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陶渊明的田园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文学作品的产生大都和时代背景有关,多年时宦时隐的生 活,让秉性真实淳厚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 黑暗,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 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于是从渴望返归田园到最终坚 决地辞官隐居。可以说,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实际上 是理想与当时政治现实相矛盾、相背道的结果,这也使他 的诗歌中凸现了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一份闲逸,同时也 多了一份乐天知命、安分守己、逃避现实的无奈。
陶渊明的田园诗
来自百度文库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 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 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 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 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 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 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 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 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 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 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 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一、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二、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主要 体现在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上。 三、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
陶渊明的田园诗
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和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 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 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 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 得,那样地超凡脱俗。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 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 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 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 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琅琅成
诵,富有音乐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 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 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 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 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 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 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 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 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 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
•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 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陶渊明 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常见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 其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而是平淡之中见 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在平淡的外表下,陶渊明的诗蕴含着炽热的 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劝农》诗,把中国农 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生活进行感观上的美化,从而呈现 出一幅祥和的农作图。耕种,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 想获得实现的愉快《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负盛名,抒发了诗人 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 还写到了农业劳动,他的躬耕,是对儒家耽道、庄老玄言的一种反驳, 是对人生价值的积极实践,使他超越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隐士或诗 人,显示出深邃淳厚的民本思想。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 和个人生活方式,陶渊明写田园生活,写自我。
本篇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 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归田后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借景
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 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 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如诗中 我们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 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 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点化,都增添了 无穷的情趣,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它们有近有远,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的生机,有自 然的趣味。将这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便又构成一幅清 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图景,并从这图景中体 会到诗人那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 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意境美。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 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 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
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 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 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 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 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 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 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抱拙归园田。 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
文学作品的产生大都和时代背景有关,多年时宦时隐的生 活,让秉性真实淳厚的陶渊明看透了官场的虚伪和政治的 黑暗,觉悟到世俗与自己崇尚自然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他 不能改变本性以适应世俗,于是从渴望返归田园到最终坚 决地辞官隐居。可以说,他最终选择了辞官归隐,实际上 是理想与当时政治现实相矛盾、相背道的结果,这也使他 的诗歌中凸现了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一份闲逸,同时也 多了一份乐天知命、安分守己、逃避现实的无奈。
陶渊明的田园诗
来自百度文库
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东晋末年产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 紧密相关。魏晋时期,地主庄园经济进一步发展。永嘉之 乱后,南逃的士族地主在东晋政权的庇护下,广置田园, 掠夺土地,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崇 自然、尚清谈的玄学风气极盛,加上佛教的广泛传播,儒 家经学暂时没落。当时的士族文人往往生活糜烂,意志颓 废,精神上纷纷向“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学寻求寄托,有 的纵情山水,以隐居逃避现实,所以文学领域玄言诗、山 水诗盛行一时。与此相反,一部分不满现实的文人士大夫, 深感仕途黑暗,于是弃官归隐,躬耕自食,去探索人生的 真谛,寻求个人安生立命的场所,渐渐与统治集团有了距 离,因而更接近于广大劳苦大众。陶渊明就是这些文人士 大夫中的杰出代表。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
一、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 二、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主要 体现在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上。 三、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
陶渊明的田园诗
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和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 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 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 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 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 得,那样地超凡脱俗。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 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 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 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 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
全诗语言平易朴实,多用偶句,对仗工整,琅琅成
诵,富有音乐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 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 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 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 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 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 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 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 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 美。
陶渊明的田园诗
•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和内容,贴近日常生活,在他的诗里很难找到奇特 的形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藻,甚至连形容词都很少用。陶渊明 诗歌的形象也往往取自于常见的事物,而且是直写其事,不假雕琢, 其深厚的意蕴只以淡淡的白描和真情实感,托出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 然而,如果仅仅是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魅力,而是平淡之中见 神奇,朴素之中见绮丽。在平淡的外表下,陶渊明的诗蕴含着炽热的 思想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韵味隽永。《劝农》诗,把中国农 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生活进行感观上的美化,从而呈现 出一幅祥和的农作图。耕种,实际都是在咏歌自己的理想,显示出理 想获得实现的愉快《归园田居》组诗的第一首久负盛名,抒发了诗人 回到田园生活的愉悦心情。作为自然生活的一部分,陶渊明的田园诗 还写到了农业劳动,他的躬耕,是对儒家耽道、庄老玄言的一种反驳, 是对人生价值的积极实践,使他超越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隐士或诗 人,显示出深邃淳厚的民本思想。自耕自食,是理想的社会生活方式 和个人生活方式,陶渊明写田园生活,写自我。
本篇写诗人离开仕途,归隐田园的简朴生活,抒发 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憎恶和归田后的喜悦安适的心情。
这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诗人采用寓情于景,借景
抒情的方法,使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交融 在一起,形成一种艺术境界,使读者通过想象觉得如同 身临其境,感受到一种意境美,从而受到感染。如诗中 我们所感触到的田亩草屋,成荫的榆柳,列植的桃李, 黄昏的远村,依依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颠上的鸡 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经过诗人的点化,都增添了 无穷的情趣,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它们有近有远, 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的生机,有自 然的趣味。将这画面有机地组合起来,便又构成一幅清 新自然,恬静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图景,并从这图景中体 会到诗人那归隐的无穷乐趣和乡居的安适心情,使读者 感受到一种艺术的意境美。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特 别是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 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
的诗,可以分为述怀、哲理和田园诗三部分,共约六十首左右, 而田园诗三十首左右,约占一半。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中国诗史 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田园诗的奠基之作。他继承 了古代农事诗的优良传统,扩大了诗歌题材,并在思想艺术上 有新的突破,在玄言诗弥漫的东晋诗坛上,独树一帜,为诗歌 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隋唐以后大批以田园诗创作著称的诗 人和诗作陆续涌现,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