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知识点小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诗经

1.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全书主要收录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和宴飨中的乐歌等。《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共160篇,国风是地方土乐。雅指朝廷正乐,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之乐,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汉代出现了今文的鲁,齐,三家诗。鲁人毛亨和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今本《诗经》就是“毛诗”。

2.诗经的思想容

《诗经》中的作品,容十分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体可分为:

(1)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歌颂祖先为主,或叙述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或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有其历史和文学的价值。

(2)农事

《诗经》中的作品,不仅在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打上了农业文明的烙印,而且产生了一些直接描写农业生产生活和相关的政治.活动的农事诗。

(3)燕飨

《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宴享为主要容的燕飨诗,更多的反映了上层社会的欢乐.和谐。但不是单纯为了享乐,而是有政治目的的,在这些宴饮中,发挥的是亲亲之道.宗法之义。以文学的形式,表现了周代礼乐文化的一个侧面。

(4)怨刺诗

产生于西周中叶以后,特别是西周末期。主要保存在“二雅”和国风中,揭露时艰.讽喻朝政,这些被后人称为“变风”.“变雅”的作品,是政治腐朽和社会黑暗的产物。

(5)战争徭役

《诗经》中有些战争诗,从正面描写了天子.诸侯的武功,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充满乐观精神。但更多的战争诗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充满忧伤的情绪。而《诗经》中的徭役诗,则完全是对繁重徭役的愤慨厌倦,不仅写战争和徭役的承担者征夫士卒的痛苦,还有以战争.徭役为背景,写夫妻离散的思妇哀歌。有丰富复杂的容和情感取向。

(5)婚姻爱情

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诗作,在《诗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既有反映男女相慕相恋.相爱相思的情歌,也有反映婚嫁场面.家庭生活等的婚姻家庭诗,还有表现不幸婚姻给妇女带来痛苦的弃妇诗,这些作品主要集中在“国风”中。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

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赋就是铺直叙。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兴,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与下文在容上的联系并不明显;但更多的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约的在联系。

2、句式

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

3、重章叠句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4、押韵

《诗经》的押韵方式很多,常见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上,这是我国后世诗歌最常见的押韵方式。

5、语言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四、《诗经》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1、《诗经》主要是一部抒情诗集,至此,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2、《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如屈原、汉乐府诗缘事而发、建安诗人的慷慨之音等,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如子昂的诗歌革新主、白、白居易等。

3、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成为了我国古代诗歌独有的民族文化传统。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二、历史散文

1、先历史散文的概况

先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春秋》是经过孔子编定,记事系统,具有自觉的记事意识和写作义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但不只是对历史时间作客观罗列,还表达了对历史时间的认识和理解,并站在儒家立场上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作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道德伦理评价,为人们提供历史的借鉴。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以记言为主。《战国策》时代上接春秋,下迄并六国,主要记载了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和斗争策略。由西汉向编校整理成书。

2、《左传》的叙事和记言

(1)叙事

作为编年史,《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情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与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主要特色。

《左传》叙事,往往很注重完整地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

《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与神秘化的特点。

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使其充满故事性。

《左传》中描写了各种人物,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年代,很少对某一个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人物在不同年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还有一些人物,并不是反复出现而形成的一个完整形象,反映的是性格中的某一方面。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的个性鲜明。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