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2导学案.doc

合集下载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导学案

统编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导学案
诵读时,教师要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比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二、创设情境,画诗悟请(用时:20分钟)
(一)理解《村居》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村居》,一边读一边想:如果请你为《村居》画一幅插图,你会画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诗句,想一想:我们在画这 些事物的时候应该把它们画成什么样?
2.搜集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比一比谁积累的最多。
1.学生朗读古诗,根据家人的建议再次练习朗读。
2.搜集古诗,请家人当老师,教一教,读一读。
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诵读引入,表达交流(用时:5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直接入课。
2.教师组织学生诵读两首古诗,并针对古诗节奏做适当指导,要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读出古诗的节奏。 3.教师配乐,组织学生在音乐中诵读两首古诗。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诵读古诗,一要读准每一个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二要尝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
3.学生配乐诵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美感。
例如:歌咏、吟咏、咏叹;柳树、杨柳、垂柳、柳条……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用时:2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3.教师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教师将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些生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班小组:姓名:编号:课题:古诗二首总课时:两课时分课时:第一课时型:自学展示及提升学习目标:了解《绝句》的内容及诗中景物的季节特点,感受春天的美丽。

(重点)2.学会生字“绝”,知晓“绝句”是一种文体,每首四句。

理解“迟日”。

(难点)3.激发学生想象,有语气地诵读《绝句》。

4.了解杜甫另外两首《绝句》。

【知识链接】结合你看到的和以往的积累说说你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我最棒)1、我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把诗歌读一读。

(1)我发现这些字容易读错:()(2)我发现这些字容易写错:()2、我能把田字格中的生字正确、工整地抄写一遍:我会把“绝”字写漂亮,还能说出它的意思。

【合作探究】(合作力量大)我再把诗歌认真读一遍,思考、交流以下问题1、《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谁告诉我们春天来了?3、和组员讨论一下每句诗的意思是什么?4、读时要读出什么语气?5、关于这首诗的题目“绝句”,你有哪些了解?知识链接:绝句,是一种古诗体,每首四句。

如果每句诗都有7个字就是7言绝句,简称七绝;如果每句诗都有5个字就是5言绝句,简称五绝。

我们今天学的就是一首——五绝。

其实杜甫住在浣花溪草堂的时候,还写了很多首绝句呢!你们看:绝句杜甫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江碧鸟逾白,一行白鹭上青天。

山青花欲燃。

窗含西岭千秋雪,今春看又过,门泊东吴万里船。

何日是归年。

七绝五绝【展示激励】(我展示我快乐)1、小组分工展示:2、有感情的读读诗歌,怎样读出春天的美丽和心中的快乐?【拓展延伸】1、杜甫所写的绝句还有很多呢,感兴趣的同学不妨课下去搜集搜集,然后拿到班上来,咱们大家分享!读读这首诗,动笔画一画。

【盘点收获】(哈哈哈,我丰收了)【达标检测】(我是过关小能手)1.这是一首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应该怎样朗读才能表现诗歌的韵律美?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古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熟悉古诗的韵律和格律;
3. 掌握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4.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预习内容
1. 阅读并背诵《古诗二首》;
2. 了解《古诗二首》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3. 熟悉《古诗二首》的韵律和格律;
4. 思考《古诗二首》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教室内容
1. 课文朗读;
2. 分组讨论《古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
3. 分析《古诗二首》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朗诵《古诗二首》;
5. 写作《古诗二首》的鉴赏感悟。

四、课后作业
1. 继续背诵《古诗二首》;
2. 撰写《古诗二首》的鉴赏文章;
3. 收集其他古诗名篇,进行比较分析;
4. 定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

五、评判方式
1. 教室表现评分;
2. 作业完成情况评分;
3. 朗诵比赛成绩评分;
4. 文学素养提升评分。

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2课时

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第2课时
导学
环节
导学内容


作交流、来自探究释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
(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

合作
交流

探究
释疑
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自主探究互助交流激情展示拓展提升
湘河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拓展
提升
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作业:背诵这两首诗
在积累一首有关夏天的故事背下来。




自主探究 互助交流激情展示拓展提升
湘河镇中心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

古诗二首第2课时导学案

古诗二首第2课时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古诗二首第2课时使用人日期
教学目标
1、学习《马诗》借助工具书与教师的引导理解诗意
2、在诵读中体会诗人积极进取为国建功的志向和怀才不遇之苦。

教学过程
预习展示
《马诗》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交流展示
反馈展示
1、默写古诗《马诗》
2、《马诗》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3.三、思读,试着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①千寻.塔()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一句采用()的手法,点明飞来峰,千寻塔的高峻陡峭。
三、《登飞来峰》中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踌躇满志的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再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借物抒情的句子
课后反思
学习内容
古诗二首
共二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
王四平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能够大致理解诗中描述的情景。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2.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理解诗中蕴含的道理。3.通过朗读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导案
学案
导案
1、自由诵读古诗,做到读准字音,最好还能读出古诗的节奏。
1.流利、正确程度。
2.声音适中、有节奏
1.再次品读古诗:
1.通过查字典了解“千寻、闻、畏、浮云、缘、”这些词语的意思。【学习建议:边读古诗边画生词,对读音、写法易错的字词要仔细分析,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写一写,牢固正确地记住这些词语。(家长听写字词)

《 古诗二首》导学案

《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走进古诗的奇妙世界啦!在开始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次,老师去公园散步,正赶上春天。

那花开得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微风轻轻一吹,花瓣就像小精灵一样在空中跳舞。

就在这时,老师突然想到了咱们即将学习的古诗,那种感觉真的太奇妙啦!咱们先来看看第一首古诗《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

诗人把柳树比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那翠绿的新叶就是美人精心梳妆打扮后的样子,垂下的柳枝就像是美人身上飘逸的丝带。

同学们想想,这画面美不美?咱们来细细品味一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里的“碧玉”可不是指真正的玉石哦,而是说柳树翠绿的叶子就像碧绿的玉石一样美丽。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绿丝绦”就是绿色的丝带,形容柳枝又细又长,随风飘动,是不是特别形象?“不知细叶谁裁出”,诗人在想这么精巧的细叶到底是谁裁剪出来的呢?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神奇的“剪刀”裁剪出来的呀!那咱们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这首诗呢?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站在一棵柳树下,微风轻轻拂过,柳枝在风中摇曳,嫩绿的叶子在阳光下发着光。

或者,大家也可以拿起画笔,把自己心目中的柳树画出来。

接下来咱们看看第二首古诗《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一到二月,小草使劲地长,黄莺欢快地飞,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抚摸着堤岸,仿佛陶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这两句把春天的美景描绘得如诗如画。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可有意思啦!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赶忙趁着东风放风筝。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孩子们在田野里奔跑着,欢笑着,风筝在天空中高高飞翔,那场面多欢乐呀!为了更好地感受这首诗,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郊外走走,看看春天的景色,或者和小伙伴们一起放放风筝,亲身体验一下诗中的快乐。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导学案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这二首古诗。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诗歌,并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并有所感悟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夜雨寄北》二、自主学习〔一〕自读作者简介,识记作者、作品。

〔二〕了解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题。

〔三〕声情并茂地诵读诗歌,读出情感,读准节奏。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四〕说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三、合作探究1.诗歌第一句中的两个“期〞字有什么不同,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四、达标训练基训感知探究第一题。

五、堂清检测默写本首诗六、板书设计《论诗》一、自主学习〔一〕自读作者简介,识记作者、作品。

〔二〕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三〕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并分析作者写这几句诗想表达什么观点?三、合作探究1. 诗中最能反映作者诗歌主张的两句诗是什么?2.你赞同李杜诗篇“至今已觉不新鲜〞的观点吗?3.这首诗是否贬低了李杜诗篇的杰出成就?四、达标训练基训感知探究第二大题五、堂清检测默写本首古诗教用《古诗二首》导学案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这二首古诗。

2、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理解诗歌,并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朗读诗歌;体会情感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并有所感悟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夜雨寄北》一、目标导学〔一〕导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导入诗歌主题: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二〕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一〕自读作者简介,识记作者、作品。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二〕了解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答复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三、品读古诗,感悟欣赏。
(用时:10分钟)
1.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
2.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断句。
3.同桌赛读,小组赛读,指名配乐诵读。
4.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
5.全班评议、展示。
1.出示生字“诗、村、童”。
2.引导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指导、示范书写生字。
4.组织学生描红、临写。
5.组织全班评议。
五、交流资料,拓展延伸。
(用时:5分钟)
1.把自己积累、搜集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在老师的引导下诵读诗句,把自己喜欢的诗句摘抄下来。
5.(1)结合课文插图,及古诗中出现的“草长”“莺飞”“杨柳”等词语,想象春天的美丽画面。
(2)把自己想象成图中那几个刚放学归来的小孩,欢快地读第三、四句,读出心中的喜悦。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4.出示自学提示:再读古诗,和小组。为什么?
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
教学环节
学案
导案
个性修改
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树——村。
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村,乡村。居,居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古诗二首 导学案

古诗二首 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暮江吟》。

2.能独立学会诗中生字。

3.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了解诗意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4.能根据诗句描写的景象,用心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自学导学(一)了解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二)自学生字词。

1.我把古诗大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会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暮:吟:残阳:瑟瑟:可怜:(三)初读:1.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一会儿和对子交流。

2.我又把这首诗认真读了两遍,我来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诗人选取了到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

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后两句写新月东升的。

二、交流协作对学:1。

对子互读古诗,正音。

2。

我要把不理解的地方和对子交流。

群学:1。

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2。

提出不大理解的地方,全班交流。

3。

讨论:“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九月初三夜晚的景色是怎样的?为什么不用“可爱”而用“可怜”呢?从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三、展示激励(一)朗读展示1。

我要融进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2。

我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诗中描绘的美景读出来。

(二)感悟展示1。

透过古诗,我感受到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透过古诗,我仿佛看到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美景。

四、深化引领1、这两首诗有相同之处:。

2、这两首诗也有不同之处:。

五、课堂测评1、“九月初三夜,似真珠似弓。

”诗人通过对和的视觉形象的描写、创造出秋夜一派和谐、宁静的意境。

2、我还能写出一句关于月亮的诗句: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能独立学会诗中生字。

2.能朗读、背诵《鸟鸣涧》。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本诗描写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一、自学导学1、了解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他是唐代诗人。

2、自学生字词:○1我把古诗大声读了三遍,我发现这些字的音容易读错:。

○2我把课后田字格中的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把易错地方用双色笔标出来。

《古诗二首》导学案docx

《古诗二首》导学案docx
巩固提高
1.解释加点字词再说说诗句意思
(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惊:时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真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鸟鸣涧》的作者是()代()。本诗构思精巧,,以()、()、()等动的景物,映衬了春山的(),春涧的()。
二、背景链接
1.《鸟鸣涧》是安定统一的盛唐社会,这首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五首诗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近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或许是一处景点。《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在王维这首诗中,不仅可以看到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学科长评价:教师评价:
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因传说中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古诗二首》导学案

《古诗二首》导学案


这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采用“读—议—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练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题导读单》和《问题生成单》。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案三单
学生准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3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激趣,板书课题:
2、小组解决问题。
总结概括提升意义
4
创设拓展与总结情景
教师总结,激发情感
1、课文内容回顾,小组讨论收获
2、学生代表谈体会和感受
拓展延伸
对比两首诗,体会不同之处。
板书
设计
古诗二首
实写咏物
房兵曹胡马渴望为国立功
虚写抒情
实写咏物
马诗渴望报效国家
虚写抒情
教学
反思




为了与高效课堂教学相适应,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采用主体参与、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等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气氛愉悦、宽松,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1、教师指导重点问题
2、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讨论。
3、指导学生自我展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1、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发挥小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3、学生认真听并做好笔记。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导学案导学案:古诗二首【本课教学目标】1.能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了解古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特点;2.掌握《古诗二首》的内容,理解诗意;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4.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美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二首》的诗意,感受古诗的美。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古诗二首》的课件或教学PPT、活动道具、学生的作品展示等。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前面学过的古诗《春晓》。

2.请学生谈谈他们对《春晓》诗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呈现(10分钟)1.出示《古诗二首》的题目和作者名字。

2.教师朗读《古诗二首》。

3.教师简要介绍《古诗二首》的背景,并讲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三、课文学习(20分钟)1.为学生播放《古诗二首》的音频,并大声跟读。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和诗意。

3.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想法。

四、诗意探究活动(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古诗二首》的意境、主题和表达方式。

2.请学生比较《春晓》和《古诗二首》,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教师提问:你认为为什么古代诗歌一直受到人们喜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五、巩固练习(15分钟)1.让学生通过分组朗读《古诗二首》来提高对诗意的理解。

2.教师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创作古诗。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播放一些古诗的音频,并让学生通过听音判别古诗的名字。

2.教师带领学生做手工制作,制作古诗的展板。

七、总结反思(5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作品,让其他同学猜测所示的古诗是哪一首。

2.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总结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板书设计】古诗二首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秋夜将晓林鸟啼,声声慢。

数乌桕树边,十三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古诗二


课型主体课文官课时 2

学习目标知识与
能力
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

有感情朗读古
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过程与
方法
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
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

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
情感。

重点分析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

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
感。

难点分析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资料链接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

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

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导学案导学评价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体会作者对雄伟自然的赞美之情。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导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还记得吗?谁能背一背给同学们听听?师:学过
的诗都记住了,很好。

我国古代出了许多诗人,他们写了很多诗,这些诗有很美
的意境,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新诗。

(板题)
回顾知新
预习
板块
收集白居易的诗
导学板块一、诵读展示
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
默读《浪淘沙》。

把不懂的字词划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一)让学生按要求自学《浪淘沙》。

1.默读《浪淘沙》。

2.把不懂的字词划
出来,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3.《浪淘沙》写的是哪里的景色?景色是什么样的?
二、理解诗意
(1)自由读读这首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有哪些地方读不懂(2)谁
会解释这些词?动动脑筋,查查字典,试着理解前两句意思。

(3)后两句诗的意思你们理解吗?谁能把它的意思画出来?
(4)谁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借助注释,结
合图画、展开想
象,理解诗句的
意思,感受黄河
磅礴的气势和丰
富的想象,体会
作者表达的思想
感情。

合作探究
全班交流
1.读正确、流利。

师:这首诗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

诗中有两个生字,清同学们学会这两个生字后,再试着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展示点拨1、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要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感情。

(范读)2、你们听后
能不能理解诗人的感情?能否知道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样景观吟这首诗
的?3、说得好。

一天,诗人来到江边(投影:诗中景色图),看到什么?想到
什么?4、随着音乐提示,诗人站在江岸上,只见海水…… 这些美丽的图画你想
象到了吗?5、请一位同学上来模仿诗人,把看到的美景说一说。

6、景色这么
美,你看到后会说什么?
加深学生对诗句
的理解,培养学
生的想象力和语
言表达能力,陶
冶学生的审美情
趣。

练习拓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特长进行巩固或延伸,如配乐诗朗诵,画画情境图,改写散
文或现代小诗等
培养自主学习的
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感受两首诗的不同风格,积累与水有关的古诗。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读古诗
预习
板块
搜集苏轼的诗
导学
板块一、了解作者。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
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

他的诗词,挥
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
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
(看到的景象)
二、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占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给予读诗方法并对不理解之处作出提示(注意“激淹”、“空?、“西子”、
“总相宜”的意思)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憧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

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领略西湖的
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
美。


6.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7.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
放手让学生自
学。

培养收集资
料能力
在引导学生体会
意境时,运用语
言描述、图像渲
染、配图配乐吟
诵等多种方法,
调动学生多种感
官,诱发想像,
使其在头脑中再
现出生动鲜活的
画面,受到相应
的情感及审美陶
出如此感慨。

8.(古诗后两句)指名读。

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
9.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
“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

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
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

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
冶。

合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指导学生质疑并作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

借助注释及交流
探给予读诗方法并对不理解之处作出提示(注意“激,艳”、“空}蒙”、“西子”、互助的方式读懂
%“总相宜”的意思)诗意
展吟诵品读,深入感悟经过阅读实践,示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对语言的理解和点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感受能力有一定拨的提高
练 1 .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习 2.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文
拓字资料;喜欢《浪淘沙》同学,可以找到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
展里沙... )读一读C
反思第—周组长签
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