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作为信息携带物、特定媒介,是知识共享的“发动机燃料”,是转换、触发和支持工具。它既是知识共享平台的媒介,又是一种通过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创造和应用可靠知识来促进知识创新的动态行为模式。在知识共享理论研究中,常把联系纽带战略上等同于最新的信息技术,抹杀了知识的社会性。实质上,信息技术是融合、传播现有信息和显性知识的有效工具,它对知识背景、内容的社会网络共享以及隐性知识的共享则是鞭长莫及,更不能提供处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集成的、全方位的方法。相当多的企业在引入信息系统后,其知识共享并未得到明显改善,美国每年因此浪费了数目相当惊人的信息技术投入。
1 文献回顾
学术界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主要是虚拟纽带的研究,即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显性知识共享的支持作用,重点是通过利用网络技术、知识库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体系中的应用来提高知识共享的水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交流提供了容量大、速度快、使用方便的多媒体平台,促进了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交换。牛根义(2011)认为,个人和企业之间的知识交换是通过知识共享技术来实现的,在线知识库和及时通讯的应用为知识交流和获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虽然各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兴建信息技术设施,但是先进的信息系统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并未有效保障知识共享的顺利发展。在企业运作中,知识共享的力度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员工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共享,贡献个人知识与信息。Almashari(2002)等人所做的研究表明,78%的员工不愿意把个人的知识拿出来共享,由此,企业中重金兴建的信息管理系统往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Roberts(2000)曾经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反而会降低知识共享的程度,因为遥远的时空距离使人们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在共享隐性知识的时候尤为如此。
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方面所解决的主要是显性知识的共享。对隐性知识来说,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仍然是企业中知识共享的常用有效渠道。路琳(2007)通过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不同特点的分析,提出信息技术在知识共享中,尤其是隐性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Haldin Herrgard (2000)提出显性知识的共享可以由IT系统直接完成,而在共享隐性知识时,IT系统充其量只能帮助人们找到知识的拥有者。
总的来说,这些研究从技术观点出发,在功能上大都是对以往企业文档管理的拓展,对企业隐性
知识共享平台的联系纽带设计
宋燕飞 郭 兵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摘要:
文章在研究中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并在SECI 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研究表明,在知识共享中,虚拟纽带主要处理显性知识的共享,实体纽带主要解决隐性知识的共享,两者相辅相成,而纽带设计中的新信息技术为企业构造出虚拟三维交流空间和员工信任、包容的人际网络,营造活跃的知识共享氛围,有效促进知识共享的广度和深度。关键词:
知识共享;实体纽带;虚拟纽带;新信息技术;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中图分类号:
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9-0026-042012年第29期(总第236期)NO.29.2012
(CumulativetyNO.236)
知识管理尤其不足。而事实上,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应有更宽广的图景,而不是简单的IT项目。我们需要将知识共享联系纽带与企业的战略紧密联系,并从组织、文化、过程以及技术等多个侧面来认识和实施共享。相对于前人对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研究,本文有两点不同:区分了实体纽带和虚拟纽带,在SECI模型的基础上,试图理清设计共享平台联系纽带的逻辑思路,并说明如何设计两类联系纽带;分析了部分代表性信息技术如微博等在纽带设计中对知识共享的影响机理。
2 知识共享的联系纽带
野中郁次郎提出的SECI模型是目前业界最具影响力的知识转化模型。他认为知识创造是通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互相转化的过程来实现的,而知识的转化要通过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化(Externalization)、连接化(Combination)、内化(Internalization)四个过程(简称SECI)来完成。野中郁次郎还提出了“场”的理论,他认为知识转化的四个过程需要很多人共同合作,共同合作的人之间相互沟通和活动的空间就构成了“场”,即创出场、对话场、系统场和实践场。2.1 促成SECI过程的螺旋式运动
知识共享平台联系纽带调节和便利四种知识转换模式,并同时触发四种模式的相互转化,产生螺旋式运动,实现激进式创新,降低不确定性、减少或相反地刺激歧义以持续、动态地创造知识。知识共享平台既不能陷入对既有知识的依赖,也不能依赖于自然的发展,这要求它能使知识利用和开发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并不断发展创造性程序,促成SECI过程的螺旋式运动。
2.2 有助于降低知识共享的不确定性和歧异问题
知识共享平台中供共享的知识水平和类型不一,存在不确定性和歧异问题,由此两者构成共享联系纽带的函数。设计联系纽带的战略意义正是利用在解决不确定性和歧异性方面能力不同的媒体和知识共享类型相吻合来“控制”过程。实体纽带有助于降低歧异性,而虚拟纽带有助于降低不确定性。在企业中,流畅和永久的知识流动将使员工具有获得和共享知识的动力。当前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群件技术、电子邮件、网络为知识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撑,使知识的扩散和激活更加方便高效,使组织成员共享和传播信息的效率迅速提高、大范围接触信息成为可能,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和不对称性。
3 实体纽带与虚拟纽带的运行机理
孤立的信息技术并不能推动和触发知识创新,而知识创新正是知识共享的目的所在,再加之企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隐性知识占有较大比重,因而知识共享平台纽带设计需要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纽带和作为行为触发系统的实体纽带两者的珠联璧合。
3.1 实体纽带的运行机理
实体纽带的设计综合了“情境”要素,能通过创造性程序包括专门管理部门、各种论坛、沟通会议、俱乐部等来发现目标。它关注的焦点是那些在不断变化的组织情境中捕捉新机会的方法,是促进知识外化和内化的创造性程序。
3.2 虚拟纽带的运行机理
与实体纽带不同,虚拟纽带强调对既有惯例执行和对传统的保护,信息技术为虚拟纽带提供可以占有或挪用信息和知识的工具,如网络信息中心、浏览器、搜索引擎和索引等。信息技术也提供数据库、超链接和其他一些软件,使得企业可以识别来源不同的文件之间的关系或使分散的信息根据组织的需要自动建立联系。电子邮件、企业网络信息中心或信息订制方案等工具可以帮助企业为合作范本编写合适的逻辑文件和群件实现互动合作。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虚拟纽带能够促进和支持组织间的深度会谈和即兴创作,但隐性知识和对“场”中情境的利用更需要个人的能力、行为和方法。
4 实体纽带的设计
4.1 专门管理部门
专门的知识管理部门设立动机是管理和推动知识转换和模式转换,并在知识的寻求者和提供者之间架设桥梁。其主要工作为标杆管理、外部信息收集和发布、企业内部问题公布和意见收集、知识共享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并且配合人力资源部进行相应的考核。
4.2 常设的沟通会议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交流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替代人际关系;本质上,隐性知识的传递涉及演示、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