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形态和目的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简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简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简答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种新的思想文化,源于具有悠久历史积淀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包括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表现形式三个方面,它不仅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领导者和全体人民对党的政治路线、政策方针和理论体系的共同认同,也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体现。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识形态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拥护中国共同社会主义,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主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同富裕和平等发展,推动中华文明繁荣昌盛。

这一意识形态不仅既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又引入马克思主义思想,同时也是党的政治路线、政策方针和理论体系的完美统一。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观念是以认识论的角度来理解和推行的,首先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和平友好为基础的外交政策,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新时代的社会管理制度,坚持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进步和教育发展,坚持人民利益上的有利政策,坚持新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等等。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方面。

具体而言,政治上表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满活力;经济上表现为开放、竞争、发展;文化上表现为和谐、友善、包容,坚持以人文主义的理念来弘扬中华文明。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共同认同的意识形态,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妥善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把握住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不仅是维护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和民族特点,根植于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传统,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独特理论成果,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丰富多样、开放包容的社会主义文化。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倡导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对民族的自豪感以及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基本要求,倡导崇德向善、诚信友善、团结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等价值观念。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中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既要重视对古代文化经典的研究和学习,又要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调人民性和群众性。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创造者和实践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落脚点始终放在人民的幸福和全面发展上,倡导人民的主体地位,鼓励人民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建设,形成了全社会共同拥抱发展的良好氛围。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国际视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价值,如孝道、忠诚、勤劳、诚实等。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倡开放包容,推崇多元文化和文化多样性,借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吸收国际先进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独特性和包容性,成为引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之一。

它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旨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大二毛概20道题简答题参考答案

大二毛概20道题简答题参考答案

1.如何理解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意义?答: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从预期目标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归纳为三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党和全国名族人民的强大的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这充分表明,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3. 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积极引导,逐步过渡c.采用和平方法d.走合作化道路存在问题1,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

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文化的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

一个民族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样才能具备强大的国际影响力。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其中,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拓和奠基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

它们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既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共同主题,又科学地回答了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所面临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是一个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科学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特色文化建设首先,要想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就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

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

古往今来,要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除了看其军事和经济实力,还要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可以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人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举措,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

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C.纪律建设。

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后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后小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学习小结——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程的系统学习,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地位与作用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以下是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课后的小结。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借鉴人类文明有益成果,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文化形态。

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本质属性,又深深烙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历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更加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与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

其以坚定的文化自信,积极推动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总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学习让我深刻理解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大力发展的先进文化,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一节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一、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一)、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1、文化的含义: 文化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 义的文化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 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的总和,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 化。
1、文化的含义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 、政治 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协调的社会。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属性,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 现。 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全民健身运动 奥运会
(2)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
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 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 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 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 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 念。”
1、理想划分为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两个大的层次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现 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狭义的文化指精神文化或观念形态,仅包括与 精神生产直接有关的现象,如道德风尚、思想 理论、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哲学、宗教等等 精神方面的内容。教材中讲的文化指的是狭义 的文化。
文化的特征
●民族性:文化的民族性是指能够反映民族精神、民族 特性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国民品性、人格追求、 伦理情趣等思想文化的本质特征,是文化的民族风格、 民族气派的表现。文化的民族性,能够反映特定民族 文化类型的基本特质,具有不同于别的民族的文化心 理和文化结构;能够反映特定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 超越时代、阶级的内容和精神,与民族存亡共始终。 ●时代性:文化内容和形式具有时代性。人的认识和行 为有时代性。 ●世界性:任何国家、地区和民族的文化,都既是民族 的,同时又是世界的 ,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和相互交 融 ,呈现了文化的全球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小编为大家一一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和认识。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培养优良品德、全面发展德智体美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当代大学生应认真学习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生活的指导地位,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

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开展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普及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把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根本,利用多种载体和形式,深入进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认知、认同。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一、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演变(一)近代前期矛盾的变化1、第一阶段(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本阶段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这社会两大矛盾互相转化,更迭地起主导作用.先是民族矛盾,主要是英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居主导地位;后是阶级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中国人民大众的矛盾占主导地位。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信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下,国家不断发展,经济不断壮大,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这一切都离不开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为国家发展带来了良好前景,也可能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模范。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首先需要理解它是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创立的一套制度框架。

它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及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

这一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共同富裕。

通过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中国能够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从而实现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支持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国家能够在市场具有竞争力的领域实行市场化改革,同时在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等领域能够保持计划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证明了它的优越性。

在公有制和市场化经济相结合的经济体系下,中国迅速发展,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中产阶层。

这一制度还保护了各族群众的权益和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承。

在全球化和多样化的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使中国比其他文化更有传统和独特性。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需要基于对中国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认识的理解。

作为一个延续多个朝代的大国,中国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

这种意识形态是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它成为了中国人民普遍信仰和道德行为的基础。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仰还需要理解中国共产党的作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已经确立了一种深入人心的信仰和道德行为范式。

这种行为范式涵盖了为人民服务、全面发展、诚信和公正等多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和信仰需要与全球化和多元化的趋势相结合。

历史已经证明,没有一种制度是永恒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并与其他制度保持开放和交流。

(完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5版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5版思考题答案

第一讲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和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与最大实际?答: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正确认识国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同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密切相关。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这是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清醒定位和科学认识,是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

2.如何认识并切实抓住我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答: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有利于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背景、环境和条件,具有时间的长期性、空间的开阔性、影响的全局性特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赢得主动,必须敏锐的发现机遇,紧紧地抓住这些机遇。

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一判断的主要根据是:一是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二是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更加成熟。

3、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与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相一致,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和核心),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依据)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这个目标,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第一单元理论依据:(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文化与综合国力竞争(3)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第一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八课必要性: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必由之路: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5)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4.什么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⑥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作者:申坤来源:《桂海论丛》2018年第04期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

从“道”与“器”相统一的角度看,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理论内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等“道”的层面的建设;二是指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和文艺作品等“器”的层面的建设。

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出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跨时代的现实意义,以文载道,载“道路、理论、制度”之道,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框架;以文化人,以文艺之思想底蕴、精神力量、艺术审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探索新时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途径;以文会友,以文化交流超越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冲突;以文辅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建设;理论内涵;实践意义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4-0010-06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这不仅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进入新阶段,而且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迎来重大创新。

其中,重大理论创新之一就是首次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道写入党章,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结构。

这不仅展现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最新理论成果和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的演进,而且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构架,更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历史使命和战略意义。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

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道德建设。

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

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

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C.纪律建设。

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在大学生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要处理好多样性与选择性、理想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的关系。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在此情形下,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文化是民族的灵魂,还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

世界上存在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属于其自己的文化形态,这种特有的文化是引领这个民族历经风雨、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地团结全国人民及全球华人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

十七大报告指出:“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意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在充满竞争的新世纪,我们要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就必须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发展新变化新要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特征、
形态和目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能够为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点.中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主义文化也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我认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即无产阶级创造的,同时服务于无产阶级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如下几个特征,先进性、民族性、人民性、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 首先它的领导力量具有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既是政治的先锋队,也是文化的先锋队。

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文化的发展进步。

其次它的内容具有先进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再次,它的指导思想具有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而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与时俱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源远流
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持.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既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是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人民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人民为文化创造的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尊重文化发展规律,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正确地反映了自然和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坚持了同自然观、社会观中一切非科学的文化思想进行坚决斗争的立场,为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创新性,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最需要高扬创新的旗帜.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文化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大动力。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要求深化改革文化管理体制,这是文化事业繁荣和发展的根本出路。

改革
的目的在于增强文化事业的活力。

充分调动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立足我国现实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一手抓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时代性, 党的十五大报告作了十分明确而简洁的概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如上几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古代文明精华,同时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是一种建立在新的政治经济形态下的文明形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态包括了与这种政治经济文明对应的一系列文化体系和社会规范.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科学,同时也包括如电影电视/图书音像等在内的一系列文化产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
文化需要,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弱不仅要看物质财富的多寡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快慢,而且要看文化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水平,要看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开发的程度。

随着社会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的转化,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是文化建设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文化建设是现代化事业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