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路径研究[摘要]面对当今市场经济利益格局重大调整的社会环境,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就业与谋生、生存与淘汰、索取与奉献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职业院校要依据学生思想变化特点,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生存与发展、索取与奉献、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必要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职业院校培养社会责任意识路径选择当前职业院校正处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健全,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社会经济利益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利益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利益阶层、群体处于分化和动荡,经济与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重要转型期。

在这一重要转型期,解决就业、保证民生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面对纷繁复杂的竞争和利益关系,不同利益主体把实现自身利益放在首位。

职业院校的学生也纷纷被卷入这场利益角逐之中,陷入就业与谋生、生存与淘汰、索取与奉献的矛盾与冲突之中。

在就业压力面前,为了生存,一些学生产生了急功近利,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意识,这些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德育工作及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依据学生的思想变化特点,寻求各种有效路径,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利益与责任之间的关系,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在职业合作中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职业院校作为培养社会各级各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和主要阵地,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

职业院校在学生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中应该依据职业教育自身的特点,结合实际操作、实践任务、技能培养的要求,采用以目标为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在职业合作中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在分工与合作中渗透集体观念、责任意识,突出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把学生的社会化总目标确立在学生共同需要、共同利益与共同发展的集体主义要求之上,依据学生已有的思想品德、成长状况、思维特点、行为习惯等,制定职业院校学生成长、成才系列性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并将其纳入系统化的德育目标、德育过程之中,将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与国家、集体及社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的调查研究

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的调查研究

基金项 目: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 资助项 目 ( 8 2 ) 0 B 4 作者简介:谭 程 ( 9 8 ,女 ,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研究方 向:思想政治教育 。 1 7 一)
上 已经 出 现 了 明 显 的分 化 。这 可 能是 性 别 角色 对 职 业兴趣 的影响 。人们 通常 把一 些职 业归 为女 性 , 比如 打字员 、护 士 、幼儿 园教 师 、纺织 工人 等 ,而把另 一 些职 业归 为男性 , 比如技 工 、建筑 工 、锅 炉 工等 。这 大概 属 于 文化 传 统 的影 响 ,这 种 传 统 的形 成 可 能 与 人 的性 别差 异所 导 致 的能 力 、性 格 和生 理 差异 有 关 。 般来 说 ,女性 善于 记忆 、直 觉思 维 比较强 、语言 能 力 较 强 、而且 感情 丰 富细 腻 、耐性 好 、但 力量 较弱 ; 而男性 善于 抽象 思维 、机 械操 作 ,而 且敢 于 冒险 、 比 较理 智 、有力 量 、但 耐性差 、不 够 细腻 。这 可 以理 解 男 女 生 在 技 能 型 和 研 究 型 的 兴 趣 差 异 ,但 不 好 解 释 在 社 会 型 上 的 兴 趣 差 异 。 目前 没 有 获 得 这 方 面 资料
◇ Βιβλιοθήκη 。 N 关于高职 学生社 舍 责任 的调查研 究
谭 程
1 0) 5 ( 常德 职 业 技 术 学院 ,湖 南 常德 4 0 0
摘 要 : 当前 高职 学生 社 会责 任 感缺 失 现 象 日益严 重 。 通过对 湖南省部分 高职院校 学生社会 责任 的调查 ,从社
2.强化 个 人 价 值 , 淡 化 社 会 价 值
高 职 学 生 社 会 责 任 现 状
1.强化 个 人 意 识 ,淡 化 社 会 责 任 意 识

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对策

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对策

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中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环境中,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意义和对策。

一、意义1. 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加强思政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传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感,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和归属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

2. 培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加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实社会对于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迫切,而这些人才更需要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思政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为社会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3. 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高职院校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地,而这些人才的培养既需要专业技能,更需要具备扎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加强思政教育有助于推动学校办学特色的发展,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二、对策1. 创新思政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探索贴近学生特点的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

可以通过设置“政治与经济”、“思想与品德”等专题课程,为学生提供符合实际需求的思政教育,也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组织社会调研等活动,促使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2. 建立健全思政教育机制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思政教育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思政教育机制。

通过建立专门的思政教育工作组织、制订思政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引导,使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全程教育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责任与高职教育的着力点

社会责任与高职教育的着力点

会 、 效 国家的 条件 。只有 具备 较 高 的科 学 文化 素 报 质 , 能成 为有 用 的人 , 能 实现 理 想 和报 效 国家 。 才 才 此外还 要养 成 良好 的道 德品质 和责任感 。如果么责任感是激励器 , 是加 油站 , 它会 推动 自己敢 于战胜 困难 , 断攀登新 的高 不 峰 。学生 毕业后 以什 么 样 的 面貌 走 向社 会 , 对社 会 的发展 和进步会 产生 巨大 的影响 。如果学 校为社会 输送 的社 会成员 是 积极 向上 、 有理 想 、 抱 负 、 有 有知 识 、 能力 、 有 有责 任感 的人 , 就会 推动社 会进步 , 促进 经 济发展 , 反之 , 就会成 为经 济与社会 的发展 与进步 的负 担 甚 至 是 阻 碍 。显 然 , 种 影 响 是 深远 的 , 这 长
收稿 日期 :0 O 2 9 2 l—0 一l 作 者简介 : 张 民( 9 l ) 男 , I5 一 , 吉林长春人 , 吉林 省教育学 院经管系 , 教授。研究方向 : 高教研究 。 8 0
二、 高职 教育 的着 力点
决 定》 中就 指 出 : 积极 推 进 现 有 职 业 大 学 的 改革 , “
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高技能人才。 关键 词 : 社会责任 ; 高职教 育; 着力点
中图分类号 :7 G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1 18 (00 0 — 8—0 17 - 5 0 2 1 ) 8 0 O 2


高职 院校的 社会 责任
样 的人 是 合 格 的社 会成 员 , 先 是 要 有 理 想 、 抱 首 有 负 、 追 求 。理 想是 精 神支 柱 , 有 理想 决 定行 动 , 只有 树立 了崇 高的理 想 , 能激励 自己不 断进步 , 能够 才 并 为实 现理 想 而 努 力 拼 搏 。其 次 是 要 有 科 学 文 化 素 质 。文化 素质是基 础 , 形成理 想信 念 、 是 道德 规范 以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新时代下,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立德树人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对策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

本文将针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的意义和现状高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其培养的人才以实践能力强、职业技能高、就业率高等特点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高职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并且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赞誉。

然而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国就业市场的变化要求高职院校要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另一方面,社会对高职外部形象的质疑也倒逼高职院校紧抓立德树人,推进内部改革和发展。

二、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原则高职院校的立德树人工作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落实立德树人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本着人才培养为本的原则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的高职教育发展路径,始终坚持人才培养为本,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多元发展的人才。

2、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实践实践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立德树人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让实践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实施立德树人的重要力量。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支持和培训,提高教师的素养和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职业信仰。

1、优化课程设置,多元化人才培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要兼顾职业技能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和立德树人的目标,高职院校应该优化课程设置,多元化人才培养。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自身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教育和引导学生自我管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打造互联网+教育,创新创造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教师作为培养新一代人才的重要力量,其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日益受到重视。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能力,能够主动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发展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既有利于更好地评估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也对教育体制改革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深入了解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探讨影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个人素质、机构支持、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3.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帮助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社会价值实现。

4.通过案例分析具体案例,展示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路径和经验。

通过深入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可以为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参考,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水平的提升。

1.3 研究意义教师是高职院校中最重要的人才资源,他们的社会服务能力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研究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一些现状问题。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主要以教学为主,他们在社会服务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

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研究

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研究

职业素质教育在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研究【摘要】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任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它要求社会成员除对自身负责外,还必须对其所处的集体及社会负责,正确处理与集体、社会和他人的关系。

当代高职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担负着历史重任,他们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成长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职业素质教育中蕴含着社会责任感的培育教育。

【关键词】社会责任感;职业素质教育;价格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领域,承担着培养高校作为培养高职学生成才的主要阵地,对高职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其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时下,高职学生群体的素质良莠不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部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

高职学生能否担当起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尤其当前经济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深化,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伴随而来的国内外各种思潮给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

因此,加强当代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表现1.1 高职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当代社会共同理想信念,也是我们进行马克主义教育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主流是好的,他们具有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时代特点。

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充满信心,在政治立场上坚定。

但是,不少高职学生也存在着社会主义理想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缺失、社会责任感弱化的现象。

一部分高职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前途持怀疑态度。

当代青年学生中的大多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积极支持者,且大都能准确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目标和发展方向,但在西方多党制、多元化等资产阶级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下,也有少数学生表现出了政治立场不稳、政治意识淡漠的发展趋向。

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方法

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方法

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方法一、引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高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依赖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更要注重与时俱进、多维立体的方法与手段。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方法,并提出一些具体的操作建议。

二、加强学校制度建设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着力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首先,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明确德育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责任。

制定德育纲要和各类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并将其纳入日常教育管理中。

其次,加强学生社团、组织和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形成一种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最后,建立完善相关奖惩制度,激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三、开展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全员参与。

首先,教师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教育导向,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发挥潜能,助力其全面发展。

其次,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还要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的衔接,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

四、创新德育教育模式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模式要具有创新性,注重与时俱进。

首先,要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引入创新的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其次,发挥学科教育的作用,将德育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加强学科与德育的结合。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发相应的德育资源和平台,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德育辅导和指导。

五、营造促进德育的良好环境高职院校要营造一个促进德育的良好环境。

首先,要建立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倡导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奋务实等良好行为习惯。

其次,要加强道德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主题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形式,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与认同。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越来越受到关注。

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实现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然而在实践中,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存在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制定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社会服务宣传不足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的社会服务大都是在校内进行的,对于学校的社会服务成果,学校也很少进行宣传推广。

大众对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了解不足,社会影响不够明显。

2. 社会服务定位不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缺乏明确的定位和宗旨,服务内容和形式不够多样化。

在服务项目和服务对象的选择上,高职院校关注面狭窄,高度重视内部人员,忽视社会上的其他需求。

3. 社会服务过于依赖政府支持当前,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大都依赖政府的支持,没有形成自身的服务特色。

随着政府部门逐渐削减对高职院校的支持,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缺失问题就出现了。

4. 社会服务活动的延续性不足服务活动往往只是学生们参加社会志愿活动的一种形式,活动时间和服务对象短暂,缺乏长期参与和持续服务的机制。

二、对策研究1. 加强社会服务宣传推广高职院校应该将学校的服务宗旨和服务成果宣传到社会,并利用新媒体对校内社会服务进行公示和展示,扩大社会服务的影响力。

2. 建立高质量的社会服务体系高职院校应该明确服务定位和宗旨,开发更多元化、更具有特色的服务项目。

在服务过程中,注重发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同时强化市场导向,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3. 实施多元化的社会服务融资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探索多元化的服务融资体系,寻找更丰富多样的融资渠道。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科研成果转化、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投资和合作,等一系列方式来解决社会服务资金的问题。

4. 建立持续性社会服务机制高职院校应该通过组织志愿者、培养服务人才等方式,建立持续性的社会服务机制。

同时,加强对社会服务对象的跟踪服务,提高服务的连续性和延续性,达到社会服务的充分利用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主要路径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主要路径研究

免费当办公助理 2个月。第四, 拍摄违反纪律行为的录像和照片( 不 含学生脸部信息 ) 在公示栏公示等等。 关键词 : 高职 社会责任 意识 学生 6 课堂学习与专业实 习相 结合 为 更好 的研 究 “ 当代 高 职 生社 会 责 任 意 识 培 养 路径 研 究 ” 这一 课 纯 粹 的 课堂 学 习会 让 高职 学生 感 觉 厌倦 甚至 厌 学 ,而 纯粹 的 长 题, “ 继 高职 学 生 社 会 责 任 意识 缺 失 的主 要表 现 ” 文后 , 文针 对 高 一 本 时 间 的 专 业 实 习会 让 学 生 感 觉疲 劳 甚 至 心理 抑郁 , 此 , 兼 顾 到理 因 为 职 学 生 社会 责任 意 识 培 养 的具 体 路 径 进 行 简要 分析 。 论 教 学 与 实 践操 作 能 力 教 学 的 同步 性 ,可 以将 课 堂 学 习与 专 业 实 习 1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 育 相 结 合 。 以尝 试 的 方 法有 : 一 , 业 的核 心课 程 , 择 两 位 教 师 共 可 第 专 选 当代 高职 学 生 普 遍 缺 乏 爱 国 主义 热 情 ,这就 需 要 高校 教 师给 予 同授 课 的 方 法 , 一部 分课 程 教 学 任 务 由 学校 老 师 承 担 , 一部 分课 程 另 高职学生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对高职 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想道德培育。 教学任务由企业一线管理 人员承担。 第二, 采用阶段教学法 , 例如 , 理 第一 , 有效开展“ 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课程 的教学。 当代离职院校 一 论 课 上 一 个 月 , 内 实训 室 上 一 个 月 , 企 业 项 岗 实 习一 个 月 , 返 校 到 再 般在大一第 一个学期就进行该课程 的教学 ,旨在使学生能更好的适 回学 校 上 一 个 月 的理 论 总 结 课 。 样 的 教 学 方式 会 让 学 生 受 益 匪浅 。 这 应大学生活 , 明确大学期 间的使命 , 做好职业生涯规 划。 第二, 在任何 7 开 展 系 列 礼 仪 主题 学 生 活 动 门课 程 的 教 学 中渗 透 思 想 道 德 教育 。 就 凭 一 门课 一个 老 师 无 法 给 高 职 学 生 大 多 不注 意 礼 仪 , 了课 堂 上 上 的礼 仪 课 程 之 外 , 多 除 更 予 学 生 纯 正 的 思 想教 育 氛 围 , 因此 , 要每 位 老 师每 门课 程 共 同对 思 需 的要 在 业 余 生 活 中给 予 指 导 。 此 , 展 系列 以礼 仪 为 主题 的学 生 活 因 开 想 道 德 进 行 宣 扬和 教 化 。 三 , 课 余和 日常生 活 的 交流 中对 学 生 进 第 在 动将起到非常大的作 用。 例如 , 选拔 学院或分院或某专业 的形象代言 行 思 想 道 德 建 设 。 当代 高 职 院校 一般 要 求 老 师 与 学 生更 多地 在 课 余 人活动 , 通过 长时 期 的 海选 到甄 选 到 前 三 甲的角 逐 , 必将 带 动 一 大 批 和 日常 生 活 中 共 同相 处 , 甚至 安 排 辅 导 员 与 学 生 同吃 同住 同 学 习 。 而 学 生 关注 和 重 视 礼 仪 。又 如 , 织 礼 仪 知 识 竞赛 活动 , 过 收集 和 宣 组 通 在 这 些 教 师 与 学 生 的相 处 过 程 中 , 生 能被 港 移 默 化 , 而 为 思 想 道 学 从 传 身边 的礼 仪 缺 失 的言 行 举 止 ,有 针 对性 的开 展 正确 言 行 举 止 的知 德 修 养 的提 高 带来 效 果。 ‘ 识 竞 赛 , 而 起到 纠 正 不 雅提 倡 礼 仪 的 目的 。 此外 , 信 缺 失 在 当代 从 诚 2 重 视 党 建 工 作 大学生中表现得 日益明显 , 很多高职学生骗 老师、 骗父母、 同学、 骗 常 当代高职院校 的党建工作 日益凸显成效。 通过党 的发展工作 , 很 妄语 ,而 解 决 这 个 问题 最 根 本 的要 点是 让 学 生 明 白诚 信 缺 失 是 可 耻 多 学生 在 党 的领 导 下 , 认 真 提 高 自己 的思 想 素养 , 坚持 可 持 续 发 能 并 的 、 害 的但 又 是 能 改 正 的 , 过 开 展 系列 礼 仪主 题 的学 生 活 动 , 有 通 也 展 和 终 身 学 习理 念 , 能不 断 的 充 实 自己和 提 高 自己。 为此 , 校 可 以 高 能逐 渐 改 变诚 信 缺 失 的现 状 。 抓 住 党 建 工 作 这 个 窗 口, 为高 职 院校 学 生 思想 道 德 教 育 工作 提 供 一 8 定期召开家长会 个 良好 的平 台。 一 、 展 党 内培 训 , 学生 了解 党 的 方针 和 政 策 , 第 开 让 以 很 多 大学 都 容 易 忽 视 家 长会 ,大 多 高校 教 师认 为 开 家 长 的行 为 利于 更好的了解 国家时事政治 , 而督促 自身不断学习。第二 , 立 从 树 太 过 稚 嫩 。 然 而不 可 不 提 的 是 , 对于 高职 学 生 而 言 , 长和 学校 共 同 家 先 进 , 过 党 的发 展 工 作 , 选 拔 出高 职 学 生 队伍 中 的 先进 代表 , 通 能 为 管理是非常有必要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高职学生很多不屑于 身边的其他 同学树立榜样。第 三, 通过 党建工作的开展 , 让先进的学 听老 师的话 却 非常 害 怕 父 母 的担 心 ,部 分 学 生 虽然 在 父 母 面前 无 限 生 发 挥 出 光和 热 , 除 高职 学 生 队 伍 中 的 不和 谐 现 象 。 四 , 过 “ 驱 第 通 创 娇 宠 但在 老 师面 前 却 能 言 听计 从 。 此 , 方 的共 同努 力 是 提 高 高职 因 双 先争优” 系列 活 动 , 化 学 生 的 思想 道 德 修 养 。 强 学 生 社 会 责任 意识 的有 效 途 径。 3 有效开展 团队活动 9 实 施 “ 日一 省 制 ” “ 划 总 结 汇 报制 ” 每 和 计 当代 高职 生 大 多集 体 感 淡 薄。 为 了提 高 高职 学生 的 团队 意识 和 为 了尽 快 的提 升 高 职 学 生 思 想道 德 教 育 效 果 , 必须 提 高 师 生 之 集 体 荣 誉 感 ,组 织 有 效 的 团 队 活动 是 可 行 的 方 法 之 一。 常 见 的 方 法 间 的 交流 和 沟 通 , “ 日一 省 制 ” “ 划 总 结 汇 报 制 ” 起 到 非 常 而 每 和 计 将 有: 第一 , 高职 院校课堂教学中采用分组任务驱动的形式。 比如 分 在 大 的作 用 。 “ 日一 省 制 ” 指 要 求学 生 每 天 睡觉 前 对今 天 的行 为 进 每 是 组讨论、 分组 设 计 、 组 辩 论 、 分 分组 完 成调 查 等等 。 第 二 , 织 高职 学 组 行 总结 , 反省不足 , 写入 日记。“ 计划总结 汇报制” 是指每周提交本周 生在校 内组织团队活动。例如 组织寝室文化 比赛、组织音乐组合 比 总结 与下 周计 划 交 由制 定 的 教 师 , 由老 师进 行 监 督 和 指 导 。 种 措 并 这 赛、 组织 团 队寻 宝 活 动 等 等。 第 三 , 织 高 职 学 生在 校 外 开 展 团队 活 组 施有 利 于 提 高 学生 的积 极 性 ,使 得 学生 每 天 的 学 习 与生 活 有相 对 清 动 。例 如 组 织 野 外拓 展运 动 、 织 志 愿 者 服 务 活动 、 织社 区 服 务 活 组 组 晰 的 方 向 , 时 能够 适 当增 加 学 生 的压 力 而 使其 不 会 虚 度 光 阴 。 同 动 等等 。 1 O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帮助 4 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 高 职 学 生 虽然 已经 是 半 个 “ 会 人 ” 但 主 要 的 角 色 仍 然 是 “ 社 , 学 当代 高 职 学 生 , 其 是 中 职 生 源 的学 生 , 有 一 大 批 的 同学 不 喜 尤 存 生 ” 因此 , 要 社 会 各界 的共 同 关 心 与帮 助 。 例如 , 会 生 活 中 的各 , 需 社 欢 上课 。因此 , 职 教 学 方 法 与手 段 必 须 寻 求 突破 和 不 断 的 创 新 。常 高 对 高职 学 生 实 见 的 方 法有 : 一 , 用 多种 教 学手 段 进 行 交 叉教 学 。 第 使 例如 , 师理 论 个 场 所 , 高 职 学 生 的 不 良行 为 给 予 指 出和 善 意 的 指导 。 教 习的 企 事 业单 位 给 予 高职 学 生 必要 的 指 导和 扶 持 ,对 学 生违 反协 议 讲解、 音乐、 影视、 幻灯片等多种方法结合 为一体开展 教学 , 以不断刺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措施研究在当今社会,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

一、加强科研队伍建设1、建立科研团队:高职院校应组建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涵盖不同学科领域,加强团队协作,提高科研效率。

2、培养青年科研人才: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和技能水平。

3、引进高层次人才:积极引进具有丰富科研经验和高水平学术成就的专家学者,提升整体科研水平。

二、加大科研投入力度1、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高职院校应设立科研专项经费,确保科研经费充足,为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

2、加强实验室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建设一批具有先进设备、一流环境的实验室,为科研提供有力保障。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横向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成立产学研合作中心:设立专门的产学研合作机构,负责协调校企合作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1、建立社会服务平台:高职院校应建立一批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平台,如技术转移中心、公共实验室等,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2、开展社会服务项目: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项目,如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社会调查等。

3、加强与政府、行业的:高职院校应积极与政府、行业,了解政策导向和发展需求,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五、完善科研与社会服务管理机制1、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科研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请、实施、结题等环节,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3、建立社会服务评价机制:对社会服务项目进行定期评价,了解社会反馈,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摘要:部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的自我认知、家庭与学校教育、评价引导体系等方面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高职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即灰领人才)的主要基地。

但从总体上看,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仍是薄弱环节,尤其是部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培养这部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共同目标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质。

社会责任对任何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推卸的,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而不仅仅是为自己的欲望而生活,这样才能使社会变的更加美好。

然而,在近些年的教学中发现部分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现状令人堪忧。

一、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分析1、高职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目前,高职学生的录取分数比较低,技能型人才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也偏低,所以使得大多数学生都不愿主动选择成为“灰领”,甚至认为“灰领”其实就是“蓝领”。

他们就读高职院校,不是喜欢而是无奈,由无奈而生无望,我清楚地记得一个高职学生说:如果我考上了本科,我会好好学习,现在我的定位就是学点技能将来能顾住自己。

可见,部分高职学生自我意识水平较低,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不了解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不能正确认识社会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2、家庭教育的偏颇现在的高职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其是娇生惯养,总是舍不得放手,做什么事都大包大揽。

浅析高职院校的责任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的责任教育

浅析高职院校的责任教育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职学生的责任教育现状,在分析了责任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了一些实际案例,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责任教育途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及结构性调整,我国高职教育获得了极大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应用性人才。

同样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社会问题不断显露,对传统的责任意识和理想信念产生强烈冲击,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责任意识逐步淡化。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责任教育,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责任及责任教育的历史所谓责任,是分内应做的事情;也就是承担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

责任感是衡量一个人精神素质的重要指标。

以”责任”为核心的高校责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旨在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责任行为。

二、当代高职生责任感的现状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责任感缺乏。

在人生追求上,重物质轻理想。

在专业选择上,“就业好”、“工资收入高”成为学生追逐的热点。

在价值取向上,重个人本位轻社会本位。

在行为准则上,重自我实现轻社会责任。

目前,极端利己主义已成为少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一个无可讳言的严峻现实。

三、高职院校开展责任教育的重要性对高职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重要性是由责任教育在德育中的地位及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责任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定意义上,道德就是自觉履行责任。

其次,责任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而这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将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主要内容。

四、高职院校责任教育的途径在当今社会出现诚信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所以责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长效机制研究

思 想教 育于 专 业 教 育和 文 化 教 育 中 ,
育 , 触 景 生 情 , 使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与 实 践 ,进 一 步增 强 学生 的社 会 责任 会 责 任 意 识 的 认 识 ; 通 过 邀 请 企 业 中 ,得 到 了教 育 ,提 升 了素 质 。任 何 感 。 高职 学 生 可 以利 用 自己 的专 业 知 的 相 关 人 员 进 行 职 业 道 德 和 责 任 的 牵 强 附会 ,无 的放 矢 的教 育 都 是 没 有 识服 务 社 会 , 比如 为 社 会 大 众 免 费维 专 题 讲 座 以 丰 富 高 职 生 责 任 教 育 内
高职院校 学生社会 责住 感堵育 效机制研 究
黄 小明 湖南 九嶷职 业技术 学院
【 摘 要 】社会责任感是以人-社会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而存在的。本文从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研究出发,通过分析 当前职业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阐述 9
了在高职院校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方法和途径。 【 关键词 】高职院校 ; 社会责任感;长效机制
位 ,调 动 学 生 的 主 动 参 与 意 识 ,尊 重 位 开 展 演 讲 和 辩 论 ,进 一 步 提 高 学 生 格 实施 一 套 与 企 业 内管 理 制 度 相 似 的
他 们 的 独 立 人 格 和 个 性 需 要 , 关注 他 对 社 会 责 任 感 的认 识 。在 每 年 的教 师 学 校 管 理 制度 , 构 建 严 格 高 效 的 管 理
则 、程 序 和 手 段 。在 高 职 学 生 职 业 能 人文风 貌 。
行 创 新 。在 内容 上 要 注 意 将 思 想 性 、 制 作 能 充 分 吸 引高 职 生 注 意 力 和 激 发
力 不 断增 强 ,但 人 文 素 质 、社 会 责 任 学 生社 会 责任 感 培 育长 效 机 制 ,是 高

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

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
第2 5卷第 4期
2 1 0 2年

湖北函授 学学报
J u a fHUB o rs o d n eUn v riy o r lo n EIC re p n e c iest
 ̄ i 5 NU. o. . 2 4
4月
Ao .01 r2 2
关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思考
【 中图分类号】G6 1 4 【 文献标识码】A
【 章 编 号 】17 — 9 8 2 1) 4 0 3 — 2 文 6 15 1 (0 2 0 — 0 9 0 【 本刊网址】ht:/ n w. x .e t /Ⅵ Ⅳ h bnt p b
di1 . 6/i n17 — 9 8 0 20 - 2 o :03 9js .6 15 1. 1 . 0 0 9 .s 2 4
3 9
湖 北 函授 大 学 学 ̄ (0 2 第 2 2 1 ) 5卷 第 4期
育的新 载体 、新平台 , 而增强高职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和集 进 体荣誉 感。其 次, 校要充分利用广播 、 学 黑板 报、 墙报 、 校园 网 络等媒体 进行宣传 , 教育 学生人人 知责任 , 人尽责任 。第 人 三. 发挥 教师的模 范带头作 用。车尔尼雪夫斯 基曾说过 :教 “ , 教 师要 不断提高 自身 的责任水 平 , 各方 面以身作则 , 在 率先垂 范, 发挥模 范带头作用 , 以责任感推 动教学 , 范学生 , 并 示 这 样才能培养 出具有高度责任感 的学生 。第 四, 树立高职学生 身边 的榜样 , 以榜样教育激励他们 , 他们学会对 自己 , 使 对他 人. 对社会负责 。 2挖掘 学科教育素材 , . 寓教育于教学之 中 课 堂教学是社会 责任感教育 的 主渠道 ,利用学科 教学 对学 生进行教 育 , 能使责任感 教育经常 化 、 收到 良好的教育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路径研究近年来,“双高计划”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教师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路径,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首先,高职院校应深化社会服务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引领者,应积极融入社会发展,关注社会需求,引导学生服务社会。

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促使教师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借助这种意识形态的引导,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服务。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专业知识的更新来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理论知识的不断更新是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前提。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进修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此外,鼓励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不断提升教师在行业中的声誉和水平。

第三,高职院校可以积极探索社会服务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

通过开设社会服务类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社会工作、公益管理、社会调查与研究等,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和社区服务,锻炼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第四,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社会资源对接,加强校企合作,拓展教学实践渠道。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中成长是学生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机会,并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

通过与社会资源的对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思政教育的落实策略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思政教育的落实策略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思政教育的落实策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在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了当今高职思政教育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以及在高职思政教育中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标识,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精神力量。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社会层面的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社会秩序、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个人层面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五个方面。

它是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广泛共识的、符合社会发展及人民利益的基本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秉承注重整体、重视共同、重在持久的价值选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人民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是经历了长期实践和理论总结、与时俱进、与时代相适应的结果。

第二,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基本公民道德与家庭美德的内在联系。

融合了思想性、时代性、群众性、实践性等众多要素。

第四,倡导了追求中国梦、弘扬民族精神、促进中国人的精神振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特点成为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也为高职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路径。

二、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高职思政教育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意义重大。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探究

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探究引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任务日益严峻,迫切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课程,不仅仅是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应该承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任。

而中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启发性。

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缺乏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急需探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如何更好地实现中立德树人的目标,针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字数:200】1.2 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立德树人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研究高职院校《大学语文》中立德树人的实现途径,对于推动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2. 正文2.1 高职院校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高职院校中,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作为为社会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其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

高职院校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立德树人是高职教育的价值导向。

高职教育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立德树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也至关重要。

在高职院校里,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健康的人格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

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教师职业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要求。

本文将从宏观视角出发,分析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情况。

一、社会服务意识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社会服务,深化与社会的联系,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对此,教育部门也不断加大对教师社会服务的宣传和引导力度,鼓励高职院校教师主动参与社会服务,加强与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合作。

二、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在社会服务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专业领域,为地方企业和社会提供相关咨询和技术服务。

因此,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提升,增强自身服务能力。

为此,教育部门加强了对教师职业培训的支持和引导,提供专业领域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培养教师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社会服务合作项目的不断增多高职院校教师在社会服务过程中,需要与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会服务项目的开展。

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合作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例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与地方企业联合开展技术咨询、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成果转化与应用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还需要具备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将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实践当中,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可行性建议和解决方案。

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不仅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也需要广大教师自身的努力和不断提升。

通过加强社会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合作项目以及提高成果转化和应用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刘瑞锦张红续飞(山东医药技师学院山东·泰安271000)摘要高职院校是教育的主力军,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本文首先对建设高职院校师德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当下高职院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高职院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意识。

关键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451.6文献标识码:A0引言师德是教师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其他人员所必须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这是教育行业对于教师品德的要求。

高职院校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十分深远,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深远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因此,加快完成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及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等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1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1.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在我国,有史以来,教师一贯是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整体形象。

教师行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一项忠于党的事业。

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价值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新形势出现,教师队伍也在面临新的改革。

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职院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十分迫切。

针对此情况,我们一定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与教育发展的高度相统一,增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从而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整个教育行业的风气。

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需要就目前情况来说,我国高校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如学生学习能力较弱,思维方式和思想意识相对受到抑制,需要尽快加以矫正。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加深对于学生思想状况的了解程度,及时的加强思想教育,矫正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育合格的高职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大多数都要走上一线岗位。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好为人处事的基本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17-07-07T09:42:33.847Z 来源:《文化研究》2017年3月作者:王冬杰宋鸿军胡云帆
[导读] 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明确自己所从事职业具有的特殊意义,通过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

廊坊卫生职业学院河北廊坊 065001
摘要:文章以各高职院校针对教师所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取得的成果为背景,首先简明扼要的说明了社会责任意识的含义,然后又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教师所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有关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开展策略
社会责任意识作为人们对需要自己承担的社会任务与责任加以明确的自觉意识,在要求人们对自己所做出行为负责的基础上,提出了
人们应当对自己所处社会、集体和集体内他人负责的要求,也就是说,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保证人们学会如何正确处理自己和社会、集体和他人之间的关系。

教师作为传道授惑的职业,对其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社会责任意识的概述
社会责任意识指的是个人的内心感受与体验,反映的是个人的思想境界。

一般来说,社会责任意识所包括的内涵有以下两个方面:一
方面,人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人们需要保证自己的行为能够对社会与他人负责。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意识责任是正面的、积极的、科学的。

对于某个组织或是个人而言,树立起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能够保证该组织或是个人的进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质是帮助人们明确,如何在承担义务、享受权利和实现价值之间确定平衡点,并由此而实现对社会责任的履
行。

可以说,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养成具备自我发展与教育的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社会责任认知程度的深化。

作为处于人类自我意识中心部分的内容,只有具有正确社会责任意识的人,才能够产生社会责任感,也才能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从而保证自己成长轨迹的科学性[1]。

二、对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对于我国公民而言,权利指的是现有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益,义务指的是现有法律所规定的各项责任。

对任何人来说,想要获得自己
应该获得的权利,前提在于尽到其应尽的社会义务,就是说,承担义务与享受权利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统一性。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能够享受的权利包括工资报酬、科学研究和其他福利待遇,因此,教师应当履行以爱护学生、遵纪守法为代表的各项义务。

当然,需要明确一点,承担义务与享受权利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因此,教师不能将享受权利简单的视为承担义务的必然结果[2]。

(二)明确服务和发展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无论是高职院校教师还是其他院校教师,共同具有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服务。

作为对社会主义道德进行建设的过
程中始终遵循的核心理念,为人民服务同时也是对人们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培养的核心,在高职院校中,想要对教师所具有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增强,其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做到“一切为了学生”,通过对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保证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均为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社会服务和教学活动的过程
中,应当让学生感受到轻松、舒适,并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实现社会和个人的和谐发展。

另外,高职院校教师对社会和学生进行服务的过程,不仅仅是代表着奉献,教师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相应的收获,保证自己所具有价值的完整呈现。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想要保证高职院校教师具有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需要对服务和发展之间所具有的关系加以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在和谐发展的环境中对自身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升华。

(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于高职院校教师而言,想要保证自身所具有社会责任的高效履行,以及深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其前提在于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
发挥,可以说,主观能动性能否被充分发挥,与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所取得的效率之间存在着直接联系,如果无法保证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即使外界条件再完善,也无法实现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高效开展[3]。

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类对世界进行认识与改造的能力,是保证人类对客观事物所具有作用被充分发挥的基础,是通过对人类现阶段掌
握的知识与能力,对世界进行改造的过程。

想要对高职院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增强,主观能动性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当今社会,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逐渐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所具有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化,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教学环境与对象愈发复杂,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只有对自身所具有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所具有的作用被完整的呈现出来,也才能将学生培养成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除此之外,只有保证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才能使高职院校教师明确自己需要承担的种种社会责任,也才能由此而实现对教师所具有自觉意识的强化,提升教学活动的开展效率。

结论: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教师需要在明确自己所从事职业具有的特殊意义,通过对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开
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明确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保证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要途径,通过确定承担义务、履行责任和享受权利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实现在承担义务的过程中,通过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保证自己享受到应有权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文惠. 论高校教师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的主导作用[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98-101.
[2]周学兵,丁胜利. 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之理论探讨[J]. 中国证券期货,2012,12:287-288.
[3]傅新禾.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基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视角[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04:82-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