统应能够适配主流的操作系统,如W indows、L inux等。
性能和可靠性:系统需保证⾼性能运⾏,同时确保在各种故障情况下的可靠性。
可维护性:系统应当有良好的⽂档和代码结构,确保后期可以轻松地进⾏维护和升级。
可扩充性:随着业务的增⻓和技术的更新,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以满⾜未来的需求。
适应性:系统需能够适应不同的技术和业务场景,以确保其在多种环境下都能够稳定运⾏。
2.2.2 功能性需求2.2.2.1 ⽤⼾需求1 基于机器学习的故障诊断功能故障诊断与分类:⽤⼾需要系统能够准确地诊断和分类分布式系统中的故障。
KPI指标监控:⽤⼾希望在所有节点正常运⾏时,所有KPI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
故障检测:⽤⼾希望系统能够检测到节点的故障,并识别导致KPI指标异常的故障。
故障传播识别:⽤⼾希望系统能够识别故障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传播情况。
云计算架构中的异常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
云计算架构中的异常检测与故障诊断方法一、异常检测方法1.阈值检测法:根据系统的历史数据,设定一些阈值用于判断系统是否发生异常。
例如,可以监测系统的CPU利用率、内存使用率等指标,当这些指标超过事先设定的阈值时,就可以判断系统发生了异常。
此方法简单易行,但是难以处理复杂的异常情况,且依赖于设定的阈值,可能会出现误报或漏报的情况。
2.统计学方法:通过对系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异常检测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概率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例如,可以使用贝叶斯网络、聚类分析等方法来检测系统异常。
此方法对于复杂的异常情况能够较好地进行检测,但是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且需要事先建立模型。
3.机器学习方法:通过训练一些机器学习模型,对系统数据进行分类或回归分析,判断系统是否发生异常。
常用的方法包括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神经网络等。
此方法能够自动学习系统的正常行为模式,对于复杂的异常情况有较好的适应性,但是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和计算资源。
4. 异常模式识别方法:通过对系统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判断系统是否发生异常。
常用的方法包括状态机、Petri网等。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状态转移图,对系统的状态进行监测,一旦发现系统从正常状态转移到异常状态,就判断系统发生了异常。
此方法对于复杂的异常情况能够较好地进行检测,但是需要建立系统的行为模式。
1.事件日志分析法:通过分析系统的事件日志,找出系统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常用的方法包括日志关联分析、日志模式匹配等。
例如,可以通过分析系统运行时产生的故障日志,找出故障的源头和传播路径。
此方法适用于已发生的故障的诊断,但是对于复杂的故障可能需要大量的人工分析。
2.规则基因算法:通过对系统的规则进行建模,并利用基因算法进行故障诊断。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一些故障规则,如“当系统中一些组件发生故障时,会导致系统整体性能下降”,通过基因算法对这些规则进行优化,从而找出和修复故障。
此方法对于已有的规则易于理解和修改,但是需要事先建立规则集合。
分布式APT攻击检测系统课件
分布式APT攻击检测系统的价值与意义
01
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分布式APT攻击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网络流量和行为,及时发现和应
对高级持续性威胁(APT)攻击,有效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02
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
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面临的复杂威胁,分布式APT攻击检测系统能够
提供更加全面和高效的防护,确保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能够处理海量数据,提供全面的安全态势感知,有助于发现APT攻击的蛛丝马迹。
应用与发展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网络流量、日志文件、用户行为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可以构建全面的安全 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APT攻击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AI技术在APT攻击检测中的展望
统一管理
提供集中式管理平台,方 便企业对分布在全球各地 的分支机构进行统一的安 全管理和策略部署。
政府机构网络安全防护中的应用
国家安全保障
对于政府机构而言,分布式APT攻击检测系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 重要工具,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来自境外的威胁。
数据保密性
确保政府敏感数据的保密性,防止被恶意攻击者获取和利用。
数据采集模块需要具备高效的数据抓取和过滤能力, 能够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并从中提取出与APT攻击相
关的数据。
数据采集模块还需要具备数据预处理功能,对原始数 据进行清洗、去重、格式转换等操作,以便于后续的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模 块
数据分析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
数据分析模块需要采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关联分析和 模式识别,以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APT攻击。
云中间件的故障排查与修复技巧
云中间件的故障排查与修复技巧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云中间件已成为现代软件开发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云中间件的复杂性,故障和错误常常会出现,对系统运行和用户体验造成不良影响。
本文将探讨云中间件的故障排查与修复技巧,并提供几个实用的经验分享。
一、问题定位当云中间件出现故障时,第一步是准确定位问题所在。
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日志分析:云中间件产生的日志是排查问题的重要依据。
通过仔细分析日志内容,可以发现错误信息、异常堆栈以及相关操作的时间戳,从而追溯故障发生的原因。
2.性能监控:云中间件性能监控是实时查看中间件运行状态的有效手段。
通过监控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占用率和响应时间等,可以找出系统瓶颈以及异常现象。
3.复现问题:复现问题有助于更加精确地定位。
如果能够通过特定的操作步骤和数据条件复现故障,那么排查问题就会更加有针对性。
二、常见故障排查技巧1.故障链路分析:将云中间件系统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逐层排查是否存在故障。
从前端到后台,依次检查服务器、网络、存储、数据库等各个环节,以确定具体故障发生的位置。
2.错误日志关联:将错误日志和正常日志进行关联,以寻找故障发生时的上下文。
有时故障并不明显,但通过错误日志的关联分析,可以揭示隐藏的问题。
3.代码审查:对关键模块的代码进行仔细审查,寻找潜在的错误。
常见的问题包括变量命名不规范、逻辑错误、资源泄露等。
代码审查的目的是发现可能导致故障的潜在问题,从而及早予以修复。
三、故障修复技巧1.热修复:对于一些较小的故障,可以尝试进行热修复。
例如,重新启动服务、重置配置文件或更新软件版本等。
通过热修复可以快速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2.优化配置:根据问题定位的结果,优化中间件的配置参数。
可能需要调整线程池大小、超时时间、缓存大小等。
通过优化配置,可以提升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团队协作:故障排查和修复常常需要多个团队协同合作。
开发人员、运维人员和测试人员之间的沟通和配合至关重要。
WEB类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
WEB类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要求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Security for Web Applications版本号: 1.0.0中国移动通信有限网络部目录前言 (1)1适用范围 (2)2引用标准与依据 (2)3相关术语与缩略语 (2)3.1术语 (2)3.1.1注入漏洞 (2)3.1.2SQL注入攻击 (3)3.1.3跨站漏洞 (3)3.1.4跨站攻击 (3)3.1.5非法上传 (3)3.1.6缓冲区溢出 (3)3.1.7非法输入 (3)3.1.8网站挂马 (3)3.1.9拒绝服务攻击 (3)3.1.10跨站请求伪造 (4)3.1.11目录遍历攻击 (4)3.2缩略语 (4)4综述 (4)5WEB类应用系统基本架构 (5)5.1业务逻辑结构 (5)5.2网络结构 (5)6WEB类应用风险分析 (6)6.1主要风险分析 (6)6.2脆弱性分析 (7)6.2.1物理 (7)6.2.2网络 (7)6.2.3设备 (7)6.2.4应用 (8)6.2.5内容 (10)6.2.6管理 (10)6.3威胁分析 (10)6.3.1物理 (10)6.3.2网络 (10)6.3.3设备 (11)6.3.4应用 (11)6.3.5内容 (13)7WEB类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需求 (13)7.1物理安全需求 (13)7.2分区防护需求 (13)7.2.1安全域划分要求 (13)7.2.2边界整合及域间互联安全要求 (14)7.3WEB类应用系统自身安全要求 (16)7.3.1操作系统安全要求 (16)7.3.2中间件安全要求 (16)7.3.3数据库安全要求 (17)7.3.4应用软件自身安全要求 (17)7.4专用安全设备部署需求 (20)8WEB类应用系统的安全防护方案 (20)8.1安全域划分及边界访问控制 (20)8.2设备自身安全 (21)8.3防火墙等基础性安全技术防护手段的部署 (21)8.3.1入侵检测设备的部署 (21)8.3.2防病毒系统的部署 (21)8.3.3抗DDOS攻击设备的部署 (21)8.3.4专业性的WEB系统应用层安全防护系统 (23)8.3.5纳入集中安全管控平台管理范围 (25)8.4安全管理 (26)9WEB系统安全实施思路 (26)10编制历史 (26)前言当前,WEB类应用系统部署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由于WEB安全事件频繁发生,既损害了WEB系统建设单位的形象,也可能直接导致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产生严重的政治影响。
机器学习分布式网络传输异常数据智能检测方法
doi: 10.11857/j.issn.1674-5124.2020020034机器学习分布式网络传输异常数据智能检测方法杨雅彬1, 刘 晴1, 武志成2, 袁 芬3(1.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2.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3.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系,浙江 杭州 310023)摘 要: 对于链路状态数据库的网络传输异常数据检测存在检测数据不完整、较为敏感、检测效率差的问题,提出基于机器学习的分布式网络传输异常数据智能检测方法,通过K 最近邻分簇算法对分布式网络节点实施分簇,利用贝叶斯分类算法检测簇头是否出现异常;确定异常簇后,选取小波阈值降噪方法对异常簇内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在此基础上,采用遗传算法检测降噪处理后异常簇内的异常数据,通过群体内最佳个体与最差个体的适应度函数值的差值同既定阈值的比较结果得到最终异常数据。
经实验证明,所提方法检测异常数据的平均时间为8.48 s ,检测结果与实际结果相似性较高,且检测性能较为稳定,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异常数据检测性能。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分布式网络; 异常数据; 智能检测; 贝叶斯分类; 遗传算法中图分类号: TP393.08;TB9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5124(2021)03–0104–06Intelligent detection method for distributed network transmissionabnormal data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YANG Yabin 1, LIU Qing 1, WU Zhicheng 2, YUAN Fen 3(1. Tiangong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2. Computer & Software School,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 China; 3. Departmen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ZhejiangChangzhe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23, China)Abstract :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tection of abnormal network transmission data in link state database, such as incomplete, sensitive and poor detection efficiency. Based on this, an intelligent detection method of abnormal data in distributed network transmission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is proposed.The nodes in the distributed network are clustered by K-nearest neighbor clustering algorithm, and whether the cluster head is abnormal is detected by Bayesian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 After determining the abnormal cluster, the wavelet threshold denoising method is selected to denoise the abnormal data in the cluster. On this basis, genetic algorithm is used to detect the abnormal data after noise reduction, the abnormal data in the abnormal cluster is measured, and the final abnormal data is obtained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收稿日期: 2020-02-19;收到修改稿日期: 2020-03-18作者简介: 杨雅彬(1991-),男,天津市人,助理实验师,硕士,专业方向为信息化技术。
TongLinkQ6.0管理工具
消息中间件TongLINK/Q 管理工具V6.0版适用于UNIX & Windows北京东方通科技公司前言中间件是一个通道, 保障应用信息的可靠传递中间件是一个框架, 促成企业应用的完整集成中间件以自身的复杂换取了企业应用的简捷疏通各种复杂的基础技术细节部署与管理变得轻松和谐使中间件软件成为分布式应用的关键性基础设施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中间件在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下层高效地开发和集成复杂的应用软件商务应用包括三个逻辑层次业务逻辑和基础逻辑基础逻辑贯穿了通讯换言之东方通科技是中国目前一家重要的专业中间件产品供应商我们的产品包括消息中间件TongLINK/Q基于PKI的安全中间件TongSEC本手册所描述的是消息中间件TongLINK/QTongLINK/Q6.0 参考文献介绍TongLINK/Q6.0系统概述主要介绍消息中间件TongLINK/Q的系统功能、特点、组成、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
TongLINK/Q6.0系统管理主要介绍基于Unix和Windows环境下的安装、运行及系统目录结构,并且构造和管理TongLINK/Q系统的命令,这些命令可以用于系统启动,参数配置、消息状态监控及日志的查看等。
TongLINK/Q 6.0 编程参考主要介绍TongLINK/Q6.0开发系统的组成、标准接口函数的定义、配合流程图进行应用程序的编写、参数配置举例及TongLINK/Q的编译举例。
TongLINK/Q 6.0管理工具主要介绍在Unix和Windows环境中构造和管理TongLINK/Q系统的命令,这些命令可以用于系统启动和停止,参数配置和运行监控等。
JMS管理与开发手册主要介绍JMS概述、JMS Server参数配置、JMS Server应用、JMS Server系统日志、JMS 应用开发、JMS应用程序的编写、MDB及在Weblogic上的应用等。
TongLINK/Q 6.0 for JAVA 使用手册主要介绍TongLINK/Q的J A V A接口类及方法,包括应用程序编写示例。
基于中间件技术的分布式远程监测与诊断系统
D M S中间件集成环境体 系 R D
1 网络体 系机构 比较 .
传统的远程监测 与诊 断系统开发采 用 B S模 / 式或者是 C S模式 ,从 体系结 构上来讲 ,一般 采 / 用 2层 结 构 ,即应 用 ( 户 层 ) 和数 据 服 务层 客 ( 图2 ) 如 a 。这种结构在访 问量和数据传输 量方面 都有很大的瓶颈 ,为解决相应的瓶颈以及出于安全 因素等方面的考虑 ,最好 采用 3层 ( 多层 )结构 应用体系 ( 如图 2 ) b 。在 3 层体系结构中,业务逻 辑放在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接受客户端 的业务 请求 ,根据请求访问数据库 ,将处理结果返 回客户
D M S现已在 国内多家石化企业投入使用 ,得到 R D 用 户 的好 评 。
中间件技术
1 .中间件的产生背景 中间件技术 是伴 随着 It tI r e 的不 断 n me n a t e / tn 发展以及企业对计算机成本 的不断要求 、计算机应 用系统由集中式向分布式计算发展 、分布异构和软 件的体系结构从 C S / 模式 转 向了多层应用 体系结
运行的关键 ,也是制约延长运转周期 、提高生产安
全的 “ 瓶颈”之一。 目前 常用 的状态监测 与故障 诊断系统大体上 可以归为 :单 机和分布 式远程 2 类。单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优点是实时性 好,可靠性高 , 但是不利于各个监测系统之间的信 息共享和管理 , 经济性 比较差 ;分布式远程状态监 测与诊断系统则是基于 Itnt n ae 的 WE n r / t nt e e Ir B技 术实现,其优点是可 以实现信息共享 ,利于诊断 ,
弓 I
言
本等特性 ,在较大程度 上提高 了整体系统 的性 价 比。D M S 仅可 以解决传 统 的监测 系统 缺陷 , R D不 而且可以充分利用机械故障诊断专家的经验 ,使其 不用 在 企 业 现 场 就 可 以 进 行 远 程 故 障 诊 断。
RG-RIIL-BMC
锐捷网络RG-RIIL-BMC网络管理软件锐捷网络基于RIIL平台的“业务运行健康管理中心”实现对网络和业务应用系统的集中智能管理,可以让有限的IT运维人员精力和IT预算投入到最关键的资源的维护和保障中,切实降低复杂IT环境的管理难度,更轻松地把握支撑关键业务的网络和系统的运行状态,并不断提升关键业务系统的运行服务质量水平,提升用户满意度。
该平台是锐捷网络基于多年网络IP基础设施研发经验,面向网络融合与虚拟化趋势打造的可分布式部署、兼容大规模复杂异构IP网络和IT计算环境的可扩展网络业务运行管理平台。
它基于标准开放的信息建模技术,实时分布式计算平台和SOA架构实现,能够通过灵活丰富的管理协议对接各种主流IP基础设施,包括多厂家IP网络设备,IP存储设备,中间件,服务器,数据库和关键应用系统,并提供强大的事件管理,拓扑关联分析和性能监控组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为了让凝聚了巨大人力物力投入的信息基础设施发挥出其效益,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平稳可靠运行,需要有一个可从整体上对包括 IP 网络,存储,安全等组件在内的IT基础设施环境进行综合管理的平台,并能够提供业务系统运行异常的实时告警和进行图形化问题定位,性能趋势分析和预警,能够基于关键业务系统的角度,以业务重要性为导向进行事件处理和通知。
由于信息系统是一个包括了众多软件,硬件技术,涉及多厂家产品,覆盖网络,安全,存储,计算到中间件和应用的复杂异构环境,而且随着信息建设的深入和持续优化和发展,这个复杂庞大的基础设施,还会不断进行演进,在产品,技术,网络结构和业务关系上不断发生变化,因此,要求针对该环境进行管理的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将下层网络和的复杂度有效的通过抽象屏蔽起来,向上层应用和运维流程开放稳定的接口。
基于这样的需求背景,锐捷网络从融合、开放的技术理念出发,提出了基于RIIL 实时智能基础设施库的“业务运行健康管理中心(BMC)”的建设思路。
rocketmq死信队列原理
rocketmq死信队列原理【最新版3篇】篇1 目录1.RocketMQ 简介2.死信队列的概念3.死信队列的实现原理4.死信队列的应用场景5.死信队列的优缺点篇1正文1.RocketMQ 简介RocketMQ 是阿里巴巴开源的一款分布式消息中间件,具有高性能、高可靠、高扩展性等特点。
它采用了分布式架构,支持大规模消息队列和大量并发生产者/消费者。
RocketMQ 提供了持久化存储和非持久化存储两种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2.死信队列的概念死信队列(Dead Letter Queue,简称 DLQ)是 RocketMQ 中的一个重要组件,用于处理生产者发送的失败消息。
当一个消息在发送过程中遇到异常,例如网络中断、服务器宕机等,生产者会认为这个消息发送失败,并将其发送到死信队列中。
3.死信队列的实现原理RocketMQ 的死信队列是基于主题(Topic)实现的,每个主题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死信队列。
当生产者发送消息失败时,会通过回调接口将失败消息发送到死信队列中。
具体实现原理如下:(1)生产者发送消息时,如果遇到发送失败,会将消息发送到死信队列中。
(2)RocketMQ 提供了一个死信队列管理接口,用于查询、删除死信队列中的消息。
(3)消费者可以从死信队列中消费消息,对失败的消息进行重新处理或记录日志等操作。
4.死信队列的应用场景死信队列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场景,例如:(1)处理发送失败的消息,避免消息丢失。
(2)对失败消息进行重试处理,提高系统可靠性。
(3)记录生产者发送失败的日志,便于排查问题。
5.死信队列的优缺点死信队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多优点,例如:(1)可以有效地处理发送失败的消息,避免消息丢失。
(2)提供了灵活的回调接口,可以自定义处理逻辑。
(3)支持持久化存储,可以确保消息的可靠存储。
然而,死信队列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1)可能会导致消息堆积,增加系统负担。
(2)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来存储死信队列中的消息。
DDS 中间件
DDS 中间件不同类型中间件软件的发展一、引言分布式计算是指各种不同的工作站通过网络互相连接,由分布式系统提供跨越网络透明地访问各种异构设备所需要的支持,使得用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各种计算资源来完成自己的任务[1]。
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应用需求相适应,分布式计算已经成为新一代计算和应用的主流。
分布式计算中所涉及的分布式系统是指组件分布在网络计算机上且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动作协调的系统[2]。
分布式系统具有以下特征:组件的并发性、缺乏全局时钟、组件故障的独立性。
构造分布式系统的挑战主要是其组件的异构性、开放性(指允许增加或替换组件)、安全性、可伸缩性(指用户数量增加时能正常运行的能力)、故障处理以及组件的并发性和透明性。
构造和使用分布式系统的主要动力来源是资源共享,因此分布式系统之间的通信和集成技术一直是关注的重点。
中间件是指一个软件层,它提供了一个编程抽象以及对底层网络、硬件、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异构性的屏蔽,同时还为服务器和分布式应用的编程人员提供了一致的计算模型。
中间件能够很好地完成异构分布系统的集成、互操作,并且能够很好地保证这些系统的可移植特性,因而极大地降低了开发分布式应用的周期,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是当前分布式应用开发和分布式系统集成的主要手段。
本文对分布式企业应用和分布式实时应用的集成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
二、分布式企业应用集成技术企业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使用IT支持系统至今,一些大型企业中各种IT支持系统平均达数十种之多。
它们大部分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管理着企业特定的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通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今天的企业需要一个集成的、开放的、面向用户且随需而变的IT支持系统,因此面临着应用系统的整合问题。
不同的应用(尤其是不同企业的)的开发语言不同,部署平台不同,通信协议不同,对外交换的数据格式也存在着差异,如何去解决语言差异、平台差异、协议差异、数据差异所带来的高代价的系统集成是这个问题的关键。
校园一卡通产品对比--新中新、宝石、金仕达、三九智慧、浙江正元、新开普比较1
“1+X”的应用模式,是 整个系统采用三级平台结 由终端设备(1个硬件 构:公共数据平台作为一 平台含嵌入式软件平 级平台;应用平台作为二 台)和各类功能定义模 级平台;应用系统为三级 块(X个应用模块)组 平台。 成的“一卡通”终端设 备的应用模式
自主研发硬件情况
所有软硬件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二十多项软件产品等级证书
二级 三级 无 否 没有通过 5000
三九智慧
三级 没有 无 否 没有通过 2000
浙江正元
二级 二级(早已过期) 无 否 无 3000
全国办事机构
全国有三十多个办事处,厂家直接服务
分公司形式(7、8个)
只有广州和北京两个公 只有五个分公司,大部分 司,大部分以代理商为 以代理商为主,二次开发 主,二次开发及售后服 及售后服务无法及时保证 务无法及时保证
具有补助钱包,可以做到专款专用
无
无补助钱包,所以的款项 混合使用,不能区分补助 及自存款项,无法做到专 款专用。
无补助钱包,所以的款项 无补助钱包,所以的款 混合使用,不能区分补助 项混合使用,不能区分 及自存款项,无法做到专 补助及自存款项,无法 款专用 做到专款专用。
不确定
电控系统
自主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采集中间件(该设备和软件是 金仕达的核心部件,其所谓的 采集均衡负载是靠你强大的采 集中间件实现的,其与硬件的 通讯传输、与第三方对接是靠 该设备中转,金仕达做过证劵 公司的系统,在用户容量、设 备过载上确实有其独特的地 方)
前置机(在一卡通系统中 处于控制子系统和一卡通 中心的连接位置,是将子 网络服务器Line Port (实现终端设备与 系统和一卡通数据中心连 接起来的关键枢纽,在一 enter网的连接,具有 卡通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 智能管理黑、白名单的 位,是一卡通系统的总控 能力、智能管理子终端 中心,有系统接入、同步 的能力、自动收集数据 的能力 白名单和黑名单、系统监 视和产生各个处理机的动 态密钥等功能)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共3篇
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共3篇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框架及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越来越受到关注。
该系统是基于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一种智能化故障诊断手段,可以实现对设备、系统及网络的远程诊断,极大地提高了故障诊断的速度和准确性。
本文将从框架和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框架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数据采集层:负责采集设备、系统及网络相关的数据,并将其传输到后端服务器。
2. 数据预处理层: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去除噪声和异常数据,提取特征等。
3. 模型训练与评估层: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训练模型并进行评估,以提高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故障诊断决策层:该层是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分析、判断和推理来确定故障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诊断建议。
5. 终端应用层:将诊断结果反馈给用户,同时提供远程控制、管理等功能,使用户可以对设备、系统及网络进行及时、准确的故障处理。
二、关键技术1. 数据挖掘: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特征提取、维度归一化等操作,使得数据能够更好地被模型利用。
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系统自动进行特征筛选、模型训练等操作,减轻人工成本。
2. 机器学习:利用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技术手段,让系统自动学习故障诊断规律。
在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准确、可靠的故障诊断模型。
3.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其利用多层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
由于深度学习能够自动提取特征,并且有着强大的识别能力,所以在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 大数据处理:故障诊断数据以及历史数据会在数据采集和处理中大量产生。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索引、检索等操作,能够为后续的故障诊断提供充足的支持。
5. 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是实现分布式远程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基础。
KDRDS介绍
APP
特点:
全局事务状态去中心化
乐观一阶段本地提交 rollback
KingProxy
DB0
DB1
begin ok sql1 ok sql2 ok
rollback
ok
begin; sql1 ok
xa start ‘xid’ ; sql2 ok
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 KDRDS
余邵在 2019-05
1
大纲
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概述 解决问题 发展历程
KDRDS技术实现 关键特性 架构实现
最佳实践
案例一:两地三中心 案例二:HTAP应用 案例三:海量标注信息存储
2
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 概述
3
解决问题
大数据
高性能
低成本
4
发展历程
成功案例)
好 (多点写入、线性扩展)
好 (普通x86)
DRDS TDSQL
NewSQL share nothing
中
中
差 (架构复杂)
差 (刚起步)
差 (元数据热点,性能损耗
大)
差 (依赖高配机器)
TiDB CockroachDB
存储计算分离 share storage
好
好
中
中
(封闭状态) (适用公有云)
KingProxy
2.4 通知所有KingProxy更新meta
1.2注册并拉取分片信息
lxc
GA
1.1新建KingProxy实例
KTrove
存储节点
2.1新建DB实例
资源调度 任务下发
2.3更新met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第23卷・增刊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引言随着网络的发展,保证网络的安全与稳定也越来越为重要。
网络异常检测是发现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然而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网络流量的不断增加使得网络异常检测面临挑战,异常检测的性能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网上业务的增多呈现下降趋势,如何快速有效的检测网络异常并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引入了分布式计算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网络异常检测系统,旨在用分布式计算的方法提高对海量网络数据的处理能力,保证检测的实时性和检测数据的可靠性。
2网络异常检测这里提到的网络异常的范围较大,除了正常行为以外的网络行为都可以称为网络异常。
造成这些异常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网络设备故障,网路超负荷,恶意的拒绝服务攻击,以及网络入侵等影响网络运输服务的行为。
网络异常大体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关于网络故障和性能问题,例如文件服务器故障,广播风暴,虚假节点和瞬时拥塞等等。
第二类网络异常是安全相关的问题,拒绝服务攻击和网络入侵就是这方面的例子。
这些异常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会导致巨大的网络通信流量变化。
检测网络异常的主要思路是:先通过一个足够长的训练阶段来定义出网络正常行为,再根据网络行为偏离正常行为的程度来判定异常是否发生。
我们可以通过有规律的网络数据来定义网络正常行为,但这要依赖很多特殊因素,例如网络通信流量的变化,可获得的网络数据的变化,以及网络上运行的软件种类的变动,这些都将影响对网络正常行为的描述[2]。
准确地获得网络性能检测数据对于异常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检测数据的来源主要有:第一是通过网络探针来获得网络行为测量值;第二是基于流统计的包过滤;第三是通过路由协议获取数据;第四是通过网管协议获取数据。
网络异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网络异常检测系统陈宁军倪桂强潘志松姜劲松(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07)摘要:文章介绍了网络异常的概念和思路,然后对中间件技术做了分析比较,重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中间件的分布式网络异常检测系统。
该系统采用CORBA实现分布式交互,能对网络异常进行分布式检测,与单点异常检测系统相比具有更高的实时性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大型网络效果更好。
本系统通过MIB变量相关联地剧烈突变来检测异常的发生。
CORBA标准定义的比较完善的安全体系结构使本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
关键词:网络异常检测,分布式,中间件,CORBA,MIB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180(2006)S0-0015-03ADistributedNetworkAnomalyDetectingSystemBasedonCORBACHENNing-jun,NIGui-qiang,PANZhi-song,JIANGJin-song(CollegeofAutomaticCommanding,PL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Nanjing210007,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theconceptandthoughtofnetworkanomalydetection,thenanalyzeandcomparethetechniquesofmiddleware,andlayemphasisondesigningofadistributednetworkanomalydetectionsystembasedonmiddleware.ThesystemachievesdistributedcommunicationthroughCORBA,andcandetectnetworkanomaliesthroughdistributedway.Itismorereal-timeandhasbetterabilityondataprocessingcomparedwithsinglepointdetection,es-peciallyforlargenetwork.AnomalycanbedetectedthroughcorrelatedabruptchangesofMIBvariables.Thewellde-finedsecurityframeworkofCORBAhasensuredthisnetworkanomalydetectionsystem'sownsecurity.Keywords:Networkanomalydetection,Distributed,Middleware,CORBA,MIB收稿日期:2006-05-2815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第23卷・增刊常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规则的方法,有限状态机,基于模式匹配的方法和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
网络异常检测的计算量是很大的,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膨胀,计算量也越来越大,异常检测系统往往来不及处理获得的数据,这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和检测结果严重滞后,从而影响检测的实时性,不能及时报警和触发相应异常处理机制,于是就产生了分布式异常检测的思想。
3中间件技术的分析比较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或服务程序,是一种构建分布式应用程序切实可行的软件,它屏蔽底层的异构性,为程序员提供一个简便的编程模型。
当今流行的中间件平台有:JavaRMI,CORBA和COM/DCOM。
CORBA的特点是互操作性和开放性好,平台兼容性和语言兼容性都很强;COM/DCOM是单一厂家提供的分布对象构件模型;JavaRMI是服务器市场的主流还是大型机和UNIX平台。
相比其它中间件,CORBA的优势有:第一,互操作性非常好,它能解决远程对象之间的互操作问题。
第二,它是真正跨平台的。
它可以比较平滑的运行于各个平台之上。
第三,它的IDL语言是一种标准的接口定义语言,目前主流的编程语言都支持IDL语言,这就使CORBA有了其它中间件都不完全具备的跨语言性。
综合考虑,我们选择CORBA来设计这个分布式网络异常检测系统。
4本网络异常检测系统的设计4.1网络数据的采集快速、准确、无遗漏地采集到网络数据是进行正确有效的网络异常检测的基础。
取得网络数据的方法很多,上文一共提到了四种方法,本系统采用通过网管协议获得网络数据的方法。
网管软件只能检测出很有限的网络异常,主要是网络中的硬件故障。
我们的异常检测系统可以通过网管中的MIB的实例变量来获取网络数据。
MIB实例变量提供了被管网络中每个节点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实时性较强,完全满足对网络进行实时异常检测的数据要求。
对于没有被网管管理的网络,则采用安置网络探针的方式来采集网络数据。
4.2采用的异常检测方法MIB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都是有规律的相对平缓的。
研究发现,网络异常可以通过与网络通信流量相关联的MIB变量来描述[2]。
先经过一个足够长的学习阶段,找出各MIB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的规律,描述网络正常运行时MIB变量值的范围,当异常发生时,与网络通信流量相关联的所有MIB变量的曲线几乎会同时发生剧烈的突变,超过正常值的范围并持续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进行异常检测。
判定规则为:当与网络通信流量相关的多个MIB变量关于时间的曲线同时发生持续一段时间的剧烈突变时就可以判定异常发生,如图1所示。
然而与通信流量相关的MIB变量较多,如果只有部分变量变化时,如何判定异常呢?这里采用投票的方法,当超过半数的这种变量同时产生剧烈突变时,就认为异常发生了。
也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异常的判定标准。
4.3系统的体系结构我们采用弱中心的方法,将检测分析模块分散部署在网络上,同各个网管代理相结合,分别进行数据采集和检测,并由一些子控制器分片管理各个分析模块,再通过一个中心控制器进行总体管理,同时接收各节点的告警并进行异常处理。
对于没有网管的网络,采用探针来获取网络数据。
该系统的结构如图2所示。
各部分的功能描述如下:(1)中心控制器:负责定义各个分处理器所采用的检测策略和告警阈值,同时接收各个分处理器或者子控制器的异常告警,并且根据告警中提供的异常定位信息制定相应的异常处理措施;(2)子控制器:管理部分异常检测分处理器,根据中心控制器的指令控制分处理器,同时接收告警并上报中心控制器。
具有一定的控制权限,可自行定义管理的分处理器的异常检测策略和告警阈值,并可以决定是否将异常告警上报,也可以根据情况对部分异常实施应急处理;(3)分处理器:负责对采集上来的网络数据进行分析。
从网管代理的MIB实例库中获取网络数据,并用预先定义的检测策略来对该子网段进行异常检测,根据MIB变量来定位异常发生的大16概位置,这样可以大大缩短异常处理的时间,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当网络数据量比较大时,可以启用备用分处理器来实现负载均衡,保证对网络数据进行及时地分析处理;(4)名服务器:以树形结构存放中心控制器、各子控制器、分处理器和备用分处理器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对象的对象引用和名字的一一对应关系。
保证挂在ORB核心总线上的对象可以通过名字轻松找到并调用所需的服务对象。
整个系统的工作过程:首先获得网络特征数据,对于有网管的网络,可以直接从网管代理的MIB实例库里获得数据,对于没有网管的网络,通过网络探针获取。
然后由分处理器来分析获取的数据,原则上从一点获取的数据由一台分处理器来分析,但当数据量比较大时可以启用备用分处理器来进行负载均衡,提高分析处理数据的效率,它们之间通过ORB核心总线进行通信。
当网络不繁忙时,就可以让备用分处理器转入休眠状态,或者解放出来做其它工作。
当检测到异常时,分处理器通过ORB核心总线将异常上报给所属的子控制器或者中心控制器,并通过显示终端实时显示给管理员。
控制器可以通过触发相应的异常处理机制或者由管理员手动制定异常处理措施来进行异常处理。
整个工作过程中,挂在ORB总线上的各个节点都是通过名服务器来找到其它节点并调用它的服务的。
4.4系统的特点和优势4.4.1利用MIB进行异常检测MIB提供了网络中每个节点的下属设备细到每个端口的信息,这些数据基本是实时更新的,已充分满足网络异常检测的需要,我们用前面提到的检测算法结合统计分析的方法来分析这些数据,不仅能判定异常的发生,还可以大概确定异常的类型和发生的位置。
从MIB获得的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而且不用再另外配置专用的设备来采集网络数据,这不仅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节省了成本。
4.4.2系统较强的安全性分布式系统具有网络化和异构化的特点,因而比传统系统更易出现安全问题[3]。
作为网络异常检测系统,其本身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只有自身安全性得到保证,检测结果才是可靠的。
本系统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这得益于CORBA的安全机制。
分布式系统由于是通过一个不完全可靠的网络连接的,所以面临着非法访问、冒充用户、篡改和删除数据包等威胁,这严重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