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儿科课件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中西医结合)
的主要原因之一。
概述
范围 中医“泄泻”
西医病因
1.感染因素: • (1)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
寄生虫引起。 • (2) 肠道外感染: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
的毒素、抗生素治疗、滥用抗生素也可引起 肠道菌群紊乱、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 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 同时感染肠道。
小儿腹泻
第一临床医学院 儿科教研室
教学要求
• 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要点,中医辨证治 疗,西医治疗原则;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 和液体疗法。
• 熟悉:小儿腹泻临床表现、西医病因病理 及中医病因病机。
• 了解:小儿腹泻鉴别诊断,预后转归及预 防调护。
概述
定义
•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 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 消化道综合征。
b某些婴儿和儿童的双眼平时就有点凹陷。向母亲询问儿童的双眼与平常相比是正常的还是凹 陷的,有助于正确回答此问题。
c皮肤弹性对腹泻伴有消瘦或重度营养不良的婴儿或儿童或肥胖儿童意义不大。
图为11个月男婴,因水样便、
呕吐、发热3天造成脱水和
体重下降,患儿精神萎靡,
表情淡漠,眼窝凹陷,口唇
图1
粘膜干燥(图1),皮肤弹 性差(图2和图3)。
酶及血清胰蛋白酶原以判断蛋白质的消化吸 收能力,测定十二指肠液的脂酶、胆盐浓度 以了解脂肪的消化吸收状况。
实验室与其他检查
四、小肠粘膜活检 了解慢性腹泻病理生理变化的最可靠方法
诊断
• 1.发病季节、病史(包括喂养史、流行病学资料)。 • 2.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较该儿平时明显增多。粪呈
泄泻【儿科】 ppt课件
三。中医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小儿的脾胃功能本来就很虚弱,进食生冷、油腻的饮 食,会给胃肠造成很大的负担,损伤脾胃,从而发生 腹泻。在中医来说,这种腹泻叫做伤食泻。
另外,一些宝宝体质不好,脾胃虚寒,脏腑功能太弱, 就容易在天气变化的时候,外感风寒风热、暑气湿气, 引发腹泻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 内伤乳食 脾运 脾胃 清浊不分 合污
变
证
(一) 气 阴 两 伤
(一) 气 阴 两 伤
主证:泻下无度 脱水征(眼眶囟门凹陷,甚则腹凹如 舟,皮肤干燥,啼哭无泪,口渴引饮, 小便短赤,甚则无尿,唇口而干)。 附证:气阴两伤 神萎不振,四肢乏力,舌红少津,苔 少或无苔,脉细数。
皮肤弹性降低
分析:暴泻或泻下日久,耗伤气阴致津
亏气虚,肌肤失养。
兼
证:伴有内伤乳食特点 —
脘腹胀满,疼痛拒按,嗳气酸
腐。或欲呕吐,不思乳食,手
足心热,夜卧不安,苔厚腻或 微黄,脉滑。
治则:消食化滞,运脾止泻。 方药:消乳丸合大安丸加减。
消乳丸治乳失节,香附甘草砂陈仙, 保和加术名大安,健脾消滞又何难。 (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 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二)消化不良性腹泻。
在婴儿期引起的腹泻,最常见的是由于喂养不当,不 是吃得太多,便是吃得太少 ; 天气太热,突然受凉; 经 常换新的食品等,都可因消化不良而引起腹泻。消化 不良性腹泻有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大便呈 稀糊状、蛋花汤样或水样,甚至带有粘液。
(三)感染性腹泻。
由于细菌、病毒或霉菌侵入肠胃道引起的腹泻称感染 性腹泻。患有这类腹泻的小儿多数有发热,呕吐不一 定是主要症状,粪便有异常臭味,含有粘液或脓血, 如不及时治疗,则腹泻会持续或加重。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12
3.机体防御功能差
①婴儿胃酸偏低,胃排空较快,对 进入胃内的细菌杀灭能力较弱;
②血清免疫球蛋白(尤其是IgM、IgA) 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
③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
有拮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 肠道菌群时,或由于使用抗生素等引起 肠道菌群失调时,均易患肠道感染。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4.肠道菌群失调:
正常肠道菌群对入侵的致病微生物有拮 抗作用,新生儿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 群时、改变饮食使肠道内环境改变时、或 滥用广谱抗生素时,均可使肠道正常菌群 的平衡失调,而患肠道感染。
5.人工喂养
母乳中含有大量体液因子(SIgA乳铁蛋白)、 巨噬细胞和粒细胞,有很强的抗肠道感染作用。 家畜乳中虽有某些上述成分,但在加热过程中 被破坏,而且人工喂养的食物和食具极易受污 染,故人工喂养儿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母 乳喂养儿。
(1)致腹泻大肠杆菌:根据能引起腹泻的
大肠杆菌的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制, 已知的菌株可分为5大组。 1)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为最早发现
的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菌侵入肠道后,
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
导致肠粘膜微绒毛破坏,皱褶萎缩变平,
粘膜充血、水肿而致腹泻,可累及全肠
道。
精选ppt课件最新
(8省市)每年两个高峰
7、8、9,致泻性大肠杆菌、痢疾杆 菌10、11、12,轮状病毒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High Childhood Morbidity
1.3 billion episodes / year in <5y children
《小儿腹泻》PPT课件
细胞发生空泡脱落,坏死 ,绒毛膜肿胀,不规则,变短
双糖酶活性↓
钠葡萄糖载体的偶联转运障碍
糖类分解吸收障碍
钠、葡萄糖吸收障碍
肠道内乳酸↑
肠道内钠、葡萄糖↑
肠渗透压↑
回吸收水电解质能力↓
水精样选泻课件ppt
22
精选课件ppt
24
临床表现
(一)急性腹泻: 1、轻型腹泻 :常由饮食因素和肠道外感染所致。
➢ 全身中毒症状:精神萎靡,烦躁不安 , 意识朦胧甚 至昏迷、休克,可出现谵妄、惊厥;体温改变,多 高热。
➢ 明显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
精选课件ppt
26
(二)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病因复杂 ➢急性腹泻治疗不彻底或治疗不当 ➢人工喂养 ➢营养不良 ➢长期滥用抗生素 ➢乳糖不耐受、过敏、先天畸形、菌群失调 ➢以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紊乱表现为主,且
ETEC 粘附在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繁殖、产生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abile toxin,LT) 耐热肠毒素(stable toxin, ST)
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 神经节苷脂(GM gangliosides)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ATP转化为cAMP↑
GTP转变为cGMP↑
Na+ 、H2O、Cl- ↑
➢ 消化道症状:腹泻次数增多,每天10次以内,稀 便或水样便,黄色或黄绿色,味酸。呕吐少见,腹 痛轻微。便检有大量脂肪球。
➢ 全身中毒症状:无。 ➢ 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无或轻。
精选课件ppt
25
2、重型腹泻:消化道症状 +全身中毒症状 +脱水
及电解质紊乱。
《小儿腹泻》PPT课件
感染、饮食不当、过敏、气候因 素等均可引起小儿腹泻。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可伴 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分型
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 泻和慢性腹泻;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 腹泻和重型腹泻。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大便次数、性状改变及伴随症状进行诊断,同时结合实验室检查如便常规 、便培养等。
《小儿腹泻》PPT课件
目录
• 小儿腹泻概述 • 小儿腹泻流行病学特点 •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 护理干预措施与实践经验分享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小儿腹泻概述
Chapter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 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 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疾病 。
预防措施
为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改善卫生条件、提供安全饮用 水和食品、推广母乳喂养、及时接种疫苗等。同时,家长应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 和观察,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及时就医治疗。
03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Chapter
饮食调整与营养支持治疗
01
02
03
饮食调整
根据患儿年龄、病情及饮 食习惯,制定个性化的饮 食方案,如低脂、低渣、 易消化等。
常见病因及发病机制
小儿腹泻的定义、分类和临 床表现
01
02
03
诊断方法和标准
治疗原则及常用药物
04
05
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
新型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微生态制剂的应用
通过补充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 菌群平衡,提高肠道免疫力。
小儿腹泻PPT课件
小儿腹泻PPT课件目录•引言•小儿腹泻概述•小儿腹泻的预防•小儿腹泻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小儿腹泻的并发症与预防•总结与展望引言提高医护人员对小儿腹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小儿腹泻的规范治疗和护理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的和背景010204课件内容概述小儿腹泻的定义、病因和分类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护理小儿腹泻的预防和健康教育03小儿腹泻概述定义和分类定义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期出现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综合征。
分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如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等。
感染性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等)、气候因素(如腹部受凉等)、药物因素(如抗生素使用不当等)。
非感染性因素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涉及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等多个方面。
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常规等。
对于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小儿腹泻的预防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根据婴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要,按时添加适当的辅食,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过度喂养可能导致婴儿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腹泻。
因此,要控制婴儿的饮食量,避免过度喂养。
030201合理喂养婴儿餐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保持餐具清洁给婴儿食用的食物要保持新鲜,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食物新鲜卫生家长和婴儿在饭前便后都要洗手,防止细菌通过手口途径传播。
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免疫力预防接种及时为婴儿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儿科小儿腹泻PPT课件
• 试述腹泻病的治疗原则及抗生素应用的适应症。
THANK
YOUSUCCESS2019/4/4小儿腹泻 (Infantile diarrhea)
定义: 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 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 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一、概述
• 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消化道综合征 •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 半数。 • 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 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3)真菌性肠炎 ①多为白色念珠菌所致,2岁以下婴儿多 见 ②常并发于其他感染,或肠道菌群失调时 ③病程迁延,常伴鹅口疮 ④大便次数增多,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 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细块(菌落) ⑤大便镜检有真菌孢子和菌丝
迁延性及慢性腹泻
病因复杂,感染、营养物质过剩、 酶缺陷、免疫缺陷、药物因素、先天畸形 等均可引起。以急性腹泻未彻底治疗或治 疗不当迁延不愈最为常见。人工喂养、营 养不良小儿患病率高。
补液方案
• 方案一(适用于无脱水者) ORS液服用量
年龄(周岁) ORS液
的量(ml) <2 500 2-10 1000 >10
每次腹泻后
应提供
ORS液的量(ml)
50-100
100-200 能喝多少给多少 2000
补液方案
• 方案二(适用于有些脱水者)
最初4小时ORS液服用量
年龄 <2月 >15岁 4-11月 12-23月 2-4岁 5-14岁
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肠道外感染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 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菌群减少, 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 杆菌、难辨梭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 大量繁殖,引起较难控制的肠炎。
(三)非感染因素
《小儿腹泻》PPT课件
病毒在小肠黏膜绒毛上皮细胞上 复制
黏膜受累,绒毛被破 坏
绒毛缩 短
微绒毛肿胀,紊乱并 脱落
双糖酶活性下 降
载体减少
消化吸收面积减 少
双糖(乳糖)分解障
糖、脂肪吸收减
碍
葡萄糖钠转运吸收障少
碍
1分子乳
6分子乳
糖
酸
渗透压增 加
水样腹泻
肠毒性肠炎
肠 毒 素 性 肠 炎
产毒性大肠杆菌
附着到小肠黏膜上进行繁殖
(二)几种常见类型肠炎的临床特点
1.轮状病毒肠炎
发病季节:秋冬季节多见,以秋季流行为主,又称 秋季腹泻,经粪-口传播,也可通过气溶胶形式经呼 吸道传播。 发病年龄:6个月~2岁多见 症状:潜伏期1-3天,起病急,常伴发热和上感症状; 先吐后泻;多无明显中毒症状。 大便性状:“三多”量多、水多、次数多,
七、治 疗
腹泻的治疗
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控 制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调整饮食
强调继续进食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况、个体消化吸 收功能和平时的饮食习惯进行合理调整,以满足生理需要, 补充疾病消耗,缩短腹泻后的康复时间。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口服补液可用于预防脱水及纠正轻、中度脱水,中、重度脱水伴周围 循环衰竭者需静脉补液。重度酸中毒或经补液后仍有酸中毒症状者, 给予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有低钾血症者遵循“见尿补钾”的原则, 可口服或静脉补充,但静脉补钾浓度不超过0.3%,且不可推注。
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或因使用抗生素等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使正常菌群作用丧失
(二)、感染因素
一. 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尤以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
图3
病因病理示意图
外感六淫 乳食不节 脾胃虚弱 脾肾阳虚
脾 胃 受 损
胃不腐熟
水谷不化 脾失健运 谷反为滞 水反为湿 风寒泻 清浊不分 并走大肠
精微不布
阴竭阳脱
慢 惊 风
暴泻 湿热泻 气阴两伤
泄 泻
迁延
日久
伤食泻 久泻 土虚木旺 脾虚泻 阳衰阴盛
久泻
脾肾阳虚泻
疳证
泄泻的抗感染治疗
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
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注意毒副作用,6岁以下慎用) 氨苄青霉素、痢特灵、白炎净、黄连素
空肠弯曲菌感染:痢特灵、GM、红霉素 邪森氏菌感染:GM、百炎净、多粘菌素E 真菌感染
停用抗菌素,用中药辩证施治 微生态疗法:采用多种乳酸杆菌、双岐杆菌等制剂恢 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繁殖侵袭: 丽珠肠乐、培菲康 酮康唑
病案2
既往病史,个人史,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
体格检查: T 36℃ P 120次/分 R 20次/分 Bp 70/50mmHg 神志清楚,精神萎靡,面 色青灰,发育正常,营养较差,形体消瘦,全身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皮肤呈网状花纹,弹性较差, 前囟未闭、凹陷,双侧眼眶凹陷,啼哭无泪,呼 吸深长,口中酮味,唇周青紫,腹部膨胀,四肢 湿冷,指甲苍白。舌质淡红,舌苔薄。 脉微欲绝, 指纹紫滞达气关。
急重症西医处理原则
抗感染 液体疗法:液体总量、成分、速度。 合并症及治疗:酸中毒、低钾血症、低 钠血症。 对症治疗:腹痛、腹胀、频繁呕吐
病案2
叶x ,男,10月。 主诉:发热、腹泻呕吐3天,烦躁、肢冷4小时。 现病史:患儿三天前始发热,解蛋花水样便20次 /日,量中等,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非喷射状, 在市儿童医院治疗未效,昨晚至今天泻下无度, 四小时前始烦躁不安,曾呕吐咖啡样液一次,量 少,四肢冰冷,遂来我院住院。起病以来无抽搐, 二天来未进食,昨晚至今仅小便二次,量少色黄, 入院时见频频大便,呈黄色水样,无粘液或脓血, 烦渴引饮,时有恶心,无呕吐。
临证心得
本科近3年总结:伤食型与湿热型泄泻占90%以上, 风寒泻4%,脾虚及脾肾阳虚型6 %。
升阳助中气,风药胜湿邪:羌活、防风、升麻、 柴胡。 治泻当利小便:治泻必祛湿,有藿香、佩兰、白 蔻仁芳香化湿,茯苓、苡仁、扁豆淡渗利湿,法 夏、厚朴、苍术苦温燥湿,猪苓、车前子利水祛 湿。但久病,阴不足,脉证多寒,形虚气弱,口 干非渴喜饮均不可利。
病案2
此例病人应辨属泄泻什么证?请拟治法 方药。 其西医诊断是什么?依据为何? 其西医治疗原则是什么? 此患儿还需作什么实验室检查?
其它疗法
外治法
A
饮食
B
中医 的 其它疗法
E
C
推拿
D
其它疗法
推拿:脾土、大肠、板门、内八卦、足三理、 中脘、七节骨;捏脊。 敷脐:炒鸡内金、吴茱萸共研成细末,以鸡蛋 清调匀敷贴于脐上并以纱布封固定,每日1次, 3天一疗程。 饮食:苹果洗净,置瓷缸中,隔水煮至熟烂, 或置笼中蒸熟,食其果肉,量不拘。每日早晚 各1次,每次服用1个。
病 因 病 机
病因:外感六淫、饮食内伤、脾胃虚弱 病机:脾胃运化失常,分清别浊功能受 损,清浊相干,并走于大肠。 病因病机示意图
病位:脾胃
西医病因病机
发病机制
消化道内感染: 细菌、病毒、真菌及原虫感染 感染因素 呼吸道、泌尿道、中耳炎、及其他 消化道外: 急性感染性疾病 内在因素:胃酸度低,胃肠道分泌型IgA低; 各种消化酶分泌少、活性低 寒冷使肠蠕动亢进;气温炎热渴 气候因素: 饮,使胃酸降低,消化酶减少
非感染因素
西医病因病机
发病机制
1.渗透性腹泻分泌: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 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
2.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3.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大量渗出。
4.肠道功能异常: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诊断要点
病史(乳食不节、饮食不洁、感受时邪) 大便次数增多及伴随症状 泄泻重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大便常规(脂肪球、少量 RBC、WBC) 病因学检查(大便培养、病毒分离、 PCR检查)
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教研室 廖若莎
目的要求
1、教学重点:掌握腹泻的诊断要点、辨 证论治以及重证的中西医抢救方法。
2、教学难点:泄泻重证的诊断和西医治 疗中的液体疗法。结合中医伤阴伤阳理解 脱水征。液体疗法的“十六字”方针。
2002年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
WHO/UNICEF.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cute diarrhea,2004
泄泻主症 +
阴伤阳脱症 + 舌淡无津, 脉沉细欲绝
方药
治法
挽阴回阳
+
救逆固脱
生脉散合参 附龙牡救逆 汤加减
病案1
苏x,男,1岁5个月。 主诉:腹泻、发热2天。
现病史:患者三天前流涕,继而腹泻,排蛋花水样便, 7-8次/日,曾呕吐胃内容物两次,伴有发热。经治疗, 现体温38.5℃,呕吐止,大便减至4-5次/日,仍呈蛋 花样,黄色,每次量少-中等,纳呆微渴,小便黄短。 既往史:平素胃纳欠佳,有反复感冒史。 望、闻、切诊: 精神疲乏,形体消瘦,面色黄白,皮 肤弹性稍差,前囟未闭、稍凹陷,双眼眶凹陷不明显, 哭时少泪,腹软不胀,肠鸣亢进,肛周潮红,舌质淡 舌尖红,苔黄略干,指纹紫滞达气关。 实验室检查: 大便常规:粘液少许,脂肪球+,白细 胞2-3个,潜血试验(-)。
18% 25%
急性呼吸道感染
15%
腹泻 疟疾 麻疹 艾滋病
围产期疾患
23% 10% 4% 5%
其它
Sources: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 WHO,Geneva.
概 述
定义:小儿腹泻是由外感六淫,内伤乳 食,脾胃虚弱导致运化失常,引起大便 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特 征的病证。 发病情况:年龄、季节、转归、预后 范围:小儿腹泻病(消化不良、秋季腹 泻、肠功能紊乱、婴儿乳糖不耐受性腹 泻)。
脾虚久泻慎用苦寒。
名医论坛
何炎燊
1.治泻不离湿,虚实因体质而异;湿从寒化,病 在太阴,湿从热化,病在阳明。 2.注重4个环节:①运脾燥湿:砂仁、陈皮、藿香 ②甘温补中:党参、白术、山药、白扁豆③升 发清阳:葛根④酸敛生液:乌梅、木瓜。 3.利与消导之宜忌。津伤舌燥忌分利;中气大伤, 腹满如鼓之太阴寒证忌克伐太过。
治法
健脾益气
辨证论治-“脾肾阳虚泻” 方药
症状
泄泻主症 + 脾肾两虚症 + 舌淡,苔白 ,脉微弱 +
固涩止泻
治法
补脾温肾 附子理中汤 合四神丸
辨证论治-“气阴两虚” 方药
治法
症状
泄泻主症 + 伤阴伤气症 + 舌红少津, 苔少,脉细 数
健脾益气阳脱”
症状
鉴别诊断
痢 疾 霍 乱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辨轻重
大便次数和 量,精神状 况,病程等
辨寒热
从粪便颜色 ,性状,气 味,舌苔等
辨虚实
从疾病的缓 急,病程长 短,伴随症 状等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定气津耗伤而判转归:以皮肤、眼眶、口唇、 舌、汗、泪、饮水情况、小便量、色、次数以
辨伤阴损阳程度,辨转归变化。
病案1
此患儿临床表现有什么特点? 综合四诊,应辨属泄泻什么证?如何治疗? 作为门诊病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室检查? 病史中提示平素胃纳欠佳、反复感冒有什么意义? 病儿经补液和中药治疗两天,泄泻已止,体温正 常,胃纳增加,第二天午后迭进三碗粥,次日复 又泻下糊状大便3次,气味酸腐,阵阵哭闹,腹胀, 脐周压痛,肠鸣音活跃,舌苔白厚。请分析其辨 证及依据,拟出治法方药。 通过此病例分析,你对小儿泄泻证治有什么进一 步认识?
3.不良征兆:腹胀、伤阴伤阳、久泻成慢疳。
复习题纲
小儿腹泻的中医病因病机是什么?
简述泄泻的中医辨证要点。
如何进行中医辨证论治? 小儿腹泻病液体疗法的原则。
中国腹泻病诊断标准(摘要)
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每日3~5次或多达10次以 上;大便性状有改变,呈稀便、水样便、蛋花汤 样便、粘液脓便。 病程分类: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迁延性腹 泻病(病程2周~2个月)、慢性腹泻病(病程>2 个月)。 病情分类:轻型:精神好,无脱水及中毒症状, 大便次数一日不超过10次,中型:胃肠道症状加 重,伴有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 胃肠道症状更加明显,伴有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 毒症状(烦躁、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高 热或体温不升、外周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名医论坛
江育仁 1. 常证重视分辨湿与热。利湿首选苍术,清热重 在黄芩。
2.变证分清阴阳损伤。暴泻多属热,伤津劫液同
时热邪作祟;伤阳则是泻利已久,损伤脾肾之
阳;阴阳两伤则养阴增液温扶阳气,同时辟秽
开窍,通阳泄浊。
名医论坛
刘弼臣
1. 重视大便性状。 “暴迫注下”、“溏黏垢秽”、 “如筒吊水,泻过即止”或“夹泡沫”属热;
常证辨寒热虚实;变证辨阴阳。
治疗原则
1 虚证-虚则 补之 健脾益气 温补脾肾 2 实证-实则 泻之 消食导滞 清肠化湿 3 虚实夹杂-扶 正驱邪,消补
兼施
祛风散寒
辨证论治-“湿热泻”
症状
泄泻主症 + 湿热表现 + 舌红,苔黄 腻,脉滑数 +
化湿止泻
方药
葛根黄芩黄 连
治法
清热解毒
汤加减
辨证论治-“伤食泻”
临证心得
暴泻不可骤涩:暴泻须健脾、燥湿、消导、分 利;久泻多温补、升提;泻下无度方可固涩。 补脾不可过甘,清热不可过苦:太甘生湿,太 苦伤脾。暴泻少用纯甘,多苦温燥湿、苦寒化 湿,苦寒不可过用、久用;久泻则甘温悦脾。 急性腹泻祛湿勿忘健脾:湿祛而脾运不复泻不 止。用茯苓、白术、苍术。 暴泻伤阴不宜腻补:腻补则水湿失运,用乌梅、 石斛以生津,不宜地黄以养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