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教案
小学语文《小珊迪》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2)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3)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生字词。
难点: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2)分析小珊迪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引导学生学习小珊迪的优点。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拓展延伸:(1)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小珊迪的看法,以及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品质的人。
四、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关于小珊迪的短文。
3. 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有品质的人,并与家人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爱他人、诚实守信。
语文《小珊迪》教案
语文《小珊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理解事物,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塑造所传达的主题思想。
4. 故事情节理解: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阅读等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情感。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课文朗读: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进行实际运用。
4.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主题思想。
5. 故事情节理解: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美好情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
《小珊迪》的教案
《小珊迪》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小珊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劳等。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小珊迪》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劳等。
(3)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语言表达。
2.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小珊迪面对困境时,仍能保持诚实、善良、勤劳等品质的精神内涵。
(2)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优秀品质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珊迪》的作者、背景及故事梗概。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小珊迪是一个优秀的人?3.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感知小珊迪的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小珊迪优秀品质的认识。
3.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模拟。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表演。
四、课堂小结:4.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4.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4.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优秀品质写一篇短文。
五、课后作业:5.2 观察身边的朋友或家人,写一篇关于他们优秀品质的短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
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四年级语文教案:《小珊迪》1一、教材分析这篇自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3.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回顾单元课文,走进《小珊迪》这个故事。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第二组课文学了哪几篇课文?这一组的课文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你发现了吗?(诚实、守信)其实这方面的故事还有很多呢,语文书后面的选读课文里就有一篇,是关于一个可怜的卖火柴的小男孩的真实故事,这个小男孩的名字叫--小珊迪(生读题)2、打开书164页,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珊迪写了什么事情?并用“--”勾划出小珊迪说话的句子。
(二)走进“小珊迪”。
1、抽生叙述:课文写了什么事情?2、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小珊迪,我们来找出小珊迪外貌描写的语句,体会他的可怜之处。
3、文中有关小珊迪说的话有哪几处?请同学们来找出来。
他们属于什么描写?(语言描写)我们来看一下,六处对话中有五处都是小珊迪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说的?(卖火柴)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
(1)全班齐读一下这部分内容。
体会“想了一会儿”、“在掏钱的时候”、“明天再买吧”三处小珊迪的内心活动。
(2)找出小珊迪语气变化的三个词语,体会他迫切想卖出火柴的心情。
《小珊迪》教案设计
《小珊迪》教案设计1.《小珊迪》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及多音字“薄”的读音,拓展积累一些形容人的品质方面的词汇;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体会,感受小珊迪善良、诚信的品质;3、能运用自段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第二、三段的段意;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语文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制作幻灯片课件【教学课时】 3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研读1、导入。
师:是啊,一个多么可怜、多么善良的孩子!为了那一盒小小的火柴,为了那四个需要找还的便士,他被马车轧断双腿,不幸地死了!这个时候,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呢?2、师:我也在想,假如他不要急于把那四个便士找还给人家,那就不会被马车轧断双腿,就不会死去了。
他难道不需要那些钱吗?学生仔细默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珊迪非常需要钱?划出有关句子认真体会。
3、组织全班交流。
从课文以下地方可以体会到小珊迪十分需要钱:①“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小脚又红又肿”②“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③“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卖盒”④“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⑤“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⑥“他俩是孤儿,父母早就死了”⑦“可怜的小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⑧“我的两条腿全断了,就要死的”⑨“小利比,我可怜的弟弟!我死了,你怎么办呢?谁来照顾你呢?”3、师:是啊,正像大家刚才体会的那样,其实小珊迪非常需要钱!他需要钱买面包充饥,他需要钱买衣服御寒,他需要钱找个躲风避雨的地方,他需要钱治自己的双腿,他需要钱照顾可怜的弟弟,他需要钱去上学,去玩,去过正常孩子那样的幸福生活,……他真的太需要钱了!这样一个需要钱的孩子,当他被马车撞断双腿,当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找不到了,有七个便士也找不到了的时候,他的心里会怎样想呢?4、学生完成随堂练笔(cai呈现):一辆马车把小珊迪撞倒,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小珊迪》的教案
《小珊迪》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2)懂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学会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小珊迪》文本。
2.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小珊迪》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故事情节。
(2)邀请学生简要介绍他们所知道的小珊迪。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小珊迪》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本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
4. 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小珊迪的人物形象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人物描写、情节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5. 主题思想探讨:(1)学生谈谈对故事主题思想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探讨。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小珊迪》文本,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小珊迪”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课堂作业:(1)完成练习题,检测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绘制小珊迪的人物形象图。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验故事情感。
《小珊迪》教案
《小珊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3)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身边的人和事。
(2)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跟读。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教师带领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的含义和运用。
3. 品析课文:(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表达的关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通过观察动物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关系。
(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动物和关爱大自然的措施。
4.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关于关爱动物的故事或短文。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关爱动物的场景。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小珊迪》的故事,并讨论如何关爱动物和保护大自然。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小学五年级上册《小珊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感,教育学生学习珊迪善良、诚实的品质。
2、继续学习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3、学会生字新词,并会用“诚恳”、“目不转睛”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抓住主要内容,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理解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3课时一、导语入境;这节课我们继续关注“小珊迪”的命运,要通过珊迪的悲惨遭遇,激发起我们的同情感,学习珊迪的美好品质。
课文分哪三段?请三人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段:1、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站在“我”面前的小男孩什么样?2、读句子,谈体会;(投影1)小男孩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瘦瘦的小脸冻得发青,一双赤脚又红又肿。
(“只”什么意思?小珊迪的生活处境如何?)(“只”是仅有,惟一的意思,看出小珊迪饥寒交迫,生活无指望,贫穷,艰难。
)3、带着对小男孩的同情读读这一段。
轻声读,指名读。
4、这个穷苦的孩子卖火柴时说了些什么?指名读2--7自然段。
再读小珊迪的四次话,体会“请求”、“乞求”时孤苦无援,可怜辛酸的困境。
5、“我”是怎样做的呢?指名读第8自然段。
6、读句子,谈体会。
(投影2)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了。
但是当我想到孩子那诚恳的面容,想到他那使人信任的表情,我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猜想”、“断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议:“猜想”":猜测,估计。
“我”根据他面容诚恳真诚,表情使人信任,断定他不是骗人的。
)7、小组分角色读一读。
8、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是什么?(“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男孩没有把找的零钱送回来。
)三、学习第二段:1、小珊迪到底是哪种人呢?指名读。
思考:“我”从小利比的话中知道了什么?“我”接过那四便士时,心里会怎样想?(“我”知道珊迪身受重伤,帽子、火柴、另几个便士全丢了,面临死亡,可他还让弟弟把保存的四个便士还给“我”,“我”为他的诚实守信感动,没想到小男孩有这样美好的心灵;同时“我”为他的悲惨命运担忧,他的遭遇撞击着“我”的心灵。
小珊迪教案精选六篇
小珊迪教案小珊迪教案「篇一」【设计意图】萨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阅读就是自由的梦”。
也许这句话太诗意,但可以肯定阅读是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同时,学习需要有信心、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主要体现在:1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2 、及时、多层次、多角度地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请求”、“乞求”、“纠缠”)。
2 、让学生主动参与、入情入境,在读演中体验、感悟小珊迪的诚实守信。
二、教学过程1 、做数学题,激趣。
师:我们来做几道数学题, 1 元=()角 1 角=()分,这些都是人民币的单位。
像英镑、先令、便士是英国钱币的单位, 1先令=()便士。
生: 1 先令等于 12 便士。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生:书上说,那位先生给小珊迪 1 先令,买火柴需 1 便士+丢了 7 便士+归还的 4 便士,等于 12 便士。
师:你真会读书,读得真仔细。
请大家猜猜, 1 便士大概等于多少分?生: 10 分左右吧。
师: 1 便士还比我们人民币 1 角少一点,大概只有七八分。
现在,我们有些人对于 1角钱不屑一顾,如果地上有一角钱,也不去捡起它,认为太少了,没用。
但小珊迪为了 1便士在寒冷的冬天里苦苦哀求,后来还被马车轧断了双腿。
(板书:小珊迪)【意图】一堂语文课前做数学题,让学生有一种新鲜、奇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弄清了先令和便士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读演中感悟、体验小珊迪的品质。
师:小珊迪是怎样苦苦哀求?请大家从 1 — 8 节中找出有关句子,想尽办法读好它。
(生读)师:谁来读读小珊迪第一次哀求。
(生读)师: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他又冷又饿,希望能有一便士买吃的,很可怜。
教案:小珊迪
教案:小珊迪教案:小珊迪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小珊迪,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案:小珊迪1教学目标:1、自学字词,理解“请求、乞求、纠缠、孤儿”等词语的意思。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到珊迪的善良和诚实。
4、能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认识资本主义的罪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2、介绍时代背景:《小珊迪》一文原名《卖火柴的小男孩》,文章的主人公就是小珊迪。
他是英国人,生活在100多年前的资本主义社会里,这篇课文讲述了小珊迪的悲惨遭遇。
二、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填空: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小珊迪为了给“我”(),被一辆狂奔的马车()。
临死之前,他让弟弟()把()带回给“我”,这种()的精神感动了“我”,最终我答应(),使小珊迪()地离去。
2、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男孩?三、深入学习(一)了解珊迪的穷困、可怜。
1、小珊迪为什么非要我买他的火柴?2、(小珊迪家穷,肚子饿,要养活弟弟……他饱受饥寒。
)3、追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小珊迪饱受饥寒?(1)小珊迪的外貌。
(2)小珊迪冒着严寒上街卖火柴,他一再乞求先生卖他的火柴。
追问:小珊迪先后几次请求先生卖他的火柴?(四次)请求、乞求何意?6、指导学生用一次又一次的迫切乞求的语气读小珊迪与先生的四次对话。
7、小珊迪去换零钱,过了很久没有回来,作者开始是怎样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1)追问:为什么作者改变想法,而且那么相信一个素不相识的人。
?(2)老师引导学生再读小珊迪请求作者买火柴的话。
(二)了解珊迪的善良、诚实,体会“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语文《小珊迪》教案
语文《小珊迪》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小珊迪的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谊,懂得感恩的心。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小珊迪》。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小珊迪的品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小珊迪》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小珊迪》的作者和背景。
(2)引发学生对小珊迪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小珊迪的形象。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小珊迪的品质特点,并与同学分享。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小珊迪的品质和课文的寓意。
4. 教学难点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感受小珊迪的性格特点。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5. 朗读和背诵:(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小珊迪》。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练习,巩固记忆。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珊迪的品质和寓意。
7. 作业布置:(1)学生回家后,家长签字确认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第二天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珊迪的生活环境。
《小珊迪》教案(精选16篇)
《小珊迪》教案(精选16篇)《小珊迪》篇1一、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靠卖火柴维持生活的孤儿小珊迪,在为"我"换零钱穿过马路时,不幸被马车轧断双腿,临死前托付弟弟还零钱,牵挂着弟弟没人照顾,最后悲惨死去的故事,赞扬了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实践,进一步培养学生按叙述顺序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从文中受到感染,学习故事主人公诚实、善良的品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悟和交流,培养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能力。
德育目标: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创新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想象,培养学生创造心往一处想想象的能力。
三、教学支点重难点:通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创新点:1、在小珊迪受伤,七个便士不知去向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2.在小珊迪临死时,从他的目光中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
空白点: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供练笔机会,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留下空白。
四、教学过程一、启读,未成曲调先有情同学们,今天,教师怀着沉重的心情来和大家回顾一段历史,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当时,社会上贫富悬殊,许多人的生活是缺衣少食,而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更是不得不以乞讨或做小买卖为生。
在他们当中,有一个可怜的孩子,为了卖出一盒火柴,而悲惨的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他唯一的亲人。
今天,让我们共同的走近这个可怜的孩子。
二、通读,潜心会文动真情1、请同学们自由读全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感觉和心情的变化,同时,请你把让自己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处自由读全文)2、请把你标记的地方在读两遍,感受一下,为什么产生了变化呢?初步认识(可怜)――知道真相(同情)――悲惨死去(感动)3、把你心情产生变化的地方读人大家,我们用"心"去听,去感受。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小珊迪》教案三篇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小珊迪》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相互交流思想,受到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1.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3.检测卡辅助教学,学生依卡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表现。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悟读品味语言文字,认识小珊迪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教学难点:抓住小珊迪再三求我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被马车撞伤后还把零钱还给我的过程,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学情分析:课文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和小珊迪融合在一起。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体会、交流、表达,以“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设计思路:一、激情导入,感染学生情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1.抓住小珊迪的外貌、语言,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小珊迪的处境,从而产生同情之心。
2.通过展开想象和朗读,对小珊迪产生敬佩之情。
3.通过体会小珊迪临死前的语言,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染。
4.总结升华,激发学生情感。
四、作业:落实德育,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听了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小珊迪》教案
《小珊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涵。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和理解《小珊迪》的故事内容。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并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难点:1.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故事梗概、生字词、问题讨论等。
2. 准备故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
3. 准备小组讨论的道具或卡片,用于学生合作探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小珊迪》的故事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故事,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如诚实、善良、乐观等。
(3)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小珊迪的品质特点。
4. 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事例。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所见所闻,感受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5.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提出改进自己的方向。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小珊迪》,巩固生字词。
《小珊迪》教学教案
《小珊迪》教学教案《小珊迪》教学教案《小珊迪》教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小珊迪》是一篇反映19世纪英国儿童生活的短篇小说。
主要写了英国一个卖火柴的小男孩珊迪为了一便士卖掉一盒火柴而苦苦哀求,又为了急着送还先生的零钱而被一辆马车撞伤悲惨死去的故事。
整个故事生动感人,以第一人称叙述,运用对话展开故事的情节。
二、学情分析:这类故事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学生感兴趣,能够读懂,并能借助工具书运用以往学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例如运用字义理解“孤儿”的意思;查阅字典理解“请求、乞求”的意思,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能揣摩出两者细微的区别。
但对于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学生还是比较困难的。
尤其本篇教材以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如果要学生独立复述比较困难。
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的理解和概括帮助学生掌握复述的要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读准“薄”、“轧”的读音,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纠缠、请求、乞求、孤儿”的意思。
课文中的生字不多,但由于“薄”和“轧”都是多音字,学生还不能正确掌握它们的读音,可以让学生在预习课文时查字典,根据字义选择在具体语境中这两个字的读音,以锻炼学生运用工具书自主识字的能力。
“轧断”的“轧”是“碾、滚压”的.意思,因此要读“yà”;“又薄又破”的“薄”是指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因此要读“báo”。
本篇课文词语不多,最关键的就是“请求、乞求”这组近义词的理解。
通过这组词语的理解,还能把握文中小珊迪的感情变化。
在教学中,我因势利导,先请学生事先查阅字典辨析这两个词语的不同意思。
再通过联系上下文,学生就能理解到“请求”是比较强烈的要求。
“乞求”是在小珊迪饥寒交迫、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只得屈膝求人的意思,再次让学生通过词语的理解感受当时小珊迪的可怜。
目标二:通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小珊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小珊迪》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珊迪》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让学生领会到文章所传达的善良、诚实、勇敢等品质。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大意和分析人物性格。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描绘、议论等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流畅地复述故事内容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1.3 情感目标1. 使学生懂得尊重他人,关爱身边的人。
2.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积极面对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小珊迪》是一篇描写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女孩的故事。
故事以小珊迪卖火柴为生,但她始终坚守诚信,即使面对生活的困境,也依然勇敢地面对。
文章通过小珊迪的事迹,传递了诚实、善良、勇敢等品质,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篇文章前,已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分析人物形象和概括故事大意。
但部分学生对生字词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教学中重点关注。
学生对诚信、勇敢等品质有一定的理解,但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
2.3 教学重难点2.3.1 教学重点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让学生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勇敢的品质。
2.3.2 教学难点1. 分析小珊迪坚守诚信的原因,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深层含义。
2. 学会运用描绘、议论等手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自主获取信息。
3.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人物和故事的理解。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小珊迪的事迹,引导学生认识诚信的重要性。
3.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诚信、勇敢等品质。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珊迪》教案
《小珊迪》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品质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示。
2.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课文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识,提问学生对小珊迪的了解。
(2)简介小珊迪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学生分享学习生字词的心得。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引导学生从中受到启示。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如何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2)分享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小珊迪的优秀品质。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作文。
8. 板书设计:小珊迪的优秀品质诚实善良勇敢有爱心9.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小珊迪的优秀品质,培养了学生的道德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引导他们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小珊迪》教案三篇.doc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小珊迪》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相互交流思想,受到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1.在有感情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3.检测卡辅助教学,学生依卡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表现。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通过自读、评读、感悟读品味语言文字,认识小珊迪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教学难点:抓住小珊迪再三求我时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被马车撞伤后还把零钱还给我的过程,体会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
学情分析:课文内容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大胆引导学生和小珊迪融合在一起。
教学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语文课程必须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强调发现学习、探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质疑、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选择喜爱的学习方式体会、交流、表达,以“发展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贯穿始终。
设计思路:一、激情导入,感染学生情感。
二、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三、设疑探究,理解课文,升华情感。
1.抓住小珊迪的外貌、语言,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小珊迪的处境,从而产生同情之心。
2.通过展开想象和朗读,对小珊迪产生敬佩之情。
3.通过体会小珊迪临死前的语言,被小珊迪的品质所感染。
4.总结升华,激发学生情感。
四、作业:落实德育,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过《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听了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小珊迪(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自学字词,阅读时注意多音字“便、轧”的读音;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请求、乞求、纠缠”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文中表现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句来体会珊迪的悲惨命运,感受他的善良和诚实。
从中体会“我”内心的感受,读懂“我”态度变化的原因。
3、初步感知并学习文中抓住人物外貌、对话描写来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并能在想象说话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通过品读文中表现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句来体会珊迪的悲惨命运,感受他的善良和诚实。
积累描写珊迪外貌、言行的语句,初步感知抓住人物外貌、对话描写来传神地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2、通过阅读,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能简要地复述课文讲述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根据板书引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外貌)描写认识了一个(冷极了)的小珊迪,听,
寒风中传来了他的声音。
二、研读课文,品读人物形象
(一)抓住对话描写,感受小珊迪的可怜
出示句子:
他对我们说:“先生,请买盒火柴吧!”
“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请求着。
小男孩想了一会儿,说:“我可以一便士卖给你们两盒。
”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乞求道,“我给您去换零钱。
”
1、师范读有关对话内容
2、自由读,想想该怎么读好它。
3、看看这四句话,哪些地方前后是有变化的?
4、师生合作读,深入理解
(1)创设情境,抓住三次请求,感悟“请求”
(2)读中理解“纠缠”
(3)引读,理解“乞求”,多种方式的读,感悟“乞求”
5、追究原因,读中感悟
(1)追问:起初是一次次的请求,发展到最后像乞丐一样乞求着,珊迪为什么要这样苦苦的哀求,把我们当作救命稻草似的纠缠着?
(2)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梳理。
(3)自由读——指名读——表演读
6、在这样一声声诚恳的请求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珊迪?(板书:可怜)
(二)精读撞后的语言,想像品味人物品质
1、出示:
我给了他一先令,他转身就跑,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
我想可能上当了,但是看那孩子的面孔,看那使人信任的神情,我又断定他不是那种人。
(1)师: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2)追问:你觉得“那种人”指的是哪种人?
过渡:可是珊迪却没有亲自把找回的零钱还给作者,究竟发生了什么?从13小节找找原因。
2、出示:
珊迪受伤了,不能来了,一辆马车把他撞倒了,从他身上轧了过去。
他的帽子找不到了,火柴也丢了,还有七个便士也不知哪去了,说不定他会死的……
(1)创设情境想象。
①师:小利比是来干什么的,他的话让我明白珊迪在还钱的路上发生了意外。
②想象说话。
出示:
小珊迪被马车撞倒,轧断了两条腿,被人抬回了家,躺在床上痛苦的呻吟着,此时他会想:。
于是对小利比说:
③师:想想受伤的珊迪在说这番话时,会有什么动作、神情、语气?
师:在此时,小珊迪他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要钱干什么?
⑤感受人物品质
师:读到这里,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珊迪?(诚实、守信)
(2)为什么文中没有把珊迪和弟弟的对话写出来呢?
3、出示:
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倒了,我的腿断了,就要死了。
可怜的小利比,我死了,你怎么办呢?
(1)追问:就在这样的时刻,就在小珊迪奄奄一息的时候,他仍然想到的是?你觉得他怎么样?
(2)师:珊迪被撞以后,不仅惦记着自己的诚实和承诺,还担忧着自己的弟弟,竟然丝毫也没想着自己。
此时此刻,一个可怜但又令人感到——(敬佩)的小珊迪出现在我们面前。
(板书:可敬)
4、小结
三、总结,升华感情
(1)诵读最后一节
(2)体会“我”的变化
①真不忍心用一个死字来结束小珊迪,我们宁可相信他走了,到一个没有饥饿也没有寒冷的地方去了。
珊迪走了,但我们会忘记他吗?
②诵读“我”的话,体会“我”的变化(3)总结写作方法。